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0247B - 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0247B
CN111100247B CN201811248745.4A CN201811248745A CN111100247B CN 111100247 B CN111100247 B CN 111100247B CN 201811248745 A CN201811248745 A CN 201811248745A CN 111100247 B CN111100247 B CN 1111002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lefin
film
greenhouse film
layer
molec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87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0247A (zh
Inventor
王洪学
周炳
翟晓东
贾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2487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02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0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0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0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0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38Covering materials therefor; Materials for protective coverings used for soil and plants, e.g. films, canopies, tunnels or clo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8Hydrophil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聚烯烃棚膜与超亲水涂覆层的结合力不足,影响棚膜流滴持效期;而聚烯烃棚膜的防尘效果主要靠内添加助剂获得,而内添加型防尘棚膜的防尘效果会随助剂迁移至棚膜表面而逐渐减弱,从而影响棚膜的持续防尘效果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包括至少2层膜结构;其中,最内层膜中包含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最外层膜中包含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涂覆型聚烯烃棚膜的工业化生产中。

Description

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 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膜。
技术背景
聚烯烃是目前全球使用量最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年消费量超过1亿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聚乙烯,其应用领域涵盖了板材、薄膜、纤维等多个方面。聚乙烯是结构最简单的高分子,其性能与其聚合方式密切相关,通常按照聚乙烯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1、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俗称高压聚乙烯,密度为0.910~0.940g/cm3,因密度较低,材质最软,主要用在塑胶袋、农业用膜等;2、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密度为0.915~0.935g/cm3,则是乙烯与少量高级α烯烃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而成之共聚物。LLDPE外观与LDPE相似,透明性较差些,惟表面光泽好,具有低温韧性、高模量、抗弯曲和耐应力开裂性,低温下抗冲击强度较佳等优点;3、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俗称低压聚乙烯,密度为0.940~0.976g/cm3)与LDPE及LLDPE相较,有较高的耐温、耐油性、耐水蒸汽渗透性及抗环境应力开裂性,此外电绝缘性和抗冲击性及耐寒性能很好,主要应用于吹塑、注塑等领域。农用薄膜是聚乙烯材料(主要是LDPE与LLDPE)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聚乙烯膜占总农膜的比例在50%以上。
聚乙烯性能卓越,应用范围广泛,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最为突出的是聚乙烯与其它大部分聚合物相容性不好,并且与极性填料的结合力弱等。对聚乙烯进行极性改性一直是新型聚乙烯材料开发的重点领域。与极性单体共聚是最常用的增加聚乙烯极性的方法,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此外,聚乙烯极性改性还包括对聚乙烯粒子的溶液改性、熔体改性与辐照改性等,即运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极性结构接到聚乙烯分子上,起到提高聚乙烯极性的效果。但是以上改性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缺陷,例如:与极性单体共聚的方法,对催化体系的要求较高,因为极性分子对大多数聚乙烯聚合催化剂而言具有毒性,容易使其失活,此外该方法对聚乙烯的聚合工艺、最终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等因素都有一定的限制;溶液改性与辐照改性则易引起高能耗与高污染,并且整体效率不高,规模化放大困难;而对聚乙烯基料进行熔体改性是相对而言最简便且最具放大可行性的改性手段。
随着温室农业的推广和技术发展,其对棚膜的流滴性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在棚膜中起到流滴作用的,通常为一层超亲水涂层,而对于非极性的聚乙烯棚膜,需要先用电晕在表面制造一定的极性结构(羟基、羧基、环氧基等),再进行涂覆,以增加涂层结合力。然而电晕本身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并且过程中会产生臭氧,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电晕制造的极性结构具有位置和种类的随机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而使用其它具有极性结构的聚乙烯共混增加棚膜极性的方法,虽然具有理论可行性,但目前大规模上市的具有极性结构的聚烯烃种类尚不多,且通常分子量较小,难以满足制膜要求,其对棚膜配方和工艺的调整也会造成限制,这是困扰棚膜业界的一大难题。
聚乙烯另一突出的特点是聚乙烯材料由于本身的极性很低,易产生并累计静电,从而将环境中的灰尘吸附到棚膜表面,降低棚膜透光性以及棚内的光照强度,影响作物产量,并且该影响会随时间累积。我国扬尘天数多,浓度大,受到该问题的威胁尤其严重。针对该问题,业内主要的采用内添加抗静电剂和其他防尘助剂的方法,但是这些助剂若想发挥作用需要迁移到棚膜表面,功能滞后,而其仅通过物理共混分散在聚烯烃基体中,待其迁移至表面后缺乏有效的固定,容易产生损耗而降低防尘的效果。
分子结构中含有硅或氟的材料,其表面能通常较低,其对水和油的亲和力都较弱,从而使水基和油基的污染物都不易粘附在该类材料表面,及可以起到耐污染的“自清洁”作用。而类似氧乙烯/聚氧乙烯、氧丙烯/聚氧丙烯等极性结构则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静电作用,可以与低表面能结构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防尘性。将以上结构整合到一个分子中,再向其中引入至少一个双键或三键,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防尘分子”。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膜,在2-11层棚膜的最内层膜中包括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从而保证棚膜内表面更均匀可靠的极性基团分布,增强与超亲水涂层的结合力;最外层膜中包括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起到长期的防尘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烯烃棚膜极性低,需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电晕步骤提高棚膜表面极性,以增强与超亲水纳米涂覆层的结合力,并且电晕过程随机在棚膜表面引入极性基团,且基团密度较低,导致棚膜与超亲水涂覆层的结合力不足,影响棚膜流滴持效期;而聚烯烃棚膜的防尘效果主要靠内添加助剂获得,而内添加型防尘棚膜的防尘效果会随助剂迁移至棚膜表面而逐渐减弱,从而影响棚膜的持续防尘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包括2-11层膜结构,其中最内层膜中包括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从而保证棚膜内表面更均匀可靠的极性基团分布,增强与超亲水涂层的结合力;最外层膜中包括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起到长期的防尘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包括2-11层膜结构,其中最内层膜中包括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最外层膜中包括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最内层膜是指棚膜使用时最靠近温室侧的一层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最外层膜是指棚膜使用时最远离温室侧的一层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优选具有2-11层膜结构,进一步优选具有3-7层膜结构,再进一步优选具有3-5层膜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聚烯烃材料选自α烯烃均聚物,不同α烯烃的共聚物,α烯烃与极性单体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低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910-0.940g/cm3)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915-0.935g/cm3)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最内层膜中包括的聚烯烃材料与所述最外层膜中包括的聚烯烃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聚烯烃材料所制薄膜(厚度100微米时)的雾度不高于15%,透光度不低于8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最内层膜中包括的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以共价键的形式固定在聚烯烃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极性分子优选占最内层膜整体质量的0.1%-30%,进一步优选占0.5%-20%,再进一步优选占1%-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极性分子中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双键或三键的基团和极性基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极性分子为马来酸酐类,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马来酸酐类、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最外层膜中包括的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以共价键的形式固定在聚烯烃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优选占最外层膜整体质量的0.1%-30%,进一步优选占0.5%-20%,再进一步优选占1%-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中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双键或三键的基团和具有低表面能的基团;所述具有低表面能的基团,满足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优选为不低于100°,进一步优选为不低于10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具有双键或三键的基团优选自马来酸酯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烯酰胺基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马来酸酯基、丙烯酸酯基和甲基丙烯酸酯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具有低表面能的基团优选自含硅基团、含氟基团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硅烷基、硅氧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中还可能包括可起到防静电效果的氧乙烯/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不高于20)、氧丙烯/聚氧丙烯(重复单元数不高于20)等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优选具有式(I)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1841149260000051
式(I)中,n=0~20,m=1~10,X选自硅烷基、硅氧烷基中的至少一种;Y选自马来酸酯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烯酰胺基结构中的至少一种,R为H或甲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优选具有式(II)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1841149260000052
式(II)中,n=0~20,m=1~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m进一步优选为2~10,如m=2、3、4、5、6、7、8、9或10。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备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涂覆型流滴棚膜用极性接枝改性聚烯烃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以及助剂,经一个单螺杆挤出机混合、熔融、挤至多层口模的最内层,将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以及助剂,经一个单螺杆挤出机混合、熔融、挤至多层口模的最外层,其余层材料以及助剂分别经单螺杆挤出机混合、熔融、挤至多层口模的中间层,所有材料一同从多层口模挤出、冷却、定型,在最内层涂覆超亲水涂层,涂覆之前可经电晕也可不经电晕,得到所述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为将聚烯烃原料、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引发剂和助剂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混合、熔融、反应接枝、挤出、冷却、造粒后制备得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为将聚烯烃原料、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引发剂和助剂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混合、熔融、反应接枝、挤出、冷却、造粒后制备得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引发剂为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产生自由基的有机化合物,用量占具有极性分子单体(或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单体)质量的1%-30%,优选为:酰基过氧化物、烷基过氧化物、过酸酯、烷基过氧化氢、过氧化酮、偶氮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基,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酸,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过氧化苯甲酰,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所述引发剂用量优选占极性分子单体(或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单体)质量的1%-3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助剂包含但不限于爽滑剂、转光剂、抗氧剂、紫外吸收剂、兼容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用量占所在层整体质量的0-10%,不同层中所述助剂种类和用量可相同也可不同。
上述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中的相关技术说明和解释如下:
1.反应性单体
本发明中所述的反应性单体为乙烯基化合物,化合物分子中优选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基团:羟基、羧基、羰基、酯基、氨基、巯基、磺酸基、醚键、卤素、肽键、酸酐键等。所述的反应性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其它组分(主要为聚烯烃)发生反应,进而以共价键接枝到其它组分上,起到改性作用。
本发明中优选的反应性单体为马来酸酐类,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酰胺类等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反应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羟聚乙二醇酯(PEGMA)等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反应性单体的极性,如对于需要高极性的场合,可以选择带有端羟基的反应性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而对于不需要太大极性的场合,可以选择(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甚至(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等单体。
2.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
本发明中所述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其结构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具有自由基反应活性的含双键或三键基团、含硅或含氟的低表面能基团、具有抗静电效果的极性基团(此结构存在能协同防尘,但并非必不可少)。
所述具有自由基反应活性的含双键或三键基团优选自马来酸酯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烯酰胺基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马来酸酯基、丙烯酸酯基和甲基丙烯酸酯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具有低表面能的基团优选自含硅基团、含氟基团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硅烷基、硅氧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含硅或含氟的低表面能基团,其特征在于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优选为不低于100°,进一步优选为不低于105°,所述具有低表面能的基团优选自含硅基团、含氟基团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硅烷基、硅氧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具有抗静电效果的极性基团,优选但不限于氧乙烯/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不高于20)、氧丙烯/聚氧丙烯(重复单元数不高于20)等。
3.引发剂
本发明中所述的引发剂为自由基引发剂,其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产生自由基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但不局限于:酰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BPO);烷基(二烷基)过氧化物,如双叔丁基过氧化物、双异丙苯基过氧化物、异丙苯基过氧化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过氧叔丁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等;过酸酯,如过三甲基乙酸叔丁酯、过-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十二碳酸等;烷基过氧化氢,如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等;过氧化酮,如过氧化甲乙酮;偶氮类化合物,如偶氮二异丁氰(AIBN)等。
适用于本发明的引发剂优选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基,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酸、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等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引发剂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4.高分子材料的双螺杆挤出加工
双螺杆挤出机是工业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加工设备之一,其具有剪切速率快,混合能力强等特点,因而主要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助剂添加、熔体扩链等领域,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具,双螺杆挤出机(或多螺杆挤出机)也可应用在一些高分子成型领域。在本发明中双螺杆挤出机主要提供热量以及强剪切作用,从而为聚烯烃粒子(或聚烯烃配方)、反应性单体、引发剂和助剂的混合以及反应提供条件。
适用于本发明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但不局限于:德国Leistritz公司生产的Micro27双螺杆挤出机,其具有同向/异向可切换的功能;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PolyLab,EuroLab等型号的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德国Coperion公司生产的ZSK Mcc18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等。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温度优选为150℃至280℃,进一步优选为180℃至260℃,更优选为200℃至240℃。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优选为20rpm至1500rpm,进一步优选为50rpm至1000rpm,更优选为100rpm至300rpm。
5.棚膜电晕加工过程及棚膜的流滴性
电晕过程为正常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在涂覆超亲水涂覆层之前,用来增加聚烯烃膜表面极性,增强与超亲水涂覆层间结合力而采用的步骤。原理为用高电压将空气电离、击穿、放电,从而在聚烯烃膜表面带上如羧基、羟基、环氧基等极性基团。
棚膜的流滴性是指棚膜在使用过程中,棚内水汽附着在膜上并顺膜流下的性质。膜表面亲水性越高,其吸附水汽能力越强,流滴性也就越好。可以用人工加速流滴效果评价来进行表征,膜表面极性越高,其与超亲水涂层的结合力越强,则其流滴效果越好,保留时间越久,即持效期越久。
本发明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将极性分子和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通过共价键的方式固定到了聚烯烃上,并且分别加工到了多层棚膜的最外和最内层,从而使同一个棚膜兼有长效流滴和长效防尘的效果。整个过程连续稳定,易于规模化放大,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薄膜防尘性测试过程和结果的示意图
图2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1-4改性聚烯烃粒料提纯后的FTIR测试结果
图4实施例8、9改性聚烯烃粒料提纯后的FTIR测试结果
本发明按以下方法进行性能测定:
傅里叶转换红外(FT-IR)测试:测试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的FT-IRSpectrometer Frontier系列仪器上进行,测试方式为反射模式,用到仪器配套的Universal ATR Sampling Accessory附件。处理软件为PerkinElmer Spectrum,测试波数范围4000~650cm-1,每次测试扫描4次,分辨率为2cm-1。本发明中的FT-IR测试样品基本都是粉末,常用的制样方法为:将粉末尽可能地用研砵研碎,之后在Specac液压机中10MPa下,保持1min,得到直径约10mm,厚度1~2mm的紧致样片供FT-IR测试。
接触角测试:测试在德国KRUSS DSA100型接触角测量仪上进行,通常测试过程为将样品平铺在样品台上,选择合适液体,通过细针挤出约5μL的小液滴挂在针头上,移动样品台将小液滴轻轻粘在样品上,经过设定时间后拍照,用软件分析照片中液滴与样品接触边缘的切线与样品平面之间的夹角即为所测接触角。
熔融指数(MFR)测定方法:按ISO 1133标准,采用Lloyd Davenport MFI-10/230熔融指数仪测定,料筒温度190℃,重量负荷2.16kg,口模直径2.095mm、长度8mm,预加热时间为4min,每隔设定时间自动切样,取5次求平均值,以每10分钟的克数(g/10min)来表示测定结果。
薄膜雾度与透光度测试:测试在德国BYK公司的haze gard i型透射雾度仪上进行,测试为透射模式,通常一个样品至少测5次,取其平均值。
防尘性测试:整体测试过程和结果的示意见图1,简要描述如下:a.准备粒度在80-200目的石英砂,置于扬尘制造机中,石英砂质量与扬尘制造机体积比为5kg/m3;b.取待测膜样,进行透光性测试并记录;c.将待测膜样内层(即涂覆层)密封,仅暴露外层,竖直固定在扬尘制造机中;d.盖好养成制造机盖子,启动机器,持续制造扬尘30s;e.关闭扬尘制造机,等待120s,确保扬尘基本完全沉降;f.打开扬尘制造机,取下膜样,去掉内层密封层,进行透光性测试并记录;g.重复以上c-f步骤,即可得到所测薄膜的循环次数与透光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进行防尘持效期的模拟和对比。以上过程易受环境影响,系统误差较大,因此尽可能将所需对比的膜样在一同进行处理和测试,得到的结果才会更加可靠。目前业界尚无对棚膜防尘性失效的明确定义,而根据实践当棚膜的透光度低于70%时,作物产量将受显著影响,因而此处将因灰尘吸附而使透光度低于70%定义为棚膜防尘性失效临界点,从开始使用到临界点的时间即为棚膜防尘持效期。
光照加速老化实验:测试在美国Q-Lab公司的Q-Sun Xe-3-HS氙灯加速老化试验箱中进行。采用ISO 4892-2标准,日光滤镜下340nm波长处光强为0.51W/(m2·nm),测试时黑板温度为65℃,箱体温度为38℃,相对湿度50%,以120分钟为一个测试循环,其中102分钟为干态光照,另外18分钟为光照加纯水喷淋。每测试100小时,取一组样品进行性能表征,直至认定样品失效。取出的样品不再重新放回加速老化箱。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但发明内容不限于实例展示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一下实施例只对于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本发明中所用到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中海壳牌公司生产,牌号为2420F,本发明用到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分别为上海赛科生产的牌号为0220KJ产品和广州石化生产的牌号为DFDA 2001产品。将上述一种LDPE与两种LLDPE按1:1:1的比例搅拌混合备用。本发明中所用到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国药化试的分析纯产品,引发剂——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双二五)为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的分析纯产品,将双二五分散在HEMA中,配成体积分数为5%的溶液。选用德国Leistritz公司的Micro 27型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27mm,长径比40)将混合好的聚烯烃粒子,与双二五的HEMA溶液经混合、塑化、反应、挤出,制成接枝改性的聚烯烃材料。该挤出机从喂料口到口模共11段,编号为1-11,其中第1段只起到加料的作用,并不能加热。挤出机2-11段的温度分别为:180℃,190℃,200℃,200℃,200℃,220℃,230℃,230℃,220℃和200℃,螺杆转速设定在200rpm。用挤出机自带的失重式喂料器向双螺杆挤出机第1段投喂聚烯烃混合料,喂料速度为:10kg/hr。双二五的HEMA溶液用美国Eldex Laboratories公司的Optos Pump 2LMP计量泵注入双螺杆挤出机的第4段,流量为200g/hr,在挤出机的第8段用真空脱挥,除去可能存在的挥发份。运行稳定后,双螺杆挤出的压力为55-60bar,扭矩约45%。该挤出机所配的口模上有两个直径均为4mm的圆形出口,样条从口模挤出后,经过水浴冷却槽,用切粒机切成长度为5mm左右的圆柱形粒子,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收集封装备用。该粒子在190℃,2.16kg条件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1.8g/10min。
【实施例2】
将上文所述聚烯烃共混物与质量分数为5%的双二五的HEMA溶液在德国Leistritz公司的Micro 27型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经混合、塑化、反应、挤出,制成接枝改性的聚烯烃材料。该挤出机从喂料口到口模共11段,编号为1-11,其中第1段只起到加料的作用,并不能加热。挤出机2-11段的温度分别为:180℃,190℃,200℃,200℃,200℃,220℃,230℃,230℃,220℃和200℃,螺杆转速设定在200rpm。用挤出机自带的失重式喂料器向双螺杆挤出机第1段投喂聚烯烃混合料,喂料速度为:10kg/hr。双二五的HEMA溶液用美国Eldex Laboratories公司的Optos Pump 2LMP计量泵注入双螺杆挤出机的第4段,流量为500g/hr,在挤出机的第8段用真空脱挥,除去可能存在的挥发份。运行稳定后,双螺杆挤出的压力为50-55bar,扭矩约40%。该挤出机所配的口模上有两个直径均为4mm的圆形出口,样条从口模挤出后,经过水浴冷却槽,用切粒机切成长度为5mm左右的圆柱形粒子,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收集封装备用。该粒子在190℃,2.16kg条件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0g/10min。
【实施例3】
将上文所述聚烯烃共混物与质量分数为5%的双二五的HEMA溶液在德国Leistritz公司的Micro 27型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经混合、塑化、反应、挤出,制成接枝改性的聚烯烃材料。该挤出机从喂料口到口模共11段,编号为1-11,其中第1段只起到加料的作用,并不能加热。挤出机2-11段的温度分别为:180℃,190℃,200℃,200℃,200℃,220℃,230℃,230℃,220℃和200℃,螺杆转速设定在200rpm。用挤出机自带的失重式喂料器向双螺杆挤出机第1段投喂聚烯烃混合料,喂料速度为:10kg/hr。双二五的HEMA溶液用美国Eldex Laboratories公司的Optos Pump 2LMP计量泵注入双螺杆挤出机的第4段,流量为1000g/hr,在挤出机的第8段用真空脱挥,除去可能存在的挥发份。运行稳定后,双螺杆挤出的压力为46-50bar,扭矩约38%,脱挥口与出料口有明显雾气。该挤出机所配的口模上有两个直径均为4mm的圆形出口,样条从口模挤出后,经过水浴冷却槽,用切粒机切成长度为5mm左右的圆柱形粒子,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收集封装备用。该粒子在190℃,2.16kg条件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3g/10min。
【实施例4】
将上文所述聚烯烃共混物与质量分数为5%的双二五的HEMA溶液在德国Leistritz公司的Micro 27型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经混合、塑化、反应、挤出,制成接枝改性的聚烯烃材料。该挤出机从喂料口到口模共11段,编号为1-11,其中第1段只起到加料的作用,并不能加热。挤出机2-11段的温度分别为:180℃,190℃,200℃,200℃,200℃,220℃,230℃,230℃,220℃和200℃,螺杆转速设定在200rpm。用挤出机自带的失重式喂料器向双螺杆挤出机第1段投喂聚烯烃混合料,喂料速度为:10kg/hr。双二五的HEMA溶液用美国Eldex Laboratories公司的Optos Pump 2LMP计量泵注入双螺杆挤出机的第4段,流量为1500g/hr,在挤出机的第8段用真空脱挥,除去可能存在的挥发份。运行稳定后,双螺杆挤出的压力为40-44bar,扭矩约35%,脱挥口与出料口有大量雾气。该挤出机所配的口模上有两个直径均为4mm的圆形出口,样条从口模挤出后,经过水浴冷却槽,样条稍粘手,用切粒机切成长度为5mm左右的圆柱形粒子,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收集封装备用。该粒子在190℃,2.16kg条件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8g/10min。
【实施例5】
本发明中所用到的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国药化试的分析纯产品。将PEGMA与上述HEMA以1:1的质量比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双二五充分分散,其中双二五的质量分数占总质量的5%,将其与上文所述聚烯烃共混物在德国Leistritz公司的Micro 27型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经混合、塑化、反应、挤出,制成接枝改性的聚烯烃材料。该挤出机从喂料口到口模共11段,编号为1-11,其中第1段只起到加料的作用,并不能加热。挤出机2-11段的温度分别为:180℃,190℃,200℃,200℃,200℃,220℃,230℃,230℃,220℃和200℃,螺杆转速设定在200rpm。用挤出机自带的失重式喂料器向双螺杆挤出机第1段投喂聚烯烃混合料,喂料速度为:10kg/hr。双二五的单体溶液用美国Eldex Laboratories公司的OptosPump 2LMP计量泵注入双螺杆挤出机的第4段,流量为500g/hr,在挤出机的第8段用真空脱挥,除去可能存在的挥发份。运行稳定后,双螺杆挤出的压力为52-58bar,扭矩约43%。该挤出机所配的口模上有两个直径均为4mm的圆形出口,样条从口模挤出后,经过水浴冷却槽,样条手感湿润,用切粒机切成长度为5mm左右的圆柱形粒子,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收集封装备用。该粒子在190℃,2.16kg条件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1.9g/10min。
【实施例6】
本发明中所用到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均为自制,化学结构示意图见图2,图中n表示氧乙烯的重复单元数,本发明用到材料中n分别为0、5和10。分别向三种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中各加入5%质量分数的偶氮二异庚腈,充分混合后,手动涂膜,在120℃鼓风烘箱中反应4小时,取出后按上文所述方法进行接触角测试,介质为蒸馏水,接触瞬间的接触角分别为108°,106°和104°(分别对应n为0、5和10的材料),放置10分钟后,接触角分别降为70°,40°和30°(分别对应n为0、5和10的材料)。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为以上三种聚合后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中的氧乙烯链段具有亲水性,干态时,表面能较小的含硅结构处于表面,因此其疏水性明显,而当其表面被水覆盖后,易发生链翻转,使原本在本体中的氧乙烯链翻到表面而增加亲水性,从而使接触角降低。并且氧乙烯链段越长,其亲水性增加越多。
【实施例7】
将双二五引发剂分散在图2所示的本专利合成的n=0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中,配成双二五质量分数为5%的混合液。选用德国Leistritz公司的Micro 27型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27mm,长径比40)将上文所述聚烯烃共混物,与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与引发剂的混合液经混合、塑化、反应、挤出,制成接枝改性的聚烯烃材料。该挤出机从喂料口到口模共11段,编号为1-11,其中第1段只起到加料的作用,并不能加热。挤出机2-11段的温度分别为:150℃,160℃,170℃,180℃,200℃,220℃,240℃,220℃,200℃和180℃,螺杆转速设定在200rpm。用挤出机自带的失重式喂料器向双螺杆挤出机第1段投喂聚烯烃混合料,喂料速度为:10kg/hr。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与引发剂的混合液用美国Eldex Laboratories公司的Optos Pump 2LMP计量泵注入双螺杆挤出机的第4段,流量为500g/hr,在挤出机的第8段用真空脱挥,除去可能存在的挥发份。运行稳定后,双螺杆挤出的压力为60-65bar,扭矩约60%。该挤出机所配的口模上有两个直径均为4mm的圆形出口,样条从口模挤出后,经过水浴冷却槽,用切粒机切成长度为5mm左右的圆柱形粒子,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收集封装备用。该粒子在190℃,2.16kg条件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0g/10min。
【实施例8】
将双二五引发剂分散在图2所示的本专利合成的n=5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中,配成双二五质量分数为5%的混合液。选用德国Leistritz公司的Micro 27型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27mm,长径比40)将上文所述聚烯烃共混物,与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与引发剂的混合液经混合、塑化、反应、挤出,制成接枝改性的聚烯烃材料。该挤出机从喂料口到口模共11段,编号为1-11,其中第1段只起到加料的作用,并不能加热。挤出机2-11段的温度分别为:150℃,160℃,170℃,180℃,200℃,220℃,240℃,220℃,200℃和180℃,螺杆转速设定在200rpm。用挤出机自带的失重式喂料器向双螺杆挤出机第1段投喂聚烯烃混合料,喂料速度为:10kg/hr。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与引发剂的混合液用美国Eldex Laboratories公司的Optos Pump 2LMP计量泵注入双螺杆挤出机的第4段,流量为500g/hr,在挤出机的第8段用真空脱挥,除去可能存在的挥发份。运行稳定后,双螺杆挤出的压力为62-68bar,扭矩约63%。该挤出机所配的口模上有两个直径均为4mm的圆形出口,样条从口模挤出后,经过水浴冷却槽,用切粒机切成长度为5mm左右的圆柱形粒子,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收集封装备用。该粒子在190℃,2.16kg条件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1.8g/10min。
【实施例9】
将双二五引发剂分散在图2所示的本专利合成的n=5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中,配成双二五质量分数为5%的混合液。选用德国Leistritz公司的Micro 27型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27mm,长径比40)将上文所述聚烯烃共混物,与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与引发剂的混合液经混合、塑化、反应、挤出,制成接枝改性的聚烯烃材料。该挤出机从喂料口到口模共11段,编号为1-11,其中第1段只起到加料的作用,并不能加热。挤出机2-11段的温度分别为:150℃,160℃,170℃,180℃,200℃,220℃,240℃,220℃,200℃和180℃,螺杆转速设定在200rpm。用挤出机自带的失重式喂料器向双螺杆挤出机第1段投喂聚烯烃混合料,喂料速度为:10kg/hr。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与引发剂的混合液用美国Eldex Laboratories公司的Optos Pump 2LMP计量泵注入双螺杆挤出机的第4段,流量为500g/hr,在挤出机的第8段用真空脱挥,除去可能存在的挥发份。运行稳定后,双螺杆挤出的压力为64-71bar,扭矩约65%。该挤出机所配的口模上有两个直径均为4mm的圆形出口,样条从口模挤出后,经过水浴冷却槽,用切粒机切成长度为5mm左右的圆柱形粒子,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收集封装备用。该粒子在190℃,2.16kg条件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1.5g/10min。
【对比例1】
将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50kg与含氟聚合物PPA 0.75kg以及抗静电剂HBS-5011.75kg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均匀混合。之后在德国Leistritz公司的Micro 27型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经塑化、混合、挤出,制成内添加型聚烯烃粒料。该挤出机从喂料口到口模共11段,编号为1-11,其中第1段只起到加料的作用,并不能加热。挤出机2-11段的温度分别为:150℃,160℃,170℃,180℃,200℃,220℃,240℃,220℃,200℃和180℃,螺杆转速设定在200rpm。用挤出机自带的失重式喂料器向双螺杆挤出机第1段投喂聚烯烃混合料,喂料速度为:10kg/hr,在挤出机的第8段用真空脱挥,除去可能存在的挥发份。运行稳定后,双螺杆挤出的压力为55-62bar,扭矩约52%。该挤出机所配的口模上有两个直径均为4mm的圆形出口,样条从口模挤出后,经过水浴冷却槽,用切粒机切成长度为5mm左右的圆柱形粒子,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收集封装备用。该粒子在190℃,2.16kg条件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5g/10min。
【实施例10】
使用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层共挤吹膜线,制成三层共挤棚膜,三层的构成分别为:实施例2最外层,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间层,实施例7最内层。此处需说明的是,为了电晕及涂覆方便将极性接枝的聚烯烃材料分配在了吹膜的最外层,棚膜在实际使用时该层为最内层,即棚膜需内外翻转后使用。三层共挤吹膜线由三台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分别为内:120mm;中:160mm;外:120mm),三层复合口模(口模缝隙:2mm;直径2000mm)以及后续的冷却、定型、牵伸、电晕、涂覆、烘干、收卷等附件组成。将实施例2的粒子加入最外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加入其质量分数0.5%的转光剂、1%的抗氧化剂和1%的紫外吸收剂,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中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实施例7的粒子加入最内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内、中、外三个单螺杆挤出机的温度均设置在200-220℃,通过控制螺杆转速,使内:中:外三层的厚度比为1:2:1,薄膜的总厚度控制在100μm左右。
【实施例11】
使用上文所述的三层共挤吹膜线,制成三层共挤棚膜,三层的构成分别为:实施例2最外层,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间层,实施例8最内层。此处需说明的是,为了电晕及涂覆方便将极性接枝的聚烯烃材料分配在了吹膜的最外层,棚膜在实际使用时该层为最内层,即棚膜需内外翻转后使用。三层共挤吹膜线由三台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分别为内:120mm;中:160mm;外:120mm),三层复合口模(口模缝隙:2mm;直径2000mm)以及后续的冷却、定型、牵伸、电晕、涂覆、烘干、收卷等附件组成。将实施例2的粒子加入最外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加入其质量分数0.5%的转光剂、1%的抗氧化剂和1%的紫外吸收剂,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中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实施例8的粒子加入最内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内、中、外三个单螺杆挤出机的温度均设置在200-220℃,通过控制螺杆转速,使内:中:外三层的厚度比为1:2:1,薄膜的总厚度控制在100μm左右。
【实施例12】
使用上文所述的三层共挤吹膜线,制成三层共挤棚膜,三层的构成分别为:实施例3最外层,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间层,实施例8最内层。此处需说明的是,为了电晕及涂覆方便将极性接枝的聚烯烃材料分配在了吹膜的最外层,棚膜在实际使用时该层为最内层,即棚膜需内外翻转后使用。三层共挤吹膜线由三台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分别为内:120mm;中:160mm;外:120mm),三层复合口模(口模缝隙:2mm;直径2000mm)以及后续的冷却、定型、牵伸、电晕、涂覆、烘干、收卷等附件组成。将实施例3的粒子加入最外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加入其质量分数0.5%的转光剂、1%的抗氧化剂和1%的紫外吸收剂,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中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实施例8的粒子加入最内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内、中、外三个单螺杆挤出机的温度均设置在200-220℃,通过控制螺杆转速,使内:中:外三层的厚度比为1:2:1,薄膜的总厚度控制在100μm左右。
【实施例13】
使用上文所述的三层共挤吹膜线,制成三层共挤棚膜,三层的构成分别为:实施例3最外层,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间层,实施例9最内层。此处需说明的是,为了电晕及涂覆方便将极性接枝的聚烯烃材料分配在了吹膜的最外层,棚膜在实际使用时该层为最内层,即棚膜需内外翻转后使用。三层共挤吹膜线由三台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分别为内:120mm;中:160mm;外:120mm),三层复合口模(口模缝隙:2mm;直径2000mm)以及后续的冷却、定型、牵伸、电晕、涂覆、烘干、收卷等附件组成。将实施例3的粒子加入最外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加入其质量分数0.5%的转光剂、1%的抗氧化剂和1%的紫外吸收剂,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中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实施例9的粒子加入最内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内、中、外三个单螺杆挤出机的温度均设置在200-220℃,通过控制螺杆转速,使内:中:外三层的厚度比为1:2:1,薄膜的总厚度控制在100μm左右。
【对比例2】
使用上文所述的三层共挤吹膜线,制成三层共挤棚膜,三层的构成分别为: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间层最外层,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间层,对比例1最内层。此处需说明的是,为了电晕及涂覆方便将极性接枝的聚烯烃材料分配在了吹膜的最外层,棚膜在实际使用时该层为最内层,即棚膜需内外翻转后使用。三层共挤吹膜线由三台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分别为内:120mm;中:160mm;外:120mm),三层复合口模(口模缝隙:2mm;直径2000mm)以及后续的冷却、定型、牵伸、电晕、涂覆、烘干、收卷等附件组成。将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加入其质量分数0.1%的流滴剂,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最外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上文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物中加入其质量分数0.5%的转光剂、1%的抗氧化剂和1%的紫外吸收剂,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中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将对比例1的粒子加入最内层单螺杆挤出机中使用。内、中、外三个单螺杆挤出机的温度均设置在200-220℃,通过控制螺杆转速,使内:中:外三层的厚度比为1:2:1,薄膜的总厚度控制在100μm左右。
【实施例14】
将上述实施例1-4共4种粒子先用热甲苯充分溶解后,再在丙酮中沉淀,过滤去除滤液,并用大量丙酮清洗滤渣,收集滤渣重复上述操作5次,以保证充分除去未反应和接枝的HEMA单体和均聚物。将上述滤渣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进行全反射模式的红外测试,结果见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到随着单体HEMA的比例提高,其在聚烯烃上的接枝度也相应提高,表现为1725cm-1左右的C=O特征吸收峰和3300cm-1左右—OH特征吸收峰强度的增加。
【实施例15】
将上述实施例8、9两种粒子先用热甲苯充分溶解后,再在丙酮中沉淀,过滤去除滤液,并用大量丙酮清洗滤渣,收集滤渣重复上述操作5次,以保证充分除去未反应和接枝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单体和均聚物。将上述滤渣在70℃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4hr后,进行全反射模式的红外测试,结果见图4。从图4中可以看到在纯化后的聚烯烃中,仍然存在1725cm-1左右的C=O特征吸收峰,该聚烯烃中其中确实接枝了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
【实施例16】
将实施例10-13以及对比例2共5种薄膜分别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进行了雾度和透光度的测试,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见,上述5种薄膜的雾度较低、透光度较高,光学性能优良,并且相互之间差别较小。
表1实施例10-13以及对比例2薄膜的雾度和透光度
样品 雾度/% 透光度/%
实施例10 11.8 90.5
实施例11 12.1 90.1
实施例12 12.0 89.1
实施例13 12.5 89.7
对比例2 12.8 90.0
【实施例17】
将实施例12和对比例2的薄膜分别进行人工加速流滴效果评价。大致方法如下:裁剪合适大小的膜样,涂覆面向下扣在置于60℃恒温水浴中的烧杯或其它容器上,边缘密封,并在膜上方放置一根两边与烧杯齐平,中心低约15°的“T”字型压条,放置不同时间观察膜内表面的流滴状况。棚膜行业普遍认为当膜内表面呈均匀水膜时,膜的流滴性仍保持,而当膜内表面呈雾状小液滴时则表明膜的流滴性已丧失。两个膜样扣试结果为实验初期效果差别不大,但扣试75天之后,实施例12的薄膜基本仍然呈全流滴状态,而对比例2的薄膜则失效面积超过30%,两者差别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接枝改性后聚烯烃表面的极性增加,因而经过相同条件的电晕处理后其表面产生了更多极性结构,能与超亲水涂层结合得更加牢固,这个效果可能在使用初期显示不出差别,但时间久了之后就能凸显其更好的功能性及更长的持效期。
【实施例18】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2两种薄膜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测试防尘性,循环次数与透光度的关系见表2。从表2中可见,实施例13与对比例2的薄膜无论从其实透光度还是循环后透光度上均较为接近,即可认为两种薄膜在该条件下的防尘效果与防尘持效期均接近。而该过程耗时较短,基本可忽略内添加型防尘棚膜中添加剂迁移损失的情况。
表2实施例13与对比例2薄膜的防尘性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841149260000201
【实施例19】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2两种薄膜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进行加速老化实验,使用外层向上,并且每隔100小时取一个样品进行上述防尘效果测试(仅进行一个循环,若循环后透光度低于70%,则认为薄膜防尘性失效)。测试表明,实施例13的薄膜经过2000小时的加速老化后,其防尘效果测试时经过一个循环后透光度仍能达到70%以上,仍未达到防尘失效标准,即其仍有防尘效果;而对比例2的薄膜,经过900小时的加速老化后,其防尘效果测试时经过一个循环后透光度降到了70%以下,即达到了失效标准。从以上结果可知,实施例13的防尘有效期比对比例2更长。

Claims (10)

1.一种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包括至少2层膜结构;其中,最内层膜中包含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最外层膜中包含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所述极性分子为马来酸酐类,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具有式(II)所示结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式(II);
式(II)中,n=0~20,m=1~10,R为H或甲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材料选自α烯烃均聚物,不同α烯烃的共聚物,α烯烃与极性单体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材料为密度为0.910-0.940 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和密度为0.915-0.935 g/c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最内层膜中包含的聚烯烃材料与所述最外层膜中包含的聚烯烃材料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包括2~11层膜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分子以共价键的形式固定在聚烯烃上,所述极性分子占所在层膜的整体质量的0.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分子为马来酸酐类、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以共价键的形式固定在聚烯烃上,所述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占所在层膜的整体质量的0.1%-30%。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以及任选的助剂,经单螺杆挤出机混合、熔融、挤至多层口模的最内层;将聚烯烃材料和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以及任选助剂,经单螺杆挤出机混合、熔融、挤至多层口模的最外层;任选的其余层材料以及任选的助剂经单螺杆挤出机混合、熔融、挤至多层口模的中间层;然后所有材料一同从多层口模挤出、冷却、定型,在最内层涂覆超亲水涂层,涂覆之前经电晕或不经电晕,得到所述涂覆型聚烯烃棚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极性分子为将聚烯烃原料、极性分子、引发剂和助剂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混合、熔融、反应接枝、挤出、冷却、造粒后制备得到;所述通过化学键固定到聚烯烃上的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为将聚烯烃原料、具有防尘效果的分子、引发剂和助剂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混合、熔融、反应接枝、挤出、冷却、造粒后制备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选自爽滑剂、转光剂、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用量占所在层整体质量的0-10%,不同层中所述助剂种类和用量相同或者不同。
CN201811248745.4A 2018-10-25 2018-10-25 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100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8745.4A CN111100247B (zh) 2018-10-25 2018-10-25 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8745.4A CN111100247B (zh) 2018-10-25 2018-10-25 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0247A CN111100247A (zh) 2020-05-05
CN111100247B true CN111100247B (zh) 2022-09-06

Family

ID=7041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8745.4A Active CN111100247B (zh) 2018-10-25 2018-10-25 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024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5545A (ja) * 1995-09-28 1997-04-0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農業用フィルム
CN103978756A (zh) * 2014-05-14 2014-08-13 聊城华塑工业有限公司 内添加型防尘温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383A (zh) * 2016-01-29 2016-05-04 宁波科普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表面能抗污染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3088A (zh) * 2016-12-31 2017-05-10 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聚烯烃接枝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5545A (ja) * 1995-09-28 1997-04-0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農業用フィルム
CN103978756A (zh) * 2014-05-14 2014-08-13 聊城华塑工业有限公司 内添加型防尘温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383A (zh) * 2016-01-29 2016-05-04 宁波科普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表面能抗污染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3088A (zh) * 2016-12-31 2017-05-10 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聚烯烃接枝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0247A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38196B1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and film thereof
JP5312454B2 (ja) 高められた応力き裂抵抗性を有する着色された組成物
US20070222117A1 (en) Moulding Compound for Mouldings with High Weather Resistance
JP2015214713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フィルム
WO2008080446A1 (en) Antiblocking agent using crosslinkable silicon-containing polyolefin
DE102007005428A1 (de) Formmassen für mattierte PMMI-Formkörper
WO2016157913A1 (ja) 延伸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EP0605643A4 (en) COPOLYMERS OF ETHYLENE AND ALKYL ACRYL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HIGHLY TRANSPARENT FILMS.
CN1678677A (zh) 聚烯烃粘合剂及其生产方法
EP0469693A2 (de) Schlagzähe Polyamid-Formmassen
CN111100247B (zh) 化学接枝型流滴与防尘功能复合的涂覆型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0248B (zh) 化学接枝型防尘棚膜用改性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防尘棚膜
CN111098576B (zh) 化学接枝型防尘聚烯烃棚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0412A (zh) 涂覆型流滴消雾棚膜用极性接枝改性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棚膜
KR102024817B1 (ko) 친환경 합성 목재
WO2019020688A1 (en) STYR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HAVING ENHANCED RESIDUAL GLOSS
AU733489B2 (en) Polyolefins having greater than 5 percent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grafted thereto
CN115702191A (zh) 纤维素纤维增强树脂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KR101897017B1 (ko) 높은 충격강도를 가지는 친환경 합성 목재
JP3086286B2 (ja) 塗装された軟質自動車部材
CN112708026B (zh) 防尘离子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防尘棚膜
JP3216190B2 (ja) 塗装された軟質成形体
US11560470B2 (e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JP3714061B2 (ja) 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剤マスターバッチ
CN111410918A (zh) 一种具有暗边粘结性的热熔光学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