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7921A - 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7921A
CN111157921A CN201911425461.2A CN201911425461A CN111157921A CN 111157921 A CN111157921 A CN 111157921A CN 201911425461 A CN201911425461 A CN 201911425461A CN 111157921 A CN111157921 A CN 111157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terminal
terminal
connection
contact
weak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54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渊
刘秀兰
李国昌
李香龙
朱洁
邱明泉
张宝群
陈熙
赵宇彤
程林
张倩
关宇
林志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114254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79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7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7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0Measuring earth resistance; Measuring contact resistance, e.g. of earth connections, e.g. pl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基于连接图像检测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其中,在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检测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检测到的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本发明解决了无法对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充电桩流水线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运载机器人将充电桩的测试托盘自动放在测试台上,完成测试端子(即接线端子)的自动对接。但是,在充电桩检测过程中,测试托盘与测试台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确保测试托盘与测试连接的可靠性,即便测试托盘与测试台可以自动对接,也需要对接线端子进行人工检测。
针对上述无法对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至少解决无法对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所述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其中,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检测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一弱电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弱电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
可选地,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包括: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是否接触。
可选地,所述接触电阻包括:强电接触电阻和弱电接触电阻,其中,在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通过强电接触电阻构成强电回路;在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通过弱电接触电阻构成弱电回路。
可选地,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包括:判断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在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发生虚接;在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正确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用于采集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所述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处理设备,用于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电阻检测回路,用于检测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一弱电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弱电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
可选地,所述电阻检测回路包括:强电电阻检测回路,用于检测强电接触电阻的阻值,其中,在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通过强电接触电阻构成回路;弱电电阻检测回路,用于检测弱电接触电阻的阻值,其中,在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通过弱电接触电阻构成回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所述的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所述的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连接图像包括: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基于连接图像检测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在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检测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接触电阻,其中,接触电阻用于表示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从而可以通过视觉识别和电气检测共同判断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实现了对接线端子的自动检测,使接线端子的检测结果更加可靠,进而解决了无法对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
步骤S104,基于连接图像检测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其中,在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
步骤S106,检测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接触电阻的阻值检测结果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电气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基于连接图像检测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其中,在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检测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接触电阻的阻值检测结果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电气性能,从而可以通过视觉识别和电气检测共同判断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实现了对接线端子的自动检测,使接线端子的检测结果更加可靠,进而解决了无法对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台,用于对充电桩进行检测;充电桩测试托盘,用于承载充电桩。
可选地,通过充电桩测试托盘可以建立测试台与充电桩之间的电连接。
可选地,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
可选地,摄像头可以设置在测试台底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一弱电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弱电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包括: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是否接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接触电阻包括:强电接触电阻和弱电接触电阻,其中,在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通过强电接触电阻构成强电回路;在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通过弱电接触电阻构成弱电回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基于检测到的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包括:判断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在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发生虚接;在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正确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电气检测的方式测量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处于接触状态下的接触电阻,并通过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接线端子的好坏;同时,还可以通过辅助的摄像头使用视觉识别的方式检测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物理状态,即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从而可以在接线端子的连接过程中检测接线端子连接的可靠性,提高对接线端子进行自动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电阻检测回路连接充电桩测试托盘上的接线端子和测试台的接线端子,在充电桩测试托盘上的接线端子与测试台的接线端子对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阻检测回路检测充电桩测试托盘上的接线端子与测试台的接线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的阻值。
可选地,可以基于接触电阻的阻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接触电阻的阻值高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表示充电桩测试托盘上的接线端子与测试台的接线端子发生虚接,并生成告警信息。
可选地,可以在测试台底部安装摄像头,由摄像头采集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并基于该连接图像判断接线端子的连接是否正确。
可选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可以是专用的测试接线端子,通过增设测试接线端子和接触电阻来判断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摄像头可以采用视觉识别的方式检测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物理状态,提高测试托盘定位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一,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二,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摄像头20,用于采集测试台22与充电桩测试托盘24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222,和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242;处理设备26,用于基于连接图像检测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电阻检测回路28,用于检测接触电阻的阻值,其中,在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基于连接图像检测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其中,在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检测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接触电阻的阻值检测结果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电气性能,从而可以通过视觉识别和电气检测共同判断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实现了对接线端子的自动检测,使接线端子的检测结果更加可靠,进而解决了无法对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一弱电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弱电接线端子;其中,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强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弱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电阻检测回路包括:强电电阻检测回路,用于检测强电接触电阻的阻值,其中,在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强电接线端子通过强电接触电阻构成回路;弱电电阻检测回路,用于检测弱电接触电阻的阻值,其中,在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通过弱电接触电阻构成回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处理设备,还用于判断接触电阻的阻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在接触电阻的阻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发生虚接;在接触电阻的阻值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正确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检测装置还包括:告警设备,其中,处理设备,还用于在接触电阻的阻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生成告警信息,并将该告警信息发送至告警设备。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所述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
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其中,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
检测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一弱电接线端子;
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弱电接线端子;
其中,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包括:
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是否接触;
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是否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电阻包括:强电接触电阻和弱电接触电阻,
其中,在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通过强电接触电阻构成强电回路;
在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通过弱电接触电阻构成弱电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在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发生虚接;
在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正确连接。
6.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用于采集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所述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
处理设备,用于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
电阻检测回路,用于检测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一弱电接线端子;
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弱电接线端子;
其中,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检测回路包括:
强电电阻检测回路,用于检测强电接触电阻的阻值,其中,在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通过强电接触电阻构成回路;
弱电电阻检测回路,用于检测弱电接触电阻的阻值,其中,在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通过弱电接触电阻构成回路。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
10.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
CN201911425461.2A 2019-12-31 2019-12-31 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Pending CN111157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5461.2A CN111157921A (zh) 2019-12-31 2019-12-31 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5461.2A CN111157921A (zh) 2019-12-31 2019-12-31 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7921A true CN111157921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60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5461.2A Pending CN111157921A (zh) 2019-12-31 2019-12-31 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79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6890A (zh) * 2020-11-23 2021-02-0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人机交互测试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处理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7775A (zh) * 2017-09-30 2018-04-1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检测方法及接线检测装置
CN108320287A (zh) * 2018-03-12 2018-07-24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二次系统设备屏柜接线自动检查系统及方法
CN109462112A (zh) * 2018-09-27 2019-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和转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7775A (zh) * 2017-09-30 2018-04-1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检测方法及接线检测装置
CN108320287A (zh) * 2018-03-12 2018-07-24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二次系统设备屏柜接线自动检查系统及方法
CN109462112A (zh) * 2018-09-27 2019-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和转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6890A (zh) * 2020-11-23 2021-02-0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人机交互测试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处理器
CN112306890B (zh) * 2020-11-23 2024-01-23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人机交互测试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处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6301A (zh) 智能终端待测试进入状态方法、装置及治具
CN108123935B (zh) 电路板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8093118B (zh) 主板上器件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57921A (zh) 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1239633B (zh) 电池包压差原因分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WO2016119755A1 (zh) 一种集成电路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07647A (zh) 充电桩通信中断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7179972A (zh) 用于测试计算机的方法、微控制器、测试设备和测试系统
CN116626542A (zh) 一种线束产品的智能化检测系统
JP5452965B2 (ja) ポゴタワー電気チャネル自己検査式半導体試験システム
CN107101742A (zh) 一种车辆接插件监测装置
CN108075916A (zh) 一种评估a-gnss服务器的服务质量的方法及其系统
KR101228426B1 (ko) 마킹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CN110996244A (zh) 麦克风阵列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329380A (zh) 在测试电路组件节点间短路时使用超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TWI698651B (zh) 用於電子器件測試台認證的裝置和方法
CN110687480A (zh) 一种基于线束绝缘导通配线的检测方法
CN212391545U (zh) 充电桩检测托盘
CN106886800B (zh) 漏电流故障的定位装置及方法
JP6620185B2 (ja) 故障位置検知装置
KR102270268B1 (ko) 스위치 접점의 간헐적 접촉불량 검출 장치
CN116705137B (zh) 固态硬盘的测试模式切换方法
CN108052423A (zh) 服务器的测试方法与装置
CN105067078B (zh) 用于储水容器的水位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394040A (zh) 一种基于网络分析仪的分离器并行测试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