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3003A - 图像形成系统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3003A
CN111093003A CN201910999057.XA CN201910999057A CN111093003A CN 111093003 A CN111093003 A CN 111093003A CN 201910999057 A CN201910999057 A CN 201910999057A CN 111093003 A CN111093003 A CN 111093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job
stacking
next proce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90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3003B (zh
Inventor
北口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093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3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3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3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4Pile receivers multiple or compartmented, e.d. for alternate, programmed, or selective fil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83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7Shifting sets of sheets in the discharge tr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5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print job configuration, e.g. job settings, print requirements, job tick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7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the user being informed about print result after a job submis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06F3/1252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for sheet based medi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 G06F3/1263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based on job priority, e.g. re-arranging the order of jobs, e.g. the printing sequ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15Assigning priority to, or interrupting, a particular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5Large capacity supports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27Stap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886Sorting or discharging
    • G03G2215/0089Shifting job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36Bookbin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9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auxiliary devices, e.g. add-on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系统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形成系统具有任务信息获取部、图像形成部、多个堆叠部、以及控制部。任务信息获取部获取任务信息。图像形成部基于任务信息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控制部从任务信息获取在由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的下个工序信息,并基于下个工序信息,针对每一个任务从多个堆叠部中决定用于堆叠纸张的堆叠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系统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系统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系统具有用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用于堆叠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纸张的堆叠装置。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基于图像处理装置所输出的任务信息,在纸张上形成图像。进一步地,在图像形成系统中,有时,作为后置工序,通过后处理装置对堆叠装置中堆叠的纸张进行后处理。
此外,作为图像形成系统,例如,有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图像形成系统。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技术,即,第一及第二堆叠装置具有将片材从前段输送至后段的第二输送路径、以及从移动托盘及第二输送路径分支出的第三输送路径。而且,当将两者连结并对从图像形成装置搬入的片材进行堆叠处理时,若排出至第一堆叠装置的移动托盘的片材装满,则切换第一分支爪,以将片材从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至第二堆叠装置。而且,记载有:将第二堆叠装置的第一分支爪切换到向移动托盘侧输送纸张的方向,向该移动托盘排纸,在此期间,打开第一堆叠装置的下部门并拉出手推车,将分类后的片材叠取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23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执行多个任务的情况下,在多个堆叠装置的堆叠装置部中,通过多个任务而形成的纸张被混合堆叠。其结果是,用户需要根据后处理装置,从通过多个任务而形成的纸张被混合堆叠的堆叠装置部抽出并区分通过规定的任务而形成的纸张,将纸张置于后处理装置中的工作变得繁杂。
本发明鉴于如上述的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轻将形成了图像的纸张置于下个工序中的工作给用户带来的负担的图像形成系统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图像形成系统具有任务信息获取部、图像形成部、多个堆叠部、以及控制部。任务信息获取部获取由多个任务构成的任务信息,任务用于表示对纸张进行的处理内容。图像形成部基于任务信息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在堆叠部中,从图像形成部排出的纸张在按每个任务而分开的状态下堆叠。控制部从任务信息获取在由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的下个工序信息,基于下个工序信息,针对每个任务从多个堆叠部中决定用于堆叠纸张的堆叠部。
本发明的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的步骤。
使任务信息获取部获取由多个任务构成的任务信息的步骤,所述任务用于表示对纸张进行的处理内容。
使图像形成部基于任务信息来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步骤。
将从图像形成部排出的纸张按每个任务分开后使其堆叠在多个堆叠部中的任一个堆叠部的步骤。
使控制部从任务信息获取在由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的下个工序信息,基于下个工序信息,针对每个任务从多个堆叠部中决定用于堆叠纸张的堆叠部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系统以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能够减轻将形成了图像的纸张置于下个工序中的工作给用户带来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现有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打印开始前的任务信息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任务执行中的任务信息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堆叠部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操作显示部上显示的显示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堆叠部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堆叠部决定处理中的优先级表格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图像形成系统,2…信息处理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4A、4B…大容量堆叠装置(纸张堆叠装置),5A、5B、5C…包装制书机(后处理装置),32…图像形成部,33…操作显示部(显示部),42A、42B…手推车,43…堆叠装置部(堆叠部),44…锁定机构,201、301…CPU(控制部)网络I/F…305(任务信息获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以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方式,一边参照图1~图12,一边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通用的构件标上同一标号。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例
1-1.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
首先,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具有构成图像形成服务器的信息处理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3、表示纸张堆叠装置的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表示后处理部的一个例子的第一包装制书机5A及第二包装制书机5B。信息处理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3、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第一包装制书机5A、第二包装制书机5B分别与LAN等网络6连接,并经由网络6相互连接。
作为信息处理装置2,应用个人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2基于用户的输入操作,通过文档制作或图像形成应用程序来生成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此外,信息处理装置2将图像数据和用于表示对纸张S进行的处理内容的任务信息经由网络6而输出至图像形成装置3、第一包装制书机5A、第二包装制书机5B。另外,任务信息被转换为JDF(任务定义格式,JobDefinition Format)并被输出至图像形成装置3、第一包装制书机5A、第二包装制书机5B。
图像形成装置3经由网络6接收从信息处理装置2输出的任务信息以及图像数据,并基于任务信息的图像形成设定以及图像数据而在纸张S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3是通过例如电子照相方式而在纸张S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3具有容纳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的纸张S的供纸部31、在纸张S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32、以及操作显示部33。
图像形成部32具有例如多个颜色(青、品红、黄、黑等)的图像形成单元,并能够在纸张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部32的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配置未图示的定影部,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输送至该定影部。通过该定影部,对纸张进行加压以及加热,由此被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在纸张上定影。
在图像形成装置3的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配置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此外,在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配置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即,图像形成装置3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上串联排列。由图像形成装置3形成了图像的纸张S被输送至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
由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与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分别具有同一结构,因此,此处针对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进行说明。
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具有纸张输送部41、表示用于堆叠纸张S的堆叠部的一个例子的堆叠装置部43、以及配置有堆叠装置部43的第一手推车42A。纸张S按任务而被分开堆叠于堆叠装置部43。纸张输送部41将从图像形成装置3输送的纸张S向堆叠装置部43输送。堆叠装置部43构成为能够与第一手推车42A一起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框体取出。另外,在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中,也具有配置有堆叠装置部43的第二手推车42B。
在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堆叠装置部43中堆叠的纸张S通过第一手推车42A而被输送至第一包装制书机5A或第二包装制书机5B。同样地,在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堆叠装置部43中堆叠的纸张S通过第二手推车42B而被输送至第一包装制书机5A或第二包装制书机5B。
第一包装制书机5A及第二包装制书机5B配置于与图像形成装置3、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在物理上分离的位置。
第一包装制书机5A及第二包装制书机5B对供纸部51的供纸托盘中堆叠的纸张S进行后处理。第一包装制书机5A及第二包装制书机5B进行将多页纸张S叠起来并用封皮包装来制作册子的所谓的包装制书。
另外,在本例中,说明了应用包装制书机5A、5B作为后处理装置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后处理装置,例如,应用对纸张S进行金属箔冲压的金属箔冲压机、对纸张S进行裁切的裁切机、对纸张S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机等其他各种后处理装置。
1-2.各装置的硬件结构
以下,参照图2,针对各装置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系统的各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首先,针对信息处理装置2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信息处理装置2具有显示部21、输入操作部22、图像处理部23、以及图像旋转/压缩部24。此外,信息处理装置2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201、用于存储CPU 201所执行的程序等的ROM(Read Only Memory)202、以及作为CPU201的工作区域而使用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203。进一步地,信息处理装置2具有作为大容量存储装置的硬盘驱动器(HDD:Hardware Drive)204、以及网络I/F 205。另外,作为ROM 202,通常利用电可擦除的可编程ROM。此外,表示控制部的一个例子的CPU 201对信息处理装置2整体进行控制。
此外,显示部21、输入操作部22、图像处理部23、图像旋转/压缩部24、CPU 201、ROM202、RAM 203、HDD 204以及网络I/F 205分别经由系统总线而以能够彼此通信的方式连接。
显示部21是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或有机ELD(电致发光显示器,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等显示监视器,并显示由信息处理装置2进行的处理的结果等。在输入操作部22中,利用例如键盘、鼠标或触摸面板等。而且,输入操作部22能够由用户进行规定的操作输入、指示。此外,也可以将作为输入操作部22而应用的触摸面板、与作为显示部21而应用的平板显示器层叠为一体,从而构成操作显示面板。
图像处理部23对通过A/D转换而制作的图像数据施加浓淡校正、抖动处理等处理,并保存于RAM 203。图像旋转/压缩部24进行图像数据的旋转处理、压缩处理等,并保存于RAM 203。
网络I/F 205利用例如NIC(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等,并构成为能够经由网络6在各装置间发送接收各种数据。
以下,针对图像形成装置3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3具有供纸部31、图像形成部32、操作显示部33、图像处理部34、以及图像读取部35。此外,图像形成装置3具有CPU 301、用于存储CPU 301所执行的程序等的ROM 302、以及作为CPU 301的工作区域而使用的RAM 303。进一步地,图像形成装置3具有表示任务信息获取部的一个例子的网络I/F305和后段I/F 306。表示控制部的一个例子的CPU 301对图像形成装置3整体进行控制。
此外,供纸部31、图像形成部32、操作显示部33、图像处理部34、图像读取部35、CPU301、ROM 302、RAM 303、网络I/F 305以及后段I/F 306分别经由系统总线以能够彼此通信的方式连接。
图像读取部35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图像并转换为电信号。例如,在读取彩色原稿的情况下,生成每一像素具有RGB各10比特的亮度信息的图像数据。由图像读取部35生成的图像数据、从信息处理装置2发送的图像数据被发送至图像处理部34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34根据需要,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浓淡校正、图像浓度调整、图像压缩等图像处理。此外,图像形成部32接受由图像处理部34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基于图像数据而在纸张S上形成图像。
操作显示部33是由液晶显示装置(LCD)或有机ELD(电致发光显示器,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等显示器构成的触摸面板。该操作显示部33是输出部的一个例子,并显示对用户的指示菜单、与所获取的图像数据相关的信息等。进一步地,操作显示部33具有多个键,受理基于用户的键操作的各种指示、文字、数字等数据的输入,并将输入信号输出至CPU 301。
网络I/F305利用例如NIC等,并构成为能够经由网络6在各装置间发送接收各种数据。此外,后段I/F306利用例如NIC等,建立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连接,并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其中,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与图像形成装置3的后段连接。接着,针对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硬件结构分别具有同一结构,因此,此处针对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进行说明。
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具有纸张输送部41和堆叠装置部43。此外,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具有对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整体进行控制的CPU 401、用于存储CPU 401所执行的程序等的ROM 402、以及作为CPU 401的工作区域而使用的RAM 403。进一步地,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具有前段I/F 405和后段I/F 406。
此外,纸张输送部41、堆叠装置部43、CPU 401、ROM 402、RAM 403、前段I/F 405以及后段I/F 406分别经由系统总线以能够彼此通信的方式连接。
前段I/F 405利用例如NIC等,建立与图像形成装置3的连接,并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其中,图像形成装置3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前段连接。此外,后段I/F 406利用例如NIC等,建立与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连接,并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其中,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后段连接。另外,某个装置连接到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后段的情况下,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后段I/F 406建立与该装置的连接,并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以下,针对第一包装制书机5A以及第二包装制书机5B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第一包装制书机5A及第二包装制书机5B的硬件结构分别具有同一结构,因此,此处针对第一包装制书机5A进行说明。
第一包装制书机5A具有供纸部51、操作部52、裁切部53、封皮输送部54、包装制书部55、纸张输送部56、以及纸叠堆叠部57。此外,第一包装制书机5A具有对第一包装制书机5A整体进行控制的CPU 501、用于存储CPU 501所执行的程序等的ROM 502、以及作为CPU501的工作区域而使用的RAM 503。进一步地,第一包装制书机5A具有网络I/F 505。
供纸部51具有供纸托盘,从其他的装置(在本例中,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输送的纸张S被放置于供纸托盘。而且,供纸部51将被放置于供纸托盘的纸张S供应至纸张输送部56。纸张输送部56将从供纸部51供应的纸张S输送至第一包装制书机5A的各部分,并最终输送至纸叠堆叠部57。
操作部52是能够按照例如在显示部即显示器面板上显示的信息,进行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操作部52受理基于用户的键操作的各种的指示、文字、数字等数据的输入,并将输入信号输出至CPU 501。
裁切部53是例如由旋转刀和固定刀构成的辊驱动的单元,并将封皮、纸张S裁切成规定的长度。包装制书部55将多页纸张S叠起来进行装订处理,并且将封皮粘贴于叠起来的纸张上。由此,包装制书部55对纸张S进行包装处理,从而制作册子。封皮输送部54向包装制书部55输送在制作册子时使用的封皮。纸叠堆叠部57将由包装制书部55制作的册子堆叠于堆叠装置。
另外,信息处理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3、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第一包装制书机5A及第二包装制书机5B也可以具有MPU(微处理单元,MicroProcessing Unit)等处理装置,来取代CPU 201、301、401、501。
1-3.动作例
以下,针对具有上述的结构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动作例,参照图3~图8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现有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现有例]
如图3所示,在现有的动作例中,在从信息处理装置2输入任务信息(JDF)时,图像形成装置3基于该任务信息,对纸张S形成图像。
任务1的执行顺序被设定为第一个,任务2的执行顺序被设定为第二个。此外,任务3的执行顺序被设定为第三个,任务4的执行顺序被设定为第四个。因此,信息处理装置2首先执行执行顺序是第一个的任务1,并使任务1的纸叠J1堆叠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堆叠装置部43。接着,执行执行顺序是第二个的任务2。另外,在现有的动作例中,优先将纸张排出至多个堆叠装置部43中的空着的堆叠装置部43。因此,由于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堆叠装置部43是空着的,因此信息处理装置2使任务2的纸叠J2堆叠于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堆叠装置部43。
接着,信息处理装置2执行执行顺序是第三个的任务3,并使任务3的纸叠J3堆叠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堆叠装置部43。然后,信息处理装置2执行执行顺序是第四个的任务4,并使任务4的纸叠J4堆叠于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堆叠装置部43。因此,在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堆叠装置部43中,任务3的纸叠J3堆叠于任务1的纸叠J1的上方,在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堆叠装置部43中,任务4的纸叠J4堆叠于任务2的纸叠J2的上方。
接着,用户将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第一手推车42A及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第二手推车42B输送至第一包装制书机5A及第二包装制书机5B。
如被输入信息处理装置2的任务信息(JDF)所示,对任务1的纸叠J1进行的下个工序通过第一包装制书机5A进行。然而,对被堆叠于任务1的纸叠J1的上方的任务3的纸叠J3进行的下个工序通过第二包装制书机5B进行。此外,对任务2的纸叠J2进行的下个工序通过第二包装制书机5B进行,但是对被堆叠于任务2的纸叠J2的上方的任务4的纸叠J4进行的下个工序通过第一包装制书机5A进行。
因此,用户将被堆叠于第一手推车42A的任务3的纸叠J3放置于别的场所一次。然后,将被堆叠于第二手推车42B的任务4的纸叠J4重新堆叠于第一手推车42A中。此外,将被放置于别的场所的任务3的纸叠J3堆叠于第二手推车42B。如此,在现有的动作例中,用户需要根据后处理装置来区分多个任务的纸叠J1、J2、J3、J4,将纸叠J1、J2、J3、J4置于后处理装置的工作变得繁杂。
[本例]
以下,针对本例的动作例,参照图4~图8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4,说明打印开始前的任务信息接收处理。图4是示出打印开始前的任务信息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3的网络I/F 305经由网络6从信息处理装置2的网络I/F205接收任务信息,并将所接收到的任务信息置于打印队列即ROM 302中(步骤S1)。接着,图像形成装置3的CPU 301从被置于打印队列中的任务信息(预约任务)获取下个工序目的地信息(步骤S2)。即,获取在由图像形成装置3形成了图像之后进行的后处理信息。
接着,CPU 301根据所获取的下个工序目的地信息,决定将形成了图像的纸张S排放的堆叠部(步骤S3)。另外,针对步骤S3所示的堆叠部决定处理,参照图7在后文说明。接着,图像形成装置3的CPU 301判断预约列表内的全部任务的堆叠部是否都已被决定了(步骤S4)。即,CPU 301判断被置于打印队列中的全部的任务的堆叠部是否都已被决定了。
在步骤S4的处理中,在判断为仍有堆叠部未被决定的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4判定为“否”),CPU 301返回至步骤S2,并进行下个工序目的地获取处理以及步骤S3中的堆叠部决定处理。此外,在步骤S4的处理中,在判断为全部任务的堆叠部都已被决定了的情况下(步骤S4判定为“是”),CPU 301判断是否新接收到了任务(步骤S5)。
在步骤S5的处理中,在判断为新接收到了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5判定为“是”),CPU301返回至步骤S2,并进行下个工序目的地获取处理以及步骤S3中的堆叠部决定处理。此外,在步骤S5的处理中,在判断为未新接收到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5判定为“否”),CPU 301判断是否输入了任务开始指示(步骤S6)。
在步骤S6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未输入任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判定为“否”),返回至步骤S5的处理。此外,在步骤S6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输入了任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判定为“是”),CPU 301开始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即执行打印开始。
另外,在步骤S6的处理中,也可以在接收到了规定数量的任务的情况、图像形成装置3的预热动作完成了的情况下,CPU 301执行打印开始。
以下,参照图5,示出任务执行中(打印执行中)的任务信息接收处理。
图5是示出任务执行中(打印执行中)的任务信息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3的网络I/F 305经由网络6从信息处理装置2的网络I/F205接收任务信息,并将所接收到的任务信息置于打印队列即ROM 302中(步骤S12)。接着,CPU 301判断是否输入了所接收到的任务的开始指示(步骤S12)。在步骤S12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未输入任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2判定为“否”),返回至步骤S11的处理。
此外,在步骤S12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输入了任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2判定为“是”),CPU 301获取所执行的任务信息(预约任务)的下个工序目的地信息(步骤S13)。即,获取在由图像形成装置3形成了图像之后进行的后处理信息。
接着,CPU 301根据所获取的下个工序目的地信息,决定将该任务的纸张S排放的堆叠部(步骤S14)。另外,针对步骤S3所示的堆叠部决定处理,参照图7在后文说明。而且,CPU 301基于任务信息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步骤S15)。
接着,判断被置于打印队列中的全部的任务是否都已完成(步骤S16)。在步骤S16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全部的任务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16判定为“否”),返回至步骤S13的处理。此外,在步骤S16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全部的任务都已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16判定为“是”),图像形成装置3的任务完成。
以下,参照图6以及图7,针对堆叠部决定处理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堆叠部决定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本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6所示,CPU 301将任务N置为1(N=1)(步骤S21)。接着,CPU301判断用于堆叠纸张的堆叠部的数量(大容量堆叠装置的数量)是否比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更少(步骤S22)。此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是根据在全部任务中运行的后处理装置的数量来设定的。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被输入到信息处理装置2的任务1~任务4中运行的后处理装置的数量是第一包装制书机5A和第二包装制书机5B这2个。然后,堆叠部的数量是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和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这2个。
在步骤S22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堆叠部的数量比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更少的情况下(步骤S22判定为“是”),CPU 301进行该任务的执行搁置判断(步骤S23)。此外,在步骤S22的处理中,在判断为堆叠部的数量与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相同或更多的情况下(步骤S22判定为“否”),CPU 301判断在堆叠部已经被决定了的任务中是否存在具有与该任务N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步骤S24)。
在步骤S24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存在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24判定为“是”),决定该任务N的排出目的地,以使向与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相同的堆叠部排出(步骤S25)。此外,在步骤S24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不存在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24判定为“否”),决定该任务N的排出目的地,以使向与堆叠部已经被决定了的任务不同的堆叠部排出(步骤S26)。
接着,CPU 301判断所接收到的全部的任务的排出目的地是否都已被决定(步骤S27)。在步骤S27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未决定所接收到的全部的任务的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步骤S27判定为“否”),CPU 301将N加1(N=N+1)(步骤S28)。然后,CPU 301返回至步骤S22的处理,并进行下个任务的堆叠部的决定处理。
此外,在步骤S27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已决定了所接收到的全部的任务的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步骤S27判定为“是”),结束堆叠部决定处理。
另外,如图7所示,在任务1的情况下,由于未进行其他的任务2、3、4的堆叠部决定处理,因此,在步骤S24的处理中,CPU 301判定为“否(NO)”。因此,将任务1的排出目的地决定为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或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中的任一个。
任务2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第二包装制书机5B。而且,排出目的地已被决定了的任务1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第一包装制书机5A。即,任务2的下个工序目的地与任务1不同,因此,在步骤S24的处理中,CPU 301判定为“否”。因此,将任务2的排出目的地决定为与任务1不同的堆叠部(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是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
此外,任务3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与任务2相同的第二包装制书机5B。由于存在具有与任务3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2,因此,在步骤S24的处理中,CPU 301判定为“是”。然后,在步骤S25的处理中,将任务3被排出到的堆叠部决定为,与任务2相同的堆叠部即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
进一步地,任务4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与任务1相同的第一包装制书机5A。由于存在具有与任务4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1,因此,在步骤S24的处理中,CPU 301判定为“是”。然后,在步骤S25的处理中,将任务4被排出到的目标堆叠部决定为与任务1相同的堆叠部即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
如此,在本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基于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信息,决定各任务1、2、3、4被排出到的堆叠部。因此,在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的第一手推车42A中,堆叠要通过第一包装制书机5A进行后处理的任务1的纸叠J1和任务4的纸叠J4。此外,在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的第二手推车42B中,堆叠要通过第二包装制书机5B进行后处理的任务2的纸叠J2和任务3的纸叠J3。
由此,第一手推车42A被输送至第一包装制书机5A,第二手推车42B被输送至第二包装制书机5B。因此,根据本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用户不必如现有例那样进行根据后置工序来区分纸叠的工作,就能够将纸张置于后处理装置即各包装制书机5A、5B中。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纸张置于后处理装置的工作,能够减轻给用户带来的负担。
此外,如图6所示,在本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在步骤S28的处理之后,返回至步骤S22的处理,再次判断堆叠部的数量和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由此,能够考虑在堆叠部决定处理中被追加新的任务,从而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增加的可能性。
图8是示出在堆叠部决定处理完成之后显示在操作显示部33上的显示例的一个例子。
CPU 301在上述的堆叠部决定处理完成时,例如图8所示,使操作显示部33的显示画面33a显示所决定的堆叠部信息。在显示画面33a上,显示各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4B中堆叠的任务信息、大容量堆叠装置4A及4B各自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信息、任务的输出顺序。由此,能够对用户通知各任务1、2、3、4的纸叠J1、J2、J3、J4被堆叠于哪个堆叠部(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进一步地,还能够对用户通知各大容量堆叠装置4A、4B的手推车42A、42B的输送目的地。
2.第二实施方式例
以下,参照图9~图11,针对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堆叠部决定处理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1是示出优先级表格的说明图。
该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是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将后处理装置的数量增加到3个而得到的图像形成系统。此处,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通用的部分,标上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0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00具有信息处理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3、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表示后处理装置的3个包装制书机5A、5B、5C。信息处理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3、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第一包装制书机5A、第二包装制书机5B、第三包装制书机5C分别与LAN等网络6连接,并经由网络6相互连接。
以下,针对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堆叠部决定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首先,CPU 301判断用于堆叠纸张的堆叠部的数量(大容量堆叠装置的数量)是否比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更少(步骤S31)。在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中,如图10所示,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是第一包装制书机5A、第二包装制书机5B以及第三包装制书机5C共3个,堆叠部的数量是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共2个。因此,在步骤S31的处理中,CPU 301判断为堆叠部的数量比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更少(步骤S31判定为“是”)。
另外,在步骤S31的处理中,在判断为堆叠部的数量与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相同或更多的情况下(步骤S31判定为“否”),CPU 301进行步骤S33的处理。由于步骤S33的处理与上述的图6所示的步骤S24~S26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此外,在步骤S31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堆叠部的数量比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更少的情况下(步骤S31判定为“是”),CPU 301将任务N置为1(N=1)(步骤S32)。判断在堆叠部已经被决定了的任务中是否存在具有与该任务N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步骤S34)。
在步骤S34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存在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34判定为“是”),决定该任务N的排出目的地,以使向与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相同的堆叠部排出(步骤S35)。此外,在步骤S34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不存在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34判定为“否”),将该任务N的排出目的地决定为未被安排堆叠的堆叠部(步骤S36)。
接着,CPU 301判断所接收到的全部的任务的排出目的地是否都已被决定(步骤S37)。在步骤S37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未决定所接收到的全部的任务的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步骤S37判定为“否”),CPU 301将N加1(N=N+1)(步骤S39)。然后,CPU 301返回至步骤S34的处理,并进行下个任务的堆叠部的决定处理。
此外,在步骤S37的处理中,在CPU 301判断为已决定了所接收到的全部的任务的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步骤S37判定为“是”),基于图11所示的优先级表格,针对每个堆叠部来调换列表内的任务执行顺序(步骤S38)。在步骤S38的处理中,基于图11所示的优先级表格,调换任务执行顺序,以使先执行优先级较低的任务。因此,在各堆叠部中,优先级较低的任务的纸叠被堆叠在下方,优先级较高的任务的纸叠被堆叠在优先级较低的任务的纸叠的上方。由此,堆叠部决定处理结束。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任务1的情况下,由于未进行其他的任务2、3、4的堆叠部决定处理,因此,在步骤S34的处理中,CPU 301判定为”否”。因此,将任务1的排出目的地决定为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或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中的任一个。
任务2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第二包装制书机5B。而且,已决定排出目的任务1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第一包装制书机5A。即,由于任务2的下个工序目的地与任务1不同,因此,在步骤S34的处理中,CPU 301判定为”否”。因此,在步骤S36的处理中,将任务2的排出目的地决定为未被安排堆叠的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
任务3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第三包装制书机5C。然后,已决定排出目的地的任务1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第一包装制书机5A,任务2的下个工序是第二包装制书机5B。即,任务3的下个工序目的地与任务1或任务2不同。此处,由于任务4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与任务1相同的第一包装制书机5A,因此,将任务4被排出到的目标堆叠部决定为与任务1相同的堆叠部即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因此,在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中,由于安排了任务1和任务4的堆叠,因此,在步骤S36的处理中,将任务3的排出目的地决定为预计仍为空着的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
其结果是,在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中,堆叠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1和任务4,但在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中,具有不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2和任务3混合。然而,在步骤S38的处理中,在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优先级上,任务2和任务3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的执行顺序调换。
在图11所示的优先级表格中,将与图像形成装置3、大容量堆叠装置4A、4B在物理上距离较近的后处理装置的优先级设定得较高。例如,由于第一包装制书机5A与图像形成装置3的距离是3,第二包装制书机5B与图像形成装置3的距离是8,因此,将第一包装制书机5A的优先级设定得比第二包装制书机5B的优先级更高。另外,该优先级表格被保存于例如ROM 302、RAM303等的存储部中。
因此,由于任务2比任务3更早被输入至信息处理装置2,因此,通常,任务2比任务3优先被执行。然而,如图11所示,任务3被输送的后处理装置(第三包装制书机5C)比任务2被输送的后处理装置(第二包装制书机5B)更远。因此,在步骤S38的处理中,调换执行顺序,以使优先级较低的任务3比优先级较高的任务2先执行。其结果是,在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中,任务2的纸叠J2被堆叠于任务3的纸叠J3的上方。
由此,当从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向第二包装制书机5B及第三包装制书机5C输送纸叠J2、J3时,能够将任务2的纸叠J2容易地置于被配置在更靠近图像形成装置3的位置的第二包装制书机5B。
另外,在本例中,说明了按照与图像形成装置3的距离来设定在步骤S38的处理中调换执行顺序的优先级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处理耗费时间的后处理装置的优先级设定得较高,或者根据任务的完成时间来设定优先级。而且,优先级是用户能够根据后处理装置的设置状况、处理时间等来适当设定的。
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同样,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3.变形例
以下,针对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参照图12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的说明图。
在该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与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同样,设置2个大容量堆叠装置4A、4B以及3个包装制书机5A、5B、5C。因此,此处,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通用的部分标上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2所示,针对在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中已经堆叠有任务1的纸叠,在第二大容量堆叠装置4B中已经堆叠有任务2的纸叠的状态进行说明。在该状态下,下个任务即任务3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与任务1、任务2不同的第三包装制书机5C。图像形成装置3的CPU 301搁置(skip)任务3的执行。
另外,任务4的下个工序目的地是与任务1相同的第一包装制书机5A。因此,图像形成装置3的CPU 301决定将任务4的纸张排出至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此外,任务3的执行在将任务1、2、4向第一包装制书机5A、第二包装制书机5B输送完成之后进行。由此,能够防止在大容量堆叠装置4A、4B中混合具有不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纸叠。
此外,CPU 301也可以决定执行顺序,以使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连续。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调换执行顺序,以使在任务1之后,与任务1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4比任务2、任务3先执行。由此,能够在任务1和任务4的图像形成工序完成而任务2正在执行的过程中,从第一大容量堆叠装置4A输送任务1和任务4的纸叠。
以上,针对图像形成系统的实施方式例,包括其作用效果也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各样的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设为利用4组图像形成单元来形成彩色图像的结构,但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设为利用1个图像形成单元来形成单色图像的结构。
进一步地,说明了应用图像形成装置3的CPU 301作为决定要排出到的堆叠部的控制部,并由图像形成装置3的CPU 301来进行堆叠部决定处理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信息处理装置2的CPU 201作为控制部,并由信息处理装置2的CPU 201基于所输入的任务信息来进行堆叠部决定处理。然后,也可以将由信息处理装置2决定了的各任务的纸张被排放到的堆叠部信息与图像数据、任务信息一起输出至图像形成装置3。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2的网络I/F 205、输入操作部22成为任务信息获取部。
此外,上述的各构成要素、功能、处理部等也可以通过例如集成电路的设计等,从而以硬件方式实现它们的一部分或全部。此外,上述的各构成要素、功能等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来解释并执行用于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从而以软件方式实现。用于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的信息能够位于存储器、硬盘、SSD(固态硬盘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等记录装置,或位于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中,具有:
任务信息获取部,获取由多个任务构成的任务信息,所述任务用于表示对纸张进行的处理内容;
图像形成部,基于所述任务信息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多个堆叠部,从所述图像形成部排出的所述纸张在按每个所述任务而分开的状态下堆叠;以及
控制部,从所述任务信息获取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的下个工序信息,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针对每个所述任务从多个所述堆叠部中决定用于堆叠所述纸张的所述堆叠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决定将多个所述任务中的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所述纸张堆叠于多个所述堆叠部中的相同的所述堆叠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决定将多个所述任务中的具有不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所述纸张堆叠于多个所述堆叠部中的不同的所述堆叠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根据下个工序目的地来设定了优先级的优先级表格,
当具有不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所述纸张被堆叠于相同的所述堆叠部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优先级表格中保存的所述优先级来决定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执行顺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在多个所述堆叠部中的每一个所述堆叠部中已经堆叠有所述纸张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搁置与已经堆叠的所述纸张的任务具有不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执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在所述搁置的任务之后的任务中存在具有与已经堆叠的所述纸张的任务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比所述搁置的任务先执行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工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在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比所述堆叠部的数量更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决定执行顺序,以使多个所述任务中的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执行顺序连续。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具有显示部,所述显示部显示与由所述控制部决定的用于堆叠所述纸张的所述堆叠部相关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具有:
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所述图像形成部;
纸张堆叠装置,堆叠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纸张;以及
信息处理装置,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所述任务信息,
所述控制部设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或所述信息处理装置。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保存有程序,所述程序包括:
使任务信息获取部获取由多个任务构成的任务信息的步骤,所述任务用于表示对纸张进行的处理内容;
使图像形成部基于所述任务信息来在所述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步骤;
将从所述图像形成部排出的所述纸张按每个所述任务分开后使其堆叠在多个堆叠部中的任一个堆叠部的步骤;以及
使控制部从所述任务信息获取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的下个工序信息,并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针对每个所述任务从多个所述堆叠部中决定用于堆叠纸张的所述堆叠部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包括:
使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决定将多个所述任务中的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所述纸张堆叠于多个所述堆叠部中的相同的所述堆叠部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包括:
使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决定将多个所述任务中的具有不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所述纸张堆叠于多个所述堆叠部中的不同的所述堆叠部的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根据下个工序目的地来设定了优先级的优先级表格,
所述程序包括:当具有不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所述纸张被堆叠于相同的所述堆叠部时,使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优先级表格中保存的所述优先级来决定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执行顺序的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包括:
在多个所述堆叠部中的每一个所述堆叠部中已经堆叠有所述纸张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搁置与已经堆叠的所述纸张的任务具有不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执行的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包括:
在所述搁置的任务之后的任务中存在具有与已经堆叠的所述纸张的任务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部比所述搁置的任务先执行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工序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包括:
在下个工序目的地的数量比所述堆叠部的数量更多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下个工序信息,决定执行顺序,以使多个所述任务中的具有相同的下个工序目的地的任务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执行顺序连续。
17.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包括:
使显示部显示与由所述控制部决定的用于堆叠所述纸张的所述堆叠部相关的信息的步骤。
CN201910999057.XA 2018-10-24 2019-10-21 图像形成系统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Active CN1110930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9698A JP7286942B2 (ja) 2018-10-24 2018-10-24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99698 2018-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3003A true CN111093003A (zh) 2020-05-01
CN111093003B CN111093003B (zh) 2022-08-16

Family

ID=68158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9057.XA Active CN111093003B (zh) 2018-10-24 2019-10-21 图像形成系统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33185A1 (zh)
EP (1) EP3644124A1 (zh)
JP (1) JP7286942B2 (zh)
CN (1) CN11109300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2711A1 (en) * 2004-01-13 2005-07-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53543A (ja) *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020176A (ja) * 2007-07-10 2009-01-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52241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11473A (zh) * 2010-03-31 2011-10-12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3507445A (zh) * 2012-06-21 2014-01-15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423120A (zh) * 2017-04-13 2017-12-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697674A (zh) * 2016-08-09 2018-02-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2425B2 (ja) * 2007-05-07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積載制御方法
JP5310110B2 (ja) 2009-03-03 2013-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シート取扱方法
JP2015116665A (ja) * 2013-12-16 2015-06-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295948B2 (ja) * 2014-12-26 2018-03-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2711A1 (en) * 2004-01-13 2005-07-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53543A (ja) *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020176A (ja) * 2007-07-10 2009-01-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52241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11473A (zh) * 2010-03-31 2011-10-12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3507445A (zh) * 2012-06-21 2014-01-15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697674A (zh) * 2016-08-09 2018-02-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423120A (zh) * 2017-04-13 2017-12-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44124A1 (en) 2020-04-29
US20200133185A1 (en) 2020-04-30
JP7286942B2 (ja) 2023-06-06
JP2020066502A (ja) 2020-04-30
CN111093003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9534B2 (en) Print apparatus, system, and print job processing method
KR101238615B1 (ko) 인쇄 제어 장치, 정보 처리 장치, 인쇄 장치 제어 방법, 정보 처리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매체
US7999958B2 (en) Printing system, job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8797578B2 (en)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3482402B (zh) 片材处理装置及片材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773572B2 (ja) 印刷処理装置、印刷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50845B2 (en) Prin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US20070146789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2007027391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EP2416237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US9102173B2 (en) Print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8165708A (ja)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印刷装置、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US10233047B2 (en) Printing system improved in sheet discharge processing,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2061645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093003B (zh) 图像形成系统及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US9195195B2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and executing a print job
JP58145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867057B2 (en)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thereof, and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that control a print processing based on number of sheets required by a print job
JP713559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450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後処理制御方法
JP6007724B2 (ja)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7916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104511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印刷ジョブ生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730489B2 (en)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sheet processing
JP20111526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