CN111208916B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8916B
CN111208916B CN201911417940.XA CN201911417940A CN111208916B CN 111208916 B CN111208916 B CN 111208916B CN 201911417940 A CN201911417940 A CN 201911417940A CN 111208916 B CN111208916 B CN 111208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touch
gaske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79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8916A (zh
Inventor
高转
刘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79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89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8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8916A/zh
Priority to US16/917,382 priority patent/US11152453B2/en
Priority to US17/478,714 priority patent/US1150215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8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8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在非显示区,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和多条金属走线,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衬垫,第一衬垫位于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基板之间;第一传输电极与金属走线电连接,且第一传输电极与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第一衬垫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一支撑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增大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面板的发展,将触控功能集成在显示面板上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其中,触控结构集成在显示面板上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覆盖表面式(On Cell)和嵌入式(In Cell)。
集成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对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而言,触控结构In Cell指的是,触控结构位于封装玻璃朝向阵列基板的一侧。然而,为显示面板提供触控信号的触控驱动芯片通常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为了将触控信号传输至触控结构,阵列基板侧和封装玻璃上通常设置有导电结结构,阵列基板侧的导电结构通过金属走线与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封装玻璃上的导电结构与触控结构电连接。当玻璃盖板和阵列基板对置设置时,阵列基板侧和封装玻璃上的导电结结构接触电连接,从而实现触控驱动芯片与触控电极的电连接。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导电结构由于工艺原因会出现塌陷,具体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即导电结构的导电接触面并非平面,导致阵列基板侧的导电结构和封装玻璃上的导电结结构有效接触面积较小,影响两者的有效导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增大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在非显示区,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和多条金属走线,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显示区,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多个第二导电结构与触控电极电连接;金属走线用于传递触控信号;
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衬垫,第一衬垫位于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基板之间;第一传输电极与金属走线电连接,且第一传输电极与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第一衬垫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一支撑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用于传输触控信号的金属走线电连接,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其中,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衬垫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陷部,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之间形成第一支撑部,虽然每个第一支撑部还会出现中间凹陷的情况,但是,由于每个第一支撑部的四周位置处都是平坦的,因此,多个第一支撑部的平坦表面的总面积是比较可观的。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可改善形成在第一衬垫上的第一传输电极中间凹陷的情况,增大第一传输电极中平坦面的面积,进而增大第一传输电极与第二导电结构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二导电结构的接触电阻,提升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对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5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3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
图14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5是图3中沿CC’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沿DD’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参见图1和图2,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DA’和非显示区NA’,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二基板210’。在显示区DA’,第二基板210’朝向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230’。在非显示区NA’,第一基板110’朝向第二基板2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120’、多条金属走线130’和触控驱动芯片30’,第一导电结构120’通过金属走线130’连接至触控驱动芯片30’,第一导电结构120’通常包括第一传输电极121’和第一衬垫122’,第一衬垫122’用于将第一传输电极121’垫高;第二基板210’朝向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220’,第二导电结构220’通过触控走线240’与触控电极230’电连接,第二导电结构220’包括第二传输电极221’。由于第一衬垫122’将第一传输电极121’垫高,因此,第一传输电极121’能够和第二传输电极221’接触电连接,以实现触控电极230’和触控驱动芯片30’的电连接,如此,触控驱动芯片30’产生的触控信号可传输至触控电极230’。但是,申请人发现,第一衬垫121’一般通过多层无机层、多层金属层和多层有机层堆叠形成,当有机层厚度较大时,由于应力不均,容易造成中间凹陷进而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情况,导致第一传输电极121’成膜后也会造成中间凹陷,即呈现出整个第一导电结构120’是凹陷的状态,如此,当第一导电结构120’和第二导电结构220’接触时,只有四周可以接触,影响有效导通。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
在非显示区,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和多条金属走线,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显示区,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多个第二导电结构与触控电极电连接;金属走线用于传递触控信号;
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衬垫,第一衬垫位于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基板之间;第一传输电极与金属走线电连接,且第一传输电极与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第一衬垫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一支撑部。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3和图4,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DA和非显示区NA,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二基板310;在非显示区NA,第一基板110朝向第二基板3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20和多条金属走线50,第二基板310朝向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40;第一导电结构20与第二导电结构40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显示区DA,第一基板110朝向第二基板3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120;第二基板310朝向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320;多个第二导电结构40与触控电极320电连接;金属走线50用于传递触控信号;第一导电结构20包括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一衬垫210,第一衬垫210位于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一基板110之间;第一传输电极220与金属走线50电连接,且第一传输电极220与第二导电结构40电连接;第一衬垫210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AX1;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AX1之间包括第一支撑部ZC1。
具体的,显示区DA可以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区域,每个子像素区域设置有子像素,一个像素单元120至少由一个子像素构成。通过逐行扫描像素单元120的方式,可以逐行写入数据信号,进而逐行点亮所有像素单元120,完成一帧待显示画面的显示。
具体的,显示区DA还可以包括多个触控电极320,触控电极320用来检测用户的触摸位置。图3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装置中的触控电极320为自容式触控电极320,但并非对本申请中显示装置的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触控电极320为互容式触控电极320,此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若触控电极320为自容式,则其工作过程如下:每一个触控电极320对应于一个确定的坐标位置,并且这些触控电极320分别与地构成电容。当手指触摸该显示触控显示面板装置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其触摸的触控电极320上,使其所触摸的触控电极320的对地电容发生变化。由于各触控电极320的信号的变化反应触控电极320对地电容的变化,因此,通过检测各个触控电极320反馈的信号,即可确定具体哪个触控电极320的信号发生了变化,再根据信号发生变化的触控电极320对应的坐标值即可确定手指的触摸位置。若触控电极320为互容式,则其工作过程如下:互容式触控电极320包括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阵列,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会形成电容。当手指触摸该触控显示面板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通过向横向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所有纵向电极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控显示面板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控显示面板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值,进而确定手指的触摸位置。
具体的,非显示区NA可以用于设置扇出走线、静电防护电路、点灯测试电路、栅极驱动电路、触控驱动芯片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电子元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的,触控信号可以包括检测信号和反馈信号,检测信号由触控驱动芯片提供至触控电极320,携带有触控信息的反馈信号由触控电极320反馈至触控驱动芯片。因此,触控电极320和触控驱动芯片之间需要电连接,在本申请中,当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接触电连接之后,触控驱动芯片提供的检测信号可以依次通过金属走线50、第一导电结构20、第二导电结构40传输至触控电极320;触控电极320反馈回的反馈信号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导电结构40、第一导电结构20以及金属走线50传输至触控驱动芯片。其中,触控驱动芯片和金属走线50实现电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图3中示出了,在第一基板110朝向第二基板310的一侧还设置有绑定焊盘60,绑定焊盘60与金属走线50电连接。该绑定焊盘60可以用于绑定触控驱动芯片,以使触控驱动芯片能够通过绑定焊盘60与金属走线50电连接;或者,该绑定焊盘60可以用于绑定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触控驱动芯片,以使触控驱动芯片能够通过柔性电路板上的走线以及绑定焊盘60与金属走线50电连接。
具体的,为了形成像素单元120,在显示区DA,第一基板110上通常形成有多个膜层,示例性的,第一基板110上可以形成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层间介质层、源漏电极层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膜层。可见,在显示区DA,为了形成像素单元120而生长的多个膜层具有一定的高度。为了使第一导电结构20高出显示区DA中多个膜层堆叠出的高度,第一导电结构20包括第一衬垫210,第一衬垫210的作用是将第一传输电极220垫高。第一衬垫210可以通过多个膜层堆叠而成,其中,部分膜层的材料为有机材料,由于有机材料流动性较大,硬度较低,因此,当第一衬垫210中的有机膜层厚度较厚,面积较大时,在成膜过程中容易出现应力不均的情况,导致中间凹陷,最终使得第一传输电极220呈现中间凹陷的状态,如图2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一衬垫210上形成多个第一凹陷部AX1,可使相邻第一凹陷部AX1之间形成第一支撑部ZC1。虽然各第一支撑部ZC1仍具有中间凹陷的问题,但是各个第一支撑部ZC1的四周位置处均具有平坦面,多个第一支撑部ZC1的平坦面的总面积足够大。因此,形成在第一衬垫210上的第一传输电极220中,平坦面的面积较大,当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接触时,两者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大,如此,可降低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的接触电阻,提升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对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导电结构20的第一衬垫210上设置多个第一凹陷部AX1,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AX1之间形成第一支撑部ZC1,虽然每个第一支撑部ZC1还会出现中间凹陷的情况,但是,由于每个第一支撑部ZC1的四周位置处都是平坦的,因此,多个第一支撑部ZC1的平坦表面的总面积是比较可观的。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可改善形成在第一衬垫210上的第一传输电极220中间凹陷的情况,增大第一传输电极220中平坦面的面积,进而增大第一传输电极220与第二导电结构40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的接触电阻,提升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对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
图5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见图5,可选的,第二导电结构40包括第二传输电极420和第二衬垫410,第二衬垫410位于第二传输电极420和第二基板310之间;第二传输电极420与触控电极320电连接,且第二传输电极420与第一传输电极220电连接;第二衬垫410包括多个第二凹陷部AX2;相邻第二凹陷部AX2之间包括第二支撑部ZC2。
具体的,在显示区DA,第二基板310上可以形成多个触控电极320和用于保护触控电极320的膜层。为了使第二导电结构40高出显示区DA中的膜层堆叠出的高度,第二导电结构40包括第二衬垫410,第二衬垫410的作用是将第二传输电极420垫高。第二衬垫410可以通过多个膜层堆叠而成,其中,第二衬垫410中可以包括有机膜层,也可以不包括有机膜层。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衬垫410中包括有机膜层时,第二衬垫410也会存在中间凹陷的问题,与第一衬垫210上形成第一凹陷部AX1同理,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二衬垫410上形成多个第二凹陷部AX2,可使相邻第二凹陷部AX2之间形成第二支撑部ZC2,如此,可使多个第二支撑部ZC2的平坦面的总面积足够大,进而使得形成在第二衬垫410上的第二传输电极420中,平坦面的面积较大,当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传输电极420接触时,两者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大,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传输电极420的接触电阻,提升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对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部ZC1的数量、第一凹陷部AX1的数量、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一凹陷部AX1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同理,第二支撑部ZC2的数量、第二凹陷部AX2的数量、第二支撑部ZC2和第二凹陷部AX2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的,当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310相对设置以使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接触电连接时,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至少部分交叠也可以完全不交叠,下面将分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可选的,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如此,第一传输电极220位于第一支撑部ZC1上的部分和第二传输电极420位于第二支撑部ZC2上的部分可以接触电连接。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参见图6-图8,可选的,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与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完全重叠。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传输电极220中位于第一支撑部ZC1上的部分均有机会与第二传输电极420接触电连接,有利于增大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传输电极420的有效接触面积。此外,在制备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同的掩膜版,节约触控显示面板制程中所使用的掩膜版数量,降低制备成本。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参见图9,可选的,多个第一支撑部ZC1互不连接,且多个第二支撑部ZC2互不连接;多个第一支撑部ZC1与多个第二支撑部ZC2一一对应;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与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部分交叠。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继续参见图9和图10,可选的,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位于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内;或者,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位于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内。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位于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内”指的是,当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按照理论设计无偏差对位时,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关系。对于“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位于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内”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310上的各个膜层分别制备完成之后,将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310相对设置以组合形成触控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310对位出现偏差的问题,当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310出现对位偏差时,会引发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的对位偏差,进而有可能会减少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的正对面积。通过设置理论上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位于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内,可降低当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310对位产生偏差时,第一支撑部ZC1中的一部分与第二凹陷部AX2正对的情况出现的几率,换句话说,可提高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的实际正对面积等于理论正对面积的可能性。如此,可提高第一传输电极220位于第一支撑部ZC1上的部分均可以与第二传输电极420接触的可能性,确保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传输电极420的有效接触面积足够大。同理,通过设置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位于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内也可达到上述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参见图9和图11,可选的,第一支撑部ZC1的中心点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与第二支撑部ZC2的中心点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第一支撑部ZC1的中心点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1’与第二支撑部ZC2的中心点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ZC2’重合”指的是,当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按照理论设计无偏差对位时,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关系。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进一步降低当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310对位产生偏差时,第一支撑部ZC1中的一部分与第二凹陷部AX2正对的情况出现的风险,进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的正对面积等于理论正对面积的可能性,确保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传输电极420的有效接触面积足够大。
接下来,可选的,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凹陷部AX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也即是说,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无交叠。如此,当第一支撑部ZC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部ZC2的高度时,第一传输电极220位于第一支撑部ZC1上的部分可以与第二输电极位于第二凹陷部AX2上的部分接触电连接;当第一支撑部ZC1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部ZC2的时,第一传输电极220位于第一凹陷部AX1上的部分可以与第二输电极位于第二支撑部ZC2上的部分接触电连接。
图12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2,可选的,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凹陷部AX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凹陷部AX2,此外,当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310对位产生偏差时(对位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也不影响第一导电结构20和第二导电结构40的嵌合。
图13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3,可选的,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凹陷部AX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传输电极220位于第一支撑部ZC1侧壁上的部分可以与第二传输电极420位于第二凹陷部AX2侧壁上的部分接触电连接,进一步增大了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传输电极420的有效接触面积。
图14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4,可选的,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第一支撑部ZC1的高度等于第二支撑部ZC2的高度。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第一传输电极220位于第一支撑部ZC1上的部分与第二输电极位于第二凹陷部AX2上的部分接触电连接的同时,第一传输电极220位于第一凹陷部AX1上的部分可以与第二输电极位于第二支撑部ZC2上的部分接触电连接,进一步增大了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传输电极420的有效接触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6-图10,可选的,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椭圆形以及环形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椭圆形以及环形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的形状,第一衬垫210上的多个第一支撑部ZC1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同理,第二衬垫410上的多个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支撑部ZC2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第一衬垫210上的第一支撑部ZC1和第二衬垫410上的第二支撑部ZC2可以一一对应,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衬垫210上的第一支撑部ZC1的数量和第二衬垫410上的第二支撑部ZC2的数量可以不同,如图10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一支撑部ZC1都是独立的,且每个第一支撑部ZC1的面积都较小,可缓解在成膜过程中出现应力不均的情况,进而改善中间凹陷的问题,增大第一支撑部ZC1具有平坦表面的部分的面积,最终使得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传输电极420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第二支撑部ZC2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11,可选的,多个第一支撑部ZC1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二支撑部ZC2连接为一体。
具体的,第一支撑部ZC1周围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AX1,第一凹陷部AX1的设置有利于成膜过程中应力的释放,进而缓解应力不均导致的中间凹陷的问题,增大第一支撑部ZC1具有平坦表面的部分的面积,最终使得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二传输电极420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第二支撑部ZC2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11,可选的,多个第一支撑部ZC1连接形成网孔状;且多个第二支撑部ZC2连接形成网孔状。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仅示例性的说明了第一凹陷部AX1和第二凹陷部AX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为矩形,但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例如还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形状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衬垫210上的多个第一凹陷部AX1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同理,第二衬垫410上的多个第二凹陷部AX2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第一凹陷部AX1和第二凹陷部AX2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第一衬垫210上的第一凹陷部AX1和第二衬垫410上的第二凹陷可以一一对应,如图11所示,第一衬垫210上的第一凹陷部AX1的数量和第二衬垫410上的第二凹陷部AX2的数量可以不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的,第一导电结构20与金属走线50实现电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同理,第二导电结构40和触控电极320实现电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
图15是图3中沿CC’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可选的,第一衬垫210包括第一子衬垫211和第二子衬垫212,第一子衬垫211位于第二子衬垫212背离第一基板110的一侧;第二子衬垫212包括第三传输电极2121,第三传输电极2121与金属走线50电连接;第一凹陷部AX1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10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第一子衬垫211露出第三传输电极2121。第二衬垫410包括第三子衬垫411和第四子衬垫412,第三子衬垫411位于第四子衬垫412背离第二基板310的一侧;第四子衬垫412包括第四传输电极4121,第四传输电极4121与触控电极320电连接;第二凹陷部AX2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10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第三子衬垫411露出第四传输电极4121。
具体的,第三传输电极2121可以与金属走线50同层,如图15所示,第三传输电极2121与金属走线50也可以不同层,两者通过过孔电连接。具体的,第四传输电极4121通过触控走线330与触控电极320电连接,第四传输电极4121可以与触控走线330同层,如图15所示,第四传输电极4121与触控走线330也可以不同层,两者通过过孔电连接。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传输电极220位于第一凹陷部AX1的部分可以与第三传输电极2121接触电连接,如此,可增大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三传输电极2121的有效接触面积,减小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三传输电极2121的接触电阻,提高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第二传输电极420和第四传输电极4121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触控走线330和第二基板310之间的具体膜层、触控走线330背离第二基板220一侧的具体膜层、金属走线50和第一基板110之间的具体膜层以及金属走线50背离第一基板110一侧的具体膜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触控走线330和第二基板310之间包括与黑矩阵同层的膜层、与色阻层同层的膜层以及与平坦层同层的膜层;触控走线330背离第二基板220一侧包括与第一绝缘层同层的膜层;金属走线50和第一基板110之间包括与栅极绝缘层同层的膜层、与层间绝缘层同层的膜层、与层间介质层同层的膜层;金属走线50背离第一基板110一侧包括与钝化层同层的膜层以及与平坦化层同层的膜层。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沿DD’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6和图17,可选的,在非显示区NA,第一基板110朝向第二基板31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70,第一连接结构70与第一传输电极220同层且电连接;第一连接结构70所在平面与金属走线50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传输电极220所在平面与金属走线5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金属走线50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连接结构70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内;第一连接结构70通过过孔与金属走线50电连接。在非显示区NA,第二基板310朝向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还设置有触控走线330和第二连接结构80;触控走线330与触控电极320电连接;第二连接结构80与第二传输电极420同层且电连接;第二连接结构80所在平面与触控走线330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传输电极420所在平面与触控走线33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触控走线330在第二基板3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连接结构80在第二基板310上的正投影内;第二连接结构80通过过孔与触控走线33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金属走线50与第一传输电极220通过过孔电连接的情况,当金属走线50与第一传输之间的垂直距离过大时,过孔的深度会比较深,在制备第一传输电极220时,由于工艺限制第一传输电极220填充过孔时有可能会出现第一传输电极220在过孔中断裂的现象。本申请中,第一连接结构70不用于与第二导电结构40电连接,因此,第一连接结构70不必被垫高到与第一传输电极220在同一高度,也即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灵活设置金属走线50与第一连接结构70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确保第一连接结构70能够与金属走线50通过过孔良性电连接,进而确保第一传输电极220与金属电极的有效电连接。第二连接结构80与第一连接结构70作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7中金属走线50和第一连接结构70之间的具体膜层、金属走线50和第一基板110之间的具体膜层、触控走线330和第二连接结构80之间的膜层以及触控走线330和第二基板310之间的具体膜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金属走线50和第一连接结构70之间包括与钝化层同层的膜层以及与平坦化层同层的膜层;金属走线50和第一基板110之间包括与栅极绝缘层同层的膜层、与层间绝缘层同层的膜层、与层间介质层同层的膜层;触控走线330和第二连接结构80之间包括第一绝缘层;触控走线330和第二基板310之间包括与黑矩阵同层的膜层、与色阻层同层的膜层以及与平坦层同层的膜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是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面板,或者,是基于液晶的显示面板,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显示面板。下面将分情况举例进行说明。
首先,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是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面板。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8,可选的,在显示区DA,第一基板110上还依次设置有有源层121、栅极绝缘层122、栅极金属层123、层间绝缘层124、电容金属层125、层间介质层126、源漏金属层127、钝化层128、平坦化层129以及阳极金属层131;有源层121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一膜层1201同层;栅极绝缘层122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二膜层1202同层;栅极金属层123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三膜层1203同层;层间绝缘层124和第一衬垫210的第四膜层1204同层;电容金属层125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五膜层1205同层;层间介质层125和第一衬垫210的第六膜层1206同层;源漏金属层127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七膜层1207同层;钝化层129和第一衬垫210的第八膜层1208同层;平坦化层129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九膜层1209同层;阳极金属层131和第一传输电极2202同层;第一衬垫210的第十膜层1210位于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九膜层1209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显示区DA的某些膜层与第一导电结构20中的某些膜层同层设置,可减少工艺制程,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区DA,除上述膜层之外,第一基板110上还可以设置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膜层,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图18还示出了,在显示区DA,阳极金属层背离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还依次设置有像素限定层132、发光层133和阴极金属层134。
继续参见图18,可选的,在显示区DA,第二基板310上还依次设置有触控电极层323和保护层341;触控电极层323和第二衬垫410的第一膜层4101同层;保护层341和第二衬垫410的第二膜层4102同层,第二衬垫410的第三膜层4103位于第二衬垫410的第二膜层4102和第二传输电极420之间。
具体的,触控电极层323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也可以为不透光的金属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触控电极32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导电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显示区DA的某些膜层与第二导电结构40中的某些膜层同层设置,可减少工艺制程,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
接下来,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是基于液晶的显示面板。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在显示区DA,第二基板310上还依次设置有黑矩阵351、色阻层352、平坦层353、触控电极层323以及第一绝缘层354;黑矩阵351和第二衬垫410的第一膜层4101同层;色阻层352和第二衬垫410的第二膜层4102同层;平坦层353和第二衬垫410的第三膜层4103同层;触控电极层323和第二衬垫410的第四膜层4104同层;第一绝缘层354和第二衬垫410的第五膜层4105同层;第二衬垫410的第六膜层4106位于第二衬垫410的第五膜层4015和第二传输电极420之间。
继续参见图19,可选的,在显示区DA,第一基板110上还依次设置有有源层121、栅极绝缘层122、栅极金属层123、层间绝缘层124、电容金属层125、层间介质层126、源漏金属层127、钝化层128、平坦化层129、像素电极层131、第二绝缘层132以及公共电极层133;有源层121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一膜层1201同层;栅极绝缘层122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二膜层1202同层;栅极金属层123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三膜层1203同层;层间绝缘层124和第一衬垫210的第四膜层1204同层;电容金属层125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五膜层1205同层;层间介质层125和第一衬垫210的第六膜层1206同层;源漏金属层127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七膜层1207同层;钝化层129和第一衬垫210的第八膜层1208同层;平坦化层129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九膜层1209同层;像素电极层131和第一传输电极2202同层;第一衬垫210的第十膜层1210位于第一传输电极220和第一衬垫210的第九膜层1209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显示区DA的某些膜层与第一导电结构20中的某些膜层同层设置,可减少工艺制程,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第二导电结构40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区DA,除上述膜层之外,第二基板310上还可以设置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膜层,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此外,图19仅示例性示出了,公共电极层131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但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例如,公共电极层131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310上,或者,触控电极层323复用为公共电极层131。
继续参见图18和图19,可选的,第一凹陷部AX1贯穿第一衬垫210的第九膜层2109和第一衬垫210的第十膜层2110;或者第一凹陷部AX1贯穿第一衬垫210的第十膜层2110,如图18所示;或者第一凹陷部AX1部分贯穿第一衬垫210的第十膜层2110,如图19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凹陷部AX1所贯穿的膜层,进而灵活调整第一支撑部ZC1的高度,以便第一导电结构20与第二导电结构40能够接触电连接。
继续参见图18和图19,可选的,金属走线50与源漏电极层127同层。通常情况下,源漏金属层127的材料为钼铝钼,方块电阻较小,金属走线50和源漏电极层127同层,有利于减小触控信号在金属走线50上的损耗,提高触控信号的传输效率。
基于同上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车载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0,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触控显示面板中的金属走线(图中未示出)与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其中,触控驱动芯片可集成嵌入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中,或者可与触控显示面板独立设置,二者之间可通过电连接线传输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
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和多条金属走线,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金属走线用于传递触控信号;
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衬垫,所述第一衬垫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第一传输电极与所述金属走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传输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衬垫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一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传输电极和第二衬垫,所述第二衬垫位于所述第二传输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二传输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二传输电极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衬垫包括多个第二凹陷部;相邻所述第二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二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包括第一子衬垫和第二子衬垫,所述第一子衬垫位于所述第二子衬垫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衬垫包括第三传输电极,所述第三传输电极与所述金属走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凹陷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子衬垫露出所述第三传输电极;
所述第二衬垫包括第三子衬垫和第四子衬垫,所述第三子衬垫位于所述第四子衬垫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四子衬垫包括第四传输电极,所述第四传输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凹陷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三子衬垫露出所述第四传输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同层且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金属走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所在平面与所述金属走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金属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通过过孔与所述金属走线电连接;
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触控走线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传输电极同层且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触控走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传输电极所在平面与所述触控走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通过过孔与所述触控走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互不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互不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椭圆形以及环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椭圆形以及环形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为一体,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形成网孔状;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形成网孔状。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或者,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心点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中心点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高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上还依次设置有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电容金属层、层间介质层、源漏金属层、钝化层、平坦化层以及阳极金属层;
所述有源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一膜层同层;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二膜层同层;所述栅极金属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三膜层同层;所述层间绝缘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四膜层同层;所述电容金属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五膜层同层;所述层间介质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六膜层同层;所述源漏金属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七膜层同层;所述钝化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八膜层同层;所述平坦化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九膜层同层;所述阳极金属层和所述第一传输电极同层;所述第一衬垫的第十膜层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九膜层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贯穿所述第一衬垫的第九膜层和所述第一衬垫的第十膜层;或者所述第一凹陷部贯穿所述第一衬垫的第十膜层;或者所述第一凹陷部部分贯穿所述第一衬垫的第十膜层。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上还依次设置有触控电极层和保护层;
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一膜层同层;所述保护层和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二膜层同层,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三膜层位于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二膜层和所述第二传输电极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上还依次设置有黑矩阵、色阻层、平坦层、触控电极层以及第一绝缘层;
所述黑矩阵和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一膜层同层;所述色阻层和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二膜层同层;所述平坦层和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三膜层同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衬垫的第四膜层同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五膜层同层;所述第二衬垫的第六膜层位于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五膜层和所述第二传输电极之间。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驱动芯片;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
CN201911417940.X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208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7940.XA CN111208916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6/917,382 US11152453B2 (en) 2019-12-31 2020-06-30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7/478,714 US11502159B2 (en) 2019-12-31 2021-09-17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7940.XA CN111208916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8916A CN111208916A (zh) 2020-05-29
CN111208916B true CN111208916B (zh) 2022-11-08

Family

ID=70789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7940.XA Active CN111208916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1152453B2 (zh)
CN (1) CN1112089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3156A1 (zh) * 2020-06-15 2021-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34317A (zh) * 2020-07-14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触控识别方法
CN112286393B (zh) * 2020-10-30 2024-04-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77229B (zh) * 2021-06-08 2023-11-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42858B (zh) * 2022-02-25 2024-04-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5434A (zh) * 2015-09-07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修复方法
CN105468202A (zh) * 2016-01-29 2016-04-0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951125A (zh) * 2017-03-30 2017-07-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19955A (zh) * 2017-06-06 2017-09-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147018A (zh) * 2019-05-31 2019-08-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制作方法
JP2019207688A (ja) * 2018-05-29 2019-12-05 イルジン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透明フレキシブル電極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Touch Panel With Transparent Flexible Electrod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60792B1 (ko) * 2010-10-29 2017-07-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내장형 평판표시장치
CN106068490B (zh) * 2014-02-12 2019-02-22 苹果公司 采用片式传感器和电容阵列的力确定
CN103969892A (zh) 2014-04-24 2014-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TWI628569B (zh) * 2015-09-30 2018-07-01 蘋果公司 具有適應性輸入列之鍵盤
US9921679B2 (en) * 2015-10-11 2018-03-20 Pressure Profile Systems Inc. Force-sensing touch screen input device
US10416803B2 (en) * 2016-09-21 2019-09-17 Apple Inc. Gasket with embedded capacitive sensor
CN206059439U (zh) 2016-09-26 2017-03-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5434A (zh) * 2015-09-07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修复方法
CN105468202A (zh) * 2016-01-29 2016-04-0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951125A (zh) * 2017-03-30 2017-07-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19955A (zh) * 2017-06-06 2017-09-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JP2019207688A (ja) * 2018-05-29 2019-12-05 イルジン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透明フレキシブル電極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Touch Panel With Transparent Flexible Electrod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CN110147018A (zh) * 2019-05-31 2019-08-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05921A1 (en) 2022-01-06
US20210202684A1 (en) 2021-07-01
US11152453B2 (en) 2021-10-19
US11502159B2 (en) 2022-11-15
CN111208916A (zh) 2020-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891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54193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1309171B (zh) 触摸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825798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EP4220361A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210086142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53530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2023023646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73731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ignment method
CN110308822B (zh) 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8069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77826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21963B2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structur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323868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45541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panel
KR20220001940A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1561634B2 (en)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42019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WO2024032593A1 (zh) 显示装置和触控结构
CN111403463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531906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18273359U (zh) 显示装置和触控结构
KR20210083841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06192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70575B (zh) 一种封装盖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