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6484B - 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6484B
CN111076484B CN201911380265.8A CN201911380265A CN111076484B CN 111076484 B CN111076484 B CN 111076484B CN 201911380265 A CN201911380265 A CN 201911380265A CN 111076484 B CN111076484 B CN 111076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drainage
duct plate
plate body
water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02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6484A (zh
Inventor
武宗友
唐军
徐润迪
孙伟
王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802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6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76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6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6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6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风道板及制冷设备。其中,风道板包括:风道板本体;接水部,连接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上部;引流部,连接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下部,且所述引流部构造有引流口;所述风道板本体用于将所述接水部承接的液体导入至所述引流部。制冷设备包括箱体、蒸发器及所述的风道板,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的风道板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蒸发器的下方设置所述的风道板。本发明提供的风道板及制冷设备,能够承接其上方的液体,并能够准确导出液体,解决箱体的底部积水问题,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冷藏直冷展示柜和冷藏直冷智能售货柜,基本都使用吹胀板蒸发器,吹胀板蒸发器固定在箱体内部的壁板上。吹胀板蒸发器由金属板和铜管构成,箱体内低温冷藏时,吹胀板蒸发器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顺着吹胀板蒸发器向下流,滴落在箱体底部;若箱体底部的冷凝水不能及时流出,易形成积水;特别是智能售货柜,一般在箱体底部走线,箱体积水会导致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冷藏直冷展示柜和冷藏直冷智能售货柜,其箱体底部均有一个排水口,箱体水平摆放时,蒸发器的冷凝水可顺利流出;但当箱体的摆放位置无法保证水平,即不能保证箱体底部的排水口处于最低位置时,会导致箱体底部形成积水,影响设备运行安全性,也会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风道板,能够承接其上方的液体,并能够准确导出液体,解决箱体的底部积水问题,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板,包括:
风道板本体;
接水部,连接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上部;
引流部,连接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下部,且所述引流部构造有引流口;
所述风道板本体用于将所述接水部承接的液体导入至所述引流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板,风道板本体的上部设置接水部,下部设置引流部,接水部承接其上方的液体,并且风道板本体将接水部承接的液体导流到引流部,引流部收集并排出液体,风道板同时兼具接水、导流和收集液体的功能,简化制冷设备内的零部件,方便装配。风道板设置在蒸发器的下方,承接蒸发器滴落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在箱体的底部形成积水,使箱体的底部保持干燥、清洁,提升制冷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流部构造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上方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由所述风道板本体的第一侧延伸至所述风道板本体的第二侧,且所述引流槽与所述引流口连通。引流部的结构简单、引流效果好,避免冷凝水滴落到箱体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所述开口处设有封盖部,所述封盖部上构造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与所述引流槽连通。封盖部遮蔽开口位置,避免杂质进入,并且避免用户观察到其内的冷凝水,使制冷设备的内部结构更整齐,提升视觉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封盖部与所述接水部位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同侧,接水部遮盖蒸发器的滴水部位,封盖部遮盖引流槽内的冷凝水,提升视觉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流槽包括底壁和倾斜侧壁,所述倾斜侧壁沿所述底壁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以远离所述风道板本体的方向倾斜。增大接水面积,接水效果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流部还构造有位于所述引流槽下方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引流槽,所述引流管的第二端构造为所述引流口,准确引流,避免冷凝水泄漏到箱体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部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上部等长且两端对齐,所述引流部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下部等长且两端对齐,全面准确接水、导流和引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部构造为向上方延伸的弯折板、曲面板或倾斜平面板,接水效果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板本体上构造有通风口,通风口连通制冷间室与风道,促进制冷设备内的气流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板本体、所述接水部和所述引流部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结构形式多样,适用范围广。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蒸发器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风道板,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的风道板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的风道板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风道板承接其上方的蒸发器滴落的冷凝水,风道板将冷凝水导流并排出,避免冷凝水滴落在箱体的底部,避免积水问题,提升制冷设备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部的上部高于所述蒸发器的下部,保证接水部遮蔽蒸发器的滴水部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风道板本体上构造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箱体内的风道与制冷间室,促进制冷设备内气流循环,提升制冷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板,包括风道板本体、接水部和引流部,风道板本体的上部设置接水部,下部设置引流部,接水部承接其上方的液体,并且风道板本体将接水部承接的液体导流到引流部,引流部收集并排出液体,风道板同时兼具接水、导流和收集液体的功能,简化制冷设备内的零部件,方便装配。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风道板设置在蒸发器的下方,承接蒸发器滴落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在箱体的底部形成积水,使箱体的底部保持干燥、清洁,提升制冷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道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道板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道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道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道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D-D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风道板;11:接水部;111:第一壁板;112:第二壁板;12:风道板本体;121:通风口;122:凹槽;13:引流部;131:引流槽;132:引流管;133:引流口;134:封盖部;135:导流口;136:底壁;137:倾斜侧壁;
2:箱体;21:制冷间室;22:风道;23:蒸发器;24:风机;25: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结合图1至图13所示的风道板1以及风道板1在制冷设备内的安装状态。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板,包括:风道板本体12;接水部11,连接于风道板本体12的上部;引流部13,连接于风道板本体12的下部,且引流部13构造有引流口133;风道板本体12用于将接水部11承接的液体导入至引流部13。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上部、下部,以及下述实施例中的上、下,均为风道板1使用状态时的方位,也就是风道板1安装于制冷设备后的上下方位。
本实施例中,风道板本体12上部的接水部11用于承接其上方的液体,风道板本体12将液体导流到引流部13,引流部13收集液体并从引流口133将液体排出。结合上述,风道板1作为围成风道的板结构,同时还起到接收、导流和收集制冷设备内冷凝水的作用,无需单独设置接水盘、排水结构等,减少制冷设备内的部件,安装更加简便,降低装配成本。
结合图8和图9所示,当本实施例的风道板1安装于制冷设备内时,制冷设备内的蒸发器23制冷时,会有冷凝水产生并向下流动,接水部11设于蒸发器23的下方,接水部11承接蒸发器23的冷凝水,风道板本体12将蒸发器23的冷凝水导流到引流部13,引流口133与制冷设备的箱体2内的排水口25连通,引流部13内收集的冷凝水通过引流口133导入到箱体2的排水口25,以便冷凝水从排水口25排出,解决冷凝水向箱体2的底部滴落的问题,避免箱体2的底部积水,使箱体2的底部保持干燥、清洁,提升制冷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风道板本体12起到导流冷凝水的作用,风道板本体12的全部面积均可用于导流,导流面积充足,有助于冷凝水准确导入引流部13。并且,无论制冷设备是否倾斜,只要保持引流口133与排水口25的正确放置,均可引流排水,避免箱体2的底部积水,对制冷设备的安装要求降低。
本实施例,适用于蒸发器23设于风道板1上方的情形;一般情况下,直冷制冷设备内的蒸发器23与风道板1上下设置,即本实施例的风道板1适用于直冷制冷设备,风道板1方便承接蒸发器23的冷凝水。其中,制冷设备可以为冰箱、冰柜、展示柜、销售柜等。具体的,直冷制冷设备的蒸发器23选用吹胀式蒸发器23,吹胀式蒸发器23为板状结构并设于风道板1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风冷制冷设备内的蒸发器设于风道内,不能与风道板1保持上下设置,难以满足本实施例的风道板1的安装要求,但当风冷制冷设备的风道板1与蒸发器上下设置时,本实施例的风道板1也适用于风冷制冷设备。
并且,当箱体2的底部为平面结构时,适用本实施例的风道板1,风道板1将冷凝水导流到排水口25,避免出现冷凝水滴落在平面结构的箱体2底部而难以向排水口25溢流的问题。其中,箱体2的底部为平面结构时,箱体2底部的材质一般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不便加工为向排水口25的导流的斜面而容易出现积水问题,本实施例的风道板1则解决了此问题。当然,塑料注塑的箱体2底部结构,也可以使用本实施例的风道板1,并且箱体2的底部具有向排水口25溢流的斜面时,也可以使用本实施例的风道板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所示,引流部13构造有引流槽131,引流槽131的上方具有开口,且引流槽131与引流口133连通。引流槽131用于收集冷凝水,冷凝水通过开口进入引流槽131并通过引流口133排出,开口设置在引流槽131上方,便于承接上方下落的冷凝水,有助于冷凝水准确落入引流槽131内。
进一步的,开口由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延伸至风道板本体12的第二侧,也就是开口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两相对侧,从风道板本体12两侧向下流动的冷凝水均可以通过开口进入引流槽131。此时,引流部13可以为具有上方开口的壳体,风道板本体12连接于此壳体的底壁136或侧壁。其中,壳体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半圆形、梯形V型、U型等多种形状,引流部13的形状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一般情况下,壳体的底面设为平面,便于定位在箱体2的底部。
其中,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两相对侧,当风道板本体12安装于制冷设备内,朝向用户的一侧可以理解为第一侧,背向用户的一侧可以理解为第二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开口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其中一侧,接水部11将承接到的冷凝水导流到风道板本体12的该侧,开口位于风道板本体12进行导流的一侧,以使蒸发器23的冷凝水通过开口落入引流槽131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开口处设有封盖部134,封盖部134上构造有导流口135,导流口135与引流槽131连通,封盖部134能够避免杂质进入引流槽131,防止引流口133被杂质堵塞,落在封盖部134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导流口135流入引流槽131,保证顺利排水;并且封盖部134起到遮盖的功能,使用户看到整齐封闭的壳体结构,避免引流槽131内的冷凝水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
封盖部134为板状结构,与引流部13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于引流部13。导流口135可以为成型在封盖部134上的多个圆孔、方孔等,还可以为成型在封盖部134上的长条口,导流口135的形式多样。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当封盖部134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风道板本体12的第二侧仍然为开口,冷凝水通过导流口135和开口流入引流槽131。或者,当封盖部134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第二侧,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仍然为开口。再或者当封盖部134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图中未示意),冷凝水均通过封盖部134上的导流口135流入引流槽131内。进一步的,封盖部134的表面向导流口135的位置倾斜,以将冷凝水导流到导流口135的位置,保证冷凝水快速、准确进入引流槽131。
此时,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风道板本体12的下部构造有凹槽122,通过凹槽122连通风道板本体12的两相对侧(也就是第一侧和第二侧),使封盖部134所在侧的风道板本体12的侧壁导流的冷凝水通过凹槽122进入开口。进一步的,凹槽122与导流口135的位置相对应,即导流口135位于凹槽122的下方,以便凹槽122部位的冷凝水能够通过导流口135进入引流槽131。
进一步的,封盖部134上还可以设置加热组件,对落在封盖部134上的冰霜进行加热融化,避免冰霜在引流部13积聚,防止开口、导流口135被封堵,保证冷凝水顺利流入引流槽131并排入排水口25。
其中,封盖部134可以与引流部13的壳体一体成型,还可以通过磁吸、插接、卡接、转动连接以及紧固件等方式连接于引流部13的壳体。进一步的,封盖部134转动连接于引流部13的壳体,便于打开其封盖的开口,以收集冷凝水,可根据需要调节,使用更加灵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当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一侧(第一侧或第二侧)的开口上设有封盖部134,封盖部134与接水部11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同侧(均位于第一侧或均位于第二侧),即开口与接水部11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相对侧。
下面,以接水部11和封盖部134均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为例进行说明。接水部11在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承接的冷凝水向第二侧导流,在风道板本体12的第二侧设置开口,有助于冷凝水快速、准确进入引流槽131;并且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向下导流的冷凝水较少,封盖部134上的导流口135足以将冷凝水导入引流槽131内,且封盖部134能够遮盖引流槽131,阻止杂质进入引流槽131,有助于引流槽131保持清洁和通畅。
结合图8至图12所示,当风道板1安装于制冷设备内时,接水部11位于制冷间室21一侧,也就是接水部11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第一侧,接水部11起到遮盖蒸发器23的滴水部位的作用,避免用户看到蒸发器23滴水,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同时封盖部134也设于制冷间室21一侧,即封盖部134也位于风道板本体的第一侧,用户观察到的是封闭的引流部13,避免用户观察到引流槽131内的冷凝水,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槽131包括底壁136和倾斜侧壁137,倾斜侧壁137沿底壁136向开口的方向以远离风道板本体12的方向倾斜,以使开口敞开形成敞口状,增大引流部13的接水范围,能够承接更大范围的冷凝水;并且倾斜侧壁137还能起到导流作用,有助于将冷凝水导入引流槽131。
进一步的,倾斜侧壁137设置在风道板本体12的一侧,此时,风道板本体12的另一侧可设置竖直侧壁,并且竖直侧壁上设置封盖部134,以形成一侧开口,一侧封盖的引流部13结构。
其中,底壁136和倾斜侧壁137均可以为平面或曲面,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倾斜侧壁137还可以在风道板本体12的两侧对称设置,风道板本体12两侧的开口均为敞口状,均能增大承接冷凝水的范围和起到导流作用。并且引流部13为对称结构,提升风道板1的结构稳定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引流部13还构造有位于引流槽131下方的引流管132,引流管132的第一端连通引流槽131,引流管132的第二端构造为引流口133,引流管132将引流槽131内的冷凝水导流到排水口25,引流管132可插入排水口25,将冷凝水准确导入排水口25。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水部11与风道板本体12的上部等长且两端对齐,保证风道板本体12准确导流接水部11承接的冷凝水。需要说明的是,接水部11的长度不小于蒸发器23的长度,保证全面承接蒸发器23滴落的冷凝水。
同时,引流部13与风道板本体12的下部等长且两端对齐,引流部13准确收集风道板本体12长度方向落下的全部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滴落到箱体2的底部。
其中,风道板本体12的长度方向是指:当风道板1安装于制冷设备内时,用户面向风道板1时,从左端到右端为其长度方向。即图4的左端到右端的方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水部11构造为向上方延伸的弯折板、曲面板或倾斜平面板,且接水部11远离风道板本体12,结构形式多样。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接水部11为弯折板,接水部11包括第一壁板111和第二壁板112,第一壁板111连接于风道板本体12,并且第一壁板111沿风道板本体12斜向上延伸,第二壁板112连接于第一壁板111,第二壁板112竖直向上延伸。第二壁板112起到隔挡作用,防止冷凝水向飞溅出接水部11,第一壁板111起到导流作用,第一壁板111将滴落在接水部11内的冷凝水导流到风道板本体12。其中,第一壁板111与第二壁板112一体成型且圆滑过渡,加工简便,防止伤手。
当接水部11为曲面板,曲面板的功能与弯折板相同,其加工方式不同。当接水部11为倾斜平面板,可以理解为接水部11仅设有第一壁板111,加工简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风道板本体12上构造有通风口121。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当风道板1安装于制冷设备内,通风口121连通制冷间室21与风道22,以使制冷设备内的气流在制冷间室21与风道22之间循环流动,促进气流流动,提升制冷效果。
其中,风道板本体12的一侧导流的冷凝水,可以通过通风口121流到其相对侧,此时引流槽131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两侧均设有开口,便于引流槽131准确收集冷凝水。另外,风道板本体12的一侧导流的冷凝水,通过通风口121流到其相对侧,引流槽131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一侧设置开口,开口准确收集大部分的冷凝水,相对侧设置封盖部134,通过导流口135收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风道板本体12、接水部11和引流部13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多样,加工灵活。
结合图1至图7所示,当风道板本体12、接水部11和引流部13一体成型,可以通过板材折弯、辊压等方式成型。其中,接水部11可以为在风道板本体12的上部折弯形成或辊压成型的弯折板、曲面板或倾斜平面板,接水部11的结构形式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引流部13可以为风道板本体12的下部折弯或辊压成型,引流部13构造出V型槽、U型槽、C型槽、矩形槽等多种,引流部13的形状多样。
当风道板本体12、接水部11和引流部13可拆卸连接(图中未示意),接水部11和引流部13均可以通过紧固件、卡接、插接、磁吸等方式固定连接于风道板本体12的上部和下部。接水部11与引流部13可拆卸,方便更换,以形成多种结构形式的风道板1结构,使风道板1的结构形式灵活多样,并且方便对现有的风道板1进行改装,且改装成本低。其中,接水部11、风道板本体12和引流部13均为独立部件;或接水部11与风道板本体12一体成型,引流部13为独立部件;或风道板本体12与引流部13一体成型,接水部11为独立部件;或接水部11与引流部13一体成型,风道板本体12为独立部件,独立部件通过上述可拆卸方式安装。
结合图1至图13,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2、蒸发器23及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板1,蒸发器23和风道板1设于箱体2内,风道板1位于蒸发器23的下方设置。本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板1,因此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水部11设于制冷间室21内,且接水部11的上部高于蒸发器23的下部,以使接水部11能够遮蔽蒸发器23下部的滴水部位。当用户打开制冷设备的箱门时,蒸发器23的滴水部位正好被接水部11挡住,避免用户观察到蒸发器23滴水,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使制冷设备的整体结构更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水部11与封盖部134位于风道板本体12的同侧,此时,封盖部134也位于制冷间室21内,避免用户观察到引流槽131内的冷凝水,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风道板本体12上构造有通风口121,通风口121连通箱体2内的风道22与制冷间室21,以便气流循环,增加制冷间室21的回风量,保证层架温度均匀性。
结合图10至图12所示,风道22内还设有风机24,风机24位于风道22的上方,制冷间室21内的气流通过风机24进入风道22,风道22内的气流通过通风口121进入制冷间室21,风机24、风道22与风道板1配合促进制冷间室21内的气流流动,促进冷气均布,提升制冷效果。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1)

1.一种风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板本体;
接水部,连接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上部;
引流部,连接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下部,且所述引流部构造有引流口;
所述风道板本体用于将所述接水部承接的液体导入至所述引流部;
所述引流部构造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上方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由所述风道板本体的第一侧延伸至所述风道板本体的第二侧,且所述引流槽与所述引流口连通;
位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所述开口处设有封盖部,所述封盖部上构造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与所述引流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部与所述接水部位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包括底壁和倾斜侧壁,所述倾斜侧壁沿所述底壁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以远离所述风道板本体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还构造有位于所述引流槽下方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引流槽,所述引流管的第二端构造为所述引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部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上部等长且两端对齐,所述引流部与所述风道板本体的下部等长且两端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部构造为向上方延伸的弯折板、曲面板或倾斜平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板本体上构造有通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板本体、所述接水部和所述引流部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9.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蒸发器及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板,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的风道板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的风道板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部的上部高于所述蒸发器的下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道板本体上构造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箱体内的风道与制冷间室。
CN201911380265.8A 2019-12-27 2019-12-27 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111076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0265.8A CN111076484B (zh) 2019-12-27 2019-12-27 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0265.8A CN111076484B (zh) 2019-12-27 2019-12-27 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6484A CN111076484A (zh) 2020-04-28
CN111076484B true CN111076484B (zh) 2021-09-03

Family

ID=70318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0265.8A Active CN111076484B (zh) 2019-12-27 2019-12-27 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6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7250A (zh) * 2020-12-14 2021-03-30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风道的安装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5485A (ja) * 2001-07-19 2003-02-07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庫の結露水排除構造
JP2004011931A (ja) * 2002-06-03 2004-01-15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庫
CN102365511A (zh) * 2009-03-31 2012-02-29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排放板的蒸发器板的家用冰箱以及制造这种包括排放板的蒸发器板的方法
CN104457096A (zh) * 2014-12-02 2015-03-25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冻堵风道结构的冰箱
CN105737485A (zh) * 2014-12-10 2016-07-0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具有盖板的制冷器具
CN106524653A (zh) * 2016-10-25 2017-03-2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风道组件
CN106839600A (zh) * 2017-01-22 2017-06-1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风道面板及具有其的冰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5485A (ja) * 2001-07-19 2003-02-07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庫の結露水排除構造
JP2004011931A (ja) * 2002-06-03 2004-01-15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庫
CN102365511A (zh) * 2009-03-31 2012-02-29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排放板的蒸发器板的家用冰箱以及制造这种包括排放板的蒸发器板的方法
CN104457096A (zh) * 2014-12-02 2015-03-25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冻堵风道结构的冰箱
CN105737485A (zh) * 2014-12-10 2016-07-0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具有盖板的制冷器具
CN106524653A (zh) * 2016-10-25 2017-03-2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风道组件
CN106839600A (zh) * 2017-01-22 2017-06-1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风道面板及具有其的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6484A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8255B2 (en) Refrigerator
US11525610B2 (en) Refrigerator
US11448454B2 (en) Refrigerator
WO2018088849A1 (ko) 정수기
CN111076484B (zh) 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CN108571853B (zh) 冰箱
JP3691308B2 (ja) 冷蔵庫
CN110906636A (zh) 制冷器具
CN113091363A (zh) 商用风冷冷柜
KR101048222B1 (ko) 냉장고
CN219913597U (zh) 冰箱
CN216011233U (zh) 一种储水容器及除湿机
CN220750472U (zh) 冰箱
CN219889875U (zh) 冰箱
CN219913596U (zh) 冰箱
CN215002489U (zh) 制冷设备的风道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20852742U (zh) 风道盖板、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CN218544977U (zh) 接水盘和制冷设备
CN218410364U (zh)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CN115200101B (zh) 一种移动空调
CN214284224U (zh) 制冷器具陈列柜
KR102671121B1 (ko) 냉장고
CN113091364A (zh) 商用立式冷柜
JP2584320B2 (ja) 高湿度低温貯蔵庫
CN113899133A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