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5830B -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5830B
CN111095830B CN201980004542.7A CN201980004542A CN111095830B CN 111095830 B CN111095830 B CN 111095830B CN 201980004542 A CN201980004542 A CN 201980004542A CN 111095830 B CN111095830 B CN 111095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quest
type
nodes
process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45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5830A (zh
Inventor
李勇
伊塔洛·布希
里卡德·维拉塔
郑好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33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52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95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5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5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5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5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 H04J14/0257Wavelength assignment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5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 H04J14/02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using WDM channels of different transmission 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72Transmission of OAMP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4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2Wavelength b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8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nk layer protocols, e.g.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SONET] or point-to-point protocol [PP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计算机实现的光路配置方法,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相关申请案交叉申请
本发明要求2018年1月17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Configuring Optical NetworksUsing a Joint Configuration Model”第15/873,521号美国非临时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网络配置,尤其涉及利用联合配置模型配置各种光网络以形成光路。
背景技术
光网络采用不同类型节点,例如波长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network, WSON)节点和更新的具有更高带宽的灵活栅格(flexible grid,Flexi-Grid)节点。不同类型的节点使用不同配置和方法来描述频率和信道分离频率等信道参数。
发明内容
现通过各种示例简单描述概念的选择,这些概念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发明内容既不用于标识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实现的光路配置方法,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的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波长数据面能力,这些能力在其各自的请求中以不同方式指定。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通过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通信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和发送。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异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通信耦合的处理器的多域服务协调器,生成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每个控制器节点与所述光路中的多个第一类型节点或第二类型节点通信。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包括波长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WSON)节点,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包括灵活栅格(Flexi-Grid)节点。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指定所述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slot width)的倍数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WSON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所述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 M=4。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联合配置模型包括已编译的 YANG树。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POST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包括:包含指令的存储器和与所述存储器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以下操作:所述操作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异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通信耦合的处理器的多域服务协调器,生成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每个控制器节点与所述光路中的多个第一类型节点或第二类型节点通信。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包括波长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WSON)节点,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包括灵活栅格(Flexi-Grid)节点。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指定所述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的倍数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WSON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所述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 M=4。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联合配置模型包括已编译的 YANG树,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HTTP) 形式的POST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配置光网络中节点的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波长数据面能力,这些能力在其各自的请求中以不同方式指定。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包括波长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WSON)节点,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包括灵活栅格(Flexi-Grid)节点;所述第一请求指定所述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 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的倍数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WSON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所述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 M=4。
可选地,根据上述方面,在该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形式的POST请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在源和目的地之间延伸的光路的光网络的框图;
图2A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具有不同类型节点的网络中建立光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在光网络中配置控制器节点的联合YANG (又一下一代)模型的伪代码;
图3A和图3B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表示图2B 中的YANG模型的容器的注释表示;
图4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在源和目的地之间延伸的光路的光网络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在源和目的地之间延伸的光路的一种可选光网络的框图;
图6A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在源与目的地之间延伸的光路的另一可选光网络的框图;
图6B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不同类型节点以实现基于数据面的操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在源与目的地之间延伸的光路的又一可选光网络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过光网络中的第一类型控制节点配置光路或隧道的配置消息流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过光网络中的第二类型控制节点配置光路或隧道的配置消息流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过光网络中的各种控制节点集合配置光路或隧道的配置消息流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实现的光网络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是一种利用单联合配置模型配置具有混合节点的光网络的方法的操作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客户端、服务器及云资源实现算法和执行方法的电路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所述附图是描述的一部分,并通过图解说明的方式示出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对实施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应理解,可以采用其他实施例,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结构、逻辑和电性方面的改变。因此,以下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当作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描述的功能或算法可以通过软件实现。该软件可以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或者本地或联网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为一个或多个非瞬时性存储器或其他类型的基于硬件的存储设备等。此外,功能对应于模块,所述模块可以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可以根据需要在一个或多个模块中执行多种功能,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示例。可以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 (ASIC)、微处理器或运行在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等计算机系统上的其他类型的处理器上执行该软件,从而将该计算机系统转变为特定编程的机器。
光网络在沿源和目的地之间的光路上采用不同类型的节点,例如WSON节点和更新的具有更高带宽的Flexi-Grid节点。光网络中的节点可以进行光信号的切换和/或再生。光路可以是双向的或单向的。
不同类型的节点使用不同配置和方法来描述频率和信道分离频率等信道参数。光网络控制器针对每种类型的节点使用不同的配置模型来配置节点,以建立一个或多个光路。
当光网络与固定栅格(WSON)节点和灵活栅格(Flexi-Grid)节点混合使用时,需要同时支持两种类型的节点才能正确配置网络中的光路。
在光网络从较旧类型的节点迁移到较新节点的过程中,当将较旧节点替换为较新节点时,用于配置节点以提供通信光路的控制面机制需要进行更改。更改每个替换节点的机制非常耗时且容易出错,从而增加了迁移费用。
本发明主题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控制器(或称为供应网络控制器(provisioningnetwork controller,PNC))使用联合配置模型来控制WSON节点和Flexi-Grid节点以配置光路。WSON 网络迁移到Flexi-Grid网络时,PNC不需要更改配置模型就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迁移。
一种多域控制器,称为多域服务协调器(multi-domain service coordinator,MDSC),其可以对所有同构或异构PNC使用一个配置接口,这些PNC例如包括控制域设有WSON节点的一个或多个PNC、控制域设有Flexi-Grid节点的PNC以及控制域设有混合节点(例如一个或多个WSON节点和Flexi-Grid节点)的PNC。在其他实施例中,修改配置模型可以实现支持更多类型的节点等类似优点。
图1是具有在源115和目的地120之间延伸的光路110的光网络100的框图。所述光路 110穿过第一节点125和第二节点130,两者均由控制器PNC 135配置以建立光路。所述第一节点125和所述第二节点130可以不同。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点125是WSON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是更新的具有更高带宽的Flexi-Grid节点130。这两个节点具有不同的数据面能力,并按不同方式进行控制以配置所述单光路110。WSON节点可以根据光信号的中心波长有选择地进行切换,并具有固定的50Ghz的间隙宽度(slot width)。Flexi-grid节点根据中心波长进行切换,但间隙宽度可变。
所述PNC 135利用联合配置模型140分别通过连接145和150控制节点125和130,并配置节点125和130以进行基于数据面的操作。所述配置模型140可以通过指定例如193.1THz 的选定频率和50GHz的信道间隔配置第一节点125。对于所述示例性光路110,所述PNC 135 可使用所述配置模型140通过设置N=0(f=193.1THz+Nx000625THz=193.1THz)和M=4(宽度=Mx12.5 GHz=50GHz)配置所述第二节点130。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在PNC 135内存储和访问所述配置模型140,或者可以在PNC 135之外存储和访问所述配置模型140。配置所述两个节点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节点130是Flexi-Grid节点,在选择频率方面,具有更高的带宽能力,具有193.1THz的基本频率和更细粒度的信道间隔能力。在与WSON节点相同的频率范围内,Flexi-Grid节点能够适应四个信道。
图2A是一种在具有不同类型节点的网络中建立光路的方法270的示意性流程图。操作 275中,为WSON读写光路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操作278中,使用与Flexi-Grid节点兼容的不同命名法为Flexi-Grid光路指定相同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
操作280中,建立源和目的地以及波长参数。随后可在操作283中,从路径上的节点读取建立的参数,又称为路径的状态。在操作285中,对读取的参数进行验证以保证正确地建立路径。操作288中,用参数对路径进行标记,且在操作290中识别路径的约束条件(如果存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模型可以表示为如图2B 中的伪代码所示的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YANG树。在描述了用于建立光路(te:tunnel(交通工程隧道))的操作的YANG模型200中,YANG树在伪代码中称为202中的模块ietf-te-L0。操作204描述了YANG模型200采用已建立的编译YANG模型中的语言,并开始执行路径中的节点的配置(config)。操作206描述了待建路径是读/写(read/write,rw)teL0间隙,而线208表示以下操作针对WSON节点:在操作210识别出信道频率为64位十进制格式,在操作212识别出信道间隔为64位十进制格式。te L0间隙是流量工程间隙,其中L0是YANG 的容器,用于描述待配置节点之间的隧道的第0层间隙。
操作214用于标识以下操作针对Flexi-Grid节点,并在216识别出参数N为32位整数,在218识别出M为32位整数。对于一个示例性光路110,N=0(f=193.1THz+Nx000625 THz=193.1THz),并且M=4(宽度=Mx12.5 Ghz=50GHz)。操作220和222定义源客户端信号和目的客户端信号。操作224描述该路径的波长分配。
操作226读取配置信息,即路径状态。操作228、230、232、234、236、238、240、242、244和246具有与上述配置操作206-224类似的格式,并且用于从已配置的节点读取数值,以确保WSON节点和Flexi-Grid节点正确配置。
操作248用于通过光网络中的多个节点标记与光路相对应的交换路径(lsp)。操作250 指示路径是双向还是单向并且指示的是布尔值。需要指出的是,YANG模型200使用指定数量的比特或指定类型的值,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比特或不同类型的值。操作252、254、256、258、260、262和264与上述操作集相似,并描述了为WSON节点和Flexi-Grid 节点选定的信道频率和间隔。
操作266用于识别约束条件,例如在操作268中示出的识别出rw波长分配。该分配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随机分配或全局地进行设置,这样波长能够直接识别以针对路径的特定实例进行定制。
图3A和图3B示出了容器L0间隙的注释表示。其示出了300中的图2B 的YANG模型。在310中示出了隧道特性的分组,其中指定了与TE L0隧道属性有关的配置参数。
在320中可对技术细节进行选择,如WSON场景325和Flexi-Grid场景330中所述。WSON 场景325包括与TE WSON隧道属性标志有关的配置参数,例如选定的叶信道频率和类型,以THz为单位,默认信道频率为193.1THz,以及WSON节点的叶信道间隔为12.5GHz。
场景330示出了Flexi-Grid节点的技术细节,例如配置参数N和M。对于Flexi-Grid节点,N用于确定标称中心频率。可以使用以下表达式构建标称中心频率集:f=193.1 THz+nx0.00625 THz,其中193.1THz是用于在C频带上传输的ITU-T“锚定频率”,n是包括 0的正整数或负整数。M用于确定间隙宽度。间隙宽度限制为M x SWG(槽宽网格)(即Mx12.5 GHz),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以用于这种类型的节点的格式为任意一种类型的节点指定频率和信道间隔,就可以以类似的方式计算其他不同类型的节点。
图4是具有在源115和目的地120之间延伸的光路410的光网络400的框图。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个光网络图中,附图标记用于类似元件。每个光网络图仅示出用于建立光路的节点和控制器。光网络可以包括许多其他节点和光连接,但这些其他节点和光连接不用于所示的光路,因此为了便于说明而未示出。
光路410穿过两个WSON节点125,这两个WSON节点125均由控制器PNC 135配置以建立光路。这两个节点具有相同的数据面能力。
所述PNC 135利用联合配置模型140以通过连接145控制节点,并配置这些节点以进行基于数据面的操作。所述配置模型140可以通过指定例如193.1THz的选定频率和50GHz的信道间隔配置两个节点125。
图5是具有在源115和目的地120之间延伸的光路510的光网络500的框图。光路510穿过一对节点130,这两个节点均由控制器PNC 135配置以建立光路。节点130均为Flexi-Grid 节点。
所述PNC 135利用联合配置模型140以通过连接150控制节点,并配置这些节点以进行基于数据面的操作。所述配置模型140可用于通过设置N=0(f=193.1THz+Nx000625THz=193.1THz)和M=4(宽度=Mx12.5 GHz=50GHz)配置节点130。在一个实施例中,节点130可能已从如图4所示的WSON节点升级或迁移。对多种类型的节点使用联合配置模型可以实现这种迁移,而不需要在迁移过程中修改配置模型。
图6A是具有在源115和目的地120之间延伸的光路610的光网络600的框图。光路610 穿过多对节点125和130,节点125和130由一对控制器PNC 135配置以建立光路。节点125 均为由一个PNC 135控制的域中的WSON节点,而节点130均为由另一个PNC 135控制的域中的Flexi-Grid节点。
PNC 135利用联合配置模型140以通过连接150控制节点,并配置这些节点以进行上述基于数据面的操作。控制器,例如多域服务协调器(multiple domain servicecoordinator,MDSC) 605,用于通过一个配置接口控制两个PNC 135,如连接615和620所示。该类控制无需考虑不同域中节点的不同类型。
图6B是一种通过连接150控制节点以配置节点从而实现基于数据面的操作的方法630 的示意性流程图。操作635中,每个PNC 135从MDSC 605接收控制信息,如单一格式的频率和信道间隔信息,并如操作640所示,使用配置模型140来转换此类控制信息。操作645中,耦合到WSON节点125的PNC 135为WSON节点125配置适当的频率和信道间隔。响应于操作640,耦合到Flexi-Grid节点130的PNC 135为Flexi-Grid节点配置转换后的控制信息,以使其工作在相同的频率和信道间隔。MDSC 605还选择并协调PNC以建立隧道,即光路610。
在一个实施例中,节点130可能已经从WSON节点升级或迁移。对于多种类型的节点125、130使用联合配置模型140可以实现这种迁移,而不需要在迁移过程中修改配置模型。整个光网络的迁移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而不必同时升级整个网络,也不必在此期间修改所述联合配置模型。
图7是具有在源115和目的地120之间延伸的光路710的光网络700的框图。光路710穿过不同的混合节点域中的多个节点125和130。节点全部由PNC 135配置以建立光路。具有混合节点(WSON节点和Flexi-Grid节点)的域均由PNC 135控制。方法635可以由每个 PNC135执行以配置各自的WSON节点和Flexi-Grid节点。
PNC 135利用联合配置模型140(此处未示出)以通过连接145和150控制节点,并配置这些节点以进行上述基于数据面的操作。MDSC 605用于通过一个配置接口控制两个PNC135,如连接615和620所示。该类控制无需考虑不同域中节点的不同类型。每个PNC 135 从MDSC 605接收控制信息,如单一格式的频率和信道间隔信息,并使用配置模型140来转换此类控制信息。MDSC 605还选择并协调PNC以建立隧道,即光路610。
图8是用于配置光网络中光路或隧道的配置消息流800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流800由一个或多个PNC 135在一个或多个WSON节点125处建立L0TE隧道(零层,流量工程隧道),但是可以以类似方式建立其他类型的光路。第一控制请求810,即 POST/tunnels/tunnel/L0TE-tunnel,从PNC 135发送到WSON节点125以建立隧道或光路。 WSON节点125处理该命令并返回确认消息820,即HTTP 200:Tunnel。该确认消息确认隧道已建立。POST是一条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消息,通知接收器“配置”光路。在这种情况下,该消息会通知接收器根据称为tunnels/tunnel/L0TE-tunnel 的YANG模型容器配置光路。HTTP 200是指示请求成功的状态码。POST是HTTP中的请求。
图9是用于配置光网络中光路或隧道的配置消息流900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流900由一个或多个PNC 135在一个或多个Flexi-Grid节点130处建立te L0隧道,但是可以以类似方式建立其他类型的光路。第一控制命令910,即POST/tunnels/tunnel/L0TE-tunnel,从PNC 135发送到Flexi-Grid节点130。Flexi-Grid节点130处理该命令并返回确认消息920,即HTTP 200:Tunnel。该确认消息确认隧道已建立。
图10是用于配置具有多种节点(例如WSON节点125和Flexi-Grid节点135)混合的光网络中光路或隧道的配置消息流1000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流1000由一个或多个PNC 135在一个或多个节点125和130处建立L0TE隧道。MDSC 605用于在由多个PNC 135控制的多个域上建立光路。两个POST请求1010和1020用于对应的PNC 135。两个PNC将POST请求810和910发送到对应类型的节点,并且接收确认消息820和920,如图8和图9 所述。用于不同域的每个PNC 135将各自的确认消息1030和1040转发回MDSC以建立隧道 /光路。尽管仅示出两个PNC 135和节点125、130,但应理解,路径中可能涉及更多的此类 PNC和节点,并且这些域可能各自具有混合节点或同质节点-相同类型的节点。
图11是用于执行利用单联合配置模型配置具有混合节点的光网络的示例性方法1100的采用合适计算资源(如光网络中的PNC或节点控制器)执行的操作的示意性流程图。可以执行操作1110以选择光路的波长。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波长可以随机选择或由多域控制器分配。可以执行操作1120以生成针对光路上的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可以执行操作1130以生成针对光路上的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可以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可以执行操作1140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从而在操作1150中配置光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基于各自请求而设置的不同的波长能力。可以通过与第一类型节点和第二类型节点通信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来生成和发送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与异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通信耦合的多域服务协调器来生成和发送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每个控制器节点可以与光路上的多个第一或第二类型节点通信。
第一类型节点可以包括WSON节点,第二类型节点可以包括Flexi-Grid节点。所述第一请求可以指定所述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的倍数指定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WSON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相同的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M=4。所述联合配置模型可以采用已编译的YANG树的形式。
图12是用于执行利用单联合配置模型配置具有混合节点的光网络的示例性方法1200的采用合适计算资源(如光网络中的PNC或节点控制器)执行的操作的示意性流程图。操作 1210中,可以获得光路的信道波长。获得该波长时,可以通过从另一控制器接收波长或响应于针对光路的请求而随机地产生波长。操作1220中,确定光路上的节点的类型。
操作1230中,执行混合节点配置模型以确定如何控制节点的类型。所述混合节点配置模型用于配置多个不同类型的节点,每个节点具有不同的控制面能力,并且可以按不同方式指定信道参数以控制耦合到控制器的节点类型。配置面根据节点类型确定如何指定信道参数。操作1240中,根据配置模型向节点发送配置请求,并且在操作1250中,可以从节点接收响应,以确认该请求。
所述方法1200可以由控制大型光网络中不同域的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多次执行。使用联合配置文件可以在整个域中配置混合节点,而不需要每个控制器针对其各自域中的每种节点类型都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配置文件。
图13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实现多个方法的电路/编程资源的框图,该电路/编程资源用于通过联合配置模型来配置光网络中的混合节点以建立通过网络的隧道/光路,无论在得到的路径中是否使用不同类型的节点。在各种实施例中不需要使用所有组件。
计算机1300形式的一个示例性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302、存储器1303、可移动存储器1310和固定存储器1312。尽管所述示例性计算设备示出并描述为计算机1300,但是在不同实施例中,计算设备可以存在不同形式。例如,所述计算设备还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其包括与图13所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设备通常统称为移动设备或用户设备。此外,尽管将所述各种数据存储元件示为所述计算机1300的一部分,但是该存储设备还可以包括可通过网络访问的基于云端的存储器,例如,基于互联网或服务器的存储器。
存储器13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1314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308。计算机1300可以包括或可以访问具有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环境,例如易失性存储器1314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308、可移动存储器1310和固定存储器1312。计算机存储设备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技术、光盘只读存储器(CD ROM)、数字通用磁盘(DVD) 或其他光盘存储设备、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能够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的介质。
计算机1300可以包括或可以访问具有输入接口1306、输出接口1304和通信接口1316 的计算环境。输出接口13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如触摸屏。所述显示设备也可作为输入设备。所述输入接口1306可以包括触摸屏、触控板、鼠标、键盘、摄像头、一个或多个设备专用按钮、集成在计算机1300中或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连接耦合到计算机1300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该计算机可以通过通信连接在联网环境中运行以连接到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例如数据库服务器。所述远程计算机可以包括个人计算机(PC)、服务器、路由器、网络PC、对等设备或其他常见DFD网络交换机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能够配置光路的计算机设备包括:选择装置,用于选择光路的波长;以及生成装置,用于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和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该计算机设备还包括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通信连接可以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蜂窝网络、Wi-Fi、蓝牙、光网络或其他网络。根据一个实施例,计算机1300的各种组件通过系统总线1320连接。
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可由计算机1300的处理单元1302执行,例如程序13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程序1318包括软件,当由处理单元1302执行时,该软件根据本文的任意实施例执行节点配置操作。硬盘驱动器、CD-ROM和RAM是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设备)的产品的一些示例。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存储设备不包括载波,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载波被认为过于短暂。存储器还可以包括网络存储器,例如存储区域网络(SAN)。计算机程序1318可用于处理单元1302执行本文描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或算法。
示例:
示例1:一种计算机实现的光路配置方法,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示例2包括示例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波长数据面能力,这些能力在其各自的请求中以不同方式指定。
示例3包括示例1-2中任一示例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请求和第二请求通过与第一类型节点和第二类型节点通信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和发送。
示例4包括示例1-3中任一示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异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通信耦合的处理器的多域业务协调器,生成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每个控制器节点与所述光路中的多个第一类型节点或第二类型节点通信。
示例5包括示例1-4中任一示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包括波长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WSON)节点,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包括Flexi-Grid 节点。
示例6包括示例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指定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的倍数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WSON 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示例7包括示例6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所述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M=4。
示例8包括示例1至7中任一示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联合配置模型包括已编译的YANG树。
示例9包括示例1至8中任一示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POST请求。
在示例10中,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包括指令以及与该存储器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指令以执行操作,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示例11包括示例10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中响应于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异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通信耦合的处理器的多域服务协调器,生成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每个控制器节点与所述光路中的多个第一类型节点或第二类型节点通信。
示例12包括示例10至11中任一示例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包括波长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WSON)节点,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包括Flexi-Grid节点。
示例13包括示例12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指定所述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的倍数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WSON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示例14包括示例13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中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所述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 M=4。
示例15包括示例10-14中任一示例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中所述联合配置模型包括已编译的YANG树,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形式的的POST请求。
在示例16中,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配置光网络中节点的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示例17包含示例16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波长数据面能力,这些能力在其各自的请求中以不同方式指定。
示例18包括示例16-17中任一示例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节点包括波长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WSON)节点,所述第二类型的节点包括Flexi-Grid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指定所述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的倍数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 WSON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示例19包括示例18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所述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M=4。
示例20包括示例16-19中任一示例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形式的POST请求。
尽管上文已详细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也可以进行其他修改。例如,为实现预期的结果,附图中描述的逻辑流程不需要按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次序执行。可以提供其他步骤或者可以从所描述的流程中删去一些步骤,可以向所描述的系统添加或者从中移除其他组件。其他实施例可以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计算机实现的光路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联合配置模型用于将单一格式的控制信息分别转换为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的频率和信道间隔;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波长数据面能力,这些能力在其各自的请求中以不同方式指定。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通过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通信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和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异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通信耦合的处理器的多域服务协调器,生成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每个控制器节点与所述光路中的多个第一类型节点或第二类型节点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包括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节点,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包括灵活栅格Flexi-Grid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指定所述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的倍数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WSON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所述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M=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配置模型包括已编译的YANG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形式的POST请求。
10.一种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含指令的存储器;和
与所述存储器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联合配置模型用于将单一格式的控制信息分别转换为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的频率和信道间隔;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响应于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异构供应网络控制器节点通信耦合的处理器的多域服务协调器,生成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每个控制器节点与所述光路中的多个第一类型节点或第二类型节点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任一项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包括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节点,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包括灵活栅格Flexi-Grid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指定所述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的倍数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WSON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所述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M=4。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任一项所述的光网络节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配置模型包括已编译的YANG树,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形式的POST请求。
16.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配置光网络中节点的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选择光路的波长;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一类型节点的第一请求;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针对所述光路中第二类型节点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不同的数据面能力,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根据适应两种类型节点的联合配置模型生成,所述联合配置模型用于将单一格式的控制信息分别转换为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的频率和信道间隔;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并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以配置所述光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具有波长数据面能力,这些能力在其各自的请求中以不同方式指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6至17任一项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节点包括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节点,所述第二类型节点包括灵活栅格Flexi-Grid节点;所述第一请求指定所述光路的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所述第二请求根据Flexi-Grid节点的间隙宽度的倍数指定路径频率和信道间隔,以匹配为WSON节点指定的信道间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WSON节点的所述第一请求直接指定所述路径频率fp和信道间隔fcs,针对所述Flexi-Grid节点的所述第二请求指定所述路径频率为fp=fp+nx0.00625,其中n=0,指定信道间隔为fcs=Mx12.5,其中M=4。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7任一项所述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形式的POST请求。
CN201980004542.7A 2018-01-17 2019-01-16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Active CN111095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3345.9A CN114025263A (zh) 2018-01-17 2019-01-16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873,521 2018-01-17
US15/873,521 US10623304B2 (en) 2018-01-17 2018-01-17 Configuring optical networks using a joint configuration model
PCT/CN2019/071838 WO2019141168A1 (en) 2018-01-17 2019-01-16 Configuring optical networks using a joint configuration model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3345.9A Division CN114025263A (zh) 2018-01-17 2019-01-16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5830A CN111095830A (zh) 2020-05-01
CN111095830B true CN111095830B (zh) 2021-10-26

Family

ID=672144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4542.7A Active CN111095830B (zh) 2018-01-17 2019-01-16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CN202111313345.9A Pending CN114025263A (zh) 2018-01-17 2019-01-16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3345.9A Pending CN114025263A (zh) 2018-01-17 2019-01-16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3304B2 (zh)
EP (2) EP4277172A3 (zh)
CN (2) CN111095830B (zh)
BR (1) BR112020008125A2 (zh)
ES (1) ES2969137T3 (zh)
WO (1) WO20191411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37401B1 (en) 2020-07-07 2023-04-12 ADVA Optical Networking SE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grating data traffic from an existing optical wdm transmission system to a new optical wdm transmission system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5692A (zh) * 2012-03-01 2014-12-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改变光路的光谱位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5518B1 (en) * 2002-09-18 2012-11-20 Ciena Corporation Technique for transmitting an optical signal through an optical network
US8280251B2 (en) * 2009-04-20 2012-10-02 Oracle America, Inc.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direct and indirect optical paths
US8873962B2 (en) * 2011-03-30 2014-10-28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ethod for traffic grooming, wavelength assignment and spectrum allocation
CN102857835B (zh) * 2011-06-29 2017-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CN102857837B (zh) * 2011-06-30 201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栅格光网络的波长标签编码方法、处理方法及节点
US9338529B2 (en) * 2011-08-23 2016-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outing and bandwidth assignment for flexible grid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US9485553B2 (en) * 2011-09-08 2016-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ath computation in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CN103079119A (zh) 2011-10-26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栅格光网络的波长资源编码、处理方法及节点
US9137590B2 (en) * 2011-11-14 2015-09-15 Infinera Corporation OSPFTE extension to support GMPLS for flexible grid
US9584217B2 (en) * 2012-05-16 2017-0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properties of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path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4015915A1 (en) * 2012-07-26 2014-0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outing for super channel for bandwidth variable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US9124385B2 (en) 2012-08-10 2015-09-01 Infinera Corporation Optical connection hitless bandwidth or spectrum resizing
US10075258B2 (en) * 2012-08-22 2018-09-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tributing path delay data in a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2904725B1 (en) * 2012-10-08 2019-0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port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fo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based optical networks
JP6711149B2 (ja) * 2016-06-07 2020-06-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9941992B2 (en) * 2016-09-14 2018-04-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network utilization using superchannels
JP2018098714A (ja) * 2016-12-15 2018-06-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954611B1 (en) * 2016-12-16 2018-04-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bstracting wavelength-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traffic engineering topology in SDN control hierarchy
US10355779B2 (en) * 2017-09-25 2019-07-16 Fujitsu Limited Virtual optical network service with guaranteed availability
EP3701741A4 (en) * 2017-10-23 2021-08-1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NETWORK CHANNEL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5692A (zh) * 2012-03-01 2014-12-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改变光路的光谱位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23304B2 (en) 2020-04-14
US20190222506A1 (en) 2019-07-18
EP3679667A1 (en) 2020-07-15
EP4277172A3 (en) 2023-11-29
EP3679667B1 (en) 2023-11-29
BR112020008125A2 (pt) 2020-11-03
EP3679667A4 (en) 2020-07-29
EP4277172A2 (en) 2023-11-15
WO2019141168A1 (en) 2019-07-25
ES2969137T3 (es) 2024-05-16
CN111095830A (zh) 2020-05-01
CN114025263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62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egment routing as a service
US10341201B2 (en) Cross-domain orchestration of switch and service functions
CN107959582B (zh) 一种切片实例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1750466B2 (en) RIC and RIC framework communication
US10250484B2 (en) Network service computation system
US11836551B2 (en) Active and standby RICs
US202400150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listic rendering of cloud network configuration
CN110383778B (zh) 支持灵活栅格光网络的pcep扩展方法及设备
CA3206693A1 (en) Ric sdk
CN113812117A (zh) 电信网络中的数据分析的改进以及与数据分析相关的改进
CN111095830B (zh) 一种利用联合配置模型的光网络配置方法
CN110430112A (zh) 一种实现虚拟机网络io优先级的方法和装置
Rafiq et al. Knowledge defined networks on the edge for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and reactive traffic steering
Ungureanu et al. Collaborative cloud-edge: A declarative api orchestration model for the nextgen 5g core
KR102168188B1 (ko) 인텐트 기반의 정책구성을 통한 가상 네트워크 인프라의 프로비저닝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수행하는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이 가능한 기록매체 및 그 관리자 및 시스템
US11108652B2 (en) Server assisted network discovery (SAND)
WO2024066627A1 (zh) 数据复用的路由链路规划方法及装置
US20200329383A1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optimization
Kellerer Using Flexibility as a Measure to Evaluate Softwarized Networks
CN117155797A (zh) 一种意图分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usznier et al. Cloud computing: The flexible future
CN114945012A (zh) 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