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3785A -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3785A
CN106803785A CN201510843643.7A CN201510843643A CN106803785A CN 106803785 A CN106803785 A CN 106803785A CN 201510843643 A CN201510843643 A CN 201510843643A CN 106803785 A CN106803785 A CN 106803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attribut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nod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36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其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8436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037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9456 priority patent/WO20170884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3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378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该链路管理方法,包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获取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确定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从而实现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FlexE链路两端的可用资源,从而提高了灵活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指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出了一种新出现的传送技术,即灵活以太网(FlexE)。
灵活以太网可以实现多种传输方式,举例来讲,第一种,将多个以太网PHY物理层信号进行捆绑,例如,通过将两个100GBASE-R PHYs绑定起来承载一个200G MAC信号。或者,第二种,将以太网PHY物理层信号承载子速率信号,例如,100GBASE-R PHY来承载50G的信号。或者,第三种,一个PHY物理信号内部的通道化或者一组绑定起来的PHY物理信号,例如,支持在三个绑定的100GBASE-R PHYs上来传输一个150G信号和两个25G信号。
然而,灵活以太网在实现过程中,第一节点无法自动获取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属性,从而导致灵活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灵活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包括:1、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获取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确定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点获得链路属性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至少携带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点获得链路属性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确定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链路摘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链路管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确定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至少携带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链路管理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摘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第一节点获取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确定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从而实现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FlexE链路两端的可用资源,从而提高了灵活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链路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链路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灵活以太网不可使用时隙子对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链路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链路管理方法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链路管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链路管理装置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链路管理装置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链路管理装置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路管理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灵活以太网中第一节点获取链路属性时,其中,该链路可以是与第一节点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的链路。本实施例提供的链路管理方法具体可以通过链路管理装置来执行,该链路管理装置可以集成在灵活以太网中的节点中,或者单独设置,其中,该链路管理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以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链路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链路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节点获取链路属性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也就是说,该第二节点可以是与第一节点相邻的节点,或者,该第二节点可以是与第一节点间接连接的节点。
步骤102、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
具体的,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如,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链路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确定该链路上的不可用时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获取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确定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从而实现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FlexE链路两端的可用资源,从而提高了灵活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节点获得链路属性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至少携带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
具体的,该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可以包括链路摘要否决信息(LinkSummary NAck消息),所述链路摘要否决信息至少携带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或者,该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可以包括链路摘要确认信息,所述链路摘要否决信息至少携带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链路摘要信息(LinkSummary消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节点获得链路属性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图2为本发明链路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灵活以太网不可使用时隙子对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灵活以太网不可使用时隙子对象中;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灵活以太网不可使用时隙子对象中。
具体的,灵活以太网不可使用时隙子对象包括:类型、长度和不可使用时隙标识。类型用以标识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长度包括该灵活以太网不可使用时隙子对象的长度,不可使用时隙标识在不可使用时隙的对应位置设置为1。
图3为本发明链路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链路管理协议进行协商Node 1节点21端口和Node 2节点31端口之间的不可用时隙的情况。
首先假设Node 1节点上21端口上不可用时隙(unavailable slot)为1和3时隙,Node 2节点上31端口上的unavailable slot的为14和18时隙,那么首先Node 1节点发送链路摘要信息(LinkSummary)消息给Node 2节点,消息中携带不可用时隙(FlexE unavailable slot)子对象,指示Node 1节点上21端口的unavailable slot为1和3时隙,此时的FlexE unavailable slot子对象的编码是将1和3时隙标识位置为1,其他标识位全都置为0,然后发送给Node2节点,Node 2节点在接收到Node 1节点发送过来的LinkSummary消息之后,通过查看FlexE unavailable slot子对象的unavailable slot,确定1和3时隙的unavailable状态是可以接受的,但是14和18时隙的可用状态是不能接受的,所以Node 2节点发送链路摘要否决(LinkSummaryNAck)信息给Node1节点,携带FlexE unavailable slot子对象,明确表示有些时隙的状态是需要重新协商的,其中子对象的1、3、14、18四个标识位置为1,表示这四个时隙是unavailable的状态。
Node 1节点在接收到Node 2节点发送回来的Link Summary NAck消息中,通过查看FlexE unavailable slot子对象的标识位情况,确定1、3、14、18四个标识位置为1,也即这四个时隙为unavailable状态是可以接受的,这时候Node 1节点就发送一个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即链路摘要确认(LinkSummary Ack)信息给Node 2节点,LinkSummaryAck消息中携带的FlexEunavailable slot子对象,其中1、3、14、18四个标识位置为1,这样就完成了链路两端unavailable slot状况的协商。
图4为本发明链路管理方法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链路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401、第二节点确定链路属性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步骤402、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确定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从而实现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FlexE链路两端的可用资源,从而提高了灵活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链路摘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图5为本发明链路管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链路管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1和确定模块52。其中,
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
确定模块52,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确定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获取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确定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从而实现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FlexE链路两端的可用资源,从而提高了灵活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获取模块5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至少携带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的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
图6为本发明链路管理装置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链路管理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53;
所述发送模块53,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发送模块53,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图7为本发明链路管理装置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链路管理装置,包括:确定模块71和发送模块72。其中,
确定模块71,用于确定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发送模块72,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确定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从而实现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FlexE链路两端的可用资源,从而提高了灵活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
图8为本发明链路管理装置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链路管理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73;
所述接收模块7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所述确定模块71,还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摘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接收模块73,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获取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确定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获得链路属性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至少携带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获得链路属性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6.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确定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链路摘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10.一种链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确定所述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用时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一链路摘要响应信息至少携带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15.一种链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链路属性信息,所述链路属性信息包括与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链路端口上的不可用时隙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端口包括第二节点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链路属性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链路摘要信息,所述链路摘要信息携带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的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端口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连接端口;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摘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端口的不可使用时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链路摘要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携带在链路管理协议的链路摘要消息中。
CN201510843643.7A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Withdrawn CN1068037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3643.7A CN106803785A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089456 WO2017088494A1 (zh) 2015-11-26 2016-07-08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3643.7A CN106803785A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3785A true CN106803785A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63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3643.7A Withdrawn CN106803785A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03785A (zh)
WO (1) WO201708849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0241A1 (zh) * 2017-06-27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42884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72513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路径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9119388A1 (en) * 2017-12-22 2019-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flex ethernet node
CN109995588A (zh) * 2019-03-29 2019-07-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1218231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接口的创建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7952B (zh) * 2020-09-30 2023-06-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链路协商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371A (zh) * 2005-10-28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工程链路时隙状态一致性校验方法
CN101686186A (zh) * 2008-09-22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链路标签状态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02857835A (zh) * 2011-06-29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US20140314400A1 (en) * 2013-04-18 2014-10-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layer link management device, multi-layer integrated network transport system, and multi-layer link management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371A (zh) * 2005-10-28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工程链路时隙状态一致性校验方法
CN101686186A (zh) * 2008-09-22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链路标签状态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02857835A (zh) * 2011-06-29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栅格光网络节点及节点间的链路属性校验方法
US20140314400A1 (en) * 2013-04-18 2014-10-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layer link management device, multi-layer integrated network transport system, and multi-layer link management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 LI 等: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Request for Comments: 5818》", 30 April 2010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0241A1 (zh) * 2017-06-27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383766A (zh) * 2017-06-27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383766B (zh) * 2017-06-27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42884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28840B (zh) * 2017-08-31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34029B2 (en) 2017-08-31 2021-09-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672513B (zh) * 2017-10-16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路径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672513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路径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9119388A1 (en) * 2017-12-22 2019-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flex ethernet node
US11489607B2 (en) 2017-12-22 2022-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flex ethernet node
CN111727589A (zh) * 2017-12-22 2020-09-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Flex以太网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US11018792B2 (en) 2017-12-22 2021-05-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flex ethernet node
CN109995588A (zh) * 2019-03-29 2019-07-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0199422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995588B (zh) * 2019-03-29 2020-07-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1218231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接口的创建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88494A1 (zh)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03785A (zh)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JP6988005B2 (ja) 高速オーディオ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P400724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1909526A3 (en) A self-improving channel-access protocol for ad-hoc networks
CN107919947A (zh) 一种can总线长报文传输的编码方法
CN107360142B (zh) 基于cpri架构的多制式混合组网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N107046697A (zh) 一种进行mac控制单元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91318B (zh) 一种最大传输单元协商的方法和路由器
CN102056184A (zh) 射频拉远单元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CN106803811A (zh) 一种路由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3338478B (zh) 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CN107241255A (zh) 一种网络合并方法及系统及路由器
KR20040045169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계층 레이어 상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WO2015117314A1 (zh) Sfp模块
WO2008083625A1 (fr) Procédé d'accès préférentiel d'un dispositif sans fil à un terminal de départ d'un contrôleur de dispositif sans fil
CN108616847A (zh) 一种蓝牙链接方法、装置及蓝牙设备
WO201910098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4032574A1 (zh) 报文处理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WO2007131405A1 (fr)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pour mettre en oeuvre la transmission de convergence et de non convergence d'une pluralité de services multitrajet
CN102487398B (zh) Mlppp动态绑定方法和系统
CN106817318A (zh) 鲁棒包头压缩状态协商方法、发送端以及系统
CN105959626B (zh) 一种监控显示屏配置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083285A1 (zh) 端口配置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35549A (zh)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3837076A (zh) 一种监测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