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6882A - 旋转电机的电枢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电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46882A CN111146882A CN201911038045.7A CN201911038045A CN111146882A CN 111146882 A CN111146882 A CN 111146882A CN 201911038045 A CN201911038045 A CN 201911038045A CN 111146882 A CN111146882 A CN 1111468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ature
- caulking portion
- yoke
- blanking
- fu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29910000576 Laminated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31 aramid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69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获得一种旋转电机的电枢,使旋转电机的输出提高且抑制了层叠间隙。电枢由多个电枢铁芯呈圆环状连结而成,电枢铁芯由层叠后的多块钢板通过铆接部结合而成,电枢铁芯具有轭部以及从轭部的中央突出的极齿,铆接部包括:半冲裁铆接部,该半冲裁铆接部形成于极齿的中心线上,半冲裁铆接部构成为该半冲裁铆接部的自钢板的层叠面起的凸出量小于钢板的板厚;以及全冲裁铆接部,该全冲裁铆接部形成于比半冲裁铆接部靠轭部一侧的轭部内,全冲裁铆接部构成为该全冲裁铆接部的自钢板的层叠面起的凸出量大于半冲裁铆接部的凸出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电枢。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动机或发电机这样的旋转电机中,要求小型高输出及高效率。作为提高旋转电机的输出的一种方法,提高用于旋转电机的电枢的铁芯的密度。作为对将电磁钢板层叠后的铁芯的密度提高造成阻碍的因素,存在由用于电磁钢板的连结的铆接部而产生的层叠间隙。对于铆接部而言,通常采用全冲裁铆接部和半冲裁铆接部。自层叠面起的凸出量小于板厚的铆接部是半冲裁铆接部,根据形状,通常被称为圆形铆接部或椭圆形铆接部。由于半冲裁铆接部的凸出量较小,因而不容易产生层叠间隙,但存在铆接部强度低的技术问题,因此,在旋转电机的电枢的铁芯处仅利用半冲裁铆接部无法获得期望的铆接强度。此外,半冲裁铆接部的重合部分较少且层叠时的固定力较小,因此,存在物料搬运过程中钢板的抗开裂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
具有斜边部且自层叠面起的凸出量能够为板厚以上的铆接部是全冲裁铆接部,根据形状,通常被称为V形铆接部或梯形铆接部。为了获得期望的铆接部强度而使用全冲裁铆接部,但存在全冲裁铆接部处的层叠间隙较大这一技术问题,因此,无法提高铁芯的密度。此外,通常而言,在铁芯的轭部以及供绕组卷绕的铁芯的极齿这两方构成全冲裁铆接部,但由于卷绕时的张力,使得仅极齿的层叠间隙被压缩而使铁芯的形状变形,因而存在由变形后的铁芯构成的电枢的圆柱度以及圆度变差这一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了一种层叠铁芯,为了对产生全冲裁铆接部的层叠间隙的原因之一即待层叠的各钢板的斜边部的几何干涉进行抑制,在模具内对斜边部进行推拉而使之变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公开了一种芯体块,将具有全冲裁铆接部的钢板与具有空孔的钢板交替地配置而使层叠间隙减小,并且通过铆接和粘接的方式将层叠间固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808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720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能够对层叠钢板的斜边部的几何干涉进行抑制。然而,存在下述技术问题:无法抑制由于钢板的层叠面的面内方向上的偏移而引起的层叠间隙的增大,此外,无法抑制由于斜边部的弹性而引起的层叠间隙的扩大。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由于具有全冲裁铆接部的钢板与具有空孔的钢板交替配置而使全冲裁铆接部的重合较浅,因而构成为通过添加粘接剂来增强接合强度,因此,存在增加粘接剂涂敷工序以及部件种类变多这样使生产效率变差的技术问题。此外,由于夹着粘接剂的钢板的层叠处的铁的密度降低,因此,磁通的穿过进一步变差,从而存在铁芯的特性变差这一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层叠间隙以提高旋转电机的输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由多个电枢铁芯呈圆环状连结而成,电枢铁芯由层叠后的多块钢板通过铆接部结合而成,电枢铁芯具有轭部以及从轭部的中央突出的极齿,铆接部由半冲裁铆接部和全冲裁铆接部构成,半冲裁铆接部形成于极齿的中心线上,半冲裁铆接部构成为该半冲裁铆接部的自钢板的层叠面起的凸出量小于钢板的板厚,全冲裁铆接部形成于比半冲裁铆接部靠轭部一侧的轭部内,全冲裁铆接部构成为该全冲裁铆接部的自钢板的层叠面起的凸出量大于半冲裁铆接部的凸出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旋转电机的电枢,能够抑制层叠间隙,从而提高旋转电机的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结构的单侧剖切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电枢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电枢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对电枢的绕组的卷绕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电枢铁芯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构成实施方式一的电枢铁芯的钢板的俯视图。
图7是构成实施方式一的电枢铁芯的钢板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一的电枢铁芯的剖视图。
图9是将实施方式一的电枢铁芯的梯形铆接部附近放大后的剖视图。
图10是将实施方式一的电枢铁芯的半冲裁铆接部附近放大后的剖视图。
图11是构成实施方式二的电枢铁芯的钢板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电枢铁芯的磁场解析的结果的图。
图13是通过将实施方式三的两块钢板层叠而构成的钢板的俯视图。
图14是构成实施方式三的电枢的、呈圆环状连结的电枢铁芯的俯视图。
图15是将构成实施方式三的电枢的电枢铁芯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16是将图14所示的铰链部附近放大后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铰链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旋转电机;10电枢;11极齿;12轭部;12a连结面;13电枢铁芯;14槽绝缘垫片;15绕线管;16绕组;20外壳;21框架;22端板;30钢板;31半冲裁铆接部;32梯形铆接部;33斜边部;34层叠面;35空孔;36边界部;37铰链部;37a空孔;37b凸部;40转子;41转轴;42转轴铁芯;43永磁体;44轴承;70绕线机;71喷头;80磁通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电枢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符号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1的结构的单侧剖切示意图。旋转电机1将电枢10和转子40收容于外壳20的内部。外壳20由有底圆筒状的框架21和将框架21的开口部封闭的端板22构成。电枢10以内嵌的状态固接于框架21的圆筒部。转子40通过轴承4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框架21的底部和端板22,并且配设于电枢10的内周侧。
首先,对转子40的概况进行说明。转子40是永磁体型转子,包括:圆筒状的转子铁芯42,该转子铁芯42的轴心位置插接于转轴41;永磁体43,该永磁体43埋设于上述转子铁芯42的外周面侧且沿周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从而构成磁极。另外,转子40不限定于上述永磁体型转子,也可采用笼型转子或绕组型转子,其中,所谓笼型转子是指将不绝缘的转子导体收容于转子铁芯42的槽并用短路环将两侧短路的转子,上述绕组型转子是指使电枢绕组形成于转子铁芯42而安装于槽的转子。
接着,对电枢10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电枢10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电枢1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电枢10由电枢铁芯13、槽绝缘垫片14、绕线管15以及绕组16构成。通过将这些构成要素连结成多个圆环状,从而形成电枢10。如图3所示,电枢铁芯13包括轭部12和极齿11,上述轭部12是与另一电枢铁芯13连结的连结部处的磁通的通路,上述极齿11从轭部12的中央突出。在形成电枢10时,极齿11朝向电枢10的内侧等间距地配置。将由绝缘材料形成的槽绝缘垫片14抵接至极齿11的两侧面后,从极齿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插入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绕线管15,从而槽绝缘垫片14被固定。在上述绝缘组装后,通过槽绝缘垫片14和绕线管15在极齿11处进行绕组16的卷绕。图4是对绕组的卷绕进行说明的图,图4的(a)是卷绕过程的图,图4的(b)是卷绕结束后的图。如图4的(a)所示,通过使绕线机70沿箭头P的方向卷绕以将从卷绕机70的喷头71供给的导体线卷绕于槽绝缘垫片14和绕线管15,从而形成绕组16。槽绝缘垫片14是聚苯硫树脂或间位芳纶纤维的片材,使电枢铁芯13与绕组16电隔离。槽绝缘垫片14也可通过双面胶带粘贴于极齿11的侧面。导体线即绕组16由铜线或铝线构成。
对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即电枢铁芯13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电枢铁芯13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构成电枢铁芯13的钢板30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单点划线A-A处的剖视图,图8是电枢铁芯13的剖视图,图9是将电枢铁芯13的梯形铆接部附近(图8的右虚线包围部17)放大后的剖视图,图10是将电枢铁芯13的半冲裁铆接部附近(图8的左虚线包围部18)放大后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电枢铁芯13构成为层叠后的多块钢板30(图5中,仅示出了一部分的钢板30)通过铆接部结合。极齿11是作为绕组16的基座的部位。轭部12的侧面成为与另一电枢铁芯13连结的连结面12a。例如,通过激光接合或粘接,在连接面12a处进行电枢铁芯13彼此的连结,不过,连结的方法不限于此。多块钢板30被层叠,并且通过半冲裁铆接部31和梯形铆接部32在旋转电机1的转轴41(参照图1)的方向上连结。俯视观察时呈椭圆形的半冲裁铆接部31在极齿11的中心线(图6的单点划线)上形成于极齿11内。另外,半冲裁铆接部31优选配置于极齿11的中心线上。通过以上述方式进行配置,在通过冲裁制作钢板30的过程中,在形成半冲裁铆接部31后对钢板30进行冲裁时,能够平衡冲裁负载。全冲裁铆接部即梯形铆接部32形成于比半冲裁铆接部31靠轭部12侧的轭部12内。
梯形铆接部32冲裁成如图7所示那样截面呈具有斜边部33的梯形形状。半冲裁铆接部31的自钢板30的层叠面34起的凸出量X构成为小于钢板30的板厚t。梯形铆接部32的自钢板30的层叠面起的凸出量Y构成为大于半冲裁铆接部的凸出量X且大于钢板30的板厚t。如图8所示,各钢板30以也包括斜边部33在内地各梯形铆接部32重合的方式层叠。在最下层的钢板30a未配置有半冲裁铆接部31和梯形铆接部32,而设置有空孔35。这是为了防止半冲裁铆接部31和梯形铆接部32从电枢铁芯13的底面明显地突出。
在配置梯形铆接部32而层叠的轭部12的层叠间,由于层叠面的面内方向上的偏移、斜边部33的几何干涉、斜边部33的回弹这些因素,因而可能产生层叠间隙(不过,图9并未图示层叠间隙)。由于半冲裁铆接部31的凸出量X小于钢板30的板厚t,因此,在配置半冲裁铆接部31而层叠的极齿11的层叠间不存在上述因素,因而不会产生由于上述因素而引起的层叠间隙(图10。)此外,由于半冲裁铆接部31具有对由梯形铆接部32引起的层叠面的面内方向上的偏移以及斜边部的回弹进行抑制的效果,因此,通过设置半冲裁铆接部31,能够在制造电枢铁芯13时将钢板30高精度地层叠。由于在供绕组卷绕的极齿11设置了半冲裁铆接部31,因此,极齿11的层叠间隙得以抑制,由于卷绕时的张力而引起的电枢铁芯13的形状变形也得以抑制,图1所示的电枢10的圆柱度和圆度得以改善,从而能够将框架21插入电枢10时的插入力的偏差降低。作为电枢铁芯13的层叠间的间隙得以抑制,铁芯的占积系数提高,从而铁芯密度提高,能够流动的磁通的量增加,进而旋转电机1的输出提高。
如上所述,在上述旋转电机1的电枢10中,包括电枢铁芯13,该电枢铁芯13通过半冲裁铆接部31和梯形铆接部32结合而成,其中,上述半冲裁铆接部31配置于极齿11的中心线上,并且该半冲裁铆接部31构成为自钢板30的层叠面起的凸出量小于钢板30的板厚,上述梯形铆接部32配置于比半冲裁铆接部31靠轭部12一侧的位置,并且该梯形铆接部32构成为自钢板30的层叠面起的凸出量大于半冲裁铆接部31的凸出量,因此,能够抑制层叠间隙,从而提高旋转电机1的输出。此外,由于使半冲裁铆接部31和梯形铆接部32形成于相同的电枢铁芯13内,因此,物料搬运过程中的钢板30的层叠开裂得以抑制,从而提高电枢铁芯13的生产效率。
实施方式二
对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1的电枢10进行说明。图11是构成电枢铁芯13的钢板30的俯视图。在实施方式一中,半冲裁铆接部31在极齿11的中心线上配置于极齿11内,但在实施方式二中,半冲裁铆接部31配置于极齿11与轭部12的边界部36的靠轭部12侧的位置。另外,关于其它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一的记载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俯视观察时呈圆形形状的半冲裁铆接部31在极齿11的中心线(图11的单点划线)上配置于极齿11与轭部12的边界部36(图11的虚线部)的靠轭部12侧的位置。两个梯形铆接部32配置于关于远离边界部36的轭部12内的中心线呈线对称的位置。由于在极齿11内未设置有半冲裁铆接部31,因此,极齿11的层叠间隙得到进一步抑制,由于卷绕时的张力而引起的电枢铁芯13的形状变化也得以进一步抑制。
图12是表示电枢铁芯13的磁场解析的结果的图,并且示出了由永磁体43产生的磁通线80穿过极齿11和轭部12的状况。图中,在极齿11处穿过有十根磁通线80。如图所示,与极齿11相比,轭部12处的磁通线80的间隔较疏,即轭部12是磁通密度较低的区域。通过将半冲裁铆接部31配置于磁通线80的间隔较疏处即边界部36的靠轭部12侧的位置处,而非配置于磁通线80的间隔较密的极齿11处,从而由在极齿11处配置半冲裁铆接部31而引起的磁路干扰得以抑制。因此,由于供绕组16卷绕的极齿11处的磁通线80高效地形成而不受干扰,因此,旋转电机1的输出提高。
如上所述,在上述旋转电机1的电枢10中,由于半冲裁铆接部31配置于极齿11与轭部12的边界部36的靠轭部12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层叠间隙,从而提高旋转电机1的输出。此外,由于供绕组16卷绕的极齿11处的磁通线80高效地形成而不受干扰,因此,旋转电机1的输出提高。
实施方式三
对实施方式三的旋转电机1的电枢10进行说明。图13是将钢板30d层叠于钢板30e之上而构成的钢板30b的俯视图,图14是构成电枢10的呈圆环状连结的电枢铁芯13的俯视图,图15是将构成电枢的电枢铁芯13展开后的俯视图。在实施方式二中,并未设置铰链部37而使电枢铁芯13与另一电枢铁芯13连结,不过,在实施方式三中,在轭部12的端部具有供与相邻的另一电枢铁芯13连结的铰链部37,在铰链部37的内侧形成有梯形铆接部32。另外,关于其它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二的记载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3所示,构成后述的铰链部37的空孔37a和凸部37b设置于轭部12的端部。空孔37a形成于上侧的钢板30d,凸部37b形成于下侧的钢板30e。半冲裁铆接部31和梯形铆接部32在钢板30内的配置与图11所示的配置相同,梯形铆接部32分别形成于铰链部37的内侧。相邻的电枢铁芯13以能够以铰链部37为中心轴展开的方式连结,如图14所示,将十二个电枢铁芯13连结成圆环状,从而构成电枢10。如图15所示,展开后的电枢铁芯13等间隔地分开排列,在该状态下实施导体线的卷绕。由于即使在保持连结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较大的空间来供导体线卷绕,因此,能够提高占积系数。
对铰链部37的细节进行说明。图16是将图14所示的铰链部37的附近放大后的俯视图,图17是图16的单点划线B-B处的剖视图。如图17所示,通过使构成相邻配置的电枢铁芯13的一方的钢板30b的空孔37a与另一方的钢板30c的凸部37b在层叠时嵌合,从而形成铰链部37。
在铰链部37周围的层叠间隙为零的情况下,由于铰链部37周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在展开电枢铁芯13时,需要较大的力。若将配置于钢板30的铆接部全部设置成半冲裁铆接部31,则层叠间隙得以抑制,但由于钢板彼此紧贴,因而展开所需的力变大,从而使生产效率变差。通过将梯形铆接部32分别配置于铰链部37的内侧,从而在铰链部37的周围产生层叠间隙,因此,展开电枢铁芯13所需的力变小,从而能够改善生产效率。
如上所述,在上述旋转电机1的电枢10中,由于在轭部12的端部具有供相邻的另一电枢铁芯13连结的铰链部37,因此,能够确保较大的空间而供导体线卷绕,占积系数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旋转电机1的输出。此外,由于在铰链部37的内侧配置有能够产生层叠间隙的梯形铆接部32,因此,铰链部37周围的钢板彼此不紧贴,从而展开电枢铁芯13所需的力变小,进而能够改善生产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发电机、压缩机或者定子等旋转电机的电枢,不过,其适用对象不限于上述这些,也能够应用于直线马达等包括电枢的其它设备。
另外,本申请记载有各种各样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方式以及功能并不局限于应用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单独或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应用于实施方式。
因此,未被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被设想在本申请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包含对至少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变形的情况、追加的情况或省略的情况,另外包含将至少一个构成要素抽出并与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组合的情况。
Claims (3)
1.一种旋转电机的电枢,所述电枢由多个电枢铁芯呈圆环状连结而成,所述电枢铁芯由层叠后的多块钢板通过铆接部结合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铁芯具有轭部以及从所述轭部的中央突出的极齿,
所述铆接部由半冲裁铆接部和全冲裁铆接部构成,
所述半冲裁铆接部形成于所述极齿的中心线上,所述半冲裁铆接部构成为该半冲裁铆接部的自所述钢板的层叠面起的凸出量小于所述钢板的板厚,
所述全冲裁铆接部形成于比所述半冲裁铆接部靠所述轭部一侧的所述轭部内,所述全冲裁铆接部构成为该全冲裁铆接部的自所述钢板的层叠面起的凸出量大于所述半冲裁铆接部的凸出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冲裁铆接部形成于所述极齿与所述轭部的边界部的靠所述轭部一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轭部的端部分别具有连结相邻的另一电枢铁芯的铰链部,
所述全冲裁铆接部分别形成于所述铰链部的内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08600A JP6739497B2 (ja) | 2018-11-06 | 2018-11-06 |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 |
JP2018-208600 | 2018-11-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6882A true CN111146882A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16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38045.7A Pending CN111146882A (zh) | 2018-11-06 | 2019-10-29 | 旋转电机的电枢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39497B2 (zh) |
CN (1) | CN111146882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11179A1 (ja) * | 2022-11-25 | 2024-05-3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固定子、電動機及び応用機器 |
US20240250572A1 (en) * | 2023-01-20 | 2024-07-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lectric machine insert device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19578A (ja) * | 2002-04-17 | 2003-11-07 | Mitsuba Corp | 回転電機のアーマチュ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259349A (ja) * | 2007-04-06 | 2008-10-23 | Toyota Motor Corp | 積層コア及び回転電機 |
CN103339828A (zh) * | 2011-02-03 | 2013-10-02 |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 层积铁芯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703655A (zh) * | 2011-10-06 | 2014-04-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层叠铁心 |
CN104242496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的定子铁心 |
JP2017005904A (ja) * | 2015-06-12 | 2017-01-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鉄心及び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
CN207625356U (zh) * | 2017-12-07 | 2018-07-17 | 合肥珺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定子冲片 |
CN108604835A (zh) * | 2016-02-02 | 2018-09-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定子及压缩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263786A (ja) * | 2010-08-23 | 2010-11-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JP2016032402A (ja) * | 2014-07-30 | 2016-03-0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
-
2018
- 2018-11-06 JP JP2018208600A patent/JP67394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29 CN CN201911038045.7A patent/CN11114688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19578A (ja) * | 2002-04-17 | 2003-11-07 | Mitsuba Corp | 回転電機のアーマチュ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259349A (ja) * | 2007-04-06 | 2008-10-23 | Toyota Motor Corp | 積層コア及び回転電機 |
CN103339828A (zh) * | 2011-02-03 | 2013-10-02 |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 层积铁芯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703655A (zh) * | 2011-10-06 | 2014-04-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层叠铁心 |
CN104242496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的定子铁心 |
JP2017005904A (ja) * | 2015-06-12 | 2017-01-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鉄心及び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
CN108604835A (zh) * | 2016-02-02 | 2018-09-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定子及压缩机 |
CN207625356U (zh) * | 2017-12-07 | 2018-07-17 | 合肥珺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定子冲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078121A (ja) | 2020-05-21 |
JP6739497B2 (ja) | 2020-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58704B (zh) | 线圈骨架、定子铁芯及分布绕组径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 |
CN111033980B (zh) | 分割铁芯连结体及电枢的制造方法 | |
JP6444497B2 (ja) |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328319B2 (ja) | 電機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 |
WO2016113876A1 (ja) | 回転電機 | |
JP5418837B2 (ja) | 積層巻きコア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子、回転電機 | |
US11095173B2 (en) | Sta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
JP4515236B2 (ja) | 埋め込み磁石型のロータ | |
JP2019126102A (ja) | 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 |
CN111146882A (zh) | 旋转电机的电枢 | |
JP2008104288A (ja) | コンデンサ電動機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8028558B (zh) |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 |
CN111630752B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和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 |
JP2017163675A (ja) | 固定子鉄心、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 |
JP2017225208A (ja) | 電機子、回転電機およ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9123513A1 (ja) | 固定子鉄心及びその固定子鉄心を備えた電動機 | |
JP7229402B2 (ja) | 電機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機子 | |
JP5256835B2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 |
JP6436825B2 (ja) | 固定子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97258A (ja) | 回転電機用磁性くさび、回転電機用磁性くさ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 | |
WO2020208924A1 (ja) | 永久磁石型回転電機および永久磁石型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92340A (ja) | 電機子 | |
JP2020162308A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 |
GB2620400A (en) | Stator core assembly | |
JP5212273B2 (ja) | 積層コ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