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4762U -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24762U
CN217124762U CN202220698490.7U CN202220698490U CN217124762U CN 217124762 U CN217124762 U CN 217124762U CN 202220698490 U CN202220698490 U CN 202220698490U CN 217124762 U CN217124762 U CN 217124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valve
port
control module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84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刘伟
刘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nuo'er Commercial Car System Chongq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nuo'er Commercial Car System Chongq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nuo'er Commercial Car System Chongq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nuo'er Commercial Car System Chongq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84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24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24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24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包括壳体、控制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壳体能够侧向地装配于空气干燥器的阀体上,控制器能够与车辆的CAN总线连接并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盖板和保护罩,在保护罩的侧面上设置控制口,并且第一电磁阀在输出端经由控制通道与控制口连接;在所述控制通道中设置有快排装置,并且在所述控制通道的通道壁中设置有与快排装置配合作用的快排口,快排口经由快排通道与所述控制通道连接。本公开的制模块能够使空气处理单元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且能够被智能化地控制,并且能够实现使作用于空压机控制端的压力快排的功能并因而提高空压机的响应速度。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车辆、尤其是商用车的气动系统中的空气清洁程度对车辆的气动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对空气的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空气处理单元(APU)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空气净化单元。其可作为整车气路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对保障整车制动、悬挂等系统的正常用气和安全行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空气处理单元通常可包括空气干燥器(AD)和多回路保护阀(MCPV)。空气干燥器可用于干燥和清洁由空压机供给的压缩空气并控制制动管路中的空气压力;而多回路保护阀可用于在多回路中限制制动压力并起到制动保护的作用。由空压机供给的压缩空气可进入空气干燥器的带有干燥剂的干燥筒,流经干燥剂后的空气可变得清洁且干燥,然后经过干燥的空气可进入多回路保护阀并经由该多回路保护阀分配到各个输出口,从而供应给需要用气的各个部件。
为了对空气处理单元进行控制,目前大多采用机械式控制装置,例如可使用调压阀和时间开关等控制部件。然而,机械式控制装置的缺点在于,其智能化程度较低并且其不够灵活且体积大。此外,目前还提出了用于空气处理单元的半电控式或电控式控制装置。电控装置可以弥补机械式的不足(如结构带来的压力衰减、智能化程度较低等)。然而,其在结构上仍然不够紧凑,往往不便于装配和维修。
此外,为了使空压机快速恢复打气,以使空压机控制端尽快排气,通常需要单独设置快排阀,以提高空压机的响应速度。这会增加成本且是工艺耗费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其能够使空气处理单元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且能够被智能化地控制。此外,本公开的控制模块可集成有快排装置,从而其能够实现使作用于空压机控制端的压力快排的功能并因而提高空压机的响应速度。
为此,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空气干燥器,空气干燥器具有阀体和干燥筒,干燥筒能够装配于阀体的顶面上;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中的控制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模块的壳体能够侧向地装配于空气干燥器的阀体上,控制器能够与车辆的 CAN总线连接并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盖板和保护罩,在保护罩的侧面上设置控制口,并且第一电磁阀在输出端经由控制通道与控制口连接;在所述控制通道中设置有快排装置,并且在所述控制通道的通道壁中设置有与快排装置配合作用的快排口,快排口经由快排通道与所述控制通道连接。
因此,由于根据本公开将控制模块设计为一体式的模块组件,可以减小空气处理单元的体积从而使其结构紧凑,便于批量生产从而更为成本有利。而且,由于与车辆的CAN总线的通信,控制器能够通过CAN总线传输的信息来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并且控制器也能够通过CAN总线将其信息传输给车辆。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车辆的工况对空气处理单元进行智能控制,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的能耗并减少相关部件的耗损。此外,由于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模块是一个单独的组件,因此该控制模块可易于安装且便于更换和维护。换言之,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模块可以应用在不同的空气处理单元,从而便于型号迭代升级。另外,由于根据本公开将控制模块具有快排装置以及与快排装置配合作用的快排口,能够使仍处于控制通道中的气体从快排口排出,由此可以加快空气的排出并且因此可以提高空压机的响应速度。
优选地,在装配状态中,控制模块的壳体与阀体的进气口关于阀体相对置。由此可有利于布置管路,从而使该空气处理单元在结构上更紧凑并且有利于该空气处理单元的工艺性。
优选地,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具有多个通路出口的多回路保护阀,在所述多个通路出口中的第一通路出口处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和/ 或在所述多个通路出口中的第二通路出口处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或第二压力传感器能够与控制模块的控制器连接。由此控制模块可根据第一通路出口处的压力和第二通路出口处的压力进行控制。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第一电磁阀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入通道与阀体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排气阀通道与阀体的排气阀通道连接;第二电磁阀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二输入通道与阀体的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再生通道与阀体的再生通道连接。由此,控制模块可通过两个电磁阀的一种布置结构实现空气干燥器在正常运行状态、切断状态和再生状态之间的切换。
就此而言优选地,阀体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设置在阀体的装配面上,并且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对应排气阀通道口、第二输入通道口和对应再生通道口设置在壳体的对应装配面上,并且在装配状态中,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对应排气阀通道口、第二输入通道口和对应再生通道口分别与阀体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对准。由此可优化管路布置。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第一电磁阀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入通道与阀体的电磁阀输入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出通道与第一输出通道口连接;第二电磁阀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二输入通道与第二输入通道口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再生通道与阀体的再生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与阀体的排气阀通道连接。由此,控制模块可通过两个电磁阀的另一种布置结构实现空气干燥器在正常运行状态、切断状态和再生状态之间的切换。此外,对于这种实施方式,从空压机到阀体的进气口中的空气可利用特定的空压机保持在通道中,而不排到大气中,因此能够节能。就此而言,特定的空压机在此可构成为有内循环的空压机。
就此而言优选地,阀体的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设置在阀体的装配面上,并且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对应排气阀通道口、第一输出通道口、第二输入通道口和对应再生通道口设置在壳体的对应装配面上,并且在装配状态中,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对应排气阀通道口和对应再生通道口分别与阀体的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对准并且第一输出通道口和第二输入通道口连接。由此可优化管路布置。
优选地,在控制模块的壳体中还能够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能够与控制器连接并且经由检测通道与检测口连接,检测口设置在保护罩的侧面上。由此可检测其他通路、例如在第三通路出口处的压力。
优选地,检测口与控制口朝向相同方向。由此可优化管路布置。
优选地,快排装置包括单向阀。由此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快排装置。
优选地,快排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承单向阀的阀座以及用于相对于所述控制通道密封阀座的O形圈。由此可实现更为有效的快排装置。
优选地,快排装置还包括固定于阀座上的用于固定单向阀的底座。由此可使快排装置更为可靠。
优选地,快排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对应装配面上,所述壳体以所述对应装配面装配于空气干燥器的阀体上。由此可有利于布置管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在附图中:
图1A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B为图1A的空气处理单元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1C为图1A的空气处理单元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2A为用于图1A-1C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的一个实施形式的立体图;
图2B为图2A的控制模块的主视图;
图2C为图2A的控制模块的后视图;
图2D为图2A的控制模块的侧视图;
图3A为图2B的控制模块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B为图2B的控制模块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A-2D的控制模块的爆炸图;
图5为图2A的控制模块的电磁阀布置结构的示意性原理图;
图6A为用于图1A-1C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后视图;
图6B为图6A的控制模块的电磁阀布置结构的示意性原理图;
图7A为图3B所示的用于控制模块的快排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7B为图7A的快排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表述“和/或”在本文中使用的含义为,包括该表述之前和之后列出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而且,表述“连接/联接”使用的含义为,包括与另一个组件的直接连接,或通过另一个组件而间接连接。本文中的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在措辞中特别提及。而且,本文中使用的涉及“包括”或“包含”的组件、步骤、操作和元件的含义为,存在或添加至少一个其他的组件、步骤、操作和元件。
应理解的是,本文中所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他类似术语通常包括机动车辆,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大客车、大货车、各种商用车的乘用车辆,包括各种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并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性的燃料车辆(例如,源于除了石油之外的来源的燃料)。在此,混合动力车辆为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力动力两者的车辆。
图1A-1C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根据本公开的空气处理单元尤其是适用于使用空气制动系统的车辆、例如商用车。
该空气处理单元可包括空气干燥器100、多回路保护阀200和控制模块300。
空气干燥器100可包括阀体110和能够装配在阀体110的顶面上的干燥筒120。干燥筒120可包含干燥剂、例如分子筛,以用于对空气进行干燥和清洁。
空气干燥器100的进气口11和出气口17可设置在阀体110的侧面上,并且空气干燥器100的排气口13可设置在阀体110的底面上。在进气口11与干燥筒120之间设置进气通道,在干燥筒120与出气口 17之间设置出气通道,在进气口11与排气口13之间设置排气通道。例如来自空压机的压缩空气可经由进气口11进入空气处理单元并经由进气通道到达干燥筒120。压缩空气在经过干燥筒120后可经由出气通道从出气口17输出。在出气通道中可设置第一单向阀14,以用于防止空气回流。排气通道可从进气通道分支出,并且在排气通道中可设置排气阀12。当排气阀12打开时,空气可从排气口13排出。就此而言,排气阀12可构造成安全阀,并且可在有气压作用于其上时打开。相应地,在阀体110中可设有通至排气阀12的排气阀通道。
在排气口130处可设置消声器130,以用于降低该空气处理单元的噪音。此外,还可在阀体110中设置加热器15,其能够对排气通道进行加热,从而防止排气通道中的水结冰。加热器15可根据环境温度而自动打开和关闭。
在阀体110的出气通道中在第一单向阀14的上游可分支出再生通道。在空气干燥器100的再生状态中空气能够经由所述再生通道反吹干燥筒120,并且在所述再生通道中可设置第二单向阀16以用于防止空气回流。在阀体110的出气通道中在第一单向阀14的下游可分支出至少一个电磁阀输入通道。气体能够经由所述电磁阀输入通道流向控制模块300的第一电磁阀340和/或第二电磁阀350的输入端,对此在下文还将进一步描述。
多回路保护阀200可例如通过螺栓连接而侧向地装配于空气干燥器100的阀体110上并且与空气干燥器100的出气口17连接。该多回路保护阀200在该实施例中为六回路保护阀,并具有六个通路出口,分别为第一通路出口21、第二通路出口22、第三通路出口23、第四通路出口24、第五通路出口25和第六通路出口26。在其他实施例中,多回路保护阀20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施为三回路保护阀或四回路保护阀等。作为示例,第一通路出口21和第二通路出口22可用于行车制动,第三通路出口23可用于挂车制动,第五通路出口25可用于手动制动,第四通路出口24可用于辅助制动,第六通路出口26可用于MT自动变速箱。在装配状态中,多回路保护阀200的各个通路出口21至26可与空气干燥器100的进气口11朝向相同方向。由此可减少用于装配管路的空间,从而使该空气处理单元在结构上更紧凑并且便于该空气处理单元的装配与维修。
在多回路保护阀200中还可设有限压阀210,以用于使第三至第六通路出口23至26的输出压力小于第一通路出口21和第二通路出口22的输出压力。
此外,在多回路保护阀200的第一通路出口21处可设有用于检测第一通路出口21中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20,并且在多回路保护阀200的第二通路出口22处可设有用于检测第二通路出口22中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30。第一压力传感器22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30 可与控制模块300的控制器330连接。
控制模块300也可例如通过螺栓连接而装配于空气干燥器100的阀体110上,以用于控制空气干燥器100。
图2A-2D、图3A-3B、图4和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模块300 的一个实施形式。
控制模块300可构造成一体式的模块组件。特别是,控制模块300 可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中的控制器330、第一电磁阀340和第二电磁阀350。
控制模块300的壳体能够例如通过螺纹连接而侧向地装配于空气干燥器100的阀体110上并且特别是与阀体110的进气口11相对置。由此可有利于布置管路,从而使该空气处理单元在结构上更紧凑并且有利于该空气处理单元的工艺性。
控制模块300的壳体可包括盖板310和保护罩320。保护罩320 具有开口并且可由盖板310密封地封闭。壳体能够以保护罩320的与盖板310相对置的表面作为对应装配面贴靠在阀体110的装配面上。壳体的对应装配面可以尤其是形状配合地安装在阀体110的装配面上。
控制器330能够与车辆的CAN总线连接并能够控制第一电磁阀 340和第二电磁阀350。特别是,控制器330能够根据从CAN总线获取的信息和/或由第一压力传感器220和/或第二压力传感器230检测到的压力进行控制。该控制器可包括任意类型的计算装置、计算电路或者任意类型的处理器或能够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一系列指令的处理电路。该控制器可包括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核中央处理单元(CPU) 和/或图形处理器(GPU)并且可包括任意类型的处理器,诸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等。该控制器还可包括存储器以存储数据和/或算法以执行一系列指令。
控制器330在此可构成为PCBA板的形式。第一电磁阀340和第二电磁阀350与该PCBA板机械和电气连接,并可固定于基体370上。
第一电磁阀34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入通道与阀体110的电磁阀输入通道、尤其是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与阀体110的排气阀通道并因此与排气阀12连接。
第二电磁阀35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二输入通道与阀体110的电磁阀输入通道、尤其是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再生通道与阀体110的再生通道连接。在所述对应再生通道中可设置节流孔351。在另外的实施形式中,第一输入通道与第二输入通道可部分重叠。
在控制模块300的壳体上可设置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第二输入通道口323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第一电磁阀34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入通道与第一输入通道口321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与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连接。第二电磁阀35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二输入通道与第二输入通道口 323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再生通道与对应再生通道口324 连接。相应地,在阀体110上可设置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口经由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在第一单向阀14的下游与阀体110的出气通道连接,排气阀通道口经由排气阀通道与排气阀12连接,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口经由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在第一单向阀14的下游与阀体110的出气通道连接,再生通道口经由再生通道在第一单向阀14 的上游与阀体110的出气通道连接。
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第二输入通道口323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可设置在壳体的对应装配面上,尤其是设置在保护罩320的与盖板310相对置的表面。阀体110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可设置在阀体110的与控制模块300的保护罩320贴靠的装配面上。在装配状态中,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第二输入通道口323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可分别与阀体110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对准。
此外,第一电磁阀340在输出端可经由控制通道与控制口341连接。控制口341可设置在控制模块300的壳体上,例如设置在保护罩 320的侧面上。控制口341可例如与空压机连接,从而可向空压机反馈气压。控制口341可设置在第一接头342中,该第一接头位于控制通道的出口处。控制口340可借助防护帽343封闭,以避免过程异物流入。作为附加或替代方案,在阀体110上可设置补充控制口18,该补充控制口可经由补充控制通道与排气阀通道连接,并且第一电磁阀 340在输出端可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阀体110的排气阀通道和补充控制通道与补充控制口18连接。补充控制口18也可例如与空压机连接,从而可向空压机反馈气压。补充控制口18可借助塞子363(还将在下文进一步说明)封堵。
在控制模块300的壳体中还可设置压力传感器360,其可经由检测通道与检测口361连接并可对从检测口361输入的气压进行检测。压力传感器360与控制器330机械和电气连接并可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送给控制器330。检测口361可设置在控制模块300的壳体上,例如设置在保护罩320的侧面上。特别是,检测口361可与控制口341朝向相同方向,以有利于管路布置。检测口361可与其他需要进行检测的通路连接。因此,压力传感器360可检测其他通路、例如在第三通路出口23处的压力。此外,检测口361可设置在第二接头362中,该第二接头位于检测通道的出口处。检测口361可借助塞子363封闭。在检测通道中可设置压力管364,以用于引导被检测的气体。
此外,在控制器330与基体370之间可设置压力补偿装置380,用于使壳体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由此可保持壳体的密封性。
在空气干燥器100的正常运行状态中,控制器330可控制第一电磁阀340和第二电磁阀350关闭。例如由空压机供给的压缩空气可从空气干燥器100的进气口11进入并通过空气干燥器100的干燥筒120 并因而被干燥和清洁。然后,经过干燥的空气可在经过第一单向阀141 之后进入多回路保护阀200,并继而通过多回路保护阀的各个通路从相应的通路出口输出给需要用气的相应部件。
根据由第一压力传感器220和/或第二压力传感器230检测到的压力,尤其是根据车辆的不同工况和由第一压力传感器220和/或第二压力传感器230检测到的压力,控制器330能够控制第一电磁阀340打开并且控制第二电磁阀350关闭,从而使空气干燥器100处于其切断状态中。就此而言,可根据车辆的不同工况设定不同的压力阈值,在由第一压力传感器220和/或第二压力传感器230检测到的压力超过相应的压力阈值时,控制器330可使空气干燥器100处于其切断状态中。例如在车辆下坡时可以利用发动机反拖提高切断压力,从而有更多的压缩空气可用于制动并因而增加制动力,由此起到安全制动和节能的效果;或者在车辆超车时发动机需要输出较大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切断压力,从而使提高传动功率并因而车辆的动能更强。
在空气干燥器100的切断状态中,由于第一电磁阀340打开,有气压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和排气阀通道向排气阀12反馈气压,从而使排气阀12打开,因此例如从空压机供应的压缩空气可从排气口13排出。与此同时,有气压经由控制通道从控制口341向空压机反馈气压,从而使空压机不再向空气处理单元输送压缩气体并因此切断空压机的压缩空气供应。
根据空压机的打气量、尤其是考虑发动机转速,控制器330能够控制第一电磁阀340和第二电磁阀350同时打开,从而使空气干燥器 100处于其再生状态中。这种再生控制实现了一种智能再生,从而实现对再生的精确控制,提高再生效率。由此可使耗气量减少,从而更节能。特别是,控制模块还可以实现“中间再生”,避免压缩气体过滤不彻底。当连续打气量较大时(超过干燥筒的干燥能力),控制模块可根据打气量控制其电磁阀工作,完成再生,使得干燥筒恢复干燥能力,从而例如避免压缩气体过滤不彻底而导致后端制动回路和储气筒积水。
在空气干燥器100的再生状态中,由于第一电磁阀340打开,如上所述,从空压机供应的压缩空气可从排气口13排出并且空压机可不再向空气处理单元输送压缩气体。此外,由于第二电磁阀350打开,空气可经由对应再生通道和再生通道反吹干燥筒120,从而使干燥筒 120中的干燥剂再生。空气通过节流孔351和空气干燥器100的第二单向阀16流经干燥筒120,然后也可通过排气口13排出。由此,可以使空气回流到干燥筒中以便对干燥筒120进行反吹,从而能够在干燥筒的干燥剂饱和之后使干燥剂再生。空气在经过干燥筒120之后可经由排气通道从排气口13排出。
图6A和图6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模块300的另一实施形式。下面仅描述该另一实施形式与参照图2A-2D、图3A-3B、图4和图5 描述的实施形式的区别。
第一电磁阀34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入通道与阀体110的电磁阀输入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出通道和第二输入通道与第二电磁阀350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电磁阀350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再生通道与阀体110的再生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与阀体110的排气阀通道并因此与排气阀12连接。同样,在所述对应再生通道中可设置节流孔351。在另外的实施形式中,对应再生通道与排气阀通道可部分重叠。
在控制模块300的壳体上可设置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第一输出通道口3231、第二输入通道口323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第一电磁阀34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入通道与第一输入通道口321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出通道与第一输出通道口3231连接。第二电磁阀35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二输入通道与第二输入通道口323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再生通道与对应再生通道口324连接且能够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与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连接。相应地,在阀体110上可设置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电磁阀输入通道口经由电磁阀输入通道在第一单向阀14的下游与阀体110的出气通道连接,排气阀通道口经由排气阀通道与排气阀12连接,再生通道口经由再生通道在第一单向阀14的上游与阀体110的出气通道连接。
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第一输出通道口3231、第二输入通道口323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可设置在壳体的对应装配面上,尤其是设置在保护罩320的与盖板310相对置的表面。阀体110的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可设置在阀体110的与控制模块300的保护罩320贴靠的装配面上。在装配状态中,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可分别与阀体110的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对准。同时,壳体的第一输出通道口3231和第二输入通道口323可例如借助通过阀体110的装配面和壳体的对应装配面形成的通道而连接。
在空气干燥器100的正常运行状态中,控制器330可控制第一电磁阀340和第二电磁阀350关闭。例如由空压机供给的压缩空气可从空气干燥器100的进气口11进入并通过空气干燥器100的干燥筒120 并因而被干燥和清洁。然后,经过干燥的空气可在经过第一单向阀141 之后进入多回路保护阀200,并继而通过多回路保护阀的各个通路从相应的通路出口输出给需要用气的相应部件。
在空气干燥器100的切断状态中,控制器330能够控制第一电磁阀340打开并且控制第二电磁阀350关闭。由于第一电磁阀340打开,有气压经由控制通道从控制口341向空压机反馈气压,从而使空压机不再向空气处理单元输送压缩气体并因此切断空压机的压缩空气供应。从空压机到阀体110的进气口11中的空气可利用特定的空压机保持在通道中,而不排到大气中,因此能够节能。就此而言,特定的空压机在此可构成为有内循环的空压机。
在空气干燥器100的再生状态中,控制器330能够控制第一电磁阀340和第二电磁阀350同时打开。由于第一电磁阀340打开,如上所述,空压机可不再向空气处理单元输送压缩气体。此外,由于第二电磁阀350打开,空气可经由对应再生通道和再生通道反吹干燥筒120,从而使干燥筒120中的干燥剂再生。同时,有气压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和排气阀通道向排气阀12反馈气压,从而使排气阀12打开。空气通过节流孔351和空气干燥器100的第二单向阀16流经干燥筒 120,然后也可通过排气口13排出。由此,可以使空气回流到干燥筒中以便对干燥筒120进行反吹,从而能够在干燥筒的干燥剂饱和之后使干燥剂再生。空气在经过干燥筒120之后可经由排气通道从排气口 13排出。
此外,控制模块300还可实现防凝结控制。例如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如果车辆在夜间不使用,则排气通道和空压机管路中的积水可能结冰,从而影响车辆使用。因此,可能的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发动机熄火后,整车延时断电,控制模块控制其电磁阀工作,实现熄火后再生,排出从空压机至空气干燥器的空压机管路和空气干燥器的排气口处的水汽,从而避免空压机管路和空气干燥器的排气口处结冰。此外,车辆在高速路上耗气量很低,排气阀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冬季温度较低使得行驶过程中空气干燥器排气口处存在结冰的风险。因此,还可能的是,在环境温度低于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排气阀打开,以使排气通道内的水排出。由此能够提前消除排气通道中的积水结冰的风险。因此,根据从CAN总线获取的信息,在必要时还根据由第一压力传感器(220)和/或第二压力传感器(230)检测到的压力,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排气阀打开,以使排气通道内的水排出。
特别是如图3B、图5、图6B、图7A和图7B所示,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模块300还可包括快排装置390。快排装置390设置在控制通道中,并且还在控制通道的通道壁上设置快排口3901(也参见图2C 和图6A)。
快排口3901可经由快排通道与所述控制通道连接。此外,快排口3901可经由阀体110中的直排排气通道通到排气口。
快排装置390可包括单向阀392、用于支承单向阀392的阀座393、固定于阀座393上的用于固定单向阀392的底座391以及用于相对于控制通道密封阀座393的O形圈394。
在空压机收到反馈信号而切断之后,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空压机尽快从切断状态恢复到供气状态(特别是在离合空压机中)。为此需要使供应到控制口361的空气尽快排出。通过快排装置390以及快排口 3901,能够使仍处于控制通道中的气体从快排口排出,由此可以加快空气的排出,例如可使响应时间从1-2秒降低至0.5-1秒,并且因此可以提高空压机的响应速度。
此外,快排口3901也可设置在壳体的对应装配面上,尤其是设置在保护罩320的与盖板310相对置的表面。
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公开的限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空气干燥器(100),空气干燥器(100)具有阀体(110)和干燥筒(120),干燥筒(120)能够装配于阀体(110)的顶面上;
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300)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中的控制器(330)、第一电磁阀(340)和第二电磁阀(350),控制模块(300)的壳体能够侧向地装配于空气干燥器(100)的阀体(110)上,控制器(330)能够与车辆的CAN总线连接并与第一电磁阀(340)和第二电磁阀(350)连接;
所述壳体包括盖板(310)和保护罩(320),在保护罩(320)的侧面上设置控制口(341),并且第一电磁阀(340)在输出端经由控制通道与控制口(341)连接;在所述控制通道中设置有快排装置(390),并且在所述控制通道的通道壁中设置有与快排装置(390)配合作用的快排口(3901),快排口(3901)经由快排通道与所述控制通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在装配状态中,控制模块(300)的壳体与阀体(110)的进气口(11)关于阀体(110)相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具有多个通路出口的多回路保护阀(200),在所述多个通路出口中的第一通路出口(21)处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220)和/或在所述多个通路出口中的第二通路出口(22)处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223);并且第一压力传感器(220)和/或第二压力传感器(230)能够与控制模块(300)的控制器(3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第一电磁阀(34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入通道与阀体(110)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与阀体(110)的排气阀通道连接;
第二电磁阀(35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二输入通道与阀体(110)的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再生通道与阀体(110)的再生通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阀体(110)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设置在阀体的装配面上,并且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第二输入通道口(323)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设置在壳体的对应装配面上,并且在装配状态中,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第二输入通道口(323)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分别与阀体(110)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第二电磁阀输入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第一电磁阀(34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入通道与阀体(110)的电磁阀输入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第一输出通道与第一输出通道口(3231)连接;
第二电磁阀(350)在输入端能够经由第二输入通道与第二输入通道口(323)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再生通道与阀体(110)的再生通道连接,并且在输出端能够经由对应排气阀通道与阀体(110)的排气阀通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阀体(110)的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设置在阀体的装配面上,并且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第一输出通道口(3231)、第二输入通道口(323)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设置在壳体的对应装配面上,并且在装配状态中,壳体的第一输入通道口(321)、对应排气阀通道口(322)和对应再生通道口(324)分别与阀体(110)的电磁阀输入通道口、排气阀通道口和再生通道口对准并且第一输出通道口(3231)和第二输入通道口(32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模块(300)的壳体中还能够设置压力传感器(360),压力传感器(360)能够与控制器(330)连接并且经由检测通道与检测口(361)连接,检测口(361)设置在保护罩(320)的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检测口(361)与控制口(341)朝向相同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快排装置(390)包括单向阀(39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快排装置(390)还包括用于支承单向阀(392)的阀座(393)以及用于相对于所述控制通道密封阀座(393)的O形圈(39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快排装置(390)还包括固定于阀座(393)上的用于固定单向阀(392)的底座(391)。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快排口(3901)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对应装配面上,所述壳体以所述对应装配面装配于空气干燥器(100)的阀体(110)上。
CN202220698490.7U 2022-03-28 2022-03-28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Active CN217124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8490.7U CN217124762U (zh) 2022-03-28 2022-03-28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8490.7U CN217124762U (zh) 2022-03-28 2022-03-28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24762U true CN217124762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44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8490.7U Active CN217124762U (zh) 2022-03-28 2022-03-28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247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4394A1 (de) * 2022-10-06 2024-04-11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Heiz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luftaufbereitungseinheit und luftaufbereitungseinhei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4394A1 (de) * 2022-10-06 2024-04-11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Heiz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luftaufbereitungseinheit und luftaufbereitungseinhe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4464B2 (en) Compressed-air drying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pressed-air drying device, and vehicle
US20120325327A1 (en) Compressed Air Recovery Device,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 Comprising a Compressed Air Recovery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Recovery Module, As Well As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pressed Air Recovery Device, Control Modu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a Compressed Air Recovery Device
KR100433745B1 (ko) 차량의압축공기장치용압축공기공급장치및그압축공기공급장치의제어방법
US8740316B2 (en) Compressed air preparation device
US9050957B2 (en)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 compressed air supply devic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mpressor
KR100964591B1 (ko) 압축기 장치
JP2002508278A (ja) エアドライアタンクモジュール
JP5187664B2 (ja) 車両用圧縮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アドライヤ
JP2002504459A (ja) エアドライアタンクモジュール部品
CN217124762U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KR101908752B1 (ko) 상용차용 압축 공기 공급 장치 및 압축 공기 공급 장치의 작동 방법
CN115554821A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
RU2584765C2 (ru) Клап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дводом воздуха для компрессор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а также компрессор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компрессорной системой
US8371275B2 (en) Compressed air system
CN217092835U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
CN217092837U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
US8616231B2 (en) Valve device for a compressed air supply device and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
US9346334B2 (en) Air supply device for a vehicle having pneumatic devices
CN115583232A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CN218463642U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控制模块
EP1218231B1 (en) Vehicle air braking systems
CN115554820A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
CN115182871B (zh) 一种空气悬挂压缩机系统及其气路结构
JP6741567B2 (ja) トレーラ用空気供給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US20040070264A1 (en) Integrated air dryer module for vehicle air bra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