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7835B -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7835B
CN102857835B CN201110178746.8A CN201110178746A CN102857835B CN 102857835 B CN102857835 B CN 102857835B CN 201110178746 A CN201110178746 A CN 201110178746A CN 102857835 B CN102857835 B CN 1028578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grid
message
interface
attribu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87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7835A (zh
Inventor
何文娟
黎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787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5783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4546 priority patent/WO20130003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857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7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7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7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5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 H04J14/0257Wavelength assignment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5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 H04J14/02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using WDM channels of different transmission 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和节点,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若判断不支持,则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返回否认响应消息。本发明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和节点通过栅格属性校验,达成了不同节点间栅格属性的一致性,进而可实现不同能力的节点之间的互通。

Description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波长交换光网络,尤其涉及一种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和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一些高清视频下载,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简称IPTV),云计算,数据存储等高速业务的出现,网络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带宽每年呈40%-50%的上升趋势。未来十年内,光纤传输网络中单波长承载的速率可达几百个Gb/s。最新的研究结果证明,利用高阶编码调制技术、偏振复用技术、相干检测、数字均衡、更强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简称FEC)和新型高速光电技术,已经在50GHz频率栅格间隔的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DWDM)系统中实现了长距离100Gb/s业务速率的传输。然而对于更高的速率需求,例如400Gb/s甚至Tb/s,即使采用新型的调制格式,承载的信号的单波长光频谱带宽已经有可能超过已有的50GHz的DWDM频率栅格,如果仍采用这种固定的频率栅格间隔,必然会导致业务信号误码率的出现,更不用说为这种调制技术,运营商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如果采取更宽的固定栅格间隔方式,那么对于传输较低速率的信号时,频谱带宽的利用率会变得更低,而光纤中C波段中可利用的总的带宽资源是固定的,所以这种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混传信号速率系统中带宽利用率的问题。
灵活栅格DWDM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网络中,承载信号的相邻光波长之间的通道间隔是可以变化的,同时波长的频谱带宽可以根据业务速率、调制格式、光损伤要求、传输距离实时分配。在实际网络中由于可能存在10Gb/s、40Gb/s、100Gb/s、400Gb/s、1Tb/s以及一些任意速率(如:ODUflex)业务,如图1所示。在固定栅格网络中,承载不同速率业务的波长的相邻通道的间隔固定为50GHz,同时每个波长分配固定50GHz的光频谱带宽资源。此时承载不同业务速率的波长只需用ITU-T G.694.1定义的f=193.1+n×C.S的中心频率来表示(C.S.:channel spacing表示相邻通道的固定间隔,n为整数,n×C.S.代表了相对于193.1THz的位移量)。而对于灵活栅格的光网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高速的业务分配较多的频谱带宽资源,对于较低的分配较少并且够用的光频谱资源,这样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会大为增加。此时承载不同速率业务的波长可以用两个参量来表示:波长中心频率与光频谱带宽。中心频率计算方式也是f=193.1+n×C.S.但是灵活栅格支持更小的通道间隔粒度,最小可支持6.25GHz。n为整数,两个相邻通道波长之间的间隔可以为6.25GHz的任意整数倍(y×6.25GHz,y=n1-n2)。光波长频谱带宽为m×SWG(SWG:slot widthgranularity,光频率隙带宽粒度。而对于C.S代表的通道间隔粒度为6.25GHz的情况,对应的带宽粒度SWG为12.5GHz;而对于C.S为12.5GHz的情况,相对的SWG对应为25GHz。即保证灵活网格中SWG是C.S.的两倍数关系,这样根据分配不同的n值与m值可以实现光谱资源无缝连接使用。
在网络的平滑演进过程中,具有灵活栅格的光节点逐步替代固定栅格的网络节点,网络的平滑升级中,会存在固定栅格网络节点与灵活栅格网络节点相连的情况,以及具有不同带宽粒度能力的灵活栅格网络节点互联的情况,此时会出现旧节点与新节点之间的互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和节点,以解决网络升级过程中不同能力的节点之间无法互通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若判断不支持,则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返回否认响应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否认响应消息中携带表明需要重新协商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否认响应消息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若判断支持,则向所述第二节点重新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栅格属性信息包括栅格类型信息和最小通道间隔(C.S.),所述栅格类型信息表示为灵活栅格时,所述栅格属性信息还包括最小起始带宽信息或最小起始带宽只用的光频率隙带宽粒度(SWG)的个数。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该节点包括: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远端节点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所述本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还用于在判断本端节点的接口支持所述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时,向所述远端节点返回否认响应消息;
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远端节点发送的链路属性校验消息以及远端节点发送的否认响应消息;
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本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本端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接收的消息中携带的所述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本发明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和节点通过栅格属性信息的校验,达到了网络节点间栅格属性的一致性,进而可实现不同能力的节点之间的互通。
附图说明
图1为50GHz固定栅格网络与灵活栅格网络频谱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增的支持灵活栅格链路协商的DATA_LINK子对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其中固定栅格节点与灵活栅格节点之间的属性校验由灵活栅格节点发起;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其中固定栅格节点与灵活栅格节点之间的属性校验由固定栅格节点发起;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示意图,涉及灵活栅格节点之间链路属性校验;
图7为本发明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网络的平滑演进过程中,具有灵活栅格的光节点逐步替代固定栅格的网络节点,因此会存在旧节点与新节点之间的互通问题。此时,两种能力的节点的频率栅格带宽是不一致的。在建立链路连接之初,节点之间需要进行协商是使用灵活栅格的频率间隔还是固定栅格的频率间隔方式。即使在两个灵活栅格的节点之间,也是需要协商的,因为每个节点所支持的灵活栅格带宽的最小粒度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节点支持最小的通道间隔粒度C.S.为6.25GHz,对应的带宽粒度SWG为12.5GHz,而另一个节点支持的最小C.S.为12.5GHz,对应的SWG为25GHz,这时两者之间也需要进行协商使用哪种粒度。此外,某节点可能支持的最小的起始带宽为12.5GHz,并支持以SWG等于12.5GHz为步进的带宽值,而某节点却只支持的最小起始带宽只为50GHz,并以SWG等于12.5GHz为步进的带宽值。因此两节点之间还需要协商最小的起始带宽值。在智能波长交换光网络中,链路管理协议(LMP:LinkManagement Protocol)被用来管理节点之间链路的属性校验。为了支持对网络节点之间的栅格带宽协商,必须对LMP协议进行扩展。
本发明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如LinkSummary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所述栅格属性信息包括栅格类型信息和最小通道间隔(C.S.)。
根据系统的不同设置,具体的栅格属性信息可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仅支持固定栅格的节点,其发送的链路属性校验消息中携带的栅格属性信息包括表明其支持固定栅格类型的信息以及最小通道间隔,比如50GHz,接收其消息的对端节点,根据该固定栅格类型即可确认该节点不支持栅格属性信息协商,其频谱带宽粒度为50GHz。
又比如,对于仅设置灵活栅格节点的系统,该系统中节点发送的链路属性校验消息中携带的栅格属性信息包括灵活栅格类型信息、最小通道间隔(C.S.)以及最小起始带宽信息或最小起始带宽所占用的光频率隙带宽粒度(SWG)的个数m,可理解地,最小起始带宽信息和m均最终表示最小起始带宽,是最小起始带宽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只是采用m表示时,接收的节点需进行SWG×m的换算进而得到最小起始带宽的具体值。
而若系统中既有仅支持固定栅格的节点又有支持灵活栅格的节点,相应的,节点发送的链路属性校验消息中携带的栅格属性信息则需要比较全面。
总的来说,消息中携带的栅格属性信息以能达到栅格属性协商为目的。
步骤202:第二节点接收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步骤203:若判断不支持,则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返回否认响应消息(如LinkSummaryNack)。
若第一节点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目的仅在于进行栅格属性校验,则在判断支持时发送确认响应消息(如LinkSummaryACK),表示栅格属性校验完成,否则发送否认响应消息;若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同时携带其他有待校验的链路属性,比如链路标签状态、链路状态等,这种情况下,第二节点只要判断有一个链路属性不支持,即发送否认响应消息,仅在判断全部支持的情形下,向第一节点返回确认响应消息。
优选地,所述否认响应消息中携带表明需要重新协商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否认响应消息后,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若判断支持,则向所述第二节点重新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可理解地,这种情况下,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一定在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的范围内。具体参见实施例一和三。
所述否认响应消息中携带的栅格属性信息是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所有栅格属性信息或有待协商的部分栅格属性信息。
否认响应消息中携带的栅格属性信息的多少以能达到栅格属性协商为目的,当部分协商成功后,可仅携带未协商成功的部分对应的栅格属性信息。
更进一步地,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或否认响应消息中还携带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接口标识。
在LMP协议中,链路属性的一致性校验是通过LinkSummary消息来交换链路的参数。LinkSummary消息中包含了一种DATA_LINK对象,该对象被定义用来描述链路的相关属性。DATA_LINK中的子对象包含了需要进行协商的链路属性参数。优选地,本发明在LinkSummary消息中增加了一种新的DATA_LINK子对象类型,来协商相邻节点之间的栅格支持方式,我们称之为Grid granularity子对象。关于这种新子对象的表示如图3表示,首先通过Grid项协商链路接口支持ITU-T规定的DWDM还是flexible grid栅格规范方式。
对于支持不同的栅格方式,需要协商灵活栅格节点的通道间隔是否能够配置等于固定栅格的通道间隔。而对于灵活栅格节点之间需要校验两者之间的是否具有相同的通道间隔粒度和带宽粒度属性。图3中的C.S.用于通道间隔的协商,其中对于固定栅格节点,C.S.表示相邻波长的通道间隔,此时波长对应的频谱宽度也等于C.S.。对于灵活栅格节点,C.S.表示通道间隔粒度,而对应的光频率隙带宽粒度SWG为两倍于C.S.值(SWG=2×C.S.),由于SWG与C.S.的固定关系,SWG省略定义。m代表占用最小的带宽粒度SWG的个数,m×2×C.S.就可以得到波长所占用的总的带宽大小。最后对于两个灵活栅格节点之间还需协商校验最小的起始带宽大小。图3中IW用于最小起始带宽的协商,IW代表了最小的起始带宽所占用的SWG个数,IW只对灵活栅格节点才有意义。
注:本发明定义的格式中的字段名称只是一个建议的值,可根据使用习惯做相应的更改,对于相应的字段所占用的比特位数以及取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更改,任何类似的更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进行链路属性校验的消息在是在控制通道中完成的。在光传送网络中,控制通道一般选择为带外的链路,这样的链路可以是以太网链路,IP链路通道。关于控制通道的建立不是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为支持灵活栅格的节点与只支持固定栅格的节点之间的链路属性校验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发起属性校验的是灵活栅格的节点。其中A点为灵活栅格能力节点,该节点能支持的最小通道间隔粒度C.S.为6.25GHz,对应支持的最小的频谱带宽粒度SWG为12.5GHz。B点为固定栅格的节点,该节点能支持的相邻通道间隔固定为50GHz(隐含的频谱带宽粒度为50GHz)。A节点的接口1与B节点的接口2之间有一条直连的光纤链路。
步骤401:A节点向B节点发送LinkSummary消息;
首先A检查本节点的属性,通过控制信令通道向B节点发出LinkSummary消息,该消息包括了消息ID,TE_LINK ID和DATA_LINK三个对象(见RFC4204)。消息ID和TE_LINK ID不是本发明的内容,所以在本发明中不做叙述。其中DATA_LINK对象中的N比特位设置为1,表示为该对象可以通过链路管理协议进行协商。Interface Id(1,2)(Local interface id1,Remote interface id 2)标识链路的本地和远端接口标识。在新增加的Gridgranularity子对象中把Grid值设置为3,表示该接口支持灵活栅格方式,C.S.值设为5,表示支持的最最小通道间隔粒度C.S.为6.25GHz,对应的频谱带宽粒度SWG为12.5GHz。IW=1,代表了最小的起始带宽等于最小带宽粒度SWG。
步骤402:B节点判断需要重新协商,向A节点发出LinkSummaryNack消息;
当B节点收到LinkSummary消息后,检查DATA_LINK对象中的Grid granularity子对象中的Grid,C.S.以及IW参数。由于该节点为固定栅格的节点,不支持DATA_LINK对象中所指示的栅格粒度。但是收到的LinkSummary消息中的N比特位被置1,说明了该对象是可以协商的。于是B节点通过控制通道向A节点发出LinkSummaryNack消息,该消息包含了一个Error_Code对象,说明参数需要重新协商的。同时该节点把可接受的参数(Grid=2,C.S.=2)放到DATA_LINK的子对象Grid granularity中。
步骤403:A节点重新发出LinkSummary消息;
步骤当A节点收到B节点发来的LinkSummaryNack消息后,首先检查Gridgranularity子对象中的栅格参数,并对比自身接口的能力。由于自己的相邻通道间隔可以为6.25GHz C.S.的任意整数倍,并且频谱带宽可以配置到12.5GHz SWG的整数倍,因此可以支持相邻通道间隔为50GHz,频谱带宽为50GHz的方式,即本节点也支持固定栅格的模式,所以B节点发过来的参数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A节点通过控制通道重新发出LinkSummary消息,其中Grid granularity子对象中的参数为B节点支持的参数(Grid=2,C.S.=2)。
如果,B节点发送过来的参数不可接受,则A节点不会重新发送LinkSummary消息对该链路进行协商,流程结束。
步骤404:B节点向A节点发出LinkSummaryACK消息。
B节点收到A节点发来的LinkSummary消息后,再次和自身的栅格进行对比,并发现该参数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在本节点的状态中设置属性校验成功,并向A节点发出LinkSummaryACK消息。
A节点收到B节点来的LinkSummaryACK消息后,按照协商的参数,配置本节点的栅格参数,把自己配置成为固定栅格间隔为50GHz的模式,并完成链路属性的校验。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为固定栅格的节点与支持灵活栅格的节点之间的链路属性校验过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发起属性校验的是固定栅格节点。其中A点为灵活栅格节点,该节点能支持的最小通道间隔粒度C.S.为6.25GHz,支持的最小的频谱带宽粒度SWG为12.5GHz。B点为固定栅格的节点,该节点能支持的相邻通道间隔固定为50GHz。A节点的接口1与B节点的接口2之间有一条直连的光纤链路。
步骤501:B节点向A节点发送LinkSummary消息;
节点B首先检查自己的栅格属性,然后通过控制通道向A点发出LinkSummary消息,该消息包括了消息ID,TE_LINK ID和DATA_LINK三个对象。DATA_LINK对象中的N比特位设置为0,表示为该对象不可以通过链路管理协议进行协商的。Interface Id(2,1)表示链路的本地和远端接口标识。在新增加的Grid granularity子对象中把Grid值设置为2,C.S.值设为2,表示支持的是固定栅格DWDM,通道间隔为50GHz。
步骤502:A节点判断接受,向B节点发出LinkSummaryACK消息;
当A节点收到B节点发来的LinkSummary消息后,首先检查Grid granularity子对象中的栅格参数,并对比自身接口的能力。由于自己的相邻通道间隔可以为6.25GHz C.S.的任意整数倍及频谱带宽可以配置到12.5GHz SWG的整数倍,因此可以支持相邻通道间隔为50GHz,频谱带宽为50GHz的方式,即本节点也支持固定栅格的模式,所以B节点发过来的参数是可以接受的。于是A节点把本节点通道间隔和频谱带宽都配置为固定50GHz的模式,并在节点的状态中设置属性校验成功,然后向B节点发出LinkSummaryACK消息确认协商过程。
节点B收到A节点发来的LinkSummaryACK消息后,把本节点的状态也设置为属性校验成功,至此关于链路的栅格粒度属性校验的过程便结束了。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为支持两种不同最小粒度的灵活栅格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属性校验过程。其中A节点能支持的最小通道间隔粒度C.S.为6.25GHz,对应的频谱带宽粒度SWG为12.5GHz,最小的起始带宽IW为12.5GHz;B节点能支持的C.S.为12.5GHz,对应的SWG为25GHz,IW值为25GHz。A节点的接口1与B节点的接口2之间有一条直连的光纤链路。
步骤601:A节点向B节点发送LinkSummary消息;
首先节点A检查自己的栅格属性,通过控制信令通道向B节点发出LinkSummary消息,该消息包括了消息ID,TE_LINK ID和DATA_LINK三个对象。其中DATA_LINK对象中的N比特位设置为1,表示为该对象可以通过链路管理协议进行协商。Interface Id(1,2)表示链路的本地和远端接口标识。在新增加的Grid granularity子对象中把Grid值设置为3,表示该接口支持灵活栅格方式,C.S.值设为5,表示支持的最小通道间隔粒度C.S.为6.25GHz,对应最小的频谱带宽粒度SWG为12.5GHz,IW=1代表最小的起始带宽为12.5GHz。
步骤602:B节点判断需要重新协商,向A节点发出LinkSummaryNack消息;
B节点收到LinkSummary消息后,检查DATA_LINK对象中的Grid granularity子对象中的Grid,C.S.以及IW参数。由于该节点也为灵活栅格的节点,但是却不支持收到的DATA_LINK对象中所指示的栅格粒度值。然而由于收到的LinkSummary消息中的N比特位被置1,说明了该对象是可以协商的。于是B节点通过控制通道向A节点发出LinkSummaryNack消息,该消息包含了一个Error_Code对象,说明参数需进行重新协商。同时该节点把可接受的参数(Grid=3,C.S.=4,IW=1)放到DATA_LINK的子对象Grid granularity中,说明B节点所能支持的最小通道间隔粒度C.S.为12.5GHz,对应的频谱带宽粒度SWG为25GHz,最小的起始带宽IW为25GHz。
步骤603:A节点重新发出LinkSummary消息;
当A节点收到B节点发来的LinkSummaryNack消息后,首先检查Grid granularity子对象中的栅格参数,并对比自身接口的能力。由于自己的相邻通道带宽可以为6.25GHzC.S.的任意倍数及频谱带宽可以配置到12.5GHz最小频谱带宽粒度的整数倍,所以B节点发过来的参数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A节点通过控制通道重新发出LinkSummary消息,Grid granularity子对象中的参数为B节点支持的参数(Grid=3,C.S.=4,IW=1)。
步骤604:B节点向A节点发出LinkSummaryACK消息。
B节点收到A节点发来的LinkSummary消息后,再次和自身的栅格进行对比,并发现该参数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在本节点的状态中设置属性校验成功,并向A节点发出LinkSummaryACK消息。
A节点收到B节点来的LinkSummaryACK消息后,按照协商的参数,配置本节点的栅格参数,并完成链路属性的校验。
实施例三中由B节点发起链路属性(栅格属性)校验的过程与实施例二的过程类似;对于三种实施例中的其他粒度的栅格属性校验以及起始带宽不一致属性校验,都具有类似的过程,在此本发明不做赘述。
以上三个实施例中,A节点和B节点交互的目的仅在于进行栅格属性校验,故接收LinkSummary消息的节点在判断接受LinkSummary消息中携带的栅格属性时,即发送LinkSummaryACK消息,表示栅格属性校验完成,可替换地,LinkSummary消息中还可同时携带其他有待校验的链路属性,比如链路标签状态、链路状态等,这种情况下,接收LinkSummary消息的节点只要判断有一个链路属性不可接受,即发送LinkSummaryNack消息。
以上实施例一和三中,B节点判断不可接受时,发送的LinkSummaryNack消息中还携带了其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从而触发A节点重新发送LinkSummary消息,以继续进行栅格属性校验。可变换地,B节点发送的LinkSummaryNack消息中也可只携带不接受的信息,并在其后,主动向A节点发送LinkSummary消息从而发起新的校验流程。如实施例二所示。
为了实现以上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该节点包括: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远端节点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所述本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还用于在判断本端节点的接口支持所述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时,向所述远端节点返回否认响应消息;
若链路属性校验消息的目的仅在于进行栅格属性校验,则在判断支持时向远端节点发送确认响应消息(如LinkSummaryACK),表示栅格属性校验完成,否则向远端节点发送否认响应消息;若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同时携带其他有待校验的链路属性,比如链路标签状态、链路状态等,这种情况下,只要判断有一个链路属性不支持,即发送否认响应消息,仅在判断全部支持的情形下,向远端节点返回确认响应消息。
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远端节点发送的链路属性校验消息以及远端节点发送的否认响应消息;
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本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本端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接收的消息中携带的所述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否认响应消息中携带需要重新协商的信息以及所述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所述消息接收模块接收到远端发送的否认响应消息后,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该远端发送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中携带该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否认响应消息中携带的栅格属性信息是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所有栅格属性信息或有待协商的部分栅格属性信息。
可选地,所述栅格属性信息包括栅格类型信息、最小通道间隔(C.S.)、最小起始带宽。所述栅格类型信息表示为灵活栅格时,所述栅格属性信息还包括最小起始带宽信息或最小起始带宽只用的光频率隙带宽粒度(SWG)的个数。
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或否认响应消息中还携带本端节点和远端节点的接口标识。
优选地,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或否认响应消息通过新增的DATA_LINK子对象类型携带所述栅格属性信息。
本发明实现灵活栅格节点与固定栅格节点之间以及灵活栅格节点与灵活栅格节点之间链路的带宽粒度协商,完成链路栅格属性一致性校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若判断不支持,则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返回否认响应消息;
所述否认响应消息中携带表明需要重新协商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否认响应消息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若判断支持,则向所述第二节点重新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所述栅格属性信息包括栅格类型信息和最小通道间隔(C.S.),所述栅格类型信息表示为灵活栅格时,所述栅格属性信息还包括最小起始带宽信息或最小起始带宽只用的光频率隙带宽粒度(SWG)的个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否认响应消息中携带的栅格属性信息是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所有栅格属性信息或有待协商的部分栅格属性信息。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或否认响应消息中还携带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接口标识。
4.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 属性校验消息或否认响应消息通过新增的DATA_LINK子对象类型携带所述栅格属性信息。
5.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为LinkSummary消息,所述否认响应消息为LinkSummaryNack消息。
6.一种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节点包括: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远端节点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本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还用于在判断本端节点的接口不支持所述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时,向所述远端节点返回否认响应消息;
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远端节点发送的链路属性校验消息以及远端节点发送的否认响应消息;
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本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本端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接收的消息中携带的所述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所述否认响应消息中携带表明需要重新协商的信息以及所述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所述节点接收所述否认响应消息后,还包括:
所述节点根据所述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判断所述节点的接口是否支持所述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若判断支持,则向所述远端节点重新发送链路属性校验消息,其中携带所述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所述栅格属性信息包括:栅格类型信息和最小通道间隔(C.S.),所述栅格类型信息表示为灵活栅格时,所述栅格属性信息还包括最小起始带宽信息或最小起始带宽只用的光频率隙带宽粒度(SWG)的个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模块接收到远端发送的否认响应消息后,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该远端发送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中携带该远端节点的接口支持的栅格属性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属性校验消息或否认响应消息通过新增的DATA_LINK子对象类型携带所述栅格属性信息。
CN201110178746.8A 2011-06-29 2011-06-29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Active CN102857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8746.8A CN102857835B (zh) 2011-06-29 2011-06-29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PCT/CN2012/074546 WO2013000329A1 (zh) 2011-06-29 2012-04-23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8746.8A CN102857835B (zh) 2011-06-29 2011-06-29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7835A CN102857835A (zh) 2013-01-02
CN102857835B true CN102857835B (zh) 2017-06-13

Family

ID=47403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8746.8A Active CN102857835B (zh) 2011-06-29 2011-06-29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57835B (zh)
WO (1) WO20130003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837B (zh) * 2011-06-30 201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栅格光网络的波长标签编码方法、处理方法及节点
CN106341327A (zh) * 2015-07-08 2017-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ier报文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803785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11451A (zh) * 2016-07-27 2017-02-15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twdm‑pon在配电网中实现业务隔离的方法
CN107528631B (zh) * 2017-08-31 2019-12-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数字光纤分布系统的链路误码检测诊断方法及装置
US10623304B2 (en) * 2018-01-17 2020-04-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nfiguring optical networks using a joint configuration model
CN109217971A (zh) * 2018-08-01 2019-01-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灵活栅格的波分系统通道的配置方法
CN111010627B (zh) * 2019-11-25 2021-04-20 北京邮电大学 应用于混合栅格光网络的路由分配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2235C (zh) * 2003-03-12 2007-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流量工程属性链路自动绑定的方法
JP4697883B2 (ja) * 2006-07-14 2011-06-08 Kddi株式会社 リンク接続性確認方法
CN101394677B (zh) * 2007-09-19 2012-10-0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自动交换光网络的节点中验证链路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88573B (zh) * 2009-05-15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发现相邻节点间资源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06270B (zh) * 2009-08-28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能力信息的协商方法、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00329A1 (zh) 2013-01-03
CN102857835A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7835B (zh)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Khodashenas et al. Comparison of spectral and spatial super-channel allocation schemes for SDM networks
US10277474B2 (en) Computer network planning
EP2571184B1 (en) Allocation of spectral capacity in a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network
CN103053126B (zh) 用于波长交换光网络中的动态波长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39886B (zh) 路径计算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02262A (zh) 频谱灵活光网络中的频谱分配方法和装置
De Dios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multivendor and multidomain EON with data and control interoperability over a Pan-European test bed
Hosseini et al. Design of survivable metro-aggregation networks based on digital subcarrier routing
Muñoz et al. Adaptive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ontrol of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uper-channels exploiting the spatial-mode dimension
JP5759636B2 (ja) 光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帯域幅を割り当てる方法
Akhtar YANG modeling of network element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Shi et al. Contaminated area-based RSCA algorithm for super-channel in flex-grid enabled SDM networks
Wang et al. Survivable bulk data-flow transfer strategies in elastic optical inter-datacenter networks
CN108449659B (zh) 一种创建端到端的otn业务保证时隙一致的方法
US9900673B2 (en) Software defined optical network
Eira et al. Optimized design of fixed/flex-rate line-cards and transceivers over multiple planning cycles
WO2013075273A1 (zh) 一种光信号的传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10036085A (ko) 노드 작업 모드 자동 배치를 구현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Hong et al. Virtual optical network provisioning over flexible-grid multi-domain optical networks
CN107888398B (zh) 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US9014558B2 (en) Client grooming interface
JP6058965B2 (ja) 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収容決定装置
Pederzolli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YAMATO, a SDN control plane for joint and fractional-joint switched SDM optical networks
US20230164091A1 (en) Spectrum-Aware Cross-Layer Optim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