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1915A -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81915A CN111081915A CN201910992595.6A CN201910992595A CN111081915A CN 111081915 A CN111081915 A CN 111081915A CN 201910992595 A CN201910992595 A CN 201910992595A CN 111081915 A CN111081915 A CN 1110819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pack
- sealing member
- heat dissipation
- film
- dissipation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8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7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888 film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501 film c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33 PVDF bi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81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8632 Al0.05O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01 laminat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7—Plate-shaped 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以获得一种含有分层堆叠的覆膜电池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可实现良好的散热和高储能密度,提高容积利用率,并能够以正确方式实现覆膜电池的固定。所述覆膜电池包括具有膜包覆材料的外壳和容纳于该外壳内的发电单元。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一密封部件和不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形成于所述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面F)上。所述电池组具有第三密封部件,该第三密封部件为第二密封部件的一部分,并重叠于发电单元上。在该电池组中,面F上设有散热板,且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形成于该面F上。所述第三密封部件与所述散热板在面F上的投影面积占面F的40%或40%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可充电电池已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汽车等物之上,而且人们对具有高储能密度、长寿命及高安全水平的高性能二次电池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已知存在一种将轻质柔性膜作为外壳,将高形状柔性材料包裹在内的覆膜电池。此外,为了满足更高功率的需要,已知存在通过连接多个覆膜电池而形成的电池组。
例如,公开号为H10-214606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一种与覆膜电池外壳结构相关的技术。图19为该文献所公开的覆膜电池视图,图20为沿图19中的XX-XX线截取的截面图。在图19和图20所示的覆膜电池中,发电单元7外覆盖含有层压膜5A的层压外壳5,集电引线6引出至层压外壳5的外部。发电单元7由正极1、负极2以及设于此两者之间的电解质层3构成,正极1和负极2分别连接一个集电引线6。此外,在该覆膜电池中,发电单元7上方还粘贴有由密封部件4A和4B构成的密封部件4。
发明内容
在使用可充电电池时,必须对外壳内的发电单元加以保护。具体而言,在跌落和振动等冲击的影响下,正极、负极及隔膜等部件会发生相对于初始形状的偏离或变形,从而可能影响可充电电池的性能。因此,通过外壳对上述部件加以保护这一点至关重要。
此外,为了实现覆膜电池的长寿命和高安全性,还需要对覆膜电池进行固定,甚至通过以特定压力对其进行施压的方式进行固定。当内含覆膜电池的可充电电池在长时间使用情况下充电和放电时,可充电电池的部件之间会发生特定反应,并产生气体。可充电电池内产生的气体会使得可充电电池胀大,从而影响其寿命、电池特性和安全性。
然而,根据公开号为H10-214606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中公开的技术,当将含有多个相互堆叠的覆膜电池的电池组安装于设备上时,由于每一覆膜电池均存在叠于发电单元上的密封部件,因此该密封部件与覆膜电池外壳的其他部分之间会产生高度差,从而形成空隙。该空隙将使得发电单元面积最大的表面无法均匀受压,从而可能导致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等特性的劣化。
另一方面,在通过以公开号为H10-214606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中公开的技术堆叠多个覆膜电池的方式制造电池组的过程中,如果上述空隙被封闭,则热量将会淤积滞留于其中,从而导致散热不良。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覆膜电池的电池组,以解决上述问题。上述问题在于,在含有分层堆叠的覆膜电池的电池组内,无法实现良好的散热和高储能密度,无法提高容积利用率,而且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固定覆膜电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池组为一种含有多个分层堆叠的覆膜电池的电池组,其中:每一覆膜电池均包括具有膜包覆材料的外壳和容纳于该外壳内的发电单元;该外壳具有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一密封部件以及不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二密封部件;该第二密封部件形成于所述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在该电池组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重叠于所述发电单元上的部分形成第三密封部件;所述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散热板,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形成于该至少一个面上;所述第三密封部件与所述散热板在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的投影面积占该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的40%或40%以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制造方法为一种通过堆叠多个覆膜电池而制造电池组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其中:每一所述覆膜电池均包括具有膜包覆材料的外壳和容纳于该外壳内的发电单元;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一密封部件和不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形成于所述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该制造方法包括在所述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散热板,该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三密封部件,该第三密封部件为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重叠于所述发电单元上的部分;所述第三密封部件与所述散热板在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的投影面积占该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的40%或40%以上。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对特定例示实施方式的描述以及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容易理解,附图中:
图1为含于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内的覆膜电池例示结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覆膜电池例示结构的沿II-II线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覆膜电池另一实施例的沿II-II线截面图;
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6为含于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内的覆膜电池例示结构平面图;
图7为图6所示覆膜电池的例示结构的沿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9为第四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10为第五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11为第六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12为第七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13为第八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14为含于第九实施方式电池组内的覆膜电池例示结构平面图;
图15为图14所示覆膜电池例示结构的沿XV-XV线截面图;
图16为第九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17为第十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18为第十一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
图19为公开号为H10-214606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中公开的覆膜电池的结构平面图;
图20为图19所示覆膜电池沿XX-XX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相同元件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而且省略其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之前,先参考图1至图3,描述该电池组内所含的覆膜电池。图1为含于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内的覆膜电池例示结构平面图,图2为沿图1中II-II线的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含于本实施方式电池组内的覆膜电池101a的结构中,发电单元104由膜包覆材料108覆盖,第一引线102和第二引线103引出至外部,上述各部件均密封。通过这种方式,在覆膜电池101a内,发电单元104容纳于含膜包覆材料108的外壳(外容纳壳)内。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图1等图中将膜包覆材料108用作外壳,但只要该外壳具有膜包覆材料,其可具有任何形式。
上述密封通过密封部件实现,该密封部件至少包括第一密封部件105和第二密封部件106。因此,所述外壳至少具有该第一密封部件105和第二密封部件106。第一密封部件105用于引出引线(在本例中为第一引线102和第二引线103)。第二密封部件106不用于引出引线。第一引线102与发电单元104所含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者相连,第二引线103与上述两者中的另一者相连。
如图1和图2所示,发电单元104为矩形。第二密封部件106通过将膜包覆材料108的反面粘贴至其位于发电单元104外表面中的具有发电单元104最大面积的一面上的正面的方式形成。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和以下各实施方式的描述基于发电单元104基本为矩形这一假设,但只要能够形成上述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则其也可例如具有近似于矩形的形状。
在下文中,将第二密封部件106叠合于发电单元104上的部分称为第三密封部件107。更具体而言,第三密封部件107为第二密封部件106的与发电单元104重叠(位置重叠)的部分。
以下,参考图3,描述覆膜电池101a的另一实施例。图3为图1所示覆膜电池101a另一实施例沿图1中II-II线的截面图。图3所示覆膜电池101a与图2例示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密封部件106中,膜包覆材料108的同一面在具有发电单元104最大面积的一面上粘贴在一起。图3例示结构的其他部分及其作用与图2例示结构相同。
由于膜包覆材料108的同一面粘贴于一起,因此如图所示,与图2得到第三密封部件107不同的是,图3的第三密封部件107的未粘贴部分和粘贴部分之间形成空隙。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如此,所述膜包覆材料也可通过折叠而不留空隙,但与此同时,会形成折线。或者,该膜包覆材料也可通过折叠而基本不留带折线的空隙。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图4等下述附图。
以下,还参考图4,对本实施方式电池组进行描述。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该电池组的结构示例)截面图,该截面图所示为多个图3的覆膜电池101a堆叠于一起的电池组例示结构。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a为其内有多个图1和图3所示覆膜电池101a相互堆叠于一起的电池,即其内有多个此类覆膜电池101a分层堆叠的电池。
下文中,将覆膜电池101a中的一个覆膜电池的发电单元104、膜包覆材料108、第三密封部件107分别称为发电单元104a、膜包覆材料108a、第三密封部件107a。类似地,在下文中,与上述一个覆膜电池相邻的覆膜电池内的发电单元104、膜包覆材料108、第三密封部件107分别称为发电单元104b、膜包覆材料108b、第三密封部件107b。
具体而言,在电池组100a中,多个覆膜电池101a按如下方式分层堆叠: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第三密封部件107b在堆叠方向上互不重叠,而且设有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表面彼此相对(称为相对状态)。具体而言,在电池组100a中,相邻覆膜电池101a按如下方式设置: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彼此相对,而且其沿堆叠方向的投影位置互不重叠。此外,在电池组100a中,相邻覆膜电池101a按不设第三密封部件107的表面彼此相对(称为非相对状态)的方式分层堆叠。通过这种方式,相邻覆膜电池101a在电池组100a中或以相对状态堆叠,或以非相对状态堆叠。
虽然图4所示截面图中未示出第一引线102和第二引线103,但各覆膜电池101a通过在垂直方向上交替翻转堆叠而使得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彼此相对,而且这些电池在电池组100a中串联连接。由于本例中垂直方向上的翻转为绕第一引线102和第二引线103连线的旋转,因此分层堆叠的覆膜电池101a的第一引线102和第二引线103的极性优选交替互换。具体而言,首先制造第一引线102为正极引线且第二引线103为负极引线的覆膜电池101a,以及第一引线102为负极引线且第二引线103为正极引线的覆膜电池101a,然后将这些覆膜电池101a以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彼此相对的方式交替堆叠。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如此,覆膜电池101a也可并联连接。在该情形中,无需互换极性,覆膜电池101a交替堆叠,使得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彼此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a中,如图4所示,相邻覆膜电池101a之间设置散热板109a,109b。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及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内,相邻覆膜电池之间设置散热板,因此随结构的不同,相邻覆膜电池既可相互接触,也可不相互接触。在图4示例中,相邻覆膜电池的未粘贴部分和粘贴部分相互接触。
以下,具体描述散热板109a,109b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当描述散热板109a,109b的共同特征时,将其统称为散热板109。
散热板109a设置于(堆叠于)发电单元104a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且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一面上。类似地,散热板109b设置于发电单元104b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且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b的一面上。
正如图4所示的两个散热板109a,109b的情形一样,由于相邻覆膜电池101a之间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散热板109,因此两个散热板109a,109b同时位于发电单元104a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且设有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一面上。与此同时,该两个散热板109a,109b也同时位于发电单元104b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且设有第三密封部件107b的一面上。
作为上述散热板一部分的散热板109a不与上述相邻覆膜电池中一个覆膜电池的第三密封部件107a重叠。类似地,作为上述散热板另一部分的散热板109b不与上述相邻覆膜电池当中另一覆膜电池的第三密封部件107b重叠。
此外,如图4所示,优选地,散热板109a的厚度基本上与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厚度相同,而散热板109b的厚度基本上与第三密封部件107b的厚度相同。这一设置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得,在设置散热板109a后,每个覆膜电池101a均可实现均一的厚度,从而在对堆叠于一起的覆膜电池101a和相邻覆膜电池101a施压时,可实现均匀施压。需要注意的是,在将散热板109a和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受压时厚度设计为相等时,可将散热板109a和第三密封部件107a之间的弹性差异等因素纳入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如此,在如图4实施例所示相邻覆膜电池101a的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彼此相对的结构中,此两部件的厚度并不一定需要基本相同。具体而言,即使两者厚度并不基本相同,只要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散热板109b的总厚度与第三密封部件107b和散热板109a的总厚度基本相同,仍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图4所示电池组100a中,在不设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一侧还设置散热板109c。散热板109c设于发电单元104(在本例中为发电单元104b)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上,而且其面积优选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大面积。这使得当以覆膜电池101a制造电池组100a时(即当其受压时),可实现对发电单元104的均匀施压。需要注意的是,并不一定需要设置散热板109c。
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a中,第三密封部件107和所述散热板(单独散热板109a,或散热板109a和109b两者)在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上的投影面积占该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40%或40%以上。图4所示为符合该条件的一例。
所述投影面积表示当将目标部分投影至上述一面上时的面积。因此,当在电池组100a中将第三密封部件107和散热板109重叠时,所述投影面积为重叠面积与非重叠面积的总和。在图4所示示例中,作为第一定义,发电单元104a上的投影面积可定义为将散热板109a的面积与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面积相加之后获得的值。或者,在图4示例中,作为第二定义,发电单元104a上的投影面积可定义为将散热板109b的面积与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面积相加之后获得的值。或者,在图4示例中,作为第三定义,发电单元104a上的投影面积可定义为将散热板109b和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投影面积与散热板109a面积相加之后获得的值。
以下,利用第一和第二投影面积中较小的一者,而且在某些情形中,利用第三投影面积,描述表示下限(如上述的40%等)的条件以及表示上限的条件。
虽然在图4示例中,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散热板109a,109b的投影面积占上述一面面积的80%或80%以上,但是只要该面投影的一部分为散热板,其也可为100%以上。
在该结构中,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a处于固定状态,在该状态中,具有发电单元104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受压。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压区域由所述两个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和处于相邻覆膜电池101a边界处的所述两个散热板109a,109b构成,该受压区域的面积占发电单元104a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此外,该受压区域的面积占发电单元104b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所述受压区域为可在电池堆叠过程中受压的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图4示出了分层堆叠的覆膜电池101a当中处于两端的覆膜电池101a(图4中上端四个,下端两个),而未示出其他覆膜电池101a,但是该分层堆叠的覆膜电池101a的数目也可以为六个或六个以下。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下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所有附图。此外,在图4以及下述其他实施方式电池组的所有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截面图所示形状当中的不同部件之间具有留白。但是,在实际电池组中,如下所述,各覆膜电池和散热板在制造过程中分层堆叠,并通过两端受压而固定。因此,在实际电池组中,所有附图中堆叠方向(图中垂直方向)上的空隙实际上并不存在。此外,本实施方式和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并不一定需要以图示方向设置,其例如也可横向设置。在横向设置时,图4的上下两端将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此外,虽然以上描述了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散热板109的投影面积占发电单元104a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的一例,但是如上所述,该投影面积也可以为该面的至少40%。例如,只要相邻覆膜电池101a设置为使得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彼此相对,而且其沿堆叠方向的投影位置互不重叠,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散热板109b的投影面积只需占40%~50%即可。这一设置方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相邻密封部件107b而对受压区域进行补充。以下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中将对此进行举例说明。此外,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散热板109b的投影面积优选占发电单元104a外表面中最大面积的45%或45%以上,更优选占47%或47%以上。第三密封部件107b和散热板109b的投影面积优选占发电单元104b外表面中最大面积的45%或45%以上,更优选占47%或47%以上。
虽然以上针对第三密封部件107和散热板109投影面积指定了面积占比,但由于散热板109可叠于第三密封部件107上,因此也可仅指定针对第三密封部件107的面积占比。
具体而言,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密封区域的面积优选占发电单元104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40%或40%以上,更优选占45%或45%以上,进一步优选占47%或47%以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在相邻覆膜电池101a边界处的密封区域面积占所述具有发电单元104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该面积优选为90%或90%以上,更优选为94%或94%以上。此外,第三密封部件107的面积占所述最大面积的50%或50%以下。因此,所述两个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构成的密封区域面积占所述最大面积的100%或100%以下。
在本例中的条件下,电池组100a内的相邻覆膜电池101a可设置为使得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彼此相对,且其沿堆叠方向的投影位置互不重叠。如此,可例如通过使散热板109薄于第三密封部件107的方式,使得发电单元104可均匀受压,从而增大发电单元104在堆叠方向上的密度,进而改善电池组100a的容积利用率。
如上所述,虽然以上指定了第三密封部件107的面积占比,但是在设置与第三密封部件107部分或完全重叠的散热板109时,仍可满足以上针对散热板109和第三密封部件107投影面积指定的条件。例如,第三密封部件107和散热板109的投影面积可设置为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40%或40%以上,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密封区域可设置为该面面积的10%~50%。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如此,散热板109的面积和厚度仍取决于待安装电池组100a的物体、必要标准等因素。此外,由一个覆膜电池101a和一个散热板109组成的组合中第三密封部件107和散热板109的面积占比并无具体限制。
以下,对散热板109的材料进行说明。该说明同样适用于散热板109c。
散热板109为能够散热的板状部件。只要散热板109的材料至少具有一定的导热性,散热板109即视为具有散热能力。就导热性(散热性)而言,散热板109优选由金属制成。虽然并无任何限制,但是所述金属可以为铝、铁、铜等。
另一方面,当安全性为最大考虑因素时,优选考虑相邻覆膜电池101a的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之间是否会发生短路。当用作外壳的膜包覆材料108的内层含有铝等金属且该内层金属未被覆盖时,便可能会发生短路。造成所述内层金属未被覆盖的原因可在于,膜包覆材料108的外层(绝缘层)中心或边缘因整个电池组受到冲击等原因而发生破裂。
出于这一观点,散热板109优选不具有导电性(即具有绝缘特性)。当散热板109例如由塑料制成时,其便可具有绝缘特性。然而,使散热板109具有绝缘特性的材料并不限于塑料。通过使用绝缘散热板109,电池组100a可保证作为该电池组100a组成构件的每一覆膜电池101a均具有绝缘特性,而且即使当某个覆膜电池101a发生缺陷时,该缺陷也会仅局限于该单个电池内。
是将散热还是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即是以金属(具有导电性)还是绝缘材料制造散热板109,可取决于待安装电池组100a的物体、必要标准等因素。
此外,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板109优选具有平行设于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上的多个通孔。具体而言,就散热性方面而言,在形成电池组后,各通孔两端优选未被其他构件覆盖。每一通孔优选均为与瓦楞纸箱类似的线性通孔,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提高散热效果的手段并不限于通孔,也可通过对散热板进行压花等工艺而形成凹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结构中,相邻覆膜电池之间设置散热板,通过第三密封部件和该散热板,实现覆膜电池的最佳固定条件。具体而言,当通过将覆膜电池分层堆叠而形成电池组时,将发生热量淤积滞留在电池组内的问题。然而,通过在相邻覆膜电池之间设置散热板,可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因此,本实施方式电池组可实现良好的散热和高储能密度,提高容积利用率,并能够以正确方式实现覆膜电池的固定。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实现电池组的长寿命和高安全性。当该电池组例如安装于汽车等移动物体上时,其可忍受该移动物体的振动。虽然图4所示为对图1和图3所示覆膜电池101a进行堆叠的一例,但是当对图1和图2所示覆膜电池101a进行堆叠时,仍可实现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b中,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和散热板109a,109b的宽度短于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100a。电池组100b在这一点上与图4所示电池组100a不同。除散热板位置之外,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b的其他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相同,因此省略其部分描述。在适当之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种示例可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与图2所示例示结构一致,在覆膜电池101a结构中,含第三密封部件107的第二密封部件106通过将膜包覆材料108的反面粘贴至其正面上这一点也可适用于本实施方式。
在电池组100b中,与电池组100a一致,多个覆膜电池101a以如下方式分层堆叠: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在堆叠方向上互不重叠;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表面彼此相对。然而,在电池组100b中,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堆叠于同一平面。
散热板109a设于发电单元104a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且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一面上。类似地,散热板109b设于发电单元104b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且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b的一面上。此外,在电池组100b中,散热板109a,109b与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设于同一平面。散热板109a在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前端边缘处与第三密封部件107a设于同一平面,而散热板109b在第三密封部件107b的前端边缘处与第三密封部件107b设于同一平面。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5中,散热板109a,109b均位于发电单元104a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且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一面上。类似地,散热板109a,109b还同时位于发电单元104b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且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b的一面上。
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散热板一部分的散热板109a不与上述相邻覆膜电池中一个覆膜电池的第三密封部件107a重叠。类似地,作为上述散热板另一部分的散热板109b不与上述相邻覆膜电池中另一覆膜电池的第三密封部件107b重叠。
此外,如图5所示,优选地,散热板109a的厚度基本上与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厚度相同,散热板109b的厚度基本上与第三密封部件107b的厚度相同。这一设置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得,在设置散热板109a后,每个覆膜电池101a均可实现均一的厚度,从而在对堆叠于一起的覆膜电池101a和相邻覆膜电池101a施压时,可实现均匀施压。需要注意的是,在将散热板109a和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受压时厚度设计为相等时,可将散热板109a和第三密封部件107a之间的弹性差异等因素纳入考虑。
虽然如图5所示,在电池组100b中,未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一侧设有散热板109c,但与电池组100a一致,并不一定需要设置散热板109c。
与电池组100a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b中,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和散热板109a,109b在堆叠方向上无任何重叠的部分。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b中,与电池组100a一致,第三密封部件107和所述散热板(单独散热板109a,或散热板109a和109b两者)的投影面积占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40%或40%以上。
举例而言,在图5示例中,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散热板109a,109b的投影面积为所述一面面积的40%或40%以上且75%或75%以下。
该例对应于由一个覆膜电池和一个散热板109a组成的组合中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散热板109a的投影面积占所述一面面积的40%或40%以上且50%或50%以下的实施例。在该例中,另一组合中的第三密封部件107b和散热板109b的投影面积同样占所述一面面积的40%或40%以上且50%或50%以下。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散热板109a的投影面积优选占发电单元104a外表面中最大面积的45%或45%以上且50%或50%以下,更优选占47%或47%以上且50%或50%以下。第三密封部件107b和散热板109b的投影面积优选占发电单元104b外表面中最大面积的45%或45%以上且50%或50%以下,更优选占47%或47%以上且50%或50%以下。
在该结构中,当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b处于固定状态时,具有发电单元104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在上例中为100%或100%以上)受压。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压区域由所述两个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和处于相邻覆膜电池101a边界处的所述两个散热板109a,109b构成,该受压区域的面积占发电单元104a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此外,该受压区域的面积占发电单元104b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密封区域可设计为占发电单元104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40%或40%以上。类似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密封区域同样可设计为占所述一面的45%或45%以上,并可进一步设计为占所述一面的47%或47%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散热板109不与第三密封部件107重叠,因此散热板109的面积随第三密封部件107密封区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由于散热板109的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因此设计时优选将此考虑在内。
如上所述,与电池组100a不同,电池组100b的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和散热板109a,109b在堆叠方向上不存在任何重叠区域。电池组100b也可实现对发电单元104的均匀施力。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中,堆叠方向上的发电单元密度高于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因此可在实现第一实施方式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容积利用率。
第三实施方式
在描述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之前,先参考图6和图7,描述该电池组内所含的覆膜电池。图6为含于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内的覆膜电池例示结构平面图,图7为沿图6中VII-VII线的截面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所含的覆膜电池101b中,从发电单元104边缘开始,在于膜包覆材料108相同的平面内,对第二密封部件106进行密封。覆膜电池101b在这一点上与图1和图3所示覆膜电池101a不同。本实施方式覆膜电池101b的其他点及其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覆膜电池101a相同。例如,与图2所示例示结构一致,本实施方式也可采用将膜包覆材料108反面和正面粘贴于一起的结构。
以下,还参考图8,对本实施方式电池组进行描述。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该截面图所示为多个图6和图7覆膜电池101b堆叠于一起的电池组例示结构。
如图8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c内堆叠覆膜电池101b,而非覆膜电池101a,同时还设置相应的散热板109。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c的其他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相同,因此省略其部分描述。在适当之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种示例可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c中,多个覆膜电池101b按如下方式分层堆叠: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在堆叠方向上互不重叠,设有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表面彼此相对。在这一点上,电池组100c与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100a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c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覆膜电池101a的堆叠方式一致,各覆膜电池101b通过在垂直方向上交替翻转堆叠而使得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彼此相对,而且这些电池串联连接。与第一实施方式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覆膜电池101b也可并联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c中,如图8所示,相邻覆膜电池101b之间同样设有散热板109a,109b。在电池组100c中,散热板109a在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前端边缘处与第三密封部件107a设于同一平面,散热板109b在第三密封部件107b的前端边缘处与第三密封部件107b设于同一平面。此外,虽然在电池组100c中,未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一侧设有散热板109c,但与电池组100a一致,并不一定需要设置散热板109c。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一致,当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c处于固定状态时,具有发电单元104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受压。此外,第三密封部件107a和散热板109a,109b的投影面积占发电单元104a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比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部件107同样可优选设计为占发电单元104外表面中最大面积的40%或40%以上,而且第三密封部件107的相关面积占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电池组与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组具有相同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中,由于膜包覆材料108的同一面在覆膜电池101b的边缘处粘贴于一起,因此可实现发电单元104主要部分的均匀施力。
第四实施方式
图9为第四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d中,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宽度短于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100c,而且仅设一个散热板109ab,而非设置两个散热板109a,109b。电池组100d在这一点上与图8所示电池组100c不同。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d的其他点与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相同,故此省略其部分描述。在适当之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种示例可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中。
在电池组100d中,与电池组100c一致,多个覆膜电池101a按如下方式分层堆叠: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在堆叠方向上互不重叠,设有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表面彼此相对。然而,在电池组100d中,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和散热板109ab设于同一平面。
散热板109ab设于第三密封部件107a前端边缘与第三密封部件107b前端边缘之间。散热板109ab的面积可例如占发电单元104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50%或50%以上且80%或80%以下。在该情形中,每一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可例如占发电单元104外表面中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10%或10%以上且25%或25%以下。
此外,通过以上述方式设置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和散热板109ab,当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d处于固定状态下时,具有发电单元104最大面积的一面的80%或80%以上(在图9中,稍小于100%)受压。此外,为了在该设置方式中实现均匀施压,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板109ab的厚度与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厚度同样基本相同。虽然在电池组100d中,未形成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的一侧设有散热板109c,同样地,并不一定需要设置散热板109c。
如上所述,与电池组100c不同,在电池组100d中,第三密封部件107a,107b和散热板109ab之间在堆叠方向上不存在任何重叠区域。此外,如上所述,电池组100d也可实现对发电单元104的均匀施压。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中,堆叠方向上的发电单元密度高于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容积利用率。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电池组中的散热板数目更少,而且还能获得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实现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散热板的结构更为简单。举例而言,只需在每对相邻覆膜电池101b之间设置一个散热板109ab,便可实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散热效果,从而减少部件数目以及制造过程中的工时。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为第五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e中,在第四实施方式电池组100d中对图6和图7所示覆膜电池101b进行了如下改动。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覆膜电池101b的平面图如图6所示,而且截面图如图10所示。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覆膜电池101b中,第二密封部件106始自发电单元104的侧面(不具有最大面积的其中一个面),而且沿发电单元104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覆膜电池101b中,膜包覆材料108的同一面在上述侧面及发电单元104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上粘贴于一起。
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e的其他点及其效果与第四实施方式电池组相同,故此省略其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覆膜电池101b堆叠时,粘贴起始点不会对堆叠造成干扰,从而实现更高的密度。
第六实施方式
图11为第六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f与图8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100c的区别在于,采用将散热板109a,109b相互结合后形成的散热板109ab。
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f中,散热板109ab的一部分设置为重叠于相邻覆膜电池中一个覆膜电池的整个第三密封部件107a上。此外,在电池组100f中,散热板109ab的另一部分设为不与第三密封部件107a重叠。类似地,在该电池组100f中,散热板109ab的一部分设为重叠于另一覆膜电池的整个第三密封部件107b上,散热板109ab的另一部分设为不与第三密封部件107b重叠。
散热板109ab设计为使得散热板109ab和第三密封部件107a的总厚度与散热板109ab和第三密封部件107b的总厚度基本相同,从而在施压操作中,可实现对发电单元104的均匀施压。
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f的其他点及其效果与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组相同,故此省略其描述。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同样具有可减少部件数目以及散热板制造工时的效果。
虽然图11所示为通过堆叠图6和图7所示覆膜电池101b而形成电池组100f,但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堆叠图10所示覆膜电池的方式形成电池组100f。
第七实施方式
图12为第七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虽然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描述了相邻覆膜电池或以相对状态堆叠(设置),或以非相对状态堆叠的示例,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相邻覆膜电池均以非相对状态堆叠。因此,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g通过以非相对状态堆叠相邻覆膜电池101b的方式制成。
具体而言,在电池组100g中,将图6和图7所示覆膜电池101b设置为使得第三密封部件107沿堆叠方向朝向同一方向,而且这些覆膜电池串联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覆膜电池也可并联连接。当对覆膜电池进行直接连接时,首先制造第一引线102为正极引线且第二引线103为负极引线的覆膜电池101b以及第一引线102为负极引线且第二引线103为正极引线的覆膜电池101b,然后将这些覆膜电池沿图12水平方向(发电单元104的宽度方向)交替旋转并交替堆叠,以使得第三密封部件107面向同一方向。
此外,在电池组100g中,相邻覆膜电池101b之间设置散热板109g。散热板109g的一部分与第三密封部件107重叠,一部分不与第三密封部件107重叠,而且设计为使得每一部分的总厚度与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厚度基本相同。
通过这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g中,重叠部分的散热板109g和第三密封部件107总厚度与非重叠部分的散热板109g厚度基本相同。
此外,在电池组100g中,图中示出了第三密封部件107和散热板109g的投影面积几乎占发电单元104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100%的一例。如此,当电池组100g处于固定状态时,所述一面的几乎100%(即一面的80%或80%以上)被第三密封部件107和散热板109g的压住。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密封区域同样可例如设置为占所述一面面积的40%或40%以上且50%或50%以下。
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g的其他点及其效果例如与第六实施方式电池组相同,故此省略其描述。举例而言,虽然堆叠方向上的发电单元密度和容积利用率低于第六实施方式,但是本实施方式可使得堆叠过程更加容易。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图12所示为通过堆叠图6和图7所示覆膜电池101b而形成电池组100g,但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堆叠图10所示覆膜电池的方式形成电池组100g。
第八实施方式
图13为第八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h与第七实施方式电池组100g的区别在于,以散热板109h替代散热板109g。散热板109h在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前端边缘处与第三密封部件107设于同一平面。
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h的其他点及其效果与第七实施方式电池组相同,故此省略其描述。与第七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差,但其可提高堆叠方向上的发电单元密度以及容积利用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图13所示为通过堆叠图6和图7所示覆膜电池101b而形成电池组100h,但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堆叠图10所示覆膜电池的方式形成电池组100h。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每N个(N为2或大于2的整数)覆膜电池101b垂直翻转,并堆叠为使得某一部分的第三密封部件107彼此相对。在该情形中,同样地,每对相邻覆膜电池101b之间设有一个散热板109g。
第九实施方式
在描述第九实施方式电池组之前,先参考图14和图15,描述该电池组内所含的覆膜电池。图14为含于第九实施方式电池组内的覆膜电池例示结构平面图,图15为沿图14中XV-XV线的截面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所含的覆膜电池101c中,第二密封部件106形成于与发电单元104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相对应的膜包覆材料108的大部分之上。覆膜电池101c在这一点上与图6和图7所示覆膜电池101b不同。本实施方式覆膜电池101c的其他点及其效果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覆膜电池101b相同。例如,与图2所示例示结构一致,本实施方式也可采用将膜包覆材料108反面和正面粘贴于一起的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4中,第一密封部件105隐于第二密封部件106之下,图1等图中以虚线标出的发电单元104隐于第三密封部件107之下。
以下,对上述“大部分”进行说明。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部件107(该部件为第二密封部件106的一部分且重叠于发电单元104上)的密封区域占具有发电单元104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80%或80%以上。该密封区域优选占所述一面面积的90%或90%以上,更优选占该面面积的94%或94%以上。
由于第三密封部件107重叠于发电单元104上,因此其密封区域占所述一面面积的100%或100%以下。因此,该密封区域优选占所述一面面积的80%或80%以上且100%或100%以下,更优选占该面面积的90%或90%以上且100%或100%以下,进一步优选占该面面积的94%或94%以上且100%或100%以下。
当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密封区域占所述一面面积的100%或100%以下时,该密封区域小于或等于覆膜电池101c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最大面积。因此,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尺寸小于或等于覆膜电池101c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
以下,还参考图16,对本实施方式电池组进行描述。图16为第九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该截面图所示为多个图14和图15覆膜电池101c堆叠于一起的电池组例示结构。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i中,以图14和图15覆膜电池101c替换覆膜电池101b,并以散热板109i替换图13所示第八实施方式散热板109h。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i的其他点与第八实施方式电池组相同,故此省略其部分描述。在适当之处,第八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种示例可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中。
散热板109i设置为覆盖第三密封部件107的大部分,而且其面积基本相同,而散热板109i的面积更大。因此,上述与第三密封部件107相关的面积占比可同样应用于散热板109i,而且由于其相互重叠,因此其投影面积也可同样应用。
与第八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堆叠方向上发电单元密度和容积利用率较低,但散热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6中,可将每两个覆膜电池101c垂直翻转,并堆叠为使得某一部分的第三密封部件107彼此相对。在该情形中,同样地,每对相邻覆膜电池101c之间设有一个散热板109i。
第十实施方式
图17为第十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j与第九实施方式电池组100i的区别在于,按照如下方式对图14和图15所示覆膜电池101c进行改动。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覆膜电池101c的平面图如图14所示,而且其截面图如图10所示。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覆膜电池101c中,第二密封部件106始自发电单元104的侧面(不具有最大面积的其中一个面),而且沿发电单元104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覆膜电池101c中,膜包覆材料108的同一面在上述侧面及发电单元104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上粘贴于一起。
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j的其他点及其效果与第九实施方式电池组相同,故此省略其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覆膜电池101c堆叠时,粘贴起始点不会对堆叠造成干扰,从而实现更高的密度。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8为第十一实施方式电池组例示结构截面图。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k与第十实施方式电池组100j的区别在于,并非每一覆膜电池101c均设置散热板109i,而是每两个覆膜电池101c设置一个散热板109i。
本实施方式电池组100k的其他点及其效果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相同,故此省略其描述。与第十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差,但其可提高堆叠方向上的发电单元密度以及容积利用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处描述了每两个覆膜电池设置一个散热板109i的示例,但是也可每N个覆膜电池设置一个散热板109i。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与本实施方式一致,第九实施方式电池组100i中,也可每N个覆膜电池设置一个散热板109i。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上述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于正极,采用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Lini0.8Co0.15Al0.05O2,用作导电性赋予剂的炭黑以及用作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94:3:3混合物。对于负极,采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表面涂覆石墨,用作导电性赋予剂的炭黑以及用作粘结剂的PVDF的96:1:3混合物。对于隔膜,采用聚丙烯制成的多孔隔膜。此外,将正负极以隔膜相隔的方式交替相叠10层后形成的结构用作发电单元。
将发电单元置于膜包覆材料制成的外壳中后密封,从而获得覆膜电池。每一实施方式和比较例的覆膜电池均采用相应的密封形式。对于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覆膜电池、图10所示第五实施方式覆膜电池、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覆膜电池、以及图10所示第五实施方式覆膜电池,第三密封部件占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50%。对于图14和图15所示第九实施方式覆膜电池以及图16所示第九实施方式覆膜电池,第三密封部件占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100%。此外,图16第九实施方式电池组以及比较例电池组均由4个覆膜电池构成。
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下文称为“所述一面”)的面积为130mm×70mm,而且对于每一实施方式,均在向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上施压或不施压的条件下,测量45°温度下2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
表1
首先,讨论单个覆膜电池的结果。
以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尺寸均为“130mm×70mm”的情形为例,当不施压时,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覆膜电池,图10所示第五实施方式覆膜电池以及图14和图15所示第九实施方式覆膜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每一实施方式因结构引起的差异较小。
然而,在施压的情形下(图14和图15所示第九实施方式),第三密封部件对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100%面积均匀施压,从而使得发电单元保持均匀,进而有可能有助于改善电池性能。
以下,对电池组(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图10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以及图16所示第九实施方式)的结果进行说明。
以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尺寸均为“130mm×70mm”的情形为例,当不施压时,容量保持率未发生明显差异。由此可见,每一实施方式因结构引起的差异较小。
然而,在施压的情形下,压力均匀施加至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100%面积上,从而使得发电单元保持均匀,进而有可能有助于改善电池性能。
以下,对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导致的差异进行说明。
对于图4第一实施方式,在不施压的情形下,容量保持率呈现随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原因可能在于如下结构特征:覆膜电池可降低外壳内的大气压力;外部压力对覆膜电池有保形作用。具体而言,该趋势的可能原因在于,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因上述特征而增大,从而导致保形效果降低。
另一方面,在施压情形下,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可得到可靠施压,从而确保了保形作用。如此,无论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如何,均可产生效果。这一结果表明,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越大,施压所产生的效果越大。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优选为20000mm2或更大。
以下,对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相互垂直的两条边的边长之比(长宽比)导致的差异进行说明。
对“200mm×200mm”和“400mm×100mm”这两种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相同,但相互垂直的两条边的边长之比不同的情形比较时可发现,在不施压的情形下,即使上述面积相同,但容量保持率呈现随所述两条边的边长之比的增大(即“400mm×100mm”)而下降程度更为显著的趋势。另一方面,在施压的情形下,“200mm×200mm”和“400mm×100mm”均获得高容量保持率。这一结果说明,施压的性能改善效果高于调节相互垂直的两条边的边长之比所获得的效果。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长宽比优选为1:K(K≥4)。
在此基础上,制备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为“400mm×100mm”且第三密封部件占该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百分比不同的覆膜电池,并在向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施压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单个覆膜电池和电池组在45°温度下2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覆膜电池的测量结果示于表2,电池组的测量结果示于表3。
表2
表3
表2结果表明,当占所述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百分比为35%时,向单个覆膜电池施压情形下的容量保持率低于不施压情形下的容量保持率。
对于电池组而言,在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和图10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两个覆膜电池上下翻转,第三密封部件位于同一平面内。因此,表3所示为在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和图10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中两个相邻覆膜电池的边界处第三密封部件占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的百分比。从表3可以看出,当占具有发电单元最大面积的一面的面积80%或80%以上时,通过施压,可以提高电池组的容量保持率。
虽然上述实施例中未设散热板,但是当如第九至第十一实施方式所述,设置与第三密封部件面积基本相同的散热板时,在受压区域等方面,可获得基本相同的效果。当以散热板替代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密封部件,或在该第三密封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散热板时,同样可在受压区域等方面,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效果。因此,在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中,即使以第三密封部件和散热板两者的投影面积取代第三密封部件的密封区域时,仍然可在受压区域等方面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效果。由此可见,通过在每一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散热板,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进一步获得散热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虽然在上述每一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部件均对整个密封对象进行密封,但是该密封部件也可分散设置。举例而言,在图1、图6和图14中,第二密封部件106和作为第二密封部件106一部分的第三密封部件107将不导出引线的一侧整体密封。但是,只要密封宽度足以维持覆膜电池的性能,所述密封并无具体限制。其中,膜包覆材料108可延伸至所述密封部件之外,或者可以以分段形式实现密封。
此外,虽然上述每一实施方式均以矩形发电单元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该发电单元还可具有多边形等其他形状,或者某一面可以不为平面。然而,为了提高容积利用率,优选地,至少具有最大面积的两个面彼此平行。更加优选地,此两面为彼此平行的平面。
此外,虽然在上述每一实施方式中,覆膜电池的两端均设置第一密封部件,而且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从两端引出,但是此两引线也可从同一端引出。
虽然以上假设第二密封部件形成于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上,但是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此类具有最大面积的面时,可在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第二密封部件。也就是说,可在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上形成第二密封部件。在该情形下,对上述每一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的“一面”可替换为“至少一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如此可在通过堆叠覆膜电池而制造电池组的情形中导致堆叠高度增大,因此优选与上述每一实施方式一致,仅在一面上形成第二密封部件。
此外,当发电单元外表面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最大面积的面时,第三密封部件的密封区域可等于、小于或大于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的最大面积。在后一种情形中,当第三密封部件形成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上时,其可大于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面。
虽然上述每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采用相同的覆膜电池,但是该电池组也可由具有不同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极性(正负)组合或具有多种不同形状的覆膜电池形成。
此外,当对所述电池组内发生性能下降的覆膜电池进行更换时,可通过改变劣化覆膜电池的外观而对其进行目视检查。
本发明可包括电池组制造方法,该方法通过堆叠多个覆膜电池的方式制造电池组。在该电池组制造方法中,覆膜电池的制造方法并无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制造上述各种实施方式的覆膜电池即可。
在上述电池组制造方法中,在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且设有第三密封部件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散热板。此时,该散热板按照如下方式设置: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和该散热板在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的投影面积占该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的面积的40%或40%以上。所述第三密封部件为第二密封部件的重叠于发电单元上的一部分。其他应用示例如上述每一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池组含有分层堆叠的覆膜电池,而且可实现良好的散热和高储能密度,提高容积利用率,并能够以正确方式实现覆膜电池的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进行适当修改。此外,本发明可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彼此组合的方式实施。
虽然以上已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图示和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动。
以上公开的各例示实施方式可部分或全部由,但不限于由以下补充说明阐明。
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1
一种包括多个分层堆叠的覆膜电池的电池组,其中:
每一所述覆膜电池均包括具有膜包覆材料的外壳和容纳于该外壳内的发电单元;
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一密封部件和不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二密封部件;
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形成于所述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
在该电池组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重叠于所述发电单元上的部分形成第三密封部件;
所述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散热板,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形成于该至少一个面上;
所述第三密封部件与所述散热板在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的投影面积占该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的40%或40%以上。
补充说明2
根据补充说明1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密封区域占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的40%或40%以上。
补充说明3
根据补充说明1或2的所述电池组,其中,相邻覆膜电池或者以设有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面彼此相对的状态,或者以不设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面彼此相对的状态堆叠。
补充说明4
根据补充说明1或2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多个覆膜电池以设有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面朝向同一方向的方式堆叠。
补充说明5
根据补充说明1至4中任一项的所述电池组,其中,该电池组固定于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的80%或80%以上被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和散热板压住的状态。
补充说明6
根据补充说明1至5中任一项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散热板设于相邻覆膜电池之间,而且不与其中的一个覆膜电池中的的第三密封部件重叠。
补充说明7
根据补充说明6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散热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厚度基本相同。
补充说明8
根据补充说明1至5中任一项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散热板设置在相邻覆膜电池之间,使得:该散热板的一部分重叠于其中一个覆膜电池的整个第三密封部件上,而该散热板的另一部分不与所述一个覆膜电池的第三密封部件重叠。
补充说明9
根据补充说明8的所述电池组,其中,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重叠的部分中,所述散热板与该第三密封部件的总厚度与该散热板的非重叠部分中的厚度基本相同。
补充说明10
根据补充说明1至9中任一项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散热板具有绝缘特性。
补充说明11
根据补充说明1至9中任一项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散热板由金属制成。
补充说明12
根据补充说明1至11中任一项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散热板具有在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平行设置的多个通孔。
补充说明13
根据补充说明1至12中任一项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20000mm2。
补充说明14
根据补充说明1至13中任一项的所述电池组,其中,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的长宽比为1:K(K≥4)。
补充说明15
一种通过堆叠多个覆膜电池而制造电池组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其中:
每一所述覆膜电池均包括具有膜包覆材料的外壳和容纳于该外壳内的发电单元;
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一密封部件和不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二密封部件;
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形成于所述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
该制造方法包括在所述发电单元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散热板,该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三密封部件,该第三密封部件为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重叠于所述发电单元上的部分;
所述第三密封部件与所述散热板在所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的投影面积占该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的40%或40%以上。
Claims (10)
1.一种包括多个分层堆叠的覆膜电池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覆膜电池均包括具有膜包覆材料的一外壳和容纳于所述外壳内的一发电单元;
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一密封部件和不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二密封部件;
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形成于所述发电单元的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重叠于所述发电单元上的部分形成第三密封部件;
所述发电单元的所述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所述至少一个面上设有一散热板,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形成于所述至少一个面上;以及
所述第三密封部件与所述散热板在具有最大面积的所述至少一个面上的投影面积占具有最大面积的所述至少一个面的40%或4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密封区域占具有最大面积的所述至少一个面的40%或4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相邻覆膜电池以设有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面彼此相对的状态堆叠,或者,相邻覆膜电池以不设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面彼此相对的状态堆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覆膜电池以设有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面朝向同一方向的方式堆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于具有最大面积的所述至少一个面的80%或80%以上被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和所述散热板压住的状态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设于相邻覆膜电池之间且不与所述覆膜电池中的一个覆膜电池的第三密封部件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设置在相邻的覆膜电池之间,使得:所述散热板的一部分重叠于所述覆膜电池中的一个覆膜电池的整个第三密封部件上,所述散热板的另一部分不与所述一个覆膜电池的所述第三密封部件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重叠的部分中,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总厚度与非重叠部分中的所述散热板的的厚度基本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具有绝缘特性。
10.一种电池组制造方法,用于通过堆叠多个覆膜电池而制造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覆膜电池均包括具有膜包覆材料的一外壳和容纳于所述外壳内的一发电单元;
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一密封部件和不用于引出引线的第二密封部件;
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形成于所述发电单元的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至少一个面上;
所述电池组制造方法包括在所述发电单元的所述外表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所述至少一个面上设置一散热板,所述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三密封部件,所述第三密封部件为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重叠于所述发电单元上的部分;以及
所述第三密封部件与所述散热板在具有最大面积的所述至少一个面上的投影面积占具有最大面积的所述至少一个面的40%或40%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11840.6A CN115332697B (zh) | 2018-10-19 | 2019-10-18 |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7981 | 2018-10-19 | ||
JP2018197981A JP7246889B2 (ja) | 2018-10-19 | 2018-10-19 | 組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11840.6A Division CN115332697B (zh) | 2018-10-19 | 2019-10-18 |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81915A true CN111081915A (zh) | 2020-04-28 |
CN111081915B CN111081915B (zh) | 2022-10-11 |
Family
ID=702799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92595.6A Active CN111081915B (zh) | 2018-10-19 | 2019-10-18 |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CN202211111840.6A Active CN115332697B (zh) | 2018-10-19 | 2019-10-18 |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11840.6A Active CN115332697B (zh) | 2018-10-19 | 2019-10-18 |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677108B2 (zh) |
JP (2) | JP7246889B2 (zh) |
CN (2) | CN1110819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46889B2 (ja) | 2018-10-19 | 2023-03-28 |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 組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15347280A (zh) * | 2021-05-14 | 2022-11-15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电池组及电池包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14606A (ja) * | 1996-11-28 | 1998-08-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ラミネート外装体の薄型電池 |
CN101350400A (zh) * | 2007-07-19 | 2009-01-2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袋型电池组 |
JP5154706B1 (ja) * | 2012-07-31 | 2013-02-27 | 新トモエ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 組電池及び組電池モジュール |
US8465864B1 (en) * | 2012-02-07 | 2013-06-18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Heat dissipation plate for battery cell module and battery cell module having the same |
CN103314465A (zh) * | 2010-12-28 | 2013-09-18 | 汽车能源供应公司 | 覆膜电池和用于筛选覆膜电池的筛选方法 |
JP2014082069A (ja) * | 2012-10-15 | 2014-05-08 | Fukoku Co Ltd | 温調バッグおよび温調システム |
US20140356242A1 (en) * | 2013-06-03 | 2014-12-04 | Ibiden Co., Ltd. | Holding sealing material,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
CN105027320A (zh) * | 2013-03-15 | 2015-11-04 |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KR20160028603A (ko) * | 2014-09-03 | 2016-03-14 |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 리튬 폴리머 이차전지의 분리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폴리머 이차전지 |
CN106797045A (zh) * | 2014-09-19 | 2017-05-31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包括具有与阶梯式电极组件相对应的凸起的电池壳体的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90975A (ja) * | 1998-09-09 | 2000-03-31 | Sony Corp | 薄型電池及び薄型電池の封装方法 |
JP3514707B2 (ja) * | 2000-07-17 | 2004-03-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 池 |
JP2006196230A (ja) * | 2005-01-11 | 2006-07-27 | Densei Lambda Kk | 電池パック |
KR101125592B1 (ko) * | 2007-02-08 | 2012-03-1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수명 특성과 안전성이 우수한 고용량 전지셀 |
TWI419391B (zh) * | 2009-12-25 | 2013-12-11 | Ind Tech Res Inst | 電池系統中的散熱與熱失控擴散防護結構 |
JP2011175849A (ja) * | 2010-02-24 | 2011-09-08 | Tdk Corp |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用外装体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
JP2012164476A (ja) * | 2011-02-04 | 2012-08-30 | Hitachi Maxell Energy Ltd | ラミネート形電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積層型電池 |
KR102152887B1 (ko) * | 2013-12-16 | 2020-09-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가요성 이차 전지 |
JP2015165460A (ja) * | 2014-03-03 | 2015-09-17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電気化学セル |
JP7246889B2 (ja) | 2018-10-19 | 2023-03-28 |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 組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18
- 2018-10-19 JP JP2018197981A patent/JP7246889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17 US US16/656,402 patent/US116771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0-18 CN CN201910992595.6A patent/CN111081915B/zh active Active
- 2019-10-18 CN CN202211111840.6A patent/CN115332697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3-15 JP JP2023040504A patent/JP7566959B2/ja active Active
- 2023-04-18 US US18/302,735 patent/US1204673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14606A (ja) * | 1996-11-28 | 1998-08-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ラミネート外装体の薄型電池 |
US6106973A (en) * | 1996-11-28 | 2000-08-2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Thin type battery with laminated sheathing |
CN101350400A (zh) * | 2007-07-19 | 2009-01-2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袋型电池组 |
CN103314465A (zh) * | 2010-12-28 | 2013-09-18 | 汽车能源供应公司 | 覆膜电池和用于筛选覆膜电池的筛选方法 |
US8465864B1 (en) * | 2012-02-07 | 2013-06-18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Heat dissipation plate for battery cell module and battery cell module having the same |
JP5154706B1 (ja) * | 2012-07-31 | 2013-02-27 | 新トモエ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 組電池及び組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2014082069A (ja) * | 2012-10-15 | 2014-05-08 | Fukoku Co Ltd | 温調バッグおよび温調システム |
CN105027320A (zh) * | 2013-03-15 | 2015-11-04 |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US20140356242A1 (en) * | 2013-06-03 | 2014-12-04 | Ibiden Co., Ltd. | Holding sealing material,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
KR20160028603A (ko) * | 2014-09-03 | 2016-03-14 |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 리튬 폴리머 이차전지의 분리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폴리머 이차전지 |
CN106797045A (zh) * | 2014-09-19 | 2017-05-31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包括具有与阶梯式电极组件相对应的凸起的电池壳体的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81915B (zh) | 2022-10-11 |
US20230253647A1 (en) | 2023-08-10 |
CN115332697A (zh) | 2022-11-11 |
CN115332697B (zh) | 2024-09-06 |
JP2020068052A (ja) | 2020-04-30 |
JP2023072057A (ja) | 2023-05-23 |
US12046732B2 (en) | 2024-07-23 |
JP7566959B2 (ja) | 2024-10-15 |
US20200127348A1 (en) | 2020-04-23 |
US11677108B2 (en) | 2023-06-13 |
JP7246889B2 (ja) | 2023-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06431B2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US8835044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12046732B2 (en) | Assembled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KR20130135129A (ko) | 전극탭 접합성이 우수한 전극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JP2007273350A (ja) | 積層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8450007B2 (en) | Stacked secondary battery | |
JP2004134210A (ja) | 積層型電池、組電池および車両 | |
JP2004139775A (ja) | 積層型電池、組電池および車両 | |
KR101491721B1 (ko) |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H07122252A (ja) | 組電池 | |
CN108391453A (zh) | 用于软包电池的穿墙集流体 | |
JP2022050804A (ja) | 二次電池 | |
JP2008311173A (ja) | 蓄電装置 | |
JP4311442B2 (ja) | 蓄電装置 | |
US10991985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JP6102455B2 (ja) | 組電池 | |
US20210151722A1 (en) | Battery pack | |
JP2022044958A (ja) | 電池 | |
CN108701867B (zh) | 层叠型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
US12040453B2 (en) |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7208201B2 (ja) | 電池ケースおよび該電池ケース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 |
WO2019116609A1 (ja) |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組電池 | |
US11923512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 |
JP7310626B2 (ja) | 組電池 | |
JP2023149388A (ja) | 蓄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No. 10-1, Hironotai Erdingmu, Suojia City,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Address before: 1120, xiajiuzhai, Central District, xiangmuyuan,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Envision AESC Energy Components Co.,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