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0434A - 封堵器 - Google Patents

封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0434A
CN111150434A CN201811327587.1A CN201811327587A CN111150434A CN 111150434 A CN111150434 A CN 111150434A CN 201811327587 A CN201811327587 A CN 201811327587A CN 111150434 A CN111150434 A CN 111150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occlusion
proximal
distal
su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75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陈贤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275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043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4704 priority patent/WO20200939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0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0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575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for closure at remote site, e.g. closing atrial septum defects
    • A61B2017/00606Implements H-shaped in cross-section, i.e. with occlud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open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堵器,包括支撑网、远端封头、近端封头和封堵膜,远端封头和近端封头分别设置于支撑网的两端,远端封头上嵌设有远端标记结构,封堵膜设置于支撑网中,封堵膜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标记结构,当将封堵器处于拉伸状态时,封堵膜的中心向靠近远端封头或向靠近近端封堵头的方向延伸,且封堵膜的边缘收缩而形成袋状结构,第一标记结构位于袋状结构的内部。该封堵器避免标记结构脱落,且在X射线影像设备下,能够判断封堵器整体的形态和封堵器与缺损部位的准确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封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封堵器。
背景技术
心脏缺损封堵器(以下简称封堵器)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缺损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封堵器的植入过程通常需要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等X射线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进行手术操作,因此,要求封堵器有X射线下具有良好的可视性。
传统的封堵器通常由镍钛合金等金属制成,其在DSA设备下的可视性较好。而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封堵器在X光下的辐射不投性较差而导致可视性较差,在DSA下难以判断封堵器的准确位置和释放状态。因此,对于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封堵器,通常需要在封堵器上设置标记结构以辅助判断封堵器的准确位置和释放状态。现有的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封堵器,一般是将标记结构嵌设于封堵器的远端封头和/或近端封头中。标记结构被包裹于远端封头和/或近端封头的内部,在输送过程中,避免标记结构与鞘管的内壁发生摩擦、剐蹭而导致标记结构从远端封头和/或近端封头上脱落。
然而,标记结构嵌设于远端封头和/或近端封头上,在DSA设备下,仅能判断远端封头和/或近端封头的大概位置,难以判断封堵器整体的形态和封堵器与缺损部位的准确的相对位置关系。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标记结构脱落,且在X射线影像设备下,能够判断封堵器整体的形态和封堵器与缺损部位的准确的相对位置的封堵器。
一种封堵器,包括支撑网、远端封头和近端封头,所述远端封头和近端封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网的两端,所述远端封头上嵌设有远端标记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网中的封堵膜,所述封堵膜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标记结构,当将所述封堵器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封堵膜的中心向靠近所述远端封头或向靠近所述近端封堵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封堵膜的边缘收缩而形成袋状结构,所述第一标记结构位于所述袋状结构的内部。
上述封堵器通过在远端封头上设置远端标记结构和在封堵膜中设置第一标记结构,远端标记结构和第一标记结构结合有利于判断封堵器整体的形态和封堵器与缺损部位的准确的相对位置。并且,在输送状态,远端标记结构嵌设于远端封头中,第一标记结构位于由封堵膜形成袋状结构的内部,能够避免远端标记结构和第一标记结构与鞘管直接接触,从而避免远端标记结构和第一标记结构与鞘管的内壁发生摩擦、剐蹭而导致远端标记结构和第一标记结构脱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封堵器的第一远端盘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封堵器的封堵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封堵器在鞘管中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封堵器在拉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第一远端盘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缝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方式的封堵膜、近端封堵膜和中部封堵膜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封堵器的封堵膜固定于第一近端盘面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2a~图12d为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释放过程示意图;
图13a~图13d为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第一标记结构在封堵膜上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b和图13c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释放状态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封堵膜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100,包括支撑网10、远端封头20、近端封头30和封堵膜40。远端封头20和近端封头30分别设置于支撑网10的两端。封堵膜40设置于支撑网10中。
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网10包括远端封堵单元11、近端封堵单元12和腰部13,腰部13的两端分别连接远端封堵单元11和近端封堵单元12。远端封堵单元11和近端封堵单元12的宽度均大于腰部13的宽度,在自然状态(亦为封堵心脏缺损的状态),支撑网10呈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且远端封堵单元11和近端封堵单元12呈圆形,腰部13大致呈圆柱状。
具体地,远端封堵单元11包括第一远端盘面111、第一近端盘面112及连接第一远端盘面111和第一近端盘面112的第一脊部113。近端封堵单元12包括第二远端盘面121、第二近端盘面122及连接第二远端盘面121和第二近端盘面122的第二脊部123。
远端封头20设置于远端封堵单元11上,近端封头30设置于近端封堵单元 12上,封堵膜40设置于远端封堵单元11中。远端封头20中设置有远端标记结构51。远端标记结构51用于在植入过程中标记远端封堵头20的位置。远端标记结构51的材料为在DSA等X射线影像设备下可视的材料。可以是在DSA等 X射线影像设备下可视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例如,远端标记结构51的材料为铂金、铂合金、黄金、钽、铁、钨、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黄金的合金、钨基合金及铁基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或者,远端标记结构51的材料也可以为溴化钠、碘化钠等非金属材料。
远端标记结构51的形状不限,能够满足远端标记结构51嵌设于远端封头 20中的设置要求即可,如此设置,能够在满足可视性的要求的前提下,避免在输送过程中远端标记结构51脱落。
封堵器100还包括锁定件50。锁定件50设于支撑网10中,且锁定件50的一端与远端封头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近端封头30可拆除连接。近端封头30 上开设有通孔,当锁定件50穿过该通孔与近端封头30连接时,远端封堵单元 11和近端封堵单元12之间的距离被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网10为编织结构。支撑网10由多根高分子丝交叉编织形成,多根高分子丝交叉形成多圈交叉点。每圈交叉点均包括多个交叉点,同一圈交叉点的多个交叉点沿该圈的周向均匀分布(即相邻两个交叉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每一个交叉点均由两组旋向不同的编织丝交叉而成。支撑网10 的高分子丝的远端自由端汇聚并固定于远端封头20中,高分子丝的近端自由端汇聚并固定于近端封头30中。
高分子丝的材料可以为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聚二氧环己酮(PDO)或聚己内醋(PCL)等可降解的材料。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网10也可以由金属丝编织而成,例如,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
支撑网10的远端封堵单元11、近端封堵单元12和腰部13均为网状结构。
如图2所示,第一远端盘面111的编织丝交叉形成多圈交叉点,多圈交叉点包括最外圈交叉点110(图2中最外圈虚线表示的圆周)以及距最外圈交叉点 110最近的第一圈交叉点120(图2中最内圈虚线表示的圆周)。多圈交叉点还包括第二圈交叉点、第三圈交叉点等,第二圈交叉点位于第一圈交叉点内环,第三圈交叉点位于第二圈交叉点内环,以此类推。
第一近端盘面112、第二远端盘121和第二近端盘面122的编织方式与上述第一远端盘面111的编织方式相同,均包含最外圈交叉点,距最外圈交叉点最近的第一圈交叉点及第二圈交叉点、第三圈交叉点等,第二圈交叉点位于第一圈交叉点内环,第三圈交叉点位于第二圈交叉点内环,以此类推,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封堵膜40为圆形的片状结构,且封堵膜40的大小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大小相适配,使得将封堵膜40设于远端封堵单元11中时,封堵膜40 的外周面41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脊部113的内表面抵接(如图1所示),有利于提高封堵效果,避免封堵器100植入后发生残余分流。
封堵膜40固定于远端封堵单元11中。本实施方式中,封堵器100还包括第一缝线211和第二缝线212。封堵膜40通过第一缝线211和第二缝线212与远端封堵单元11固定相连,且第一缝线211比第二缝线212更靠近第一远端封堵单元11的边缘,即第一缝线211比第二缝线212更靠近封堵膜40的外周面 41,使得将封堵器100以拉伸的状态装载于鞘管200中时(如图4所示),封堵膜40的中心向靠近远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且封堵膜40的边缘收缩而形成袋状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具体地,通过第一缝线211将封堵膜40的缝合于第一远端盘面111的最外圈交叉点110和第一圈交叉点120处,第一缝线211 在封堵膜40上的缝合位置如图3中的圆周410和圆周420所示。圆周410和圆周420上的小圆圈表示具体的缝合点。第一缝线211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多个交点2112分布于最外圈交叉点110和第一圈交叉点120上,即不在同一圆周上,不在同一截面上。
对于由高分子丝编织的封堵器100,由于高分子丝本身没有弹性或弹性较弱,导致封堵器100的回弹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使网格变得不均匀,不能回复到原定型的形状,封堵膜40容易移位变形,最终植入人体后会导致封堵膜40与心脏缺损部位的贴壁性较差,从而造成残余分流。上述外力的作用来源于将封堵器100收进鞘管200过程中鞘管口对第一缝线211与远端封堵单元 11的交点2112的推挤作用,导致网格跟着交点2112一起发生位移变形,封堵膜40的边缘也会发生移位变形、卷边等现象。
将第一缝线211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多个交点2112错开,使第一缝线211 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多个交点2112不在同一圆周上。如此,能够分散封堵器100进鞘过程中鞘管口对交点2112的作用力,将作用力分散在不同的截面上,从而能够减小进鞘时鞘管口对第一缝线211和封堵膜40的阻力及挤推作用,同时由于同一截面交点2112的数量减少,大大减少了鞘管口对第一缝线211作用点数量,降低了封堵器100收进鞘管200时由于鞘管口推挤交点2112而使第一缝线211和封堵膜40的交点向封堵器100的远端发生位移的可能,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封堵膜40卷边现象发生的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缝线21为连续的缝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缝线21可以为不连续的缝线。当第一缝线21为不连续的缝线时,第一缝线211与远端封堵单元11形成多个分散的交点2112,任意两个交点2112 间没有任何连接。如此,第一缝线211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多个交点2112可以位于同一圆周上,也可以分布于不同的圆周上。即便第一缝线211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多个交点2112可以位于同一圆周上,也能够降低封堵膜40卷边现象发生的可能。
本实施方式中,最外圈交叉点110上的多个第一缝线211的交点2112等间距分布。第二圈交叉点120上的多个第一缝线211的交点2112等间距分布。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最外圈交叉点110上的多个第一缝线211的交点2112 可以是非等间距分布的。此时,第二圈交叉点120上的多个第一缝线211的交点2112可以等间距分布,也可以非等间距分布。
本实施方式中,最外圈交叉点110上,编织丝的所有交叉点均为第一缝线 211与第一远端盘面111的交点2112,即最外圈交叉点110上,编织丝的所有交叉点均被第一缝线211所缠绕。第二圈交叉点110上,编织丝的所有交叉点均为第二缝线212与第一远端盘面111的交点2112,即第一圈交叉点120上,编织丝的所有交叉点均被第一缝线211所缠绕。缝合时,以第一缝线211为例,首先勾住选择的最外圈交叉点110的某一处交叉点,然后走线到第二圈交叉点 120相邻的交叉点处将其勾住,再走到最外圈交叉点110相邻的交叉点将其勾住,再走到第二圈交叉点120相邻交叉点将其勾住,如此交替勾住两圈交叉节点,重复以上动作,沿圆周走针一周后两线头打结。
在另一方式中,缝合方式也可以隔一个或隔几个交叉点缝合,而不是每个交叉点都与第一缝线211或第二缝线222相交。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第一缝线211的缝合方式为第一缝线211在最外圈交叉点110上隔一个交叉点缝合,第一缝线211在第二圈交叉点120上亦隔一个交叉点缝合。缝合时,首先用第一缝线211勾住选择的最外圈交叉点110的某一处交叉点,然后走线到第二圈交叉点120的交叉点处将其勾住,接着上下各跳开一格交叉点,然后将线走到最外圈交叉点110的交叉点勾住,再走到第二圈交叉点120相邻的交叉点勾住,如此重复以上动作,沿圆周走针一周后两线头打结。这种缝合方式中,最外圈交叉点110上交点2112和第一交叉点110上的交点2112的数量均减少,在满足封堵膜40固定于远端封堵单元11中的前提下,可以减小封堵器100进鞘时鞘管口对交点2112的作用力,因为同一个圆周截面上的交点2112越少,其作用力越小,封堵膜40位移变形的可能性会更低。
第二缝线212可以与远端封堵单元11仅形成一个交叉点(如图5所示),也可以与远端封堵单元11形成多个交叉点,见图9。第二缝线212可以是连续的缝线,且与远端封堵单元11形成多个交叉点,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缝线212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交叉点不在同一圆周上,而是分布于两个圆周上,并且第二缝线212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交点均比第一缝线211 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交点更靠近封堵膜40的几何中心。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缝线212是不连续的缝线,第二缝线212与远端封堵单元11形成多个分散的交叉点,任意两个交叉点间没有任何连接。
第二缝线212比第一缝线211更靠近封堵膜40的几何中心,按上述方式同时设置第二缝线212和第一缝线211,能够保证封堵器100在拉伸状态时,封堵膜40的中心向靠近远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且封堵膜40的边缘收缩而形成袋状结构。当第二缝线212为连续的缝线或与第二缝线212与远端封堵单元11形成多个交叉点时,有利于提高封堵膜40收缩成上述袋状结构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当第二缝线212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交叉点不在同一圆周上,而是分布于两个圆周上,封堵膜40收缩成上述袋状结构的可靠性更高。
请再次参阅图1,封堵膜40通过第一缝线211和第二缝线212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远端盘面111固定相连,且封堵膜40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近端盘面112不固定相连。封堵膜40与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近端盘面112 仅处于物理接触的状态。
请再次参阅图3,第一缝线211在封堵膜40上的缝合点分别于圆周410和圆周420上,其中圆周410与封堵膜40的外周面41的距离(与封堵膜40的外边缘的距离)为1~2毫米,以保证第一缝线211与封堵膜40可靠缝合而不会产生第一缝线211从封堵膜40的边缘脱落的同时,避免封堵膜40出现卷边现象。
封堵膜40的中部开设有远端通孔42,远端通孔42的孔径与锁定件50的大小相适配,以使锁定件50的近端能够穿过该远端通孔42而与近端封头3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远端通孔42为圆形孔。远端通孔42的孔径为0.5~1毫米,以保证锁定件50能够通过的同时,避免开孔过大而影响封堵膜40的封堵效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远端通孔42的不限于为圆形孔,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通孔,例如,方形孔、条形孔、十字缝隙等等。
请再次参阅图1,封堵器100还包括第一标记结构52。第一标记结构52设置于封堵膜40上,并且第一标记结构52设置于封堵膜40的靠近近端封头30 的表面上。请参阅图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标记结构5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第一标记物522。在自然状态下,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与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呈三角形。
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为例,当远端封堵单元11在左心房LA展开了,通过调整X射线影像设备的角度,远端标记结构51和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之间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如图12a所示。在X光的引导下,术者牵拉封堵器100向近端移动使之靠近房间隔2位置。当继续牵拉封堵器100向近端移动至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近端盘面112与房间隔2有部分抵接时,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与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仍然呈三角形,如图12b所示。此时如果继续牵拉封堵器100,由于两个第一标记物522紧挨着房间隔2,运动受限,而远端封头20 的运动不受限,在此情况下,远端标记结构51和两个第一标记物522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将发生变化,如图12c所示,直至三点成一线。如果此时继续牵拉封堵器100,则远端封头20有可能越过房间隔缺损位置,容易造成封堵器100 脱落,如图12d所示。因此,设置远端标记结构51和包括两个第一标记物522 的第一标记结构52,并在自然状态下,使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与远端标记结构 51的连线呈三角形,当操作过程中,该三角形变化成直线时即表示封堵器100与房间隔2的贴壁良好,可以停止牵拉操作而继续释放封堵器100的近端封堵单元12。设置远端标记结构51和包括两个第一标记物522的第一标记结构52,并在自然状态下,使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与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呈三角形,有利于准确定位封堵器100,获得较好的封堵效果。并且,能够避免封堵器100 因定位不准确而脱落,提高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3a,两个第一标记物522均位于封堵膜40的边缘,且两个第一标记物522的连线的长度与封堵膜40的直径相等,即两个第一标记物522处于封堵膜40的同一直径的两端。如此设置,更利于准确定位封堵器100,以提高封堵效果和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无论封堵膜40为何种形状,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位于封堵膜40的沿径向方向的距离的最大的两个点上,且两个第一标记物522的连线穿过封堵膜40的几何中心,以有利于准确判断封堵器100与缺损部位贴壁。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封堵膜40的形状不是圆形,而是其他形状时,仍然将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位于封堵膜40的沿径向方向的距离的最大的两个点上。例如,当封堵膜40为椭圆形时,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位于椭圆形的封堵膜40的长轴的两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标记物522为圆形的金属片。例如,可以为圆形的黄金片、铂金片、不锈钢片等等。进一步地,该金属片的厚度为50~500微米,直径为100~600微米,以保证封堵器100在DSA等X射线影像设备下的可视性,且该金属片不至于过大而影响封堵器100的输送。
通过贴合粘接的方式将第一标记结构52固定在封堵膜40的靠近近端封头 20的表面上。如此,加工较为简单,制备效率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标记物522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更多。例如,第一标记物522的数量为2~12范围内的偶数。在一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3b,多个第一标记物522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标记物522位于封堵膜40的同一直径上,距离最大的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位于该直径的两端。由于鞘管200为圆柱形管,没有方向性,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当封堵器100的远端封堵单元11释放后,按上述方式在封堵膜40的同一直径上设置多个第一标记物522,能够保证沿图5中VI-VI线的剖面上,封堵器100的两个距离最大的第一标记物522 的连线即两个第一标记物522所在的直径与锁定件50垂直,从而使得该两个距离最大的第一标记物522与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呈三角形。如此,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有利于减少调整DSA等X射线影像设备的角度的操作,能够较快地定位封堵器10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标记物522呈圆周分布,如图13c所示。第一标记物522的数量为大于2的偶数,且数量大于2的偶数个第一标记物522 两两成对地设置于封堵膜40上,每对第一标记物522的连线穿过封堵膜40的几何中心。由于鞘管200为圆柱形管,没有方向性,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当封堵器100的远端封堵单元11释放后,按上述方式设置两两对称设置多个第一标记物522,能够保证沿图5中VI-VI线的剖面上,封堵器100的两个第一标记物 522的连线即两个第一标记物522所在的直径与锁定件50垂直,从而使得该两个距离最大的第一标记物522与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呈三角形。如此,亦能减少调整DSA等X射线影像设备的角度的操作,能够较快地定位封堵器10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标记物522的数量也可以为奇数个,只要保证至少有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与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呈三角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标记结构52也可以呈环状,如图13d所示。例如,第一标记结构52为环状的金属片,该环状的金属片的外环直径与封堵膜40等径,或者该环状的金属片的外环直径小于封堵膜40的直径,且该环状的金属片的外边缘靠近封堵膜40的外边缘设置或该环状的金属片的外边缘与封堵膜40 的外边缘重合。如此,亦能够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在沿图5中VI-VI线的剖面上,封堵器100的第一标记结构52的距离最大的两个点的连线即与锁定件50 垂直,从而使得该环状的金属片的两端与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呈三角形。
请参阅图14,当多个第一标记物522位于封堵膜40的同一直径上,距离最大的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位于该直径的两端或多个第一标记物522呈圆周分布时,远端标记结构51和多个第一标记物522之间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有利于封堵器100的准确释放。
上述封堵器100通过在远端封头20上设置远端标记结构51和在封堵膜40 中设置第一标记结构52,远端标记结构51和第一标记结构52结合有利于判断封堵器100整体的形态和封堵器100与缺损部位的准确的相对位置。并且,在输送状态,远端标记结构51嵌设于远端封头20中,第一标记结构52位于由封堵膜40形成袋状结构的内部,能够避免远端标记结构51和第一标记结构52与鞘管200直接接触,从而避免远端标记结构51和第一标记结构52与鞘管200 的内壁发生摩擦、剐蹭而导致远端标记结构51和第一标记结构52脱落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封堵器100的支撑网10为两盘一腰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网10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为截面呈T字型的结构,包括封堵盘和与封堵盘连接的腰部,此时封堵膜40设置于封堵盘中。
请再次参阅图1,封堵器100还包括近端封堵膜60,以进一步提高封堵效果,避免发生残余分流的现象。近端封堵膜60设置于近端封堵单元12中。近端封堵膜60亦为圆形的片状结构,且近端封堵膜60的大小与近端封堵单元12 的大小相适配,使得将近端封堵膜60设于近端封堵单元12中时,近端封堵膜 60的外周面与近端封堵单元12的第二脊部123的内表面抵接,有利于提高封堵效果,避免封堵器100植入后发生残余分流。
近端封堵膜60固定于近端封堵单元12中。本实施方式中,封堵器100还包括第三缝线213和第四缝线214。近端封堵膜60通过第三缝线213和第四缝线214与近端封堵单元12固定相连,且第三缝线213比第四缝线214更靠近近端封堵膜60的外周面,使得将封堵器100以拉伸的状态装载于鞘管200中时,近端封堵膜60的中心向靠近远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且近端封堵膜60的边缘收缩而形成袋状结构,如图5所示。
近端封堵膜60在近端封堵单元12中的固定方式与封堵膜40在远端封堵单元11中的固定方式大致相同。
具体地,通过第三缝线213将近端封堵膜60缝合于第二远端盘面121的最外圈交叉点和第一圈交叉点处。第三缝线213与近端封堵单元12的交点分布于最外圈交叉点和第一圈交叉点,即不在同一圆周上,不在同一截面上。
将第三缝线213与近端封堵单元12的多个交点错开,使第三缝线213与近端封堵单元12的多个交点不在同一圆周上。如此,能够分散封堵器100进鞘过程中鞘管口对交点的作用力,将作用力分散在不同的截面上,从而能够减小进鞘时鞘管口对第三缝线213和近端封堵膜60的阻力及挤推作用,同时由于同一截面交点的数量减少,大大减少了鞘管口对第三缝线213作用点数量,降低了封堵器100收进鞘管200时由于鞘管口推挤交点而使第三缝线213和近端封堵膜60的交点向封堵器100的远端发生位移的可能,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近端封堵膜60卷边现象发生的可能。
第四缝线214可以与近端封堵单元12仅形成一个交点,也可以与近端封堵单元12形成多个交点。第四缝线214可以是连续的缝线,且与近端封堵单元12 形成多个交点。该实施方式中,第四缝线214与近端封堵单元12的交点不在同一圆周上,而是分布于两个圆周上。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四缝线214是不连续的缝线,第四缝线214与近端封堵单元12形成一个多个分散的交点,任意两个交点间没有任何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近端封堵膜60通过第三缝线213和第四缝线214与近端封堵单元12的第二远端盘面121固定连接,且近端封堵膜60与近端封堵单元 12的第二近端盘面122不固定连接,两者仅为物理接触。如此,能够避免当将封堵器100进行轴向拉伸时,近端封堵膜60的边缘上翻转形成两层卷边的现象。
第三缝线213在近端封堵膜60上的缝合点在同一圆周上,该圆周与近端封堵膜60的外周面的距离为1~2毫米,以保证第三缝线213与近端封堵膜60可靠缝合而不会产生第三缝线213从近端封堵膜60的边缘脱落的同时,避免近端封堵膜60出现卷边现象。
第三缝线213、第四缝线214、近端封堵膜60和第二远端盘面121的固定方式及走线方式可以按上文所述的第一缝线211、第二缝线212、封堵膜40和第一远端盘面111的固定方式及走线方式设置。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个封堵器100上,第三缝线213、第四缝线214、近端封堵膜60和第二远端盘面121 的固定方式及走线方式和第一缝线211、第二缝线212、封堵膜40和第一远端盘面111的固定方式及走线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远端盘面 111的最外圈交叉点110上,编织丝的所有交叉点均被第一缝线211所缠绕,而第二远端盘面121的最外圈交叉点上,可以是编织丝的所有交叉点均被第三缝线213所缠绕,也可以是仅有编织丝的部分交叉点被第三缝线213所缠绕。
在一实施方式中,近端封堵膜60的中部开始有近端通孔以供锁定件50穿过。近端通孔的形状不限,可以与远端通孔42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近端通孔的尺寸的孔径为0.5~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封堵器100还包括第二标记结构53。第二标记结构53设于近端封堵膜60的靠近近端封头30的表面上,使得在拉伸状态,第二标记结构53位于由近端封堵膜60形成袋状结构内部。
第二标记结构53的结构与第一标记结构52的结构相同,通过贴合粘接的方式将第二标记结构53固定在近端封堵膜60的靠近近端封头20的表面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第二标记结构53包括多个第二标记物532。第二标记物532为厚度50~500微米,直径100~600微米的圆形金属片。第二标记结构53包括2~12范围内的偶数个第二标记物532,多个第二标记物532沿圆周间隔设置,且偶数个第二标记物532两两成对地设置于近端封堵膜60上,每对第二标记物532的连线穿过近端封堵膜60的几何中心。或者,多个第二标记物532间隔地设置于近端封堵膜60的同一直径上,且距离最大的两个第二标记物532位于该直径的两端。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标记物5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标记物532处于近端封堵膜60的同一直径的两端,且两个第二标记物532 的连线穿过近端封堵膜60的几何中心。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标记物532的数量也可以为奇数个,只要保证至少有两个第二标记物532与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呈三角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标记结构53呈环状。例如,第二标记结构53为环状的金属片。此时,第二标记结构53的大小及第二标记结构53在近端封堵膜60上的设置位置与第一标记结构52大小及第一标记结构52在封堵膜40上设置位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封堵器100还包括中部封堵膜70,以进一步提高封堵效果,避免发生残余分流。中部封堵膜70设置于腰部13中。中部封堵膜70亦为圆形的片状结构,且中部封堵膜70的大小与腰部13的大小相适配,使得将中部封堵膜70设于腰部13中时,中部封堵膜70的外周面与腰部13的内表面抵接,有利于提高封堵效果,避免封堵器100植入后发生残余分流。
请参阅图10,本实施方式中,封堵器100还包括第五缝线215和第六缝线 (图10未示)。中部封堵膜70通过第五缝线215和第六缝线与腰部13固定相连,且第五缝线215比第六缝线更靠近远端封头20,使得将封堵器100以拉伸的状态装载于鞘管200中时,中部封堵膜70的中心向靠近远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且中部封堵膜70的边缘收缩而形成袋状结构。
中部封堵膜70在腰部13中的固定方式与封堵膜40在远端封堵单元11中的固定方式大致相同。
具体地,通过第五缝线215将中部封堵膜70的缝合于腰部13中部的相邻的两圈交叉点处。第五缝线215与腰部13的交点不在同一圆周上,不在同一截面上。
将第五缝线215与腰部13的多个交点错开,使第五缝线215与腰部13的多个交点不在同一圆周上。如此,能够分散封堵器100进鞘过程中鞘管口对缝线交点的作用力,将作用力分散在不同的截面上,从而能够减小进鞘时鞘管口对第五缝线215和中部封堵膜70的阻力及挤推作用,同时由于同一截面交点的数量减少,大大减少了鞘管口对第五缝线215作用点数量,降低了封堵器100 收进鞘管时由于鞘管口推挤交点而使第五缝线215和中部封堵膜70的交点向封堵器100的远端发生位移的可能,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中部封堵膜70卷边现象发生的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五缝线215与腰部13的交点可以位于同一圆周上。由于腰部13的直径相对较小,中部封堵膜70的大小也相对较小,当将封堵器100拉伸进鞘时,相对于远端封堵单元11和近端封堵单元12 而言,腰部13进鞘管200时不会产生较大的进鞘力。另外,因腰部13大致为圆柱状,中部封堵膜70难以与腰部13严格地贴合,相对远端封堵单元11和近端封堵单元12而言,不会容易产生网格变形而导致中部封堵膜70移位或卷边。
第六缝线可以与腰部13仅形成一个交点,也可以与腰部13形成多个交点。第六缝线可以是连续的缝线,且与腰部13形成多个交点。该实施方式中,第六缝线与腰部13的交点不在同一圆周上,而是分布于两个圆周上。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六缝线是不连续的缝线,第六缝线216与腰部13形成多个分散的交点,任意两个交点间没有任何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中部封堵膜70的中部开设有中部通孔,以供锁定件50 穿过。中部通孔的形状不限,可以与通孔42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中部通孔的尺寸的孔径为0.5~1毫米。锁定件50依次穿过远端通孔42、中部通孔和近端通孔而与近端封头30可拆除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封堵器100还包括第三标记结构54。第三标记结构54设于中部封堵膜70的靠近近端封头30的表面上,使得在拉伸状态,第三标记结构54位于由中部封堵膜70形成袋状结构内部。
第三标记结构54的结构与第一标记结构52的结构相同,通过贴合粘接的方式将第三标记结构54固定在中部封堵膜70的靠近近端封头30的表面上。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标记结构54包括多个第三标记物542。第三标记物542为厚度50~500微米,直径100~600微米的圆形金属片。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标记结构54包括2~12范围内的偶数个第三标记物542,多个第三标记物542沿圆周间隔设置,且偶数个第三标记物542两两成对地设置于中部封堵膜70上,每对第三标记物542的连线穿过中部封堵膜70 的几何中心。或者,多个第三标记物542间隔地设置于中部封堵膜70的同一直径上,且距离最大的两个第三标记物542位于该直径的两端。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标记物5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标记物542处于中部封堵膜70的同一直径的两端,两个第三标记物542的连线穿过中部封堵膜70的几何中心。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标记物542的数量也可以为奇数个,只要保证至少有两个第三标记物542与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呈三角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标记结构54呈环状。例如,第三标记结构54为环状的金属片。此时,第三标记结构54的大小及第三标记结构54在中部封堵膜70上的设置位置与第一标记结构52大小及第一标记结构52在封堵膜40上设置位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方式中,封堵器100还包括近端标记结构55,近端标记结构55嵌设于近端封头30中。近端封头30与输送缆300可拆卸连接,在植入过程中,近端封头30与输送缆300固定相连(如图4所示)。植入后,且封堵器100完全释放并与缺损部位贴壁后,近端封头30与输送缆300分离。设置近端标记结构55,能够辅助识别封堵器100的整体形态,且有利于判断封堵器100是否与输送缆300顺利分离,以保障植入手术顺利进行。并且,当发生极端情况时,同时设置远端标记结构51和近端标记结构55,有利于封堵器100的回收。
进一步地,近端标记结构55可以嵌设于近端封头30的壁上,也可以嵌设于近端封头30的内腔中。当近端标记结构55嵌设于近端封头30的内腔中时,近端标记结构55呈环状,以便于锁定件50穿过近端封头30。
上述封堵器100通过设置远端标记结构51和第一标记结构52,远端标记结构51设置在远端封头20上,第一标记结构52设置在封堵膜40上,能够避免仅实现辅助定位或标识封堵器100的局部位置,而无法帮助判断封堵器100在输送过程中和释放后的整体的、立体的形态。并且,在输送状态,远端标记结构51嵌设于远端封头20中,第一标记结构52位于由封堵膜40形成袋状结构的内部,能够避免远端标记结构51和第一标记结构52与鞘管200直接接触,从而避免远端标记结构51和第一标记结构52与鞘管200的内壁发生摩擦、剐蹭而导致远端标记结构51和第一标记结构52脱落的现象。进一步地,封堵器 100还包括近端封堵膜60和/或中部封堵膜70,能够进一步提高封堵效果。并且,封堵膜40、近端封堵膜60和中部封堵膜70的厚度分布控制在5~100微米范围内,在保证封堵效果的前提下,使封堵器100在拉伸状态下的径向尺寸不至于过大而过分增大鞘管200的匹配尺寸。在一实施方式中,封堵膜40、近端封堵膜60和中部封堵膜70的厚度分布为20~70微米。
进一步地,近端封堵膜60上设有第二标记结构53和/或中部封堵膜70上设有第三标记结构54,相对于仅在局部设置标记结构的方式,将标记结构分散于近端封头20、封堵膜40、近端封堵膜60和中部封堵膜70上,使标记结构与封堵器100的轮廓构型相匹配,有利于术者整体判断封堵器100的释放位置和形态。进一步地,当封堵膜40上设有第一标记结构52的同时,近端封堵膜60上设有第二标记结构53,且中部封堵膜70上设有第三标记结构54时,第一标记结构52包括两个设于封堵膜40上同一直径两端的第一标记物522,第二标记结构53包括两个设于近端封堵膜60上同一直径两端的第二标记物532,第三标记结构54包括两个设于中部封堵膜70上同一直径两端的第三标记物542。第一标记物522、第二标记物532和第三标记物542均为厚度为50~500微米,直径为 100~600微米的圆形的金属片。上述设置方式,在保证两个第一标记物522与远端封头20上的远端标记结构51的连线从三角形到一字形的变化以使术者能够准确判断远端封堵单元11与房间隔2相对位置的同时,能够准确地识别封堵器 100的整体形态,有利于更准确地释放封堵器100,并且不增加在拉伸状态的封堵器100的径向尺寸或总体积,从而保证能够顺利地输送封堵器10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近端封堵膜60和/或中部封堵膜70可以省略,仅在远端封堵单元11中设置封堵膜40亦可获得阻断血流的效果。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封堵器100还包括近端封堵膜60和/或中部阻流膜70时,近端封堵膜60上的第二标记结构53和/或中部阻流膜70上的第三标记结构54可以省略。通过远端标记结构51和第一标记结构52配合亦可实现封堵器100的准确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缝线211和第二缝线212将封堵膜40固定于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远端盘面111上,通过第三缝线213和第四缝线214将近端封堵膜60固定于近端封堵单元12的第二远端盘面121上,通过第五缝线215 和第六缝线将中部封堵膜70固定于腰部13上,使得在拉伸状态,封堵膜40、近端封堵膜60和中部封堵膜70的中心均向靠近远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且三者的边缘收缩而分别形成袋状结构,从而能够较好地避免封堵膜40上的第一标记结构52、近端封堵膜60上的第二标记结构53和中部封堵膜70上的第三标记结构54与鞘管200的内壁发生剐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缝线211、第二缝线212、第三缝线213、第四缝线214、第五缝线215和/或第六缝线216可以省略,通过粘接剂将封堵膜40、近端封堵膜60和中部封堵膜70粘接于相应的位置,亦可实现上述效果。
具体地,粘接剂在封堵膜40上形成第一固定节点和第二固定节点,第一固定节点和第二固定节点用于连接所述封堵膜40和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远端盘面111,且第二固定节点较第一固定节点更远离封堵膜40的外周面,即第二固定节点较第一固定节点更靠近封堵膜40的几何中心。粘接剂在近端封堵膜60 上形成连接所述近端封堵膜60和第二远端盘面121的第三固定节点和第四固定节点,且第四固定节点较第三固定节点更远离近端封堵膜60的外周面,即第四固定节点较第三固定节点更靠近近端封堵膜60的几何中心。如此,亦能使封堵器100在轴向拉伸的状态下,封堵膜40和近端封堵膜60的中心均向靠近远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且二者的边缘收缩而分别形成袋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当封堵器100为在生物体能够降解且降解产物能够被生物体所吸收的封堵器时,封堵膜40、近端封堵膜60和中部封堵膜70由生物可吸收的材料制成。相应地,第一缝线211、第二缝线212、第三缝线213、第四缝线214、第五缝线215和第二六缝线均由生物可吸收的材料制成。当封堵膜40 和近端封堵膜60通过粘接剂分布固定于远端封堵单元11和近端封堵单元12上时,粘接剂为生物可吸收的封堵器。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封堵膜40可以固定于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远端盘面112上,第一标记结构52设置于封堵膜40的靠近远端封头20的表面上。近端封堵膜60亦可固定于近端封堵单元12的第二近端盘面上122,第三标记结构53设置于近端封堵膜60的靠近远端封头20的表面上。在拉伸状态,封堵膜40和近端封堵膜60变形形成袋状结构时,第一标记结构52位于袋状结构的内部,第三标记结构53亦位于袋状结构的内部。如此,亦能避免第一标记结构52和第三标记结构53与鞘管发生摩擦、剐蹭等现象。
然而,当封堵膜40固定于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远端盘面112上时,在拉伸状态,封堵膜40变形而靠近腰部13中的中部封堵膜70,由于腰部13的尺寸较小,此时无论中部封堵70如何变形,都有可能会导致封堵膜40和中部封堵膜70重叠,重叠处的截面积增大,这会增加封堵器100的入鞘阻力或加大鞘管规格。当近端封堵膜60固定于近端封堵单元12的第二近端盘面上122上时,在拉伸状态,近端封堵膜70变形而靠近近端封头30,在封堵器100由拉伸状态变成自然状态的过程中,扣紧锁定件50的时候,近端封堵膜70堵住近端封头30的开口,导致锁定件50无法顺利伸入近端封头30中,以至锁定件50无法锁紧近端封堵单元11和远端封堵单元12,导致封堵器100无法成型。
并且,如图15所示,当封堵膜40固定于第一近端盘面112上,将封堵器 100拉伸入鞘时,远端封堵单元11受到指向远端封头20方向的拉力,同时第一缝线211和第二缝线212(图15未示)会拉扯封堵膜40而阻止封堵膜40向靠近远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变形,导致封堵膜40的缝合位置处难以向靠近远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因此会出现两层卷边的现象,两层卷边现象导致拉伸后的封堵器100的截面积增大,从而增大鞘管200的配合尺寸,最终增加了在输送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风险。并且,当鞘管200的配合尺寸的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有可能导致不能适应于血管较小的患者。
上述封堵器100的封堵膜40固定于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远端盘面111 上,使得在拉伸状态时,封堵膜40的中心向靠近远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且封堵膜40的边缘收缩而形成袋状结构,能够避免封堵膜40和中部封堵膜70重叠,而增加封堵器100的入鞘阻力或加大鞘管规格的现象。近端封堵膜60固定于近端封堵单元12的第二远端盘面上121,使得在拉伸状态,近端封堵膜60变形而远离远端封堵膜60,有利于避免在封堵器100由拉伸状态变成自然状态的过程中,近端封堵膜60阻塞近端封头30的通孔而导致封堵器100无法成型,同时能够避免封堵膜40出现卷边现象。因此,在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缝线 211和第二缝线212(或通过粘接剂形成的第一固定节点和第二固定节点)将封堵膜40固定于远端封堵单元11的第一远端盘面111上,通过第三缝线213和第四缝线214(或通过粘接剂形成的第三固定节点和第四固定节点)将近端封堵膜 60固定于近端封堵单元12的第二远端盘面上121上,通过第五缝线215和第六缝线将中部封堵膜70固定于腰部13中,使得在拉伸状态,封堵膜40、近端封堵膜60和中部封堵膜70的中心均向靠近近端封头20的方向延伸,如图10所示。并且,分别控制第一标记结构52、第二标记结构53和第三标记结构54在封堵膜10、近端封堵膜60和中部封堵膜70上的位置,不仅在植入手术中能够准确定位封堵器100及避免第一标记结构52、第二标记结构53和第三标记结构 54与鞘管200发生摩擦、剐蹭等现象,并且,能够降低封堵器100的入鞘阻力,同时保障封堵器100由拉伸状态顺利地变成自然状态(即封堵状态),从而实现缺损部位的封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封堵器,包括支撑网、远端封头和近端封头,所述远端封头和近端封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网的两端,所述远端封头上嵌设有远端标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网中的封堵膜,所述封堵膜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标记结构,当将所述封堵器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封堵膜的中心向靠近所述远端封头或向靠近所述近端封堵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封堵膜的边缘收缩而形成袋状结构,所述第一标记结构位于所述袋状结构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记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标记物,在所述封堵器的自然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标记物与所述远端标记结构的连线呈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包括远端封堵单元、近端封堵单元和腰部,所述腰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远端封堵单元和所述近端封堵单元,所述远端封头设置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上,所述近端封头设置于所述近端封堵单元上,所述封堵膜设置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网内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远端封头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近端封头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包括第一远端盘面、第一近端盘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远端盘面和所述第一近端盘面的第一脊部,所述封堵膜设置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中,
所述封堵器还包括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所述封堵膜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缝线和所述第二缝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缝线较所述第一缝线更远离所述封堵膜的外周面;或者,
所述封堵膜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通过粘接剂固定相连,所述粘接剂在所述封堵膜上形成第一固定节点和第二固定节点,所述第一固定节点和第二固定节点用于连接所述所述封堵膜和所述远端封堵单元,且所述第二固定节点较所述第一固定节点更远离所述封堵膜的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记结构设置于所述封堵膜的靠近所述近端封头的表面上;
所述封堵膜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的第一远端盘面通过所述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固定相连,所述封堵膜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的第一近端盘面不固定相连;或者,
所述封堵膜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的第一远端盘面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节点和第二固定节点相连,所述封堵膜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的第一近端盘面不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线与所述远端封堵单元的交点不在同一圆周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封堵单元包括第二远端盘面、第二近端盘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远端盘面和所述第二近端盘面的第二脊部,所述封堵膜还包括近端封堵膜,所述近端封堵膜设置于所述近端封堵单元中,且所述近端封堵膜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脊部的内表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还包括第三缝线和第四缝线,所述近端封堵膜通过所述第三缝线和第四缝线固定于所述近端封堵单元的第二远端盘面上,且所述第四缝线较所述第三缝线更远离所述近端封堵膜的外周面;或者
所述近端封堵膜与所述近端封堵单元的第二远端盘面通过粘接剂固定相连,所述粘接剂在所述近端封堵膜上形成连接所述所述近端封堵膜和所述第二远端盘面的第三固定节点和第四固定节点,且所述第四固定节点较所述第三固定节点更远离所述近端封堵膜的外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缝线与所述第二远端盘面的交点不在同一圆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还包括第二标记结构,所述第二标记结构设置于所述近端封堵膜的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记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标记物,在所述封堵器的自然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标记物与所述远端标记结构的连线呈三角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还包括中部封堵膜,所述中部封堵膜设于所述腰部中,且所述中部封堵膜的外周面与所述腰部的内壁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还包括第五缝线,所述中部封堵膜与所述腰部通过第所述五缝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五缝线与所述腰部的交叉点不在同一截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还包括第六缝线,所述第六缝线将所述中部封堵膜与所述腰部固定相连,且所述第六缝线较所述第五缝线更靠近所述远端封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还包括第三标记结构,在所述封堵器的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三标记结构设置于所述中部封堵膜的表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标记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标记物,在所述封堵器的自然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标记物与所述远端标记结构的连线呈三角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膜上开设有远端通孔,所述中部封堵膜上开设有中部通孔,所述近端封堵膜上开设有近端通孔,所述锁定件依次穿过所述远端通孔、中部通孔和近端通孔而与所述近端封头可拆卸连接。
CN201811327587.1A 2018-11-08 2018-11-08 封堵器 Pending CN1111504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7587.1A CN111150434A (zh) 2018-11-08 2018-11-08 封堵器
PCT/CN2019/114704 WO2020093926A1 (zh) 2018-11-08 2019-10-31 封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7587.1A CN111150434A (zh) 2018-11-08 2018-11-08 封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0434A true CN111150434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55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7587.1A Pending CN111150434A (zh) 2018-11-08 2018-11-08 封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0434A (zh)
WO (1) WO20200939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523A1 (zh) * 2022-11-21 2024-05-30 深圳市创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512521A (ja) * 2005-10-24 2009-03-26 エヌエムティー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ッド 放射線不透過性生体吸収性オクルダ
US8475489B2 (en) * 2007-07-13 2013-07-02 Percutaneous Systems, Inc. Apparatus for occluding body lumens
CN201591648U (zh) * 2009-10-30 2010-09-29 上海锦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可降解可显影房间隔缺损闭合器
ES2657026T3 (es) * 2013-10-10 2018-03-01 Carag Ag Oclusor
CN205251616U (zh) * 2015-11-27 2016-05-25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吸收封堵器
CN206995285U (zh) * 2016-01-05 2018-02-13 上海锦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可显影可降解的心脏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CN111544060B (zh) * 2016-12-31 2023-01-03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封堵器
CN108729026A (zh) * 2018-08-16 2018-11-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制备心脏封堵器阻流膜的方法及应用
CN209611205U (zh) * 2018-11-08 2019-11-1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封堵器
CN209611204U (zh) * 2018-11-08 2019-11-1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封堵器
CN109770964B (zh) * 2018-12-11 2020-11-1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4168B (zh) * 2018-12-17 2020-09-29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封堵器
CN109700487B (zh) * 2018-12-29 2021-09-21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输送器和输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523A1 (zh) * 2022-11-21 2024-05-30 深圳市创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93926A1 (zh)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5406B2 (en) Medical implantable occlu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lantation thereof
CN109069220B (zh) 封堵装置
US8894682B2 (en) PFO clip
JP5461562B2 (ja) 血管障害を閉塞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JP6087281B2 (ja) 血管異常を治療する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KR101223313B1 (ko) 의료 장치
CN108261214B (zh) 封堵器及封堵器的缝合方法
KR20170003962A (ko) 폐색기 및 문합 디바이스
JP2005528181A (ja) 放射状および円周状支持体を備える卵円孔開存(pfo)閉塞デバイス
DE102015104785A1 (de) Vorrichtung zum Verschließen eines Herzohrs
WO2018145535A1 (zh) 封堵器
CN209611205U (zh) 封堵器
WO2020093925A1 (zh) 封堵器
CN111150434A (zh) 封堵器
WO2020100812A1 (ja) 開窓用部分を有する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CN112773417B (zh) 封堵器
CN209916296U (zh) 一种防止覆膜滑脱的血管支架
CN216854951U (zh) 管腔支架及管腔支架系统
EP3900678A1 (en) Lumen stent and implant
CN116250885A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