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2518A -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2518A
CN111112518A CN202010005450.5A CN202010005450A CN111112518A CN 111112518 A CN111112518 A CN 111112518A CN 202010005450 A CN202010005450 A CN 202010005450A CN 111112518 A CN111112518 A CN 111112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stretching
hole
spira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54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男
田振强
张巧寿
石航
王冲
李红
芮鹏
刘芳
赵爽
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Beijing Institute of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Beijing Institute of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Beijing Institute of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Priority to CN2020100054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2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2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2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45/00Wire-working in the manufacture of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包括摆线结构,摆线结构包括:往复运动底座,往复运动底座能做线性往复运动;转动轴,竖向安装于往复运动底座且转动轴能够转动;摆动臂,摆动臂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摆动臂远离转动轴的一侧具有竖向部;拉伸件轴承,拉伸件轴承贯穿摆动臂的竖向部固定;螺旋卷旋转轴,具有沿螺旋卷旋转轴的轴向方向的旋转轴通孔,螺旋卷旋转轴固定在拉伸件轴承的内圈;拉伸件,具有贯穿的拉伸孔,拉伸件可拆卸的固定在螺旋卷旋转轴靠近转动轴的一端,且拉伸孔和旋转轴通孔相连通。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传统的对螺旋卷的拉伸过于依赖手动操作不适合批量生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金属橡胶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橡胶产品是以直径为0.05~0.3mm的金属丝为原材料,经特殊制备工艺成形的结构件,可广泛应用于高温、低温、大温差、高真空及腐蚀环境等特殊工况下的阻尼减振、密封、过滤及热传导结构中。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及特殊联轴器等领域中,金属橡胶成为普通橡胶的最佳替代品。制备金属橡胶构件的基本步骤如下:步骤一,选择合适的金属丝,卷制成螺旋卷(该螺旋卷形状如同细长的拉伸弹簧);步骤二,根据所需金属橡胶构件的结构形式和工作特点,拉伸螺旋卷以改变螺距(经拉伸后的螺旋卷如同细长的压缩弹簧),以利于成型时螺旋卷之间的牢固嵌合;步骤三,将拉伸后的螺旋卷按一定规律缠绕到缠绕工装后;步骤四,从缠绕工装卸下弹簧丝,制成坯料并冷压成型;步骤五,进行后期制作,制备出合格的金属橡胶产品。目前,对螺旋卷的定螺距拉伸和缠绕是手工来完成,手工拉伸螺旋卷和缠绕不仅劳动强度高,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此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很难保证拉伸后螺旋卷螺距的一致性和缠绕的一致性,直接影响了金属橡胶构件成型过程中螺旋卷之间结合力的均匀性和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因此,传统的对螺旋卷的拉伸过于依赖手动操作不适合批量生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以解决传统的对螺旋卷的拉伸过于依赖手动操作不适合批量生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包括摆线结构,所述摆线结构包括:
往复运动底座,所述往复运动底座能做线性往复运动;
转动轴,竖向安装于所述往复运动底座且所述转动轴能够转动;
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所述摆动臂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具有竖向部;
拉伸件轴承,所述拉伸件轴承贯穿所述摆动臂的竖向部固定;
螺旋卷旋转轴,具有沿所述螺旋卷旋转轴的轴向方向的旋转轴通孔,所述螺旋卷旋转轴固定在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内圈;
拉伸件,具有贯穿的拉伸孔,所述拉伸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螺旋卷旋转轴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且所述拉伸孔和所述旋转轴通孔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所述螺旋卷的一端拉伸后穿过拉伸孔,螺旋卷被拉伸后螺旋卷的螺距变大,能够穿过拉伸孔;之后,与所述横梁固定的螺旋卷,被旋转的缠绕支架拉伸,被拉伸后能穿过所述拉伸孔,之后进行缠绕。螺旋卷旋转轴的存在,在螺旋卷被拉伸时产生的扭矩会使得螺旋卷旋转轴旋转,实现了螺旋卷应力的释放。螺旋卷旋转轴的存在,使得能够方便的安装拉伸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缠绕装置的缠绕支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缠绕支架的横梁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摆线结构的缠绕支架的连杆机构和横梁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的摆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螺旋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拉伸装置,110摆线结构,111往复运动底座,112转动轴,113摆动臂,121拉伸件轴承,122螺旋卷旋转轴,122-1旋转轴通孔,123拉伸件,123-1拉伸孔,124固定用端盖,124-1端盖通孔,125拉伸件轴承压板,126拉伸件轴承压板螺钉,127安装轴用挡圈,128-1转动轴轴承压板,128-2转动轴轴承压板螺钉,131往复运动电机,200缠绕装置,211横梁,211-1定位孔,212横梁固定座,221连杆,231刚性绳固定块,232刚性绳,241连杆铰接轴,242铰接轴承,243连杆旋转轴,244-1连杆螺钉,244-2连杆螺钉旋转轴定位座,251横梁夹紧板,252夹紧螺钉,261旋转主动轴,262旋转随动轴,263支撑轴承,264缠绕电机,300承载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拉伸装置所在的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包括承载平台300,拉伸装置100,缠绕装置200和控制系统,拉伸装置100和缠绕装置200相对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300之上,通过拉伸装置100,缠绕装置200和控制系统三者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螺旋卷的拉伸以改变螺距,并将拉伸后的螺旋卷按预设规律进行缠绕后,将缠绕的拉伸后的螺旋卷卸下来。
下面对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缠绕装置进行说明。
图3为图2所示的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缠绕装置的缠绕支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缠绕支架的横梁的示意图。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缠绕装置200包括缠绕支架,所述缠绕支架包括:
两个横梁211;
两个横梁固定座212,一个所述横梁211的两端可拆卸的固定在两个所述横梁固定座212,使得两个所述横梁211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横梁211之间的间距为预设距离;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两个连杆221,两个所述连杆221的第一端铰接,两个所述连杆221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铰接;
刚性绳固定块231,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的位置;
刚性绳232,所述刚性绳232与所述刚性绳固定块231固定;其中,所述横梁211与所述横梁固定座212固定时,所述刚性绳232张紧所述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之间保持预设角度;
所述螺旋卷的一端穿过所述拉伸装置与所述横梁固定,所述缠绕支架转动对所述螺旋卷进行拉伸,并将拉伸后的螺旋卷缠绕在所述横梁的外侧。
缠绕装置将拉伸后的螺旋卷按照预设的规律缠绕在缠绕支架的外侧之后,将横梁从横梁固定座拆卸下来,由于连杆机构连接两个横梁,在拉动刚性绳时通过刚性绳固定块的力的传递使得连杆机构的连杆之间的夹角变小,两个横梁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变小,此时,缠绕在缠绕支架的外侧的拉伸后的螺旋卷不再仅仅固定两个横梁的外侧了,而是与两个横梁之间有间隙,能够方便的将缠绕后的拉伸的螺旋卷卸下来。
实施中,所述刚性绳松弛后,所述横梁从所述横梁固定座拆卸下来,拉动所述刚性绳,带动所述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之间的角度变小,进而带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距离变小。
这样,两个横梁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且调节的方式也比较易于操作,使得能方便的将缠绕后的拉伸的螺旋卷卸下来。
实施中,所述连杆机构是多个,各个所述连杆机构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横梁的长度较长,多个连杆机构沿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方式,能稳定的保持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间距为预设距离,使得对拉伸的螺旋卷按照预设规律进行缠绕时,更容易控制。
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刚性绳232张紧各个所述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之间的预设角度相同。
各个所述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之间的预设角度相同,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实施中,如图4所示,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定位孔211-1,每组定位孔包括多个定位孔211-1,同组的多个所述定位孔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定位孔211-1用于拉伸的螺旋卷穿过固定。
拉伸的螺旋卷穿过定位孔将拉伸的螺旋卷固定,方便的实现拉伸的螺旋卷固定,不同位置的定位孔可以适应不同缠绕的起始位置,缠绕长度是通过程序决定的,这样,缠绕长度都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的。
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刚性绳232张紧所述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221之间的预设角度等于180度。
此时,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之间的夹角较大,两个横梁之间距离较大。
图5为图3所示的摆线结构的缠绕支架的连杆机构和横梁连接的示意图。实施中,如图5所示,所述连杆的第二端通过连杆铰接轴241和铰接轴承242与所述横梁铰接;
两个所述连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杆螺钉244-1,连杆旋转轴243和连杆螺钉旋转轴定位座244-2铰接。
这样,方便的实现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的铰接,以及连杆与横梁的铰接。
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缠绕支架还包括两个横梁夹紧板251和夹紧螺钉252;
所述横梁211置于两个所述横梁夹紧板251之间后,通过所述夹紧螺钉252将两个所述横梁夹紧板251固定夹紧所述横梁211;
所述横梁211和所述横梁夹紧板251固定后与所述横梁固定座212可拆卸的固定。
通过两个横梁夹紧板和夹紧螺钉将两个横梁固定的方式能够方便的实现横梁的固定。
实施中,所述横梁固定座具有刚性绳通道,所述刚性绳通道用于所述刚性绳穿过;
所述缠绕支架还包括刚性绳紧固装置,所述横梁与所述横梁固定座固定时,所述刚性绳穿入所述刚性绳通道且通过所述刚性绳紧固装置将所述刚性绳固定且张紧。
通过设置刚性绳紧固装置能够方便的实现将刚性绳张紧及放为松弛的状态。
实施中,如图2所示,所述缠绕装置还包括:
旋转主动轴261和旋转随动轴262,所述缠绕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主动轴2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随动轴262连接;
支撑轴承263,所述旋转主动轴261固定在所述支撑轴承263的内圈;
缠绕电机264,所述缠绕电,264带动所述旋转主动轴261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缠绕支架旋转,使得固定在所述定位孔的被拉伸的螺旋卷缠绕在所述横梁的外侧。
这样,就能方便的实现缠绕支架的旋转。
下面对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进行说明。
图6为图2所示的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的摆线结构的示意图。实施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拉伸装置包括摆线结构110,所述摆线结构110包括:
往复运动底座111,所述往复运动底座111能做线性往复运动;
转动轴112,竖向安装于所述往复运动底座且所述转动轴112能够转动;
摆动臂113,所述摆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112固定,所述摆动臂113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具有竖向部;
拉伸件轴承121,所述拉伸件轴承121贯穿所述摆动臂的竖向部固定;
螺旋卷旋转轴122,具有沿所述螺旋卷旋转轴的轴向方向的旋转轴通孔122-1,所述螺旋卷旋转轴122固定在所述拉伸件轴承121的内圈;
拉伸件123,具有贯穿的拉伸孔123-1,所述拉伸件123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螺旋卷旋转轴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且所述拉伸孔123-1和所述旋转轴通孔122-1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的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所述螺旋卷的一端穿过拉伸孔,通过拉伸孔后,螺旋卷螺距变大,直径变小;之后,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的螺旋卷,被旋转的缠绕支架带动,缠绕到缠绕支架的横梁的外侧。螺旋卷旋转轴的存在,在螺旋卷被拉伸时产生的扭矩会使得螺旋卷旋转轴旋转,实现了螺旋卷应力的释放。螺旋卷旋转轴的存在,使得能够方便的安装拉伸件。
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拉伸孔123-1和所述旋转轴通孔122-1共轴,且所述旋转轴通孔122-1的直径大于所述拉伸孔123-1的直径;
其中,所述拉伸孔123-1的直径用于控制对所述金属橡胶进行拉伸的比例,所述所述拉伸孔123-1用于螺旋卷穿过,所述螺旋卷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用于与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缠绕装置固定。
拉伸件是可拆卸的固定在螺旋卷旋转轴上,需要被拉伸的螺旋卷的直径不同,能够方便将拉伸件进行替换,以配合需要被拉伸的螺旋卷。在拉伸件损坏的情况下,又能仅替换拉伸件。
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螺旋卷旋转轴122的外周面为阶梯型;
所述螺旋卷旋转轴122较小的一端从所述拉伸件轴承121靠近所述转动轴112的一端穿过,且所述螺旋卷旋转轴122较大的一端压在所述拉伸件轴承121靠近所述转动轴112的一侧,以阻挡所述螺旋卷旋转轴向远离所述转动轴方向的窜动。
这样安装的螺旋卷旋转轴,不会产生远离所述转动轴方向的窜动。
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摆线结构还包括固定用端盖124,所述固定用端盖124具有端盖通孔124-1;
所述螺旋卷旋转轴122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具有安装凹槽,所述拉伸件123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固定用端盖124将所述拉伸件123和所述螺旋卷旋转轴122固定,所述端盖通孔124-1与所述拉伸孔123-1相连通;
其中,所述端盖通孔124-1的直径大于所述拉伸孔123-1的直径。
固定用端盖的存在,能够方便的可拆卸的固定拉伸件;安装凹槽的存在,使得拉伸件的定位和固定更为方便。
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摆动臂113是L形的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的开口朝上,所述摆动臂的横向部与所述转动轴固定;
所述摆动臂的竖向部具有竖向部通孔,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竖向部通孔的内壁固定,以实现所述拉伸件轴承贯穿所述摆动臂的竖向部固定。
这样,摆动臂的结构简单,质量较小,能方便的实现拉伸件轴承的安装。
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摆线结构还包括:
拉伸件轴承压板125,具有拉伸件轴承压板通孔;
拉伸件轴承压板螺钉126,所述拉伸件轴承压板螺钉126将所述拉伸件轴承压板125压在所述摆动臂的竖向部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且固定,以阻挡所述拉伸件轴承121向远离所述转动轴方向的窜动,且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内圈从所述拉伸件轴承压板通孔露出。
通过拉伸件轴承压板和拉伸件轴承压板通孔的配合,实现了拉伸件轴承的固定,也阻挡了所述拉伸件轴承向远离所述转动轴方向的窜动;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内圈从所述拉伸件轴承压板通孔露出,使得拉伸件轴承压板不对拉伸件轴承造成影响。
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拉伸装置还包括安装轴用挡圈127;
所述螺旋卷旋转轴较小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内圈,所述安装轴用挡圈安装在所述螺旋卷旋转轴较小的一端,避免所述螺旋卷旋转轴在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内孔窜动。
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往复运动底座111具有阶梯孔;
所述摆线结构还包括转动轴轴承和定位螺母;
所述转动轴轴承固定于所述阶梯孔的台阶之上,所述定位螺母的螺杆从所述转动轴轴承的内圈下端穿过与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固定,且所述定位螺母固定固定于所述转动轴轴承的内圈,使得所述转动轴能转动。
这样,就实现了摆动臂的摆动。
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摆线结构还包括:
转动轴轴承压板128-1,具有转动轴轴承压板通孔;
转动轴轴承压板螺钉128-2,所述转动轴轴承压板螺钉128-2将所述转动轴轴承压板128-1压在所述往复运动底座111的上侧且固定,实现所述转动轴轴承112与所述往复运动底座111的固定;
其中,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转动轴轴承压板通孔。
通过转动轴轴承压板和转动轴轴承压板通孔的配合,实现了转动轴轴承的固定。
实施中,如图2所示,所述拉伸装置还包括往复运动电机131和丝杠;
所述往复运动底座111具有与丝杠配合的螺纹通孔,所述丝杠通过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往复运动底座连接;
所述往复运动电机131驱动所述丝杠转动,带动所述往复运动底座做线性往复运动。
这样,就能实现往复运动底座做线性往复运动。
实施中,所述拉伸孔的直径为D2+d;
其中,d为螺旋卷的丝径;
Figure BDA0002355113310000101
D1为拉伸前螺旋卷的簧径,P1为拉伸前螺旋卷的螺距且P1=d,P2为拉伸后的螺旋卷的螺距且P2=n P1,n为拉伸比例。
图7为螺旋卷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拉伸孔的直径的推理原理如下:
螺旋卷的簧径为D,丝径为d,螺距为P。假设拉伸前螺旋卷簧径为D1,螺距P1=d,拉伸比例为n,则拉伸后螺距为P2,P2=n P1,根据螺旋线长度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355113310000102
拉伸前后螺旋线长度不变,有
Figure BDA0002355113310000103
可计算出拉伸后簧径
Figure BDA0002355113310000104
则有拉伸孔的直径为D2+d;拉伸孔的直径就是螺旋卷能够通过的直径,也就是拉伸后簧径与丝径之和。
在使用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对螺旋卷进行拉伸和缠绕的过程如下:
首先,将螺旋卷的一端进行手动拉伸,被拉伸的螺旋卷的一端从拉伸孔靠近转动轴的一端穿过,与缠绕支架的一根横梁固定;
之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往复运动电机,实现往复运动底座按照预设往复频率做线性往复运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缠绕电机,实现缠绕支架按照预设旋转频率旋转;其中,预设往复频率和预设旋转频率是根据拉伸后的螺旋卷的预设规律决定的;
然后,在拉伸的螺旋卷按照预设规律缠绕在缠绕支架的两个横梁的外侧;
再然后,将所述刚性绳放松弛,将横梁从横梁固定座上拆卸下来,拉动所述刚性绳,带动所述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杆之间的角度变小,进而带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距离变小,将按照预设规律缠绕的拉伸的螺旋卷从缠绕支架上卸下来。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摆线结构,所述摆线结构包括:
往复运动底座,所述往复运动底座能做线性往复运动;
转动轴,竖向安装于所述往复运动底座且所述转动轴能够转动;
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所述摆动臂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具有竖向部;
拉伸件轴承,所述拉伸件轴承贯穿所述摆动臂的竖向部固定;
螺旋卷旋转轴,具有沿所述螺旋卷旋转轴的轴向方向的旋转轴通孔,所述螺旋卷旋转轴固定在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内圈;
拉伸件,具有贯穿的拉伸孔,所述拉伸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螺旋卷旋转轴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且所述拉伸孔和所述旋转轴通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孔和所述旋转轴通孔共轴,且所述旋转轴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拉伸孔的直径;
其中,所述拉伸孔的直径用于控制对所述金属橡胶进行拉伸的比例,所述所述拉伸孔用于螺旋卷穿过,所述螺旋卷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用于与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缠绕装置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卷旋转轴的外周面为阶梯型;
所述螺旋卷旋转轴较小的一端从所述拉伸件轴承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穿过,且所述螺旋卷旋转轴较大的一端压在所述拉伸件轴承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侧,以阻挡所述螺旋卷旋转轴向远离所述转动轴方向的窜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线结构还包括固定用端盖,所述固定用端盖具有端盖通孔;
所述螺旋卷旋转轴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具有安装凹槽,所述拉伸件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固定用端盖将所述拉伸件和所述螺旋卷旋转轴固定,所述端盖通孔与所述拉伸孔相连通;
其中,所述端盖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拉伸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臂是L形的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的开口朝上,所述摆动臂的横向部与所述转动轴固定;
所述摆动臂的竖向部具有竖向部通孔,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竖向部通孔的内壁固定,以实现所述拉伸件贯穿所述摆动臂的竖向部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线结构还包括:
拉伸件轴承压板,具有拉伸件轴承压板通孔;
拉伸件轴承压板螺钉,所述拉伸件轴承压板螺钉将所述拉伸件轴承压板压在所述摆动臂的竖向部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且固定,以阻挡所述拉伸件轴承向远离所述转动轴方向的窜动,且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内圈从所述拉伸件轴承压板通孔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轴用挡圈;
所述螺旋卷旋转轴较小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内圈,所述安装轴用挡圈安装在所述螺旋卷旋转轴较小的一端,避免所述螺旋卷旋转轴在所述拉伸件轴承的内孔窜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运动底座具有阶梯孔;
所述摆线结构还包括转动轴轴承和定位螺母;
所述转动轴轴承固定于所述阶梯孔的台阶之上,所述定位螺母的螺杆从所述转动轴轴承的内圈下端穿过与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固定,且所述定位螺母固定固定于所述转动轴轴承的内圈,使得所述转动轴能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线结构还包括:
转动轴轴承压板,具有转动轴轴承压板通孔;
转动轴轴承压板螺钉,所述转动轴轴承压板螺钉将所述转动轴轴承压板压在所述往复运动底座的上侧且固定,实现所述转动轴轴承与所述往复运动底座的固定;
其中,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转动轴轴承压板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往复运动电机和丝杠;
所述往复运动底座具有与丝杠滑块配合的螺纹通孔,所述丝杠滑块通过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往复运动底座连接;
所述往复运动电机驱动所述丝杠转动,带动所述往复运动底座做线性往复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孔的直径为D2+d;
其中,d为螺旋卷的丝径;
Figure FDA0002355113300000031
D1为拉伸前螺旋卷的簧径,P1为拉伸前螺旋卷的螺距且P1=d,P2为拉伸后的螺旋卷的螺距且P2=n P1,n为拉伸比例。
CN202010005450.5A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 Pending CN111112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5450.5A CN111112518A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5450.5A CN111112518A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2518A true CN111112518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07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5450.5A Pending CN111112518A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251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8915A (en) * 1974-11-22 1976-11-02 Jannes Jonge Poerin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restressed coil springs
CN1425544A (zh) * 2001-12-11 2003-06-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螺旋卷定螺距拉伸装置
CN201329395Y (zh) * 2008-12-31 2009-10-21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拉丝缠绕机系统
CN102950232A (zh) * 2012-12-10 2013-03-0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小直径弹簧定螺距的可调装置
CN202824200U (zh) * 2012-10-24 2013-03-27 营口隆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预应力钢丝的拉丝模盒
CN204159792U (zh) * 2014-08-13 2015-02-18 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
CN209156985U (zh) * 2018-12-12 2019-07-26 四川华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绕簧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8915A (en) * 1974-11-22 1976-11-02 Jannes Jonge Poerin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restressed coil springs
CN1425544A (zh) * 2001-12-11 2003-06-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螺旋卷定螺距拉伸装置
CN201329395Y (zh) * 2008-12-31 2009-10-21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拉丝缠绕机系统
CN202824200U (zh) * 2012-10-24 2013-03-27 营口隆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预应力钢丝的拉丝模盒
CN102950232A (zh) * 2012-12-10 2013-03-0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小直径弹簧定螺距的可调装置
CN204159792U (zh) * 2014-08-13 2015-02-18 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
CN209156985U (zh) * 2018-12-12 2019-07-26 四川华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绕簧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云: "用拉伸方法制作压缩弹簧 ", 《机械工人.冷加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37084A (en) Rectilinear transfer mechanism with pulleys and belts
CN111112518A (zh)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拉伸装置
CN111136201A (zh)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的缠绕装置
DE212019000054U1 (de) Eine Vorrichtung zum gleichmäßigen Stärken von Textilfasern
CN112722964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纺织收卷装置用张紧机构
CN111112519A (zh) 一种螺旋卷拉伸缠绕系统
CN107542787A (zh) 一种轴承滚子压装夹持工装
CN100398876C (zh) 蜗轮蜗杆消隙装置
US6250170B1 (en) Load directing trunnion mount for linear actuator
CN1724740A (zh) 缝纫机的调线装置
CN110090885A (zh) 一种用于对轮旋压设备的旋轮角度调节装置
CN1666944A (zh) 将线状物缠绕在成形辊上的方法和装置
CN210333834U (zh) 氢燃料微孔钛板压平机
DE60212222T2 (de) Elektronische Bauteile-Bestückungsvorrichtung
CN207465218U (zh) 一种多角度可调式智能化机械手固定机构
CN217481644U (zh) 一种机械补偿式液压油缸
CN209732793U (zh) 一种金丝网压型装置
CN208252690U (zh) 一种张紧机构
CN217991679U (zh) 一种汽车制造厂传动轴生产钻床用夹具
CN2818005Y (zh) 一种立式自动收丝机
CN215546490U (zh) 一种卸船机大车减速箱拆装装置
CN218395760U (zh) 一种弹簧生产用弹簧绕制设备
CN110180975A (zh) 一种弹簧绕卷成型设备
CN220746244U (zh) 一种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及缝纫机
CN212292231U (zh) 一种转移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