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1164A - 安全带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1164A
CN111201164A CN201880065824.3A CN201880065824A CN111201164A CN 111201164 A CN111201164 A CN 111201164A CN 201880065824 A CN201880065824 A CN 201880065824A CN 111201164 A CN111201164 A CN 111201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ase
coupling member
axial
spool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58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1164B (zh
Inventor
梁川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01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1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2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 B60R22/4633Linear actuators, e.g. comprising a piston moving along reel axis and rotating along its own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2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 B60R2022/4642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the gas directly propelling a flexible driving means, e.g. a plurality of successive masses, in a tubular chamber

Abstract

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带轴(14),带轴(14)通过向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佩戴于乘车人员的安全带(16)。另外,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设置成能够与带轴(14)一体旋转的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具备:在带轴(14)的旋转轴向对置配置的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及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和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带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表2014-50017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具备预紧器机构,该预紧器机构通过在车辆紧急情况时使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从而使安全带卷取于带轴。
在日本特表2014-500178号公报所记载的预紧器机构中,利用气体发生器的工作而移动的移动部件通过向能够与带轴一体旋转的旋转体的卡合齿卡合,能够使安全带卷取于带轴。
然而,在气体发生器的低输出化及小型化等的观点下,希望在抑制旋转体的大径化的同时,能够增大移动部件使旋转体旋转的转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情况,目的在于得到在抑制旋转体的大径化的同时,能够增大移动部件使旋转体旋转的转矩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其通过向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佩戴于乘车人员的安全带;和旋转体,其具有设置成能够与上述带轴一体旋转,并在上述带轴的旋转轴向对置配置的一对对置部、和从一对上述对置部中的至少一方朝向另一方的上述对置部侧突出的轴向卡合齿,上述旋转体通过移动部件移动来卡合于上述轴向卡合齿而旋转并使上述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
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旋转体具备:连接部,其将一对上述对置部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轴向相连;和径向卡合齿,其从该连接部朝向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径向外侧突出并供上述移动部件卡合。
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对置部中的上述轴向卡合齿的突出方向基端侧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向与该轴向卡合齿的突出方向相反一侧凹陷,通过上述移动部件向上述轴向卡合齿卡合,从而在该移动部件中卡合于该轴向卡合齿的部分变形。
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轴向卡合齿的高度设定为比上述径向卡合齿的高度低的高度。
根据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通过移动部件移动来卡合于旋转体的轴向卡合齿,从而旋转体旋转。由此,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而将安全带卷取于带轴。这里,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供移动部件卡合的轴向卡合齿设置于旋转体中的一对对置部中的至少一方。在该结构中,通过移动部件在一对对置部之间移动,从而该移动部件在轴向(旋转轴向)与轴向卡合齿卡合。由此,同移动部件与设置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侧的卡合齿卡合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移动部件与轴向卡合齿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卡合。其结果为,能够在抑制旋转体的大径化的同时,增大移动部件使旋转体旋转的转矩。
根据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通过移动部件移动来卡合于旋转体的轴向卡合齿及径向卡合齿,从而旋转体旋转。像这样,通过设置供移动部件在轴向(旋转轴向)及径向(旋转径向)卡合的轴向卡合齿及径向卡合齿,能够增加移动部件与旋转体的卡合部位。
根据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若移动部件移动来卡合于旋转体的轴向卡合齿,则在移动部件中卡合于轴向卡合齿的部分变形。这里,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在对置部中的轴向卡合齿的突出方向基端侧形成有凹部。由此,能够使通过卡合于轴向卡合齿而变形的移动部件的一部分退避于形成于对置部的凹部。
根据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即使轴向卡合齿的高度设定为比径向卡合齿的高度低的高度,也能够确保从移动部件向旋转体的载荷传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沿着带轴的旋转轴向切断后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是从轴向另一侧观察锁定基座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轴向另一侧观察锁定基座的俯视图。
图4是将沿着图3所示的4-4线切断后的锁定基座的截面放大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齿条开始卡合于轴向卡合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齿条卡合于轴向卡合齿及径向卡合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从轴向另一侧观察另一方式的锁定基座的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适当所示的箭头Z方向、箭头R方向以及箭头C方向分别表示带轴的旋转轴向、旋转径向以及旋转周向。另外,以下,在仅表示轴向、径向、周向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带轴的旋转轴向、旋转径向、旋转周向。
如图1所示,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金属制的框架12。框架12固定于构成车辆的车身骨架的立柱、构成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座垫框架等。另外,框架12具备在轴向隔开间隔地相互对置配置的脚板12A及脚板12B。在该脚板12A及脚板12B形成有圆形的插通孔12C、12D,圆形的插通孔12C、12D供下述带轴14的一部分插通。
带轴14为金属制并形成为其大部分配置于框架12的脚板12A与脚板12B之间的大致圆筒状。在该带轴14的轴向另一侧(与箭头Z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轴部14A,轴部14A经由螺旋弹簧卡止部件32而由设置于后述的弹簧壳体18的轴支部18A支承。另外,带轴14具备供安全带16卷取的卷取部14B,在该卷取部14B卡止有形成为长条带状的安全带16的长边方向基端部。而且,通过带轴14向卷取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从而安全带16从长边方向基端侧卷取于带轴14的卷取部14B,并且通过安全带16从带轴14被拉出,从而带轴14向拉出方向(与箭头C相反方向)旋转。进一步,在带轴14的轴心部形成有供后述的扭转轴26插入的扭转轴插入孔14C。该扭转轴插入孔14C的轴向一侧敞开并且轴向另一侧封闭。
另外,安全带16的长边方向前端侧从带轴14向车辆上侧延伸,安全带16的长边方向前端侧在框架12的车辆上侧穿过形成于贯穿式锚固件(省略图示)的狭缝孔而向车辆下侧折回。
安全带16的长边方向前端部卡止于锚固板(省略图示)。锚固板由钢材等金属板材形成,被固定在车辆的底板部(省略图示)或者与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对应的座椅(省略图示)的骨架部件等。
另外,应用了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车辆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具备带扣装置(省略图示)。带扣装置设置在应用了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座椅的车宽方向内侧。在安全带16被挂绕于就坐在座椅的乘车人员的身体的状态下,通过设置于安全带16的锁舌(省略图示)卡合于带扣装置,安全带16被佩戴在乘车人员的身体上。
另一方面,在框架12的脚板12A的外表面侧(框架12外侧)设置有树脂制的弹簧壳体18,弹簧壳体18具有前述的轴支部18A。在弹簧壳体18的内侧设置有螺旋弹簧(省略图示),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卡止于螺旋弹簧卡止部件32,带轴14基于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朝卷取方向(箭头C方向)被施力。
相对于此,在框架12的脚板12B的外表面侧(框架12外侧)设置有锁定机构20。锁定机构20具备构成旋转体的一部分的金属制的锁定基座22及由锁定基座22支承的金属制的锁定爪28。锁定基座22在相对于带轴14的轴向一侧与带轴14设置在同轴上。该锁定基座22通过经由构成旋转体的另一部分的金属制的连结部件24及扭转轴26与带轴14相连而能够与带轴14一体旋转。
另外,锁定机构20具备传感器机构(省略图示)。传感器机构在车辆碰撞时、急减速时等车辆紧急情况时工作。若传感器机构工作,则如下文详述那样,限制锁定基座22向拉出方向(带轴14的拉出方向)的旋转。
另外,在框架12的脚板12B固定有金属制的盖板30。该盖板30及框架12的脚板12B形成供锁定基座22的大部分及连结部件24配置的齿条收容部34。
盖板30具备板部30A,板部30A向与框架12侧相反的一侧凹陷,并且与框架12的脚板12B在轴向对置配置。在板部30A贯通形成有棘轮孔30B,锁定机构20的锁定基座22贯通盖板30的棘轮孔30B。若锁定机构20的传感器机构工作,安装于锁定基座22的锁定爪28向锁定基座22的径向外侧移动,则锁定爪28与盖板30的棘轮孔30B的棘齿啮合。由此,限制了锁定基座22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其结果为,限制了经由连结部件24及扭转轴26而与该锁定基座22相连的带轴1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
另外,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扭转轴26。扭转轴26形成为棒状,收容于带轴14的扭转轴插入孔14C并沿着带轴14的轴向配置。扭转轴26的一侧的端部26A卡止于带轴14,扭转轴26的另一侧的端部26B卡止于连结部件24,由此与锁定基座22相连。而且,当限制了锁定基座22向拉出方向的旋转时,通过扭转轴26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扭转变形,从而允许安全带16的带轴1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
接下来,对作为旋转体的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的细节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锁定基座22具备作为对置部的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形成为以轴向为厚度方向并沿径向延伸的圆板状。另外,锁定基座22具备大致圆柱状的圆柱部22B,圆柱部22B从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朝向轴向一侧突出并且供前述的锁定爪28配置的部分被切开。棒状的轴部22C从该圆柱部22B的轴心部朝向轴向一侧突出。而且,该轴部22C通过插通于在安装于盖板30的锁定机构收容罩36形成的轴支孔36A,从而在该轴支孔36A的内周面被支承。
另外,锁定基座22具备作为连接部的锁定基座侧筒状部22D,锁定基座侧筒状部22D形成为从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并且径向外侧的面的外径随着趋向轴向另一侧而变小。在该锁定基座侧筒状部22D的内周部形成有花键状的锁定基座侧花键22E。
另外,锁定基座22具备作为径向卡合齿的多个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多个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从锁定基座侧筒状部22D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轴向一侧的端部连接于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该多个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另外,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的宽度尺寸(向周向的尺寸)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窄。由此,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的前端部(径向外侧的端部)尖锐。
此外,在锁定基座侧筒状部22D的轴心部设置有锁定基座侧芯部22E2,锁定基座侧芯部22E2形成为直径比轴部22C大的筒状。
如图2~图4所示,锁定基座22具备作为轴向卡合齿的多个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多个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从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的外周部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的高度(从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的突出高度)设定为比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的高度(从锁定基座侧筒状部22D的最大突出高度)低的高度。
该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具备:第一延伸部22G1,其从轴向观察时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向周向一侧倾斜;第二延伸部22G3,其经由从第一延伸部22G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周向一侧平缓地弯曲的弯曲部22G2而朝向径向外侧及周向一侧延伸。
另外,将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沿着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后的截面(图4所示的截面)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截面。而且,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的周向另一侧的面为沿与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的径向另一侧的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正交面S1。另外,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的周向一侧的面为相对于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的径向另一侧的面倾斜的倾斜面S2。
如图4所示,在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中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的第一延伸部22G1的基端侧且正交面S1侧形成有朝向轴向一侧凹陷的凹部22H。
如图1所示,连结部件24具备作为对置部的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与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对应。另外,连结部件24具备扭转轴卡合部24B,扭转轴卡合部24B形成为从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圆筒状。在该扭转轴卡合部24B的内周部形成有花键状的扭转轴卡合花键24C,扭转轴卡合花键24C供扭转轴26的另一侧的端部26B卡合。
另外,连结部件24具备作为连接部的连结部件侧筒状部24D,连结部件侧筒状部24D从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朝向轴向一侧突出。该连结部件侧筒状部24D与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筒状部22D对应。在该连结部件侧筒状部24D的内周部设置有连结部件侧芯部24F,连结部件侧芯部24F朝向轴向一侧突出并且在其外周部形成有卡合于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花键22E的花键状的连结部件侧花键24E。此外,在连结部件侧芯部24F的轴心部形成有供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芯部22E2插入的插入孔24G。而且,通过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芯部22E2插入于连结部件侧芯部24F的插入孔24G,并且连结部件侧花键24E卡合于锁定基座侧花键22E,从而锁定基座22与连结部件24能够一体旋转地结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芯部22E2的前端部被铆接(被压变形),从而锁定基座22与连结部件24的结合不脱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基座22与连结部件24结合的状态下,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与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在轴向的间隔设定为与后述的齿条38的外径大致相同的间隔。
另外,连结部件24具备与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分别对应的作为径向卡合齿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及作为轴向卡合齿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在锁定基座22与连结部件24结合的状态下,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与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沿周向交替配置并且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锁定基座22与连结部件24结合的状态下,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与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沿周向交替配置并且等间隔地配置。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形成有凹部,凹部与形成于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的凹部22H对应。
如图1所示,作为移动部件的齿条38卡合于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及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齿条38用比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更软质的材料(作为一例为合成树脂)形成为棒状,该齿条38配置在未图示的导管的内侧。而且,齿条38借助在车辆紧急情况时从未图示的微型气体发生器供给的气体的压力,在导管的内侧及盖板30的内侧(齿条收容部34的内部)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当作为车辆紧急情况时的一个情况下的车辆碰撞时,若锁定爪28与棘轮孔30B的棘齿啮合,则限制了锁定基座22向拉出方向(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的旋转。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若在车辆碰撞时未图示的微型气体发生器工作,则该微型气体发生器产生的高压的气体瞬间地向配置有齿条38的导管内供给。利用该气体的压力移动的齿条38通过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与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之间。
另外,若齿条38通过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与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则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一边使齿条38的一部分变形一边向该齿条38咬入,并且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一边使齿条38的一部分变形一边向该齿条38咬入。由此,能够将齿条38的动能传递至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
在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咬入于齿条38的状态下,若齿条38移动,则连结部件24及锁定基座22与带轴14一起向卷取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其结果为,安全带16卷取于带轴14的卷取部14B,安全带16对乘车人员的拘束力增加。
另外,在限制了锁定基座22向拉出方向的旋转的状态下,若乘车人员的身体拉伸安全带16,基于该拉伸力的带轴1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超过扭转轴26的耐扭转载荷(耐变形载荷),则扭转轴26扭转(变形)。由此,通过扭转轴26的扭转而允许带轴1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来允许安全带16从带轴14的拉出。其结果为,与安全带16从带轴14的拉出量对应的能量(乘车人员的动能)通过扭转轴26的变形而被吸收。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的基础上,还设置有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由此,能够增加齿条38与锁定基座22及齿条38的咬入(卡合)部位。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设置在比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靠径向外侧。因此,与齿条38仅咬入(卡合)于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的结构相比,能够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使齿条38与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咬入。其结果为,能够增大齿条38使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旋转的转矩。即,能够提高从齿条38向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的载荷传递效率。此外,载荷传递效率是指锁定基座22相对于齿条38的移动量及连结部件24的旋转角的变化量。另外,通过能够提高从齿条38向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的载荷传递效率,从而能够缩短齿条38及将该齿条38配置于内部的导管的长度。由此,能够实现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体型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条38在咬入于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之后,咬入于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由此,与不具备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齿条38咬入于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时对该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施加的冲击。
另外,通过在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基础上,还设置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从而即使降低了各个齿的高度,也能够将从齿条38向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的载荷传递效率设为期望的传递效率。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的高度被设定为比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的高度低的高度,也能够将从齿条38向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的载荷传递效率设为期望的传递效率。另外,即使减薄各个齿的厚度,也能够确保各个齿咬入于齿条38时的耐冲击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凸缘部22A中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的第一延伸部22G1的基端侧形成有凹部22H(参照图4),并且在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凸缘部24A也形成有同样的结构的凹部。由此,当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咬入于齿条38时,能够使变形的齿条38的一部分退避在凹部22H内。由此,能够增加齿条38与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从齿条38向锁定基座22及连结部件24的载荷传递效率。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通过具有第一延伸部22G1、弯曲部22G2及第二延伸部22G而呈大致L字状平缓地弯曲,并且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也同样地弯曲。由此,如图5所示,当齿条38卡合于最初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时,能够通过弯曲部22G2及第二延伸部22G3将该齿条38的前端侧向径向外侧引导。由此,当齿条38卡合于最初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时,能够抑制该齿条38向径向内侧弯曲。另外,通过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如上述那样弯曲,从而抑制了当齿条38被移动时,在该齿条38中通过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而已经变形的部分的周缘部通过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而进一步变形的情况。由此,能够在齿条38中,减少由通过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而已经变形的部分的周缘部变形引起的损耗(齿条的动能的损耗)。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的基础上,还设置有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不设置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一卡合齿22F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一卡合齿24H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为仅设置锁定基座22的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24的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中的任一方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及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呈大致L字状平缓地弯曲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使锁定基座侧第二卡合齿22G沿径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且使连结部件侧第二卡合齿24I也沿径向呈直线状延伸。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内容,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除上述内容以外也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通过参照而将2017年10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00178号所公开的全部内容引入到本说明书中。

Claims (4)

1.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中,具备:
带轴,其通过向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佩戴于乘车人员的安全带;和
旋转体,其具有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带轴一体旋转,并在所述带轴的旋转轴向对置配置的一对对置部、和从一对所述对置部中的至少一方朝向另一方的所述对置部侧突出的轴向卡合齿,所述旋转体通过移动部件移动来卡合于所述轴向卡合齿而旋转并使所述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体具备:
连接部,其将一对所述对置部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向相连;和
径向卡合齿,其从该连接部朝向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径向外侧突出并供所述移动部件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中,
在所述对置部中的所述轴向卡合齿的突出方向基端侧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向与该轴向卡合齿的突出方向相反一侧凹陷,
通过所述移动部件向所述轴向卡合齿卡合,从而在该移动部件中卡合于该轴向卡合齿的部分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中,
所述轴向卡合齿的高度设定为比所述径向卡合齿的高度低的高度。
CN201880065824.3A 2017-10-16 2018-09-20 安全带卷取装置 Active CN111201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0178 2017-10-16
JP2017200178A JP6951187B2 (ja) 2017-10-16 2017-10-16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CT/JP2018/034918 WO2019077935A1 (ja) 2017-10-16 2018-09-20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1164A true CN111201164A (zh) 2020-05-26
CN111201164B CN111201164B (zh) 2022-05-03

Family

ID=66173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5824.3A Active CN111201164B (zh) 2017-10-16 2018-09-20 安全带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2428B2 (zh)
JP (1) JP6951187B2 (zh)
CN (1) CN111201164B (zh)
WO (1) WO20190779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33159A (ja) 2021-03-01 2022-09-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57A (zh) * 1994-04-11 1997-05-14 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旋转收紧装置的质量体驱动装置
US6419176B1 (en) * 1999-02-26 2002-07-16 Takata Corporation Pre-tensioner
DE10356180A1 (de) * 2003-01-13 2004-07-22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urtstrafferantrieb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WO2014087721A1 (ja) * 2012-12-04 2014-06-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20150336538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Autoliv Asp Retractor pretensioner assembly
WO2016047338A1 (ja) * 2014-09-22 2016-03-31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8084B2 (en) * 2008-08-21 2011-08-02 Autoliv Asp, Inc. Device for pretensioning a seatbelt
DE102008059387B4 (de) * 2008-11-27 2018-06-2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aufroller mit einer Kraftbegrenzungseinrichtung und einer Straffeinrichtung
US8220735B2 (en) * 2009-12-22 2012-07-17 Autoliv Asp, Inc. Adaptive load limiting retractor
DE102010051422A1 (de) * 2010-11-17 2012-05-24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traffer für Gurtaufroller mit Kraftbegrenz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traffen eines Sicherheitsgurts und anschließender Kraftbegrenzung
DE102010051419A1 (de) 2010-11-17 2012-05-24 Trw Automotive Gmbh Antriebsrad für Gurtstraffer und Gurtstraffer für Sicherheitsgurtsystem
DE102012019004B4 (de) * 2012-09-27 2022-06-02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Gurtaufroller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JP2017100683A (ja) * 2015-12-04 2017-06-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57A (zh) * 1994-04-11 1997-05-14 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旋转收紧装置的质量体驱动装置
US6419176B1 (en) * 1999-02-26 2002-07-16 Takata Corporation Pre-tensioner
DE10356180A1 (de) * 2003-01-13 2004-07-22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urtstrafferantrieb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WO2014087721A1 (ja) * 2012-12-04 2014-06-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20150336538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Autoliv Asp Retractor pretensioner assembly
WO2016047338A1 (ja) * 2014-09-22 2016-03-31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1187B2 (ja) 2021-10-20
CN111201164B (zh) 2022-05-03
US20200324733A1 (en) 2020-10-15
US11292428B2 (en) 2022-04-05
WO2019077935A1 (ja) 2019-04-25
JP2019073140A (ja)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8509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653739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EP1468883A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US9278667B2 (en) Pretensioner,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device
CN106080497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座椅安全带装置
WO2017213187A1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WO2013021787A1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リトラクタ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20200298793A1 (en) Pretensioner,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device
US10899313B2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US20060237569A1 (en) Seatbelt retractor
CN111201164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WO2012001879A1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EP1975016A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3184605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20060278748A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WO2017213186A1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KR101264107B1 (ko) 리트랙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시트벨트
US7874589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JP6649848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835281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542298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7324651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18177031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54015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20170291574A1 (en) Pretensioner,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eat belt retr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