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8586A -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8586A
CN111088586A CN201911005446.2A CN201911005446A CN111088586A CN 111088586 A CN111088586 A CN 111088586A CN 201911005446 A CN201911005446 A CN 201911005446A CN 111088586 A CN111088586 A CN 111088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tch
wale
knitted fabric
stitches
add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54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8586B (zh
Inventor
冈本一良
山田尚男
上田通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88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8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8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8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通过使用至少具有一对针床的横机,并形成第一针织物及第二针织物的末端部的线圈与压圈用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而将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接合,但在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中的至少一方的末端部具有台阶部。使用一个给纱口编织具有压圈用纵行及台阶部的针织物,并且编织与末端部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纵行和不与末端部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线圈的追加纵行作为压圈用纵行,在具有台阶部的针织物上,在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进行增圈,并形成通过增圈产生的追加的线圈与追加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使用一个给纱口能够编织在接合位置的台阶部孔不显眼的针织物。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横机进行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和接合后的针织物。
背景技术
在通过无缝编织而编织衣物等的情况下,将前针织物等的第一针织物与后针织物等的第二针织物在肩部接合。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619008)公开了在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之间编织两个压圈用纵行的技术。通过形成第一针织物的线圈与第一压圈用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来对第一针织物进行压圈,通过形成第二针织物的线圈与第二压圈用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来对第二针织物进行压圈。然而,如果在第一针织物或者第二针织物具有台阶部,则会在台阶部的附近开出孔。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5349268)的图2公开了使用两个给纱口对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进行压圈的技术。在该编织方法中,将一方的给纱口用于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的编织,将另一方的给纱口用于压圈。在专利文献2中,即使与接合并行而编织第一针织物或者第二针织物,也不会产生2个线圈的量的台阶,而台阶部的孔不显眼。然而,专利文献2的接合方法由于需要两个给纱口,因此在量产时等在纱线处理中花费工夫。
以下示出除了接合以外的现有技术。通过挑半目将1个线圈增圈为新线圈和旧线圈这2个线圈的技术是公知的。另外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5695846)公开了通过空针成圈+绞绕进行的增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619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5349268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569584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编织方法和编织成的针织物,所述编织方法能够利用较少数量的给纱口进行编织且在接合位置的台阶部孔不显眼。
本发明是一种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
通过形成第一针织物及第二针织物的末端部的线圈与压圈用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而将第一针织物与第二针织物接合,
并且,在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中的至少一方的末端部具有台阶部,
其特征在于,
使用一个给纱口编织压圈用纵行及具有所述台阶部的针织物,
编织与所述末端部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纵行和不与末端部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线圈的追加纵行作为所述压圈用纵行,
在具有所述台阶部的针织物上,在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进行增圈,并形成通过增圈产生的追加的线圈与追加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
另外,本发明的针织物通过第一针织物及第二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与压圈用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将第一针织物与第二针织物接合,
且在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中的至少一方的末端部具有台阶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圈用纵行包含不与所述端部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线圈的追加纵行,
并且,具有所述台阶部的针织物在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具备增圈,并具备通过增圈产生的追加的线圈与追加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
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使用一个给纱口进行编织,因此纱线的处理容易。另外,即使在台阶部,在针织物的接合位置也不会开出显眼的孔。进一步地,通过追加纵行增加了压圈的纵行方向强度,因此接合部的形态稳定。
优选的是,通过挑半目进行所述增圈,形成通过挑半目产生的旧线圈和新线圈中的一方的线圈与追加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并且形成除追加纵行以外的压圈用纵行的线圈中的位于所述重叠线圈的下一个线圈横列的线圈与另一方的线圈的重叠线圈。如果这样做,由于通过挑半目产生的旧线圈和新线圈一起与压圈用纵行连接,因此台阶部的孔变得更不容易显眼。
更优选的是,在具有所述台阶部的针织物中的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的纵行形成新的线圈,该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的纵行与进行了所述挑半目的纵行相邻,并且形成所述新的线圈与除追加纵行以外的压圈用纵行的线圈中的和所述新的线圈彼此相对的线圈的重叠线圈。如果这样做,由于所述新的线圈也与压圈用纵行接合,因此台阶部的孔变得更不容易显眼。
优选的是,压圈用纵行具备与第一针织物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一纵行、与第二针织物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二纵行及至少一个纵行的所述追加纵行,
在将压圈用纵行的线圈配置于第一针织物侧的针床之后,形成第二纵行的线圈与第二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的重叠线圈,并且在第二纵行形成新的线圈,
在将压圈用纵行的线圈配置于第二针织物侧的针床之后,形成第一纵行的线圈与第一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的重叠线圈,并且在第一纵行形成下一个线圈。一般地,反面线圈与正面线圈相比鼓起较小,第一纵行的线圈从第一针织物侧观察成为反面线圈,第二纵行的线圈从第二针织物侧观察成为反面线圈,压圈用纵行的鼓起变得不显眼。
优选的是,压圈用纵行具备与第一针织物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一纵行、与第二针织物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二纵行、与第一针织物的增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一追加纵行及与第二针织物的增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二追加纵行。如果这样做,能够通过第一追加纵行防止第一针织物的台阶部的孔,通过第二追加纵行防止第二针织物的台阶部的孔。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中的除台阶部以外的位置的编织方法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中的台阶部附近的编织方法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中的压圈用纵行和第一针织物及第二针织物的配置的图,(A)示出2个线圈的压圈用纵行,(B)示出3个线圈的压圈用纵行,(C)示出4个线圈的压圈用纵行。
图4是示出实施例中的第一针织物和压圈用纵行的连接的图。
图5是示出以往例中的第一针织物和压圈用纵行的连接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中的针织物的接合位置的照片。
图7是示出以往例中的针织物的接合位置的照片。
标号说明
1 给纱口
2 第一针织物
3 第二针织物
α、β、γ 压圈用纵行
A~E 前针床的织针
a~g 后针床的织针
m、n、p、r 线圈
C1~C3 线圈横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优实施例。
【实施例】
在图1、图2中示出实施例中的编织方法。所使用的横机具备FU(前上)、FD(前下)、BU(后上)、BD(后下)这4个针床,线圈的移圈在前后的针床间自由并且能够使各针床独立地横移。然而,即使使用配置有前后一对的2个针床的横机,将针床的织针每隔一根地分为两组,并将一组的织针视作上部的针床的织针,将另一组的织针视作下部的针床的织针,也能够进行同样的编织。黑色的三角形是给纱口1,对针床的织针进行给纱。除了因设计上的原因等而使用多根纱的情况以外,给纱口为1个即可,因此,在编织开始位置及结束位置的纱线的处理变得简单。
钩挂于FD的织针A~G的线圈列是第一针织物2,钩挂于BD的织针a~g的线圈列是第二针织物3,在实施例中这些是衣物的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在实施例中,使用压圈用纵行α、β、γ来对第一针织物2和第二针织物3进行压圈。在实施例中,设定第二针织物3沿肩预先完成编织,在接合编织的期间不形成新的线圈横列。与此相对,第一针织物2中,与接合编织并行地,通过线圈折回来编织新的线圈横列。在该编织中,在作为前针织物的第一针织物2侧将作为追加纵行的压圈用纵行γ配置于最端部的位置。另外,若为了设置底摆翘高部(前下がり)而通过线圈折回来编织新的线圈横列,则在新的线圈横列的端部产生台阶部。并且如果在台阶部产生不与压圈用纵行连接的线圈,则开出孔。本发明中,使孔在通过线圈折回产生的新的线圈横列端部的台阶部不显眼。
也可以对第一针织物2和第二针织物3双方与接合编织并行地通过线圈折回来编织新的线圈横列。在该情况下,不只是在作为前针织物的第一针织物2侧将作为追加纵行的压圈用纵行γ配置于最端部,还在作为后针织物的第二针织物3侧进一步追加追加纵行即可。另外,所编织的针织物的种类不限于衣物,如果是为了与接合编织并行地编织新的线圈横列而产生台阶部的针织物,则可以是任意的。
在本说明书中,纵行是指通过沉降弧和针编弧互相连接的线圈的列,线圈横列是指通过沉降弧间的连接纱互相连接的线圈的列。
例如设置3个线圈的压圈用纵行α、β、γ,其中纵行α与第二针织物3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是用于对第二针织物3进行压圈的纵行;纵行β与第一针织物2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是用于对第一针织物2进行压圈的纵行。另外纵行γ是追加纵行,是用于以下目的的纵行:
·增大由压圈用纵行α、β、γ构成的压圈部的沿纵行方向的强度;
·通过在第一针织物2的台阶部与针织物2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而不开出孔。钩挂于织针A~G的线圈列表示第一针织物2的线圈,与压圈用纵行β的线圈接合。进一步地,钩挂于织针a~g的线圈列表示第二针织物3的线圈,与压圈用纵行α的线圈接合。
S+数字表示各步骤,S0表示接合编织中的最初的状态。在S1中,在纵行γ、β形成新的线圈,并且使纵行α、β、γ的线圈向针床FD移圈。在S2中,使针床BD(BU)向右方横移,使第二针织物3的钩挂于织针a的线圈重叠于纵行α的线圈,在S3中,在纵行α形成新的线圈。在S4中,使针床BD(BU)向左方横移,使纵行α、β、γ的线圈向针床BD移圈,在S5中进一步向左方进行横移,使第一针织物2的钩挂于织针A的线圈重叠于纵行β的线圈。执行了S5之后的针织物的状态与S0的状态大致相同。
在除台阶部以外的位置,从S5返回S1,并重复S1~S5的循环。通过每执行一次S1~S5,对第一针织物2及第二针织物3各进行1个纵行的压圈,并在压圈用纵行α、β、γ各形成了1个线圈的新的线圈。
与第一针织物2接合的纵行β的线圈在第二针织物3侧的针床BD形成(S1),与第二针织物2接合的纵行α的线圈在第一针织物2侧的针床FD形成(S3)。于是,纵行β的线圈在从第一针织物2侧观察时成为反面线圈,纵行α的线圈在从第二针织物3侧观察时成为反面线圈,接合时的压圈线圈配置于接合位置的内侧,由此,能够缩小压圈用纵行的鼓起。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点在图2的S6、S12、S14中也一样。
在实施例中,与接合编织并行地在第一针织物2通过线圈折回编织新的线圈横列。在通过线圈折回编织新的线圈横列的情况下,在S5之后执行S6~S14。在S6中,在纵行γ、β形成了新的线圈之后,使纵行α、β、γ的线圈向针床FD移圈。在S7中,使针床BD(BU)向右方横移,使纵行α、β、γ的线圈向针床BU移圈。在S8、S9中,通过线圈折回编织2个线圈横列的第一针织物2。与线圈折回编织并行地,使针床BD(BU)横移,使保持追加纵行γ的线圈的织针d和作为台阶部的织针C彼此相对而准备S10中的挑半目+重叠线圈的形成。另外,以能够将钩挂于织针b的线圈向纵行α移圈的方式使保持这些线圈的织针彼此相对。
在S8、S9中,由于将第一针织物2编织了两个线圈横列,因此在钩挂于织针C和织针D的线圈间产生台阶部。因此,在S10中在钩挂于织针C的线圈形成新的线圈,并且对该线圈进行挑半目,并分支为从挑半目前就存在的旧线圈和新线圈这两个线圈。接下来,例如将旧线圈m重叠于追加纵行γ的线圈。另外,通过挑半目产生的新线圈成为钩挂于织针C的线圈,在之后的步骤中使该线圈重叠于纵行β的线圈。由此,形成于第一针织物2的台阶位置的新旧线圈的任一个都与压圈用纵行的线圈接合,在台阶部孔变得不显眼。在S10中进一步地在第一针织物2的钩挂于织针C的右侧的织针B的线圈也形成新的线圈。此外,在S10中也可以使挑半目时的新线圈重叠于纵行γ的线圈。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挑半目而通过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空针成圈+绞绕,使用横移而在例如钩挂于织针B、C的线圈间形成增圈,使该增圈重叠于纵行γ的线圈。
与挑半目并行地,在S10中使纵行α的线圈向FD移圈,在S11中使第二针织物的钩挂于织针b的线圈重叠于纵行α的线圈。接下来在S12中在纵行α形成新的线圈。在S13中使第一针织物的钩挂于织针B的线圈重叠于纵行β的线圈,并且使钩挂于FD的织针A的纵行α的线圈向BU的织针a移圈。接下来,在S14中,在纵行γ、β形成新的线圈。执行了S14之后的针织物的状态与在S1中形成了新的线圈之后且移圈之前的状态大致相同。在执行步骤S14之后,使纵行α、β、γ的线圈例如向针床FD移圈,然后执行S2~S5。之后执行S1~S5的循环,对钩挂于织针C~G和织针c~g的线圈进行压圈。
在图3中示出压圈用纵行的配置例。(A)示出利用将第一针织物2及第二针织物3的线圈重叠的压圈用纵行δ和追加纵行γ这两列进行压圈的例子。追加纵行γ位于纵行δ的左右任一方均可。但是由于(A)的配置伴随3层线圈的形成,因此编织困难。(B)示出将追加纵行γ分配给第一针织物2使用,将纵行β分配给第一针织物2的压圈、将纵行α分配给第二针织物3的压圈的例子。将追加纵行γ分配给哪个纵行是任意的。
(C)示出在第一针织物2和第二针织物3的双方使得在台阶部不开出孔的情况下的压圈用纵行的配置。在该情况下,作为追加纵行而设置γ1、γ2这两个纵行,将纵行γ1用于防止第一针织物的台阶部的开孔,将纵行γ2用于防止第二针织物的台阶部的开孔。另外纵行α、β、γ1、γ2的配置是任意的。此外虽然也可以设置三个纵行以上的追加纵行γ,但编织变得困难。
此外如图3(C)所示,在设置追加纵行γ2,并在第二针织物3也与压圈并行地编织新的线圈横列的情况下,例如在图2的S14之后,通过移圈来准备压圈用纵行α、β、γ的在针床的配置。接下来将针床的前后反转而执行与S8~S14相对应的编织,为了防止通过对第二针织物3进行了线圈折回编织而产生的端部的开孔,在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形成由挑半目等产生的增圈,将此时的旧线圈或者新线圈重叠于追加纵行γ2的线圈。
图4示出实施例中的第一针织物2和压圈用纵行β、γ的连接。除此之外,虽然第二针织物与压圈用纵行α连接,但省略图示。另外图5示出以往例中的第一针织物2和压圈用纵行β的连接。图4、图5中的虚线表示利用重叠线圈进行的线圈的连接,C1~C3是编织线圈横列,对C1向右进行编织,并且相对于压圈用纵行γ、β在图的从下向上的方向上重复编织而进行压圈。另外作为台阶部的始端,对C2向左进行编织,对C3向右进行编织,将线圈横列C2、C3作为线圈折回而编织台阶。图5的以往例与图4的实施例相比:
·无追加纵行γ;
·没有将在台阶部进行了挑半目的线圈m(实施例中是旧线圈)重叠于纵行γ的线圈的情况。在图5的以往例中,由于台阶部的线圈r没有与压圈用纵行β连接,因此容易在压圈用纵行β和线圈r之间附近开出孔。
在图4中,与接合编织并行地对钩挂于织针D~J的旧线圈(C1)利用线圈折回而编织2个线圈横列(C2、C3)。此时,由于在钩挂于织针C、B的线圈形成新的线圈,因此台阶部的高度从图5的两个线圈变成一个线圈。进一步地通过挑半目等使钩挂于织针C的线圈增圈,例如将旧线圈m重叠于追加纵行γ的线圈,通过挑半目等使形成于织针C的新线圈p重叠于纵行β的线圈。另外,使钩挂于织针B的线圈n重叠于纵行β的线圈。这些的结果是,由于在台阶部的附近第一针织物2的外周的线圈全部重叠于纵行β或者γ,因此在台阶部的附近不开出孔。进行增圈的织针不限定于作为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的端部的织针C,也可以是其相邻的织针B等。
当设置追加纵行γ时,由于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增加而压圈宽度增加,因此压圈用纵行的强度也增加。因此当在衣物中应用本发明时,在与压圈部平行的方向上施加了力时,压圈用纵行α、β、γ变得难以拉伸,其结果,衣物的形态稳定。也能够通过对追加纵行γ进一步通过浮线而减少纵行方向的线圈,来调整拉伸情况。
图6示出通过实施例编织成的衣物的接合部,图7示出通过未设置追加的纵行γ的以往例而编织成的衣物的接合部。在图7中在接合部孔显眼,而在图6中在设置了追加纵行γ的前针织物(第一针织物2)侧孔不显眼。
在实施例中具有以下的特征。
1)在与压圈用纵行彼此相对的位置,即使在第一针织物2或者第二针织物3具有台阶部,在台阶部也不开出孔。
2)当增加压圈用纵行的圈数时,针织物难以沿压圈的纵行方向拉伸,针织物的形态稳定。
3)由于能够利用一个给纱口1进行编织,因此容易进行纱线处理。此外,无需以与纵行α、β相同的线圈横列数编织追加纵行γ,追加纵行γ的纵行方向的圈数也可以少于纵行α、β中的纵行方向的线圈数。
4)能够隐藏压圈用纵行的鼓起。
此外,在图3中,虽然将压圈用纵行示出到4纵行宽度,但是也可以将压圈用纵行编织更多数量,例如20纵行左右。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相对的针床上将多个压圈用纵行一半一半地配置成C字形状,在C字的两端部附近配置实施例中的压圈用纵行α、β和追加纵行γ1、γ2。另外,在压圈用纵行的线圈之中,除了纵行α、β、γ1、γ2以外的线圈(除了C字的两端部的线圈)通过正面线圈(平针编织)进行编织,形成为鼓起的宽幅的肩的压圈等即可。

Claims (6)

1.一种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
通过形成第一针织物及第二针织物的末端部的线圈与压圈用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而将第一针织物与第二针织物接合,
并且,在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中的至少一方的末端部具有台阶部,
其特征在于,
使用一个给纱口编织压圈用纵行及具有所述台阶部的针织物,
编织与所述末端部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纵行和不与末端部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线圈的追加纵行作为所述压圈用纵行,
在具有所述台阶部的针织物上,在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进行增圈,并形成通过增圈产生的追加的线圈与追加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挑半目进行所述增圈,形成通过挑半目产生的旧线圈和新线圈中的一方的线圈与追加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并且形成除追加纵行以外的压圈用纵行的线圈中的位于所述重叠线圈的下一个线圈横列的线圈与另一方的线圈的重叠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所述台阶部的针织物中的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的纵行形成新的线圈,该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的纵行与进行了所述挑半目的纵行相邻,并且形成所述新的线圈与除追加纵行以外的压圈用纵行的线圈中的和所述新的线圈彼此相对的线圈的重叠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压圈用纵行具备与第一针织物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一纵行、与第二针织物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二纵行及至少一个纵行的所述追加纵行,
在将压圈用纵行的线圈配置于第一针织物侧的针床之后,形成第二纵行的线圈与第二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的重叠线圈,并且在第二纵行形成新的线圈,
在将压圈用纵行的线圈配置于第二针织物侧的针床之后,形成第一纵行的线圈与第一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的重叠线圈,并且在第一纵行形成新的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压圈用纵行具备与第一针织物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一纵行、与第二针织物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二纵行、与第一针织物的增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一追加纵行及与第二针织物的增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第二追加纵行。
6.一种针织物,
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通过第一针织物及第二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与压圈用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而接合,
且在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中的至少一方的末端部具有台阶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圈用纵行包含不与所述端部的线圈形成重叠线圈的线圈的追加纵行,
并且,具有所述台阶部的针织物在台阶部的较低的一侧具备增圈,并具备通过增圈产生的追加的线圈与追加纵行的线圈的重叠线圈。
CN201911005446.2A 2018-10-23 2019-10-22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Active CN1110885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8927 2018-10-23
JP2018198927A JP7204414B2 (ja) 2018-10-23 2018-10-23 編地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された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8586A true CN111088586A (zh) 2020-05-01
CN111088586B CN111088586B (zh) 2021-05-28

Family

ID=70389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5446.2A Active CN111088586B (zh) 2018-10-23 2019-10-22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04414B2 (zh)
KR (1) KR102291022B1 (zh)
CN (1) CN111088586B (zh)
DE (1) DE1020192159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4587A (zh) * 2021-05-26 2022-11-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2613A (zh) * 2012-12-20 2014-06-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JP2016017252A (ja) * 2014-07-09 2016-02-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DE102016010859A1 (de) * 2015-09-09 2017-03-09 Shima Seiki Mfg., Ltd. Verfahren zum Fixieren eines Strickfadens
CN107190407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7287755A (zh) * 2017-08-14 2017-10-24 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多梳经编机的编织方法
CN107385652A (zh) * 2016-03-29 2017-11-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9268Y2 (zh) 1972-07-24 1978-11-25
JPS5619008B2 (zh) 1973-06-19 1981-05-02
DE4107316C1 (zh) * 1991-03-07 1992-05-27 Universal Maschinenfabrik Dr. Rudolf Schieber Gmbh & Co Kg, 7084 Westhausen, De
JP3798062B2 (ja) * 1995-04-10 2006-07-1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を用いた伏せ目方法とこの方法で伏せ目された編地
JP3044368B2 (ja) * 1995-12-28 2000-05-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伏せ目方法及び伏せ目方法により処理された編地、ならびに伏せ目方法を発生させるためのcad装置
WO2011018929A1 (ja) 2009-08-12 2011-02-1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349268B2 (ja) * 2009-12-04 2013-11-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695846B2 (ja) 2010-03-16 2015-04-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Vネック尖端部の編成方法、およびvネック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エア
KR101356981B1 (ko) * 2010-04-26 2014-01-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인접하는 편성포부의 접합방법 및 편성포
JP2012251262A (ja) * 2011-06-03 2012-12-2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2613A (zh) * 2012-12-20 2014-06-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JP2016017252A (ja) * 2014-07-09 2016-02-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DE102016010859A1 (de) * 2015-09-09 2017-03-09 Shima Seiki Mfg., Ltd. Verfahren zum Fixieren eines Strickfadens
CN107190407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7385652A (zh) * 2016-03-29 2017-11-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7287755A (zh) * 2017-08-14 2017-10-24 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多梳经编机的编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4587A (zh) * 2021-05-26 2022-11-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5404587B (zh) * 2021-05-26 2023-10-1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04414B2 (ja) 2023-01-16
KR102291022B1 (ko) 2021-08-17
KR20200045968A (ko) 2020-05-06
JP2020066810A (ja) 2020-04-30
CN111088586B (zh) 2021-05-28
DE102019215970A1 (de)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8410B (zh) 带有口袋的编织物及带有口袋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US7316132B2 (en) Knitting method for wide rib texture by plating
EP1375718A1 (en) Knitted fabric having opening portion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KR101449502B1 (ko) 프린지 부착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KR101903572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통모양 편성포
EP2319969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US6550284B2 (en) Knitted fabric having forked portion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of
JPH0415301B2 (zh)
EP2423362A1 (en) Set up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US6655175B1 (en) Method for joining knitted fabrics and joined knitted fabrics
KR101324524B1 (ko) 홀을 구비하는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그 편성포
US6935140B2 (en)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fabric
JP3888899B2 (ja) ニットウエア編成方法
KR101347648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시작방법
CN102292486B (zh)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JP3541191B2 (ja) 伸縮性に優れた伏目処理方法
CN111088586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CN102995267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EP0675219A1 (en) Rib knitting method
EP2418310B1 (en) Joining method of adjacent knitted fabric parts, and knitted fabric
EP2333139A1 (en)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fabric, and tubular knitted fabric
KR20190075825A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KR102266801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통모양 편성포
JP7252005B2 (ja)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筒状編地
CN109208161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