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7709B - 供纸参数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纸参数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7709B
CN111137709B CN201911030559.8A CN201911030559A CN111137709B CN 111137709 B CN111137709 B CN 111137709B CN 201911030559 A CN201911030559 A CN 201911030559A CN 111137709 B CN111137709 B CN 111137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sheet
air
paper feed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05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7709A (zh
Inventor
小笠原爽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137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7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7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7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65H7/1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double feed or sepa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1Feeding devices for picking up or separation of copy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48Air blast acting on edges of, or unde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8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pneumatic force
    • B65H3/0808Suction grippers
    • B65H3/0816Suction grippers separating from the top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16Controlling air-supply to pneumatic separ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2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5H2511/528J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2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5H2511/529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number thereof,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减少气流供纸装置中的纸张输送的故障。在具有通过送风以及吸附来供应纸张的供纸装置(20A、20B、20C、20D、…)的图像形成装置(10A、10B、10C、10D、…)与管理装置(50)经由通信网络(N)连接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100)中,各图像形成装置将供纸对象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调整后的供纸参数、以及利用该供纸参数来供纸而得到的输送结果发送至管理装置(50),管理装置(50)收集将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以及输送结果进行关联而得到的调整结果。管理装置(50)参照调整结果,基于输送结果对处理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设定与所使用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

Description

供纸参数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纸参数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向图像形成装置供应纸张的供纸装置,已知有气流吸引方式的供纸装置(以下,称为气流供纸装置。)。在气流供纸装置中,通过向堆叠成的纸叠的侧面吹出气流来使纸张飘起而分离,对最上部的纸张进行吸附并输送,从而将纸张逐页地送出。在气流供纸装置中,根据纸张种类、环境等,设定最佳的供纸条件(供纸参数)。
此外,在从市售中设置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收集图像形成条件、输送条件的调整值并将其与记录纸的种类关联的数据收集分发装置中,利用将与各记录纸相关的调整值中的最多的调整值作为推荐值而建议的系统(参照专利文献1)。也就是说,在该系统中,在向市售的各机器反馈调整值时,提供用户、服务人员使用得最多的调整值。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18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中,在市售的各机器中利用调整后的调整值来输送纸张的结果是否良好是不明确的,因此即使设为提供给各机器的调整值是最频值,也未必就是最佳值。
特别地,在气流供纸装置中,容易因供纸参数的调整而导致发生卡纸等输送时的故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减少气流供纸装置中的纸张输送的故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如实施方式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具有:多个气流供纸装置,具有通过对纸张吹风以及吸附来供应纸张的气流供纸部件,并且能够切换所述气流供纸部件的供纸参数;以及管理装置,经由通信网络与该多个气流供纸装置连接,其中,所述多个气流供纸装置中的每一个气流供纸装置具有: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获取供纸对象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调整部件,调整所述气流供纸部件的供纸参数;以及发送部件,将由所述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由所述调整部件调整后的供纸参数、以及利用该供纸参数对所述供纸对象的纸张进行供纸而得到的输送结果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所述管理装置具有:参数管理部件,使存储部件存储将从所述多个气流供纸装置中的每一个气流供纸装置发送的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以及输送结果进行关联而得到的调整结果;以及设定部件,参照所述存储部件中存储的调整结果,基于与该供纸参数对应的输送结果对所述多个气流供纸装置中的处理对象的气流供纸装置设定与由该处理对象的气流供纸装置的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
如实施方式2所述的发明是如实施方式1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输送结果包括利用由所述调整部件调整后的供纸参数而供应的所述供纸对象的纸张的页数、以及与在利用该供纸参数来供纸时发生的卡纸相关的信息。
如实施方式3所述的发明是如实施方式1或2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发送部件在任务结束时,将利用由所述调整部件调整后的供纸参数供应的所述供纸对象的纸张的页数、以及在利用该供纸参数来供纸时发生的卡纸的数作为所述输送结果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所述参数管理部件根据发送的所述页数以及卡纸的数来计算卡纸率,并将计算出的所述卡纸率与和该页数以及卡纸的数一起发送的纸张种类信息以及供纸参数进行关联,并使所述存储部件将计算出的所述卡纸率作为所述输送结果而存储,所述设定部件设定与由所述处理对象的气流供纸装置的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中的、卡纸率最低的供纸参数。
如实施方式4所述的发明是如实施方式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气流供纸部件具有吸附通过对堆叠的纸张吹风而飘起的最上部的纸张的纸张吸附部,所述调整部件具有测量由所述纸张吸附部吸附的最上部的纸张与该最上部的纸张的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的纸张距离测量部件,一边使所述气流供纸部件所具有的风扇的风量变化,一边通过所述纸张距离测量部件测量所述纸张距离,调整供纸参数,以达到不致使所述下一张纸张与所述最上部的纸张重叠地被供应的风量。
如实施方式5所述的发明是如实施方式4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纸张距离测量部件从由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测量所述纸张距离。
如实施方式6所述的发明是如实施方式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气流供纸部件具有:纸张吸附部,吸附通过对堆叠的纸张吹风而飘起的最上部的纸张;以及输送部,输送由该纸张吸附部吸附的纸张,所述调整部件具有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所述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测量由所述纸张吸附部吸附的最上部的纸张通过对该最上部的纸张的前一张纸张的吸附以及输送而与该前一张纸张重叠地被输送的连带送出量,一边使所述气流供纸部件所具有的风扇的风量变化,一边通过所述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测量所述连带送出量,调整供纸参数,以使所述连带送出量变为规定值以下。
如实施方式7所述的发明是如实施方式6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气流供纸部件具有在纸张输送路径上的规定的位置检测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纸张的传感器,所述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基于纸张从由所述纸张吸附部吸附的状态开始由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的供纸开始时刻、以及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出纸张的纸张检测时刻,计算从所述供纸开始时刻至所述纸张检测时刻为止的输送时间,根据该输送时间计算所述连带送出量。
如实施方式8所述的发明是如实施方式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气流供纸装置中的每一个气流供纸装置具有:检测部件,检测对供纸托盘的纸张设定错误、或者调整供纸托盘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侧导板的调整错误;以及警告部件,在通过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出所述纸张设定错误或所述侧导板的调整错误的情况下,进行警告。
如实施方式9所述的发明是如实施方式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纸张种类信息包括纸张的表面性、克重、刚度或尺寸,所述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是从所述供纸对象的纸张检测纸张种类信息的部件、或者获取由用户输入的纸张种类信息的部件。
如实施方式10所述的发明是如实施方式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供纸参数包括用于送风的风扇的风量、用于吸附的风扇的风量、用于送风或吸附的风扇的驱动时间、对用于送风或吸附的风扇的控制时机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气流供纸装置中的纸张输送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性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供纸部的沿供纸方向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的供纸参数表格的数据结构例。
图5是用于说明最上部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的图。
图6是示出纸张距离相对于风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管理装置的功能性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在管理装置中存储的调整结果管理表格的数据结构例。
图9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被执行的供纸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管理装置中被执行的供纸参数管理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没有连带送出的情况下的供纸动作开始时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在发生了连带送出的情况下的供纸动作开始时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连带送出量相对于风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纸张距离与连带送出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5是示出纸张距离与风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标号说明
10 图像形成装置
10A、10B、10C、10D 图像形成装置
11 控制部
12 图像形成部
13 操作部
14 显示部
15 存储部
16 通信部
20 供纸装置
20A、20B、20C、20D 供纸装置
30 供纸部
31 前端风扇
32 侧风扇
33 吸附风扇
35 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
36 纸张检测传感器
36A、36B、36C 纸张检测传感器
37 照相机
38 侧导板位置检测传感器
40 供纸托盘
42 输送带
43 纸张吸附部
50 管理装置
51 控制部
52 存储部
53 通信部
100 供纸参数管理系统
151 供纸参数表格
521 调整结果管理表格
N 通信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与图示例子。
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100的系统结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100经由互联网、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等通信网络N而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0A、10B、10C、10D、…和管理装置50以可数据通信的方式连接。图像形成装置10A、10B、10C、10D、…分别具有作为气流供纸装置的供纸装置20A、20B、20C、20D、…。以下,在不区分图像形成装置10A、10B、10C、10D、…和供纸装置20A、20B、20C、20D、…的情况下,记为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
在图2中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功能性的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0构成为具有控制部11、图像形成部12、供纸装置20、操作部13、显示部14、存储部15、通信部16、图像读取部17、以及计时部18等,各部通过总线而连接。
控制部11由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以及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总体地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的处理动作。CPU读取在ROM中存储的各种处理程序并在RAM中展开,按照展开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
图像形成部12基于由图像读取部17读取的图像数据或由通信部16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在从供纸装置20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例如,图像形成部12通过黄、品红、青、黑各色的调色剂,以电子照相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供纸装置20具有一个或多个供纸部30。
各供纸部30是通过对纸张吹风以及吸附来供应纸张的气流供纸部件。供纸部30具有前端风扇31、侧风扇32、吸附风扇33、托盘升降马达34、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纸张检测传感器36、照相机37、以及侧导板位置检测传感器38等。
图3是示出供纸部30的沿供纸方向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供纸部30具有供纸托盘40、升降部41、输送带42、纸张吸附部43、前端风扇31、侧风扇32、吸附风扇33、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36A、36B、36C等。供纸托盘40 中堆叠的纸张通过输送带42而被吸附输送,并被逐页地向图3所示的X方向的左方向供应。
另外,实际上,供纸托盘40和纸张的X方向上的长度与输送带42相比足够长。在以下的附图中也同样。
前端风扇31从供纸托盘40中堆叠成的纸叠的供纸方向上的前端侧向纸张吹出气流(分离气流),使最上部的纸张分离。
侧风扇32从与供纸托盘40中堆叠成的纸叠的供纸方向正交的方向(纸张宽度方向)上的纸张端部的两侧向纸张吹出气流(侧气流),使上部的纸张飘起。即,侧风扇32从纸叠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向图3所示的Y方向上的两个方向(相对于图3的纸面,从面前侧向内侧、从内侧向面前侧)吹风。
输送带42是对通过前端风扇31和侧风扇32的吹风而飘起的纸张一边吸附一边输送的输送部。输送带42架设于多个辊,并伴随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旋转驱动而旋转。输送带42遍及其整个面而形成有贯通正反面的多个通气孔,并能够通过纸张吸附部43的吸引而经由各通气孔使纸张被吸附于输送带42的下部。
纸张吸附部43具有吸附风扇33,并吸附通过对供纸托盘40中堆叠的纸张吹风而飘起的最上部的纸张。
吸附风扇33通过从形成于输送带42的通气孔吸引气流,从而使输送带 42吸附纸张。即,吸附风扇33向图3所示的Z方向的上方向吸附纸张。
托盘升降马达34使设于供纸托盘40的底面的升降部41向图3所示的Z 方向(上下方向、纸张的堆叠方向)移动,从而调整托盘内堆叠的纸张的位置。
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是从供纸部30中的供纸对象的纸张检测纸张种类信息的部件,并将所检测出的纸张种类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1。即,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是获取供纸对象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的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由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厚度检测传感器等构成。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可以设于供纸托盘40内,也可以设于纸张的输送路径上。在纸张种类信息中包括纸张的表面性、克重、刚度、尺寸等。
纸张检测传感器36是检测供纸部30中的纸张的传感器,并将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部11。能够根据纸张检测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而得到卡纸的发生、重叠送纸等信息。例如,在纸张被某个纸张检测传感器36检测出之后未被在纸张输送方向上设于下游的纸张检测传感器36检测到的情况下、或者在某个纸张检测传感器36持续进行纸张的检测的情况下(纸张不移动的情况),判断为发生了卡纸。
纸张检测传感器36包括图3所示的纸张检测传感器36A、36B、36C。
纸张检测传感器36A对于因来自前端风扇31和侧风扇32的送风而飘起的纸张被吸附于输送带42的下部的情况进行检测。
纸张检测传感器36B、36C检测设置位置上有无纸张。
在供纸时,纸张在被纸张检测传感器36A检测出的时候处于待机状态,在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36B、36C确认了没有纸张的情况下,即,在前一张纸张被输送到了纸张检测传感器36C的下游的情况下,允许供纸。
照相机37设于能够拍摄通过对供纸托盘40中堆叠的纸张吹风而飘起的最上部的纸张及其下一张纸张(下面的纸张)的位置,从而生成图像数据。
侧导板位置检测传感器38是检测用于调整供纸托盘40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侧导板的位置的传感器,并将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部11。侧导板是在纸张宽度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的分隔板,可通过手动或自动来变更位置。
操作部13具有形成为覆盖于显示部14的显示画面上的触摸面板和/或数字按钮、开始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并将基于用户的操作的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1。
显示部14由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并按照从控制部11输入的显示信号的指示来显示各种画面。
存储部15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硬盘等存储装置构成,并存储与各种处理相关的数据等。存储部1 5针对供纸装置20的每一个供纸部30而具有供纸页数计数器。此外,在存储部15中,存储有将各供纸部30的供纸托盘40与其中容纳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进行了关联的纸张设定信息。
在图4中,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存储部15中存储的供纸参数表格151 的数据结构例。在供纸参数表格151中,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供纸页数、以及卡纸数被关联而保存。
在“纸张种类信息”字段中,作为调整供纸参数后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而保存纸张的种类、尺寸、克重。
在“供纸参数”字段中,作为调整后的供纸参数而保存侧风扇32的风量 (侧气流)、前端风扇31的风量(分离气流)。
在“供纸页数”字段中,保存利用调整后的供纸参数而供应的供纸对象的纸张(根据纸张种类信息而确定的纸张)的页数(供纸页数)。
在“卡纸数”字段中,保存在利用调整后的供纸参数进行供纸时发生的卡纸的数。
通信部16在与连接至通信网络N的管理装置50等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图像读取部17对从ADF(自动原稿供纸装置,Auto Document Feeder) 输送至稿台玻璃上的原稿或放置于稿台玻璃上的原稿进行光学扫描,使从光源向原稿进行照明扫描的光的反射光在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图像,并将读取到的图像进行A/D 转换,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控制部11。
计时部18具有计时电路(RTC:实时时钟,Real Time Clock),通过该计时电路对当前时刻进行计时并输出至控制部11。
控制部11能够切换供纸部30的供纸参数,并基于所设定的供纸参数来控制供纸装置20的各部。供纸参数是与供纸相关的参数,其包括用于送风的风扇(前端风扇31、侧风扇32)的风量、用于吸附的风扇(吸附风扇33) 的风量、用于送风或吸附的风扇(前端风扇31、侧风扇32、吸附风扇33) 的驱动时间、对用于送风或吸附的风扇(前端风扇31、侧风扇32、吸附风扇 33)的控制时机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部11调整供纸部30中的供纸参数。即,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件而发挥功能。
例如,控制部11基于来自用户的操作部13的操作,来调整供纸部30 中的供纸参数。
此外,控制部11自动地调整供纸部30中的供纸参数。控制部11作为如下的纸张距离测量部件而发挥功能,该纸张距离测量部件测量由纸张吸附部 43吸附的最上部的纸张与该最上部的纸张的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具体而言,控制部11从由照相机37拍摄到的图像来测量最上部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
控制部11一边使供纸部30所具有的风扇的风量变化,一边从由照相机 37拍摄到的图像测量纸张距离,调整供纸参数,以达到不致使下一张纸张与最上部的纸张重叠地被供应的风量。
在图5中示出与供纸对象的纸张对应的供纸部30在供纸动作开始时的状态。在开始供纸时,最上部的纸张P1飘起并被纸张吸附部43吸附于输送带 42的下表面。纸张检测传感器36A对于因来自前端风扇31和侧风扇32的送风而飘起的纸张P1被吸附于输送带42的下部的情况进行检测。此时,控制部11从由照相机37拍摄到的图像测量最上部的纸张P1与下一张纸张P2的纸张距离D1。控制部11一边每隔几十张改变气流的风量,一边测量纸张距离D1,由此求出纸张距离D1相对于风量的关系。此处,作为气流的风量,以改变侧风扇32的风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设为改变前端风扇 31、吸附风扇33的风量。
图6是示出纸张距离D1相对于风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控制部11求出如下的风量的范围,即,足以使最上部的纸张P1飘起到达输送带42,且,不会使最上部的纸张P1与下一张纸张P2重叠,并能够输送最上部的纸张P1。此外,控制部11在决定气流的风量时,设为卡纸数相对于供纸页数比较(与前后的风量相比)少的风量。控制部11将满足以上的条件的风量设为最佳值。
另外,在这里处理的卡纸仅是以在供纸装置20内发生的卡纸为对象。
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6将由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调整后的供纸参数、以及利用该供纸参数来供应供纸对象的纸张的输送结果发送至管理装置50。即,控制部11和通信部16作为发送部件而发挥功能。
输送结果包括利用调整后的供纸参数来供应供纸对象的纸张的页数、以及与在利用该供纸参数来供纸时发生的卡纸相关的信息。与卡纸相关的信息至少包括卡纸的发生次数(卡纸数)。
控制部11在任务结束时,将利用调整后的供纸参数来供应供纸对象的纸张的页数、以及在利用该供纸参数来供纸时发生的卡纸的数作为输送结果而发送至管理装置50。
控制部11检测对供纸托盘40的纸张设定错误、或者调整供纸托盘40 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侧导板的调整错误。即,控制部11作为检测部件而发挥功能。
在检测出纸张设定错误或侧导板的调整错误的情况下,控制部11进行警告。即,控制部11作为警告部件而发挥功能。具体而言,控制部11使显示部14显示用于表示检测出纸张设定错误或侧导板的调整错误的消息。
在图7中示出管理装置50的功能性的结构。管理装置50构成为具有控制部51、存储部52、通信部53等,各部通过总线连接。管理装置50收集并积累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的供纸参数,并提供给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
控制部51由CPU、ROM、RAM等构成,并总体地控制管理装置50的各部的处理动作。CPU读取ROM中存储的各种处理程序并在RAM中展开,按照展开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
存储部52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硬盘等存储装置构成,并存储与各种处理相关的数据等。
在图8中示出管理装置50的存储部52中存储的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 的数据结构例。在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中,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以及卡纸率被关联而保存。
在“纸张种类信息”字段中,作为从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而保存纸张的种类、尺寸、克重。
在“供纸参数”字段,作为从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的供纸参数而保存侧风扇32的风量(侧气流)、前端风扇31的风量(分离气流)。
在“卡纸率”字段中,保存在利用供纸参数来供应根据纸张种类信息而确定的纸张时的卡纸率[%]。
通信部53在与连接至通信网络N的图像形成装置10等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控制部51使存储部52存储将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每一个图像形成装置10发送的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以及输送结果进行关联而得到的调整结果。即,控制部51作为参数管理部件而发挥功能。具体而言,控制部 51对包含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以及输送结果的对应关系的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进行更新。
控制部51根据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每一个图像形成装置10发送的页数和卡纸的数来计算卡纸率。卡纸率是通过(在利用供纸参数来供纸时发生的卡纸的数/利用供纸参数来供应纸张的供纸页数)×100[%]来求出的。
控制部51将所计算出的卡纸率相关联于与页数和卡纸的数一起发送的纸张种类信息和供纸参数,并使存储部52将所计算出的卡纸率作为输送结果而存储。
控制部51将所计算出的卡纸率、与原来保存在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 中的与作为处理对象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的卡纸率进行比较,在所计算出的卡纸率更低的情况下,将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内的供纸参数替换为从图像形成装置10接收到的供纸参数。具体而言,控制部51将作为处理对象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新得到的供纸参数、针对该供纸参数而计算出的卡纸率进行关联而保存于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中。如此,在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中,对于各纸张种类信息,积累卡纸率最低的供纸参数。
控制部51参照在存储部52中存储的调整结果,对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 10中的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与如下的供纸参数对应的输送结果来设定该供纸参数,其中,其供纸参数是与由该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即,控制部51作为设定部件而发挥功能。
控制部51设定与由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中的卡纸率最低的供纸参数。
以下,针对供纸参数管理系统100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执行的供纸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通过基于控制部11的CPU与ROM中存储的程序的协作的软件处理来实现。
首先,控制部11判断是否存在纸张设定错误或侧导板的调整错误(步骤 S1)。
具体而言,控制部11参照存储部15中存储的纸张设定信息,读取与操作部13(或经由通信部16)所指定的供纸托盘40关联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此外,控制部11从与所指定的供纸托盘40对应的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获取所指定的供纸托盘40中实际容纳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控制部11将从存储部15读取的纸张种类信息与从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11判断为存在纸张设定错误,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11判断为纸张设定正确(没有纸张设定错误)。
此外,控制部11获取由操作部13(或经由通信部16)所指定的供纸托盘40对应的侧导板位置检测传感器38检测出的侧导板的位置,判断其是否是相对于供纸对象的纸张尺寸在基准范围内的位置。基准范围内是指,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侧导板的宽度相对于纸张尺寸在规定的范围内(例如,纸张尺寸+0.1~0.2mm等)。在侧导板的位置不是基准范围内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11判断为存在侧导板的调整错误,在侧导板的位置是基准范围内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11判断为侧导板被正确地调整(没有侧导板的调整错误)。
另外,在将纸张置于供纸托盘40时,利用传感器(编码器等)检测纸张尺寸,并进行将侧导板的位置从检测到的宽度自动扩宽0.1~0.2mm左右的调整的情况下,不需要针对侧导板的调整错误进行判断。
在步骤S1中,在存在纸张设定错误或侧导板的调整错误的情况下(步骤 S1;是(YES)),控制部11警告用户(步骤S2),并返回至步骤S1。具体而言,控制部11针对所检测出的纸张设定错误或侧导板的调整错误,使显示部 14显示用于表示检测出了该错误的消息。
在步骤S1中,在既没有纸张设定错误也没有侧导板的调整错误的情况下 (步骤S1;否(NO)),控制部11获取由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检测出的供纸对象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步骤S3)。
接着,控制部11将在步骤S3中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经由通信部16发送至管理装置50(步骤S4),向管理装置50请求与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步骤S5)。
接着,控制部11根据对管理装置50的供纸参数的请求,判断是否经由通信部16从管理装置50获取了供纸参数(步骤S6)。
在从管理装置50获取了供纸参数的情况下(步骤S6;是(YES)),控制部11设定从管理装置50获取到的供纸参数。
然后,控制部11利用所设定的供纸参数,开始由供纸装置20的供纸部 30进行供纸(步骤S7)。控制部11伴随供纸而控制图像形成部12,使图像形成于被供应的纸张。
接着,控制部11实施供纸参数的调整(步骤S8)。例如,控制部11调整前端风扇31的风量、侧风扇32的风量、吸附风扇33的风量、各风扇31~ 33的驱动时间、对各风扇31~33的控制时机等。具体而言,控制部11一边使侧风扇32的风量变化,一边从由照相机37拍摄到的图像测量纸张距离,调整供纸参数,以达到不致使最上部的纸张的下一张纸张与最上部的纸张重叠地被供应的风量。此外,控制部11从纸张检测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判断卡纸的发生,求出使得卡纸数相对于供纸页数比较少的风量的范围。控制部 11避免重叠送纸,并且将使得卡纸数相对于供纸页数比较少的风量决定为最佳值。
此外,也可以设为针对用户从操作部13调整了的各种供纸参数来变更设定值。
控制部11将调整后的供纸参数与纸张种类信息进行关联,并登记于存储部15的供纸参数表格151中。
控制部11一边执行任务,一边通过供纸页数计数器对供纸页数进行计数,并使存储部15存储根据纸张检测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判断出的卡纸的发生。
接着,控制部11判断任务是否结束(步骤S9)。在任务未结束的情况下 (步骤S9;否(NO)),返回至步骤S9。
在步骤S9中,在任务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9;是(YES)),控制部11 将任务中的供纸页数以及卡纸数与先前登记的纸张种类信息以及供纸参数进行关联,并保存于存储部15的供纸参数表格151中。
接着,控制部11将调整后的供纸参数以及输送结果(供纸页数以及卡纸数)经由通信部16发送至管理装置50(步骤S10)。若包含在步骤S4中发送的纸张种类信息,则从图像形成装置10向管理装置50发送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以及输送结果。
在步骤S6中未从管理装置50获取供纸参数情况(步骤S6;否(NO)) 下、或在步骤S10之后,供纸参数调整处理结束。
图10是示出在管理装置50中被执行的供纸参数管理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通过基于控制部51的CPU与ROM中存储的程序的协作的软件处理来实现。
首先,控制部51经由通信部53从任一个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纸张种类信息(步骤S11),判断是否存在来自该图像形成装置10的供纸参数的请求 (步骤S12)。
在存在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0的供纸参数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2;是 (YES)),控制部51参照存储部52中存储的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判断是否存在符合从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的数据(步骤S13)。
在存在符合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3;是(YES)),控制部51从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获取与从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并经由通信部53发送至存在请求的图像形成装置10(步骤S14)。在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中,作为与同一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而保存有卡纸率最低的供纸参数,所以从管理装置50提供给图像形成装置10的供纸参数是最佳值。
在步骤S13中,在没有符合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3;否(NO)),控制部51将与从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的推荐值(默认值)经由通信部53发送至存在请求的图像形成装置10(步骤S15)。与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的推荐值是由开发者决定的值,并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5。
在步骤S14或步骤S15之后,控制部51判断是否经由通信部53从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到了调整后的供纸参数和输送结果(步骤S16)。
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到了调整后的供纸参数和输送结果的情况下 (步骤S16;是(YES)),控制部51判断输送结果中包含的供纸页数是否是预先规定的基准页数(例如,1000张、3000张等)以上(步骤S17)。此处,将供纸页数与基准页数进行比较是因为,若不是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页数的纸张而产生的结果,则不适合用于判断输送结果是否良好。
在供纸页数是基准页数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7;是(YES)),控制部 51根据输送结果中包含的供纸页数和卡纸数来计算卡纸率(步骤S18)。
接着,控制部51判断所计算出的卡纸率是否比与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 中保存的原来的供纸参数对应的卡纸率更低(步骤S19)。
在所计算出的卡纸率比与原来的供纸参数对应的卡纸率更低的情况下 (步骤S19;是(YES)),控制部51将步骤S11中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在步骤S16中获取的供纸参数、以及在步骤S18中算出的卡纸率进行关联,并更新调整结果(步骤S20)。具体而言,控制部51将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卡纸率进行关联并登记于存储部52的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由此替换与原来的供纸参数相关的数据。
例如,在管理装置50从市场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接收到的输送结果中包含的供纸页数是3300张而卡纸数是2次的情况下,卡纸率是 0.06%。在管理装置50内管理的同条件(纸张种类信息)的供纸参数的卡纸率是0.08%的情况下,由于本次设定的供纸参数的卡纸率更低,因此判断为卡纸率是0.06%的供纸参数是最佳值,并更新供纸参数。
另外,在步骤S13中没有符合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3;否(NO)),不存在步骤S19中进行比较的原来的供纸参数,因此,在步骤S18之后转移至步骤S20。
在步骤S12中没有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0的供纸参数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2;否(NO))、在步骤S16中未从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调整后的供纸参数和输送结果的情况下(步骤S16;否(NO))、在步骤S17中供纸页数少于基准页数的情况下(步骤S17;否(NO))、在步骤S19中所计算出的卡纸率是与原来的供纸参数对应的卡纸率的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9;否(NO))、或在步骤S20之后,供纸参数管理处理结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管理装置50通过将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发送的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卡纸率(输送结果)关联而管理,从而能够基于输送结果来设定适合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 中使用的纸张的纸张种类的供纸参数。因此,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的纸张输送的故障。
此外,管理装置50基于从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获取的供纸页数和卡纸数来计算卡纸率,并将卡纸率最低的供纸参数设定给图像形成装置10,因此各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减少供纸时的卡纸。
此外,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通过一边使供纸部30 的风扇的风量变化,一边测量所供应的最上部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从而能够自动地调整供纸参数。
此外,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在检测出纸张设定错误或侧导板的调整错误的情况下进行警告,因此能够避免容易发生卡纸的状况。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由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100同样的结构构成,因此引用图1~图3和图7,针对其结构省略图示以及说明。以下,针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结构以及处理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调整供纸参数时,基于连带送出量来求出最佳值。
连带送出是指,在输送所堆叠成的纸叠的最上部的纸张时,下一张纸张被连带着输送的情况。连带送出量是指,通过对前一张纸张的吸附以及输送而被连带送出的距离。
控制部11作为如下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而发挥功能,该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测量由纸张吸附部43吸附的最上部的纸张通过对该最上部的纸张的前一张纸张的吸附以及输送而与该前一张纸张重叠地被输送的连带送出量。具体而言,纸张检测传感器36B在纸张输送路径上的规定的位置(纸张检测传感器36B的位置)检测由输送带42输送的纸张。控制部11基于纸张从由纸张吸附部43吸附的状态开始由输送带42输送的供纸开始时刻、以及由纸张检测传感器36B检测出纸张的纸张检测时刻,来计算从供纸开始时刻至纸张检测时刻的输送时间,并根据该输送时间来计算连带送出量。
另外,在由纸张检测传感器36A检测出纸张之后,由输送带42进行的纸张的输送开始时,控制部11从计时部18获取当前时刻作为供纸开始时刻。
此外,在由输送带42输送纸张,由纸张检测传感器36B检测出纸张时,控制部11从计时部18获取当前时刻作为纸张检测时刻。
控制部11一边使供纸部30所具有的风扇的风量变化,一边测量连带送出量,调整供纸参数,以使连带送出量变为规定值以下。
在图11中示出在没有连带送出的情况下的供纸部30的供纸动作开始时的状态。将纸张P11通过纸张吸附部43而被吸附于输送带42的下表面且输送带42不旋转的状态下的纸张P11的前端位置设为供纸开始位置X0。此外,将纸张P11的前端从供纸开始位置X0到达纸张检测传感器36B为止的输送时间设为T0。在没有连带送出的状态下的输送时间T0被预先存储于存储部 15中。
另外,连结图11所示的供纸开始位置X0与纸张检测传感器36B的位置的箭头用于说明在供纸开始位置X0与纸张检测传感器36B之间进行输送的输送时间T0。
在图12中示出在发生了连带送出的情况下的供纸部30的供纸动作开始时的状态。在纸张P12通过纸张吸附部43而被吸附于输送带42的下表面时,纸张P12的前端位置即供纸开始位置X1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比X0更靠下游侧。因此,纸张P12从供纸开始位置X1到达纸张检测传感器36B为止的输送时间T1比T0短。求出该输送时间T1与T0之差ΔT。
ΔT=T0-T1
另外,连结图12所示的供纸开始位置X1与纸张检测传感器36B的位置的箭头、连结供纸开始位置X0与供纸开始位置X1的箭头分别用于说明输送时间T1、差ΔT。
由于连带送出量是根据(ΔT×输送带42的输送速度)计算出的,因此ΔT越大,纸张的连带送出量越大。在图12中,连带送出量是供纸开始位置 X1与在没有连带送出的情况下的供纸开始位置X0的距离。
控制部11一边每隔几十张改变气流的风量,一边测量连带送出量,由此求出连带送出量相对于风量的关系。此处,作为气流的风量,以改变侧风扇 32的风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设为改变前端风扇31、吸附风扇 33的风量。
图13是示出连带送出量相对于风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控制部11求出连带送出量较少(规定值以下)的风量的范围。此外,控制部11在决定气流的风量时,设为卡纸数相对于供纸页数比较(与前后的风量相比)少的风量。控制部11将满足以上的条件的风量设为最佳值。
另外,在这里处理的卡纸仅是以在供纸装置20内发生的卡纸为对象。
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中的动作,与在图像形成装置10 中被执行的供纸参数调整处理(参照图9)、在管理装置50中被执行的供纸参数管理处理(参照图10)同样。
其中,在供纸参数调整处理的步骤S8中,供纸参数的调整基于连带送出量而进行。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基于输送结果,设定适合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使用的纸张的纸张种类的供纸参数,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的纸张输送的故障。
具体而言,管理装置50将卡纸率最低的供纸参数设定给图像形成装置 10,因此各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减少供纸时的卡纸。
此外,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通过一边使供纸部30 的风扇的风量变化,一边测量所供应的纸张的连带送出量,从而能够自动地调整供纸参数。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根据从供纸开始位置到纸张检测传感器 36B为止的输送时间来计算连带送出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为从用照相机拍摄纸张而得到的图像来测量连带送出量。
作为利用照相机的第一方法,通过在连带送出量是0时的供纸开始位置预先标注记号,用照相机进行拍摄,以使本次的供纸开始位置和记号进入图像内,从所拍摄到的图像内来检测本次的供纸开始位置和记号,从而直接测量连带送出量。本次的供纸开始位置是通过由纸张检测传感器36A检测纸张,从在输送带42未旋转的状态下拍摄到的图像检测纸张的前端位置从而得到的。
作为利用照相机的第二方法,通过根据用照相机拍摄被输送的纸张而得到的动态图像数据,检测纸张的前端到达规定的位置的情况,从而与利用纸张检测传感器36B的情况同样地,根据从供纸开始时刻至纸张检测时刻为止的输送时间来计算连带送出量。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100同样的结构构成,因此引用图1~图3以及图7,针对其结构省略图示以及说明。以下,针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结构以及处理进行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调整供纸参数时,基于与所供应的最上部的纸张的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以及因前一张纸张的吸引以及输送而引起的连带送出量来求出最佳值。也就是说,在供纸参数的自动调整中,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方法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方法组合。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在供纸开始前从管理装置50获取在当前时间点的最佳的供纸参数,并开始供纸动作。控制部11测量从由照相机37拍摄到的图像来测量最上部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并且测量从纸张的供纸开始时刻至基于纸张检测传感器36B的纸张检测时刻为止的输送时间,根据该输送时间来计算连带送出量。控制部11一边每隔几十张改变气流的风量,一边测量纸张距离以及连带送出量,求出纸张距离与连带送出量的关系。针对纸张距离、连带送出量的测量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此处,作为气流的风量,以改变侧风扇32的风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设为改变前端风扇31、吸附风扇33的风量。
图14是示出纸张距离与连带送出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控制部11求出在连带送出量是规定值以下时的纸张距离的范围。
图15是示出纸张距离与风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控制部11求出相对于在连带送出量是规定值以下时纸张距离的范围的风量的范围。此时,若气流的风量过小,则纸张不会飘起到输送带42,反之,若气流的风量过大,则会使多页纸张飘起,因此将在此之间的风量设为最佳值。
针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中的动作,与在图像形成装置10 中被执行的供纸参数调整处理(参照图9)、在管理装置50中被执行的供纸参数管理处理(参照图10)同样。
其中,在供纸参数调整处理的步骤S8中,供纸参数的调整基于纸张距离以及连带送出量而进行。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基于输送结果,设定适合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使用的纸张的纸张种类的供纸参数,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的纸张输送的故障。
具体而言,管理装置50将卡纸率最低的供纸参数设定给图像形成装置 10,因此,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减少供纸时的卡纸。
此外,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中,通过一边使供纸部30 的风扇的风量变化,一边测量所供应的最上部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以及所供应的纸张的连带送出量,从而能够自动地调整供纸参数。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描述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的例子,并不限定于此。关于构成系统的各装置的详细结构以及详细动作,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也可以设为,在管理装置50中,取代在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 中仅保存最佳值,而是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0收集的数据以及由其得到的数据(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输送结果(卡纸率)的组合)全部保留,在向图像形成装置10提供供纸参数时,提取与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中的卡纸率最低的供纸参数。
此外,还可以设为,在管理装置50中,在调整结果管理表格521中,除了卡纸率以外还将供纸页数以及卡纸数与纸张种类信息以及供纸参数关联而保存,或者,取代卡纸率而将供纸页数以及卡纸数与纸张种类信息以及供纸参数关联而保存。
此外,设为在由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的供纸参数调整处理(参照图9) 的步骤S1、S2中,存在纸张设定错误或侧导板的调整错误的情况下,直到这些错误被消除为止才开始供纸,但是也可以设为针对在存在纸张设定错误或侧导板的调整错误的状态下发生的卡纸,从计算卡纸率时的数据中排除。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针对利用照相机37(图像) 来测量最上部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为利用用于测量纸张距离的传感器。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纸张种类信息检测传感器35来获取供纸对象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但是也可以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部11获取由用户从操作部13输入的纸张种类信息。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供纸装置20的结构,控制部11兼做用于控制供纸装置20的控制部,但是也可以设为供纸装置20具有与控制部11不同的控制部、用于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或管理装置5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部。
此外,也可以设为,管理装置50在从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 收集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输送结果时,获取环境信息(温度、湿度等) 等外部干扰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装置50的控制部51能够对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10设定与由该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和外部干扰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
此外,还可以设为,管理装置50在从各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装置20) 收集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输送结果时,获取发送源的图像形成装置10 或供纸装置20的机种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装置50的控制部51能够对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10设定与由该图像形成装置10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和机种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

Claims (9)

1.一种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具有:多个气流供纸装置,具有通过对纸张吹风以及吸附来供应纸张的气流供纸部件,并且能够切换所述气流供纸部件的供纸参数;以及管理装置,经由通信网络与该多个气流供纸装置连接,其中,
所述多个气流供纸装置中的每一个气流供纸装置具有:
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获取供纸对象的纸张的纸张种类信息;
调整部件,调整所述气流供纸部件的供纸参数;以及
发送部件,将由所述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由所述调整部件调整后的供纸参数、以及利用该供纸参数对所述供纸对象的纸张进行供纸而得到的输送结果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具有:
参数管理部件,使存储部件存储将从所述多个气流供纸装置中的每一个气流供纸装置发送的纸张种类信息、供纸参数以及输送结果进行关联而得到的调整结果;以及
设定部件,参照所述存储部件中存储的调整结果,对所述多个气流供纸装置中的处理对象的气流供纸装置,将与由该处理对象的气流供纸装置的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基于与该供纸参数对应的输送结果来设定,
所述发送部件在任务结束时,将利用由所述调整部件调整后的供纸参数供应的所述供纸对象的纸张的页数、以及在利用该供纸参数来供纸时发生的卡纸的数作为所述输送结果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参数管理部件根据发送的所述页数以及卡纸的数来计算卡纸率,并将计算出的所述卡纸率与和该页数以及卡纸的数一起发送的纸张种类信息以及供纸参数进行关联并使所述存储部件将计算出的所述卡纸率作为所述输送结果而存储,
所述设定部件设定与由所述处理对象的气流供纸装置的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纸张种类信息对应的供纸参数中的、卡纸率最低的供纸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输送结果包括利用由所述调整部件调整后的供纸参数而供应的所述供纸对象的纸张的页数、以及与在利用该供纸参数来供纸时发生的卡纸相关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气流供纸部件具有吸附通过对堆叠的纸张吹风而飘起的最上部的纸张的纸张吸附部,
所述调整部件具有测量由所述纸张吸附部吸附的最上部的纸张与该最上部的纸张的下一张纸张的纸张距离的纸张距离测量部件,一边使所述气流供纸部件所具有的风扇的风量变化,一边通过所述纸张距离测量部件测量所述纸张距离,调整供纸参数,以达到不致使所述下一张纸张与所述最上部的纸张重叠地被供应的风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纸张距离测量部件从由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测量所述纸张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气流供纸部件具有:纸张吸附部,吸附通过对堆叠的纸张吹风而飘起的最上部的纸张;以及输送部,输送由该纸张吸附部吸附的纸张,
所述调整部件具有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所述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测量由所述纸张吸附部吸附的最上部的纸张通过对该最上部的纸张的前一张纸张的吸附以及输送而与该前一张纸张重叠地被输送的连带送出量,一边使所述气流供纸部件所具有的风扇的风量变化,一边通过所述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测量所述连带送出量,调整供纸参数,以使所述连带送出量变为规定值以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气流供纸部件具有在纸张输送路径上的规定的位置检测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纸张的传感器,
所述连带送出量测量部件基于纸张从由所述纸张吸附部吸附的状态开始由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的供纸开始时刻、以及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出纸张的纸张检测时刻,计算从所述供纸开始时刻至所述纸张检测时刻为止的输送时间,根据该输送时间计算所述连带送出量。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气流供纸装置中的每一个气流供纸装置具有:
检测部件,检测对供纸托盘的纸张设定错误、或者调整供纸托盘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侧导板的调整错误;以及
警告部件,在通过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出所述纸张设定错误或所述侧导板的调整错误的情况下,进行警告。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纸张种类信息包括纸张的表面性、克重、刚度或尺寸,
所述纸张种类信息获取部件是从所述供纸对象的纸张检测纸张种类信息的部件、或者获取由用户输入的纸张种类信息的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纸参数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供纸参数包括用于送风的风扇的风量、用于吸附的风扇的风量、用于送风或吸附的风扇的驱动时间、对用于送风或吸附的风扇的控制时机中的至少一个。
CN201911030559.8A 2018-11-01 2019-10-28 供纸参数管理系统 Active CN111137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6215A JP7147481B2 (ja) 2018-11-01 2018-11-01 給紙パラメーター管理システム
JP2018-206215 2018-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7709A CN111137709A (zh) 2020-05-12
CN111137709B true CN111137709B (zh) 2021-11-02

Family

ID=7046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0559.8A Active CN111137709B (zh) 2018-11-01 2019-10-28 供纸参数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40215A1 (zh)
JP (1) JP7147481B2 (zh)
CN (1) CN111137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78664A (ja) * 2021-05-20 2022-12-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機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7363859B2 (ja) 2021-06-15 2023-10-18 Toppa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
JP2023042369A (ja) 2021-09-14 2023-03-2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5274A (en) * 1993-09-22 1997-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 apparatus
CN101075106A (zh) * 2006-05-15 2007-11-2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1428713A (zh) * 2007-11-09 2009-05-1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84853A (zh) * 2012-07-06 2015-01-14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
CN107010434A (zh) * 2015-12-16 2017-08-04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状构件分离装置、片材状构件分离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572523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5342A (ja) 2001-01-23 2002-08-02 Fuji Xerox Co Ltd ジョブマシン管理システム
JP4516504B2 (ja) 2004-09-13 2010-08-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
US20060255531A1 (en) * 2005-05-10 2006-11-16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 printer stack edge guide alignment information
JP4944651B2 (ja) 2007-03-26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市場サポート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54462A (ja) 2009-04-28 2010-11-1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給紙装置、給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24087B2 (ja) 2014-01-28 2018-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39566A (ja) 2014-08-08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障害の原因を特定する原因特定システム、原因特定方法、サー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7060B2 (ja) 2016-11-01 2021-06-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5274A (en) * 1993-09-22 1997-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 apparatus
CN101075106A (zh) * 2006-05-15 2007-11-2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1428713A (zh) * 2007-11-09 2009-05-1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84853A (zh) * 2012-07-06 2015-01-14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
CN107010434A (zh) * 2015-12-16 2017-08-04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状构件分离装置、片材状构件分离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572523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70166A (ja) 2020-05-07
JP7147481B2 (ja) 2022-10-05
US20200140215A1 (en) 2020-05-07
CN111137709A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7709B (zh) 供纸参数管理系统
US7458570B2 (en) Sheet-supplying device
US9027919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64007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having function of correcting skew of sheet
JP7062938B2 (ja) 給紙パラメーター管理システム
JP2010254462A (ja) 給紙装置、給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842832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95462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29326B2 (en) Sheet feeder,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heet feeder
CN11030862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0013174A (ja) 給紙パラメーター管理システム
US20160306312A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76276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03902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hich detects a staple attached to a documen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17073627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427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8068937A (ja) シート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030715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that can detect sheet size
US111783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that stops conveyance of a sheet based on a change amount of skew angle
US7744080B2 (en) Sheet feed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02382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96263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118787B2 (en) Sheet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752462B2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24063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