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6497A - 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6497A
CN111086497A CN202010021863.2A CN202010021863A CN111086497A CN 111086497 A CN111086497 A CN 111086497A CN 202010021863 A CN202010021863 A CN 202010021863A CN 111086497 A CN111086497 A CN 111086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valve
electromagnetic structure
energ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18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鲜艳
王新泽
李传武
陈波
傅威浩
林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18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64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6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6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02Air treatment devices
    • B60T17/004Draining and dry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662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functions of the control system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68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 B60T13/683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in pneumatic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02Air treatment devices
    • B60T17/008Silenc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包括装置输入口(301)、干燥过滤筒(1)、阀体(2)和双电磁结构(7),压缩空气依次正向通过装置输入口(301)、干燥过滤筒(1)进入阀体(2),然后一路被输送到制动管路,另一路被导入双电磁结构(7),所述双电磁结构(7)包括位于关闭件往复运动路径底部一侧的软态阻尼块(12)、位于关闭件往复运动路径两侧的隔振弱弹簧(9,11)、和位于关闭件往复运动路径底部相对侧的支撑阻尼块(10),当ECU给电信号时,在到达限位点后软态阻尼块(12)被撞击将产生振动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被软态阻尼块(12)第一次吸收,之后两侧的隔振弱弹簧(9,11)与支撑阻尼块(10)将利用振动能量进行非线性往复运动,第二次消耗大量振动能量。本发明有减振减压防尘来提高寿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具体涉及用于汽车气制动管路中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商用车制动技术的发展,气压制动底盘系统为目前国内商用车制动的主流方式。源空气经压缩机压缩后产生,将含有大量水分,并且还会携带空压机启动后造成的油、焦炭杂质等的混合物流入气管路系统,由此造成巨大危害,具体表现为电子设备、橡胶密封件、润滑油等制动系统中所有汽车零部件的严重损害,降低汽车的安全性能和安全使用可靠性。因此,市售商用车普遍使用干燥筒作为将油污隔离供应管路的第一手段。
在这些技术方案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各种电磁阀。例如,在中国发明申请CN107878435A中,段慧萍公开了一种汽车空气干燥器,包括干燥筒和阀体,干燥筒安装在阀体上,所述阀体上设有双通道电磁阀,该双通道电磁阀包括减压电磁阀和反吹电磁阀;所述阀体上设有减压回路和反吹回路;所述减压回路包括减压通道和启动通道,减压通道与启动通道连通,减压电磁阀位于减压通道与启动通道之间;所述反吹回路包括,供气通道、内含有单向阀的单向阀孔、与供气通道连通的连接通道和反吹电磁阀;单向阀孔一端与干燥气腔A连通,其另一端与连接通道连通,反吹电磁阀位于连接通道与供气通道之间。
这些电磁阀的开关,每一次电磁开合动作产生的振动频率对附近刚性结构的过疲劳影响,利于电磁结构阀口与整体结构的寿命。另外,由于使用的是压缩气体,这些压缩气体对电磁阀的阀门产生压力,也会对电磁阀的性能和寿命产生影响。此外,还存在灰尘堵塞的电磁阀口引起失效的问题。因此,在本技术领域中仍然存在具有改进的电磁阀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装置输入口301、干燥过滤筒1、阀体2和双电磁结构7,压缩空气依次正向通过装置输入口301、干燥过滤筒1进入阀体2,然后一路被输送到制动管路,另一路被导入双电磁结构7,
所述双电磁结构7包括位于关闭件往复运动路径底部一侧的软态阻尼块12、位于关闭件往复运动路径两侧的隔振弱弹簧9,11、和位于关闭件往复运动路径底部相对侧的支撑阻尼块10,当ECU给电信号时,在到达限位点后软态阻尼块12被撞击将产生振动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被软态阻尼块12第一次吸收,之后两侧的隔振弱弹簧9,11与支撑阻尼块10将利用振动能量进行非线性往复运动,第二次消耗大量振动能量。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进一步包括集成式单向节流阀14,所述电磁结构7通过所述集成式单向节流阀14与阀体2连接。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双电磁结构7设有回流阀口75,呈圆环伸出状,并与阀体2内的集成式单向截流阀14所对应的单向阀孔78以任意的角度呈同轴的形状地配合,由此进行双电磁结构7与阀体2的间隙较小的第一定位。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特征在于,螺栓95依次通过至少两处安装孔与阀体2进行螺纹连接,由此进行双电磁结构7与阀体2的间隙较大的第二定位。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磁结构7包括与所述阀体2联通的异形进气腔71、异形圈5、第二阀体6、第二阀体回流输出口61与第二阀体切断输出口62、以及由于电磁结构压力弹簧18的作用压力下处于常闭状态的阀口密封块8与电磁结构阀口73。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具有切断控制腔通道27和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6,在切断作业时,ECU给电信号,所述电磁结构阀口73常闭转常开,电磁结构的所述异形进气腔71将有压缩空气供气到第二阀体切断输出口62,随后再到达切断控制腔通道27,此时分两路,一路输出到与空压机的停止阀关联的空压机控制口302,另一路使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6打开,使得装置输入口301与阀体2的排泄通道28间接互通,压缩空气直接通往排泄通道28。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具有阀体回流输入通道29、弱弹簧15和阀体回流输出通道210和阀体进气通道21,在切断作业后进一步进入再生循环作业时,ECU给电信号,控制第二阀体回流输出口61的阀口密封块8常闭转常开,压缩气体从阀体回流输入通道29进入,克服弱弹簧15,打开并经过集成式单向截流阀14,被限制单位时间通过量与流速提升的压缩空气从阀体回流输出通道210反向进入阀体进气通道21,并由此反向进入干燥过滤筒1,并进一步进入阀体2并通往排泄通道28。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磁结构7进一步包括被阀体2与第二阀体6两个分体隔离出的排泄呼吸通道30、第一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1、第二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3和连接呼吸通道34,排泄呼吸通道30与阀体2内部连接并与大气隔离,排泄呼吸通道30、第一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1和第二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3被连接呼吸通道34同时贯通并与大气密封隔离。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排泄呼吸通道30与阀体2的排泄腔通道28在阀体2内部连接并与大气隔离。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排泄通道28联通的消音过滤结构13。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的电磁结构做了双向阻尼隔振设计,增加消耗振动能量的功能,避免每一次电磁开合动作产生的振动频率对附近刚性结构的过疲劳影响,利于电磁结构阀口与整体结构的寿命。
本装置还包括一种新型的集成式单向截流阀,从而节约成本,降低装配与维修难度,贡献经济实用性价值。防止气压过大的时候,电磁阀阀口长时间保压。
本装置为电磁结构设有防尘内呼吸结构,可减少装置使用过程中灰尘堵塞的电磁阀口引起失效的问题,提高装置寿命。本装置的优势还表现为有助于解决底盘车架连接处的NVH问题,降低底盘布置约束的自由度,最终可贡献整车的内外舒适性的提升。
并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集成有其他功能:切断功能,用于防止空压机恶性循环负载,一则提升使用效率节约能源,二则保护后续管路安全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整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具有螺旋曲面的外部分体机械装置。
图4是本发明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外部腔20与排泄通道28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进气路线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图2中局部I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图2中局部II的放大图;
1、干燥过滤筒;2、阀体;3、大流量单向阀;4、弱弹簧;5、异形密封圈;6、第二阀体;7、双电磁结构;8、阀口密封块;9、隔振弱弹簧;10、支撑阻尼块;11、隔振弱弹簧;12、软态阻尼块;13、消音过滤结构;14、集成式单向节流阀;15、弱弹簧;16、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7、切断阀压力弹簧;18、电磁结构压力弹簧;20、外部腔;21、阀体进气通道A;22、螺旋流道;23、阀体单向阀进气通道;24、阀体单向阀输出通道;27、切断控制腔通道;28、排泄通道;29、阀体回流输入通道;30、排泄呼吸通道;31、第一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3、第二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4、连接呼吸通道;61第二阀体回流输出口;62第二阀体切断输出口;71、电磁结构异形进气腔;73、电磁结构阀口;74、电磁结构线圈;75、回流阀口;76、切断密封槽;77、回流密封槽;78、单向阀孔;79、顶盖;81、挡圈;95、螺栓;98、加热器组件;110、干燥筒进气通道;120、干燥筒输出通道;201、外部腔柱外侧面壁;202、外部腔柱内侧面壁;210、阀体回流输出通道;211、阀体输出口通道;301、装置输入口;302、空压机控制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居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可以是一种集成离心式油污分离器的节能净化阀装置。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成离心式油污分离器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装置输入口301、干燥过滤筒1、阀体2,所述阀体2具有带螺旋流道22的离心式油污分离器、外部腔20、阀体进气通道21、和排泄通道28,压缩空气依次正向通过装置输入口301、螺旋流道22、干燥过滤筒1进入阀体进气通道21,
在正向通过螺旋流道22时,进行离心地引导,压缩空气中的由空压机产生的焦炭、油等其他杂质的混合物在外部腔20集中形成滞留物质,并且所述外部腔20与所述排泄通道28可开关地互通,在压缩空气反向通过螺旋流道22时排出所述滞留物质。
其中,上述螺旋流道22在具体实施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将螺旋曲面布置在外部腔20内并集成在阀体2上,一种是通过将具有螺旋曲面的外部分体机械装置安装于外部腔20内而布置于阀体2。该具有螺旋曲面的外部分体机械装置例如如图3所示。
在一个集成在阀体2上的实施方式中,螺旋流道22的螺旋曲面结构位于阀体2内的外部腔20内,布置后将切隔开原先圆柱状的外部腔的空隙,转而形成一种螺旋的流体域(空隙)。具体的位置表现为螺旋曲面结构其内侧延伸至外部腔20的外部腔柱内侧面壁201与之相交界;其外侧延伸至外部腔20的外部腔柱外侧面壁202与之相交界。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螺旋曲面的外部分体机械装置的螺旋曲面,同样的其内侧延伸至外部腔20的外部腔柱内侧面壁201并与之保持小间隙装配导向;其外侧延伸至外部腔20的外部腔柱外侧面壁202并与之保持小间隙装配导向,将形成引导式的螺旋曲面。在这种方式下,其效果小程度地不如完全隔离式将螺旋曲面的集成在阀体上,但其优点在于可以用作旧类产品的改良功能强化方案。
此外,关于螺旋流道22与外部腔20二者通道的关系,后者是包含了前者的。如图4所示,螺旋流道22是位于外部腔20中的。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外部腔20与所述排泄通道28可以是由于阀体内部结构耦合而联通的。另外,为清楚起见,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进气路线,如图所示,气体进入到外部腔20后,沿着螺旋流道22盘旋而上。
本发明通过在节能净化阀装置的内部,在干燥过滤筒1之前具有双电磁结构,从而实现大幅度地将油污分离排除的效果,以避免油污对分子筛及其它元件的损坏,最大限度的增加空气干燥器的可靠性、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且,在该油污分离结构当中,油污分离器的排污功能附在再生循环系统功能当中,从而同样可以再生循环,具有续航意义。
干燥过滤筒1与阀体2使用螺纹连接,可拆卸地安装于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所述干燥过滤筒1可以是带滤油的干燥过滤筒和/或集成有螺旋通道作为杂质过滤器。此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干燥过滤筒1内部还可以集成有螺旋通道作为杂质过滤器。
本装置在过滤前设置一级油污分离结构,从而先增加一次预排污分离手段,其效果单独来说甚至不低于过滤器隔离,因此二者合一对空气系统的保护作用将显著提升。
以下对本申请的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工况1离心式油污分离器(螺旋流道22)的压缩空气处理作业
车辆运行时,空压机工作产生压缩空气,含有大量水分,并携带空压机启动后造成的焦炭、油等其他杂质的混合物进入装置输入口301。随后,该含有大量水分,并携带有油、焦炭杂质等混合物的压缩空气的顺应阀体2中的螺旋流道22运行,高速旋转而最终产生离心力。在此期间,进行离心地引导,压缩空气中的由空压机产生的焦炭、油等其他杂质的混合物由于该离心力而堆积在螺旋流道22的外侧面,由此在外部腔20的例如外部腔柱外侧面壁202处集中形成滞留物质,而不会随着压缩空气带入干燥筒进气通道110。
工况2干燥过滤筒1的压缩空气处理作业
在经过工况1之后,压缩空气进入干燥过滤筒1,并在干燥过滤筒1中被处理。干燥过滤筒1的处理模式可以参照本领域已知的各种处理模式来进行。例如,流体进入干燥筒进气通道110,可以先滤油,再滤水,之后流体从干燥筒输出通道120进入阀体2的阀体进气通道21,进入下一步的控制与管理。
对本申请的上述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除油性能进行试验,发现900小时空压机后接入本发明装置排气试验后对比:在空压机的入气孔添加3.1ml/小时的油脂,与没有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相比,带离心式油污分离器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过滤器油污含量平均要低4-11%。
本装置还可以集成消音器结构1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当中,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排泄通道28联通的消音过滤结构13。消音过滤结构13原则上设计与大气相通,但之间却设有消声网,可起到隔离泥沙、降低噪音的作用。消音过滤结构13与阀体2可以使用挡圈81连接,可拆卸地安装于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还可以包括加热器组件98,所述加热器组件98与阀体使用螺栓连接,可拆卸地安装于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在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当中,所述阀体2进一步包括切断所述外部腔20与所述排泄通道28的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6,当装置进入再生循环环节,所述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6是打开状态,使得所述外部腔20与所述排泄通道28联通,增速流体从干燥筒进气通道110反向冲出并带动所述外部腔20收集的所述滞留物质与水分一同从外部腔20冲到排泄通道28。
在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包括双电磁结构7,压缩空气从阀体2的阀体进气通道21被阀体2部分导向所述双电磁结构7。
工况3净化阀装置的再生循环作业
在双电磁结构控制下,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进入再生循环环节时,与工况2路线方向相反,最终流体将干燥过滤筒1内吸收的水分反冲入外部腔20。并且,增速流体从干燥筒进气通道110反向冲出并带动外部腔20的滞留物质与上述水分一同从外部腔20冲到排泄通道28。在具有消音过滤结构13的情况下,该增速流体从排泄通道28再进入过滤消音结构13进行消音处理并被隔离出装置。
如图2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当中,所述阀体2可以进一步包括阀体单向阀进气通道23、大流量单向阀3、弱弹簧4、阀体输出口通道211以及阀体单向阀输出通道24。
工况4阀体2的压缩空气导向作业
在经过上述工况2之后,压缩空气进入阀体2,并在阀体2中处理从而分为几路。例如,干净的压缩空气从阀体进气通道21进入阀体单向阀进气通道23后,大流量单向阀3受到密闭流体接触面积产生的压力将克服弱弹簧4打开常闭状态。此时流体分两路:一路进入阀体输出口通道211,最终输送到制动管路,并且根据车辆配置,最终可有一输出支流与气压传感器关联,用于反馈信息通过整车ECU。另一路从阀体单向阀输出通道24出发,进入双电磁结构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结构7与阀体2使用螺栓95连接,可拆卸地安装于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在一个实施方式当中,阀体2具有集成式单向节流阀14,电磁结构7通过所述集成式单向节流阀14与阀体2连接。
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中的双电磁结构7可以包括与所述大流量单向阀3联通的异形进气腔71、异形圈5、第二阀体6、第二阀体回流输出口61与第二阀体切断输出口62、以及由于电磁结构压力弹簧18的作用压力处于常闭状态的阀口密封块8与电磁结构阀口73。在异形圈5的密封作用下,阀体2与第二阀体6两个分体产生多腔室联动,隔离出第二阀体回流输出口61与第二阀体切断输出口62。
在一个实施方式当中,阀体2一侧面与第二阀体6接触,在第二阀体6上设有切断密封槽76与回流密封槽77,如此异形密封圈5可以设置于第二阀体6的槽内,接触后用于密封。第二阀体6设有回流阀口75,呈圆环伸出状,并与阀体2的集成式单向节流阀14中的单向阀孔78呈同轴的形状地配合,可以是任意的角度。由此,形成一定的导向后可以保证阀体2与第二阀体6的第一定位。该第一定位是间隙较小的配合。
另外的,螺栓95依次通过顶盖79、第二阀体6的至少两处安装孔与阀体2进行螺纹连接。通过使用超过1颗螺栓,保证了螺栓预紧力分布在安全范围内。通过安装孔后,将形成阀体2一侧面与第二阀体6的第二定位。该第二定位是至少两处以上的间隙较大的配合。两级的定位可以保证第二阀体有意图的对准了阀体,防止错位。
从图6不难看出,电磁结构线圈74是带密封的布置在顶盖79与第二阀体6之间的。
下面介绍双电磁结构的工作原理:
工况5电磁阀切断作业
参照图2、图6,当ECU给电信号,电磁结构阀口73常闭转常开,双电磁结构的所述异形进气腔71将有压缩空气供气到第二阀体切断输出口62,随后再到达切断控制腔通道27。此时分两路,一路输出到空压机控制口302,一般空压机控制口302可与空压机的停止阀关联,从而起到切断控制作用。其中,该空压机控制口302借助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6的尾部O型圈与外部腔20以及螺旋流道22隔离。另一路使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6受密闭流体面积产生的压力克服切断阀压力弹簧17并运动,使得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6是打开状态。随后装置输入口301将会通过外部腔20与排泄通道28间接互通,后续的压缩空气将直接通往排泄通道28,并可以从过滤消音结构13进行消音处理。
由此,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可以实现切断功能,并且能够对后续的压缩空气进行处理,防止空压机恶性循环负载,一则提升使用效率节约能源,二则保护后续管路安全压力。
工况6电磁阀再生循环作业
电磁阀再生循环作业(工况6)引起净化阀装置的再生循环作业(工况3)。参照图2、图6、图7,在经过工况5之后,如果需要进行再生循环作业,ECU给电信号时,控制第二阀体回流输出口61的阀口密封块8常闭转常开,压缩气体从阀体回流输入通道29进入,克服弱弹簧15,打开并经过集成式单向截流阀14,被限制单位时间通过量与流速提升的压缩空气从阀体回流输出通道210反向进入阀体进气通道21,并由此反向进入干燥过滤筒1。
进而,如上所述,流体将干燥过滤筒1内吸收的水分反冲入外部腔20。并且,增速流体从干燥筒进气通道110反向冲出并带动外部腔20的滞留物质与上述水分一同从外部腔20冲到排泄通道28。在具有消音过滤结构13的情况下,该增速流体从排泄通道28再进入过滤消音结构13进行消音处理并被隔离出装置。
由此,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的再生功能,经济型的考虑解决干燥筒的续航能力,使得本装置在应用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此外,通过上述集成式单向截流阀14,可以防止气压过大的时候,电磁阀阀口例如阀口密封块8长时间保压,节约成本,降低装配与维修难度,贡献经济实用性价值。
工况7电磁阀回关作业
在工况5之后,如果判断不需要进行工况6,还可以进行下述控制:断开ECU给的电信号,第二阀体切断输出口62恢复常闭,停止切断工况,进入回关模式,即恢复从空压器吸气。
电磁阀的双阻尼功能设计
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中的双电磁结构7可以包括软态阻尼块12、两侧的隔振弱弹簧9,11、和支撑阻尼块10。
上述双向阻尼隔振设计,增加消耗振动能量的功能,避免每一次电磁开合动作产生的振动频率对附近刚性结构的过疲劳影响,利于电磁结构阀口与整体结构的寿命。
其工作原理如下,在车辆运行中,针对双电磁结构7的任意一处情况,阀口密封块8与电磁结构阀口73由于电磁结构压力弹簧18的作用压力下处于常闭状态。当ECU给电信号即电磁线圈通电,电磁结构相对的受磁场作用向常开状态运动,最终在到达限位点后软态阻尼块12被撞击将产生振动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被软态阻尼块12第一次吸收,之后两侧的隔振弱弹簧9,11与支撑阻尼块10将利用振动能量进行非线性往复运动,第二次消耗大量振动能量,削减频率后,微弱的能量将只能小程度的传递到装置中去。
电磁阀的呼吸功能设计
此外,所述双电磁结构7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阀体2与第二阀体6两个分体隔离出的排泄呼吸通道30、第一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1、第二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3和连接呼吸通道34。参照图6,在异形圈5的密封作用下,阀体2与第二阀体6两个分体隔离出排泄呼吸通道30。排泄呼吸通道30、第一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1和第二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3被连接呼吸通道34同时贯通并与大气密封隔离。排泄呼吸通道30与排泄通道28在阀体2内部连接并与大气隔离。排泄呼吸通道30、第一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1和第二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3被连接呼吸通道34同时贯通并与大气密封隔离。通过上述结构,可供电磁结构内呼吸循环,防止灰尘堆积堵塞电磁阀口。通过该防尘内呼吸结构,可减少装置使用过程中灰尘堵塞的电磁阀口引起失效的问题,提高装置寿命。
此外,通过排泄呼吸通道30与排泄通道28在阀体2内部连接并与大气隔离,上述呼吸结构可以共享消音器的功能。并且排泄腔的空气为空压机送过来的空气,由于消音器的过滤作用存在,其清洁度优于一般外界空气,因此呼吸孔连接到排泄腔至少要优于与外界大气直接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装置输入口(301)、干燥过滤筒(1)、阀体(2)和双电磁结构(7),压缩空气依次正向通过装置输入口(301)、干燥过滤筒(1)进入阀体(2),然后一路被输送到制动管路,另一路被导入双电磁结构(7),
所述双电磁结构(7)包括位于关闭件往复运动路径底部一侧的软态阻尼块(12)、位于关闭件往复运动路径两侧的隔振弱弹簧(9,11)、和位于关闭件往复运动路径底部相对侧的支撑阻尼块(10),当ECU给电信号时,在到达限位点后软态阻尼块(12)被撞击将产生振动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被软态阻尼块(12)第一次吸收,之后两侧的隔振弱弹簧(9,11)与支撑阻尼块(10)将利用振动能量进行非线性往复运动,第二次消耗大量振动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进一步包括集成式单向节流阀(14),所述电磁结构(7)通过所述集成式单向节流阀(14)与阀体(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双电磁结构(7)设有回流阀口(75),呈圆环伸出状,并与阀体(2)内的集成式单向截流阀(14)所对应的单向阀孔(78)以任意的角度呈同轴的形状地配合,由此进行双电磁结构(7)与阀体(2)的间隙较小的第一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栓(95)依次通过至少两处安装孔与阀体(2)进行螺纹连接,由此进行双电磁结构(7)与阀体(2)的间隙较大的第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磁结构(7)包括与所述阀体(2)联通的异形进气腔(71)、异形圈(5)、第二阀体(6)、第二阀体回流输出口(61)与第二阀体切断输出口(62)、以及由于电磁结构压力弹簧(18)的作用压力下处于常闭状态的阀口密封块(8)与电磁结构阀口(7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具有切断控制腔通道(27)和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6),在切断作业时,ECU给电信号,所述电磁结构阀口(73)常闭转常开,电磁结构的所述异形进气腔(71)将有压缩空气供气到第二阀体切断输出口(62),随后再到达切断控制腔通道(27),此时分两路,一路输出到与空压机的停止阀关联的空压机控制口(302),另一路使切断活塞阀门组件(16)打开,使得装置输入口(301)与阀体(2)的排泄通道(28)间接互通,压缩空气直接通往排泄通道(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具有阀体回流输入通道(29)、弱弹簧(15)和阀体回流输出通道(210)和阀体进气通道(21),在切断作业后进一步进入再生循环作业时,ECU给电信号,控制第二阀体回流输出口(61)的阀口密封块(8)常闭转常开,压缩气体从阀体回流输入通道(29)进入,克服弱弹簧(15),打开并经过集成式单向截流阀(14),被限制单位时间通过量与流速提升的压缩空气从阀体回流输出通道(210)反向进入阀体进气通道(21),并由此反向进入干燥过滤筒(1),并进一步进入阀体(2)并通往排泄通道(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磁结构(7)进一步包括被阀体(2)与第二阀体(6)两个分体隔离出的排泄呼吸通道(30)、第一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1)、第二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3)和连接呼吸通道(34),排泄呼吸通道(30)与阀体(2)内部连接并与大气隔离,排泄呼吸通道(30)、第一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1)和第二电磁结构呼吸通道(33)被连接呼吸通道(34)同时贯通并与大气密封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呼吸通道(30)与阀体(2)的排泄腔通道(28)在阀体(2)内部连接并与大气隔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排泄通道(28)联通的消音过滤结构(13)。
CN202010021863.2A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Pending CN1110864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1863.2A CN111086497A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1863.2A CN111086497A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6497A true CN111086497A (zh) 2020-05-01

Family

ID=70398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1863.2A Pending CN111086497A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649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6772A (zh) * 2022-06-02 2022-08-09 浙江瑞昭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空气清洁功能的低噪音型空气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6772A (zh) * 2022-06-02 2022-08-09 浙江瑞昭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空气清洁功能的低噪音型空气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8796B1 (ko) 개선된 진공 펌프
US20060192049A1 (en) Electrical generator fluid-flow-coolant filtration method
CN102444509A (zh) 内燃机燃料系统的燃料过滤系统和从燃料中分离水的方法
CN111086497A (zh) 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CN211649218U (zh) 一种集成离心式油污分离器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CN204352736U (zh) 车用空气干燥器集成式处理单元
CN105822531A (zh) 采用改进组合干燥器的电动制动空压机系统启停控制方法
CN212148799U (zh) 一种具有双电磁结构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KR101384870B1 (ko) 공압 장치를 갖는 차량용 공기 공급 장치
CN111156116A (zh) 一种自清洁空气滤清器
CN111237517A (zh) 一种集成离心式油污分离器的节能净化阀装置
CN217124762U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CN103657272A (zh) 一种低噪声模块化车用空气干燥器
CN105771524A (zh) 功能组合式空气干燥器装置
KR100445887B1 (ko) 회전식 공기압축기
CN112459994A (zh) 一种空压机防乳化结构及方法
CN202113748U (zh) 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
CN112412613A (zh) 一种中冷排水系统及车辆
CN201786709U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的循环阀
CN220890455U (zh) 一种地铁用辅助供风装置
CN217462315U (zh) 一种内燃机车尾气颗粒物净化装置
KR100197880B1 (ko) 에어크리너와 연결되는 차량용 공기 압축기
CN220185896U (zh) 控制阀、发动机系统和车辆
CN217092835U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
CN219007806U (zh) 气制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