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7764A -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7764A
CN111117764A CN202010012049.4A CN202010012049A CN111117764A CN 111117764 A CN111117764 A CN 111117764A CN 202010012049 A CN202010012049 A CN 202010012049A CN 111117764 A CN111117764 A CN 111117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slag discharging
opening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20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能静
张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Qimingda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an Qimingda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an Qimingda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an Qimingda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20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7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7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776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6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by press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其步骤在于:首先,用户将蒸熟/炒熟的油料放置于供料机构内,由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榨油筒绕着中间筒体绕自身轴线做六十度的顺时针逐步旋转运动,当榨油筒转动至与加料口对齐接通时,供料机构将其内部的油料输送至该榨油筒内;接着,当该榨油筒转动至与柱塞口对齐接通时,压榨驱动机构驱动压榨杆由柱塞口插入至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而后,油料转变为油脂与油渣,油脂由排油管向外排出;最后,当该榨油筒转动至与排渣口对齐接通时,排渣驱动机构驱动排渣块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由榨油筒的敞口二滑动至排渣口内,将油渣由排渣口向外顶出落入至排渣管内,再由排渣管向外排出。

Description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榨油机,具体涉及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对油脂的摄取必不可少,无论是植物油脂还是动物油脂,其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从植物中提取油脂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物理压榨法、其二为化学浸出法,榨油机的工作原理即是利用了物理压榨法,即榨油机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由于压榨法提取的食用油纯天然、无公害、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现有的榨油机普片存在一个问题,榨油机只含有一个榨镗,其榨油效率低,需要多次反复操作,费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低,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端,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榨油效率高的立式旋转循环榨油机的物理榨油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榨油效率高的立式旋转循环物理榨油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供料阶段;
S1:用户将蒸熟/炒熟的油料放置于供料机构内,由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中间筒体绕自身轴线做六十度的顺时针逐步旋转运动,榨油筒将随着榨油筒进行同步运动,当榨油筒转动至与加料口对齐接通时,供料机构将其内部的油料输送至该榨油筒内;
所述的榨油筒设置有多个,多个榨油筒活动设置于安装底座上并且绕着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为两端开口布置的筒体结构并且其内部形成了榨镗,供料机构用于依次对榨油筒供应蒸熟/炒熟的油料,压榨杆可由压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装有油料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提取油脂,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榨油接受后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顶出外排,榨油筒绕着其阵列的圆周方向依次逐步转动并且依次与供料机构、压榨杆、排渣块相配合,供料机构对榨油筒供应油料、压榨杆对榨油筒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渣块对榨油筒内的油渣进行外排同步进行并且在榨油筒逐步转动的时间间歇内完成;
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同轴嵌套布置的外筒体、内筒体以及中间筒体且外筒体的轴向水平布置,中间筒体活动设置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并且可绕着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外筒体设置成两端开口布置的薄壁筒体结构,外筒体的外圆面设置正六边形并且上下两端端面水平布置,外筒体的下端面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外筒体的两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环,中间筒体活动卡接于两限位环之间,内筒体为两端封闭的薄壁结构端部位置处均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连接筒体,连接筒体相互背离一端固定套设有四爪型的连接臂,连接臂沿着连接筒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与限位环固定连接实现对内筒体的固定,中间筒体为实心的环形筒体结构,中间筒体的外圆面与外筒体的内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中间筒体的内圆面与内筒体的外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榨油筒沿中间筒体的径向固定嵌设于中间筒体上,榨油筒设置有六个并且沿中间筒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的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外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另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内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榨油筒靠近中间筒体外圆面一端的外圆面设置成环形的安装凸台,安装凸台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埋头孔且埋头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将安装凸台与中间筒体固定连接;
榨油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一、相互靠近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二,所述外筒体上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加料口,初始状态下加料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供料机构固定安装于外筒体的上端面上并且其输出端与加料口连接接通;
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与安转底座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与安装底座转动连接配合的传动轴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轴向与传动轴一的轴向均平行于中间筒体的轴向,旋转电机与传动轴一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带传动组件一用于将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进行转动,所述传动轴一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旋转驱动齿轮,所述中间筒体的端部同轴固定设置有齿圈且齿圈与旋转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旋转电机为步进电机;
旋转驱动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启动旋转电机,带传动组件一将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进行转动,传动轴一将带动旋转驱动齿轮进行转动,旋转驱动齿轮将带动齿条绕着自身轴向做自身轴线做六十度的顺时针逐步旋转运动,中间筒体与榨油筒将同步逐步运动,并且榨油筒依次与加料口、柱塞口以及排渣口对齐接通,当榨油筒与加料口接通时,供料机构将油料输送至该榨油筒内;
(二)榨油阶段;
S2:当该榨油筒转动至与柱塞口对齐接通时,压榨驱动机构驱动压榨杆由柱塞口插入至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
所述压榨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外筒体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上,并且该斜端面上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柱塞口且柱塞口的口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初始状态下柱塞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压榨杆的直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并且初始位置位于柱塞口的外部,压榨杆与柱塞口同轴布置;
所述榨油筒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凸台一与环形的密封凸台二,密封凸台一紧邻安装凸台布置、密封凸台二位于榨油筒背离安装凸台的一端,密封凸台一、密封凸台二与中间筒体三者之间形成了密闭的环形油腔,榨油筒上开设有若干内外贯穿的微孔,微孔位于密封凸台一与密封凸台二之间的榨油筒外圆面,微孔将榨镗与环形油腔之间连接接通,所述内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柱塞口同轴布置的环形对接槽,对接槽的槽底开设有贯穿至内筒体内的对接孔,对接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对接槽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所述内筒体内同轴固定设置有与其内圆面紧贴的柱形固定块,固定块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收集腔,收集腔与对接孔连接接通,收集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活动贯穿内筒体、由连接筒体的中部穿过并且朝向安装底座正面倾斜向下延伸布置的排油管,所述密封凸台二上沿平行于榨油筒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排油孔,排油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密封凸台二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转动至与柱塞口相对齐的榨油筒上的排油孔与对接槽密封对接接通;
所述对接槽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内开设有沿内筒体内外贯穿的微小过滤孔,过滤孔设置有若干并且其输入端可与榨油筒的敞口二对接接通、输出端始终与收集腔对接接通;
挤压压榨过程,当装有油料的榨油筒与柱塞口接通时,压榨杆由柱塞口插入至榨油筒内并其对齐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
S3:油料转变为油脂与油渣,一部分油脂经过微孔、环形油腔、排油、对接孔排出至收集腔内,另一部分油脂可以直接经过过滤孔排出至收集腔内,再由排油管向外排出;
(三)排渣阶段;
S4:当该榨油筒转动至与排渣口对齐接通时,排渣驱动机构驱动排渣块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由榨油筒的敞口二滑动至排渣口内,将油渣由排渣口向外顶出落入至排渣管内,再由排渣管向外排出;
所述外筒体的下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排渣口,排渣口的口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排渣口上固定设置有与其对接接通且倾斜朝向安装底座后延伸布置的排渣管,初始状态下排渣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内筒体靠近其底部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圆形的容纳口,排渣块活动嵌设于容纳口内,排渣块设置成圆柱形结构并且其直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排渣块与排渣口同轴布置,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驱动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直至滑动至排渣口内;
排渣过程中,当装有油渣的榨油筒与排渣口接通时,排渣块由榨油筒的敞口一滑入至其内部并且朝向排渣口滑动,将油渣下顶出至排渣管内,在排渣管的引导下将油渣排出至堆放点。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供料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筒体上端面上的料斗,料斗包括圆柱状的上半部与圆锥状的下半部,上半部的下端与下半部的上端同轴对齐接通,下半部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开口逐渐增大且下半部的下端开口与加料口同轴对齐接通,料斗的上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圆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至其中心位置的凸出臂,凸出臂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输送电机,输送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并且与料斗同轴布置,输送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同轴固定设置有绞龙且绞龙由料斗的下半部延伸至加料口内,绞龙直径与料斗的下端开口口径相适配。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供料机构还包括搅拌杆一与搅拌杆二,搅拌杆一与搅拌杆二位于料斗的上半部且均设置于搅拌轴与料斗的内壁中间,搅拌杆一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搅拌轴的轴向对称布置,搅拌杆一为直杆且其轴向竖直布置,搅拌杆一与搅拌轴之间由连杆固定连接,搅拌杆二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搅拌轴的轴向对称布置,搅拌杆二与搅拌杆一交错布置,搅拌杆二为环形杆且弧形的凹面指向搅拌轴的轴心线位置,搅拌杆二倾斜布置且搅拌杆二竖直方向构成的锐角夹角为三十度至六十度。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压榨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筒体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上的镂空固定架,固定架上转动设置于并列平行的两个丝杆且丝杆的轴向垂直于外筒体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的所咋平面,两个丝杆上套设有活动的升降块且升降块与丝杆构成螺纹连接配合,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压榨电机且压榨电机输出轴的轴向平行于丝杆的轴向,压榨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齿轮组合一,齿轮组合一用于将压榨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丝杆上并且带动丝杆进行转动,压榨杆背离柱塞口上的一端与升降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沿其径向并且竖直布置的引导滑槽并且引导滑槽的下端与容纳口对齐接通,引导滑槽的一侧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靠近引导滑槽的下端设置并且与引导滑槽相接通,排渣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引导滑槽内并且与其适配的升降齿条、转动设置于安装腔内的传动轴二并且传动轴二的轴向处置于升降齿条的长度方向,升降齿条可沿着引导滑槽进行上下滑动,升降齿条的下端与排渣块固定连接并且升降齿条的横截面积小于排渣块的横截面积,传动轴二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与升降齿条相啮合的升降驱动齿轮。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传动轴二的驱动端延伸至连接筒体内,排渣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连接筒体上的排渣电机、转动设置于连接筒体上并且轴向平行于传动轴二轴向的传动轴三,排渣电机输出轴与传动轴三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齿轮组合二,齿轮组合二用于将排渣电机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三上并且带传动传动轴三进行转动,传动三的输出端与传动轴二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齿轮组合三,齿轮组合三用于将传动轴三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二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二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通过驱动多个榨油筒循环进行加料、压榨、排渣,榨油的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升了榨油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榨油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榨油筒与供料机构、压榨杆、排渣块的配合图。
图7为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装底座的局部分解图。
图9为安装底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安装底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外筒体、内筒体、中间筒体的配合图。
图12为中间筒体与内筒体、榨油筒的配合图。
图13为中间筒体与榨油筒的配合图。
图14为中间筒体的剖视图。
图15为榨油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固定块与内筒体的配合图。
图17为内筒体与排油管的配合图。
图18为内筒体与榨油筒的配合图。
图19为内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榨油筒与排渣管的配合图。
图21为旋转驱动机构与中间筒体的配合图。
图22为旋转驱动机构与中间筒体的配合图。
图23为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供料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压榨杆与压榨驱动机构的配合图。
图26为压榨杆与压榨驱动机构的配合图。
图27为排渣驱动机构的安装图。
图28为排渣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排渣驱动机构与排渣块的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供料阶段;
S1:用户将蒸熟/炒熟的油料放置于供料机构300内,由旋转驱动机构130驱动中间筒体106绕自身轴线做六十度的顺时针逐步旋转运动,榨油筒200将随着榨油筒200进行同步运动,当榨油筒200转动至与加料口101a对齐接通时,供料机构300将其内部的油料输送至该榨油筒200内;
所述的榨油筒200设置有多个,多个榨油筒200活动设置于安装底座100上并且绕着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200为两端开口布置的筒体结构并且其内部形成了榨镗,供料机构300用于依次对榨油筒200供应蒸熟/炒熟的油料,压榨杆400可由压榨驱动机构410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装有油料的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提取油脂,排渣块500可由排渣驱动机构510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榨油接受后的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顶出外排,榨油筒200绕着其阵列的圆周方向依次逐步转动并且依次与供料机构300、压榨杆400、排渣块500相配合,供料机构300对榨油筒200供应油料、压榨杆400对榨油筒200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渣块500对榨油筒200内的油渣进行外排同步进行并且在榨油筒200逐步转动的时间间歇内完成;
所述的安装底座100上设置有同轴嵌套布置的外筒体101、内筒体103以及中间筒体106且外筒体101的轴向水平布置,中间筒体106活动设置于外筒体101与内筒体103之间并且可绕着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外筒体101设置成两端开口布置的薄壁筒体结构,外筒体101的外圆面设置正六边形并且上下两端端面水平布置,外筒体101的下端面与安装底座100固定连接,外筒体101的两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环102,中间筒体106活动卡接于两限位环102之间,内筒体103为两端封闭的薄壁结构端部位置处均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连接筒体104,连接筒体104相互背离一端固定套设有四爪型的连接臂105,连接臂105沿着连接筒体104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与限位环102固定连接实现对内筒体103的固定,中间筒体106为实心的环形筒体结构,中间筒体106的外圆面与外筒体101的内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中间筒体106的内圆面与内筒体103的外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榨油筒200沿中间筒体106的径向固定嵌设于中间筒体106上,榨油筒200设置有六个并且沿中间筒体106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200的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206外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另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206内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榨油筒200靠近中间筒体106外圆面一端的外圆面设置成环形的安装凸台201,安装凸台201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埋头孔且埋头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将安装凸台201与中间筒体106固定连接;
榨油筒200相互远离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一、相互靠近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二,所述外筒体101上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加料口101a,初始状态下加料口101a与其中一榨油筒200的敞口一对齐接通,供料机构300固定安装于外筒体101的上端面上并且其输出端与加料口101a连接接通;
所述的安装底座100上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130,旋转驱动机构130包括与安转底座100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131、与安装底座100转动连接配合的传动轴一132,旋转电机131的输出轴轴向与传动轴一132的轴向均平行于中间筒体106的轴向,旋转电机131与传动轴一13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133,带传动组件一133用于将旋转电机131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132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132进行转动,所述传动轴一132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旋转驱动齿轮134,所述中间筒体106的端部同轴固定设置有齿圈135且齿圈135与旋转驱动齿轮134相啮合,所述的旋转电机131为步进电机;
旋转驱动机构130在工作过程中,启动旋转电机131,带传动组件一133将旋转电机131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132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132进行转动,传动轴一132将带动旋转驱动齿轮134进行转动,旋转驱动齿轮134将带动齿条135绕着自身轴向做自身轴线做六十度的顺时针逐步旋转运动,中间筒体106与榨油筒200将同步逐步运动,并且榨油筒200依次与加料口101a、柱塞口101b以及排渣口101c对齐接通,当榨油筒200与加料口101a接通时,供料机构300将油料输送至该榨油筒200内;
(二)榨油阶段;
S2:当该榨油筒200转动至与柱塞口101b对齐接通时,压榨驱动机构410驱动压榨杆400由柱塞口101b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
所述压榨驱动机构410固定设置于外筒体101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上,并且该斜端面上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柱塞口101b且柱塞口101b的口径等于榨油筒200的内径,初始状态下柱塞口101b与其中一榨油筒200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压榨杆400的直径等于榨油筒200的内径并且初始位置位于柱塞口101b的外部,压榨杆400与柱塞口202b同轴布置;
所述榨油筒200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凸台一202与环形的密封凸台二203,密封凸台一202紧邻安装凸台201布置、密封凸台二203位于榨油筒200背离安装凸台201的一端,密封凸台一202、密封凸台二203与中间筒体106三者之间形成了密闭的环形油腔210,榨油筒200上开设有若干内外贯穿的微孔204,微孔204位于密封凸台一202与密封凸台二203之间的榨油筒200外圆面,微孔204将榨镗与环形油腔210之间连接接通,所述内筒体103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柱塞口101b同轴布置的环形对接槽108a,对接槽108a的槽底开设有贯穿至内筒体103内的对接孔108b,对接孔108b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对接槽108a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所述内筒体103内同轴固定设置有与其内圆面紧贴的柱形固定块107,固定块107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收集腔107a,收集腔107a与对接孔108b连接接通,收集腔107a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活动贯穿内筒体103、由连接筒体104的中部穿过并且朝向安装底座100正面倾斜向下延伸布置的排油管110,所述密封凸台二203上沿平行于榨油筒200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排油孔205,排油孔205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密封凸台二203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转动至与柱塞口101b相对齐的榨油筒200上的排油孔205与对接槽108b密封对接接通;
所述对接槽108a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内开设有沿内筒体103内外贯穿的微小过滤孔108c,过滤孔108c设置有若干并且其输入端可与榨油筒200的敞口二对接接通、输出端始终与收集腔107a对接接通;
挤压压榨过程,当装有油料的榨油筒200与柱塞口101b接通时,压榨杆400由柱塞口101b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其对齐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
S3:油料转变为油脂与油渣,一部分油脂经过微孔204、环形油腔210、排油205、对接孔208b排出至收集腔107a内,另一部分油脂可以直接经过过滤孔108c排出至收集腔107a内,再由排油管110向外排出;
(三)排渣阶段;
S4:当该榨油筒200转动至与排渣口101c对齐接通时,排渣驱动机构510驱动排渣块500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由榨油筒200的敞口二滑动至排渣口101c内,将油渣由排渣口101c向外顶出落入至排渣管120内,再由排渣管120向外排出;
所述外筒体101的下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排渣口101c,排渣口101c的口径等于榨油筒200的内径,排渣口101c上固定设置有与其对接接通且倾斜朝向安装底座100后延伸布置的排渣管120,初始状态下排渣口101c与其中一榨油筒200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内筒体103靠近其底部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圆形的容纳口109,排渣块500活动嵌设于容纳口109内,排渣块500设置成圆柱形结构并且其直径等于榨油筒200的内径,排渣块500与排渣口101c同轴布置,排渣块500可由排渣驱动机构510驱动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直至滑动至排渣口101c内;
排渣过程中,当装有油渣的榨油筒200与排渣口101c接通时,排渣块500由榨油筒200的敞口一滑入至其内部并且朝向排渣口101c滑动,将油渣下顶出至排渣管120内,在排渣管120的引导下将油渣排出至堆放点。
参见图1-29,一种立式旋转循环物理榨油机,其包括安装底座100、多个榨油筒200、供料机构300、压榨杆400及其压榨驱动机构410、排渣块500及其排渣驱动机构510,多个榨油筒200活动设置于安装底座100上并且绕着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200为两端开口布置的筒体结构并且其内部形成了榨镗,供料机构300用于依次对榨油筒200供应蒸熟/炒熟的油料,压榨杆400可由压榨驱动机构410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装有油料的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提取油脂,排渣块500可由排渣驱动机构510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榨油接受后的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顶出外排,榨油筒200绕着其阵列的圆周方向依次逐步转动并且依次与供料机构300、压榨杆400、排渣块500相配合,供料机构300对榨油筒200供应油料、压榨杆400对榨油筒200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渣块500对榨油筒200内的油渣进行外排同步进行并且在榨油筒200逐步转动的时间间歇内完成。
具体的,为了便于榨油筒200的活动安装,所述的安装底座100上设置有同轴嵌套布置的外筒体101、内筒体103以及中间筒体106且外筒体101的轴向水平布置,中间筒体106活动设置于外筒体101与内筒体103之间并且可绕着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外筒体101设置成两端开口布置的薄壁筒体结构,外筒体101的外圆面设置正六边形并且上下两端端面水平布置,外筒体101的下端面与安装底座100固定连接,外筒体101的两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环102,中间筒体106活动卡接于两限位环102之间,内筒体103为两端封闭的薄壁结构端部位置处均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连接筒体104,连接筒体104相互背离一端固定套设有四爪型的连接臂105,连接臂105沿着连接筒体104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与限位环102固定连接实现对内筒体103的固定,中间筒体106为实心的环形筒体结构,中间筒体106的外圆面与外筒体101的内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中间筒体106的内圆面与内筒体103的外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榨油筒200沿中间筒体106的径向固定嵌设于中间筒体106上,榨油筒200设置有六个并且沿中间筒体106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200的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206外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另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206内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为了便于榨油筒206与中间筒体106的固定连接,所述榨油筒200靠近中间筒体106外圆面一端的外圆面设置成环形的安装凸台201,安装凸台201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埋头孔且埋头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将安装凸台201与中间筒体106固定连接,通过驱动中间筒体106绕自身轴向的逐步转动,使多个榨油筒200绕中间筒体106的轴向进行逐步转动。
具体的,为了便于叙述,榨油筒200相互远离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一、相互靠近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二,为了便于榨油筒200的加料,所述外筒体101上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加料口101a,初始状态下加料口101a与其中一榨油筒200的敞口一对齐接通,供料机构300固定安装于外筒体101的上端面上并且其输出端与加料口101a连接接通,为了便于压榨杆400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所述压榨驱动机构410固定设置于外筒体101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上,并且该斜端面上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柱塞口101b且柱塞口101b的口径等于榨油筒200的内径,初始状态下柱塞口101b与其中一榨油筒200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压榨杆400的直径等于榨油筒200的内径并且初始位置位于柱塞口101b的外部,压榨杆400与柱塞口202b同轴布置,为了便于排渣杆500对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外排,所述外筒体101的下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排渣口101c,排渣口101c的口径等于榨油筒200的内径,排渣口101c上固定设置有与其对接接通且倾斜朝向安装底座100后延伸布置的排渣管120,初始状态下排渣口101c与其中一榨油筒200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内筒体103靠近其底部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圆形的容纳口109,排渣块500活动嵌设于容纳口109内,排渣块500设置成圆柱形结构并且其直径等于榨油筒200的内径,排渣块500与排渣口101c同轴布置,排渣块500可由排渣驱动机构510驱动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直至滑动至排渣口101c内。
加料口101a、柱塞口101b以及排渣口101c工作过程中,驱动榨油筒200绕着中间筒体106做六十度的逐步顺时针转动,使榨油筒200的敞口一依次与加料口101a、柱塞口101b、排渣口101c对齐接通,当榨油筒200与加料口101a接通时,供料机构300将油料输送至该榨油筒200内,当装有油料的榨油筒200与柱塞口101b接通时,压榨杆400由柱塞口101b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其对齐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使油料转变为油脂与油渣,当装有油渣的榨油筒200与排渣口101c接通时,排渣块500由榨油筒200的敞口一滑入至其内部并且朝向排渣口101c滑动,将油渣下顶出至排渣管120内,在排渣管120的引导下将油渣排出至堆放点。
为了便于对压榨出的油脂进行收集并且外排,所述榨油筒200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凸台一202与环形的密封凸台二203,密封凸台一202紧邻安装凸台201布置、密封凸台二203位于榨油筒200背离安装凸台201的一端,密封凸台一202、密封凸台二203与中间筒体106三者之间形成了密闭的环形油腔210,榨油筒200上开设有若干内外贯穿的微孔204,微孔204位于密封凸台一202与密封凸台二203之间的榨油筒200外圆面,微孔204将榨镗与环形油腔210之间连接接通,所述内筒体103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柱塞口101b同轴布置的环形对接槽108a,对接槽108a的槽底开设有贯穿至内筒体103内的对接孔108b,对接孔108b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对接槽108a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所述内筒体103内同轴固定设置有与其内圆面紧贴的柱形固定块107,固定块107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收集腔107a,收集腔107a与对接孔108b连接接通,收集腔107a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活动贯穿内筒体103、由连接筒体104的中部穿过并且朝向安装底座100正面倾斜向下延伸布置的排油管110,为了能够将环形油腔210内的油脂排出至收集腔107a内,所述密封凸台二203上沿平行于榨油筒200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排油孔205,排油孔205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密封凸台二203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转动至与柱塞口101b相对齐的榨油筒200上的排油孔205与对接槽108b密封对接接通,排油过程中,压榨出的油脂将经过微孔排出至环形油腔210内,油脂将依次穿过排油孔205、对接槽108a、对接孔108b排出至收集腔107a内,再由排油管110向外排出。
压榨杆400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且将其内部的油料朝向内筒体103的外圆面上进行推动挤压,在油料与内筒体103接触面上将被挤出大量的油脂,为了提升该部分油脂排出的效率,所述对接槽108a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内开设有沿内筒体103内外贯穿的微小过滤孔108c,过滤孔108c设置有若干并且其输入端可与榨油筒200的敞口二对接接通、输出端始终与收集腔107a对接接通,通过过滤孔108c的布置,使一部分油脂经过微孔204、环形油腔210、排油205、对接孔208b排出至收集腔107a内,另一部分油脂可以直接经过过滤孔108c排出至收集腔107a内,提升的油脂的排出效率,提升了整机榨油的效率。
榨油过程中,用户将蒸熟/炒熟的油料放置于供料机构300内,由外力驱动中间筒体106绕自身轴线做六十度的顺时针逐步旋转运动,榨油筒200将随着榨油筒200进行同步运动,当榨油筒200转动至与加料口101a对齐接通时,供料机构300将其内部的油料输送至该榨油筒200内,当该榨油筒200转动至与柱塞口101b对齐接通时,压榨驱动机构410驱动压榨杆400由柱塞口101b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油料转变为油脂与油渣,一部分油脂经过微孔204、环形油腔210、排油205、对接孔208b排出至收集腔107a内,另一部分油脂可以直接经过过滤孔108c排出至收集腔107a内,再由排油管110向外排出,当该榨油筒200转动至与排渣口101c对齐接通时,排渣驱动机构510驱动排渣块500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由榨油筒200的敞口二滑动至排渣口101c内,将油渣由排渣口101c向外顶出落入至排渣管120内,再由排渣管120向外排出,其优点在于,多个榨油筒200可循环连续进行榨油,大大提升了榨油的效率。
为了能够驱动中间筒体106进行转动,所述的安装底座100上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130,旋转驱动机构130包括与安转底座100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131、与安装底座100转动连接配合的传动轴一132,旋转电机131的输出轴轴向与传动轴一132的轴向均平行于中间筒体106的轴向,旋转电机131与传动轴一13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133,带传动组件一133用于将旋转电机131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132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132进行转动,所述传动轴一132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旋转驱动齿轮134,所述中间筒体106的端部同轴固定设置有齿圈135且齿圈135与旋转驱动齿轮134相啮合,为了能够驱动中间筒体106进行逐步转动,所述的旋转电机131为步进电机。
旋转驱动机构130在工作过程中,启动旋转电机131,带传动组件一133将旋转电机131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132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132进行转动,传动轴一132将带动旋转驱动齿轮134进行转动,旋转驱动齿轮134将带动齿条135绕着自身轴向做自身轴线做六十度的顺时针逐步旋转运动,中间筒体106与榨油筒200将同步逐步运动,并且榨油筒200依次与加料口101a、柱塞口101b以及排渣口101c对齐接通。
为了能够对榨油筒200输送添加油料,所述的供料机构300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筒体101上端面上的料斗301,料斗301包括圆柱状的上半部与圆锥状的下半部,上半部的下端与下半部的上端同轴对齐接通,下半部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开口逐渐增大且下半部的下端开口与加料口101a同轴对齐接通,料斗301的上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固定环302,固定环302的内圆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至其中心位置的凸出臂303,凸出臂303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输送电机304,输送电机304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并且与料斗301同轴布置,输送电机304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设置有搅拌轴305,搅拌轴305的下端同轴固定设置有绞龙306且绞龙306由料斗301的下半部延伸至加料口101a内,绞龙306直径与料斗301的下端开口口径相适配,其目的是为了,绞龙306禁止时,可对料斗301的下端开口进行封闭,通过驱动绞龙306进行转动,将位于料斗301的油料经过加料口101a输送至与其对齐接通的榨油筒200内。
具体的,为了避免油料在下料过程中在料斗301内发生堵塞,所述的供料机构300还包括搅拌杆一307与搅拌杆二308,搅拌杆一307与搅拌杆二308位于料斗301的上半部且均设置于搅拌轴305与料斗301的内壁中间,搅拌杆一307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搅拌轴305的轴向对称布置,搅拌杆一307为直杆且其轴向竖直布置,搅拌杆一307与搅拌轴305之间由连杆固定连接,搅拌杆二308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搅拌轴305的轴向对称布置,搅拌杆二308与搅拌杆一307交错布置,搅拌杆二308为环形杆且弧形的凹面指向搅拌轴305的轴心线位置,搅拌杆二308倾斜布置且搅拌杆二308竖直方向构成的锐角夹角为三十度至六十度,通过驱动搅拌杆一307与搅拌杆二308绕着搅拌轴305的轴向进行转动,对油料进行搅拌,避免油料在下料过程中在料斗301内发生堵塞。
供料机构300在工作过程中,当榨油筒200与加料口101a对齐接通时,启动输送电机304,输送电机304将带动搅拌轴305与绞龙306进行转动,搅拌杆一307与搅拌杆二308对油料进行搅拌,同时,绞龙306转动将油料由加料口101a输送至榨油筒200内,并且可通过控制绞龙306转动的时长控制油料的下料量。
为了能够驱动压榨杆400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所述的压榨驱动机构410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筒体101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上的镂空固定架411,固定架411上转动设置于并列平行的两个丝杆412且丝杆412的轴向垂直于外筒体101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的所咋平面,两个丝杆412上套设有活动的升降块413且升降块413与丝杆412构成螺纹连接配合,固定架411上固定设置有压榨电机414且压榨电机414输出轴的轴向平行于丝杆412的轴向,压榨电机414的输出轴与丝杆412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齿轮组合一415,齿轮组合一415用于将压榨电机414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丝杆412上并且带动丝杆412进行转动,压榨杆400背离柱塞口101b上的一端与升降块413固定连接。
压榨驱动机构410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驱动压榨杆400由柱塞口101b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时,启动压榨电机414,齿轮组合一415将压榨电机414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丝杆412上并且带动丝杆412进行转动,丝杆412将带动升降块413靠近柱塞口101b运动,升降块413将驱动压榨杆400同步运动并且由柱塞口101b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压榨结束后,启动压榨电机414反转,压榨电机414将带动升降块413背离柱塞口101b运动,升降块413将带动压榨杆400由压榨筒200内撤出复位。
为了能够驱动排渣块500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并且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将其内部油渣由排渣口101c向下顶出,所述固定块107上开设有沿其径向并且竖直布置的引导滑槽107b并且引导滑槽107b的下端与容纳口109对齐接通,引导滑槽107b的一侧开设有安装腔107c,安装腔107c靠近引导滑槽107b的下端设置并且与引导滑槽107b相接通,排渣驱动机构510包括设置于引导滑槽107b内并且与其适配的升降齿条511、转动设置于安装腔107c内的传动轴二512并且传动轴二512的轴向处置于升降齿条511的长度方向,升降齿条511可沿着引导滑槽107b进行上下滑动,升降齿条511的下端与排渣块500固定连接并且升降齿条511的横截面积小于排渣块500的横截面积,传动轴二512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与升降齿条511相啮合的升降驱动齿轮513,通过传动轴二512的转动,带动升降驱动齿轮513的转动,从而实现升降齿条511的向下滑动,进而实现排渣块500插入至榨油筒200内将其内部的油渣向下顶出。
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传动轴二512进行转动,传动轴二512的驱动端延伸至连接筒体104内,排渣驱动机构510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连接筒体104上的排渣电机514、转动设置于连接筒体104上并且轴向平行于传动轴二512轴向的传动轴三515,排渣电机514输出轴与传动轴三515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齿轮组合二516,齿轮组合二561用于将排渣电机514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三515上并且带传动传动轴三515进行转动,传动三511的输出端与传动轴二512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齿轮组合三517,齿轮组合三517用于将传动轴三515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二512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二512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通过排渣电机514、传动轴三515的配合将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二512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二512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
排渣驱动机构510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对榨油筒200内的油渣进行外排时,启动排渣电机514,齿轮组合二516将排渣电机514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三515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三515进行转动,齿轮组合三517将传动轴三515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二512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二512进行转动,传动轴二512将带动升降驱动齿轮513进行转欧东,升降驱动齿轮513将驱动升降齿条511竖直向下滑动并且带动排渣块500插入至榨油筒200内,直至滑动至排渣口101c,排渣块500将榨油筒200内的油渣向下顶出实现外排。

Claims (6)

1.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供料阶段;
S1:用户将蒸熟/炒熟的油料放置于供料机构内,由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中间筒体绕自身轴线做六十度的顺时针逐步旋转运动,榨油筒将随着榨油筒进行同步运动,当榨油筒转动至与加料口对齐接通时,供料机构将其内部的油料输送至该榨油筒内;
所述的榨油筒设置有多个,多个榨油筒活动设置于安装底座上并且绕着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为两端开口布置的筒体结构并且其内部形成了榨镗,供料机构用于依次对榨油筒供应蒸熟/炒熟的油料,压榨杆可由压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装有油料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提取油脂,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榨油接受后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顶出外排,榨油筒绕着其阵列的圆周方向依次逐步转动并且依次与供料机构、压榨杆、排渣块相配合,供料机构对榨油筒供应油料、压榨杆对榨油筒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渣块对榨油筒内的油渣进行外排同步进行并且在榨油筒逐步转动的时间间歇内完成;
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同轴嵌套布置的外筒体、内筒体以及中间筒体且外筒体的轴向水平布置,中间筒体活动设置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并且可绕着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外筒体设置成两端开口布置的薄壁筒体结构,外筒体的外圆面设置正六边形并且上下两端端面水平布置,外筒体的下端面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外筒体的两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环,中间筒体活动卡接于两限位环之间,内筒体为两端封闭的薄壁结构端部位置处均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连接筒体,连接筒体相互背离一端固定套设有四爪型的连接臂,连接臂沿着连接筒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与限位环固定连接实现对内筒体的固定,中间筒体为实心的环形筒体结构,中间筒体的外圆面与外筒体的内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中间筒体的内圆面与内筒体的外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榨油筒沿中间筒体的径向固定嵌设于中间筒体上,榨油筒设置有六个并且沿中间筒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的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外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另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内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榨油筒靠近中间筒体外圆面一端的外圆面设置成环形的安装凸台,安装凸台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埋头孔且埋头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将安装凸台与中间筒体固定连接;
榨油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一、相互靠近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二,所述外筒体上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加料口,初始状态下加料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供料机构固定安装于外筒体的上端面上并且其输出端与加料口连接接通;
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与安转底座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与安装底座转动连接配合的传动轴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轴向与传动轴一的轴向均平行于中间筒体的轴向,旋转电机与传动轴一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带传动组件一用于将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进行转动,所述传动轴一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旋转驱动齿轮,所述中间筒体的端部同轴固定设置有齿圈且齿圈与旋转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旋转电机为步进电机;
旋转驱动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启动旋转电机,带传动组件一将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进行转动,传动轴一将带动旋转驱动齿轮进行转动,旋转驱动齿轮将带动齿条绕着自身轴向做自身轴线做六十度的顺时针逐步旋转运动,中间筒体与榨油筒将同步逐步运动,并且榨油筒依次与加料口、柱塞口以及排渣口对齐接通,当榨油筒与加料口接通时,供料机构将油料输送至该榨油筒内;
(二)榨油阶段;
S2:当该榨油筒转动至与柱塞口对齐接通时,压榨驱动机构驱动压榨杆由柱塞口插入至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
所述压榨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外筒体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上,并且该斜端面上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柱塞口且柱塞口的口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初始状态下柱塞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压榨杆的直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并且初始位置位于柱塞口的外部,压榨杆与柱塞口同轴布置;
所述榨油筒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凸台一与环形的密封凸台二,密封凸台一紧邻安装凸台布置、密封凸台二位于榨油筒背离安装凸台的一端,密封凸台一、密封凸台二与中间筒体三者之间形成了密闭的环形油腔,榨油筒上开设有若干内外贯穿的微孔,微孔位于密封凸台一与密封凸台二之间的榨油筒外圆面,微孔将榨镗与环形油腔之间连接接通,所述内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柱塞口同轴布置的环形对接槽,对接槽的槽底开设有贯穿至内筒体内的对接孔,对接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对接槽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所述内筒体内同轴固定设置有与其内圆面紧贴的柱形固定块,固定块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收集腔,收集腔与对接孔连接接通,收集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活动贯穿内筒体、由连接筒体的中部穿过并且朝向安装底座正面倾斜向下延伸布置的排油管,所述密封凸台二上沿平行于榨油筒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排油孔,排油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密封凸台二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转动至与柱塞口相对齐的榨油筒上的排油孔与对接槽密封对接接通;
所述对接槽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内开设有沿内筒体内外贯穿的微小过滤孔,过滤孔设置有若干并且其输入端可与榨油筒的敞口二对接接通、输出端始终与收集腔对接接通;
挤压压榨过程,当装有油料的榨油筒与柱塞口接通时,压榨杆由柱塞口插入至榨油筒内并其对齐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
S3:油料转变为油脂与油渣,一部分油脂经过微孔、环形油腔、排油、对接孔排出至收集腔内,另一部分油脂可以直接经过过滤孔排出至收集腔内,再由排油管向外排出;
(三)排渣阶段;
S4:当该榨油筒转动至与排渣口对齐接通时,排渣驱动机构驱动排渣块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由榨油筒的敞口二滑动至排渣口内,将油渣由排渣口向外顶出落入至排渣管内,再由排渣管向外排出;
所述外筒体的下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排渣口,排渣口的口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排渣口上固定设置有与其对接接通且倾斜朝向安装底座后延伸布置的排渣管,初始状态下排渣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内筒体靠近其底部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圆形的容纳口,排渣块活动嵌设于容纳口内,排渣块设置成圆柱形结构并且其直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排渣块与排渣口同轴布置,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驱动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直至滑动至排渣口内;
排渣过程中,当装有油渣的榨油筒与排渣口接通时,排渣块由榨油筒的敞口一滑入至其内部并且朝向排渣口滑动,将油渣下顶出至排渣管内,在排渣管的引导下将油渣排出至堆放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所述的供料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筒体上端面上的料斗,料斗包括圆柱状的上半部与圆锥状的下半部,上半部的下端与下半部的上端同轴对齐接通,下半部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开口逐渐增大且下半部的下端开口与加料口同轴对齐接通,料斗的上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圆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至其中心位置的凸出臂,凸出臂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输送电机,输送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并且与料斗同轴布置,输送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同轴固定设置有绞龙且绞龙由料斗的下半部延伸至加料口内,绞龙直径与料斗的下端开口口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所述的供料机构还包括搅拌杆一与搅拌杆二,搅拌杆一与搅拌杆二位于料斗的上半部且均设置于搅拌轴与料斗的内壁中间,搅拌杆一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搅拌轴的轴向对称布置,搅拌杆一为直杆且其轴向竖直布置,搅拌杆一与搅拌轴之间由连杆固定连接,搅拌杆二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搅拌轴的轴向对称布置,搅拌杆二与搅拌杆一交错布置,搅拌杆二为环形杆且弧形的凹面指向搅拌轴的轴心线位置,搅拌杆二倾斜布置且搅拌杆二竖直方向构成的锐角夹角为三十度至六十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所述的压榨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筒体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上的镂空固定架,固定架上转动设置于并列平行的两个丝杆且丝杆的轴向垂直于外筒体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的所咋平面,两个丝杆上套设有活动的升降块且升降块与丝杆构成螺纹连接配合,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压榨电机且压榨电机输出轴的轴向平行于丝杆的轴向,压榨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齿轮组合一,齿轮组合一用于将压榨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丝杆上并且带动丝杆进行转动,压榨杆背离柱塞口上的一端与升降块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沿其径向并且竖直布置的引导滑槽并且引导滑槽的下端与容纳口对齐接通,引导滑槽的一侧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靠近引导滑槽的下端设置并且与引导滑槽相接通,排渣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引导滑槽内并且与其适配的升降齿条、转动设置于安装腔内的传动轴二并且传动轴二的轴向处置于升降齿条的长度方向,升降齿条可沿着引导滑槽进行上下滑动,升降齿条的下端与排渣块固定连接并且升降齿条的横截面积小于排渣块的横截面积,传动轴二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与升降齿条相啮合的升降驱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传动轴二的驱动端延伸至连接筒体内,排渣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连接筒体上的排渣电机、转动设置于连接筒体上并且轴向平行于传动轴二轴向的传动轴三,排渣电机输出轴与传动轴三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齿轮组合二,齿轮组合二用于将排渣电机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三上并且带传动传动轴三进行转动,传动三的输出端与传动轴二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齿轮组合三,齿轮组合三用于将传动轴三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二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二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
CN202010012049.4A 2020-01-07 2020-01-07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 Withdrawn CN111117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2049.4A CN111117764A (zh) 2020-01-07 2020-01-07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2049.4A CN111117764A (zh) 2020-01-07 2020-01-07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7764A true CN111117764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87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2049.4A Withdrawn CN111117764A (zh) 2020-01-07 2020-01-07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776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3565A (zh) * 2020-09-01 2020-12-2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香榧榨油后香榧渣再利用装置
CN113352673A (zh) * 2021-06-22 2021-09-07 喀什光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油脂含量种子的冷榨油机
CN113427820A (zh) * 2021-07-06 2021-09-24 江西高安建发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多油口的榨油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3565A (zh) * 2020-09-01 2020-12-2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香榧榨油后香榧渣再利用装置
CN112143565B (zh) * 2020-09-01 2022-07-0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香榧榨油后香榧渣再利用装置
CN113352673A (zh) * 2021-06-22 2021-09-07 喀什光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油脂含量种子的冷榨油机
CN113427820A (zh) * 2021-07-06 2021-09-24 江西高安建发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多油口的榨油机
CN113427820B (zh) * 2021-07-06 2023-02-28 江西高安建发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多油口的榨油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9066A (zh) 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
CN111117764A (zh) 菜籽油的多筒式循环榨取方法
CN111169072A (zh) 核桃油的同步辊压式提取方法
CN111117763A (zh) 油菜籽压榨制取菜籽油的多筒旋转榨油构件
CN211706616U (zh) 一种复配食品添加剂加工用搅拌装置
CN111117765A (zh) 采用惯性增压式制取菜籽油的方法
CN111139131A (zh) 对油茶籽进行冲压式处理并制取茶油的方法
CN111169069A (zh) 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
CN112316791A (zh) 一种基因工程用药物混合装置
CN111169065A (zh) 用于大豆油制取的全自动榨油机
CN204487822U (zh) 浆料搅拌装置
CN111169074A (zh) 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
CN111169079A (zh) 油菜籽榨油机的惯性增压装置
CN111169080A (zh) 油菜籽榨油机
CN111169077A (zh) 花生油/大豆油的循环转动式高效制取方法
CN116212699A (zh) 一种膏滋蜜炼加工装置
CN111169064A (zh) 大豆油的多缸联动式高效制取方法
CN111139129A (zh) 采用链式循环压榨技术高效制取花生油的方法
CN111169087A (zh) 制取花生油的翻炒自动给料组件
CN106313620B (zh) 用于环保燃料制造设备的双防堵塞进料装置
CN110732158A (zh) 一种破壁灵芝孢子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装备
CN113115934A (zh) 阿胶的自动化熬制设备
CN114453095A (zh) 一种基于剁椒制作的多级剁切设备
CN111169078A (zh) 油茶籽榨油机的增压装置
CN111169076A (zh) 用于核桃油提取的同步辊压式榨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