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1701A -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1701A
CN111171701A CN201911343053.2A CN201911343053A CN111171701A CN 111171701 A CN111171701 A CN 111171701A CN 201911343053 A CN201911343053 A CN 201911343053A CN 111171701 A CN111171701 A CN 111171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lor
film
layer
mod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30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松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g Shangh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mg Shangh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g Shangh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g Shangh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430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17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1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170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09D1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02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02Pretreat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2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26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synthetic lacquers or varnis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50Multilayers
    • B05D7/56Three layers or more
    • B05D7/58No clear coat specified
    • B05D7/584No clear coat specified at least some layers being let to dry, at least partially, before applying the next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50Multilayers
    • B05D7/56Three layers or more
    • B05D7/58No clear coat specified
    • B05D7/586No clear coat specified each layer being cured, at least partially, separate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4Carboxylic acids; Esters thereof with monohydroxyl compounds
    • C08G18/348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25Polyethers containing two hydr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6Compounds of groups C08G18/42, C08G18/48, or C08G18/52
    • C08G18/6666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8 or C08G18/52
    • C08G18/6692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8 or C08G18/52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77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atoms other than oxygen and the nitrogen of primary or secondary ami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for coatings strippable as coherent films, e.g. temporary coatings strippable as coherent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350/00Pretreatment of the substrate
    • B05D2350/30Change of the surface
    • B05D2350/50Smoot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漆膜的制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至少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膜的制备领域,具体的更涉及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火爆,基于无损汽车原车漆的的可剥离改色与个性化应用的行业需求巨大。车用可剥离涂层主要用于汽车表面临时保护、装饰领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汽车车身、汽车轮毂,也可多年保护汽车原车漆,使用过程中如果想更换直接剥离或叠加颜色即可。对于目前保护膜采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喷漆工艺和传统贴膜工艺的两种技术手段,对于喷漆工艺制备得到的漆面而言,可以实现可抛光打蜡,耐腐蚀、耐黄变,有拉花不会产生台阶,具有原车漆的特点,并且原车漆的质感比较优异,但是对于重新喷漆工艺具有破坏了原车漆、且无法保留原车漆以及无法做到随时可换效果的显著缺点;对于贴膜工艺而言是可以实现贴膜随时可剥离,且会保留原车漆的特点,但是对于贴膜而言,无法对其进行抛光打蜡,贴膜塑料质感,不耐黄变,并且涉及拉花是会有明显的台阶和叠加质感,影响美观,此外贴膜在剥离时会留有残胶痛点,而且对原车漆面不同成都的损害,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对于局部被破坏后换膜色差问题无法解决,因此,针对现有行业技术的痛点,需要研究一种具有综合的优异性能的车用保护膜或是成膜的方法,让改色回归到原车漆质感,实现对汽车的外观的保护和美感兼具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至少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5-2.5):(0.1-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还包括聚氨酯分散体;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5-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包含3-10个亚甲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线性异氰酸酯选自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癸烷-1,10-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还包含多元醇;所述多元醇选自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二乙烯基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甲基-1,8-辛烷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的结构有3-8个亚甲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至少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干燥成膜;(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之上,均匀遮盖,干燥成膜;(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干燥;(5)喷涂完毕后,加热烘干后该层工艺完毕。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应用,应用于车用无损漆面的透明与改色保护膜、可剥离的家具漆面保护膜、钢琴表面保护与改色的成膜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原车漆级的质感改色膜及其成膜方法,采用液体材料喷涂成膜技术,制备的改色膜材料在拉花时而不具有台阶且原车漆质感丰富,虽然是喷漆涂膜工艺,但是膜随时可剥离,并且在长期使用都不会对原车漆有任何伤害,更不存在胶质残留,原车漆可以依旧保留原有光彩;此外所述车用改色膜不仅具有优异的可剥离性,同时可以对改色膜进行抛光打蜡护理,本发明综合了喷漆工艺的质感和贴膜工艺的可剥离特性又避免了两种传统技术上的不可剥离和有胶残留等缺点。申请人发现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车用改色膜可以融入任何车的原车漆配色效果,保护珍珠漆、云母粒的金属漆质感,效果优异。此外,对于改色膜材料的的划痕可以使用抛光打蜡进行恢复,对于破损可以采取局部补膜,且深度融合,抛光后可以无缝衔接,肉眼无法识别;另外,该改色材料在使用多年情形,基于漆膜正常老化,局部修补可以根据老化后的颜色做颜色微调匹配,与汽车漆局部喷涂同一工艺原理,解决了贴的改色膜日后局部换新膜无法颜色与旧膜一致的痛点;并且申请人发现在多次抛光处理过程中,不仅不会造成改色膜的损坏和寿命降低,反而会更进一步恢复膜的亮度和光滑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至少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
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5-2.5):(0.1-1);优选的,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8-2.2):(0.4-0.8);更优选的,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0.6。
本发明中所述无损漆面的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厚度的限定对本发明制备改色膜的成膜性和各方面性能具有一定影响,可能是由于选择颜色、金色粉、云母粒等组分与之相应的厚度会影响各层之间不同聚氨酯的嵌合作用程度和作用力,最终可以融合成整体的膜,有助于实现最终在液态喷涂漆膜的情况下,达到同时剥离效果的目标。
可剥离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为水性第一改性聚氨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还包括聚氨酯分散体;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5-1);优选的,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6-0.8);更优选的,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还包括溶剂、消泡剂、流平剂、润湿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20-4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10-40份聚氨酯分散体、40-60份溶剂、0.1-0.5份消泡剂、0.05-0.1份流平剂、0.1-0.5份润湿剂。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25-35份第一改性聚氨酯、15-25份聚氨酯分散体、45-55份溶剂、0.2-0.4份消泡剂、0.07-0.0.09份流平剂、0.2-0.4份润湿剂。
更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21份聚氨酯分散体、50份溶剂、0.3份消泡剂、0.08份流平剂、0.3份润湿剂。
第一改性聚氨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包含3-10个亚甲基;优选的,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包含5-8个亚甲基;更优选的,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包含5个亚甲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分子链中亚甲基为连续的亚甲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异氰酸酯选自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癸烷-1,10-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线性异氰酸酯选自六甲基撑二异氰酸酯、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优选的,所述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
所述六甲撑二异氰酸酯的CAS号为822-06-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还包含多元醇;所述多元醇选自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乙二醇、二乙烯基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甲基-1,8-辛烷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多元醇选自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优选的,所述多元醇选自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优选的,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和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摩尔比为1:(0.05-0.2);更优选的,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和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摩尔比为1:(0.1-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和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摩尔比为1: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的结构包含3-8个亚甲基;优选的,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的结构包含4-7个亚甲基;更优选的,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的结构包含5个亚甲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马来酰亚胺基酸选自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N-(羧基庚基)马来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马来酰亚胺为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
所述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的CAS号为57078-99-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选自1,2,3-辛烷三醇、己烷-1,2,6-三醇、5-甲基苯-1,2,4-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选自1,2,3-辛烷三醇、己烷-1,2,6-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优选的,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
所述己烷-1,2,6-三醇的CAS号为106-69-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可以购买得到,也可以通过本发明中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中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2L的三口烧瓶、分水器、冷凝器、带有热电偶的磁力搅拌加热套组装成反应装置,用真空/氮气置换三次,并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三元醇、马来酰亚胺基酸、浓硫酸、携水剂甲苯,搅拌下升高至185℃反应温度反应一定时间,反应后期在一定真空度下继续反应,并依据反应出水量计算酯化转化率,确定反应需要的时间,在真空条件下脱酸得到粗酯。将上述粗酯用过量的KOH溶液洗涤、在指定温度下,快速搅拌一定时间,静置并分离出水相;按上述方法,将上层油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去离子水洗涤3次。将得到的油相在指定温度和真空条件下脱出水分,然后加入吸附剂吸附一定时间,过滤得到精制的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所述三元醇、马来酰亚胺基酸的摩尔比为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可以购买得到,优选的,通过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1)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线性异氰酸酯、多元醇、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置入四瓶口中,在60℃的条件下进行初聚反应1小时后升温;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1:1;
(2)温度升温至80℃后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和小分子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40分钟后降低温度;
(3)降温至45℃后加入三乙胺中和至pH为7-8之间,并加入少量的丙酮降低粘度;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去离子水进行乳化分散,减压蒸馏除去丙酮即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100-300mPa·s;优选的,所述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中所述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购买厂家不做特殊限定,优选的,所述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中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500-2000;优选的,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900-1500;更优选的,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
本发明中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购买厂家不做特殊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选自水、乙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溶剂为水。
本发明中所述消泡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消泡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自ATF-1、ATF-2、BYK-141、BYK-065/066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流平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市购的流平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自Glide410和/或BYK-348。
本发明中所述润湿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润湿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自WetKL245、BYK-345或BYK-346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采用液体喷膜技术进行制成膜又可以像贴膜的一样随时可剥离,原车漆依旧可以保留,对原漆膜具有非常优异的可剥离性,并且不会对原车漆有任何的伤害是基于研发的最基本要求;推测可能原因是,本发明中采用的是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进行复配使用,会产生协同性,可改善剥离层与漆面之间的作用力,通过选用特殊线性结构的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制备得到第一改性聚氨酯可以调节剥离层与漆面之间的极性作用,使剥离层与原车漆面之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力,又能够在剥离时不会造成剥离层对车漆面造成任何的损坏,推测可能是选用适当的亚甲基数目的柔性异氰酸酯和马来酰亚胺改性醇可以调节聚氨酯树脂和原车漆面之间的极性,因为若只有线性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会使得剥离层与原车漆之间的粘结性变差,容易产生脱落或是起泡的现象,但是申请人发现使用马来酰亚胺改性醇制备的第一改性聚氨酯,可以很好的调节剥离层与原车漆之间的粘结力,同时能够维持剥离层与中间层以及保护层三层之间的嵌合作用,使得改色膜三层之间足够达到完全融汇成一张膜的效果,而不会造成起泡或分层。申请人发现采用的聚氨酯和马来酰亚胺的亚甲基柔性长度需要相互协同,亚甲基链过长会造成层与层之间的分层或起泡等外观差的问题,太短则造成剥离层有残胶甚至对漆面造成损害或是无法顺利剥离,剥离性比较差。
申请人发现改色膜材料的剥离层可以匹配任何车型的原车漆材料,应用和被需求范围广泛,受限小,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特定数量长度的连续的亚甲基和马来酰亚胺复配后,马来酰亚胺的柔性和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根据不同的被喷涂的车漆面接触后,柔性马来酰亚胺链收到接触面作用后发生自由调整从而使剥离层的极性可以适应与原车漆面间作用力。
中间颜色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10-3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20-4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2-5份消泡剂,1-3份流平剂,5-10份水性银浆,1-5份成膜助剂,30-60份去离子水,10-15份水性色浆,0.5-1份珠光粉,0.5-2.5份硅烷偶联剂,0.5-2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15-25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25-35水性脂肪族聚氨酯,3-4份消泡剂,1.5-2.5份流平剂,7-9份水性银浆,2-4份成膜助剂,40-50份去离子水,12-14份水性色浆,0.7-0.9份珠光粉,1-2份硅烷偶联剂,1-1.6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2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3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3.5份消泡剂,2份流平剂,8份水性银浆,3份成膜助剂,45份去离子水,13份水性色浆,0.8份珠光粉,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在25℃的粘度为1000-3000mPa·s;优选的,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
所述成膜助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成膜助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成膜助剂选自二丙二醇甲醚、醇酯-1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
所述硅表面活性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硅表面活性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所述消泡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消泡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3202W消泡剂、3225W消泡剂、BYK-011水性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流平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流平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流平剂为Glide410和/或BYK-348。
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KH540、KH550、KH602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
所述水性银浆不做特殊限定,一般市购的水性银浆都可适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的水性银浆购买自苏州曼特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的水性沉银。
所述水性色浆不做特殊限定,一般市购的水性色浆都可适用于本发明。
所述珠光粉不做特殊限定,一般市购的珠光粉都可适用于本发明。
可抛光保护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和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之间的重量比为1:(0.5-1);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和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之间的重量比为1:(0.6-0.8);更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和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之间的重量比为1: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20-4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10-40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20-40份,0.5-2份固化剂,0.5-2份流平剂,1-3份紫外线吸收剂,0.5-2份抗氧剂,1-3份增亮剂,1-3份成膜助剂。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25-35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15-32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25-35份,1-1.5份固化剂,1-1.5份流平剂,1.5-2.5份紫外线吸收剂,1-1.5份抗氧剂,1.5-2.5份增亮剂,1.5-2.5份成膜助剂。
更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21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30份,1.2份固化剂,1.2份流平剂,2份紫外线吸收剂,1.2份抗氧剂,2份增亮剂,2份成膜助剂。
所述固化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市购固化剂都可应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固化剂选自DesmodurD、BayhydurXP2655或BayhydurXP2547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市购紫外线吸收剂都可应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紫外线吸收剂UVA-130、紫外线吸收剂UVA-300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抗氧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市购抗氧剂都可应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抗氧剂选自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Irganox1010、Irgafos168或者Irganox1076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
所述增亮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市购增亮剂都可应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成膜助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成膜助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成膜助剂选自二丙二醇甲醚、醇酯-1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
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和多元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选自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癸烷-1,10-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乙二醇、二乙烯基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甲基-1,8-辛烷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摩尔比为1:(0.1-0.5);优选的,所述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摩尔比为1:(0.2-0.4);更优选的,所述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摩尔比为1:0.3。
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置入四瓶口中,在60℃的条件下进行初聚反应1小时后升温;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05:1;
(2)温度升温至80℃后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和小分子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40分钟后降低温度;
(3)降温至45℃后加入三乙胺中和至pH为7-8之间,并加入少量的丙酮降低粘度;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去离子水进行乳化分散,减压蒸馏除去丙酮即得。
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本发明中所述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购买自美国华津思公司,HD2535。
本发明中选用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与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复配使用,有助于第二水性聚氨酯在中间颜色层直接渗透性和粘结;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由于颗粒尺寸在纳米范围,对第二水性聚氨酯的空隙适当的填充,提高膜表面硬度的同时可以提高的膜致密性,并且在横向和纵向分子之间都具有很好的衔接性。可抛光保护层中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具有纳米级颗粒尺寸,自身可由于物理作用力形成大网状的膜可以裹覆住粒度较大的第二水性聚氨酯颗粒,可以进一步增加改色成膜材料的强度;同时马来酰亚胺改性醇和柔性异氰酸酯制备的第二水性聚氨酯分子主链具有较好柔性以及柔性的马来酰亚胺的自由度比较大,在可抛光保护层中可以提高漆面的韧性和改善膜的透光性,使得漆面更加的光亮,原车漆质感丰富,因而使车的外光看起来更加的酷炫自然,视觉质感更加强烈;此外,改色成膜材料避免传统贴膜不能打蜡的缺点,对与粗大的划痕可以使用抛光打蜡进行修复,申请人发现在抛光处理过程中,不仅不会造成膜的损坏的寿命的减小,反而会进一步增加膜的强度和耐腐蚀和耐氧化性,申请人推测可能是均匀其富有频率的震动会进一步增加可抛光保护层内部的第二改性聚氨酯和纳米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与漆面材料层的极性渗透,从而使膜的三层之间作用力进一步增加以及横向面的高分子链的缠结会更加的紧密的原因。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至少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干燥成膜;(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之上,均匀遮盖,干燥成膜;(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干燥;(5)喷涂完毕后,加热烘干后该层工艺完毕。
优选的,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至少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
(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之后进行短波红外线0.5-3小时烘烤干燥成膜;
(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均匀遮盖,短波红外线20-30分钟烘烤干燥成膜;
(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1-4遍,短波红外线烘烤干燥;
(5)喷涂完毕后,用专用抛光机将表面缺陷处理至新车漆面标准,清洗后完毕。
更优选的,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至少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
(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之后进行短波红外线0.5小时烘烤干燥成膜;
(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均匀遮盖,短波红外线25分钟烘烤干燥成膜;
(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3遍,短波红外线烘烤干燥;
(5)喷涂完毕后,用专用抛光机将表面缺陷处理至新车漆面标准,清洗后完毕。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应用,应用于车用无损漆面的透明与改色保护膜、可剥离的家具漆面保护膜、钢琴表面保护与改色的成膜应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下实施例只能用于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并不能理解为本发明保护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作出的非本质的改正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15中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2L的三口烧瓶、分水器、冷凝器、带有热电偶的磁力搅拌加热套组装成反应装置,用真空/氮气置换三次,并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三元醇、马来酰亚胺基酸、浓硫酸、携水剂甲苯,搅拌下升高至185℃反应温度反应一定时间,反应后期在一定真空度下继续反应,并依据反应出水量计算酯化转化率,确定反应需要的时间,在真空条件下脱酸得到粗酯。将上述粗酯用过量的KOH溶液洗涤、在指定温度下,快速搅拌一定时间,静置并分离出水相;按上述方法,将上层油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去离子水洗涤3次。将得到的油相在指定温度和真空条件下脱出水分,然后加入吸附剂吸附一定时间,过滤得到精制的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所述三元醇、马来酰亚胺基酸的摩尔比为1:2。
实施例1-15中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1)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线性异氰酸酯、多元醇、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置入四瓶口中,在60℃的条件下进行初聚反应1小时后升温;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1:1;
(2)温度升温至80℃后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和小分子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40分钟后降低温度;
(3)降温至45℃后加入三乙胺中和至pH为7-8之间,并加入少量的丙酮降低粘度;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去离子水进行乳化分散,减压蒸馏除去丙酮即得。
实施例1-15中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置入四瓶口中,在60℃的条件下进行初聚反应1小时后升温;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05:1;
(2)温度升温至80℃后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和小分子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40分钟后降低温度;
(3)降温至45℃后加入三乙胺中和至pH为7-8之间,并加入少量的丙酮降低粘度;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去离子水进行乳化分散,减压蒸馏除去丙酮即得。
实施例1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0.6;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21份聚氨酯分散体、50份溶剂、0.3份消泡剂、0.08份流平剂、0.3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2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3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3.5份消泡剂,2份流平剂,8份水性银浆,3份成膜助剂,45份去离子水,13份水性色浆,0.8份珠光粉,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21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30份,1.2份固化剂,1.2份流平剂,2份紫外线吸收剂,1.2份抗氧剂,2份增亮剂,2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12;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3;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
(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之后进行短波红外线0.5小时烘烤干燥成膜;
(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均匀遮盖,短波红外线25分钟烘烤干燥成膜;
(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3遍,短波红外线烘烤干燥;
(5)喷涂完毕后,用专用抛光机将表面缺陷处理至新车漆面标准,清洗后完毕。
实施例2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5:0.1;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2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10份聚氨酯分散体、40份溶剂、0.1份消泡剂、0.05份流平剂、0.1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1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2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2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5份水性银浆,1份成膜助剂,30份去离子水,10份水性色浆,0.5份珠光粉,0.5份硅烷偶联剂,0.5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2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10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20份,0.5份固化剂,0.5份流平剂,1份紫外线吸收剂,0.5份抗氧剂,1份增亮剂,1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05;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癸烷-1,10-二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1;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
(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之后进行短波红外线0.5小时烘烤干燥成膜;
(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均匀遮盖,短波红外线25分钟烘烤干燥成膜;
(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3遍,短波红外线烘烤干燥;
(5)喷涂完毕后,用专用抛光机将表面缺陷处理至新车漆面标准,清洗后完毕。
实施例3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5:1;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4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40份聚氨酯分散体、60份溶剂、0.5份消泡剂、0.1份流平剂、0.5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4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5份消泡剂,3份流平剂,10份水性银浆,5份成膜助剂,60份去离子水,15份水性色浆,1份珠光粉,2.5份硅烷偶联剂,2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4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40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40份,2份固化剂,2份流平剂,3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抗氧剂,3份增亮剂,3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2;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5;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
(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之后进行短波红外线0.5小时烘烤干燥成膜;
(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均匀遮盖,短波红外线25分钟烘烤干燥成膜;
(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3遍,短波红外线烘烤干燥;
(5)喷涂完毕后,用专用抛光机将表面缺陷处理至新车漆面标准,清洗后完毕。
实施例4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8:0.4;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25份第一改性聚氨酯、15份聚氨酯分散体、45份溶剂、0.2份消泡剂、0.07份流平剂、0.2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15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25水性脂肪族聚氨酯,3份消泡剂,1.5份流平剂,7份水性银浆,2份成膜助剂,40份去离子水,12份水性色浆,0.7份珠光粉,1份硅烷偶联剂,1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25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15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25份,1份固化剂,1份流平剂,1.5份紫外线吸收剂,1份抗氧剂,1.5份增亮剂,1.5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1;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2;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
(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之后进行短波红外线0.5小时烘烤干燥成膜;
(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均匀遮盖,短波红外线25分钟烘烤干燥成膜;
(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3遍,短波红外线烘烤干燥;
(5)喷涂完毕后,用专用抛光机将表面缺陷处理至新车漆面标准,清洗后完毕。
实施例5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2:0.8;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35份第一改性聚氨酯、25份聚氨酯分散体、55份溶剂、0.4份消泡剂、0.09份流平剂、0.4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25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35水性脂肪族聚氨酯,4份消泡剂,2.5份流平剂,9份水性银浆,4份成膜助剂,50份去离子水,14份水性色浆,0.9份珠光粉,2份硅烷偶联剂,1.6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35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32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35份,1.5份固化剂,1.5份流平剂,2.5份紫外线吸收剂,1.5份抗氧剂,2.5份增亮剂,2.5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15;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4;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
(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之后进行短波红外线0.5小时烘烤干燥成膜;
(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均匀遮盖,短波红外线25分钟烘烤干燥成膜;
(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3遍,短波红外线烘烤干燥;
(5)喷涂完毕后,用专用抛光机将表面缺陷处理至新车漆面标准,清洗后完毕。
实施例6
本实施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0.05。
实施例7
本实施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0.5:2。
实施例8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0.6;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21份聚氨酯分散体、50份溶剂、0.3份消泡剂、0.08份流平剂、0.3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2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3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3.5份消泡剂,2份流平剂,8份水性银浆,3份成膜助剂,45份去离子水,13份水性色浆,0.8份珠光粉,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21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30份,1.2份固化剂,1.2份流平剂,2份紫外线吸收剂,1.2份抗氧剂,2份增亮剂,2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异氰酸酯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12;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3;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9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0.6;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21份聚氨酯分散体、50份溶剂、0.3份消泡剂、0.08份流平剂、0.3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2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3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3.5份消泡剂,2份流平剂,8份水性银浆,3份成膜助剂,45份去离子水,13份水性色浆,0.8份珠光粉,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21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30份,1.2份固化剂,1.2份流平剂,2份紫外线吸收剂,1.2份抗氧剂,2份增亮剂,2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线性异氰酸酯为癸烷-1,10-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12;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3;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多元醇只有聚氧化丙烯二醇。
实施例11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0.6;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21份聚氨酯分散体、50份溶剂、0.3份消泡剂、0.08份流平剂、0.3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2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3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3.5份消泡剂,2份流平剂,8份水性银浆,3份成膜助剂,45份去离子水,13份水性色浆,0.8份珠光粉,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21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30份,1.2份固化剂,1.2份流平剂,2份紫外线吸收剂,1.2份抗氧剂,2份增亮剂,2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12;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N-(羧基庚基)马来酰亚胺,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3;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2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0.6;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21份聚氨酯分散体、50份溶剂、0.3份消泡剂、0.08份流平剂、0.3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2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3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3.5份消泡剂,2份流平剂,8份水性银浆,3份成膜助剂,45份去离子水,13份水性色浆,0.8份珠光粉,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21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30份,1.2份固化剂,1.2份流平剂,2份紫外线吸收剂,1.2份抗氧剂,2份增亮剂,2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12;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3;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3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0.6;
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21份聚氨酯分散体、50份溶剂、0.3份消泡剂、0.08份流平剂、0.3份润湿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中间颜色层的组分包含,20份第一改性水性聚氨酯,30水性脂肪族聚氨酯,3.5份消泡剂,2份流平剂,8份水性银浆,3份成膜助剂,45份去离子水,13份水性色浆,0.8份珠光粉,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30份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21份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水30份,1.2份固化剂,1.2份流平剂,2份紫外线吸收剂,1.2份抗氧剂,2份增亮剂,2份成膜助剂;
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中线性异氰酸酯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12;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为5-马来酰亚胺基戊酸,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所使用的三元醇为己烷-1,2,6-三醇;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20℃时的粘度值为200mPa·s,购买自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AH-1610Y;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购买自南通化工丰源有限公司PPG-1000;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润湿剂为BYK-346;
所述水性脂肪族聚氨酯购买自山东诺贝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U6230;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丙二醇甲醚;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BYK-34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YK-011水性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4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水性色浆为CF系列水性色浆,CF-303;所述珠光粉购买自杭州卡特化工有限公司珠光粉系列的KT100;
所述固化剂为BayhydurXP2547,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7;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所述增亮剂可购买自河南科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KH-L增亮剂;
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线性异氰酸酯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的组合,摩尔比为1:0.3;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多元醇选自二乙烯基乙二醇。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购买自上海闻敬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牌号为GM-6015;
性能测试
以实施例1-15制备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作为测试对象,对其进行如下的测试。
1、耐低温测试:交变湿热试验箱KTHC-415TBS,-40℃,4h,有无可视变化,外观发生颜色变化、起泡、皱褶等可视变化则不合格,外观无任何变化则为合格。
2、耐湿热测试:根据GB/T1740-2007,进行测试,47℃,96%RH,5h,有无可视变化,外观发生颜色变化、起泡、皱褶等可视变化则不合格,外观无任何变化则为合格。
3、耐热性测试:根据GB/T1735-2009,进行测试,90℃,5h,有无可视变化,外观发生颜色变化、起泡、皱褶等可视变化则不合格,外观无任何变化则为合格。
4、拉伸测试:根据GB/T 1040.1-2006,进行测试得到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5、光泽度测试:根据ASTMD2457,测量85°下样品的光泽度。
6、剥离强度:根据GB/T 2892-2014,进行测试得到剥离强度。
表1
Figure BDA0002332581720000271
Figure BDA0002332581720000281
表2
Figure BDA0002332581720000282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公开的特征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而且在科技上的进步将形成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的原因而未被目前考虑的可能的等同物或子替换,且这些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被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至少包括三层,无损漆面的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
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5-2.5):(0.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还包括聚氨酯分散体;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5-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包含3-10个亚甲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异氰酸酯选自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癸烷-1,10-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还包含多元醇;所述多元醇选自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二乙烯基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甲基-1,8-辛烷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的结构有3-8个亚甲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至少包括:
(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到光滑状态;(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干燥成膜;(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之上,均匀遮盖,干燥成膜;(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干燥;(5)喷涂完毕后,加热烘干后该层工艺完毕。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用无损漆面的透明与改色保护膜、可剥离的家具漆面保护膜、钢琴表面保护与改色的成膜应用。
CN201911343053.2A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Withdrawn CN111171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3053.2A CN111171701A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3053.2A CN111171701A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1701A true CN111171701A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0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3053.2A Withdrawn CN111171701A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170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7562A (zh) * 2020-11-05 2021-02-23 上海臻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电致发光车衣喷涂的工艺流程
EP4095784A1 (en) * 2021-05-26 2022-11-3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15466445A (zh) * 2021-12-08 2022-12-13 苏州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tp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58388A (zh) * 2021-12-30 2023-01-03 量镀(上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护基材的原车漆级汽车改色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US11931773B1 (en) 2022-10-12 2024-03-1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unable exterior paint colo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7562A (zh) * 2020-11-05 2021-02-23 上海臻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电致发光车衣喷涂的工艺流程
EP4095784A1 (en) * 2021-05-26 2022-11-3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15466445A (zh) * 2021-12-08 2022-12-13 苏州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tp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58388A (zh) * 2021-12-30 2023-01-03 量镀(上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护基材的原车漆级汽车改色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15558388B (zh) * 2021-12-30 2023-09-08 量镀(上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护基材的原车漆级汽车改色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US11931773B1 (en) 2022-10-12 2024-03-1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unable exterior paint col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71701A (zh)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KR101592735B1 (ko) 잉크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엠보 무늬 형성방법
KR102272224B1 (ko) 조명 기구 용의 습기-경화형 핫 멜트 접착제
CN108727955B (zh) 多成分型的水性底漆涂料组合物以及涂装方法
WO2019044843A1 (ja) 多層膜及び二液硬化型コーティング剤
KR20110102753A (ko)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형 자외선 경화용 수지 조성물
JP2017508602A (ja) マルチコート塗装系を製造する方法
EP3305865B1 (en) Water soluble paint composition for vehicle
JP6171467B2 (ja) ラミネート用2液混合接着剤組成物
EP3037477A1 (en) Polyisocyanate mixture, polyol mixture, adhesive, and laminated film
CN102250504B (zh) 一种不影响附着力的耐高温汽车专用腻子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80957B1 (ko) 자동차 보수용 투명 도료 조성물
CN104210197A (zh) 一种超疏水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798264B1 (ko) 자동차용 수용성 도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 도장방법
JP2016113610A (ja) 1回塗装用ソフトフィール塗料組成物
CN204076982U (zh) 一种超疏水性薄膜
KR20150071907A (ko) 이액형 비철금속 코팅제
KR101180343B1 (ko) 비철금속 도장용 수성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비철금속 케이스 제조방법
KR101928148B1 (ko) 도료 조성물
CN110982412A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防护的高硬度涂层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558388B (zh) 一种基于保护基材的原车漆级汽车改色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KR0169648B1 (ko) 철도차량의 지붕 도장방법
CN112430441B (zh) 一种汽车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KR20140085863A (ko) 자동차 보수용 논샌딩 프라이머-서페이서 도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한 자동차 보수 방법
KR101163463B1 (ko) 진공증착용 수용성 클리어 도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