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66A - 图像成型设备及在其上所用的定影盖和纸张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成型设备及在其上所用的定影盖和纸张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66A
CN1111366A CN93121399A CN93121399A CN1111366A CN 1111366 A CN1111366 A CN 1111366A CN 93121399 A CN93121399 A CN 93121399A CN 93121399 A CN93121399 A CN 93121399A CN 1111366 A CN1111366 A CN 1111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mill
warm
imag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21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巴哲郎
土屋浩昭
林大介
田中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Mit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03G15/2035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for maintenance purposes, e.g. for removing a jammed shee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fixing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图像成型设备,其包括:用于在纸张表面上印制 图像的图像印制装置,用于将纸张表面上所形成的未 定影的着色图像定影的定影机构,包括传送导轨件和 纸张接收导轨件的传送机构,传送导轨件用于将纸张 从图像印制装置导引到定影机构中,纸张接收导轨用 于导引从传送机构传送的纸张到定影机构中。纸张 接收导轨件的表面电阻率低于传送导轨件的表面电 阻率。设置在图像成型设备中的定影装置包括其轴 设置在冷却气流方向上的空心加热辊,和与加热辊一 起夹住并传送纸张的压力辊,加热器沿着加热辊的轴 向设置在其内部,其中,冷却气体在上游的热量释放 值大于在下游的热量释放值。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成形设备,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在图像印制装置与定影机构之间设置有纸张传送导轨的图像成形设备。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特别是设置在图像成形设备中的定影装置。再有,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张传送装置,特别是包括有在纸张被夹住时易于处理的纸张传送装置。
以下描述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1)图像成形设备,如复印机或传真机终端,包括有用于将着色显影(toner-developed)图像转移到纸张上的图像印制装置及用于将着色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机构。在图像印制装置和定影响机构之间有一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尚未定影的着色图像。
当具有未定影响着色图像的纸张被传送到定影响机构时,需要防止未定影的着色图像被破坏。其中,日本专利公开号No 59581/1989公开了设置在传送带纸张输出侧的导轨件的表面电阻率为1×106Ω到1×109Ω之间。在上述公开文本中,由于导引纸张传送的导轨件具有预定的电阻率,纸张所带的电荷不会突然地排放,因此,未定影的着色图像不可能被扰乱。
按照现有技术,因为由定影辊夹着而导引纸张的导轨件有预定的电阻率,它可能携带与纸张同极性的电荷。在这种情况下,到达导轨件的纸张的前端可以通过静电排斥向上推离导轨件。因此,没有被正确导引到定影辊的夹持的位置的纸张的前端会引起与加热辊表面相撞。这种与加热辊的碰撞会扰乱未定影的着色图像,从而破坏了图像质量。
(2)在该图像成形设备中,纸张传送装置被设置在含有一光电导滚筒的图像印制装置和定影装置之间。纸张传送装置的传送导轨表面被弯曲,以致于当纸张沿着其通过时纸张同时地弯曲,纸张被平滑地导入一对定影辊的夹持位置。纸张中的这种弯曲在纸张与加热辊碰撞之间吸收了前面所谈到的冲击。对图像的损害因此被防止。
相反地,当翘曲的纸张的尾部从阻力辊对中释放出来时,如果纸张是翘曲的,带有一具刚度的纸张会立刻弯曲,从而推动纸张向后经过显影辊,再次损坏了在该区域的图像。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No 293272/1987靠设置定影辊对的传动速度高于阻力辊对的传动速度来防止这种反回运动现象,以减少弯曲。
当定影辊子对的传送速度与供纸辊对的传送速度相比的差距太小时,纸张不能被完全地展平,因此不足以防止对图像的损坏。另一方面,如果两者速度之差太大,则在纸张的前端由定影辊子对夹住之前和之后,及在纸张的尾端离开阻力辊对之前和之后,图像的放大效果不一致。因此,图像变形,不能被准确地再复制。
(3)在图像成形设备中的定影装置包括其内有加热器的加热辊和压向加热辊的压力辊。由于纸张在辊子之间传送,纸张上的着色图案被定影。定影装置的加热辊的两端可旋转地由轴承支承。动力传输件如链轮或齿轮安装到轴承的外侧。由于维修的原因,动力传输件通常安装在设备的后部。为了减少费用和重量,最近已经使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绝缘件。
在图像成形设备中,设有一个风扇用于冷却该设备。从风扇中出来的冷却气体从设备的前侧向后侧流动,以防止加热辊过度加热各种元件。由于冷却气流沿着加热辊流动,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在前侧高,后侧低。
由于动力传输件设置在加热辊的后侧(冷却气体的下游)和设备的后侧,并因为由合成树构成的动力传输件用作为绝缘件,从加热器中的热量不可能在后侧上散逸出该设备。因此,热量释放是不均匀的,即,在加热辊后侧上的温度高于在前侧的温度。
(4)在图像成形设备的定影装置中,用于检测加热辊表面温度的热敏元件安装在复盖热辊的室中。由热敏元件所检测的温度数据被送入到温度控制器中,用于控制加热辊内部的加热器。为了防止加热辊由于温度控制器的失灵而变得太热也设置有一温度熔断器。温度熔断器靠近加热辊而设置,并在加热辊变得异常热时熔断,由此干扰了供应到加热辊中的加热器中的动力供给。
最近,已经建议覆盖住热辊的室由耐热树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101780/1991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97578/1990)。其中,室由耐热树脂构成,提高了在定影操作中的热保持特性和定影特性。此外,防止了该设备的温度变得异常热,因此设备损坏可以被减少。
然而,由于该设备的失灵或电线连接错误使定影温度失去控制,温度会升高到构成罩室的树脂的耐热温度之上。该室将在某种程度上发生热变形,即在该罩室热敏元件和温度熔断器的安装位置处发生热变形。例如,如果由于罩室的热变形使热敏元件与加热辊分离,所检测的温度低于加热辊的实际表面温度,而在该处动力被进一步地供到加热器中,增加了对整体的损坏。此外,如果温度熔断器也与加热辊分开,温度熔断器在临界温度不会熔化。因此,定影装置过热,会引起其它元件的进一步损坏和整个机构的可能的破坏。
(5)用于将纸张输出到输出托盘上的输出辊机构设置在图像成形设备内的定影装置的纸张输出侧。输出辊机构包括一对上、下辊。纸张被夹在两个辊之间,并被传送到设置在该设备外侧的输出托盘上。
其中,纸张被夹在定影装置的一对辊之间或输出辊之间,所夹住的纸张可以靠释放辊子之间的压力,或靠释放每一个辊子的驱动力而容易地取出。传统设备公开了一种装置,其上、下框架是可打开的,加热辊和输出辊的上辊安装在上框架上,压力辊和输出辊的下辊安装在下框架。在夹住的情况下,上框架打开,以使加热辊和上输出辊与它们的下辊分开。因此,在输出位置所夹住的纸张能被容易地取出。
如上所述,在传统结构中上辊和下辊可能偏离它们最初的对中线,引起纸张输出功能的降低。为此目的,另一些传统设备解决了所夹住的纸张的移出而不更换辊子。磁性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设置在输出辊对和动力传输机构之间,以释放辊子对的驱动力。在夹住状态磁性离合器断开,以在所夹住的纸张能被快速取出的点处释放输出辊的驱动力。在可替换的结构中,单向离合器容易使得所夹住的纸张单方向移出。
然而,磁性离合器和单向离合器是昂贵的,它会使得整个设备的费用增加。此外,由于在设置单向离合器时所夹住的纸张只能从一个方向取出,因此在某些装置中处理所夹住的纸张是困难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防止由导轨导引的印制纸张的前端与定影辊的表面相撞,同时进一步防止对印制纸张上未定影的着色图像的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尽可能地防止传送速度的改变影响在纸张传送方向图像的放大效果,并进一步防止破坏图像。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减少沿着加热辊表面的温度不均匀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防止由于所涉及的温度控制器的失灵而远离热辊的热敏元件错误地读取温度数据及温度熔断器的失灵。
本发明还有另一个目的是容易地处理夹在辊子之间的纸张,其靠释放辊子的驱动力或/和靠释放辊子之间的压力这种费用低的结构来进行。
(1)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一图像成形设备包括用于印制到纸张表面上的图像印制装置,用磁上色剂显影的图像,将在纸张表面上由图像印制装置制成的未定影的着色图像定影的定影机构,一传送机构和一接收导轨件。传送机构有预定的表面电阻率,并包括有一传送导轨件,用于将纸张从图像印制装置导引到定影机构中。用于导引由传送机构传送的纸张到定影机构的接收导轨件具有低于传送导轨件的表面电阻率。
在该例子中,由于传送导轨件有预定的表面电阻率,在纸张上的电荷并不突然地排到传送导轨件上,以使所印上的着色图像不被打乱。此外,由于接收导轨件的表面电阻率低于传送导轨件的表面电阻率,接收导轨件不可能被充上电荷。因此,在纸张和接收导轨件之间的静电排斥是小的,使得纸张从导轨件中向上推动然后与定影机构的任何构件之碰撞现象被防止。因此,由在碰撞时的冲击对纸张表面上着色图像的损害可以被防止。
(2)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其包括一个图像印制装置,一定影机构和一传送导轨件。其中图像印制装置包括用于传送纸张并在传送中将图像在纸张表面上成形的传送机构。定影机构在纸张被传送时将在纸张上的着色图像定影。设置在图像印制装置和定影机构之间用于导引纸张传送的传送导轨件包括一弯曲导轨表面,使纸张在传送中与在两机构中的弯曲相一致。定影机构的纸张传送速度比由图像印制装置的传送速度高,以使当纸张离开图像印制装置的传送机构时是完全平展的。
在该实例中,虽然纸张沿着传送导轨件的导轨表面传送时是向下弯折的,但高于图像印制装置传送速度的定影机构的传送速度使得在传送导轨件上的纸张逐渐地被展平。到纸张的后部离开图像印制装置的传送机构时,纸张被完全展平。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纸张的运动对图像的损害。此外,由于具有多级传送速度,在纸张传送方向影响了纸张的放大,很明显,只有在纸张的后部离开了图像印制装置之后,这种影响可以被保持到小量值。
(3)按照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纸张传送过程中定影装置将图像定影在纸张上。该装置包括一空心加热辊,一支承机构,一运行机构和一加热机构。冷空气流被引导到加热辊轴的下面以保护整个机构不被加热。支承机构可旋转地支承加热辊。运行机构被设置以便于压向加热辊,其与加热辊一起夹住纸张并传送纸张。加热机构沿着加热辊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加热辊中,其中冷却空气的热量释放值在上游大于在下游。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机构的热量释放值在冷却气体的上游大于下游。由于在上游处冷却气体的冷却效应高,上游的辊子表面被更有效地冷却。因此,靠增加加热机构的热量释放值,在加热辊表面前、后侧的温度差可以被减少。
(4)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定影装置包括一定影机构,一定影机构罩室,一温度作用件和距离保持机构。用于将纸张表面上成形的图像定影的定影机构包括一其内有加热源的加热机构。定影机构罩室盖住加热机构。温度作用件安装在定影机构罩室中,对温度起作用。距离保持机构在室影机构罩室由于温度升高而变形时在温度作用件和加热机构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
在该实例中,当加热机构由于某些失灵而变得过热,加热机构的温度超出由耐热树脂构成的定影机构罩室的所能承受的温度时,定影机构罩室发生热变形。然而,距离保持机构在温度作用件和安装在定影机构罩室的加热机构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因此,温度作用件如热敏件的位置即使在定影机构罩室的热变形发生时也并不朝远移动,防止了温度的失控。
(5)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纸张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压力控制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动力传输机构和动力控制机构。第一传送机构包括分别旋转纸张传送表面的辊对,纸张在传送表面之间传送。压力控制机构施加并释放在纸张传送表面的辊对的压力。第二传送机构在纸张传送方向靠近第一传送机构设置,其包括一分别旋转纸张传送表面辊对。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传送机构上的驱动齿轮,安装在第二传送机构上的从动齿轮和与两个齿轮啮合,并可移入和移出该两个齿轮至少一个的中间齿轮。动力控制机构在压力控制机构推动第一传送机构的一对纸张传送表面进入压力接触时用中间齿轮与两个齿轮啮合,当纸张传送表面被分开时,将中间齿轮与至少两个齿轮中的一个齿轮脱离啮合。
为了排除所夹住的纸张及其它这样的现象,可将定影装置的第一传送机构的纸张传送表面分开,然后中间齿轮与另一与压力释放操作相连接的齿轮脱离啮合,以使第一传送机构与第二传送机构之间的动力联系被切断。因此,第二传送机构被放开,使所夹住的纸张可以容易地取出。因此,仅仅借助于提供一个与第一传送机构的分开相联系的机构以移动中间齿轮,就能使在第二传送机构中所夹住的纸张容易取出。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中更加充分明了。
图1是显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真机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传真机终端设备的示意性垂直剖面图。
图3是显示图像印制装置及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正视图。
图4是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部分垂直剖面图。
图5显示了加热辊和加热辊中的加热器的热量分布特性。
图6是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垂直剖面图。
图7是显示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温度熔断安装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显示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下辊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下辊的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显示一对输出辊的驱动力释放机构的附图。
图11是显示纸张传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12是显示图像成形和纸张传送机构的框架的部分正视图。
图14是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安装架的断面图。
图15是显示当在装运时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正视图。
图16是显示当所卡住的纸被处理时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正视图。
图17是显示按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图像成形和纸张传送机构的部分正视图。
图18是显示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部分顶视图。
图19是按照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垂直剖面图。
图20是显示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放大部分图。
图21是显示图20中所示的机构的分离爪的底视图。
图22是显示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放大部分图。
图23是图22中所示机构的顶视图。
图24是图22中所示机构的底视图。
图25是显示按照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部分正视图。
图26是按照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的垂直断面图。
图27是显示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敏元件安装部分的示意图。
图28显示了按照图27所示实施例的高温度下的变形。
图29显示了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输出辊的驱动力释放机构。
图30显示了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热辊。
图31显示了按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加热辊。
图32显示了按照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加热辊。
以下对最佳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1,其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有图像成形设备的传真机终端的立体示意图。
参见图2,其是经过传真机终端的垂直剖面的示意性简图。
其中,所示的图像成形设备主要包括有:用于读取放入到该设备上部的原始文件图像信息的读取部分1,设置在该设备中心处的用于接收图像信息并将其印制在纸张上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2,和纸张供给部分3,其设置在该设备的底部,用于将复印纸供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2。
读取部分1具有一原稿保持架5用于放置原稿,一用于传送原稿的原稿传送段6和一存放从原稿传送部分6中送出的原稿的原稿输出架7。在原稿传送段6中,设置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传感器8。包括有各种按键和一种显示器的操作板9设置在该终端的上表面,此外,手夹装置10沿该终端的上部分设置。静电印制及纸张处理装置2包括有:具有光电导滚筒和相关元件的成像机构11;包括有显影辊12和上色剂架13的显影机构14,该上色剂架包含磁的单一成分的上色剂;用于按照所接收的信息在成像机构11的光电导滚筒的表面上形成潜象的激光机构15;及用于借助于成像机构11将从显影色剂中的图像定影在纸张表面上的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在附图中,在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以左边设置有一纸张输出托架17。供给部分3包括有供纸盒21和供纸机构22,供纸盒可拆卸地安装到传真机终端机体的底部开口20处,供纸机构22将纸张从供纸盒21中送进到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2中。供纸机构22包括有控制供纸时间的阻力辊23。
该设备的基体包括一上箱25和下箱26。上箱25通过镜27可以打开。上箱25包含有读取部分1和成像机构11,以及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2的显影机构14和激光机构15。下箱26装有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2的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及供给部分3。
现在参见图3,成像机构11和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2的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用放大的附图详细地进行描述。
成像机构11容纳在壳体30中。在壳体30的侧部上端形成一个垂直延伸槽孔31a,该槽孔31a容纳一放置在传真机终端机体上的销钉32。因此,成像机构11在预定的范围内可垂直移动,此外,在壳体30的底部形成了向下伸出的支承架33,该支承架33同样也接收设置在传真机机体上的销钉34,以将成像机构11在垂直方向定位。光导电滚筒35可旋转地安装在成像机构11的端部,靠近显像机构14。在该光电导滚筒35的侧部装一清洁刀片36,用于除去其表面上的色剂残留物。由清洁刀片36所清除的残留色剂用残留色剂收集器37所收集,该收集器是由壳体30所限定出的。
转换辊40设置在光电导滚筒30的下面,用于通过该辊的转换,将在光导电滚筒35上的显色图像印制到纸张上。转换辊40可转动地支承在下箱26的箱体上。用于给光电导滚筒35的表面加料的主加料器41设置在该滚筒之上。
因此,用于在纸张表面上印制显色图像的图像印制装置包括成像机构11,显像机构14,转换辊40及主加料器41。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由于光电导滚筒35充有负电荷,而着色剂带有正电荷,所以纸张通过转换辊被携带有负极性电荷。
纸张传送导轨45设置在图像成形设备的纸张输出方向上的图像印制装置的下游处,用以导引带有所印制的图像的纸张向着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送进。该送进导轨45与纸张接收导轨49相连,该纸张接收导轨49固定到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的基架48上,如图4所示。其中,由导轨45和49共同形成的传送通道向下倾斜。传送导轨45由树脂构成,用于控制导电率。在本实施例中应用表面电阻率为1012Ω的树脂。下部的纸张接收导轨49用表面电阻率为大约102Ω,不超过107Ω的镀锌钢制成。在纸张传送导轨45之上,紧接着成像机构11放置有中部框架46,该框架由例如,铁板构成,因此它是一个导电体。中部框架46通过边缘46b与成像机构11相连,并通过另一框架而接地。两个开口46a在中部框架上形成,与印制纸张横着的反面相对应。
参见图3和图4,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包括一加热辊50,在其内部是一加热器50a,纸张传送压力辊51可以压向该加热辊50。加热辊50的表面涂敷有表面电阻率为108Ω的导电PTFE(Polytetrafluo roethylene)树脂。定影机构上室52四周盖住加热辊50。上室52由具有耐热性大约为200℃的耐热树脂,如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构成。上室52沿加热辊50轴向延伸,并可拆卸地安装在定影机构下室中(未显示)。下室固定到一对框架53上,该一对框架53设置在辊50和51的轴端的侧面。通道52a在上室52的上壁的中央部分沿着辊子的轴向形成,通过该通道可拆卸地插入安装件54,安装件54具有中央腔室54a。用于清理加热辊50表面的清理件55安装在安装件54的底部。
两个开口52c在上室52的侧壁52b的纸张输出侧沿着辊的轴向形成。支承销56设置于每一个开口52c中。在纸张传送中用于将纸张从加热辊50中分离的分离爪57可旋转地支承在每一支承销56上。每一个分离爪57包括一支承在相应的支承销56上的支承部分57a,一从支承部分57a向加热辊50延伸的分离部分57b和一从支承部分57a向侧壁52b的外部延伸的杆状部分57c。分离部分57b用一扭簧58压向加热辊50的表面。杆状部分57c从口52c中突伸出来,因此其暴露到侧壁52b的外侧。当上室52被安装或未被安装时,操作者将杆状部分57c压向侧壁52b,以便使分离部分57b的端部离开加热辊50的表面,如图4所示。
借助于分离爪57,在进行图像定影中趋于绕向加热辊50表面的纸张很容易从其上脱离。此外,当上室被安装上或未被安装时,例如更换部件时,握住杆状部分57c能可靠地将分离爪57的端部从加热辊50的表面而分离。参见图3和图5(a),由树脂,如PPS(Polyphenylene Sulfite)所做成的压力释放杆65设置在加热辊50的轴向端部的任何一端。加热辊50用每一个压力释放杆65的挡圈65a可旋转地支承在框架53中。用于驱动加热辊50的小齿轮69安装在加热辊50的齿轮端(图5(a)的右侧)。小齿轮69由具有隔热特性的合成树脂,如聚酰胺-亚胺树脂(Polyamide-imide resin)构成。
包括一电阻线圈的加热器50a沿着加热辊的轴向设置在加热辊50的内部。加热器50a的热分配特性是这样的,使所散发的热量根据缠绕密度是可控制的。特别是,使得热散发朝前部最大,中部最小,向后部散发大于在中部的散发,但小于向前侧散发,正如从图5(b)中所代表性地显示的那样,X方向是该绕圈轴的后部,E代表所散发的热能。
如上所述,加热器50a被设计成具有热分布,因为用两个隔热件如,朝着后部围绕着加热器50a安装的轴承65a和小齿轮69,热量在机构的后部不可能像在前部那样散播。因此,如果应用具有均匀热量分布特性的加热器,加热辊50朝向后部的表面温度就会高于前部的表面温度,此外,这种设备用风扇进行冷却;然而,来自风扇中的空气通常从前部流向后部(如箭头所示的那样),以防止热气刮向操作者。因此,由于冷却气体的温度朝前部较低,因此,在前部的冷却效应大于后部。由此,如果加热器的热分布是均匀的,在后部的表面温度会高于前部。考虑到上述因素,做成使所散发的热量在前部大于后部,在某种适度上避免了加热辊50的表面温度的不均匀。
此外,带有压力辊51的轴通过轴承62和弹簧63支承在框架53的任何一端。向上突出的突头62a设置在每一轴承62的上部分。轴承62是垂直可移动的,并且用弹簧63的弹性稳定地推向加热辊50。因此,轴承62和弹簧63设置在压力辊51的对立端,靠近每一个压力释放杆65。
每一对压力释放杆65与加热辊50同心地可旋转地安装,其包括支承加热辊50的挡圈65a和一个在挡圈65a的部分上所形成的凸轮65b,从该凸轮65b处,一个L形杆臂65c向着成像机构11延伸。图3中压力释放杆65的一端由容纳在框架53中的弹簧66向反时针放向推动。当成像机构11装进图像成形设备中时,杆臂65c的端部通过中部框架46的开口46a,并靠在壳体30的底表面上。因此,每一个杆臂65c靠弹簧66的推力顺时针转动。在这种状态下,凸轮65b转离支承压力辊51的轴承62的突头62a。因此,压力辊51靠弹簧63弹性地压向加热辊50。
参见图6和图7,两个开口70a和70b在上室52的侧壁52b上形成,其侧面朝向图像印制装置,熔断保险71在开口70a和70b之间形成。温度保险72穿过上室52的内侧,其两端用螺钉固定到上室侧壁52d的外表面上。尽管没有显示,但可知加热辊50内部的加热器50a用电线借助于螺栓而连接到保险72的端部。因此,当温度保险72靠近加热辊50安装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容易而准确进行调整的。
上部纸张接收导轨52e和71a分别在侧壁52d的底部和熔断保险71上形成,从而当所印制的纸张被引入加热辊50与压力辊51之间时被导向。
参见图4到图6,开口70c在上室52的纸张输入侧的侧壁52d的部分上形成,安装件73用螺栓固定到具有开口70c的侧壁52d上。热敏元件74固定到安装件73的下端。热敏元件74用作为一个测量装置,用于检测加热辊50的表面温度,提供温度数据输入到温度调节电路(未显示)中,由此,供应到在加热辊50内部的加热器50a中的电力可被控制,以使加热辊50的表面温度为185℃。
定影机构的盖59安装在图中上室52的侧壁52d的右侧,盖59由耐热性高于上室52的树脂,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构成。盖59盖住固定安装件73的螺钉、固定温度保险72的螺钉及与温度保险72和热敏元件74连接的导线。盖59以预定的间隔平行于侧壁52d地安装在前后框架53之间。盖59的上、下部分安置在上室52的对应槽中。沿着盖59的底部内侧,与热敏元件74相对的预定范围内设置有许多垂直凸缘59a,其位于加热辊50的较远侧。
在这种结构设置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加热辊50变成非正常加热,使得其温度超过上室52的耐热温度,则侧壁52d变形成向外伸展,由此安装件73和热敏元件74沿着远离加热辊50的方向移动。因此,在加热辊50过热的情况下,随着热敏元件74远离加热辊50的运动,热敏元件74得出温度数据仍然低于加热辊50的实际表面温度。然而,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由于盖59上的凸缘59a安装在热敏元件74之外,即使侧壁52d变形,凸缘59也能防止热敏元件74向外变形,从而,热敏元件74被保持在其原始位置。
此外,侧壁52d与盖59之间的间隙用作为空气的隔热层,使得如果上室52发生热变形,盖59不会随着侧壁52d一起变形。还有,由于盖59由耐热性高于上室52的树脂做成,盖59不可能随着侧壁52d而发生热变形。
更进一步,盖59的凸缘59a也防止了容纳温度保险72的熔断保险71的变形,使得温度保险72不离开其靠近加热辊50表面的位置。因此,温度保险72在其额定温度时将熔化。以切断电力的供给。
参看图3和图6,中部框架46延伸到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之上,并作为该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与图像成形设备上部分之间的一个隔板47,隔板47包括彼此倾斜或两面角的表面47a和47b,其交汇点在安装件54之上的最低的收集表面47c处,沿两个倾斜表面47a和47b所形成的水滴收集在此处。
如图3和图4所示,一对纸张输出辊75和76设置在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的下游。上辊75由弹性材料,如橡胶或塑料泡沫构成,并固定到支承在框架53上的驱动轴77上。下轴76可旋转地支承在下室中(未显示)。下辊76由一种树脂,如POM(Polyacetal)构成,使其比上辊75硬,并且,其有许多沿轴向切制的周边沟槽76a,这些槽切成U形截面形状,如图8和9所示。下辊76实际上为园筒状,如,外侧直径为12mm,内侧直径为4.3mm,厚度为8mm,每一个槽76a宽度为1.2mm,有15个周边等距的槽。正如图9的放大图所示的那样,每一个槽是如下切成的,即,槽的侧面与下辊76的园筒形表面的切线之间的角度α被定为90°或小于90°。
在这种结构中,当下辊76在图9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输出纸张时,它以弹性下压上辊75,使上辊75的相邻部分向着一个槽76a凸出,推动纸张进入槽76a。因此,纸张的后边将落下、进入槽中,以使纸张可靠地向输出托盘输出。
如图10所示,用于在输出辊75和76上释放推力的机构设置在图像成形设备后部的框架53的更后侧,该机构将被描述如下:
驱动齿轮78a连接到加热辊50的后端部,从动齿轮78b固定到驱动轴77的相应端部,纸张输出辊的上辊75固定到纸张输出轴77上。驱动齿轮78a和从动齿轮78b用中间齿轮78c相连接。中间齿轮78c安装在中间轴79上。中间轴79由可垂直移动的轴承86可转动地支承。轴承86用弹簧87恒定地向下推动。
带有压力辊51的轴61置于在释放臂88的一端形成的槽孔88a中。释放臂88可旋转地安装在框架53上的销钉89中。释放臂88的另一端形成一个斜面88b,中间轴79支承在其上。
如此构成的释放机构,使得当释放臂88顺时针旋转时(图10),中间轴79由斜面88b向上推动,由此使中间齿轮78c与从动齿轮78b相脱离。
以下,将根据图11的纸张传送系统的示意图来描述纸张的传送。
在该附图中,所显示的纸张传送系统包括阻力辊23、传送导轨45、下部纸张接收导轨49,一对图像定影辊50和51,和沿着纸张传送方向安装的一对输出辊75和76。光电导滚筒35不与转换辊40相接触。由于传送导轨45的导轨表面向下倾斜。所以,由光电导滚筒35传送的纸张由传送导轨45的表面所卷绕,沿着下部接收导轨49向加热辊50和压力辊51导引。辊子对50和51传送纸张的速度设置成高于阻力辊23的速度,以便在纸张的前端插入到加热辊50和压力辊51之间时使纸张变平。以下将详细说明阻力辊23和辊子对50,51的纸张传送速度。
图11中的每一个参考字母的意义代表如下内容:
O:光电导滚筒35的园筒形表面的切线与通过光电导滚筒35和转换辊40的中心的线之间的交点;
a:上、下阻力辊23之间的接触线;
b:在传送导轨45上两倾斜表面相交汇的线;
c:与下部接收导轨49相接触的线;
此外,
d:加热辊56与压力辊51之间的接触线;
确定了以下术语:
La(mm):O和a之间的距离;
l′(mm):(O和b之间的距离)+(b和c之间的距离)+(c和d之间的距离);
l(mm):O和d之间的距离;
L(mm):纸张的全部长度;
vd(mm/s):光电导滚筒的周边速度。
从上述的条件中可以得出,纸张的弯曲长度为(l′-l)(mm),当然,纸张的传送速度是每次设定的,以使纸张在其前端进入辊子对50和51之间时到其尾端移动阻力辊23时的期间内平整。因此我们发现定影辊对50和51的园周速度vf如下。
在纸张的前端已经进入到辊子对50和51中之后,对于纸张的尾端离开阻力辊23所需要的时间是:
(L-l′-la)/vd
因此,为了平整纸张的弯曲长度(l′-l)所需要的定影辊子对的园周速度vf(mm/s)是:
vf-vd= (l′-l)/((L-l′-la)vd)
因此,
vf=vd+ ((l′-l)vd)/(L-l′-La)
= (L-l-La)/(L-L′-La) vd (mm/s)
因此发现,定影辊对50,51的园周速度最好在(L-l-la)/(L-l′-la)的范围内,或者是阻力辊23的园周速度的较大倍数,以使它沿不能影响图像的放大质量。
以下详述纸张传送系统的一个特殊例子,所给出的下列条件都是假定的,即,
纸张的全部长度L=297mm;
光电导滚筒与阻力辊之间的距离la=45mm;
光电导滚筒与定影辊对之间的直线距离l=99mm;
光电导滚筒与包括纸张的弯曲长度的定影辊子对间的距离l′=100mm;
之后我们发现定影辊对的园周速度vf如下:
vf=[(297-99-45)/(297-100-45)]vd
=(153/152)·vd
=1.0066vd
因此,可以确定定影辊对的园周速度是阻力辊对园周速度的1.066倍。
在这里,用调整阻力辊23的直径和调整在定影辊对50,51之间构成动力传输系统的齿轮系的减速传动比,可以将阻力辊的园周速度和定影辊对的园周速度设定成几乎相等。然后,制造加热辊50时,将它的外径调整成使定影辊的传送速度为阻力辊传送速度的1.066倍。
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借助于安装上框架53(参看图12)而装在图像成形设备机体上,该框架53设置在安装架80上该机构16的两端处,如图13所示。在每一框架53的两个纸端处为第一和第二钩81和82,在下游处的输出侧是一个突边83。安装架80包括放入框架53的水平部分80e和垂直部分80d。框架53的第一钩81包括伸向图像印制装置的突出部81a,其上拐角是弯曲的。第一钩81插入在安装架80中形成的开口80a中。参看图14,伸进开口80a的插销80b在安装件80中形成,其中,第一钩81的突出部81a可以靠在插销部80b上。插销部80b在预定的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突出部81a的上表面与框架53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t1和安装架80的厚度t0关系如下:
t0>t1(如,t0=1.2mm;t1=1.15mm)
因此,当第一钩81靠压插销部分80b上时,其尖端向上弹性变形。
同样,第二钩82包括伸向第一钩81的突出部82a,突出部82a的上表面82b向下倾斜。开口80c在安装架80上形成,与第二钩82相对应。开口80c做成足够大,使得第二钩82可以立刻全部地插入进去。此外,倾斜表面82b的基点与框架53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t2,与安装架80的厚度t0的关系如下:
t0<t2(如,t0=1.2mm,t2=1.3mm)
垂直部分80d从水平部分80e的一端向上弯曲。在垂直部分80d上形成一螺旋孔84,框架53的突边83用螺栓85安装在其上。如图13中虚线所示的那样,当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安装到安装架80上时,第二钩82靠在安装架80的开口80c的对应边缘,在突边83和垂直部分80d之间留下了一小间隙t3(如0.1到0.5mm)。
当包含框架53的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安装到图像成形设备基体的安装架80上时,首先,每一框架53的两个钩81和82都插入到安装架80的开口80a和80c中。然后,框架向右移动(图13),第二钩82的突出部82a在它的倾斜表面82b搭在开口80c的边缘被向下导引。第一钩81的突出部81a在插销部分80b的下面动作。因此,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只能靠横向地移动框架53临时地在垂直方向定位。
在机构16临时被放置时,间隙t3在安装架80的垂直部分80d与框架53的突边83上形成。在这种状态中,如果螺栓85紧紧地向下旋进螺旋孔84,则突边83被偏移,立即贴到垂直部分80d上。因此,定影和传送机构16由突边83的偏移所产生的弹性力稳定地固定到安装架80上。
靠应用上述的框架53和安装架80,甚至在框架53不能从上部安装方向固定设置时,它仍可以快速定位并可靠地被安装。
在成像机构11没有安装的情况下,例如在装运的时候,如图15所示,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压力释放杆65的杆臂65c经过中部框架46的开口46a向上转动。在这里,杆臂65c用弹簧66的推力被保持向图15中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在这种状态下,压力释放杆65的凸轮65b被施加力进入突头62a的支座中,推动轴承62及压力辊51向下克服弹簧63的推动力,由此将压力辊51与加热辊50分开。
其间,当传真机终端的图像成形设备被安装时,打开上箱25,将成像机构11安装上。然后,当上箱125被关闭时,如图3所示,杆臂65c用饱有成像机构11的壳体30的底面向下推动,其中,压力释放杆65克服弹簧66的弹性力顺时针方向转动(图3),将每一个凸轮65b转离支承压力辊51的轴承62的突头62a,在其上,压力辊51由弹簧63向上推动,由此使辊50和51压在一起。
此外,成像机构11的底部分由压力释放杆65的杆臂65c向上推动,将壳体30的支承架33锁进靠在销钉34的位置。当更换成像机构11时,打开上箱25,释放杆臂65c中的压力以使光电导滚筒35与显影辊12之间的间隙增大,防止在成像机构被安装或被拆下时在显影辊与光电导滚筒35之间的相撞。
因此,由于通过成像机构11的安装操作,加热辊50自动地压靠在压力辊51上,所以与传统设备,如用装运隔离器分开辊子相比较,安装时间被缩短。此外,由安装错误所引起的问题也可避免。再有,由于压力释放杆65的旋转中心与加热辊50的轴相重合,所以用于杆65的轴向杆是不需要的,简化了压力释放机构。还有,提供带有平缓坡度的凸轮65b,用小的力通过压力释放机构的旋转就能将辊子对分开。
其中,在纸张被卡在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上时,上箱25被打开,如图1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成像机构11的壳体30的底面离开压力释放杆65的杆65c的端部,压力释放杆65反时针转动(图16),成像机构11没有安装的情况与此相同。当压力辊51进一步离开加热辊50时,装有压力是51轴的释放臂88顺时针转动(图10)。然后在释放臂88的上端处的斜面88b向上推动中间轴79,由此使中间齿轮78c克服弹簧87的推力向上移动。因此,中间齿轮78c与从动齿轮78b脱离接触,由此,纸张输出辊75可旋转。
在这种状态下,卡在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中的纸张既可从图像成形设备内也可不从图像成形设备中而快速排除。此外,用于将纸张输出辊75设定成其自由状态的机构与提供磁性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的箱体比较(是简单而又费用不高的)。因此,由于不需要在上箱25上提供纸张输出辊75使压力释放,所以输出辊可以不考虑箱体的轴向支承而设置,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
当传真机终端接收信息时,激光机构15在光电导滚筒35的充电表面释放光学静电,以形成符合要求的潜象。静电潜象由显影机构14显示成着色图像。着色图像用转换辊40转移到印制纸张的表面上。
纸张沿着纸张传送导轨45被引入到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16中。其间,所带有正电荷的残余色剂由成像机构11的壳体30所确定的残余色剂收集器37所收集。正通过转换辊40的纸张被充上与色剂的电极相反的电极。如果转换导轨45为良导体,它将突然地在纸张上排出电荷,破坏未定影到纸张上的色剂的粘附,因此在传送中破坏了在纸张表面上所带有的图像。
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纸张传送导轨45由具有可控制导电性的树脂做成,而且表面电阻率在前述的范围内,因此在纸张上的电荷只是逐渐地通过纸张传送导轨45而排出,因此防止了破坏未定影的着色图像。在该实施例中,特别是由于纸张传送导轨45的长度较长,其中它的表面电阻率被设定在额定值,因此,防止了由于传送中电荷的突然排出所造成的对所印制的未定影的着色图像的损坏。
在壳体30的收集器37中收集的残余色剂充有正电荷。此外,由于中间框架46接地,所以中间框架46由于静电作用而带有负电荷。如上所述,由于在纸张传送导轨45上运行的纸张上的负电荷逐渐地排放,减少了纸张与收集器37中的剩余色剂之间的静电吸引,从而防止了纸张向上卷曲,因此纸张传送可以平稳地进门。
这样,所传送的纸张被导入到上室52中的上接收导轨52e和熔断保险71的导轨71a中,在此处它被导引到加热辊50和压力辊51之间。由于下部纸张接收导轨49的表面电阻率如上述所规定的那样是非常小的(102Ω),它剥离在纸张前端上的电荷。因此,下部纸张接收导轨49在电学上排斥纸张,由此防止了纸张的前端与加热辊50的园周表面相撞。
在纸张的前端由定影辊对50和51咬住时,纸张的保持器将沿着传送导轨45的表面下弯。之后,当定影辊对50和51开始传送纸张时,如上所述,由于辊子对50和51的传送速度高于阻力辊23的传送速度,纸张被逐渐地展平,当纸张的尾端离开阻力辊23时,纸张变成完成平展的。
在该实施例中,当纸张的前端由辊子对50和51咬住时,如上所述,由于之后他们以略高的速度传送纸张,纸张除了它的前端外被从下接收导轨49的上表面中提起。因此,在纸张的图像印制区的电荷并不通过下部纸张接收导轨49而排除,使粘附到纸张上的色剂不被突然地减少,防止了下部纸张接收导轨49对图像的损坏。
如果纸张的尾端离开阻力辊23时纸张挠曲,纸张将由于它的韧性而向上卷绕,由引使纸张不能正确地设置在图像印制装置中,可能引起对图像的损坏。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纸张的后端离开阻力辊23时纸张是平展的,纸张可以正确地定位在图像印制装置中。
因此,当纸张由定影辊对50和51以预定压力夹住时,纸张被加热,纸张上所带的着色图像被定影。
在该定影操作中,由于纸张通常包含大量的水,并且加热辊被加热到150℃或更高,所以纸张在通过加热辊50时产生蒸汽。如果蒸汽到达隔板47,此处图像成形设备还没有足够预热,沿着倾斜表面47a和47b的下侧会形成冷凝水珠,并在安装件54之上的收集表面47c收集。然后,冷凝水珠从收集表面47c中滴落下来,其被收集到了安装件54的通道54a中。
安装件54的通道54a最接近加热辊50。因此,在此处,印制工作继续进行,通道54中的水由加热辊50中的热量而蒸发。到此时,由于图像成形设备已经足够地预热,再次到达隔板47的蒸汽将不能冷凝成水珠。
如果安装件54通道54a的贮水能力足以使其在正常的操作状态下存贮最大量冷凝水,将不会有水滴落到其它构件上,如印制纸张的表面上,确定防止了水对图像的损害。此外,应用隔板47和安装件54减少了对使用特殊元件如吸湿材料的需要。
在印制纸张经过了图像定影操作之后,其由分离爪57与加热辊50分离,然后由输出辊75和76输出到输出托架上。在此处,纸张的尾端进入下辊76的槽76a中,如图9所示。由于槽76a与圆筒周边的切线成锐角,纸张的尾端进一步进入到随着下辊76的转动的槽76a。由此,纸张可靠地输入到输出托架17中,此外,由于76a的底部是弧形的,进一步保护纸张不被损坏。
以下是该发明的改进结构。
(a)按照图17和18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活门件90由设置在中部框架46的底表面上的导轨91a和91b支承,并在加热辊50的轴向方向可移动。一对开口90a在活门件90的部件上形成,与中部框架46的开口46a相一致。每一个开口90a与开口46a几乎相同的尺寸。因此,中间框架46的开口46a与活门件90的开口90a在图18所示的位置上重合,由此,杆臂65c可以通过开口46a和90a。此外,在活门件90的一端形成了一向上伸出的支撑90b。当成像机构11安装到图像成形设备的机体上时,成像机构11的相邻端靠在活门件90的支撑90b上,以使活门件90能沿图18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在其上,中间框架46的开口46a移开活门件90的开口90a,杆臂65c靠在活门件90上,其在此处不能向上转动。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7所示,每一个压力释放杆65的凸轮65b与支承压力辊51的轴承突头62a相分离,使得辊子50和51压在一起。
如果成像机构11具有较低的刚度,其中压力释放杆65的杆臂65c如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一样直接靠在成像机构11上,成像机构11会由弹簧66的弹性力变形,其可在图像成形上具有反作用。然而,在图17和18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杆臂65c靠在活门件90上,并不直接靠在成像机构11上。因此,即使成像机构11的刚性是低的,压力辊51能自动地与加热辊50分开,对图像成形没有反影响的危险。
(b)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显示在图19到21中,其涉及将印制纸张与加热辊分开的分离爪。
按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开口92b在上室92的下游纸张输出侧的侧壁92a上形成。L形支承件93连接到侧壁92a上,支承件93的下部分经过开口92b并延长到上室92。用于将纸张与加热辊分开的分离爪95的底端由粘性剂94粘接到固定位置96a(区域A1)中,该固定部分96a是支承件93的下部分96的下游的一半。伸长部分96b(区域A2)以与分离爪95预定的距离设置,其是下部分96留下的一半,上游朝向纸张接收侧。
分离爪95由耐热树脂板如聚酰亚胺(polymide)构成,与纸张相对的底面被覆盖有碳氟树脂。分离爪95的上表面由于其粘接到固定部分96a而未被覆盖。分离爪95最好厚度为70μm到250μm,分离爪95的尖部弄尖成弧状,并与加热辊50的表面弹性接触。因此,其保证了即使分离爪95的安装位置被移动,分离爪95的尖端将靠在加热是50的表面的一点上,以便平滑地将印制纸张从加热辊50中脱开。
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趋于绕着加热辊卷绕的印制纸张由分离爪95从中分离,然后向着输出辊传送。在此处,靠在加热辊50上的分离爪95的压力由支承点P1与分离爪95的尖端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加热辊50可以是相当小的,支承点P1为固定部分96a的端部;因此,加热辊50不可能被磨损,延长了它的寿命。
此外,印制纸张是硬的,或在它被卡住处,分离爪95被向上推,它的中部靠在支承点P2上,P2为延长部分96b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分离爪的弹性力由支承点P2和分离爪的尖端之间的相当短的距离所确定。因此,需要相当强的力向上才能进一步偏移分离爪95。更特别地,借助于分离爪95和支承件93,防止了分离爪95的向上旋转,没有在加热辊50上增加分离爪的压力。
由于分离爪95的下表面覆盖有氟,分离爪不可能被上色剂或纸末污染。其结果是,在长时间内可以获得稳定的分离特性。
(c)按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分离爪显示在图22到24中。
按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支承件100的下表面100a被切成倒V形,如图23所示,其中心高于任何一个边缘H的距离。分离爪101也沿着支承件100的下部分100a形成倒V形。分离爪101的尖端弄尖成弧形,如图24所示。分离爪101以这种方式安装,即,角度β(在分离爪101与加热辊50之间的切线所形成的)在5°<β<45°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分离爪101以其中心为较高的方式被弯曲,将它压向加热辊50的弹性力大于将它从加热辊50中分开的方向的弹性力作用,由此防止了分离爪向上绕转,而不增加将它压向加热辊50的力。
此外,由于分离爪101与加热辊50以角度β(5°<β<45°)相接触,即使印制纸张是厚或硬的,纸张可以平滑地从加热辊50中出来。
分离爪101的形状不受图23所示实例5限制,例如,其可以被弯曲成弧状。
(d).尽管压力释放杆可以由来自成像机构11或在前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安装的类似结构中的压力旋转,它可以由驱动机构如电动机和齿轮系所驱动转动(显示在图25中)。
按照图25中所示的实施例,压力释放件105可旋转地绕着支承加热辊50的轴承60的周边设置,它在周边带有一凸轮105b,用于压住压力辊51的轴承62的突头62a。此外,齿轮部分105b,用于压住压力辊51的轴承62的突头62a。此外,齿轮部分105b在压力释放件105的圆周形成。更进一步,电动机107固定在框架106上,蜗轮109通过联轴器108与电动机107的轴的一端相连。蜗轮109与压力释放件105的齿轮部分105b相啮合。
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压力释放件105可以由电机107带动蜗轮109旋转而绕着加热辊50转动。因此,当压力释放件105的凸轮105b随着压力释放件105的旋转被带进在支承突头62a上的支座时,压力辊51与加热辊50分开。
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由于不需要杆件,加热辊50和压力辊51可以容易地压在一起或从压紧的状态分开。
(e).参见图26,孔54b可以在安装件54的通道54a的底部分上形成。
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滴落到通道54a中的水凝珠通过孔54b渗进清洁件55。由于清洁件与加热辊50的表面相接触,其被加热,因此快速地蒸发凝结水。
(f).虽然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有热敏元件74的上室52的热变形由具有凸缘59a的盖59所防止,但也可以由构成热敏元件安装件110,如图27中所示的具有保持形状的合金来防止热敏元件74移动。
更特别地,在图27中所示的改进实施例中,安装件110由螺钉111安装在上室52的侧壁52d处。安装件110由保持形状的合金构成,热敏元件74固定到其下端。
按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安装件110当上室52的耐热温度或低于该温度是直的,此时,固定到其下端的热敏元件74与加热辊50接触,如图27所示。另一方面,如果由于温度非正常地升高而使侧壁52d向外变形,如图28所示,安装件110则保持在原先的保持状态。特别地,安装件110的端部朝着加热辊50上翘,以补偿侧壁52d的变形。因此,即使侧壁52d向外变形,热敏元件也可以保持与加热辊50接触。这样,加热辊50的表面温度可以准确地被检测出来,可以进行正常的温度调节。
(g).用于在输出辊上释放推力的机构的另一个实例显示在图29中。
在该实例中,驱动轴77是垂直可移动的,输出上辊75被安装在该驱动轴77上。特别是,驱动轴77由轴承115支承转动,轴承115在定影机构框架53上是垂直可移动的。此外,轴承115由弹簧116不断地向下推动。同时,释放臂117用销钉118可旋转地安装到框架53上。槽孔117a和117b在释放杆117的各自的端部形成。压力辊51的轴61安装在槽孔117a中,输出上辊75的驱动轴77安装在另一槽孔117b中。
按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当轴61被向下推,以释放压力辊51的压力时,释放臂17绕着销钉118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靠在释放臂117的上端的驱动轴77克服弹簧116的推力而上升。因此,在输出辊75和76之间夹住的纸张被松开,可以从中抽出,或不在图像成形设备中的情况下取出。
在该情况下,输出辊子对75和76也可以用与磁性或单向离合器相比价格低廉的结构来释放。
(h).尽管在上述描述中给出了纸张传送导轨45和下部纸张接收导轨49的表面电阻率,但传送导轨45的表面电阻率与下部接收导轨49和加热辊50的表面电阻率之间的关系最好是:
传送导轨≥下部接收导轨≥加热辊
其中每一种表面电阻率都在107Ω到1014Ω之间的范围。例如,传送导轨45和下部接收导轨49可以由具有可控导电率的树脂构成,使其分别具有1012Ω和1011Ω的表面电阻率,加热辊50可以盖有可导电的PTFE,以具有108Ω的表面电阻率。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纸张上的电荷是随着纸张的被传送而逐渐排放的,因此防止了电荷的突然移动,由此防止了对纸张上的着色图像的损害。
(i).虽然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加热器50a的热量分布特性为热量的散播量朝前部大,朝后部小,但如果加热器50的热量分布特性是均匀的,可以在加热辊50的内表面上朝前部由覆盖图30所示的区域50b形成吸热层,吸热层由较黑色的,如具有吸热特性和耐热特性的材料构成。区域50b向前具有一小齿轮69。因此,在区域50b的导热系数高于非覆盖的部分,由此防止了在非覆盖部分的温度升高。因此,加热辊50的表面温度的不均匀性可以变得缓和。
(j).为了使加热辊50的表面温度均匀,加热器50a可以如图31所示向前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在前部所散发的热量实质上并未改变,或者有所增加,但它在后部被减少。因此加热辊50表面上温度的不均匀性能被缓解。
(k).如图32所示,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使用具有均匀热量分布特性的加热器50,在这种情况下,加热辊50向前延伸出一延伸部分,绕着该延伸部分安装有一与小齿轮69相同绝热特性的轴套68。在此处,在后部由加热辊50所散发的热的量与在前部相同。因此,由于在前部没有小齿轮69和轴承65,轴套68和其它轴承65设置在后部,而所有这些件都是由绝热材料构成的,因此可预防来自加热加50的任何一端的热量散逸造成的热损失。因此,在加热辊50表面的温度不均匀性能被减轻,可以防止由于任何一端的热散逸造成的在图像成形设备中的温度升高。
在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各种细节可以改变。因此,按照本发明,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附加的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值范围所确定。

Claims (66)

1、用于图像成形系统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一图像印制装置,用于将磁性上色剂从潜象中显影的图像印制到纸张表面上;
一图像定影机构,用于将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所印制的着色图像定影到纸张上;
纸张传送导轨装置,其包括一具有预定表面电阻率的传送导轨件,用于将纸张从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导引到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中;
一纸张接收导轨件,其表面电阻率低于所述传送导轨件的表面电阻率,用于将所述纸张传送装置所传送的纸张导引到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导轨件的表面电阻率为从1×1010Ω到1×1014Ω的范围。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张传送导轨件在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与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的纸张入口之间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张接收导轨件与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的纸张入口相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张接收导轨件具有至多为1×107Ω的表面电阻率。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包括:
一充电成带有负电极的光电导滚筒,用于靠发射所说的潜像显示成在其上形成的正图像;其中所述的磁性上色剂在显影所说的潜象中带有正电极的电荷;
一转换辊,用于将用磁性上色剂显影的所述图像从所述光电导滚筒转换到所述的纸张上,所述的纸张被充电带有负电极。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包括一具有所述光电导滚筒的成像机构;所述的成像机构与一接地的导电材料电气相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张接收导轨件与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的纸张入口相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张接收导轨件具有至多为1×107Ω的表面电阻率。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导轨件和所述的纸张接收导轨件设置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一倾角的纸张传送通道;
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包括一纸张传送机构,用于以预定的第一传送速度传送纸张;
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包括一对夹住纸张的传送表面,用于以高于所述第一传送速度的第二速度传送纸张。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一对送纸阻力辊;
在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中的一对定影辊与所述的夹住纸张的传送表面为一体结构。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光电导滚筒,及一设置在所述光电导滚筒附近的转换辊;所述的传送导轨件与所述的光电导滚筒和所述定影机构之间相连接。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影辊对以满足下列等式的纸张传送速度驱动:
Vf=(L-λ-λa)Va/(L-λ′-λa);
其中,
L为整个纸张长度,
λa为所述光电导滚筒与所述阻力辊子对之间的纸张传送距离,
λ是所述光电导滚筒与所述定影辊子对之间的直线距离,
λ′是所述光电导滚筒与所述定影辊子对之间沿着所述纸张传送通道的距离,
Va是阻力辊子对被驱动的园周速度。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辊子对中的每一个辊子的形成具有确定定影辊子对的纸张传送速度的外径,以使所述的纸张传送速度是所述阻力辊园周速度的(L-λ-λa)/(L-λ′-λa)倍。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导轨件具有从1×1010Ω到1×1014Ω范围的表面电阻率。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张接收导轨件与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的纸张入口相连接。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张接收导轨件具有至多为1×107Ω的表面电阻率。
18、用于图像成形系统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包括:
包括有纸张传送机构的图像印制装置,纸张传送机构用于以第一纸张传送速度传送纸张通过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其中,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在所述纸张传送机构所传送的纸张的表面上印制用磁性上色剂从潜象中显影的图像;
具有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装置的定影机构,用于将由所述图像印制装置所印制在纸张表面上的着色图像定影,与此同时以第二纸张传送速度将纸张传送通过所述的定影机构;
具有倾斜导轨表面的传送导轨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印制装置和所述定影机构之间,用于在传送中导引纸张从所述的图象传送装置到所述的定影机构,由此纸张沿着所述倾斜的导轨表面弯曲,其中:
所述定影机构的所述第二纸张传送速度高于所述图像印制装置的第一纸张传送速度,用于在纸张离开所述纸张传送机构时将纸张展平。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一对供纸阻力辊;
所述的图像定影和纸张传送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定影机构上的定影辊。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纸张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图像印制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光电导滚筒,和一设置在所述光电导滚筒附近的转换辊,
所述的纸张传送导轨件在所述的光电导滚筒与所述的定影机构之间相接。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影辊子对以满足下列等式的纸张传送速度Vf来驱动:
Vf=(L-λ-λa)Va/(L-λ′-λa);
其中,L是整个纸张长度,
La是所述光电导滚筒和所述阻力辊对之间的纸张传送距离,
λ是所述光电导滚筒与所述定影辊子对之间的直线距离,
λ′是光电导滚筒和所述定影辊子对之间沿传送通道的距离,
Va是驱动阻力辊对的园周速度。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辊子对的每一个辊子都具有决定定影辊子对的纸张传送速度的外径,以使所述的纸张传送速度为所述阻力辊园周速度的(L-λ-λa)/(L-λ′-λa)倍。
23、在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中,包括一图像印制装置,用于将用磁性上色剂显影的图像从潜象中印制到纸张表面上,及一图象定影机构,用于将所述图像印制装置印制到纸张表面上的着色图像定影,与此同时传送该纸张通过所述的定影机构,所述的定影机构包括:
一空心加热辊,其由一旋转轴驱动,该旋转轴设置在冷却空气流通过所述的定影机构的方向上;
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加热辊的轴承装置;可压向所述加热辊的装置,用于与所述的加热辊一起夹住所述的纸张并进门传送;
与加热辊同心地设置在所述加热辊内的轴向加热装置,其具有辐射热梯度,以使所述的轴向加热装置在冷却气体流动的上游排放的热量大于所述的加热装置在冷却气流下游排放的热量。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图像定影机构内的冷却风扇,用于从所述图像定影机构的前侧向其后侧吹出冷却气流。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加热装置的热梯度为,所述的轴向加热装置在所述加热辊的前部排放热量最大,在所述加热辊的中部排放热量最小,后部排放热量大于中部,但却小于所述加热辊的前部。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一耐热线圈,其线圈密度在加热辊的前部最大,中部最小,在后部大于中部,但小于所述加热辊的前部。
27、在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中,包括:一用于将由磁性上色剂显影的图像从潜象印制到纸张表面上的图像印制装置,一图像定影机构,其用于将所述图像印制装置印制到纸张表面上的着色图像定影,与此同时将纸张传送通过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包括:
其末端带有由绝热材料构成的动力传输件的空心加热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输件用于旋转所述的空心加热辊;
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加热辊的轴承装置;
可以压向所述加热辊的装置,其用于与所述的加热辊一起在夹住所述的纸张的同时传送所述的纸张;
同心地设置在所述加热辊内的轴向加热装置,其具有辐射热梯度,以使所述的轴向加热装置在冷却气流上游中放出的热量大于所述轴向加热装置在冷却气流下游中放出的热量。
28、按照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输件是由聚酰胺-亚胺树脂制成的小齿轮,并设置在所述图像定影机构的后部。
29、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加热装置的热梯度为所述轴向加热装置散发的热量在所述加热辊的前部最大,中部最小,后部大于中部,但小于所述加热辊的后部。
30、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加热装置包括一耐热线圈,其缠绕密度在所述的加热辊前部最大,中部最小,在加热辊的后部大于中部,但小于加热辊的前部。
31、静电印制和纸张处理装置,包括:一用于将由磁性上色剂显影的图像从潜象印制到纸张表面上的图像印制装置,及一定影机构,其用于将所述图像印制装置印制到纸张表面上的着色图像定影,与此同时将纸张传送通过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包括:
其末端带有由绝热材料构成的动力传输件的空心加热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输件用于旋转所述的空心加热辊;
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加热辊的轴承装置;
可以压向所述加热辊的装置,其用于与所述的加热辊一起在夹住所述的纸张的同时传送所述的纸张;
同心地设置在所述的加热辊内,用于加热所述加热辊的轴向加热装置;及
一吸热层,其沿着所述加热辊的中心孔表面在从与所述动力传输件相对的所述加热辊的一端向着所述动力传输件的预定范围内形成,用于控制由所述轴向加热装置散出的热量的吸收。
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层是能吸收热量且耐热的黑色涂覆层。
33、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加热装置是具有均匀热量分布特性的加热器。
34、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输件是由聚酰胺-亚胺制成的小齿轮,并设置在所述图像定影机构的后部。
35、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辊的中心孔表面形成的所述吸热层的预定范围是从与所述动力传输件相对的所述加热辊的所述端部到作为动力传输件的小齿轮的前端的范围。
36、用于在传送纸张的同时,将在纸张表面上的未定影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其包括:
空心加热辊,其由设置在其一端的由绝热材料构成的动力传输件进门转动;
用于可旋转地支承所述的加热辊的支承装置;
被设置压向所述加热辊的装置,其用于与所述的加热辊一起传送所述的纸张;
用于加热所述的加热辊的加热装置,其在所述加热辊内部向着动力传输件的相对侧移动。
37、按照权利要求3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输件是设置在该装置后侧的小齿轮,并由聚酰胺-亚胺树脂构成。
38、按照权利要求37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是具有均匀热量分布特性的加热器。
39、一种用于在传送纸张的同时将纸张表面上未定影的图像定影的图像定影机构,其包括:
一空心加热辊,一个由绝热材料构成的动力传输件与该加热辊的一端相连,用于传送旋转动力,并且一个由绝热特性与所述动力传输件相同的所述调整件安装在该加热辊的另一相对侧;
用于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加热辊的支承装置;
被设置用来压向所述加热辊的装置,用于与所述的加热辊一起在夹住纸张的同时传送所述的纸张;和
设置在所述加热辊的内部的加热装置,其在所述加热辊的轴向方向设置,用于加热所述的加热辊。
40、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输件是设置在所述装置后侧的小齿轮,并且其由聚酰胺-亚胺树脂构成。
41、按照权利要求40所述的图像定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是具有均匀热量分布特性的加热器。
42、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包含有加热源的加热机构的定影机构,用于定影在纸张表面上形成的图像;
一由耐热树脂构成,并被设置用于覆盖所述的加热机构的罩室;
安装在所述罩室上的温度反应件,及
当所述的罩室由于温度反应件,及
当所述的罩室由于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形时保持所述温度反应件与所述加热机构之间预定距离的机构。
43、按照权利要求4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距离保持机构是在所述的加热机构较远侧的设置在所述温度反应件之后的阻挡件,其与所述的罩室有一预定的距离,用于防止在所述的罩室变形时所述的温度反应件与所述的加热机构分开。
44、按照权利要求4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件是设置用来覆盖所述罩室的盖,其热变形小于所述罩室的热变形。
45、按照权利要求4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反应件是设置在所述加热机构附近的热敏元件,所述的盖在所述加热机构较远侧的所述热敏元件的后部有许多凸缘。
46、按照权利要求4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室由聚丁烯对酞酸盐制成,所述的盖由聚丁烯对酞酸盐制成。
47、按照权利要求4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反应件是一温度熔断器,所述的盖在所述温度熔断器后面有许多凸缘,其在所述加热机构的较远侧。
48、按照权利要求4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室由聚丁烯对酞酸盐制成,所述的盖由聚丁烯对酞酸盐制成。
49、按照权利要求4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所述加热机构表面温度的热敏元件还被设置作为所述的温度反应件。
50、按照权利要求4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的所述多个凸缘控制所述温度熔断器和所述热敏元件的位置。
51、按照权利要求4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反应件安装在所述罩室的侧壁;
所述的距离保持机构包括由保持形状合金构成的安装件,其具有安装在其一端并固定到所述罩室侧壁的温度反应件。
当所述的罩室由于温度升高而变形时,所述的安装件变形,以保持所述的反应件和所述的加热机构之间的预定距离。
52、按照权利要求5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件具有在温度不大于所述罩室的耐热温度时的正常结构形状,在温度高于所述罩室的耐热温度时呈现预先保留的结构形状。
53、按照权利要求5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反应件是用于检测所述加热机构表面温度的热敏元件。
54、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包括:
具有一对旋转纸张传送表面的第一传送机构,用于在纸张夹在纸张传送表面辊对之间的同时传送纸张;
压力控制机构,用于对所述的纸张传送表面的所述辊对施加压力,并在辊对之间释放压力;
在纸张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附近的第二传送机构,其具有一对旋转的纸张传送表面;
包括有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的动力传输机构,驱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的第一传送机构中,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的第二传送机构中,中间齿轮可以与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并能与其中至少一个齿轮进门啮合并脱离啮合;
动力控制机构,其用于在所述的第一传送机构压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所述一对纸张传送表面时将所述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并用于在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释放所述一对纸张传送表面的压力时,将所述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至少一个齿轮与中间齿轮脱离啮合。
55、按照权利要求54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送机构是一对定影辊,其包括一个其内有加热器的加热辊,和一个可以压向所述加热辊的压力辊。
56、按照权利要求5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辊通过轴承和弹簧支承,以便可以垂直地移动,并由弹簧恒定地压向所述的加热辊。
57、按照权利要求54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传送机构是一对输出辊。
58、按照权利要求57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送机构是一对定影辊,其包括一个其内部有加热器的加热辊,和一个能压向所述加热辊的压力辊。
59、按照权利要求58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辊通过轴承和弹簧支承,以便可垂直移动,并由弹簧恒定地压向所述的加热辊。
60、按照权利要求59所述的纸张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加热辊中的驱动齿轮,安装在所述输出辊之一上的从动齿轮,和一中间辊,中间辊支承在垂直可移动的轴承上,并在与所述的两个齿轮啮合的方向上被推动。
61、按照权利要求60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释放臂,其一端有支承所述压力辊轴的槽孔,另一端支承在所述中间齿轮的轴承上,中间齿轮可旋转地被支承,所述的释放臂旋转,以便在所述的加热辊与所述的压力辊分离时,将所述的中间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至少一个齿轮分开。
62、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包括:
第一传送机构,其具有一对纸张传送的旋转表面,用于在该对纸张传送表面之间夹住纸张的同时将纸张输送;
压力控制机构,用于给所述一对纸张传送表面加压,并用于释放该两者之间的压力;
第二传送机构,其包一对纸张传送表面,该一对纸张传送表面能在被压在一起时旋转,并可以相互分开;及
连接机构,其靠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释放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所述一对纸张传送表面之间的压力,第二传送机构与所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压力释放操作相连接。
63、按照权利要求62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送机构是一对定影辊,定影辊包括其内有一加热器的加热辊和可压向所述的加热辊的压力辊。
64、按照权利要求63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辊通过轴承和弹簧支架,以便垂直是可移动的,并由弹簧恒定地压向所述的加热辊。
65、按照权利要求64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为一对输出辊。
66、按照权利要求6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辊对的其中一个辊是垂直可移动并能压向另一输出辊的,释放臂在一端具有支承所述压力辊轴的槽孔,在另一端具有另一槽孔,其支承所述输出辊之一的辊轴,并被可旋转地支承,以便在所述的压力辊被移动与所述的加热辊分开时,所述的一个输出辊向着与所述的另一个输出辊分离的方向移动。
CN93121399A 1992-11-13 1993-11-13 图像成型设备及在其上所用的定影盖和纸张传送装置 Pending CN11113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303545A JP2901115B2 (ja) 1992-11-13 1992-11-13 定着装置
JP303545/92 1992-1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66A true CN1111366A (zh) 1995-11-08

Family

ID=17922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21399A Pending CN1111366A (zh) 1992-11-13 1993-11-13 图像成型设备及在其上所用的定影盖和纸张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539509A (zh)
JP (1) JP2901115B2 (zh)
KR (1) KR940012080A (zh)
CN (1) CN1111366A (zh)
GB (1) GB227240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3626A (zh) * 2011-03-03 2013-11-20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8732894A (zh) * 2017-04-21 2018-11-0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17168651A (zh) * 2023-10-30 2023-12-05 威海恒科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生产用定影器测试用温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23614A1 (de) * 2000-05-15 2001-11-22 Nexpress Solutions Llc Vorrichtung zum manuellen Austauschen einer Walze eines Vervielfältigungsgerätes
JP4673638B2 (ja) * 2005-02-25 2011-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80910A1 (en) 2006-09-28 2008-04-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5495004B2 (ja) * 2008-07-30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16523B2 (ja) * 2009-03-19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5419B2 (ja) * 2011-09-20 2016-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950152B2 (ja) * 2012-03-22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6319B2 (ja) * 2013-04-18 2018-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ユニット
JP2015007866A (ja) * 2013-06-25 2015-01-15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投影画像補正システム、投影画像補正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20160209789A1 (en) * 2015-01-19 2016-07-2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separation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A46861A (fr) 2016-11-16 2019-09-25 Janssen Biotech Inc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u psoriasis avec un anticorps anti-il-23 spécifique
BR112021009287A2 (pt) 2018-11-20 2021-10-26 Janssen Biotech, Inc. Método seguro e eficaz para tratar psoríase com anticorpo específico anti-il-23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9729A (en) * 1980-08-18 1983-0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S58122567A (ja) * 1982-01-14 1983-07-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S6063557A (ja) * 1983-09-17 1985-04-11 Canon Inc 給紙方法
JPH0361961A (ja) * 1989-07-31 1991-03-18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021068B2 (ja) * 1991-03-19 2000-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5223901A (en) * 1991-04-04 1993-06-29 Mita Industrial Co., Ltd. Fixing device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840483B2 (ja) * 1991-06-28 1998-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41205A (ja) * 1993-07-29 1995-02-10 Mita Ind Co Ltd シート部材搬送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3626A (zh) * 2011-03-03 2013-11-20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403626B (zh) * 2011-03-03 2016-02-17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8732894A (zh) * 2017-04-21 2018-11-0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17168651A (zh) * 2023-10-30 2023-12-05 威海恒科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生产用定影器测试用温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7168651B (zh) * 2023-10-30 2024-01-05 威海恒科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生产用定影器测试用温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901115B2 (ja) 1999-06-07
US5539509A (en) 1996-07-23
GB9322823D0 (en) 1993-12-22
JPH06149123A (ja) 1994-05-27
GB2272400A (en) 1994-05-18
KR940012080A (ko) 1994-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66A (zh) 图像成型设备及在其上所用的定影盖和纸张传送装置
CN1189799C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244026C (zh) 处理盒及成象设备
CN1924729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467585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931263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enhanced functionality
CN1514311A (zh) 成像设备
CN1321581A (zh) 油墨纸盒和安装到该油墨纸盒上的可更换的油墨纸装置
CN1766761A (zh) 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
CN101038470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772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8471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8617C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577165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44484C (zh)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CN1261835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5447C (zh) 处理盒
CN1283470C (zh) 成像装置
US20090067900A1 (en) Belt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001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xternal air circulation chamber
CN1924731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10993A (zh)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US8544386B2 (en) Interposer having decurler
JP2006153924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2886C (zh) 电荷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