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5029B - 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5029B
CN111135029B CN201911176077.3A CN201911176077A CN111135029B CN 111135029 B CN111135029 B CN 111135029B CN 201911176077 A CN201911176077 A CN 201911176077A CN 111135029 B CN111135029 B CN 111135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vity
matching
bevel gea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60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5029A (zh
Inventor
严冬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o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o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o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o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60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5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5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5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5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5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H7/007Knea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2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61H2205/081Back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其结构包括平板,所述平板上侧设置有一体式电脑,所述平板下侧设置有若干底脚,所述平板右侧转动的设置有躺卧板,所述躺卧板右侧位置设置有顶盖,所述躺卧板与所述平板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躺卧板进行摆动的联动传递装置,所述顶盖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联动传递装置进行联动实现所述顶盖升降的支撑顶起装置,此设备采用了所述联动传递装置、支撑顶起装置和移动按摩装置的设计,使设备具备紧凑型设计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将人员脖颈撑起以便于按摩结构对人员腰背进行高效的按摩,且设备采用了一些便于人员进行多媒体娱乐的云智能终端,使人员更为休闲及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一般的养生设备,常见的有按摩椅、按摩床等等,在一般的按摩床使用过程中,调节不方便,且调节按摩都依靠一些手动及连杆机械结构来实现对按摩床的调节,才能使人员能够进行舒适的养生。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一种养生座椅公开了[申请号:201711019819.2],包括座椅本体,养生靠垫,养生坐垫,其中,所述的养生靠垫与所述的座椅本体相连接,且嵌于所述的座椅本体靠背内,表面由沙发布覆盖,所述的养生坐垫与所述的座椅本体相连接,且嵌于所述的座椅本体坐凳内,表面由沙发布覆盖,所述的座椅本体质地均为红木,表面镀有氧化膜。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起到舒筋活络,益气补肾和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上述方案,尚未实现不依靠连杆等结构对按摩床调节,且不具有很好的结构设计紧凑性,同时对于人员按摩时的效果较低,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不依靠连杆等结构对按摩床调节,具有很好的结构设计紧凑性,同时对于人员按摩时的效果较好等优点的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包括平板,所述平板上侧设置有一体式电脑,所述平板下侧设置有若干底脚,所述平板右侧转动的设置有躺卧板,所述躺卧板右侧位置设置有顶盖,所述躺卧板与所述平板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躺卧板进行摆动的联动传递装置,所述顶盖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联动传递装置进行联动实现所述顶盖升降的支撑顶起装置,所述支撑顶起装置和联动传递装置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躺卧板内且能够对人员进行腰背按摩的移动按摩装置,从而利用上述装置实现了人员腰背的按摩功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传递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平板内的侧开口腔,所述侧开口腔开口设置,所述侧开口腔前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旋动转轴,所述躺卧板左端面固设有好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旋动转轴固定配合连接,所述侧开口腔端壁内设置有驱动所述旋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侧开口腔端壁内固设有对称的固定锥齿轮,所述旋动转轴转动的贯穿所述固定锥齿轮,所述固定锥齿轮与所述支撑顶起装置配合连接,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所述旋动转轴的转动,且使所述支撑顶起装置也进行联动以实现所述顶盖升降将人员脖颈顶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侧开口腔端壁的摆动电机,所述摆动电机一侧动力连接设置有下啮齿轮,所述下啮齿轮上侧啮合设置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与所述旋动转轴固定,从而利用所述摆动电机设置于所述侧开口腔内的方式,实现设备紧凑性设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顶起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躺卧板内的传递内腔,所述躺卧板内转动的设置有对称的连接配合轴,所述连接配合轴左端面固设有配合锥齿轮,所述配合锥齿轮与所述固定锥齿轮啮合,所述连接配合轴转动的伸入所述传递内腔内,所述连接配合轴右端面固设有转动锥齿轮,所述转动锥齿轮下侧啮合设置有下侧啮合锥齿轮,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前后对称设置,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下端面固设有旋动筒,所述旋动筒与所述传递内腔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旋动筒内设置一开口的容腔,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的转动传递到使所述顶盖进行升降的升降组件,从而利用升降组件将所述顶盖驱动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杆,所述外螺纹杆上端面固设有顶部平板,所述顶部平板为前后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顶部平板上端面固设有滑出杆,所述滑出杆滑动的贯穿所述传递内腔和躺卧板并与所述顶盖固定,从而利用所述顶盖来将人员脖颈托住顶起以便于所述移动按摩装置对人员背部进行按摩。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按摩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躺卧板内的内腔,所述内腔开口设置,所述内腔内设置有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内设置有对称且开口的穿透腔,所述放置平台与所述内腔端壁固定,所述放置平台右侧设置有位于所述躺卧板内的放置内腔,所述放置内腔与所述滑移腔连通,所述放置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对人员腰背进行按摩的腰背按摩组件,所述滑移腔内设置有驱动腰背按摩组件进行工作且防止人员在躺卧时不方便的底部传动组件,从而利用上述组件实现了人员腰背按摩且便于人员躺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腰背按摩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开口的放置内腔,所述放置内腔前端壁固设有电力电机,所述电力电机后侧动力连接设置有圆轴,所述圆轴与所述放置内腔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圆轴外表面固设有若干固定板,相邻的所述固定板之间左右交替设置,即相邻的所述圆轴最短边与当前的所述圆轴最长边位于同侧,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用于按摩的推顶结构,所述壳体左侧设置有与推顶结构连通且使推顶结构进行工作的泵液结构,从而利用上述结构使所述固定板具有更好的按摩人员腰背的功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推顶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圆轴内的通路腔,所述固定板内固设有对称的推动液压缸,所述推动液压缸和通路腔之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推动液压缸一侧设置有半圆块,所述推动液压缸与所述半圆块动力连接,所述通路腔与泵液结构连通,从而利用泵液结构使所述通路腔传递液压力使所述推动液压缸带动所述半圆块进行工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泵液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壳体左端面的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前侧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固定的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通路腔之间连通设置有侧连管,所述储油罐与所述油泵之间连通设置有连管,所述连管内连通设置有开关阀,所述推动液压缸与所述储油罐之间连通设置有油管,所述油管内连通设置有前侧阀门,从而利用上述结构控制所述推动液压缸进行工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部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内腔端壁固定的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内设置有对称且开口的穿透腔,所述放置平台左右端面固设有对称的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内转动的设置有过渡带轮,所述安装侧板下侧设置有与所述放置平台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转动的设置有主动带轮,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一侧端面固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带轮动力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和过渡带轮外表面缠绕设置有配合连接带,所述配合连接带将所述主动带轮和过渡带轮动力连接,所述配合连接带与所述放置平台上端面相抵,所述配合连接带穿过所述穿透腔,所述放置平台前后侧设置有对称的安装箱体,所述安装箱体与所述内腔端壁固定,所述安装箱体内设置有开口的滑移腔,所述滑移腔左右端壁之间固设有导杆,所述导杆外表面滑动的设置有配合移动块,所述配合移动块上端面固设有顶部安装板,所述顶部安装板一侧端面固设有连接摆动电机,所述连接摆动电机前侧动力连接设置有连接摆杆,所述连接摆杆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配合移动块和配合连接带之间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将所述配合连接带与所述配合移动块动力连接,所述连接架固定于所述配合连接带外表面,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所述配合连接带带动所述配合移动块移动,间接使所述壳体和固定板移动后摆动顶起对人员进行按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设备采用了所述联动传递装置、支撑顶起装置和移动按摩装置的设计,使设备具备紧凑型设计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将人员脖颈撑起以便于按摩结构对人员腰背进行高效的按摩,且设备采用了一些便于人员进行多媒体娱乐的云智能终端,使人员更为休闲及方便。
上述优点具体表现为:
1.采用了现有技术所述一体式电脑,使人员能够便于进行多媒体娱乐,更方便的进行休闲。
2.采用了所述躺卧板在相应结构的摆动下,可以通过联动结构使所述顶盖将人员的脖颈进行顶起,以便于设备内部的按摩结构对人员腰背进行按摩,极大的提高了人员按摩的舒适度及效率。
3.利用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主动带轮转动,使所述过渡带轮和主动带轮使所述配合连接带进行连续驱动移动,且所述配合连接带与所述放置平台上端面相抵,保证在人员进行平躺时的舒适度且能够防止杂物掉落到设备内部,所述配合连接带起着限制作用,使设备运行更高效安全,且利用所述连接架的设计,使所述配合移动块带动与所述配合移动块固定的按摩结构进行移动,实现了往复按摩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人员按摩的舒适度及方便性。
4.所述固定锥齿轮与所述侧开口腔端壁固定,使所述配合锥齿轮在所述躺卧板翻转时利用所述配合锥齿轮在所述固定锥齿轮外表面滚动的方式,将所述连接配合轴进行转动,且能够将动力通过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外螺纹杆、顶部平板和滑出杆传递到所述顶盖,以便于将人员的脖颈顶起使设备提高对人员腰部的按摩效果,上述结构也具有很好的联动性,设计灵巧且省力,所述挡板的设计还在于防止前后侧的杂物进入到所述侧开口腔内卡住设备。
5.所述连接摆动电机、连接摆杆、壳体和放置内腔的设计,使所述壳体等结构能够藏匿于所述放置内腔内,并且可以摆动后形成竖直状态,便于人员进行按摩。
6.所述电力电机之间交替设置,可以利用相邻的所述固定板之间长边与短边不相对的功能,使所述固定板更好的将人员腰部进行支撑顶起,所述前侧阀门、油管、储油罐、开关阀、连管、油泵、侧连管、通路腔、圆轴、连接管、推动液压缸和半圆块的设计,有利于在所述半圆块旋动到上侧最高位置时还可以向上伸出一定距离,使所述半圆块以圆周运动的方式,将人员腰背进行深入的按摩,提高了设备按摩的效果,且利用所述半圆块两侧的尺寸不同,使所述半圆块针对不同高度的部位有不同舒适性的按摩,使设备更容易使人员腰背全方位的按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图1中躺卧板的A方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1中躺卧板的B方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图1中躺卧板的C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图1中躺卧板的D方向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图5中侧开口腔的E-E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图5中安装箱体的F-F方向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图7中滑移腔的G方向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图5中配合连接带的H方向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图5中油泵的I方向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图5中设备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图11中配合连接带的J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平板10、底脚11、躺卧板12、内腔13、放置平台14、穿透腔15、顶盖16、一体式电脑17、固定板20、驱动电机21、主动带轮22、过渡带轮23、安装侧板24、配合连接带25、转动锥齿轮31、下侧啮合锥齿轮32、旋动筒33、容腔34、外螺纹杆35、顶部平板36、传递内腔37、滑出杆38、壳体40、放置内腔41、安装箱体42、主齿轮44、下啮齿轮45、固定锥齿轮46、挡板47、旋动转轴48、侧开口腔49、配合锥齿轮50、连接配合轴51、摆动电机52、电力电机53、滑移腔60、导杆61、连接管62、固定板63、半圆块64、圆轴65、通路腔66、推动液压缸67、配合移动块68、顶部安装板69、放置内腔70、连接摆杆71、连接摆动电机72、前侧阀门81、油管82、储油罐83、开关阀85、连管86、油泵87、侧连管88、连接架90、联动传递装置950、支撑顶起装置951、移动按摩装置95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2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发明的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包括平板10,平板10上侧设置有一体式电脑17,平板10下侧设置有若干底脚11,平板10右侧转动的设置有躺卧板12,躺卧板12右侧位置设置有顶盖16,躺卧板12与平板10之间设置有驱动躺卧板12进行摆动的联动传递装置950,顶盖16下侧设置有与联动传递装置950进行联动实现顶盖16升降的支撑顶起装置951,支撑顶起装置951和联动传递装置950之间设置有位于躺卧板12内且能够对人员进行腰背按摩的移动按摩装置952,从而利用上述装置实现了人员腰背的按摩功能。
有益地,其中,联动传递装置950包括设置于平板10内的侧开口腔49,侧开口腔49开口设置,侧开口腔49的长度小于平板10的宽度,侧开口腔49前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旋动转轴48,躺卧板12左端面固设有好的挡板47,挡板47与旋动转轴48固定配合连接,挡板47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挡板47刚好将侧开口腔49的开口在前后方向进行遮盖,侧开口腔49端壁内设置有驱动旋动转轴48转动的驱动组件,侧开口腔49端壁内固设有对称的固定锥齿轮46,旋动转轴48转动的贯穿固定锥齿轮46,固定锥齿轮46与支撑顶起装置951配合连接,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旋动转轴48的转动,且使支撑顶起装置951也进行联动以实现顶盖16升降将人员脖颈顶起。
有益地,其中,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侧开口腔49端壁的摆动电机52,摆动电机52一侧动力连接设置有下啮齿轮45,下啮齿轮45上侧啮合设置有主齿轮44,主齿轮44与旋动转轴48固定,下啮齿轮45与主齿轮44的传动比小于1,从而利用摆动电机52设置于侧开口腔49内的方式,实现设备紧凑性设计。
有益地,其中,支撑顶起装置951包括设置于躺卧板12内的传递内腔37,躺卧板12内转动的设置有对称的连接配合轴51,连接配合轴51左端面固设有配合锥齿轮50,配合锥齿轮50与固定锥齿轮46啮合,配合锥齿轮50与固定锥齿轮46的传动比小于1,连接配合轴51转动的伸入传递内腔37内,连接配合轴51右端面固设有转动锥齿轮31,转动锥齿轮31下侧啮合设置有下侧啮合锥齿轮32,下侧啮合锥齿轮32前后对称设置,下侧啮合锥齿轮32下端面固设有旋动筒33,旋动筒33与传递内腔37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旋动筒33内设置一开口的容腔34,下侧啮合锥齿轮32与顶盖16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下侧啮合锥齿轮32的转动传递到使顶盖16进行升降的升降组件,从而利用升降组件将顶盖16驱动上下移动。
有益地,其中,升降组件包括与下侧啮合锥齿轮32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杆35,外螺纹杆35上端面固设有顶部平板36,顶部平板36为前后延伸的板状结构,顶部平板36上端面固设有滑出杆38,滑出杆38的高度至少大于传递内腔37的深度,滑出杆38滑动的贯穿传递内腔37和躺卧板12并与顶盖16固定,从而利用顶盖16来将人员脖颈托住顶起以便于移动按摩装置952对人员背部进行按摩。
有益地,其中,移动按摩装置952包括设置于躺卧板12内的内腔13,内腔13开口设置,内腔13内设置有放置平台14,放置平台14内设置有对称且开口的穿透腔15,放置平台14与内腔13端壁固定,放置平台14右侧设置有位于躺卧板12内的放置内腔41,放置内腔41与滑移腔60连通,放置内腔41内设置有用于对人员腰背进行按摩的腰背按摩组件,滑移腔60内设置有驱动腰背按摩组件进行工作且防止人员在躺卧时不方便的底部传动组件,从而利用上述组件实现了人员腰背按摩且便于人员躺卧。
有益地,其中,腰背按摩组件包括壳体40,壳体40内设置有开口的放置内腔70,放置内腔70前端壁固设有电力电机53,电力电机53后侧动力连接设置有圆轴65,圆轴65与放置内腔70端壁转动配合连接,壳体40的长度与放置内腔41前后长度相同,圆轴65外表面固设有若干固定板63,相邻的固定板63之间左右交替设置,即相邻的圆轴65最短边与当前的圆轴65最长边位于同侧,固定板63内设置有用于按摩的推顶结构,壳体40左侧设置有与推顶结构连通且使推顶结构进行工作的泵液结构,从而利用上述结构使固定板63具有更好的按摩人员腰背的功能。
有益地,其中,推顶结构包括设置于圆轴65内的通路腔66,固定板63内固设有对称的推动液压缸67,推动液压缸67和通路腔66之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62,推动液压缸67一侧设置有半圆块64,推动液压缸67与半圆块64动力连接,左右侧的半圆块64的规格不相同,且均为半圆形结构,通路腔66与泵液结构连通,从而利用泵液结构使通路腔66传递液压力使推动液压缸67带动半圆块64进行工作。
有益地,其中,泵液结构包括固设于壳体40左端面的储油罐83,储油罐83前侧设置有与壳体40固定的油泵87,油泵87与通路腔66之间连通设置有侧连管88,储油罐83与油泵87之间连通设置有连管86,连管86内连通设置有开关阀85,推动液压缸67与储油罐83之间连通设置有油管82,油管82内连通设置有前侧阀门81,从而利用上述结构控制推动液压缸67进行工作。
有益地,其中,底部传动组件包括与内腔13端壁固定的放置平台14,放置平台14内设置有对称且开口的穿透腔15,放置平台14的长度小于内腔13左右之间的距离,放置平台14左右端面固设有对称的安装侧板24,安装侧板24内转动的设置有过渡带轮23,安装侧板24下侧设置有与放置平台14固定的固定板20,固定板20内转动的设置有主动带轮22,其中一个固定板20一侧端面固设有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与主动带轮22动力连接,主动带轮22和过渡带轮23外表面缠绕设置有配合连接带25,配合连接带25将主动带轮22和过渡带轮23动力连接,配合连接带25与放置平台14上端面相抵,配合连接带25穿过穿透腔15,配合连接带25与躺卧板12上端面齐平,放置平台14前后侧设置有对称的安装箱体42,安装箱体42与内腔13端壁固定,安装箱体42内设置有开口的滑移腔60,滑移腔60左右端壁之间固设有导杆61,导杆61外表面滑动的设置有配合移动块68,配合移动块68上端面固设有顶部安装板69,顶部安装板69一侧端面固设有连接摆动电机72,连接摆动电机72前侧动力连接设置有连接摆杆71,连接摆杆71与壳体40固定,连接摆杆71的长度满足配合移动块68运动到最右侧时连接摆杆71刚好将壳体40与连接摆动电机72动力连接实现摆动,配合移动块68和配合连接带25之间设置有连接架90,连接架90将配合连接带25与配合移动块68动力连接,连接架90固定于配合连接带25外表面,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配合连接带25带动配合移动块68移动,间接使壳体40和固定板63移动后摆动顶起对人员进行按摩。
初始状态时,上述装置、组件和结构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一体式电脑17为现有技术,一体式电脑17采用了云智能终端平台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一体式电脑17实现云智能终端平台进行交互,以实现不同位置的顾客都可以从云智能平台中进行存储或者多媒体应用。
智能终端平台是全面集成云计算核心技术与云服务特色应用的智能终端平台。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云智能终端平台可实现个人云存储+多终端+多应用的软件平台模式。系统地将个性化应用深入整合到移动终端设备中,为用户带来更个性化、更丰富、更多元和更社交化的使用体验。
当设备进行工作时,首先人员躺卧在平板10和躺卧板12上,由于配合连接带25起着衬垫作用且与躺卧板12上端面齐平,此时人员可以被躺卧板12和配合连接带25完全支撑,且人员的脖颈部位靠着顶盖16,在对人员腰椎进行按摩时。
首先,摆动电机52工作后驱动下啮齿轮45转动,下啮齿轮45带动主齿轮44和旋动转轴48进行转动,此时在挡板47和躺卧板12的作用下,躺卧板12进行翻转,由于在翻转过程中,固定锥齿轮46与侧开口腔49端壁固定,那么使配合锥齿轮50在固定锥齿轮46外表面进行啮合滚动,在此过程中配合锥齿轮50带动连接配合轴51进行转动,此时连接配合轴51在连接配合轴51的作用下使转动锥齿轮31转动,且使下侧啮合锥齿轮32转动后带动外螺纹杆35向上移动,此时顶部平板36和滑出杆38带动顶盖16向上移动,将人员脖颈顶起即可,此时躺卧板12将人员腰背向左倾斜,且将人员脖颈由顶盖16顶起,此时人员腰背与躺卧板12上端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
此后,连接摆动电机72工作后驱动连接摆杆71摆动,使壳体40脱离放置内腔41后变为竖直状态,此时电力电机53工作后驱动圆轴65转动,圆轴65转动后带动固定板63转动,此时驱动电机21工作后驱动主动带轮22转动,主动带轮22转动后带动配合连接带25进行移动,则在连接架90的作用下使配合移动块68也带动与配合移动块68相关的结构向左移动。
同时,开关阀85、前侧阀门81打开,油泵87和储油罐83开始工作,使圆轴65转动后带动固定板63转动的过程中,在半圆块64运动到朝上时,与半圆块64相对于的推动液压缸67工作后将半圆块64向上顶,使半圆块64将人员腰背顶起并且在固定板63转动后进一步的侧向按摩,如此循环往复的进行,即可将人员腰背进行高效的按摩舒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设备采用了联动传递装置950、支撑顶起装置951和移动按摩装置952的设计,使设备具备紧凑型设计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将人员脖颈撑起以便于按摩结构对人员腰背进行高效的按摩,且设备采用了一些便于人员进行多媒体娱乐的云智能终端,使人员更为休闲及方便。
上述优点具体表现为:
1.采用了现有技术一体式电脑17,使人员能够便于进行多媒体娱乐,更方便的进行休闲。
2.采用了躺卧板12在相应结构的摆动下,可以通过联动结构使顶盖16将人员的脖颈进行顶起,以便于设备内部的按摩结构对人员腰背进行按摩,极大的提高了人员按摩的舒适度及效率。
3.利用驱动电机21带动主动带轮22转动,使过渡带轮23和主动带轮22使配合连接带25进行连续驱动移动,且配合连接带25与放置平台14上端面相抵,保证在人员进行平躺时的舒适度且能够防止杂物掉落到设备内部,配合连接带25起着限制作用,使设备运行更高效安全,且利用连接架90的设计,使配合移动块68带动与配合移动块68固定的按摩结构进行移动,实现了往复按摩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人员按摩的舒适度及方便性。
4.固定锥齿轮46与侧开口腔49端壁固定,使配合锥齿轮50在躺卧板12翻转时利用配合锥齿轮50在固定锥齿轮46外表面滚动的方式,将连接配合轴51进行转动,且能够将动力通过下侧啮合锥齿轮32、外螺纹杆35、顶部平板36和滑出杆38传递到顶盖16,以便于将人员的脖颈顶起使设备提高对人员腰部的按摩效果,上述结构也具有很好的联动性,设计灵巧且省力,挡板47的设计还在于防止前后侧的杂物进入到侧开口腔49内卡住设备。
5.连接摆动电机72、连接摆杆71、壳体40和放置内腔41的设计,使壳体40等结构能够藏匿于放置内腔41内,并且可以摆动后形成竖直状态,便于人员进行按摩。
6.电力电机53之间交替设置,可以利用相邻的固定板63之间长边与短边不相对的功能,使固定板63更好的将人员腰部进行支撑顶起,前侧阀门81、油管82、储油罐83、开关阀85、连管86、油泵87、侧连管88、通路腔66、圆轴65、连接管62、推动液压缸67和半圆块64的设计,有利于在半圆块64旋动到上侧最高位置时还可以向上伸出一定距离,使半圆块64以圆周运动的方式,将人员腰背进行深入的按摩,提高了设备按摩的效果,且利用半圆块64两侧的尺寸不同,使半圆块64针对不同高度的部位有不同舒适性的按摩,使设备更容易使人员腰背全方位的按摩。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平板10、底脚11、躺卧板12、内腔13、放置平台14、穿透腔15、顶盖16、一体式电脑17、固定板20、驱动电机21、主动带轮22、过渡带轮23、安装侧板24、配合连接带25、转动锥齿轮31、下侧啮合锥齿轮32、旋动筒33、容腔34、外螺纹杆35、顶部平板36、传递内腔37、滑出杆38、壳体40、放置内腔41、安装箱体42、主齿轮44、下啮齿轮45、固定锥齿轮46、挡板47、旋动转轴48、侧开口腔49、配合锥齿轮50、连接配合轴51、摆动电机52、电力电机53、滑移腔60、导杆61、连接管62、固定板63、半圆块64、圆轴65、通路腔66、推动液压缸67、配合移动块68、顶部安装板69、放置内腔70、连接摆杆71、连接摆动电机72、前侧阀门81、油管82、储油罐83、开关阀85、连管86、油泵87、侧连管88、连接架90、联动传递装置950、支撑顶起装置951、移动按摩装置9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10),所述平板(10)上侧设置有一体式电脑(17),所述平板(10)下侧设置有若干底脚(11),所述平板(10)右侧转动的设置有躺卧板(12),所述躺卧板(12)右侧位置设置有顶盖(16),所述躺卧板(12)与所述平板(10)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躺卧板(12)进行摆动的联动传递装置(9)配合锥齿轮(50),所述顶盖(16)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联动传递装置(950)进行联动实现所述顶盖(16)升降的支撑顶起装置(951),所述支撑顶起装置(951)和联动传递装置(9)配合锥齿轮(50)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躺卧板(12)内且能够对人员进行腰背按摩的移动按摩装置(952);
所述联动传递装置(950)包括设置于所述平板(10)内的侧开口腔(49),所述侧开口腔(49)开口设置,所述侧开口腔(49)前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旋动转轴(48),所述躺卧板(12)左端面固设有好的挡板(47),所述挡板(47)与所述旋动转轴(48)固定配合连接,所述侧开口腔(49)端壁内设置有驱动所述旋动转轴(48)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侧开口腔(49)端壁内固设有对称的固定锥齿轮(46),所述旋动转轴(48)转动的贯穿所述固定锥齿轮(46),所述固定锥齿轮(46)与所述支撑顶起装置(951)配合连接;
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侧开口腔(49)端壁的摆动电机(52),所述摆动电机(52)一侧动力连接设置有下啮齿轮(45),所述下啮齿轮(45)上侧啮合设置有主齿轮(44),所述主齿轮(44)与所述旋动转轴(48)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起装置(951)包括设置于所述躺卧板(12)内的传递内腔(37),所述躺卧板(12)内转动的设置有对称的连接配合轴(51),所述连接配合轴(51)左端面固设有配合锥齿轮(50),所述配合锥齿轮(50)与所述固定锥齿轮(46)啮合,所述连接配合轴(51)转动的伸入所述传递内腔(37)内,所述连接配合轴(51)右端面固设有转动锥齿轮(31),所述转动锥齿轮(31)下侧啮合设置有下侧啮合锥齿轮(32),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32)前后对称设置,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32)下端面固设有旋动筒(33),所述旋动筒(33)与所述传递内腔(37)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旋动筒(33)内设置一开口的容腔(34),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32)与所述顶盖(16)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32)的转动传递到使所述顶盖(16)进行升降的升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下侧啮合锥齿轮(32)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杆(35),所述外螺纹杆(35)上端面固设有顶部平板(36),所述顶部平板(36)为前后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顶部平板(36)上端面固设有滑出杆(38),所述滑出杆(38)滑动的贯穿所述传递内腔(37)和躺卧板(12)并与所述顶盖(16)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按摩装置(952)包括设置于所述躺卧板(12)内的内腔(13),所述内腔(13)开口设置,所述内腔(13)内设置有放置平台(14),所述放置平台(14)内设置有对称且开口的穿透腔(15),所述放置平台(14)与所述内腔(13)端壁固定,所述放置平台(14)右侧设置有位于所述躺卧板(12)内的放置内腔(41),所述放置内腔(41)与滑移腔(60)连通,所述放置内腔(41)内设置有用于对人员腰背进行按摩的腰背按摩组件,所述滑移腔(60)内设置有驱动腰背按摩组件进行工作且防止人员在躺卧时不方便的底部传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腰背按摩组件包括壳体(40),所述壳体(40)内设置有开口的放置内腔(70),所述放置内腔(70)前端壁固设有电力电机(53),所述电力电机(53)后侧动力连接设置有圆轴(65),所述圆轴(65)与所述放置内腔(70)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圆轴(65)外表面固设有若干固定板(63),相邻的所述固定板(63)之间左右交替设置,即相邻的所述圆轴(65)最短边与当前的所述圆轴(65)最长边位于同侧,所述固定板(63)内设置有用于按摩的推顶结构,所述壳体(40)左侧设置有与推顶结构连通且使推顶结构进行工作的泵液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推顶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圆轴(65)内的通路腔(66),所述固定板(63)内固设有对称的推动液压缸(67),所述推动液压缸(67)和通路腔(66)之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62),所述推动液压缸(67)一侧设置有半圆块(64),所述推动液压缸(67)与所述半圆块(64)动力连接,所述通路腔(66)与泵液结构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泵液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壳体(40)左端面的储油罐(83),所述储油罐(83)前侧设置有与所述壳体(40)固定的油泵(87),所述油泵(87)与通路腔(66)之间连通设置有侧连管(88),所述储油罐(83)与所述油泵(87)之间连通设置有连管(86),所述连管(86)内连通设置有开关阀(85),推动液压缸(67)与所述储油罐(83)之间连通设置有油管(82),所述油管(82)内连通设置有前侧阀门(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底部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内腔(13)端壁固定的放置平台(14),所述放置平台(14)内设置有对称且开口的穿透腔(15),所述放置平台(14)左右端面固设有对称的安装侧板(24),所述安装侧板(24)内转动的设置有过渡带轮(23),所述安装侧板(24)下侧设置有与所述放置平台(14)固定的固定板(20),所述固定板(20)内转动的设置有主动带轮(22),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20)一侧端面固设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与所述主动带轮(22)动力连接,所述主动带轮(22)和过渡带轮(23)外表面缠绕设置有配合连接带(25),所述配合连接带(25)将所述主动带轮(22)和过渡带轮(23)动力连接,所述配合连接带(25)与所述放置平台(14)上端面相抵,所述配合连接带(25)穿过所述穿透腔(15),所述放置平台(14)前后侧设置有对称的安装箱体(42),所述安装箱体(42)与所述内腔(13)端壁固定,所述安装箱体(42)内设置有开口的滑移腔(60),所述滑移腔(60)左右端壁之间固设有导杆(61),所述导杆(61)外表面滑动的设置有配合移动块(68),所述配合移动块(68)上端面固设有顶部安装板(69),所述顶部安装板(69)一侧端面固设有连接摆动电机(72),所述连接摆动电机(72)前侧动力连接设置有连接摆杆(71),所述连接摆杆(71)与所述壳体(40)固定,所述配合移动块(68)和配合连接带(25)之间设置有连接架(90),所述连接架(90)将所述配合连接带(25)与所述配合移动块(68)动力连接,所述连接架(90)固定于所述配合连接带(25)外表面。
CN201911176077.3A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 Active CN111135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6077.3A CN111135029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6077.3A CN111135029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5029A CN111135029A (zh) 2020-05-12
CN111135029B true CN111135029B (zh) 2021-09-21

Family

ID=7051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6077.3A Active CN111135029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502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02349A1 (en) * 2004-06-02 2005-12-07 Ching-Yao Liang Reciprocating massaging structure with means for indicating failure of reversion
CN201379729Y (zh) * 2009-04-03 2010-01-13 马合生 一种多功能远红外线治疗保健床
CN201441156U (zh) * 2009-06-09 2010-04-28 大连金凌床具有限公司 在床尾上、下移动电视机上休闲娱乐、上网的电动床
CN102600030A (zh) * 2012-04-06 2012-07-25 何斌 一种电控解便护理床
CN204379719U (zh) * 2012-05-31 2015-06-10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机
CN103356358B (zh) * 2013-07-08 2016-05-25 佛山市顺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脊椎保健理筋床
CN107822843B (zh) * 2014-02-27 2020-05-05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CN105147479A (zh) * 2015-06-25 2015-12-16 王敬东 一种多功能消化内科专用治疗床
CN105342733B (zh) * 2015-10-12 2018-03-06 程方圆 人体颈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康复器
CN107648007B (zh) * 2017-10-09 2023-05-2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凸轮式脊柱按摩床及其按摩方法
CN107550599B (zh) * 2017-10-30 2019-05-28 海门黄海创业园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兽医用高稳定性保定架
KR102223805B1 (ko) * 2018-04-26 2021-03-05 주식회사 세라젬 마사지기의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0772396B (zh) * 2019-11-04 2021-07-30 哈尔滨学院 一种躺卧式腿部锻炼器械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5029A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4203A (zh) 一种胃肠科护理肠胃蠕动辅助按摩装置
CN111135029B (zh) 一种共享的智能养生云智能终端
CN110025264A (zh) 一种滚动地拖底座及其清洁装置
CN109730913A (zh) 一种缓解肩部酸痛的按摩器
CN112190051A (zh) 一种养老多功能座椅
CN213964022U (zh) 一种伤残人员多功能护理床
CN107374865B (zh) 一种护理床
CN2284063Y (zh) 电控按摩椅
CN110680635A (zh) 一种轮椅升降辅助移动装置
CN210810138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可调节角度的床
CN212437935U (zh) 一种具有自动升降效果的电动椅
CN111631890A (zh) 一种自动消毒手术床
CN210069307U (zh) 一种应急显示屏支架
CN112914978A (zh) 一种肛肠外科用内痔治疗座椅
CN111728825A (zh) 一种脚踝康复设备
CN216353235U (zh) 一种用于预防保健科的健康教育宣传装置
CN111616935A (zh) 一种医疗按摩机器人
CN218651073U (zh) 一种沙发
CN215425968U (zh) 一种用于脊柱治疗的按摩装置
CN219162760U (zh) 一种税务自助申报机
CN111772950B (zh) 一种半自动妇科用移动护理床
CN110236322B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
CN110840138A (zh) 一种可调节保健办公椅
CN217548464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按摩床
CN213851524U (zh) 一种具有高低调节功能的智能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