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7806U - 气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7806U
CN219007806U CN202320091523.6U CN202320091523U CN219007806U CN 219007806 U CN219007806 U CN 219007806U CN 202320091523 U CN202320091523 U CN 202320091523U CN 219007806 U CN219007806 U CN 219007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torage cylinder
compressor
valve assembly
rela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915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亚云
秦春建
李�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0915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7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7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7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制动系统,包括空滤器(1),所述空滤器(1)的出气端通过气路分别与机械空压机(2)和电动空压机(4)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机械空压机(2)和所述电动空压机(4)的出气端分别通过气路与空气处理单元(7)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空气处理单元(7)的出气口通过气路与储气装置连接,所述储气装置通过气路与脚制动单元和驻车制动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真空机与电动真空机并联的方案,解决电动真空机失去打气能力车辆无法继续行驶的问题,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气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系统,特别是一种混合动力商用车的气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商用车行驶时有优先纯电驱动、电量不足或高速超车或高压失效时使用发动机驱动、低速行驶时使用发动机和电机双驱动三种工况,而整车在任何工况下都要有给储气筒打气的能力以满足制动需求,保证车辆的制动可靠安全。
现有制动系统取消了发动机上的机械空压机,使用电动空压机给整车供气,但是经过实践发现,当高压电失效时,发动机可以继续让车辆往前行驶,但此时电动空压机失去打气能力,整车只能使用储气筒内残存的气体,如果储气筒内气体耗尽则失去制动能力,车辆无法继续行驶,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因此亟需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制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采用机械真空机与电动真空机并联的方案,解决电动真空机失去打气能力车辆无法继续行驶的问题,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制动系统,包括空滤器,所述空滤器的出气端通过气路分别与机械空压机和电动空压机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机械空压机和所述电动空压机的出气端分别通过气路与空气处理单元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空气处理单元的出气口通过气路与储气装置连接,所述储气装置通过气路与脚制动单元和驻车制动单元连接。
前述的气制动系统中,优选地,所述机械空压机的出气端通过第一气管与第一三通接头连接,所述电动空压机的出气端通过第二气管与所述第一三通接头连接,所述第一三通接头通过第三气管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的进气口连接。
前述的气制动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管上设置有滤油单向阀,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单向阀。
前述的气制动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空气处理单元上还设有第二三通接头,所述第二三通接头通过尼龙管与所述机械空压机连接,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一个出口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动空压机电连接。
前述的气制动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储气装置包括四回路保护阀、前行车储气筒、驻车储气筒和后行车储气筒,所述空气处理单元的出气口通过气路与所述四回路保护阀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四回路保护阀的出气端通过气路分别与所述前行车储气筒、所述驻车储气筒和所述后行车储气筒连接。
前述的气制动系统中,优选地,所述脚制动单元包括脚制动阀、前行车继动阀总成和后行车继动阀总成,所述前行车储气筒通过气路与所述脚制动阀和所述前行车继动阀总成连接,所述脚制动阀还通过气路与所述前行车继动阀总成和所述后行车继动阀总成连接,所述前行车继动阀总成通过气路分别与前桥左侧气室和前桥右侧气室连接,所述后行车储气筒通过气路与所述脚制动阀和所述后行车继动阀总成连接,所述后行车继动阀总成通过气路分别与后桥左侧气室和后桥右侧气室连接。
前述的气制动系统中,优选地,所述驻车制动单元包括电子驻车开关和电子驻车模块,所述驻车储气筒通过气路与所述电子驻车模块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电子驻车模块的出气端通过气路与所述后桥左侧气室和所述后桥右侧气室连接,所述电子驻车开关与所述电子驻车模块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空滤器,空滤器的出气端通过气路分别与机械空压机和电动空压机的进气端连接,机械空压机和电动空压机的出气端分别通过气路与空气处理单元的进气口连接,空气处理单元的出气口通过气路与储气装置连接,储气装置通过气路与脚制动单元和驻车制动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机械空压机和电动空压机,在高压电失效时使用机械空压机为整车提供制动气源,保证整车能够正常行驶和刹车,提高了整车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空滤器1、机械空压机2、滤油单向阀3、电动空压机4、单向阀5、第一三通接头6、空气处理单元7、四回路保护阀8、前行车储气筒9、驻车储气筒10、后行车储气筒11、脚制动阀12、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前桥左侧气室14、前桥右侧气室15、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后桥左侧气室17、后桥右侧气室18、电子驻车开关19、电子驻车模块20、第二三通接头21、压力传感器22、第一气管23、第二气管24、第三气管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气制动系统,包括空滤器1,空滤器1的出气端通过气路分别与机械空压机2和电动空压机4的进气端连接,机械空压机2和电动空压机4的出气端分别通过气路与空气处理单元7的进气口连接,空气处理单元7的出气口通过气路与储气装置连接,储气装置通过气路与脚制动单元和驻车制动单元连接。
具体地,机械空压机2的出气端通过第一气管23与第一三通接头6连接,电动空压机4的出气端通过第二气管24与第一三通接头6连接,第一三通接头6通过第三气管25与空气处理单元7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气管23上设置有滤油单向阀3,第二气管24上设有单向阀5。
由于电动空压机4的供气管路和机械空压机2的供气管路在任何时候只有在工作的一条管路内为高压空气,另外一条不工作的管路内为大气压力,为避免高压空气对另外一条管路中的零件冲击降低零部件的寿命,因此在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中各设置单向阀,保证高压气体不流入不工作的气路。由于机械空压机2工作时会将润滑空压机的油带入高压气体,因此将与机械空压机2连接的第一气管23上的单向阀改为滤油型单向阀3,可以过滤气体中的油污,提高管路中零部件的寿命。
进一步,空气处理单元7上还设有第二三通接头21,第二三通接头21通过尼龙管与机械空压机2连接,第二三通接头21的一个出口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22,压力传感器22与电动空压机4电连接。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分别给机械空压机2和电动空压机4已打满气的信号,使机械空压机2和电动空压机4停止工作,节省油耗和电量损耗。
进一步,储气装置包括四回路保护阀8、前行车储气筒9、驻车储气筒10和后行车储气筒11,空气处理单元7的出气口通过气路与四回路保护阀8的进气端连接,四回路保护阀8的出气端通过三条气路分别与前行车储气筒9、驻车储气筒10和后行车储气筒11的进气端连接。
前行车储气筒9中存储的高压气体用于车辆前桥制动,后行车储气筒11中存储的高压气体用于车辆后桥制动,驻车储气筒10中存储的高压气体用于驻车制动。
进一步,脚制动单元包括脚制动阀12、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和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和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上均集成有ABS电磁阀,前行车储气筒9通过气路与脚制动阀12和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连接,脚制动阀12还通过气路与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和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连接,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通过气路分别与前桥左侧气室14和前桥右侧气室15连接,后行车储气筒11通过气路与脚制动阀12和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连接,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通过气路分别与后桥左侧气室17和后桥右侧气室18连接。
更进一步,驻车制动单元包括电子驻车开关19和电子驻车模块20,驻车储气筒10通过气路与电子驻车模块20的进气端连接,电子驻车模块20的出气端通过气路与后桥左侧气室17和后桥右侧气室18连接,电子驻车开关19与电子驻车模块20电连接。
驻车制动单元将传统的机械手制动阀控制改为电信号控制,减少气管数量,减少漏气点,节省用气量。
行车制动原理: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踩下脚制动阀12的踏板,后行车储气筒11中的气体从脚制动阀12的上腔进气口流到出气口,脚制动阀12的上腔出气口的气体流到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的控制口,使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出气口打开,后行车储气筒11中的气体通过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的出气口分别进入后桥左气室17、后桥右气室18,完成后行车回路的制动动作。驾驶员踩下脚制动阀12的踏板的同时,前行车储气筒9中的气体从脚制动阀12的下腔进气口流到出气口,脚制动阀12的出气口的气体流到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的控制口,使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出气口打开,前行车储气筒9中的气体通过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的出气口分别进入前桥左气室14、前桥右气室15,完成前行车回路的制动动作。
驻车制动原理:现有技术使用的手制动阀占用空间大,而且需要一出一进两根气管,拉起手制动阀时使用气压信号来控制驻车,响应速度慢,因此本实用新型改用电子驻车系统,换用电子驻车开关19发出的电信号来控制驻车,响应速度快且零部件数量少,车辆原地停止时,驾驶员拉起电子驻车开关19,电流通过线束传递到电子驻车模块20,此时电子驻车模块20的出气口关闭,后桥左气室17和后桥右气室18的气体通过电子驻车模块20的排气口排到大气中,完成驻车动作。
空压机停止工作原理:机械空压机2将前行车储气筒9、驻车储气筒10、后行车储气筒11气压充满后,空气处理单元7打开排气口将机械空压机2继续工作充过来的气体排入大气,此时空气处理单元7的卸荷口打开,第二三通接头21通过尼龙管将卸荷信号传导到机械空压机2,机械空压机2停止工作。电动空压机4将前行车储气筒9、驻车储气筒10、后行车储气筒11气压充满后,空气处理单元7打开排气口将电动空压机4继续工作充过来的气体排入大气,此时空气处理单元7的卸荷口打开,第二三通接头21上连接的压力传感器22用电流将卸荷信号传导到电动空压机4,电动空压机4停止工作。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气制动系统,包括空滤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滤器(1)的出气端通过气路分别与机械空压机(2)和电动空压机(4)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机械空压机(2)和所述电动空压机(4)的出气端分别通过气路与空气处理单元(7)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空气处理单元(7)的出气口通过气路与储气装置连接,所述储气装置通过气路与脚制动单元和驻车制动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空压机(2)的出气端通过第一气管(23)与第一三通接头(6)连接,所述电动空压机(4)的出气端通过第二气管(24)与所述第一三通接头(6)连接,所述第一三通接头(6)通过第三气管(25)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7)的进气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23)上设置有滤油单向阀(3),所述第二气管(24)上设有单向阀(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7)上还设有第二三通接头(21),所述第二三通接头(21)通过尼龙管与所述机械空压机(2)连接,所述第二三通接头(21)的一个出口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22),所述压力传感器(22)与所述电动空压机(4)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装置包括四回路保护阀(8)、前行车储气筒(9)、驻车储气筒(10)和后行车储气筒(11),所述空气处理单元(7)的出气口通过气路与所述四回路保护阀(8)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四回路保护阀(8)的出气端通过气路分别与所述前行车储气筒(9)、所述驻车储气筒(10)和所述后行车储气筒(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制动单元包括脚制动阀(12)、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和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所述前行车储气筒(9)通过气路与所述脚制动阀(12)和所述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连接,所述脚制动阀(12)还通过气路与所述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和所述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连接,所述前行车继动阀总成(13)通过气路分别与前桥左侧气室(14)和前桥右侧气室(15)连接,所述后行车储气筒(11)通过气路与所述脚制动阀(12)和所述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连接,所述后行车继动阀总成(16)通过气路分别与后桥左侧气室(17)和后桥右侧气室(18)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制动单元包括电子驻车开关(19)和电子驻车模块(20),所述驻车储气筒(10)通过气路与所述电子驻车模块(20)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电子驻车模块(20)的出气端通过气路与所述后桥左侧气室(17)和所述后桥右侧气室(18)连接,所述电子驻车开关(19)与所述电子驻车模块(20)电连接。
CN202320091523.6U 2023-01-31 2023-01-31 气制动系统 Active CN219007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1523.6U CN219007806U (zh) 2023-01-31 2023-01-31 气制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1523.6U CN219007806U (zh) 2023-01-31 2023-01-31 气制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7806U true CN219007806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91523.6U Active CN219007806U (zh) 2023-01-31 2023-01-31 气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7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2531B (zh) 采用改进组合干燥器的电动制动空压机系统启停控制方法
CN110588617B (zh) 防爆车辆前后轮实现行车及紧急驻车制动功能的控制系统
CN110466490A (zh) 一种基于双电动真空泵的电动车制动用冗余真空助力系统
CN108407789B (zh) 一种自动应急气压制动装置
CN102180161A (zh) 电动汽车电动辅助制动系统
CN107738640B (zh) 一种气压制动供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28469U (zh) 一种有进气切断动力功能的轮式装载机制动系统
CN208947301U (zh) 一种重型汽车驻车制动控制装置
CN102910159B (zh) 隧道施工内燃牵引机车制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1508307B (zh) 基于双压电先导阀的轨道车辆防滑放风阀
CN219007806U (zh) 气制动系统
CN209305559U (zh) 一种组合阀
CN105857284B (zh) 采用改进型调压阀的电动制动空压机系统启停控制方法
CN105172772B (zh) 用于车辆制动装置的液压单元
CN202669790U (zh) 快插快放阀
CN101948091A (zh) 离合系统加油装置及方法
CN101234635A (zh) 载货汽车制动系统
CN101704363A (zh) 一种车辆真空系统
CN204527183U (zh) 一种气压制动系统
CN205744384U (zh) 一种采用改进型组合干燥器的电动制动空压机系统
CN115402282A (zh) 液压制动系统及工程车辆
CN201161584Y (zh) 失控车辆自动应急制动和手动制动安全保护装置
CN110304032B (zh) 一种主挂车驻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736981U (zh) 轻型卡车气制动系统
CN103085660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离合器操纵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