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3747A - 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3747A
CN111113747A CN201911308994.2A CN201911308994A CN111113747A CN 111113747 A CN111113747 A CN 111113747A CN 201911308994 A CN201911308994 A CN 201911308994A CN 111113747 A CN111113747 A CN 111113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notching
double
gea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89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新达
孙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opstrong Living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opstrong Living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opstrong Living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opstrong Living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89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37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3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374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37/02Deburring or deflashing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包括:机架、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为圆环形的间歇旋转输送机构;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和双面夹爪机构间隔分布于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的圆周边缘部位;该操作过程较为简便,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加工件的表面大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飞边,飞边又称溢边、披锋、毛刺等,大多发生在模具的分合位置上,如动模和静模的分型面,滑块的滑配部位、镶件的绝隙、顶杆孔隙等处。
现有的缓冲橡胶加工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冲压切边工艺,其工艺较为繁多,生产效率较为低下,且切边的定位不够准确,导致切边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冲压切边工艺较为繁杂,生产效率较为低下的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包括:
机架、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
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为圆环形的间歇旋转输送机构;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和双面夹爪机构间隔分布于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的圆周边缘部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还包括:人机操作控制面板;
所述人机操作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机操作控制面板位于所述机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飞边机构包括气动升降组件、导向组件、双齿轮传动组件和切边刀具组件;
所述气动升降组件与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均位于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切边刀具组件的上方,且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气动升降组件相连,用于辅助所述切边刀具组件进行升降操作,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与所述切边刀具组件相连,用于辅助所述切边刀具组件进行飞边切除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飞边机构还包括第一升降板和飞边渣料流道;
所述升降板滑动套接于所述导向组件的导向柱上,所述气动升降组件的底部推杆与所述第一升降板的顶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板带动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和所述切边刀具组件在所述导向组件上移动;
所述切边刀具组件的顶部贯穿于所述第一升降板并与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切边刀具组件进行旋转切边;
所述飞边渣料流道位于所述切边刀具组件的后方,用于承接所述切边刀具组件工作时产生的渣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电机、电机固定座、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
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电机固定座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边刀具组件包括固定轴、弹性压紧顶头组件和刀具;
所述固定轴至少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固定轴的顶部贯穿延伸至所述升降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固定;
所述弹性压紧顶头组件至少为两组,且所述弹性压紧顶头组件的顶部与所述固定轴的底部中央弹性连接;
所述刀具至少为四组,两组所述刀具分别可拆卸交错连接于所述固定轴的周向外壁,且所述刀具的底部低于所述弹性压紧顶头组件压紧时的底部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口组件包括冲口升降块、冲口气动组件、冲口导向柱、冲刀底座、冲刀、压盖导向柱和压盖;
所述冲口升降块位于所述冲口气动组件的下方,且所述冲口升降块通过所述冲口导向柱与所述冲口气动组件相连;
所述冲刀底座位于所述冲口升降块的底部,所述冲刀安装于所述冲刀底座的底部中央,所述压盖导向柱周向均匀滑动连接于所述冲刀底座的底部,且所述压盖与所述压盖导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转动电机、分割器、转盘、工件座;
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转动轴通过同步带与所述分割器的侧面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分割器的顶部转动轴与所述转盘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所述工件座均匀分布与所述转盘的顶部周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夹爪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双面夹爪组件和旋转组件;
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双面夹爪组件和所述升降组件之间,且所述双面夹爪组件位于所述旋转组件的上方;
所述升降组件的一侧设有物料流道。
上述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包括:机架、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为圆环形的间歇旋转输送机构;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和双面夹爪机构间隔分布于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的圆周边缘部位。
本申请中,在机架顶部安装有间歇旋转输送机构,该间歇旋转输送机构为圆环形设置,其圆周边缘部位间隔分布有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和双面夹爪机构;工作时,操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在间歇旋转输送机构上,并由其输送至切飞边机构下方,由切飞边机构对工件中的飞边进行切除,切除飞边后,间歇旋转输送机构继续将工件输送至冲口组件对应位置处,由冲口组件对其进行冲口,工件冲口后,继续有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将其输送至双面夹爪机构对应位置处,由双面夹爪机构将加工后的工件夹取至特定区域;该操作过程较为简便,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切飞边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冲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间歇旋转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双面夹爪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双面夹爪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加工件的表面大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飞边,飞边又称溢边、披锋、毛刺等,大多发生在模具的分合位置上,如动模和静模的分型面,滑块的滑配部位、镶件的绝隙、顶杆孔隙等处。
现有的缓冲橡胶加工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冲压切边工艺,其工艺较为繁多,生产效率较为低下,且切边的定位不够准确,导致切边精度不高。
因而,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冲压切边工艺较为繁杂,生产效率较为低下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包括:机架5、切飞边机构3、冲口组件2、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和双面夹爪机构1;所述切飞边机构3、冲口组件2、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和双面夹爪机构1均安装在所述机架5上,通过机架5为各个机构提供稳定的支撑。
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为圆环形的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所述切飞边机构3、冲口组件2和双面夹爪机构1间隔分布于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的圆周边缘部位。
上述实施例中,在机架5顶部安装有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该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为圆环形设置,其圆周边缘部位间隔分布有切飞边机构3、冲口组件2和双面夹爪机构1;工作时,操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在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上,并由其输送至切飞边机构3下方,由切飞边机构3对工件中的飞边进行切除,切除飞边后,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继续将工件输送至冲口组件2对应位置处,由冲口组件2对其进行冲口,工件冲口后,继续有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将其输送至双面夹爪机构1对应位置处,由双面夹爪机构1将加工后的工件夹取至特定区域;该操作过程较为简便,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2所示,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还包括:人机操作控制面板6;所述人机操作控制面板6分别与所述切飞边机构3、冲口组件2、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和双面夹爪机构1电连接,使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人机操作控制面板6对切飞边机构3、冲口组件2、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和双面夹爪机构1中运行时的参数进行设置,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安全隐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机操作控制面板6位于所述机架5上,便于操作人员控制。
如图3所示,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切飞边机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飞边机构3包括气动升降组件31、导向组件32、双齿轮传动组件36和切边刀具组件35。
所述气动升降组件31与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36均位于所述导向组件32和所述切边刀具组件35的上方,且所述导向组件32与所述气动升降组件31相连,用于辅助所述切边刀具组件35进行升降操作,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36与所述切边刀具组件35相连,用于辅助所述切边刀具组件35进行飞边切除操作。
本实施例中,切飞边机构3中的切边刀具组件35通过气动升降组件31进行上下移动,通过双齿轮传动组件36进行旋转运动,通过导向组件32进行上下移动时的辅助操作,以提升切边刀具组件35的精准度与稳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飞边机构3还可以包括第一升降板33和飞边渣料流道34。
具体地,所述第一升降板33滑动套接于所述导向组件32的导向柱上,所述气动升降组件31的底部推杆与所述升降板33的顶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板33带动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36和所述切边刀具组件35在所述导向组件32上移动。
所述切边刀具组件35的顶部贯穿于所述第一升降板33并与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36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36带动所述切边刀具组件35进行旋转切边。
所述飞边渣料流道34位于所述切边刀具组件35的后方,用于承接所述切边刀具组件35工作时产生的渣料。
进一步地,在机架5内腔设置有间歇吹气系统,该间歇吹气系统的出风口与切飞边机构3相对设置,能够将切边刀具组件35中切除的渣料吹向飞边渣料流道3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36可以包括第一转动电机361、电机固定座362、第一齿轮364、第二齿轮363和第三齿轮365。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电机361固定于所述电机固定座362上,所述第一齿轮364、第二齿轮363和第三齿轮365位于所述电机固定座362的下方,具体地,电机固定座362可以安装在第一升降板33上,第一齿轮364、第二齿轮363和第三齿轮365可设置于电机固定座362的内腔。
具体地,顶部的第一转动电机361底部的动力输出端贯穿于电机固定座362的表面并延伸至电机固定座362的内腔,第一齿轮364的内壁与第一转动电机36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第二齿轮363和第三齿轮365分别位于第一齿轮364的左右两侧,并与第一齿轮364啮合设置,当第一齿轮364被第一转动电机361驱动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二齿轮363、第三齿轮365进行同步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第二齿轮363与第三齿轮365的转动方向相同,并与第一齿轮364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一个施例中,所述切边刀具352组件35包括固定轴351、弹性压紧顶头组件353和刀具352。
所述固定轴351至少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固定轴351的顶部贯穿延伸至所述升降板13333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齿轮363、第三齿轮365固定;当第二齿轮363和第三齿轮365跟随第一齿轮364进行同步转动时,带动固定轴351进行运动,并且,采用双轴同步切削,可同时加工两个工件,提高作业效率。
所述弹性压紧顶头组件353至少为两组,且所述弹性压紧顶头组件353的顶部与所述固定轴351的底部中央弹性连接;当刀具352需要对工件进行切飞边操作时,弹性压紧顶头组件353的底部抵触在工件表面,防止工件在被切边时移动,导致切边精度不高的现象发生,保证同轴度。
所述刀具352至少为四组,两组所述刀具352分别可拆卸交错连接于所述固定轴351的周向外壁,且所述刀具352的底部低于所述弹性压紧顶头组件353压紧时的底部高度,采用可更换式切边刀具352,提高刀片使用效率,方便安装于更换。
如图4所示,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冲口组件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口组件2包括冲口升降块21、冲口气动组件27、冲口导向柱26、冲刀23底座22、冲刀23、压盖24导向柱25和压盖24。
所述冲口升降块21位于所述冲口气动组件27的下方,且所述冲口升降块21通过所述冲口导向柱26与所述冲口气动组件27相连,以使冲口升降块21被冲口气动组件27进行推动时,利用冲口导向柱26进行支撑和导向,保证其平面度的同时提高稳定性。
所述冲刀23底座22位于所述冲口升降块21的底部,所述冲刀23安装于所述冲刀23底座22的底部中央,所述压盖24导向柱25周向均匀滑动连接于所述冲刀23底座22的底部,且所述压盖24与所述压盖24导向柱25的顶部固定连接。
其中,冲刀23底座22至少设有两组,两组冲刀23底座22同时由冲口气动组件27驱动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并且,冲刀23安装于冲刀23底座22的底部中央,冲刀23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压盖24导向柱25,压盖24位于压盖24导向柱25的底部,当冲口气动组件27进行下压时,冲刀23随着冲刀23底座22向下移动,对工件进行冲口,此时,同样位于工件顶部并与工件表面接触的压盖24则在压盖24导向柱25的作用下,向冲刀23底座22内腔收缩,这样,当冲刀23随冲口气动组件27向下移动进行冲口时,左右两侧的压盖24能够防止工件偏移,保证冲口的垂直度,同时还可以直接弹出物料,放置粘刀。
如图5所示,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间歇旋转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包括第二转动电机41、分割器42、转盘43、工件座44。
所述第二转动电机41的转动轴通过同步带与所述分割器42的侧面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分割器42的顶部转动轴与所述转盘43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所述工件座44均匀分布与所述转盘43的顶部周边。
本实施例中,分割器42根据其功能和应用的领域不同可分为很多种类。有视频分割器42、凸轮分割器42、画面分割器42等,本申请优先采用凸轮分割器42,也习惯称间歇分割器42。
凸轮分割器42是实现间歇运动的机构,具有分度精度高、运转平稳、传递扭矩大、定位时自锁、结构紧凑、体积小、噪音低、高速性能好、寿命长等显著特点,是替代槽轮机构、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气动控制机构等传统机构的理想产品。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转动电机41与同步带传动连接的分割器42,能够降低第二转动电机41的转速,实现间歇式转动。
进一步地,转动盘的底部周向均匀分布有定位检测销,其中一组定位检测销的下方相对设置有红外支座,红外支座上可安装红外检测器,当其中某一定位检测销出现倾斜时,该红外检测器即可将异常信号发送至人机操作控制面板6上,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检测。
如图6所示,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双面夹爪机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夹爪机构1包括升降组件13、双面夹爪组件11和旋转组件12。
所述旋转组件12位于所述双面夹爪组件11和所述升降组件13之间,且所述双面夹爪组件11位于所述旋转组件12的上方;所述升降组件13的一侧设有物料流道14。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13用于带动所述双面夹爪组件11和所述旋转组件12进行上下移动,以匹配工件与所述双面夹爪组件11之间的高度;所述双面夹爪组件11用于实现一侧夹取工件的同时另一侧放开工件,并通过所述旋转组件12实现所述双面夹爪组件11中夹取侧与放开侧的转换操作,该操作过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手作业时操作较为不便,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7所示,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13包括升降气缸131、升降导轨132和升降板133;所述升降板133位于所述升降气缸131的上方,所述升降导轨132均匀分布于所述升降气缸131的四周,通过升降气缸131推动升降板133进行上下移动,并通过升降导轨132进行辅助支撑,保证平面度。
具体地,所述升降气缸131的顶部推杆与所述升降板133的底部中央固定,通过所述升降气缸131实现所述升降板133的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板133的侧壁通过导轨连接件与所述升降导轨132滑动连接,用于保持所述升降板133的平面度。
如图8所示,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双面夹爪组件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夹爪组件11包括连杆式夹爪111和推拉组件112;所述连杆式夹爪111至少为两组,且两组所述连杆式夹爪111分别位于所述推拉组件112的相对两侧,并通过所述推拉组件112实现一侧所述连杆式夹爪111夹取工件的同时另一侧所述连杆式夹爪111放开工件。
进一步地,该连杆式夹爪111可以设置为四组,且两两对称设置,这样,通过双工位同时运行,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拉组件112包括拉杆横梁1121和微型气缸1123;所述微型气缸1123位于可安装平面15的第一方向上,所述拉杆横梁1121的侧壁中部与所述微型气缸1123的推杆固定,通过所述微型气缸1123带动所述拉杆横梁11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进行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第一方向可以是可安装平面15的横向或纵向,具体以相对于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拉组件112还可以包括移动导轨1122和滑块1124。
具体地,所述移动导轨1122至少为两组,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微型气缸1123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块1124与所述移动导轨1122配合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1124的顶部与所述拉杆横梁1121的底部固定连接。
使用时,所述拉杆1113横梁11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时,带动所述滑块1124在所述移动导轨1122上进行滑动,以使所述拉杆1113横梁1121保持平面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式夹爪111可以包括夹爪定位块1112、拉杆1113、机械手指1111。
其中,所述机械手指1111至少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机械手指1111通过夹爪转轴上下对称交错设置,且所述夹爪转轴的底部与所述可安装平面15的表面转动连接。
所述夹爪定位块1112位于两组所述移动导轨1122之间,且所述夹爪定位块1112的顶部与所述拉杆横梁1121的底部相连。
所述夹爪定位块1112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侧壁通过第一拉杆转轴转动连接有至少两组拉杆1113,且两组所述拉杆1113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二拉杆转轴与两组所述机械手指1111的端部转动连接。
所述微型气缸1123推动所述拉杆横梁11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时,带动所述夹爪定位块11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与所述夹爪转轴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所述机械手指1111和所述拉杆1113之间的张合角度发生改变。
具体地,当拉杆横梁1121由微型气缸1123推动在第一方向上进行移动时,与拉杆横梁1121底部相连的夹爪定位块1112随之一同运动,并通过拉杆1113带动机械手指1111一同做拉伸或收缩运动,另外,由于机械手指1111通过夹爪转轴固定在可安装平面15上,因此,在运动的过程中,两组机械手指1111、两组拉杆1113之间只能通过改变其形态来达到伸缩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拉杆横梁1121的底部在第一方向上固定有两组夹爪定位块1112,两组夹爪定位块1112随拉杆横梁1121同向移动的过程中,其中一组夹爪定位块1112带动拉杆1113向靠近夹爪转轴的方向移动,使得与该夹爪转轴转动连接的两组机械手指1111做扩张运动;另一组夹爪定位块1112带动拉杆1113向远离夹爪转轴的方向移动,使得与该夹爪转轴转动连接的两组机械手指1111做收缩运动。
其中做扩张运动的两组机械手指1111之间原本夹持的工件没有力的作用后,脱离机械手指1111,工件流转至物料流道14中;做收缩运动的两组机械手指1111与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中放置的工件相对,当其持续收缩时,可将该工件夹持,此时,通过旋转组件12将对称设置的机械手指1111进行旋转,使得做扩张运动的机械手指1111与间歇旋转输送机构4中放置的工件相对,做收缩运动的两组机械手指1111与物料流道14相对,拉杆横梁1121由微型气缸1123推动后,向与上一次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以使做扩张运动的机械手指1111做收缩运动,做收缩运动的机械手指1111做扩张运动,以此开始下一轮工件抓取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12包括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位于所述升降板133与所述可安装平面15之间,且所述旋转气缸的顶部推杆与所述可安装平面15固定,以实现所述推拉组件112两侧的所述连杆式夹爪111相对位置的改变。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
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为圆环形的间歇旋转输送机构;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和双面夹爪机构间隔分布于所述间歇旋转输送机构的圆周边缘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机操作控制面板;
所述人机操作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切飞边机构、冲口组件、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和双面夹爪机构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操作控制面板位于所述机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飞边机构包括气动升降组件、导向组件、双齿轮传动组件和切边刀具组件;
所述气动升降组件与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均位于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切边刀具组件的上方,且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气动升降组件相连,用于辅助所述切边刀具组件进行升降操作,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与所述切边刀具组件相连,用于辅助所述切边刀具组件进行飞边切除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飞边机构还包括第一升降板和飞边渣料流道;
所述升降板滑动套接于所述导向组件的导向柱上,所述气动升降组件的底部推杆与所述第一升降板的顶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板带动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和所述切边刀具组件在所述导向组件上移动;
所述切边刀具组件的顶部贯穿于所述第一升降板并与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切边刀具组件进行旋转切边;
所述飞边渣料流道位于所述切边刀具组件的后方,用于承接所述切边刀具组件工作时产生的渣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电机、电机固定座、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
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电机固定座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边刀具组件包括固定轴、弹性压紧顶头组件和刀具;
所述固定轴至少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固定轴的顶部贯穿延伸至所述升降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固定;
所述弹性压紧顶头组件至少为两组,且所述弹性压紧顶头组件的顶部与所述固定轴的底部中央弹性连接;
所述刀具至少为四组,两组所述刀具分别可拆卸交错连接于所述固定轴的周向外壁,且所述刀具的底部低于所述弹性压紧顶头组件压紧时的底部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口组件包括冲口升降块、冲口气动组件、冲口导向柱、冲刀底座、冲刀、压盖导向柱和压盖;
所述冲口升降块位于所述冲口气动组件的下方,且所述冲口升降块通过所述冲口导向柱与所述冲口气动组件相连;
所述冲刀底座位于所述冲口升降块的底部,所述冲刀安装于所述冲刀底座的底部中央,所述压盖导向柱周向均匀滑动连接于所述冲刀底座的底部,且所述压盖与所述压盖导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间歇旋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转动电机、分割器、转盘、工件座;
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转动轴通过同步带与所述分割器的侧面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分割器的顶部转动轴与所述转盘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所述工件座均匀分布与所述转盘的顶部周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夹爪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双面夹爪组件和旋转组件;
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双面夹爪组件和所述升降组件之间,且所述双面夹爪组件位于所述旋转组件的上方;
所述升降组件的一侧设有物料流道。
CN201911308994.2A 2019-12-18 2019-12-18 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Withdrawn CN111113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8994.2A CN111113747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8994.2A CN111113747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3747A true CN111113747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99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8994.2A Withdrawn CN111113747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374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8762B (zh) 一种六头自动切换冲切模组
CN113649438A (zh) 一种全自动化折弯机
CN112658684A (zh) 一种锯铣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12264257U (zh) 一种用于制备高性能不锈钢刀叉勺的全自动油压机
CN211917453U (zh) 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CN111113747A (zh) 一体式切边冲口装置
CN116493954A (zh) 全自动金属零件生产联合机
CN103240349B (zh) 数控冲床加工后板料成品与废料自动化分离装置
CN203184725U (zh) 汽车零部件双工位微型专用龙门铣床
CN110918761B (zh) 一种六头自动切换冲切模组的切换方法
CN210524135U (zh) 一种微动开关金手指全自动焊接设备
CN217141891U (zh) 电柜线槽自动切断设备
CN211135126U (zh) 一种汽车加工用切边模具
CN216990119U (zh) 一种用于筒形零件切边机的机头
CN216729844U (zh) 一种煤气瓶半筒体的自动环切设备
CN217619034U (zh) 双头自动五工位管端成型机
CN220161115U (zh) 管端加工组件
CN220825406U (zh) 一种用于车门高亮饰条的加工设备
CN220259285U (zh) 一种双头冲切斜角设备
CN219966161U (zh) 管件整形冲孔组件
CN218051005U (zh) 多刃盘状铣刀自动焊接装置
CN112496296B (zh) 一种分切装置
CN215698377U (zh) 铝板切边装置
CN108515569B (zh) 密封圈成型工艺
CN212241884U (zh) 注塑件自动裁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