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5012A - 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5012A
CN114945012A CN202210608886.2A CN202210608886A CN114945012A CN 114945012 A CN114945012 A CN 114945012A CN 202210608886 A CN202210608886 A CN 202210608886A CN 114945012 A CN114945012 A CN 114945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address
physical host
current
target source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88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5012B (zh
Inventor
杨晋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88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5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5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5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5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5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判断获取的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若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更新当前发送次数;获取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重新跳转至判断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当前发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为止,物理主机基于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避免因网络分区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的情况。

Description

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InCloud Sphere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即软件定义网络)产品解决方案,是将虚拟网络承载在数据中心传统物理网络之上,并向用户提供按需分配的虚拟网络,允许用户像定义传统L2/L3网络那样定义自己的虚拟网络,一旦虚拟网络完成定义,SDN会自动完成数据面转发路径的建立。虚拟网络抽象不但隐藏了底层物理网络部署的复杂性,而且能够更好的管理网络资源,大大缩短业务部署周期,同时也实现随需动态调整,最大程度减少了网络部署耗时和配置错误。SDN控制器分散在各个计算节点上,在本地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控制转发。网络功能分布式地部署在计算节点,L3转发无需经过物理(或虚拟)网关。
同一个云平台数据中心下,客户会依据实际情况对网络进行分区,在不同网络分区下的物理主机则位于不同交换机下,那么位于不同交换机下的物理主机之间为二层不可达,位于相同交换机下的物理主机之间为二层可达,在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出唯一的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但是由于不同交换机下的物理主机之间为二层不可达,所以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的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与交换机的数量相符,即可能出现多个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当出现多个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时,管理端则会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至各个物理主机,但是因为不同交换机下的物理主机之间为二层不可达,所以再次确定出的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依然可能为多个,管理端则会再次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至各个物理主机,导致无限循环情况,因此管理端neutron网络服务不断抢占物理主机资源,最终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例如图1所示,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连接同一个交换机a;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连接同一个交换机b;交换机a和交换机b未做级联。但交换机a和交换机b连接同一个路由器。因此,物理主机a和物理主机b二层可达,但与交换机b下的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二层不可达。反之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与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二层不可达。管理端与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二层都不可达,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和管理端均为三层可达。SDN分布式路由器创建snat(Source 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即源地址转换)后,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分别各自随机生成一个snat_id即源地址转换标识。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通过二层网络两两通信对比,选择snat_id最大的作为唯一的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其它源地址转换标识禁用。因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和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隧道网络二层不可达,致使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选出物理主机a的源地址转换标识作为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通过物理主机a启动源地址转换通信;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选出物理主机d的源地址转换标识作为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通过物理主机d启动源地址转换通信。此时物理主机a和物理主机d均认为各自是唯一的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上报给管理端。管理端收到2个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下发给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重新确定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但因为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和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隧道网络二层不可达,所以再一次确定出的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可能依然为两个,管理端再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至各个物理主机,无限循环,因此导致管理端neutron网络服务不断抢占物理主机资源,最终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
综上可见,如何提高neutron网络服务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避免因网络分区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的情况是本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提高neutron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并避免因网络分区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的情况。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应用于预设管理端,包括:
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
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可选的,所述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包括:
通过位于当前交换机下的所述各个物理主机从若干个源地址转换标识中筛选出与所述当前交换机对应的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之前,还包括:
在预设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路由器创建源地址转换后,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生成对应的所述源地址转换标识。
可选的,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包括:
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可选的,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包括:
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宿主机,以及将对应的东西向流量发送至所述宿主机,以便通过所述宿主机将与所述东西向流量对应的北向转发流量发送至目标网络以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可选的,所述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之后,还包括:
将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对应的所述物理主机确定为所述宿主机,并创建所述宿主机、所述物理主机以及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装置,应用于预设管理端,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任务发送模块,用于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
标识更新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通信模块,用于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公开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的步骤。
可见,本申请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由此可见,如果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时,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如果当前发送次数不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则将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对当前发送次数进行更新,即当前发送次数增加1,将获取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然后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当前发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为止,由于规定了停止预设管理端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的次数,因此不会出现无限循环的情况,也进一步的避免了预设管理端neutron网络服务不断抢占物理主机资源,也避免因网络分区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源地址转换通信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客户会依据实际情况对网络进行分区,在不同网络分区下的物理主机则位于不同交换机下,那么位于不同交换机下的物理主机之间为二层不可达,位于相同交换机下的物理主机之间为二层可达,在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出唯一的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但是由于不同交换机下的物理主机之间为二层不可达,所以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的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与交换机的数量相符,即可能出现多个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当出现多个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时,管理端则会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至各个物理主机,但是因为不同交换机下的物理主机之间为二层不可达,所以再次确定出的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依然可能为多个,管理端则会再次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至各个物理主机,导致无限循环情况,因此管理端neutron网络服务不断抢占物理主机资源,最终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
为此本申请相应的提供了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案,能够提高neutron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并避免因网络分区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的情况。
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应用于预设管理端,包括:
步骤S11: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本实施例中,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预设数量阈值可以为1,即判断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1,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数量不大于1则无需进行后续判断步骤。
步骤S12: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
本实施例中,如果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大于1,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其中预设次数阈值可以为10,即判断预设管理端当前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至各个物理主机的次数是否超过10次。若没有超过预设次数阈值,则当前可以再一次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至各个物理主机,然后更新当前发送次数,对当前发送次数增加1.
步骤S13: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本实施例中,各个物理主机接收到标识重确定任务后,再一次执行确定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步骤以得到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然后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发送至预设管理端,预设管理端接收到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后,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步骤S14: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本实施例中,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当前发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例如预设次数阈值为10,而当前发送次数为11,则停止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以便物理主机基于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为大于1,则建立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与各个物理主机之间的映射关系,物理主机可以基于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可见,本申请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由此可见,如果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时,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如果当前发送次数不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则将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对当前发送次数进行更新,即当前发送次数增加1,将获取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然后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当前发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为止,由于规定了停止预设管理端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的次数,因此不会出现无限循环的情况,也进一步的避免了预设管理端neutron网络服务不断抢占物理主机资源,也避免因网络分区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的情况。
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S21: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具体包括:通过位于当前交换机下的所述各个物理主机从若干个源地址转换标识中筛选出与所述当前交换机对应的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如图4所示一种具体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流程图,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位于交换机a下,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位于交换机b下,物理主机a的源地址转换标识为2、物理主机b的源地址转换标识为1、物理主机c的源地址转换标识为3、物理主机d的源地址转换标识为5、物理主机e的源地址转换标识为4,可以预先设定筛选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规则为从若干个源地址转换标识中筛选出源地址转换标识最大的作为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因此筛选出交换机a的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为2,并将物理主机a作为宿主机a,筛选出交换机b的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为5,并将物理主机d作为宿主机d。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之前,还包括:在预设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路由器创建源地址转换后,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生成对应的所述源地址转换标识。其中软件定义网络(SDN)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网络架构,其主要目的是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层面与数据层面分离,在控制层面将逻辑集中化,掌握全局网络信息,对外提供开放的软件接口,为用户提供一个能够面向业务的新型网络,无需关心底层设备的技术细节,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降低运营成本。
步骤S22:获取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本实施例中,例如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分别为2和5,判断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1。
步骤S23: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
本实施例中,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例如当前发送次数为10,预设次数阈值也为10,则当前发送次数不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因此将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并将当前发送次数增加1,即当前发送次数为11。
步骤S24: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步骤S25: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本实施例中,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若数量为2,但是当前发送次数11大于预设次数阈值10,则停止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并将2和5作为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建立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宿主机a、宿主机d、物理主机b、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e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表一所示,以便物理主机a、物理主机b、物理主机c、物理主机d、物理主机e基于映射关系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例如当物理主机b上的虚拟机(vm2)、物理主机e上的虚拟机(vm1)将源地址转换通信请求发送至预设管理端时,预设管理端查询映射关系,告知物理主机b向宿主机a发送对应的东西向流量,告知物理主机e向宿主机d发送对应的东西向流量,宿主机a向对应的目标网络发送北向转发流量,宿主机d向对应的目标网络发送北向转发流量。
表一
snat_id 主机号 snat宿主机
2 物理主机a 宿主机a
2 物理主机b 宿主机a
5 物理主机c 宿主机d
5 物理主机d 宿主机d
5 物理主机e 宿主机d
由此可见,本申请利用预设次数阈值确定出当前是否可以将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使得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的发送次数得到控制,因此不会出现无限循环的情况,也避免因网络分区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的情况。
参见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S31: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步骤S32: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
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预设计数器对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发送次数进行记录,以得到当前发送次数,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1之后,可以判断是否已启动预设计数器,若否则启用预设计数器,可以理解的是,初始计数为0,即当前发送次数为0,由于当前发送次数小于预设次数阈值,则利用预设计数器对当前发送次数增加1。
步骤S33: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步骤S34: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具体包括: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宿主机,以及将对应的东西向流量发送至所述宿主机,以便通过所述宿主机将与所述东西向流量对应的北向转发流量发送至目标网络以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之后,还包括:将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对应的所述物理主机确定为所述宿主机,并创建所述宿主机、所述物理主机以及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由此可见,如果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而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已到达预设次数阈值,那么基于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然后利用映射关系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避免了无限重复情况,解决了当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时如何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的问题。
参见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装置,应用于预设管理端,包括:
判断模块11,用于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任务发送模块12,用于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
标识更新模块13,用于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通信模块14,用于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可见,本申请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由此可见,如果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时,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如果当前发送次数不大于预设次数阈值,则将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对当前发送次数进行更新,即当前发送次数增加1,将获取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然后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当前发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为止,由于规定了停止预设管理端下发标识重确定任务的次数,因此不会出现无限循环的情况,也进一步的避免了预设管理端neutron网络服务不断抢占物理主机资源,也避免因网络分区导致管理端主机卡死的情况。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源地址转换通信装置,还包括:
标识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标识确定子模块,包括:
标识筛选单元,用于通过位于当前交换机下的所述各个物理主机从若干个源地址转换标识中筛选出与所述当前交换机对应的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源地址转换通信装置,还包括:
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在预设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路由器创建源地址转换后,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生成对应的所述源地址转换标识。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14,包括:
源地址转换通信子模块,用于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源地址转换通信子模块,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宿主机,以及将对应的东西向流量发送至所述宿主机,以便通过所述宿主机将与所述东西向流量对应的北向转发流量发送至目标网络以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源地址转换通信装置,还包括:
映射关系创建单元,用于将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对应的所述物理主机确定为所述宿主机,并创建所述宿主机、所述物理主机以及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至少一个存储器22、电源23、通信接口24、输入输出接口25和通信总线26。其中,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2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中的相关步骤。
本实施例中,电源23用于为电子设备上的各硬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通信接口24能够为电子设备创建与外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所遵循的通信协议是能够适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任意通信协议,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输入输出接口25,用于获取外界输入数据或向外界输出数据,其具体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2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2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另外,存储器22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其上所存储的资源包括操作系统221、计算机程序222及数据223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其中,操作系统221用于管理与控制电子设备上的各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222,以实现处理器21对存储器22中海量数据223的运算与处理,其可以是Windows、Unix、Linux等。计算机程序222除了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其他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数据223除了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由外部设备传输进来的数据,也可以包括由自身输入输出接口25采集到的数据等。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源地址转换通信过程中执行的方法步骤。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预设管理端,包括:
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
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包括:
通过位于当前交换机下的所述各个物理主机从若干个源地址转换标识中筛选出与所述当前交换机对应的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确定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之前,还包括:
在预设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路由器创建源地址转换后,通过所述各个物理主机生成对应的所述源地址转换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包括:
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包括:
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获取映射关系,并利用所述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宿主机,以及将对应的东西向流量发送至所述宿主机,以便通过所述宿主机将与所述东西向流量对应的北向转发流量发送至目标网络以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之后,还包括:
将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对应的所述物理主机确定为所述宿主机,并创建所述宿主机、所述物理主机以及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8.一种源地址转换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预设管理端,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任务发送模块,用于如果大于,则判断标识重确定任务的当前发送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若否则将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发送至各个物理主机,并更新所述当前发送次数;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为通知所述各个物理主机进行重新确定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任务;
标识更新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各个物理主机基于所述标识重确定任务确定出的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并将下一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更新为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
通信模块,用于重新跳转至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发送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为止,以便所述物理主机基于所述当前目标源地址转换标识进行源地址转换通信。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08886.2A 2022-05-31 2022-05-31 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4945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8886.2A CN114945012B (zh) 2022-05-31 2022-05-31 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8886.2A CN114945012B (zh) 2022-05-31 2022-05-31 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5012A true CN114945012A (zh) 2022-08-26
CN114945012B CN114945012B (zh) 2024-02-13

Family

ID=82908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8886.2A Active CN114945012B (zh) 2022-05-31 2022-05-31 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501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5698B1 (en) * 2012-12-19 2019-02-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ource-dependent address resolution
CN110636149A (zh) * 2019-10-17 2019-12-31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访问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CN110727499A (zh) * 2019-09-18 2020-01-2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数据获取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98344A (zh) * 2020-05-28 2020-09-22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271255A (zh) * 2021-06-23 2021-08-17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回环的方法、装置
CN113472917A (zh) * 2021-07-27 2021-10-01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5698B1 (en) * 2012-12-19 2019-02-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ource-dependent address resolution
CN110727499A (zh) * 2019-09-18 2020-01-2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数据获取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36149A (zh) * 2019-10-17 2019-12-31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访问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CN111698344A (zh) * 2020-05-28 2020-09-22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271255A (zh) * 2021-06-23 2021-08-17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回环的方法、装置
CN113472917A (zh) * 2021-07-27 2021-10-01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HAI-EN CHEN: "An Effective NAT Traversal Mechanism for SIP/IMS Services in SDN-Enabled All-IP Mobile Networks", 《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
周启钊;于俊清;李冬;: "SDN环境下SAVI动态配置技术研究", 通信学报, no. 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5012B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77045A1 (e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of containers in computing systems
US10616133B2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thereof
US9999030B2 (en) Resource provisioning method
CN111385114B (zh) Vnf服务实例化方法及装置
EP3534567B1 (en) 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method, management unit, and system
CN106031116A (zh) 一种ns与vnf的关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924966B2 (en) Management method, management unit, and system
EP3447965B1 (en) Network function instan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WO2019137516A1 (zh) 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及其装置
CN108345490B (zh) 一种nfv中部署虚拟机的方法和系统
US20220350637A1 (en) Virtual machine deployment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9525413B (zh) Cdn网络功能虚拟化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448831B (zh) 一种网络管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17061352A (zh) 多模态虚拟网元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389343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ploying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CN112714146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6676B (zh) 一种分布式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945012A (zh) 源地址转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087311B (zh) 一种虚拟网络功能vnf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2889247B (zh) Vnf服务实例化方法及装置
CN117043748A (zh) 服务实例部署方法、节点间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KR102409460B1 (ko) 네트워크 슬라이스를 자동으로 생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2003731B (zh) 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5037788A (zh) 一种创建网络服务ns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686264A (zh) 一种弹性伸缩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