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8629A -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8629A
CN111098629A CN201911260011.2A CN201911260011A CN111098629A CN 111098629 A CN111098629 A CN 111098629A CN 201911260011 A CN201911260011 A CN 201911260011A CN 111098629 A CN111098629 A CN 111098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adhesive film
container
pasting
atta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00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广琢二
间宫夏树
吉本胜
船户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98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8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33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pressure only, e.g.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B44C1/1745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pressure only, e.g.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using an intermediate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4Presses of the reciprocating type
    • B41F16/0053Presses of the reciprocating type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print under pressure only, e.g. using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73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 B41F16/008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for 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0Applying flat materials, e.g. leaflets, pieces of fabr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5/00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ornamental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5/00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ornamental bodies
    • B44C5/02Mountings for pictures; Mountings of horns on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26Devices for applying labels
    • B65C9/28Air-blast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1/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 F16B11/006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by gluing

Abstract

粘贴装置(10)通过改变由容器(56)和粘贴膜(28)形成的下侧空间(62)与由盖体(58)和粘贴膜(28)形成的上侧空间(64)的空间压力,而使粘贴膜(28)弹性变形,来将装饰片材(S)粘贴于发动机罩(C)。在容器(56)的内部设有夹具(72)和限制板(84),其中,夹具(72)对发动机罩(C)进行定位;限制板(84)配置于接近发动机罩(C)的位置,使发动机罩(C)的至少一部分向粘贴膜(28)侧露出,具有限制粘贴膜(28)的弹性变形的承受面(85)。另外,在承受面(85)上贯通形成有能够使下侧空间(62)的空气流动的小孔(84b)。

Description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80054317.0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母案申请的发明名称是张贴装置和粘贴方法,申请日是2016年9月15日,优先权日是2015年9月18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的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车辆的车身(对象物)的外观性、进行使用所需的表示,而在车辆的车身(对象物)上粘贴装饰件(例如标志标记等的装饰片材)。在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第5249182号公开了一种粘贴这种装饰件的粘贴装置。该粘贴装置具有:容器,其收装对象物;盖体,其安装于容器;粘贴膜,其配置于容器和盖体之间。并且,粘贴装置通过改变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而使粘贴膜朝第一空间发生弹性变形,据此将安装于粘贴膜的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其中,第一空间由容器和粘贴膜形成;第二空间由盖体和粘贴膜形成。
发明内容
但是,这种粘贴装置通过利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压力差而使粘贴膜发生弹性变形,据此以强力吸引粘贴膜的方式使该粘贴膜动作。因此,每当进行将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的粘贴作业时,粘贴膜都会被较大地拉长。
另外,在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第5249182号所公开的粘贴装置中,在减压机构内分开具有吸引第一空间的吸引机构(减压泵)和吸引第二空间的吸引机构,独立地控制各吸引机构的驱动。
再者,在这种粘贴装置中,在安装容器和盖体之前,实施暂时将装饰件粘贴(安装)于粘贴膜的作业。在进行该作业时,如果粘贴装置的容器、盖体、升降机构、减压机构等各种结构存在于粘贴膜的周围的话,作业会很费事,或者将装饰件错位地粘贴于粘贴膜的可能性较高。其结果,则会导致装饰件相对于对象物的粘贴不良、作业效率下降。
本发明是与将上述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的技术相关联而被创作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良好地将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的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粘贴装置,通过改变由容器和粘贴膜形成的第一空间与由盖体和所述粘贴膜形成的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而使所述粘贴膜弹性变形,来将被安装于所述粘贴膜的装饰件粘贴在收装于所述容器的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的内部设有夹具和限制部,其中,所述夹具对所述对象物进行定位;所述限制部配置于接近或者接触被所述夹具定位的所述对象物的位置,使所述对象物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粘贴膜侧露出,具有在所述粘贴膜弹性变形时与该粘贴膜接触来限制弹性变形的承受面,在所述承受面上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第一空间的空气流动的孔部。
根据上述结构,粘贴装置通过在容器内将限制部配置于接近或者接触被定位的对象物的位置,而能够在粘贴膜朝第一空间发生弹性变形时使承受面承受粘贴膜来限制粘贴膜在对象物周围发生较大的伸展。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弹性变形的粘贴膜的功能下降,粘贴装置能够在粘贴作业中更长时间地使用粘贴膜,从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制造成本。另外,限制部具有孔部,因此,在第一空间减压时容易使容器内的空气流动。据此,能够使第一空间均等地减压,而能够伴随着粘贴膜的弹性变形稳定且高精度地将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承受面形成为与所述粘贴膜没有发生弹性变形的通常状态下的该粘贴膜的面方向平行。
如此,由于承受面与粘贴膜的面方向平行,因此,能够在粘贴膜发生弹性变形时使粘贴膜与承受面的较广范围接触来限制粘贴膜的弹性变形。据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粘贴膜的功能下降。
另外,优选所述承受面配置于比所述容器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靠上侧的位置。
如此,由于承受面配置于比容器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粘贴膜发生弹性变形时进一步减少粘贴膜的伸展量。
再者,优选所述限制部具有缓冲部,该缓冲部在所述容器的周边部附近比所述承受面靠所述粘贴膜侧突出,且能够与所述粘贴膜接触。
如此,由于粘贴装置在容器的周边部具有缓冲部,因此,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粘贴膜的周边部的伸展。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粘贴装置,通过改变由容器和粘贴膜形成的第一空间与由盖体和所述粘贴膜形成的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而使所述粘贴膜弹性变形,来将安装于所述粘贴膜的装饰件粘贴在收装于所述容器的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具有气体流动回路、吸引机构、第一测定机构、第二测定机构和流量调节机构,其中,所述气体流动回路具有:第一流路,其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第二流路,其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和合流流路,其对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进行合流,所述吸引机构连接于所述合流流路,用于从所述气体流动回路吸引气体,所述第一测定机构对所述第一空间的空间压力进行测定,所述第二测定机构对所述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进行测定,所述流量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根据所测定的所述第一空间的空间压力和所述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来调节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气体的流量。
根据上述结构,粘贴装置能够通过连接于气体流动回路的合流流路的吸引机构来一体地吸引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气体。此时,流量调节机构通过调节第二流路的气体的流量,来使不同容积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一致的同时进行减压。因此,能够抑制由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的差引起的粘贴膜的弹性变形,之后在将气体导入第一空间而使粘贴膜弹性变形时,能够良好地将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并且,粘贴装置能够通过将进行容器和盖体的吸引的吸引机构设定为1个,而实现装置本身的低廉价格,降低制造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该粘贴装置具有多个粘贴台,该粘贴台具有所述容器,所述第一流路岔开而连接于所述多个粘贴台的各容器,能够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容器中的1个容器连通。
如此,粘贴装置通过具有多个粘贴台,而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将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的粘贴作业。并且,由于第一流路岔开而连接于多个容器,因此,能够通过1个吸引机构选择性地进行多个容器的减压。
再者,优选所述多个粘贴台共用所述盖体,所述第二流路在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二空间之间的中途位置具有结合机构,所述结合机构具有可动侧端子和固定侧端子,其中,所述可动侧端子能够与所述盖体一体地移动;所述固定侧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粘贴台,以自如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可动侧端子结合而能够连通所述第二流路。
如此,粘贴装置通过共用盖体,而能够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从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粘贴作业的成本。另外,结合机构在由多个粘贴台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气体流动回路来容易地实施气体的吸引。
再者,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粘贴装置,将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粘贴机构和第二粘贴机构,其中,所述第一粘贴机构上配置有具有粘贴膜的粘贴工具,该第一粘贴机构在使所述装饰件的粘贴面露出的状态下将所述装饰件粘贴于所述粘贴膜;所述第二粘贴机构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粘贴机构不同的位置,具有容器和盖体,通过改变由所述容器和所述粘贴膜形成的第一空间与由所述盖体和所述粘贴膜形成的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而使所述粘贴膜弹性变形,来将所述装饰件粘贴在所述对象物上,其中,所述容器能够收装所述对象物;所述盖体夹持着在所述第一粘贴机构中粘贴有所述装饰件的所述粘贴膜,以自如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容器。
根据上述结构,粘贴装置将用于将装饰件粘贴于粘贴膜的第一粘贴机构和用于将被粘贴于粘贴膜的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的第二粘贴机构设置在了不同的位置。因此,在第一粘贴机构中仅进行将装饰件粘贴于粘贴膜的作业,由此能够迅速且精度良好地将装饰件粘贴于粘贴膜。即,通过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第一粘贴工序和第二粘贴工序这种简单的结构,能够提高装饰件相对于对象物的粘贴精度和作业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量产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该粘贴装置具有多个粘贴台,该粘贴台包括所述第一粘贴机构和除所述盖体外的所述第二粘贴机构,所述盖体在所述多个粘贴台之间共用。
粘贴装置能够通过具有第一粘贴机构和第二粘贴机构的多个粘贴台更有效率地进行粘贴作业。另外,由于由多个粘贴台共用盖体,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粘贴作业的成本。
除具有上述结构外,优选该粘贴装置具有吸引机构,该吸引机构对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施加吸力,所述吸引机构在所述多个粘贴台之间共用。
如此,粘贴装置由于在多个粘贴台之间共用吸引机构,因此也能够提高吸引机构的工作效率,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
优选所述多个粘贴台中的2个粘贴台使所述第二粘贴机构彼此相邻,所述盖体通过盖体驱动机构在所述2个粘贴台的所述第二粘贴机构之间移动。
如此,粘贴装置通过2个粘贴台的第二粘贴机构相邻,而能够使由盖体驱动机构使盖体移动的距离变短,减少由装置进行的粘贴作业的劳力和作业空间。
另外,优选所述2个粘贴台构成为:在其一方通过所述第一粘贴机构进行将所述装饰件粘贴于所述粘贴膜的动作时,其另一方通过所述第二粘贴机构进行将所述装饰件粘贴于所述对象物的动作,在其一方通过所述第二粘贴机构进行将所述装饰件粘贴于所述对象物的动作时,其另一方通过所述第一粘贴机构进行将所述装饰件粘贴于所述粘贴膜的动作。
如此,由于使2个粘贴台的第一粘贴机构和第二粘贴机构的动作彼此不同,因此能够交替错开地进行粘贴作业,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量产效率。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粘贴方法,通过改变由容器和粘贴膜形成的第一空间与由盖体和所述粘贴膜形成的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而使所述粘贴膜弹性变形,来将被安装于所述粘贴膜的装饰件粘贴在被收装于所述容器的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步骤,将所述对象物定位在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内部的夹具,使所述对象物的至少一部分从配置于接近或者接触所述对象物的位置的限制部的承受面向所述粘贴膜侧露出;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分别对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进行减压,此时,经由形成于所述承受面的孔部使所述第一空间的空气流动;和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将空气导入所述第二空间,使所述粘贴膜朝所述对象物发生弹性变形,此时,经由所述孔部使空气从所述第一空间的靠所述粘贴膜的一侧向隔着所述承受面的靠所述粘贴膜的相反一侧流动,从而将所述装饰件粘贴于所述对象物,并且在所述对象物的周围,由所述承受面限制所述粘贴膜的弹性变形。
再者,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粘贴方法,通过改变由容器和粘贴膜形成的第一空间与由盖体和所述粘贴膜形成的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而使所述粘贴膜弹性变形,来将被安装于所述粘贴膜的装饰件粘贴在被收装于所述容器的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连接于气体流动回路中的合流流路的吸引机构来吸引所述气体流动回路的气体的工序,其中,所述气体流动回路具有:第一流路,其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第二流路,其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和所述合流流路,其对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进行合流;通过第一测定机构来对所述第一空间的空间压力进行测定的工序;通过第二测定机构来对所述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进行测定的工序;和根据所测定的所述第一空间的空间压力和所述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的流量调节机构来调节所述气体的流量的工序。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粘贴装置的粘贴方法,该粘贴装置将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粘贴工序,将具有粘贴膜的粘贴工具配置于第一粘贴机构,在使所述装饰件的粘贴面露出的状态下将所述装饰件粘贴于所述粘贴膜;和第二粘贴工序,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粘贴机构不同的位置的具有容器和盖体的第二粘贴机构中,通过改变由所述容器和所述粘贴膜形成的第一空间与由所述盖体和所述粘贴膜形成的第二空间的空间压力,而使所述粘贴膜弹性变形,来将所述装饰件粘贴在所述对象物上,其中,所述容器能够收装所述对象物;所述盖体夹持着在所述第一粘贴工序中粘贴有所述装饰件的所述粘贴膜,以自如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容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该粘贴装置具有多个粘贴台,该粘贴台能够实施所述第一粘贴工序和所述第二粘贴工序,在所述第二粘贴工序中,在所述多个粘贴台之间共用所述盖体。
除具有上述结构外,优选该粘贴装置具有吸引机构,该吸引机构对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施加吸力,在所述第二粘贴工序中,在所述多个粘贴台之间共用所述吸引机构。
优选所述多个粘贴台中的2个粘贴台使所述第二粘贴机构彼此相邻,在实施所述第二粘贴工序之前,实施移动工序,在该移动工序中通过盖体驱动机构使所述盖体在所述2个粘贴台的所述第二粘贴机构之间移动。
另外,优选所述2个粘贴台在其一方进行所述第一粘贴工序时,其另一方进行所述第二粘贴工序;在其一方进行所述第二粘贴工序时,其另一方进行所述第一粘贴工序。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能够更良好地将装饰件粘贴于对象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粘贴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粘贴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粘贴装置的第一预粘贴机构和粘贴工具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粘贴装置的容器和盖体的安装状态的侧面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粘贴装置的供气排气机构部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粘贴装置的盖体驱动部和供气排气机构部的一部分的局部侧面剖面图。
图7是表示粘贴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时序图。
图8是说明粘贴装置的正式粘贴作业时的动作的第一侧面剖面图。
图9是说明粘贴装置的正式粘贴作业时的动作的第二侧面剖面图。
图10是说明粘贴装置的正式粘贴作业时的动作的第三侧面剖面图。
图11是说明粘贴装置的正式粘贴作业时的动作的第四侧面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粘贴装置,在与粘贴方法的关系上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被设置于车辆的制造工序,实施将装饰片材S(装饰件)粘贴于发动机罩(cowl)C(对象物:被装饰件)的粘贴作业。此外,通过粘贴装置10所粘贴的装饰件不局限于片状,可以适当地选择能够粘贴于对象物的装饰件。另外,对象物也不局限于发动机罩C,也可以适用各种形状体。
如图1和图2所示,粘贴装置10具有彼此相邻的2个粘贴台(第一粘贴台12、第二粘贴台14)和控制装置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16。第一和第二粘贴台12、14在控制部16的控制下在各设置位置进行粘贴作业。
第一粘贴台12具有第一预粘贴机构18和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第二粘贴台14具有第二预粘贴机构22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第一和第二预粘贴机构18、22(第一粘贴机构)具有预粘贴作业的作业场所和机械地进行预粘贴作业的机构部,其中,预粘贴作业为暂时将装饰片材S(参照图4)粘贴于粘贴装置10的粘贴膜28(参照图3)的作业。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第二粘贴机构)具有正式粘贴作业的作业场所和机械地进行正式粘贴作业的机构部,其中,正式粘贴作业为将被粘贴于粘贴膜28的装饰片材S粘贴于发动机罩C(参照图4)的作业。
另外,第一粘贴台12具有第一输送机构30,该第一输送机构30使具有粘贴膜28的粘贴工具26(参照图3)在第一预粘贴机构18和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之间移动。同样,第二粘贴台14也具有第二输送机构32,该第二输送机构32使具有粘贴膜28的粘贴工具26在第二预粘贴机构22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之间移动。
第一粘贴台12和第二粘贴台14以图1所示的粘贴装置10的箭头X方向的中心位置为基准彼此对称地设置。即,粘贴位置10从图1中的X1朝向X2按照第一预粘贴机构18、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和第二预粘贴机构22的顺序排列而构成。这些各机构被固定于沿箭头X方向连续的基座34,被未图示的设置架划分开。下面,在说明第一和第二粘贴台12、14的详细的结构时,只要没有特别指示,就以第一粘贴台12的结构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第一预粘贴机构18通过4个方向的纵架36和横架38而具有立体格子状的作业空间,其中,4个方向的纵架36从基座34向上方直立;横架38在规定的高度位置架设在4个纵架36之间。并且,第一预粘贴机构18在俯视观察时(参照图1)呈大致正方形,具有支承于横架38的箱状的配置部40。
配置部40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圆形的盘体44,在该盘体44上通过作业者W配置有装饰片材S。如图3所示,盘体44以收装粘贴工具26(保持框46)的方式稍微凹进,在其周缘的规定位置设有多个对粘贴工具26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40a。定位突起40a和盘体44的周缘通过来自配置部40内的未图示的电源的通电而作为电磁铁发挥功能。另外,盘体44的上表面被实施了即使装饰片材S的粘贴面Sa被放置于其上也不会粘住或者难以粘住的表面加工。优选构成盘体44的材料适当地适用装饰片材S难以粘住的材料,例如可列举硅橡胶等树脂材料。再者,在配置部40上设有固定粘贴工具26的未图示的配置固定机构和检测粘贴工具26的配置的未图示的检测部等。
在第一预粘贴机构18动作时,装饰片材S被作业者W配置于适当的位置之后,由第一输送机构30来配置粘贴工具26。此处,粘贴工具26具有形成为薄壁的上述的粘贴膜28和固定保持粘贴膜28的保持框46。
粘贴膜28在俯视观察时呈与盘体44大致相等的大小的圆形,在与其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自如地弹性变形。粘贴膜28的与盘体44相向的下表面构成为能够吸附装饰片材S的装饰面Sb(参照图4)。构成粘贴膜28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用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基橡胶、硅橡胶等各种橡胶材料,或者弹性体类的树脂材料。
另一方面,粘贴工具26的保持框46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环状,将粘贴膜28的整周周缘在厚度方向上夹持。在外力没有被施加给粘贴工具26的通常状态下,保持框46将粘贴膜28维持在拉伸的状态,伴随着外力的施加,保持框46容许内侧的粘贴膜28沿与面方向正交的方向伸展。
另外,在保持框46的上表面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多个上侧定位孔46a,后述的第一输送机构30的定位销(未图示)插入到上侧定位孔46a。再者,在保持框46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下侧定位孔46b,配置部40的定位突起40a被插入到下侧定位孔46b。
当以上的粘贴工具26被定位于配置部40时,粘贴膜28的下表面和盘体44的上表面正好相向。据此,被放置于盘体44的上表面的装饰片材S与粘贴膜28的下表面的适当的位置重叠。伴随着粘贴工具26配置于该配置部40,装饰片材S被粘贴(安装)于粘贴膜28的下表面。此外,为了促进粘贴膜28和装饰片材S的粘贴,也可以在作业者W配置好粘贴工具26之后从上方按压粘贴膜28。
粘贴装置10通过第一预粘贴机构18将装饰片材S粘贴于粘贴膜28之后,通过第一输送机构30使粘贴工具26移动到相邻的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进行将粘贴膜28的装饰片材S粘贴于发动机罩C的正式粘贴作业。如图1所示,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具有筐体54,其设置于基座34上;和容器56,其固定于筐体54内。另外,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具有:1个盖体58,其被安装于各容器56;供气排气机构部60,其改变容器56和盖体58内的空间压力。
此处,为了容易理解发明,首先对正式粘贴作业时的动作概略地进行说明。在正式粘贴作业中,如图4所示,发动机罩C配置于容器56内,将粘贴工具26配置于容器56,接着对容器56和粘贴工具26安装盖体58。据此,容器56和盖体58的内部空间被闭塞。在该状态下,由容器56和粘贴膜28形成的下侧空间62(第一空间)被气密性地密封,由盖体58和粘贴膜28形成的上侧空间64(第二空间)被气密性地密封。另外,被粘贴于粘贴膜28的装饰片材S以在发动机罩C的上方露出粘贴面Sa的状态配置。
然后,通过分别与容器56和盖体58连接的供气排气机构部60,下侧空间62和上侧空间64同时被减压(也参照图9)。减压后,首先仅上侧空间64与外部空间连通(空气开放),由此使粘贴膜28朝减压状态的下侧空间6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装饰片材S被粘贴于发动机罩C(也参照图10)。之后,下侧空间62的空气开放,由此使粘贴膜28弹性复原(也参照图11),另外,将盖体58和粘贴工具26从容器56取出,据此,本粘贴作业结束。
下面对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筐体54为横跨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而设置的箱体,收装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的各容器56。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的各容器56的上端部68a露出到筐体54的上表面。
如图4所示,容器56形成为具有底壁66和侧壁68的圆筒状,在其内侧形成下侧空间62,其中,底壁66在俯视观察时呈圆形;侧壁68从底壁66的周缘向上方延伸。侧壁68的上端部68a构成下侧空间62的上端开口部70。上端开口部70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能够固定粘贴工具26(保持框46)的形状的内表面。另外,可以在上端部68a设有与粘贴工具26气密性地接触的衬垫(packing)(未图示)。
如图4所示,在容器56的下侧空间62设有夹具72,发动机罩C通过作业者W或者未图示的输送装置配置于该夹具72。夹具72形成为块状,设置于后述的底板78上。夹具72的上端部72a为了以所期望的高度位置和姿势支承发动机罩C而形成为能够与发动机罩C的内表面局部面接触的形状。
另外,在容器56的内部设有限制机构部74,该限制机构部74在发动机罩C的周围限制粘贴膜28的弹性变形。限制机构部74具有块部件76、底板78、柱部80、限制板84(限制部)和缓冲件86(缓冲部)。
块部件76形成于与底壁66和侧壁68的下部侧内表面一致的下表面,被收装固定于容器56的下部。块部件76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状,在容器56内呈水平。在块部件76的中央部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央孔76a。
底板78被铺在块部件76的上表面,在与中央孔76a相向的中央部支承上述的夹具72。在底板78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细孔78a,能够使空气在底板78的上下流动。
柱部80为固定支承限制板84的圆柱状的部件。该柱部80在底板78上,于夹具72的周围彼此隔开间隙而设有多个,其从底板78向上方延伸出。各柱部80的上端部被设定于与夹具72的上端部72a对应的位置,由此将限制板84水平地保持在规定的高度位置。此外,支承限制板84的结构不局限于柱部80,也可以为具有能够使下侧空间62的空气流动的空洞的壁、块部件等,在这种情况下,壁、块部件本身也可以适用多孔材料。
限制板84具有足够的刚性,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直径稍小于侧壁68的内周面的圆盘状。限制板84的上表面成为在发动机罩C的周围限制粘贴膜28的弹性变形的承受面85。限制板84的高度位置通过柱部80被设定为在使发动机罩C的预定粘贴部位向上方露出的同时承受面85能够与粘贴膜28接触的位置。例如,承受面85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与由夹具72支承的发动机罩C的周缘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承受面85的高度位置也可以被设定为在发动机罩C由夹具72被支承的状态下与立体状的发动机罩C的最下侧部位(在图示例子中为发动机罩C的周缘)大致相同的位置。
限制板84在中心部具有能够贯穿配置发动机罩C的大孔84a(孔部),并且在其周围具有多个小孔84b(孔部)。大孔84a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圆形,其内径被设定为不与发动机罩C接触的程度的内径。据此,发动机罩C伴随着被固定于夹具72而配置于接近限制板84的位置。此外,大孔84a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与发动机罩C的周边部匹配,由限制板84来接触固定发动机罩C的周边部。
另一方面,多个小孔84b相较于大孔84a形成得足够小,沿限制板84的厚度方向(即以贯通承受面85和其相反面之间的方式)形成。大孔84a和多个小孔84b夹持着限制板84,使比限制板84靠上侧的空气和比限制板84靠下侧的空气流通。此外,大孔84a或者小孔84b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被设定为能够使下侧空间62的空气上下流动的各种形状和配置。另外,限制板84也可以不具有小孔84b,而由空气能够透过的多孔材料形成限制板84本身。
缓冲件86由比限制板84柔软的材质构成,构成为在限制板84的承受面85上且靠径向外侧的周边部沿该限制板84的周向环绕的环状体。缓冲件86的上端到达容器56的上端部68a,在粘贴工具26的配置状态下与保持框46接触或者接近。缓冲件86的内侧形成为直径从上端向下方变小的锥面86a。在粘贴膜28发生弹性变形时,粘贴膜28的周边部与缓冲件86的锥面86a接触,由此来缓冲该弹性变形。此外,该缓冲件86也可以具有能够使空气流动的孔86b。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容器56的外侧(底壁66的下侧中央部)连接有供气排气机构部60的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具有与下侧空间62连通的连通流路88a,能够将空气从下侧空间62排出,或者将空气供给给下侧空间62。
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呈作为一个筒而连接于容器56且另一方面在容器56的外侧向2个方向岔开的T字状。在向2个方向分开的外侧的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的各内部分别设有供气排气机构部60的阀门90a、90b,该阀门90a、90b开放和闭塞连通流路88a(还参照图5)。并且,在外侧的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的设有阀门90a的一端部连接有供气排气机构部60的配管92a,另一方面,设有阀门90b的另一端部能够开放于外部空间。
返回到图1和图2,粘贴装置10的第一输送机构30在以上的第一预粘贴机构18和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之间输送粘贴工具26。该第一输送机构30设置于第一粘贴台12的Y1侧的基座34上,构成为沿箭头X方向往复运动。另外,第二输送机构32也设置于第二粘贴台14的Y1侧的基座34上,构成为使粘贴工具26在第二预粘贴机构22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之间往复运动。
第一输送机构30具有:导轨94,其固定于基座34,沿箭头X方向延伸;移动装置96,其沿导轨94移动;和抬升机构98,其设置于移动装置96,用于抬升粘贴工具26。移动装置96具有动力源96a和未图示的车轮,车轮在动力源96a的驱动下在导轨94上滚动,由此使移动装置96本身沿箭头X方向往复运动。
抬升机构98具有:支承体98a,其从移动装置96向上方延伸;和一对抬升爪98b(参照图3),其固定于该支承体98a的上部,向图1中的Y2侧延伸而配置。支承体98a通过设置于移动装置96内的驱动源98c,与抬升爪98b一起升降。另外,一对抬升爪98b在其下表面的规定位置(与粘贴工具26的定位孔46a相向的位置)具有未图示的定位销。在定位销或者其周围的抬升爪98b上设有电磁铁,抬升机构98伴随着抬升爪98b和粘贴工具26的接触而产生磁力。
抬升机构98在通过磁力吸住粘贴工具26的状态下使支承体98a上升,由此将粘贴工具26从第一粘贴台12抬升。然后,第一输送机构30在将粘贴工具26吸附于抬升爪98b的状态下通过移动装置96沿箭头X方向移动。当将粘贴工具26定位于第一预粘贴机构18的配置部40的上方或者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容器56的上方时,第一输送机构30使抬升爪98b下降,停止电磁铁的驱动,由此将粘贴工具26配置于配置部40或者容器56。粘贴工具26通过内部的磁铁来位置不偏移地固定于配置部40或者容器56。
在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中,在将粘贴工具26配置于容器56的状态下,为了进行正式粘贴作业而进行由盖体58闭塞容器56的动作。此处,粘贴装置10在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中共用(共有)1个盖体58。即,盖体58以自如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的两个容器56,并且构成为通过盖体驱动部100(盖体驱动机构)在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之间进行来回移动。
如图1和图4所示,盖体58形成为与容器56相比上下方向上的厚度稍薄的圆筒状。该盖体58具有上壁102和侧壁104,在其内侧形成有上侧空间64,其中,上壁102在俯视观察时呈圆形;侧壁104从上壁102的周缘部向下方突出。侧壁104的下端部104a构成开放上侧空间64的圆形的下端开口部106。在盖体58的下端部104a和容器56的上端部68a上设有以彼此自如拆装的方式能够安装的连接固定机构(未图示)。连接固定机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设置于容器56的上端部68a的柄和设置于盖体58的下端部104a的钩伴随着盖体58的下降而自动地卡住的结构。另外,连接固定机构也可以为将相互锥形嵌合(tapered fitting)的嵌合面设置于容器56和盖体58的结构。
在上壁102的中央部连接有供气排气机构部60的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具有与上侧空间64连通的连通流路108a,与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相同地呈T字状。在向2个方向分开的外侧的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的各内部分别设有供气排气机构部60的阀门90e、90f,该阀门90e、90f开放和闭塞连通流路108a(也参照图5)。并且,在外侧的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的设有阀门90e的一端部连接有供气排气机构部60的配管92d,另一方面,设有阀门90f的另一端部能够开放于外部空间。
盖体58构成为通过图1所示的盖体驱动部100沿X方向移动,并且沿上下方向升降。如图6所示,盖体驱动部100具有臂112、滑块114、及一对引导导轨110和齿条111,其中,臂112与盖体58的上壁102连接并且支承该上壁102;滑块114支承臂112;一对引导导轨110和齿条111引导滑块114的滑动。另外,在滑块114上设有使臂112的上下高度发生改变的上下运动机构116。
臂112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井字形的框架,其与滑块114之间夹持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而沿盖体58的直径方向延伸。并且,框架的下部侧与盖体58的上表面连接,由此牢固地固定盖体58。另外,在臂112的一侧面设有与盖体58一起被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所共用的供气排气机构部60的配管92d。配管92d从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起在臂112的中途位置被插入到臂112内,与设置于臂112的基端侧(Y1侧)的下方位置的可动侧端子120连接。可动侧端子120构成与盖体58一体地下降而与固定侧端子122连接的结合机构124的一方,其中,固定侧端子122设置于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或者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筐体54上。
另一方面,滑块114形成为在筐体54的上表面沿Y方向延伸,并从其延伸端向上方延伸出的大致L字状的箱体。在滑块114的下表面设有滑块引导件114a和辅助轮胎114b,其中,滑块引导件114a沿一对引导导轨110被引导;辅助轮胎114b能够在筐体54上滚动。另外,在滑块114的内部设有马达等旋转驱动源114c,在滑块114的下表面设有小齿轮114d,旋转驱动源114c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给小齿轮114d,使该小齿轮114d与齿条111啮合而旋转。
上下运动机构116包括:气缸116a,其固定于滑块114;可动体116b,臂112被安装于其上,能够沿滑块114的上下方向位移;和驱动传递部116c,其将气缸116a的动力转换为可动体116b的移动力。并且,上下运动机构116在维持臂112的在平面方向上的延伸姿势不变的状态下使臂112上下运动。此时,盖体58也在水平状态下与容器56相对地沿上下方向发生位移,以进行盖体58对容器56的安装或者解除该安装。
另外,一对引导导轨110和齿条111以稍微超过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各容器56的中心部的长度被铺设于筐体54的上表面。盖体驱动部100通过小齿轮114d相对于齿条111的旋转而使滑块114沿X方向(参照图1)移动,据此使盖体58在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容器56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容器56之间呈直线状滑动。此外,盖体驱动部100可以具有检测滑块114的在X方向上的移动界限的传感器。
当通过盖体驱动部100将盖体58安装于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的容器56的任一方时,粘贴装置10通过图5所示的供气排气机构部60使闭塞的容器56和盖体58的空间压力发生改变。供气排气机构部60包括上述筒体(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由多个配管92构成的气体流动回路126、设置于各筒体和气体流动回路126的多个阀门90、及吸引机构128。再者,供气排气机构部60具有检测下侧空间62的空间压力的下侧压力传感器130(第一测定机构)和检测上侧空间64的空间压力的上侧压力传感器132(第二测定机构)。
气体流动回路126通过未图示的接头对多个配管92进行合流或者使之岔开,从而进行空气的吸引和供给。具体而言,多个配管92包括:配管92a,其连接于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配管92b,其连接于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配管92c,其对这些配管92a、92b进行合流;配管92d,其连接于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到达上述的可动侧端子120;配管92e,其连接于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固定侧端子122;配管92f,其连接于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固定侧端子122;配管92g,其对这些配管92e、92f进行合流;和配管92h,其对配管92c和配管92g进行合流,并且连接于吸引机构128。
即,配管92h构成连通在粘贴装置10中预减压的所有空间(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容器56、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容器56和盖体58)和吸引机构128的合流流路。另外,与从配管92h起在合流点A1岔开的配管92c和从该配管92c起在合流点A2岔开的配管92a、配管92b构成与各容器56的下侧空间62连通的第一流路。再者,与从配管92h起在合流点A1岔开的配管92g、从该配管92g起在合流点A3岔开的配管92e、92f和通过结合机构124与配管92e、92f连接或分离的配管92d构成与盖体58的上侧空间64连通的第二流路。
另一方面,多个阀门90设置于筒体内和配管92的中途位置。详细而言,包括设置于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内的阀门90a、90b、设置于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内的阀门90c、90d、设置于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内的阀门90e、90f、设置于配管92e的阀门90g、设置于配管92f的阀门90h、设置于配管92c的阀门90i和设置于配管92g的阀门90j。
各阀门90a~90i连接于控制部16,适用在控制部16的控制下打开和关闭的双向阀(例如电池阀)。另外,阀门90j适用根据控制部16的控制来改变开度,能够调节空气的流量的阀机构(例如,蝶阀:流量调节机构)。此外,也可以不设置阀门90i。
如图1所示,吸引机构128设置于第一粘贴台12的外侧(Y1侧)。吸引机构128在控制部16的控制下向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的容器56中的安装有粘贴工具26和盖体58的一侧施加吸力,来对下侧空间62和上侧空间64进行减压。吸引机构128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适用具有真空泵134、调节真空泵134的温度的冷却器(chiller)136、设置于配管92h和真空泵134之间的阀门138及排出口140的机构。后面会对包括该吸引机构128的供气排气机构部60的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供气排气机构部60的结合机构124选择性地与设置于臂112的配管92d、和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配管92e或者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配管92f连接。如图6所示,结合机构124的可动侧端子120的上部侧与配管92d连接,该可动侧端子120形成为向臂112的下方突出的圆筒体。可动侧端子120的下端部位于比盖体58的下端开口部106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在可动侧端子120的下端面设置有能够与固定侧端子122接触的O型圈120a。
固定侧端子122为具有与可动侧端子120的内径一致的内径的圆筒体,分别设置于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的筐体54。各固定侧端子122在俯视观察时设置于在X方向上与各容器56的中心部重叠的位置且设置于在Y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2个固定侧端子122分别与配管92e、92f连接。固定侧端子122的上端部从筐体54稍微突出,其上端面形成为平坦状,由此,固定侧端子122的上端部能够与具有O型圈120a的可动侧端子120气密性地接触。
可动侧端子120随着由盖体驱动部100使臂112沿X方向的移动而发生位移,当盖体58配置于容器56的上方时正好配置于固定侧端子122的上方。另外,可动侧端子120随着由盖体驱动部100使臂112下降而下降,接近固定侧端子122的上端面(成为漂浮状态)。并且,结合机构124由吸引机构128被施加吸力,由此将可动侧端子120吸引过来而与固定侧端子122结合。据此,供气排气机构部60能够从上侧空间64良好地吸引空气。此外,结合机构124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可以采用以彼此自如拆装的方式能够结合的各种结构。例如,结合机构124可以采用能够相互嵌合的锥形、由钩彼此卡合的卡合结构,另外,可动侧端子120和固定侧端子122也可以不依赖吸力而在臂112下降时彼此结合。
另外,粘贴装置10的控制部16适用具有未图示的运算处理部、存储部和输入输出部的计算机。控制部16的运算处理部执行处理被存储于存储部的控制程序,来使第一和第二粘贴台12、14联动,并且使盖体驱动部100和供气排气机构部60动作,而实施粘贴作业。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基本上具有上述结构,下面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由粘贴装置10进行的粘贴作业中,首先进行将装饰片材S粘贴于粘贴膜28的预粘贴作业(第一粘贴工序),接着进行将粘贴于粘贴膜28的装饰片材S粘贴于发动机罩C的正式粘贴作业(第二粘贴工序)。此外,在预粘贴作业和正式粘贴作业之间,进行在第一和第二粘贴台12、14分别使用的粘贴工具26的移动和盖体58的移动的移动作业(移动工序)。
然后,如图7所示,控制部16通过使第一粘贴台12和第二粘贴台14的动作时刻彼此错开,来提高作业效率。即,在第一粘贴台12的第一预粘贴机构18中进行预粘贴作业时,在第二粘贴台14的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中进行正式粘贴作业。反之,在第一粘贴台12的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中进行正式粘贴作业时,在第二粘贴台14的第二预粘贴机构22中进行预粘贴作业。下面,在对粘贴作业的动作进行说明时,也以第一粘贴台12为代表进行说明,对于第二粘贴台14的动作,根据需要来说明。
在第一粘贴台12实施预粘贴作业之前,由作业者W将装饰片材S放置于第一预粘贴机构18的配置部40的标记部位。作业者W例如站在粘贴装置10的Y2侧,使装饰片材S的粘贴面Sa与盘体44的上表面相向而配置。标记部位例如可以通过在配置部40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发光装置而向盘体44射出光(激光等)来形成。据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装饰片材S定位于盘体44。
在装饰片材S的配置状态下,控制部16进入移动作业(移动工序:移动期间)。第一粘贴台12在该移动作业时如图3所示那样通过第一输送机构30将粘贴工具26输送到第一预粘贴机构18的配置部40。即,第一输送机构30通过一对抬升爪98b的电磁力稳定地抬升粘贴工具26,而将粘贴工具26移动到在配置部40的盘体44的正上方重叠的位置,之后使抬升爪98b下降。据此,粘贴工具26的保持框46配置于盘体44的周缘部,定位突起40a被插入到下侧定位孔46b,从而进行粘贴工具26的定位。此时,停止抬升爪98b的磁化,另一方面使定位突起40a磁化,由此牢固地固定粘贴工具26。在该状态下,被放置于盘体44的装饰片材S的装饰面Sb与粘贴膜28的下表面的规定位置相向。
另一方面,在该移动期间,第二粘贴台14通过第二输送机构32将粘贴工具26从第二预粘贴机构22的配置部40移动到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容器56。另外,盖体驱动部100在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中将盖体58移动和安装于配置有粘贴工具26的状态的容器56。
接着,在第一粘贴台12中实施预粘贴作业(预粘贴工序)。另外,在第二粘贴台14中实施正式粘贴作业(关于正式粘贴作业时的动作,参照后述的第一粘贴台12的正式粘贴作业的说明)。
在预粘贴作业中,第一预粘贴机构18的盘体44为装饰片材S难以粘贴的结构,由此比较容易地将装饰片材S粘贴在配置于配置部40的粘贴膜28。此时,作业者W也可以对装饰片材S的配置位置施加从粘贴工具26的上侧擦动等这样的按压力。
在预粘贴作业结束后,控制部16再次进入移动作业(移动工序:移动期间)。此外,在实施该移动作业之前,由作业者W或者未图示的输送装置来进行将发动机罩C配置于容器56的作业(第一步骤)。此时,作业者W将发动机罩C放置于(定位于)从限制板84的大孔84a突出的夹具72,以发动机罩C的周边部进入到大孔84a内的方式配置。据此,构筑出在限制板84的上部仅发动机罩C的局部露出的状态。
第一粘贴台12通过第一输送机构30将粘贴工具26从第一预粘贴机构18的配置部40移动到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容器56。具体而言,第一输送机构30将一对抬升爪98b插入到粘贴工具26和配置部40之间而使支承体98a上升,由此将粘贴工具26放置于一对抬升爪98b。然后,第一输送机构30通过移动装置96沿X2方向移动,而将粘贴工具26定位在容器56的正上方(参照图8)。再者,第一输送机构30使抬升爪98b下降,由此在使保持框46对准容器56的上端开口部70的状态下将粘贴工具26配置于容器56。在该配置状态下,被粘贴于粘贴膜28的装饰片材S的粘贴面Sa在与容器56的上端部68a相同的高度位置与发动机罩C相向。
另外,在开始移动作业时,盖体驱动部100首先使安装在第2粘贴台14(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容器56上的盖体58上升,而使之脱离该容器56。这是为了将粘贴工具26从第二粘贴台14的容器56取出。在盖体58脱离之后,盖体驱动部100的滑块114使盖体58移动,直到该盖体58正好位于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边界的上方为止,之后待机,直到粘贴工具26配置于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容器56为止。
盖体驱动部100在将粘贴工具26配置于容器56之后,使其滑块114滑动,来如图8所示那样将盖体58配置于容器56的上方。然后,通过上下运动机构116使臂112下降,来将盖体58配置于容器56和粘贴工具26。在盖体58配置好后,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驱动设置于容器56的周围的未图示的连接固定机构,据此牢固地固定容器56和盖体58的周缘部彼此。其结果,如图4所示,容器56和盖体58被气密性地闭塞。
另外,如图6所示,在将盖体58配置于容器56的上方时,设置于臂112的可动侧端子120配置于第一正式粘贴机构20的固定侧端子122的上方。并且,伴随着将盖体58安装于容器56时的臂112的下降,可动侧端子120也下降而接近固定侧端子122,成为漂浮状态。
接着,控制部16在第一粘贴台12中实施正式粘贴作业(主粘贴工序)。另外,在第二粘贴台14中,以与上述的第一粘贴台12的预粘贴作业相同的动作实施预粘贴作业。
在正式粘贴作业中,控制部16驱动供气排气机构部60,首先如图9所示那样同时对形成于容器56和粘贴膜28之间的下侧空间62和形成于盖体58和粘贴膜28之间的上侧空间64进行减压(第二步骤)。详细而言,由吸引机构128对配管92h施加吸力,并且使图5所示的气体流动回路126的阀门90a、90e、90g、90i、90j和吸引机构128的阀门138处于打开状态。此外,阀门90b、90e为了防止从外部空间吸入空气而处于关闭状态。另外,由于不吸引来自第二粘贴台14的空气,因此,阀门90c、90h被关闭(反之,当在第二粘贴台14中进行正式粘贴作业时,阀门90a、90g被关闭)。
因此,如图9所示,吸引机构128将下侧空间62的空气排出到容器56的外侧。此时,在下侧空间62内,在维持由粘贴膜28密闭不变的状态下,能够使存在于比限制板84靠上侧的位置的空气经由大孔84a、小孔84b向限制板84的下侧流动。然后,空气经由块部件76、底板78的细孔78a从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的连通流路88a流出。其结果,下侧空间62无遗漏地被均匀地减压。
另外,结合机构124通过吸力将可动侧端子120吸到固定侧端子122,来将两个端子牢固地结合。在该结合后,吸引机构128经由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将上侧空间64的空气排出到盖体58的外侧。
并且,控制部16在实施减压时调节上侧空间64的空气的排出量。即,下侧空间62和上侧空间64的彼此的容积不同。因此,当以相同程度进行空气的吸引时,与下侧空间62的空间压力下降相比,上侧空间64的空间压力较快地下降。因此,控制部16通过下侧压力传感器130来测定下侧空间62的空间压力,并且通过上侧压力传感器132来测定上侧空间64的空间压力,调节阀门90j(蝶阀)的开度,以使彼此的空间压力一致。
例如,控制部16在开始排出空气时,使阀门90i处于全开状态来排出下侧空间62的空气,另一方面,使阀门90j的开度小于全开来排出上侧空间64的空气。并且,在所测定出的上侧空间64的空间压力高于下侧空间62的空间压力时,增大阀门90j的开度来增加流动量,当上侧空间64的空间压力低于下侧空间62的空间压力时,减小阀门90j的开度来减少流动量。据此,下侧空间62和上侧空间64以大致相同的空间压力进行减压,由于下侧空间62和上侧空间64的空间压力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粘贴膜28的弹性变形受到抑制。
上侧空间64和下侧空间62的减压进行到规定的空间压力(例如,-2000kPa)为止,根据吸引机构128停止以及阀门90a、90e、138关闭,该减压结束。据此,下侧空间62和上侧空间64继续处于真空状态(空间压力的减少状态)。另外,吸引机构128在减压结束时开放排出口140,来将空气吸入压力下降了的气体流动回路126。此外,供气排气机构部60也可以在不停止内部空间(尤其是下侧空间62)的减压的状态下实施接下来的第三步骤。
接着,控制部16通过打开盖体侧供气排气筒108内的阀门90f,来仅将上侧空间64与外部空间连通,即仅使上侧空间64的空气开放(第三步骤)。据此,空气流入到上侧空间64,如图10所示,粘贴膜28朝减压中的下侧空间62发生弹性变形。粘贴膜28的下表面和发动机罩C的上表面接触,而使被粘贴于粘贴膜28的装饰片材S被粘贴于发动机罩C。装饰片材S通过预粘贴作业被精度良好地定位于粘贴膜28,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被粘贴于呈三维立体形状的发动机罩C的所期望的位置。另外,由于下侧空间62处于真空状态,因此,装饰片材S的粘贴面Sa基本上不会发生气泡夹杂(air inclusion),能够被工整地粘贴于发动机罩C的表面。
此时,容器56内的限制板84在发动机罩C的周围与粘贴膜28接触。同样,配置于限制板84的周边部的缓冲件86也与粘贴膜28的周边部接触。其结果,粘贴膜28沿着限制板84的承受面85和缓冲件86的锥面86a以稳定的形状凹进,能够抑制该粘贴膜28向下方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即,限制机构部74能够抑制粘贴膜28在正式粘贴作业时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而功能(伸展率等)下降,从而使粘贴膜28耐用。
在将装饰片材S粘贴在发动机罩C上后,供气排气机构部60通过打开容器侧供气排气筒88的阀门90b,来使下侧空间62与外部空间连通(空气开放)(第四步骤)。据此,空气也流入到下侧空间62,如图11所示,发生弹性变形的粘贴膜28弹性复原而回到原来的位置。装饰片材S通过粘贴面Sa粘在发动机罩C而容易离开预粘贴着的粘贴膜28,在发动机罩C的表面上露出装饰面Sb。通过以上的动作,正式粘贴作业结束。
在正式粘贴作业结束后,第一粘贴台12进行使粘贴工具26再次移动到第一预粘贴机构18的配置部40的移动作业。即,通过盖体驱动部100使盖体58脱离容器56,另外通过第一输送机构30将粘贴工具26从容器56抬升,使之移动到第一预粘贴机构18。此外,为了在第二粘贴台14中进行正式粘贴作业,盖体58移动到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4的容器56。
如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和粘贴方法中,将第一和第二预粘贴机构18、22和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设置在了不同的位置。因此,在第一和第二预粘贴机构18、22中仅进行预粘贴作业,由此能够简单且精度良好地将装饰片材S粘贴于粘贴膜28。即,通过在不同的位置进行预粘贴作业和正式粘贴作业这种简单的结构,能够提高装饰片材S相对于发动机罩C的粘贴精度和作业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量产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粘贴装置10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二粘贴台12、14更有效率地进行粘贴作业。另外,由于由第一和第二粘贴台12、14共用盖体58,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还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粘贴作业的成本。此外,粘贴装置10不限于具有2个粘贴台的结构,也可以仅具有1个,或者还可以具有3个以上。在具有3个以上的粘贴台时,盖体58不仅由2个粘贴台共用,还可以由3个粘贴台共用。
除了具有上述结构,粘贴装置10的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相邻,因此能够使由盖体驱动部100使盖体58移动的距离变短,减少由装置进行的粘贴作业的劳力和作业空间。另外,由于使第一和第二粘贴台12、14的动作彼此不同,因此能够交替错开地进行粘贴作业,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量产效率。再者,由于在第一和第二预粘贴机构18、22中由按压装置按压粘贴膜28,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装饰片材S粘贴于粘贴膜28。据此,能够在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中高精度且稳定地将装饰片材S粘贴于发动机罩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和粘贴方法中,在接近或者接触在容器56内被定位的发动机罩C的位置配置了限制板84。因此,能够在粘贴膜28朝下侧空间62发生了弹性变形时限制发动机罩C周围的粘贴膜28发生较大的伸展。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弹性变形的粘贴膜28的功能下降,粘贴装置10能够在粘贴作业中更长时间地使用粘贴膜28,从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制造成本。另外,限制板84具有小孔84b,因此,在下侧空间62减压时容易使比限制板84靠上方的空气向下方流动。据此,能够使下侧空间62均等地减压,在粘贴膜28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将装饰片材S粘贴于发动机罩C。
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板84的承受面85与粘贴膜28的面方向平行,因此,能够在粘贴膜28发生弹性变形时使粘贴膜28与承受面85的较广范围接触来限制粘贴膜28的弹性变形。再者,由于承受面85配置于比容器56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粘贴膜28发生弹性变形时进一步减少粘贴膜28的伸展量。另外,粘贴装置10在容器56的周边部还具有缓冲件86,因此,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粘贴膜28的周边部的伸展。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粘贴膜28的功能下降。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和粘贴方法中,能够通过与气体流动回路126的配管92h连接的吸引机构128来一体地吸引下侧空间62和上侧空间64的空气。此时,阀门90j通过调节配管92g的空气的流量,来使不同容积的下侧空间62和上侧空间64的空间压力一致的同时进行减压。因此,能够抑制由下侧空间62和上侧空间64的空间压力的差引起的粘贴膜28的弹性变形,之后在空气开放而使粘贴膜28弹性变形时,能够使装饰片材S良好地粘贴于发动机罩C。并且,粘贴装置10通过将进行容器56和盖体58的吸引的吸引机构128设定为1个,而能够实现装置本身的低廉价格,降低制造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气体流动回路126的配管92a、92b岔开而连接于第一和第二正式粘贴机构20、24的各容器56,因此能够由1个吸引机构128选择性地进行2个容器56的减压,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在上述内容中,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减压后将空气导入到下侧空间62、上侧空间64不仅可以通过空气开放,而且还可以采用通过泵等积极地供给空气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粘贴装置(10),通过改变由容器(56)和粘贴膜(28)形成的第一空间(62)与由盖体(58)和所述粘贴膜(28)形成的第二空间(64)的空间压力,而使所述粘贴膜(28)弹性变形,来将安装于所述粘贴膜(28)的装饰件粘贴在收装于所述容器(56)的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56)的内部设有夹具(72)和限制部(84),其中,
所述夹具(72)对所述对象物进行定位;
所述限制部(84)配置于接近或者接触被所述夹具(72)定位的所述对象物的位置,使所述对象物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粘贴膜(28)侧露出,具有在所述粘贴膜(28)弹性变形时与该粘贴膜(28)接触来限制弹性变形的承受面(85),
在所述承受面(85)上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第一空间(62)的空气流动的孔部(84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贴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受面(85)形成为与所述粘贴膜(28)没有发生弹性变形的通常状态下的该粘贴膜(28)的面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贴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受面(85)配置于比所述容器(56)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靠上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贴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84)具有缓冲部(86),该缓冲部(86)在所述容器(56)的周边部附近比所述承受面(85)靠所述粘贴膜(28)侧突出,且能够与所述粘贴膜(28)接触。
5.一种粘贴方法,通过改变由容器(56)和粘贴膜(28)形成的第一空间(62)与由盖体(58)和所述粘贴膜(28)形成的第二空间(64)的空间压力,而使所述粘贴膜(28)弹性变形,来将安装于所述粘贴膜(28)的装饰件粘贴在收装于所述容器(56)的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步骤,将所述对象物定位在设置于所述容器(56)的内部的夹具(72),使所述对象物的至少一部分从配置于接近或者接触所述对象物的位置的限制部(84)的承受面(85)向所述粘贴膜(28)侧露出;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分别对所述第一空间(62)和所述第二空间(64)进行减压,此时,经由形成于所述承受面(85)的孔部(84b)使所述第一空间(62)的空气流动;和
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将空气导入到所述第二空间(64),使所述粘贴膜(28)朝所述对象物发生弹性变形,此时,经由所述孔部(84b)使空气从所述第一空间(62)的靠所述粘贴膜(28)的一侧向隔着所述承受面(85)的靠所述粘贴膜(28)的相反一侧流动,从而将所述装饰件粘贴于所述对象物,并且在所述对象物的周围由所述承受面(85)限制所述粘贴膜(28)的弹性变形。
CN201911260011.2A 2015-09-18 2016-09-15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Pending CN1110986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4822 2015-09-18
JP2015-184825 2015-09-18
JP2015184825 2015-09-18
JP2015-184821 2015-09-18
JP2015184822 2015-09-18
JP2015184821 2015-09-18
CN201680054317.0A CN108025587B (zh) 2015-09-18 2016-09-15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4317.0A Division CN108025587B (zh) 2015-09-18 2016-09-15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8629A true CN111098629A (zh) 2020-05-05

Family

ID=5828938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1590.2A Active CN111038167B (zh) 2015-09-18 2016-09-15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CN201911260011.2A Pending CN111098629A (zh) 2015-09-18 2016-09-15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CN201680054317.0A Active CN108025587B (zh) 2015-09-18 2016-09-15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1590.2A Active CN111038167B (zh) 2015-09-18 2016-09-15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4317.0A Active CN108025587B (zh) 2015-09-18 2016-09-15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9799B2 (zh)
JP (1) JP6564866B2 (zh)
CN (3) CN111038167B (zh)
WO (1) WO20170477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8167B (zh) * 2015-09-18 2022-03-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DE102019200604A1 (de) * 2019-01-17 2020-07-23 Karl Wörwag Lack- Und Farbenfabrik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Produktion von Kraftfahrzeugen und hierfür geeignetes Werkzeug
US20220168945A1 (en) * 2019-01-28 2022-06-02 Honda Motor Co., Ltd. Bonding apparatus and bonding metho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53A (zh) * 1994-06-30 1996-01-03 溢利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将塑料饰面粘贴在透气板材表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54933A (zh) * 2008-04-09 2009-10-1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热转印系统及热转印方法
WO2011071091A1 (ja) * 2009-12-08 2011-06-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装飾体の貼付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2442095A (zh) * 2010-10-15 2012-05-09 陈法胜 热转印方法
CN103282170A (zh) * 2010-11-05 2013-09-04 富士弦株式会社 装饰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4834A (en) * 1968-07-24 1971-01-12 Corning Glass Works Decal applying
US3757735A (en) * 1971-03-01 1973-09-11 Basf Wyandotte Corp Vacuum holder to conform casting surface
US4152188A (en) * 1973-05-25 1979-05-01 Saint-Gobain Industri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f laminated glazing
US3885522A (en) * 1973-10-19 1975-05-27 Interpace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ecorating a surface of an article
US4094716A (en) * 1974-10-07 1978-06-13 Iberica De Calcomanias, S.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ecorating articles with decalcomanias
US3960633A (en) * 1975-06-12 1976-06-01 Corning Glass Works Decal applying
US4026755A (en) * 1975-06-12 1977-05-31 Corning Glass Works Decal applying
JPS5249182A (en) 1975-10-16 1977-04-19 Kimio Takagi Device for pouring in constant quantity
US4052241A (en) * 1975-11-13 1977-10-04 Detroit Gasket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forming a contoured laminate
DE2712521A1 (de) * 1977-03-22 1978-09-28 Wacker Chemitronic Verfahren zum aufkitten von scheiben
JPH04332644A (ja) * 1991-05-08 1992-11-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化粧材の製造方法
US5772950A (en) * 1994-08-31 1998-06-30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of vacuum forming a composite
DE19543213C2 (de) * 1995-11-20 1998-04-09 Roland Reichelt Bindemittelkissen
US5814173A (en) * 1996-07-31 1998-09-29 Chrysle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vely locating and attaching an emblem on a vehicle
DE102005044823B3 (de) * 2005-09-20 2007-05-16 Airbu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bringen dünner Materiallagen auf eine Reliefform
CN100407329C (zh) * 2005-09-22 2008-07-30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硬盘电路板安装机
US7849729B2 (en) * 2006-12-22 2010-12-14 The Boeing Company Leak detection in vacuum bags
US8707766B2 (en) * 2010-04-21 2014-04-29 The Boeing Company Leak detection in vacuum bags
US8936695B2 (en) * 2007-07-28 2015-01-20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for forming and applying composite layups having complex geometries
US8333864B2 (en) * 2008-09-30 2012-12-18 The Boeing Company Compaction of prepreg plies on composite laminate structures
JP2011126263A (ja) * 2009-11-19 2011-06-30 Navitas Co Ltd 絵付方法及び絵付装置
JP5249182B2 (ja) 2009-12-08 2013-07-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装飾体の貼付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DE102013000400B4 (de) * 2013-01-11 2015-07-16 Curt Nieblin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ransferlaminierung
US10035373B2 (en) * 2013-07-12 2018-07-31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for affixing decorative object and decorative object
US9144959B1 (en) * 2013-09-04 2015-09-29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for assembling a skin of a composite structure
US9511548B1 (en) * 2013-10-16 2016-12-06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a skin of a composite structure
US9370922B1 (en) * 2014-03-18 2016-06-21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retch-forming multi-thickness composite skins
KR20160140618A (ko) * 2014-04-02 2016-12-07 마그나 인터내셔널 인코포레이티드 아암 말단 툴링
CN111038167B (zh) * 2015-09-18 2022-03-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US11141995B2 (en) * 2015-12-28 2021-10-1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material onto articles with a pre-distorted transfer component
WO2017116671A1 (en) * 2015-12-28 2017-07-0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material with adhesive onto articles with a difference in degree of curing between the material and adhesive
CN108472971A (zh) * 2015-12-28 2018-08-31 宝洁公司 其上具有转移材料的三维制品
WO2017116669A1 (en) * 2015-12-28 2017-07-0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material onto articles using a transfer component that deflects on both sides
US10682837B2 (en) * 2017-06-09 2020-06-16 The Procto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compositions for applying a material onto articles
US20180354253A1 (en) * 2017-06-09 2018-12-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Applying Material onto and Conforming to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WO2019099183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s for applying a material onto articl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53A (zh) * 1994-06-30 1996-01-03 溢利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将塑料饰面粘贴在透气板材表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54933A (zh) * 2008-04-09 2009-10-1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热转印系统及热转印方法
WO2011071091A1 (ja) * 2009-12-08 2011-06-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装飾体の貼付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2442095A (zh) * 2010-10-15 2012-05-09 陈法胜 热转印方法
CN103282170A (zh) * 2010-11-05 2013-09-04 富士弦株式会社 装饰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8167A (zh) 2020-04-21
WO2017047711A1 (ja) 2017-03-23
CN111038167B (zh) 2022-03-29
US10449799B2 (en) 2019-10-22
JPWO2017047711A1 (ja) 2018-05-31
JP6564866B2 (ja) 2019-08-21
US20180264872A1 (en) 2018-09-20
CN108025587B (zh) 2020-11-17
CN108025587A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07316B2 (ja) 基板貼合装置
CN111038167B (zh)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CN202421676U (zh) 半自动真空贴合机
KR20110082124A (ko) 열판 가열에 의한 열 성형 장치 및 열 성형 방법
CN104339813A (zh) 真空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JP2008028208A (ja) 基板貼合装置
CN103522743B (zh) 搬送夹具及基板制造方法
KR101066100B1 (ko) 물류 이송용 핸드 지그
KR101389047B1 (ko) 휴대단말기의 카메라커버 조립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조립장치
CN112582327A (zh) 选择器及包括其的手部
JP2019186509A (ja) 基板吸着装置
CN108807233A (zh) 薄片产品键合后解键合用的工作台及装夹方法
CN210255054U (zh) 一种分配器装配线
KR20120087462A (ko) 기판합착장치 및 기판합착방법
JP6374132B1 (ja) 貼合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及び貼合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TWI572259B (zh) 半導體基板之真空吸附裝置
KR101247561B1 (ko) 스트립용 테이핑장치
CN212097748U (zh) 除泡点胶一体机
JP2001341089A (ja) 物品吸着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KR101288864B1 (ko) 기판합착장치
CN210132848U (zh) 一种自动付型贴膜装置
KR101457043B1 (ko) 기판 합착장치 및 합착방법
KR101456692B1 (ko) 기판 합착장치 및 합착방법
JP2017168539A (ja) 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JP2009012949A (ja) 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