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8398B - 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8398B
CN107888398B CN201610868431.9A CN201610868431A CN107888398B CN 107888398 B CN107888398 B CN 107888398B CN 201610868431 A CN201610868431 A CN 201610868431A CN 107888398 B CN107888398 B CN 107888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business
service
networ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84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8398A (zh
Inventor
师严
沈世奎
满祥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684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8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8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4Routing performance; Theoretica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Routing of multiclass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现有的业务承载系统中的业务负载网络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时,需对负载较高的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的问题,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SDN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获取业务建立信息;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确定第一路径、第二路径、第三路径;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确定第四路径、第五路径、第六路径。本发明用于承载业务。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用户多种业务类型的需求,通信运营商在城域分别建设了多张业务承载网,以便于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对应的业务承载网承载该用户的业务。其中业务承载网包括移动业务承载网例如基于无线接入网IP化(英文全称:IP Radio AccessNetwork,英文简称:IP RAN)的移动回传网络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承载网例如IP城域网。在进行业务承载时,基于IP RAN的移动回传网络可以用于承载用户的移动业务如移动语音及数据业务,而IP城域网可以用于承载用户的固定宽带业务如家庭客户的互联网宽带以及互联网专线业务。为了避免干扰,基于IP RAN的移动回传网络与IP城域网一般在物理资源层面完全隔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运营商所建设的业务承载系统中业务承载网的网络负载也逐渐加大,为了保证业务质量,当业务承载网的网络负载大于一定阈值时,需要对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由于现有的业务承载系统中移动业务承载网与固定宽带业务承载网一般相互隔离,因此即使当业务承载系统中业务负载网络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时,仍需对负载较高的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降低了业务承载系统中业务承载网的利用率,提高了业务承载系统的建设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业务承载系统中的业务负载网络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时,需对负载较高的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其中SDN控制器与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分别连接,业务承载网与移动业务接入网、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骨干网分别连接;SDN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获取业务建立信息,业务建立信息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第一路径为业务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第二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第一路径以及第二路径确定第三路径,第三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第四路径为业务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第五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第四路径以及第五路径确定第六路径,第六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移动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业务承载系统,包括:控制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获取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控制SDN控制器获取业务建立信息,业务建立信息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当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控制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并根据第一路径以及第二路径确定第三路径,第一路径为业务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第二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第三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当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控制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并根据第四路径以及第五路径确定第六路径,第四路径为业务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第五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第六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移动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SDN控制器、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接入网,其中固定宽带接入网被配置为与固定宽带业务的用户连接,移动业务接入网被配置为与移动业务的用户连接,业务承载网分别与固定宽带接入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骨干网连接,其中通过SDN控制器获取业务建立信息,并在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固定宽带业务的业务信息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在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移动业务的业务信息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业务承载系统能够通过与固定宽带接入网以及移动业务接入网分别连接的业务承载网为固定宽带业务以及移动业务分别提供相应的业务信息传输服务,并且在确保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从而在一种业务带来的负载较高且另一种业务带来的负载较低时,仍无需对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因此提高了业务承载系统中业务承载网的利用率,降低了业务承载系统的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承载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承载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承载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承载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通信运营商在城域分别建设了多张网络,分别用于承载不同的业务,其中所承载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移动业务以及固定宽带业务。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包括宽带互联网用户101、移动用户102、二层汇聚网络103、IP城域网(英文全称:IP Metro Area Network)104、169骨干网105、移动承载网106、用户边缘设备(英文全称:Customer Edge,英文简称:CE)路由器107以及IP承载B网108。
其中,互联网用户101通过二层汇聚网络103与IP城域网104连接,IP城域网104可以将互联网用户101接入169骨干网105,使互联网用户101能够访问互联网。具体的,169骨干网105为用于互联网业务的骨干网,IP城域网104为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在城市(包括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
移动用户102与移动承载网106连接,移动承载网106与IP城域网104以及用户边缘设备路由器107分别连接,用户边缘设备路由器107与108IP承载B网连接。其中,移动承载网106可以为基于无线接入网IP化(英文全称:IP Radio Access Network,英文简称:IP RAN)的移动回传网络,移动承载网106可以用于承载用户的移动业务如移动语音及移动数据业务。当移动用户102需要进行互联网访问时,可以通过移动承载网106接入IP城域网104,再由IP城域网104将移动用户102接入169骨干网105,具体的,移动承载网106可以通过GI接口接入IP城域网104。当移动用户102需要使用语音业务时,移动用户102可以通过移动承载网106与用户边缘设备路由器107连接,若该语音业务为跨地市的语音业务,则由用户边缘设备路由器107将移动用户102接入IP承载B网108进行跨地市的业务建立,若该语音业务为本地语音业务,则可以由用户边缘设备路由器107直接进行本地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干扰,移动承载网106与IP城域网104一般在物理资源层面完全隔离,仅能够通过相应的接口进行相互连接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用户的数量逐渐增加,宽带互联网业务的流量与原来相比也增长较多,因此目前用于承载宽带互联网业务的IP城域网的网络负载较重,而且潮汐效应明显,其带宽利用率最高时能够达到70%-80%,从而导致宽带互联网业务的业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宽带互联网业务用户的用户体验相对较差;而对于移动承载网络,为了保证移动语音及数据业务的高质量,却始终保持轻载,在带宽利用率达到30%时,就需要对移动承载网络扩容。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承载移动业务的移动承载网络与用于承载宽带互联网业务的IP城域网的网络负载不均衡,从而导致网络资源出现浪费,从而降低业务承载网的利用率,增加了业务承载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承载系统200,包括:软件定义网络(英文全称: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英文简称:SDN)控制器201、业务承载网202、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其中SDN控制器201与业务承载网202、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分别连接,业务承载网202与移动业务接入网204、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以及骨干网206分别连接。
具体的,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可以为固定宽带业务的用户205提供接入服务。移动业务接入网204,可以为移动业务的用户207提供接入服务。
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与移动业务接入网204均可以包括多个网元,该网元可以为路由器也可以为具有接入功能的其他网络设备,更进一步的,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中的网元可以为IP城域网设备,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中的网元可以为边缘接入设备。示例性的,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中的网元可以为光纤路终端(英文全称:Optical LineTerminal,英文简称:OLT)设备或光网络单元(英文全称:Optical Network Unit,英文简称:ONU)设备,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中的网元可以为无线基站。
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可以将固定宽带业务的用户205接入业务承载网202,移动业务接入网204可以将移动业务的用户207接入业务承载网202,更进一步的,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或移动业务接入网204可以通过分组增强光传送网(英文全称:Packetenhance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英文简称:PEOTN)设备与业务承载网202连接。业务承载网202可以为部署在城域的统一的城域网,业务承载网202中的网元可以为路由器也可以为具有接入功能的其他网络设备,更进一步的,业务承载网202中的网元可以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英文全称: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英文简称:BRAS)。
SDN控制器201,被配置为:
获取业务承载网202、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各自的网络拓扑。
获取业务建立信息,业务建立信息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
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第一路径为业务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第二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第一路径以及第二路径确定第三路径,第三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第四路径为业务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第五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第四路径以及第五路径确定第六路径,第六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移动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具体的,业务承载网202、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各自的网络拓扑,指业务承载网202、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中网元连接的方式,根据业务承载网202、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各自的网络拓扑,可以确定用户在执行相应的业务时,该业务对应的业务信息在业务承载网202或移动业务接入网204或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中所经过的路径。
业务的类型是指用户所执行的业务的类型,具体可以包括固定宽带业务以及移动业务,进一步的,移动业务可以包括移动数据业务以及移动语音业务。业务的源地址是指用户所执行的业务的源端的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是指用户所执行的业务的目的端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是指根据该路径限制条件可以确定业务对应的业务信息在业务承载网202或移动业务接入网204或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中的最优路径,通过该最优路径对业务信息进行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从而尽量保证业务的业务质量,示例性的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可以包括路径对应的时延、路径对应的跳数。
业务建立信息可以为预先设置在SDN控制器201中,也可以为SDN控制器201从其他装置或系统处获取,优选的,SDN控制器201可以从应用层单元获取业务建立信息。
当SDN控制器201根据获取的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业务的类型确定对应的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以及业务承载网202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确定第三路径,其中第一路径为业务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其中第二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其中第三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与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即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以及业务承载网202根据该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对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传输时,可以在将业务的业务信息从业务的源地址传输至业务的目的地址的前提下,使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从而尽量保证业务的业务质量。
当SDN控制器201根据获取的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业务的类型确定对应的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以及移动业务接入网204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以及业务承载网202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确定第六路径,其中第四路径为业务在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其中第五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其中第六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与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即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以及业务承载网202根据该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对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传输时,可以在将业务的业务信息从业务的源地址传输至业务的目的地址的前提下,使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从而尽量保证业务的业务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包括SDN控制器、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接入网,其中固定宽带接入网被配置为与固定宽带业务的用户连接,移动业务接入网被配置为与移动业务的用户连接,业务承载网分别与固定宽带接入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骨干网连接,其中通过SDN控制器获取业务建立信息,并在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固定宽带业务的业务信息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在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移动业务的业务信息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业务承载系统能够通过与固定宽带接入网以及移动业务接入网分别连接的业务承载网为固定宽带业务以及移动业务分别提供相应的业务信息传输服务,并且在确保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从而在一种业务带来的负载较高且另一种业务带来的负载较低时,仍无需对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因此提高了业务承载系统中业务承载网的利用率,降低了业务承载系统的建设成本。
具体的,如附图3所示,SDN控制器201可以包括第一SDN控制器211、第二SDN控制器221、第三SDN控制器231以及第四SDN控制器241,其中第一SDN控制器211与第二SDN控制器221、第三SDN控制器231以及第四SDN控制器241分别连接,第二SDN控制器221与203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连接,第三SDN控制器231与业务承载网202连接,第三SDN控制器231与移动业务接入网204连接。其中SDN控制器201获取业务承载网202、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各自的网络拓扑,可以为第二SDN控制器221获取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的网络拓扑,并向第一SDN控制器211发送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的网络拓扑,第三SDN控制器231获取业务承载网202的网络拓扑,并向第一SDN控制器211发送业务承载网202的网络拓扑,第四SDN控制器241获取移动业务接入网204的网络拓扑,并向第一SDN控制器211发送移动业务接入网204的网络拓扑。
SDN控制器201获取业务建立信息,可以为第一SDN控制器211获取业务建立信息。
SDN控制器201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根据第一路径以及第二路径确定第三路径,可以为第一SDN控制器211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根据第一路径以及第二路径确定第三路径。
SDN控制器201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根据第四路径以及第五路径确定第六路径,可以为第一SDN控制器211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根据第四路径以及第五路径确定第六路径。
更进一步的,SDN控制器201还被配置为:
当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重新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重新确定后的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不影响移动业务在移动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
具体的,当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需要业务承载网优先保证移动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以及最大带宽不会受到其他业务的影响,因此重新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从而在保证能够正常为固定宽带业务提供传输服务的前提下,确保移动业务的业务质量不受到其他业务的影响,使移动业务的业务质量达到最优。
更进一步的,当移动业务包括移动数据业务与移动语音业务时,若确定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语音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需要业务承载网优先保证移动语音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以及最大带宽不会受到其他业务的影响,因此重新确定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重新确定后的于东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不影响移动语音业务在移动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重新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可以理解为移动业务的优先级大于固定宽带业务的优先级,同理也若确定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语音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重新确定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也可以理解为移动语音业务的优先级大于移动数据业务的优先级。其中业务对应的优先级可以为预先设置在SDN控制器201中,也可以为SDN控制器201从其他装置或系统处获取。示例性的,可以由服务质量(英文全称:Quality of Service,英文简称:QoS)设置模块向SDN控制器201发送优先级设置信息,其中优先级设置信息用于指示:移动语音业务对应的优先级大于移动数据业务对应的优先级,移动数据业务对应的优先级大于固定宽带业务对应的优先级。更进一步的,优先级设置信息可以包括业务对应的QoS参数,根据不同业务对应的QoS参数的差分服务代码点(英文全称: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英文简称:DSCP)值可以确定对应业务的优先级。
更进一步的,可以由第三SDN控制器231重新确定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202中对应的最优路径。
具体的,如附图4所示,业务承载系统200还包括应用层单元209。
SDN控制器201还被配置为:
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向应用层单元209发送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路径、第一路径以及第三路径;
应用层单元209,被配置为:
显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并向SDN控制器201发送触发信息;
SDN控制器201还被配置为:
收到触发信息时,确定第一网元、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第一网元为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中与第一路径对应的网元,第二网元为业务承载网202中与第二路径对应的网元,第三网元为业务承载网202与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之间与第三路径对应的网元;
根据第一路径配置第一网元,根据第二路径配置第二网元,根据第三路径配置第三网元。
具体的,SDN控制器201向应用层单元209发送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使应用层单元209显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以便于向用户反馈所确定的最优路径。
应用层单元209向SDN控制器201发送触发信息,可以为显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时向SDN控制器201发送触发信息,也可以为在显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后,在用户选定的时刻向SDN控制器201发送触发信息。
SDN控制器201接收到触发信息后确定第一网元、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并根据第一路径配置第一网元,根据第二路径配置第二网元,根据第三路径配置第三网元,确保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以及业务承载网202能够根据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对固定宽带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传输,从而在确保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
具体的,SDN控制器201还被配置为:
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向应用层单元209发送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
应用层单元209,还被配置为:
显示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并向SDN控制器201发送触发信息;
SDN控制器201还被配置为:
收到触发信息时,确定第四网元、第五网元与第六网元,第四网元为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中与第四路径对应的网元,第五网元为业务承载网202中与第五路径对应的网元,第六网元为业务承载网202与移动接入网204之间与第六路径对应的网元;
根据第四路径配置第四网元,根据第五路径配置第五网元,根据第六路径配置第六网元。
具体的,SDN控制器201向应用层单元209发送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使应用层单元209显示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以便于向用户反馈所确定的最优路径。
应用层单元209向SDN控制器201发送触发信息,可以为显示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时向SDN控制器201发送触发信息,也可以为在显示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后,在用户选定的时刻向SDN控制器201发送触发信息。
SDN控制器201接收到触发信息后确定第四网元、第五网元与第六网元,并根据第四路径配置第四网元,根据第五路径配置第五网元,根据第六路径配置第六网元,确保移动业务接入网203以及业务承载网202能够根据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对固定宽带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传输,从而在确保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
更进一步的,SDN控制器201还可以实时获取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业务承载网202或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中网元的网元状态。
应用层单元209还可以通过北向接口查询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业务承载网202或移动业务接入网204的网络拓扑变动情况,并根据网络拓扑变动情况更新对应的网络拓扑。
更进一步的,SDN控制器201还可以获取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203、业务承载网202或移动业务接入网204中网元的端口占用情况与带宽使用情况。
如附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业务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301、控制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获取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
302、控制SDN控制器获取业务建立信息。
其中业务建立信息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
具体的,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指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网元连接的方式,根据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可以确定用户在执行相应的业务时,该业务对应的业务信息在业务承载网或移动业务接入网或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所经过的路径。
业务的类型是指用户所执行的业务的类型,具体可以包括固定宽带业务以及移动业务,进一步的,移动业务可以包括移动数据业务以及移动语音业务。业务的源地址是指用户所执行的业务的源端的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是指用户所执行的业务的目的端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是指根据该路径限制条件可以确定业务对应的业务信息在业务承载网或移动业务接入网或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的最优路径,通过该最优路径对业务信息进行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从而尽量保证业务的业务质量,示例性的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可以包括路径对应的时延、路径对应的跳数。
业务建立信息可以为预先设置在SDN控制器中,也可以为SDN控制器从其他装置或系统处获取,优选的,SDN控制器可以从应用层单元获取业务建立信息。
303、当控制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并根据第一路径以及第二路径确定第三路径。
其中第一路径为业务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第二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第三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304、当控制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控制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根据第四路径以及第五路径确定第六路径。
其中第四路径为业务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第五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第六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移动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当SDN控制器根据获取的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业务的类型确定对应的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以及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确定第三路径,其中第一路径为业务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其中第二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其中第三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即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根据该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对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传输时,可以在将业务的业务信息从业务的源地址传输至业务的目的地址的前提下,使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从而尽量保证业务的业务质量。
当SDN控制器根据获取的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业务的类型确定对应的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以及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以及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确定第六路径,其中第四路径为业务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其中第五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其中第六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移动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即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根据该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对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传输时,可以在将业务的业务信息从业务的源地址传输至业务的目的地址的前提下,使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从而尽量保证业务的业务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通过SDN控制器获取业务建立信息,并在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固定宽带业务的业务信息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在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移动业务的业务信息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业务承载系统能够通过与固定宽带接入网以及移动业务接入网分别连接的业务承载网为固定宽带业务以及移动业务分别提供相应的业务信息传输服务,并且在确保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提高了业务承载系统中业务承载网的利用率,降低了业务承载系统的建设成本。
更进一步的,如附图6所示,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
305、当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控制SDN控制器重新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
其中重新确定后的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不影响移动业务在移动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
具体的,当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需要业务承载网优先保证移动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以及最大带宽不会受到其他业务的影响,因此重新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从而在保证能够正常为固定宽带业务提供传输服务的前提下,确保移动业务的业务质量不受到其他业务的影响,使移动业务的业务质量达到最优。
更进一步的,当移动业务包括移动数据业务与移动语音业务时,若确定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语音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需要业务承载网优先保证移动语音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以及最大带宽不会受到其他业务的影响,因此重新确定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重新确定后的于东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不影响移动语音业务在移动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重新确定固定宽带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可以理解为移动业务的优先级大于固定宽带业务的优先级,同理也若确定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移动语音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重新确定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也可以理解为移动语音业务的优先级大于移动数据业务的优先级。其中业务对应的优先级可以为预先设置在SDN控制器中,也可以为SDN控制器从其他装置或系统处获取。示例性的,可以由服务质量(英文全称:Quality of Service,英文简称:QoS)设置模块向SDN控制器发送优先级设置信息,其中优先级设置信息用于指示:移动语音业务对应的优先级大于移动数据业务对应的优先级,移动数据业务对应的优先级大于固定宽带业务对应的优先级。更进一步的,优先级设置信息可以包括业务对应的QoS参数,根据不同业务对应的QoS参数的差分服务代码点(英文全称: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英文简称:DSCP)值可以确定对应业务的优先级。
更进一步的,如附图6所示,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
306、当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控制SDN控制器向应用层单元发送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
其中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包括第一路径、第一路径以及第三路径。
307、控制应用层单元显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并向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
308、当SDN控制器收到触发信息时,SDN控制器确定第一网元、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
其中第一网元为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与第一路径对应的网元,第二网元为业务承载网中与第二路径对应的网元,第三网元为业务承载网与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与第三路径对应的网元。
309、控制SDN控制器根据第一路径配置第一网元,根据第二路径配置第二网元,根据第三路径配置第三网元。
具体的,SDN控制器向应用层单元209发送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使应用层单元209显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以便于向用户反馈所确定的最优路径。
应用层单元209向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可以为显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时向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也可以为在显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后,在用户选定的时刻向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
SDN控制器接收到触发信息后确定第一网元、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并根据第一路径配置第一网元,根据第二路径配置第二网元,根据第三路径配置第三网元,确保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能够根据第一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三路径对固定宽带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传输,从而在确保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
更进一步的,如附图6所示,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
310、当SDN控制器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控制SDN控制器向应用层单元发送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
其中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包括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
311、控制应用层单元显示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并向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
312、当SDN控制器收到触发信息时,控制SDN控制器确定第四网元、第五网元与第六网元。
其中第四网元为移动业务接入网中与第四路径对应的网元,第五网元为业务承载网中与第五路径对应的网元,第六网元为业务承载网与移动接入网之间与第六路径对应的网元;
313、控制SDN控制器根据第四路径配置第四网元、根据第五路径配置第五网元、根据第六路径配置第六网元。
具体的,SDN控制器向应用层单元209发送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使应用层单元209显示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以便于向用户反馈所确定的最优路径。
应用层单元209向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可以为显示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时向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也可以为在显示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后,在用户选定的时刻向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
SDN控制器接收到触发信息后确定第四网元、第五网元与第六网元,并根据第四路径配置第四网元,根据第五路径配置第五网元,根据第六路径配置第六网元,确保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能够根据第四路径、第五路径以及第六路径对固定宽带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传输,从而在确保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业务所消耗的网络资源。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Memory,英文简称:RAM)、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 Only Memory,英文简称: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英文简称:EEPROM)、只读光盘(英文全称: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英文简称: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专线(英文全称:Digital Subscriber Line,英文简称: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定义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本发明时,可以将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全称: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光盘、磁盘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其中所述SDN控制器与所述业务承载网、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分别连接,所述业务承载网与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骨干网分别连接;
所述SDN控制器,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
获取业务建立信息,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所述业务的源地址、所述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所述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
当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为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所述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所述第一路径以及所述第二路径确定第三路径,所述第三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与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当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为所述移动业务时,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所述第四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所述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所述第五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所述第四路径以及所述第五路径确定第六路径,所述第六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与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其中,通过SDN控制器获取业务建立信息,并在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固定宽带业务的业务信息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在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移动业务的业务信息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DN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所述固定宽带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所述移动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重新确定所述固定宽带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所述重新确定后的所述固定宽带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不影响所述移动业务在所述移动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业务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承载系统还包括应用层单元;
所述SDN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为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时,向所述应用层单元发送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所述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以及所述第三路径;
所述应用层单元,被配置为:
显示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以及所述第三路径,并向所述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
所述SDN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收到所述触发信息时,确定第一网元、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与所述第一路径对应的网元,所述第二网元为所述业务承载网中与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网元,所述第三网元为所述业务承载网与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与所述第三路径对应的网元;
根据所述第一路径配置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二路径配置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三路径配置第三网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业务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DN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为所述移动业务时,向所述应用层单元发送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所述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包括所述第四路径、所述第五路径以及所述第六路径;
所述应用层单元,还被配置为:
显示所述第四路径、所述第五路径以及所述第六路径,并向所述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
所述SDN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收到,所述触发信息时,确定第四网元、第五网元与第六网元,所述第四网元为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中与所述第四路径对应的网元,所述第五网元为所述业务承载网中与所述第五路径对应的网元,所述第六网元为所述业务承载网与所述移动接入网之间与所述第六路径对应的网元;
根据所述第四路径配置第四网元,根据所述第五路径配置第五网元,根据所述第六路径配置第六网元。
5.一种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业务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获取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
控制所述SDN控制器获取业务建立信息,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所述业务的源地址、所述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所述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
当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为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时,控制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所述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并根据所述第一路径以及所述第二路径确定第三路径,所述第一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所述第三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与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当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为所述移动业务时,控制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所述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并根据所述第四路径以及所述第五路径确定第六路径,所述第四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所述第五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所述第六路径为所述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与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其中,通过SDN控制器获取业务建立信息,并在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固定宽带业务的业务信息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在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该移动业务的业务信息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业务承载网中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同时对业务信息产生的损耗较少的路径即最优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固定宽带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与所述移动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发生冲突时,控制所述SDN控制器重新确定所述固定宽带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所述重新确定后的所述固定宽带业务在所述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不影响所述移动业务在所述移动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为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时,控制所述SDN控制器向所述应用层单元发送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所述固定宽带业务路径反馈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以及所述第三路径;
控制应用层单元显示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以及所述第三路径,并向所述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
当所述SDN控制器收到所述触发信息时,所述SDN控制器确定第一网元、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与所述第一路径对应的网元,所述第二网元为所述业务承载网中与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网元,所述第三网元为所述业务承载网与所述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与所述第三路径对应的网元;
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路径配置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二路径配置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三路径配置第三网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业务承载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业务建立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为所述移动业务时,控制所述SDN控制器向所述应用层单元发送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所述移动业务路径反馈信息包括所述第四路径、所述第五路径以及所述第六路径;
控制所述应用层单元显示所述第四路径、所述第五路径以及所述第六路径,并向所述SDN控制器发送触发信息;
当所述SDN控制器收到所述触发信息时,控制所述SDN控制器确定第四网元、第五网元与第六网元,所述第四网元为所述移动业务接入网中与所述第四路径对应的网元,所述第五网元为所述业务承载网中与所述第五路径对应的网元,所述第六网元为所述业务承载网与所述移动接入网之间与所述第六路径对应的网元;
控制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第四路径配置第四网元、根据所述第五路径配置第五网元、根据所述第六路径配置第六网元。
CN201610868431.9A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888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8431.9A CN10788839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8431.9A CN10788839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398A CN107888398A (zh) 2018-04-06
CN107888398B true CN107888398B (zh) 2019-05-14

Family

ID=61769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8431.9A Active CN10788839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8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4842A (zh) * 2019-07-22 2019-11-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客户终端设备及传输网络
CN114189908A (zh) * 2021-12-17 2022-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2464B (zh) * 2008-07-11 2012-06-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US9253252B2 (en) * 2011-05-06 2016-02-02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oud bridging between intranet resources and cloud resources
CN102291796A (zh) * 2011-09-02 2011-12-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管理控制中心
CN105813111B (zh) * 2014-12-31 202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流传输路径优化方法、装置及mme
CN105553810A (zh) * 2015-12-14 2016-05-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专线业务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398A (zh) 2018-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5214B (zh) 一种基于sdn的层次化路由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005480B (zh) 用于sdt与nfv和sdn相互配合的系统和方法
EP297939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ntrol plane reference model framework
CN104333511B (zh) 确定业务传输路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10903A (zh) 一种数据传输配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923838A (zh) 桥接远程孤岛的弹性vpn
CN103873378A (zh) 具有集中控制的聚合网络
CN111200878A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JP2022106804A (ja) 多元接続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た動的ポリシに基づくトラフィック管制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Dai et al. A general model for hybrid fiber-wireless (FiWi) access network virtualization
WO2015096680A1 (zh) 一种节点分配方法和控制中心
US1172910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ybrid access coordination
US11146477B2 (en) Discovery and admission control of forwarding boxes in a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CN107733678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
US20150043911A1 (en) Network Depth Limited Network Followed by Compute Load Balancing Procedure for Embedding Cloud Services in Software-Defined Flexible-Gri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CN103746925A (zh) 一种FiWi融合网络以及基于FiWi融合网络的通信方法
CN108964961A (zh) 一种管理传输网切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50424A (zh) 一种ip层路径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43751A (zh) 无线接入网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RU2540807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выбора среды передачи
CN107888398B (zh) 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203261A (zh) 充电桩的管理方法、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086530A1 (en) Network resource sharing processing and sha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2845042B (zh) 一种应用层多个活动物理接口的带宽聚集系统及方法
CN107483141B (zh) 以太网链路建立方法和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