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9859B - 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9859B
CN111079859B CN201911407781.5A CN201911407781A CN111079859B CN 111079859 B CN111079859 B CN 111079859B CN 201911407781 A CN201911407781 A CN 201911407781A CN 111079859 B CN111079859 B CN 1110798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points
density
cross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77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9859A (zh
Inventor
邓志安
张天宝
张春杰
冯建翔
侯长波
曲志昱
汲清波
司伟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4077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98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79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9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9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98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 G06F18/232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 G06F18/2321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using statistics or function optimisation, e.g. modelling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双站测向交叉定位原理,得出两两站点的双站交叉定位结果,给出交叉定位点集合;步骤二、根据真实目标附近交叉定位点密度明显高于虚假点这一特性,利用马氏距离定义椭圆邻域,提取高密度交叉定位点;步骤三、对高密度点集合进行DBSCAN聚类处理,取高密度点数最多的前NT个聚类作为真实目标所在的簇,每一簇的聚类中心即为真实目标位置,NT为目标个数。本发明利用一种高密度点提取方法,在保证目标点定位精度与虚假点去除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后续聚类数据处理的计算量。

Description

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属于电子侦察领域。
背景技术
对电磁波的无源探测是电子对抗的前提,而无源定位的结果是无源探测最重要的输出之一。在战场环境电磁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准确估计目标辐射源的位置信息有助于进行态势感知和干扰引导,可以作为雷达、轰炸机等攻击武器的引导,是实现精准打击的重要保障。角度是目标辐射源较为稳定、可靠的信息,测向交叉定位是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下有效的无源定位方法,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仍存在许多问题,由于观测站同时获得多个辐射源目标的视线矢量(角度)数据,无法自动分辨多个站点的哪些视线矢量数据来自同一目标,会产生错误关联现象,导致大量虚假点目标的出现。由于距离信息的缺失,当目标数目较多时,虚假点现象更为严重。已有交叉定位和虚假点去除方法要么需要遍历所有数据关联组合,当目标数较多时面临NP-hard计算问题,计算复杂度过高,无法保证实时性;要么没有有效利用多次测量数据,交叉定位和虚假点去除性能受限。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新的高效、智能虚假点去除方法解决这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多站点、多目标无源定位问题而提供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得出两两站点的双站交叉定位结果,给出交叉定位点集合;
步骤二:提取高密度交叉定位点;
将邻域范围内点数大于一定阈值Nth的交叉定位点作为高密度点,其余作为虚假目标点删除,之后通过对高密度点的聚类处理,得出最终的虚假点去除与交叉定位结果;
步骤三:对高密度点集合X进行DBSCAN聚类处理,取高密度点数最多的前NS个聚类作为真实目标所在的簇,每一簇的聚类中心即为真实目标位置;即每一聚类中高密度点坐标的平均值即为估计出的真实目标位置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特征:
所述步骤一具体为:
已知共有NS个观测站,它们坐标分别为:S1(x1,y1)、S2(x2,y2)、…、SNS(xNS,yNS),假设有NT个辐射源,而辐射源的坐标位置是进行估计定位的,从NS个站点中任取两个不同站点的视线矢量进行双站交叉定位,经过多次测量得到所有聚类样本点,以测量站点Si(xi,yi)与站点Sj(xj,yj)对第n个辐射源进行交叉定位,
假设两个观测站对第n个目标的方位角分别为θin、θjn,则根据第n个目标与两个站点的几何关系,可以估计出目标坐标: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21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22
得到第n个辐射源估计坐标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23
这是两个测量站对一个目标进行交叉定位的情况,多站多辐射源目标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的虚假目标点,对于NS个观测站,NT个辐射源,使用双站交叉定位方法进行目标点估计,每次测量会生成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24
个交叉目标,进行TNum次测量,会产生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25
个交叉点,其中有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26
个点为真实目标的估计点;
如果定位出的交叉点坐标超出探测范围(例如,设站点呈线性排列,以站点连线中心为原点的300km*300km范围),将该交叉点作为虚假目标点删除,得到预处理后的交叉定位点集合。
所述步骤二具体为:
A、定义每个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
计算每个交叉定位点的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以观测站点Si(xi,yi)与站点Sj(xj,yj)对第n个目标进行交叉定位精度分析,θin、θjn分别为两个观测站对第n个目标的方位角,得到定位误差方程: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27
其中dθin,dθjn分别表示观测站Si和Sj方位角测量误差;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1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2
其中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3
分别表示观测站Si和Sj的站点误差;
定位误差方程进一步表示成dV=CdX+dXs的形式,其中:dV=[dθin,dθjn]T,dX=[dx,dy]T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4
目标位置误差矢量为: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5
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为:
Σ=E[dXdXT]=C-1{E[dVdVT]+E[dXsdXs T]}C-T
其中: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6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7
其中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8
es分别表示观测站Si和Sj方位角测量以及站点误差的标准差;
得到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9
B、根据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定义该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
假定某一交叉点P为真实目标点,以该点为中心,可以根据某次测量估计对应的交叉点落在邻域范围内的概率和马氏距离判据,定义一个椭圆区域为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
设单次测量的交叉定位点落在假定真实点为中心的椭圆区域内的概率为(1-beta),可以计算出该椭圆区域对应的马氏距离r0
交叉定位点的空间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310
其中均值向量μ为假定真实点的向量位置,D为高斯分布维数,二维矢量D=2;
某个交叉定位点与假定真实点的马氏距离为:
r=[x-μ]TΣ-1[x-μ]
通过空间概率分布可以计算得出,若交叉定位点落在邻域范围的概率为(1-beta),需要其马氏距离满足:[x-μ]TΣ-1[x-μ]≤r0,r0=-2*log(beta);概率参数beta的设置可以依据目标的空间分布稀疏程度进行经验设定,一般设置为0.05左右;
C.统计计算落在某点P邻域范围内的交叉定位点数M,确定高密度点;
若点数超过阈值Nth,即M≥Nth,则认为P为高密度点,予以保留;否则P点作为错误配对的虚假点,舍弃;根据经验,点数阈值Nth设定范围: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41
得到的高密度点集合X。
所述步骤三具体为:
DBSCAN聚类的具体步骤如下:
A.寻找核心对象:
将数据集X的x坐标与y坐标当作算法输入集合,对于数据集X中的样本点Xj,和它的距离在r0之内的属于样本集X中的点的集合,即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43
Mdist(Xi,Xj)表示点Xi与点Xj之间的马氏距离;若Xj的r0-邻域至少包含Min个样本,即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44
那么Xj是一个核心对象;点数阈值Min,根据经验,一般设置为: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42
其中马氏距离矩阵Mdist(Xi,Xj)的计算方法:
选择X中一点Xj,j=1,2...n;
判断Xi,i=1,2...n由哪两个站点确定,找出对应的协方差矩阵Σ;根据马氏距离定义r=[x-μ]TΣ-1[x-μ],计算出X中所有的点相对于点Xi的马氏距离;遍历X中所有点,得到n*n维的马氏距离矩阵D;
B.确定聚类数目以及得出聚类结果:
如果点Xj位于点Xi的r0-邻域中,称为密度直达;如果存在这么一个样本序列p1,p2,···,pn,Xj到p1是直达的,p1到p2是直达的,…,pn-1到pn,pn到Xi是直达的,Xj可以间接与Xi构建一种联系,称为密度可达;
假设Xj是核心对象;若Xi与Xj存在密度直达与密度可达关系,它们聚成一类;如果Xi与Xj不存在密度直达与密度可达关系,但是Xi是核心对象,则生成一个新聚类;若Xi与Xj不存在密度直达与密度可达关系,且Xi不是核心对象,Xi划分为噪声点,即虚假点;
除去噪声点,该方法得到的聚类数结果中,将每一个聚类的高密度点数进行排序,取高密度点数前NS个聚类作为真实目标所在的簇,每一簇的聚类中心即为真实目标位置,即每一聚类中高密度点坐标的平均值即为估计出的真实目标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经过邻域密度预处理得到高密度点集合后,利用DBSCAN算法进行聚类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虚假点去除率以及比较准确真实目标位置。相对遍历所有数据关联的NP-hard问题,该方法计算复杂度较低,速度快;本方法有效利用交叉定位点的空间分布特性和真实目标位置点的聚集性,融合利用多次测量的交叉定位结果,有效提高了虚假点去除的正确概率;相对于k-均值聚类等方法,DBSCAN聚类不需要人为设定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聚类算法的适用性更广、不易受到噪声数据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角度信息的测向交叉定位原理图;
图2是双站测向交叉定位原理图;
图3是多目标数据邻域密度的预处理流程图;
图4是基于密度的DBSCAN算法流程图;
图5是定位结果图;
图6是本发明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般情况下,真实目标附近的双站交叉定位点的聚集性明显高于虚假点目标。因此,可以综合多次测量的两两站点交叉定位结果,计算每一个双站交叉定位点的邻域密度,即给定邻域范围的双站交叉定位点数;将聚集性较低的交叉定位点作为虚假点去除,留下高密度交叉定位点;再利用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对高密度点进行聚类处理,聚类结果中所属聚类点数较多的高密度点聚类中心作为目标定位结果,其余作为虚假点处理。
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的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得出两两站点的双站交叉定位结果,给出交叉定位点集合;步骤二提取高密度交叉定位点;步骤三对高密度点集合进行DBSCAN聚类处理,确定真实目标位置。
所述步骤二中高密度交叉定位点提取方法:a、计算每个交叉定位点的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Σ;b、根据马氏距离定义椭圆邻域;c、根据概率参数beta设置邻域范围r0:d、统计计算落在某点P邻域范围内的交叉定位点数M,若点数超过点数阈值Nth,则认为P为高密度点。
其中b中利用马氏距离定义椭圆邻域:假定某一交叉点为真实目标点,以该点为中心,可以根据概率参数beta和马氏距离判据,定义一个椭圆区域为该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交叉定位点的空间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61
其中均值向量μ为假定真实点的向量位置,Σ为协方差矩阵,D为高斯分布维数,二维矢量D=2。某个交叉定位点与假定真实点的马氏距离为:
r=[x-μ]TΣ-1[x-μ]
其中beta为交叉定位点落在假定真实点为中心的邻域范围外的概率。
c中椭圆的邻域距离参数马氏距离r0的设置:
r0=-2*log(beta)
其中beta为交叉定位点落在假定真实点为中心的邻域范围外的概率。
d中的门限值Nth设定: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62
其中TNum测量次数,NS为观测站个数。
所述步骤三中真实目标位置的确定,取高密度点数前NT个聚类作为真实目标所在的簇,其中NT为目标个数。每一簇的聚类中心即为真实目标位置,即每一聚类中高密度点坐标的平均值即为估计出的真实目标位置。
一种结合高密度测向交叉定位点提取与DBSCAN聚类的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得出两两站点的双站交叉定位结果,给出交叉定位点集合。已知共有NS个观测站,它们坐标分别为:S1(x1,y1)、S2(x2,y2)、、SNS(xNS,yNS)。假设有NT个辐射源,而辐射源的坐标位置是需要我们进行估计定位的。从NS个站点中任取两个不同站点的视线矢量进行双站交叉定位,经过多次测量得到所有聚类样本点。以测量站点Si(xi,yi)与站点Sj(xj,yj)对第n个辐射源进行交叉定位,原理图如图1所示。
假设两个观测站对第n个目标的方位角分别为θin、θjn。则根据第n个目标与两个站点的几何关系,可以估计出目标坐标: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71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72
得到第n个辐射源估计坐标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73
这是两个测量站对一个目标进行交叉定位的情况,多站多辐射源目标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的虚假目标点。对于NS个观测站,NT个辐射源,使用双站交叉定位方法进行目标点估计,每次测量会生成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74
个交叉目标,进行TNum次测量,会产生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75
个交叉点,其中有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76
个点为真实目标的估计点。
如果定位出的交叉点坐标超出探测范围(例如,设站点呈线性排列,以站点连线中心为原点的300km*300km范围),将该交叉点作为虚假目标点删除,得到预处理后的交叉定位点集合。
第二,提取高密度交叉定位点。一般情况下,真实目标附近交叉定位点密度明显高于虚假点,如图2所示。因此,将邻域范围内点数大于一定阈值Nth的交叉定位点作为高密度点,其余作为虚假目标点删除。之后通过对高密度点的聚类处理,得出最终的虚假点去除与交叉定位结果。
1.定义每个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
计算每个交叉定位点的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以观测站点Si(xi,yi)与站点Sj(xj,yj)对第n个目标进行交叉定位精度分析,θin、θjn分别为两个观测站对第n个目标的方位角,得到定位误差方程: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77
其中dθin,dθjn分别表示观测站Si和Sj方位角测量误差。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1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3
分别表示观测站Si和Sj的站点误差。
定位误差方程进一步表示成dV=CdX+dXs的形式,其中:dV=[dθin,dθjn]T,dX=[dx,dy]T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4
目标位置误差矢量为: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5
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为:
Σ=E[dXdXT]=C-1{E[dVdVT]+E[dXsdXs T]}C-T
其中: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6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7
其中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8
es分别表示观测站Si和Sj方位角测量以及站点误差的标准差。
得到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9
2.根据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定义该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假定某一交叉点P为真实目标点,以该点为中心,可以根据某次测量估计对应的交叉点落在邻域范围内的概率和马氏距离判据,定义一个椭圆区域为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
设单次测量的交叉定位点落在假定真实点为中心的椭圆区域内的概率为(1-beta),可以计算出该椭圆区域对应的马氏距离r0
交叉定位点的空间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810
其中均值向量μ为假定真实点的向量位置,D为高斯分布维数,二维矢量D=2。
某个交叉定位点与假定真实点的马氏距离为:
r=[x-μ]TΣ-1[x-μ]
通过空间概率分布可以计算得出,若交叉定位点落在邻域范围的概率为(1-beta),需要其马氏距离满足:[x-μ]TΣ-1[x-μ]≤r0,r0=-2*log(beta)。概率参数beta的设置可以依据目标的空间分布稀疏程度进行经验设定,一般设置为0.05左右。
3.统计计算落在某点P邻域范围内的交叉定位点数M,确定高密度点。若点数超过阈值Nth,即M≥Nth,则认为P为高密度点,予以保留;否则P点作为错误配对的虚假点,舍弃。根据经验,点数阈值Nth设定范围: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91
得到的高密度点集合X。
第三、对高密度点集合X进行DBSCAN聚类处理,取高密度点数最多的前NS个聚类作为真实目标所在的簇,每一簇的聚类中心即为真实目标位置。即每一聚类中高密度点坐标的平均值即为估计出的真实目标位置。DBSCAN聚类的具体步骤如下:
1.寻找核心对象:
将数据集X的x坐标与y坐标当作算法输入集合,对于数据集X中的样本点Xj,和它的距离在r0之内的属于样本集X中的点的集合,即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92
Mdist(Xi,Xj)表示点Xi与点Xj之间的马氏距离。若Xj的r0-邻域至少包含Min个样本,即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93
那么Xj是一个核心对象。点数阈值Min,根据经验,一般设置为:
Figure BDA0002349132730000094
其中马氏距离矩阵Mdist(Xi,Xj)的计算方法:
选择X中一点Xj,j=1,2...n。判断Xi,i=1,2...n由哪两个站点确定,找出对应的协方差矩阵Σ;根据马氏距离定义r=[x-μ]TΣ-1[x-μ],计算出X中所有的点相对于点Xi的马氏距离;遍历X中所有点,得到n*n维的马氏距离矩阵D。
2.确定聚类数目以及得出聚类结果:
如果点Xj位于点Xi的r0-邻域中,称为密度直达;如果存在这么一个样本序列p1,p2,…,pn,Xj到p1是直达的,p1到p2是直达的,...,pn-1到pn,pn到Xi是直达的,Xj可以间接与Xi构建一种联系,称为密度可达。
假设Xj是核心对象。若Xi与Xj存在密度直达与密度可达关系,它们聚成一类;如果Xi与Xj不存在密度直达与密度可达关系,但是Xi是核心对象,则生成一个新聚类;若Xi与Xj不存在密度直达与密度可达关系,且Xi不是核心对象,Xi划分为噪声点,即虚假点。
除去噪声点,该方法得到的聚类数结果中,将每一个聚类的高密度点数进行排序,取高密度点数前NS个聚类作为真实目标所在的簇,每一簇的聚类中心即为真实目标位置,即每一聚类中高密度点坐标的平均值即为估计出的真实目标位置。
实施例
本例利用matlab对上述基于密度聚类的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为了简化起见,对该算法模型进行如下假设:
1、所有的工程误差都叠加到测向误差中,且所有观测站的测向精度相同;
2、假设目标静止或者移动速度极低;
3、测角误差服从均值为零的高斯分布,且每个观测站的测角误差之间相互独立;
4、为简化模型,所有观测站和目标都在XOY平面内;
假设空间区域分布五个目标,坐标分别为:(120,145),(183,172),(69,190),(52,108),(160,100),单位为km。使用三个观测站对上述目标进行定位,测站的坐标分别为(5,10),(80,40),(180,10)单位为km。
设置参数,观测站测角误差delta=0.15°,beta=0.05,Nth=50,Min=120。将TNum=50次测量数据作为一次仿真数据,进行1000次蒙特卡罗仿真。
定义:每次结果中,聚类数目为5,且每一个聚类正好包括一个真实目标的称为一次准确识别。统计仿真数据,准确率达96.4%。
图5为第800次蒙特卡罗仿真得到的定位结果图,估计出的目标位置坐标分别为:(119.86,144.79),(183.36,172.54),(68.97,190.13),(52.00,107.91),(160.73,100.48),可见定位结果比较准确。
表1为不同测角误差下,进行的1000次蒙特卡罗仿真的识别准确率:
测角误差 0.10° 0.15° 0.20° 0.50°
准确率 96.8% 96.4% 95.2% 94.6%
综上所述:一种结合高密度测向交叉定位点提取与DBSCAN聚类的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属于电子侦察领域。本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双站测向交叉定位原理,得出两两站点的双站交叉定位结果,给出交叉定位点集合;步骤二、根据真实目标附近交叉定位点密度明显高于虚假点这一特性,利用马氏距离定义椭圆邻域,提取高密度交叉定位点;步骤三、对高密度点集合进行DBSCAN聚类处理,取高密度点数最多的前NT个聚类作为真实目标所在的簇,每一簇的聚类中心即为真实目标位置,NT为目标个数。本发明利用一种高密度点提取方法,在保证目标点定位精度与虚假点去除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后续聚类数据处理的计算量。

Claims (2)

1.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得出两两站点的双站交叉定位结果,给出交叉定位点集合;
步骤二:根据真实目标附近交叉定位点密度明显高于虚假点这一特性,利用马氏距离定义椭圆邻域,提取高密度交叉定位点;
步骤三:对高密度点集合X进行DBSCAN聚类处理,取高密度点数最多的前NS个聚类作为真实目标所在的簇,每一簇的聚类中心即为真实目标位置;即每一聚类中高密度点坐标的平均值即为估计出的真实目标位置;
所述步骤一具体为:
已知共有NS个观测站,它们坐标分别为:S1(x1,y1)、S2(x2,y2)、…、SNS(xNS,yNS),假设有NT个辐射源,而辐射源的坐标位置是进行估计定位的,从NS个站点中任取两个不同站点的视线矢量进行双站交叉定位,经过多次测量得到所有聚类样本点,以测量站点Si(xi,yi)与站点Sj(xj,yj)对第n个辐射源进行交叉定位,
假设两个观测站对第n个目标的方位角分别为θin、θjn,则根据第n个目标与两个站点的几何关系,可以估计出目标坐标: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11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12
得到第n个辐射源估计坐标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13
这是两个测量站对一个目标进行交叉定位的情况,多站多辐射源目标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的虚假目标点,对于NS个观测站,NT个辐射源,使用双站交叉定位方法进行目标点估计,每次测量会生成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14
个交叉目标,进行TNum次测量,会产生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15
个交叉点,其中有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16
个点为真实目标的估计点;
如果定位出的交叉点坐标超出探测范围(例如,设站点呈线性排列,以站点连线中心为原点的300km*300km范围),将该交叉点作为虚假目标点删除,得到预处理后的交叉定位点集合;所述步骤二具体为:
将邻域范围内点数大于一定阈值Nth的交叉定位点作为高密度点,其余作为虚假目标点删除,之后通过对高密度点的聚类处理,得出最终的虚假点去除与交叉定位结果;
A、定义每个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
计算每个交叉定位点的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以观测站点Si(xi,yi)与站点Sj(xj,yj)对第n个目标进行交叉定位精度分析,θin、θjn分别为两个观测站对第n个目标的方位角,得到定位误差方程: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21
其中dθin,dθjn分别表示观测站Si和Sj方位角测量误差;x,y表示目标的坐标矢量;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22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23
其中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24
分别表示观测站Si和Sj的站点误差;
定位误差方程进一步表示成dV=CdX+dXs的形式,其中:dV=[dθin,dθjn]T,dX=[dx,dy]T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25
目标位置误差矢量为: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26
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为:
Σ=E[dXdXT]=C-1{E[dVdVT]+E[dXsdXs T]}C-T
其中: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27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28
其中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29
es分别表示观测站Si和Sj方位角测量以及站点误差的标准差;
得到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31
B、根据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定义该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
假定某一交叉点P为真实目标点,以该点为中心,可以根据某次测量估计对应的交叉点落在邻域范围内的概率和马氏距离判据,定义一个椭圆区域为交叉定位点的邻域范围;
设单次测量的交叉定位点落在假定真实点为中心的椭圆区域内的概率为(1-beta),可以计算出该椭圆区域对应的马氏距离r0
交叉定位点的空间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32
其中x为目标位置向量的随机变量,Σ为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Σ-1是Σ的逆,均值向量μ为假定真实点的向量位置,D为高斯分布维数,二维矢量D=2;
某个交叉定位点与假定真实点的马氏距离为:
r=[x-μ]TΣ-1[x-μ]
通过空间概率分布可以计算得出,若交叉定位点落在邻域范围的概率为(1-beta),需要其马氏距离满足:[x-μ]TΣ-1[x-μ]≤r0,r0=-2*log(beta);概率参数beta的设置可以依据目标的空间分布稀疏程度进行经验设定,一般设置为0.05左右;
C.统计计算落在某点P邻域范围内的交叉定位点数M,确定高密度点;
若点数超过阈值Nth,即M≥Nth,则认为P为高密度点,予以保留;否则P点作为错误配对的虚假点,舍弃;根据经验,点数阈值Nth设定范围: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33
得到的高密度点集合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三具体为:
DBSCAN聚类的具体步骤如下:
A.寻找核心对象:
将数据集X的x坐标与y坐标当作算法输入集合,对于数据集X中的样本点Xj,和它的距离在r0之内的属于样本集X中的点的集合,即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34
sii表示高密度点集合X中的元素,Mdist(Xi,Xj)表示点Xi与点Xj之间的马氏距离;若Xj的r0-邻域至少包含Min个样本,即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41
那么Xj是一个核心对象;点数阈值Min,根据经验,一般设置为:
Figure FDA0002719914250000042
其中,NS表示观测站个数,TNum表示观测站的测量次数,马氏距离矩阵Mdist(Xi,Xj)的计算方法:
选择X中一点Xj,j=1,2...n;
判断Xi,i=1,2...n由哪两个站点确定,找出对应的协方差矩阵Σ;根据马氏距离定义r=[x-μ]TΣ-1[x-μ],计算出X中所有的点相对于点Xi的马氏距离;遍历X中所有点,得到n*n维的马氏距离矩阵D;
B.确定聚类数目以及得出聚类结果:
如果点Xj位于点Xi的r0-邻域中,称为密度直达;如果存在这么一个样本序列p1,p2,···,pn,Xj到p1是直达的,p1到p2是直达的,…,pn-1到pn,pn到Xi是直达的,Xj可以间接与Xi构建一种联系,称为密度可达;
假设Xj是核心对象;若Xi与Xj存在密度直达与密度可达关系,它们聚成一类;如果Xi与Xj不存在密度直达与密度可达关系,但是Xi是核心对象,则生成一个新聚类;若Xi与Xj不存在密度直达与密度可达关系,且Xi不是核心对象,Xi划分为噪声点,即虚假点;
除去噪声点,该方法得到的聚类数结果中,将每一个聚类的高密度点数进行排序,取高密度点数前NS个聚类作为真实目标所在的簇,每一簇的聚类中心即为真实目标位置,即每一聚类中高密度点坐标的平均值即为估计出的真实目标位置。
CN201911407781.5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 Active CN1110798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7781.5A CN111079859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7781.5A CN111079859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9859A CN111079859A (zh) 2020-04-28
CN111079859B true CN111079859B (zh) 2020-12-04

Family

ID=7032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7781.5A Active CN111079859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98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9696B (zh) * 2020-08-02 2023-07-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多平台测向交叉定位优化方法
CN112200052B (zh) * 2020-09-30 2023-06-09 驭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轨迹偏移识别、车辆行驶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698265A (zh) * 2020-11-23 2021-04-23 中国人民解放军91776部队 一种低频辐射源目标的远距探测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3075648B (zh) * 2021-03-19 2024-05-17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无人集群目标定位信息的聚类与滤波方法
CN113390406B (zh) * 2021-06-16 2022-05-24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被动多传感器系统的多目标数据关联与定位方法
CN113591616B (zh) * 2021-07-14 2024-02-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前景点聚类的神经纤维重建方法和系统
CN113705388B (zh) * 2021-08-13 2024-01-12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摄像信息实时定位多人空间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6664A (zh) * 2013-12-12 2014-03-05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参概率密度估计的无源交叉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4715471A (zh) * 2014-01-03 2015-06-1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定位跟踪方法及其装置
CN108061877A (zh) * 2017-12-14 2018-05-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角度信息的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方法
CN108152789A (zh) * 2018-01-03 2018-06-12 电子科技大学 利用rss信息的无源多站多目标数据关联与定位方法
CN109522374A (zh) * 2018-09-14 2019-03-26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45707A (zh) * 2019-06-17 2019-09-17 吉林大学 基于蝎子定位的人体行走姿态振动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0301143A (zh) * 2016-12-30 2019-10-01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73290B2 (en) * 2008-10-14 2011-01-18 Xerox Corporation Dynamic process control for image printing de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reload defects based on customer image content
CN108089148B (zh) * 2017-12-14 2019-08-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时差信息的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方法
CN110260855B (zh) * 2019-06-24 2021-06-29 北京壹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行人航位推算、地磁信息与室内地图信息的室内行人导航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6664A (zh) * 2013-12-12 2014-03-05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参概率密度估计的无源交叉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4715471A (zh) * 2014-01-03 2015-06-1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定位跟踪方法及其装置
CN110301143A (zh) * 2016-12-30 2019-10-01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8061877A (zh) * 2017-12-14 2018-05-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角度信息的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方法
CN108152789A (zh) * 2018-01-03 2018-06-12 电子科技大学 利用rss信息的无源多站多目标数据关联与定位方法
CN109522374A (zh) * 2018-09-14 2019-03-26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45707A (zh) * 2019-06-17 2019-09-17 吉林大学 基于蝎子定位的人体行走姿态振动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dification of DBSCAN and application to range/Doppler/DoA measurements for pedestrian recognition with an automotive radar system;Thomas Wagner;《2015 European Radar Conference (EuRAD)》;20151207;第269-272页 *
基于多源测向数据的多目标同一性识别和无源定位系统实现;刘 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90115;第30-44页 *
基于脉内特征聚类的分选方法;张春杰等;《应用科技》;20140831;第17-2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9859A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9859B (zh) 一种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与虚假点去除方法
CN108520023B (zh) 一种基于混合聚类算法的雷暴核识别及追踪方法
CN107229033B (zh) 基于高度维分段搜索的多目标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
CN108089148B (zh) 一种基于时差信息的无源多站多目标测向交叉定位方法
CN109061774B (zh) 一种雷暴核关联性处理方法
CN110673090B (zh) 基于dbscan的无源多站多目标定位方法
EP3034998A1 (en) Target position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9002835A (zh) 一种基于最大熵模糊聚类的粒子滤波数据关联方法
CN110333480B (zh) 一种基于聚类的单无人机多目标aoa定位方法
CN103954935A (zh) 一种最小l1范数下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
CN108562885B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机载LiDAR点云提取方法
CN104504728B (zh) 多机动目标跟踪方法、系统及其广义联合概率数据关联器
CN105787081A (zh) 一种基于辐射源空间位置的辐射平台关联方法
CN112597820A (zh) 一种基于雷达信号分选的目标聚类方法
CN116008671A (zh) 一种基于时差和聚类的闪电定位方法
CN107238835B (zh) 一种编队目标点航抗叉关联方法
CN112990125B (zh) 一种辐射源雷达属于目标平台的判别方法
CN108535704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二维聚类的信号预分选方法
CN113075620B (zh) 一种基于多站时差网格聚类的信号分选方法
CN113065604B (zh) 一种基于dtw-dbscan算法的空中目标分群方法
CN108106500A (zh)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导弹目标类型识别方法
CN110781963B (zh) 基于K-means聚类的空中目标分群方法
Ziyan et al. The research of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intellige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Brenner et al. Position estimation in the multiband PCL-PET fusion system
CN111398896B (zh) 基于基准线成对交叉定位点距离的虚假点去除预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