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2742U - 风道盖板、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道盖板、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52742U CN220852742U CN202322682033.6U CN202322682033U CN220852742U CN 220852742 U CN220852742 U CN 220852742U CN 202322682033 U CN202322682033 U CN 202322682033U CN 220852742 U CN220852742 U CN 2208527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inclined plane
- diversion
- air duct
- rail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风道盖板、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风道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导轨支撑件。导轨支撑件设置于盖板本体朝向间室的一侧,导轨支撑件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组与盖板本体连接的第一导流斜面,第一导流斜面上设置有导流孔。导轨支撑件或盖板本体朝向间室的一侧设置有与导流孔连通的流道。当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凝露水时,凝露水沿第一导流斜面流入导流孔。流入导流孔内的凝露水被流道引流至导轨支撑件的下方。由于第一导流斜面对凝露水进行导流,避免了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制冷设备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风道盖板、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风冷冰箱制冷过程中,由于蒸发器的温度较低,遮盖在蒸发器正面的风道盖板表面温度也较低。当开关冰箱门或化霜加热器开始工作对蒸发器除霜时,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易产生水汽。
相关技术中,通过间室内的风路循环带走水汽。由于风路循环带走水汽效率低,导致风道盖板表面未带走的水汽堆积成水珠,冰箱长时间制冷运行后水珠易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冰箱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冰箱制冷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风道盖板,能够对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进行导流,避免了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冰箱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风道部件。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盖板,包括:
盖板本体;
导轨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间室的一侧,所述导轨支撑件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组与所述盖板本体连接的第一导流斜面,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上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高度小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的高度;所述导轨支撑件或所述盖板本体朝向所述间室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流孔连通的流道,以将流入所述导流孔内的凝露水引流至所述导轨支撑件的下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由于导流孔的高度小于至少部分第一导流斜面的高度,当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凝露水时,受到重力作用的凝露水沿第一导流斜面流入导流孔。流入导流孔内的凝露水被流道引流至导轨支撑件的下方。由于第一导流斜面对凝露水进行导流,避免了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冰箱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包括:
第一斜面;
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与所述盖板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沿所述盖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导流孔的两侧,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均朝向所述导流孔向下倾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流孔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第二斜面的高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流斜面还包括:
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第二斜面连接,所述第三斜面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第二斜面远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导流孔向下倾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轨支撑件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多组所述第一导流斜面沿所述盖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中,一个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的所述第二斜面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的所述第一斜面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流道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间室的一侧,所述导轨支撑件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过所述流道与所述导流孔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盖板包括第一导轨支撑件和第二导轨支撑件,所述第一导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导轨支撑件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的所述导流孔一一对应。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轨支撑件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的所述导流孔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导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流件,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所述间室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导轨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之间,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沿所述盖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导流件朝向对应的所述导流孔向下倾斜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二导流件,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间室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件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导流斜面,所述盖板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盖板本体的导流通孔,所述导流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导流斜面靠近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所述导流通孔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的高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导流斜面包括:
第四斜面;
第五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五斜面相对朝向,且沿相反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斜面的下侧边与所述第五斜面的下侧边连接,所述导流通孔位于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五斜面连接处靠近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本体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的顶壁和底壁中至少一个沿远离所述间室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道部件,包括风道主体和上述所述的风道盖板,所述风道主体的一侧设置开口,所述风道盖板盖合于所述开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由于盖合于开口的风道盖板能够将风道盖板表面产生的凝露水引流至导轨支撑件的下方,风道部件能够避免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制冷设备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
制冷设备本体;
上述所述的风道盖板,或者,上述所述的风道部件;所述风道盖板或所述风道部件设置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内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由于设置于制冷设备本体内部的风道盖板或风道部件,能够将风道盖板表面产生的凝露水引流至导轨支撑件的下方,制冷设备能够避免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制冷设备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由于导流孔的高度小于至少部分第一导流斜面的高度,当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凝露水时,受到重力作用的凝露水沿第一导流斜面流入导流孔。流入导流孔内的凝露水被流道引流至导轨支撑件的下方。由于第一导流斜面对凝露水进行导流,避免了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冰箱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由于盖合于开口的风道盖板能够将风道盖板表面产生的凝露水引流至导轨支撑件的下方,风道部件能够避免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制冷设备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更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由于设置于制冷设备本体内部的风道盖板或风道部件,能够将风道盖板表面产生的凝露水引流至导轨支撑件的下方,制冷设备能够避免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制冷设备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盖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盖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沿剖面线A-A所做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盖板本体;110、回风口;200、导轨支撑件;210、第一导流斜面;211、第一斜面;212、第二斜面;213、导流孔;214、流道;220、第三斜面;230、排水口;300、第一导轨支撑件;400、第二导轨支撑件;500、导流组件;510、第一导流件;520、第二导流件;521、第二导流斜面;522、第四斜面;523、第五斜面;600、风道主体;610、风道;620、凹槽;700、接水盘;710、第一导流部;720、第二导流部;721、挡边;730、底面;731、第一底面;732、第二底面;740、第一进风口;750、第二进风口;760、第一开口;761、第一侧边;762、第二侧边;763、第三侧边;764、第四侧边;800、制冷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组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盖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例了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风道盖板,风道盖板包括盖板本体100和导轨支撑件200。导轨支撑件200设置于盖板本体100朝向间室的一侧,导轨支撑件200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组与盖板本体100连接的第一导流斜面210,第一导流斜面210上设置有导流孔213,导流孔213的高度小于至少部分第一导流斜面210的高度;导轨支撑件200或盖板本体100朝向间室的一侧设置有与导流孔213连通的流道214,以将流入导流孔213内的凝露水引流至导轨支撑件200的下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由于导流孔213的高度小于至少部分第一导流斜面210的高度,当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凝露水时,受到重力作用的凝露水沿第一导流斜面210流入导流孔213。流入导流孔213内的凝露水被流道214引流至导轨支撑件200的下方。由于第一导流斜面210对凝露水进行导流,避免了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制冷设备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导轨支撑件200用于支撑抽屉,并引导制冷设备的抽屉沿导轨支撑件200水平滑动,以便打开或者关闭抽屉。因此,导轨支撑件200沿水平方向设置。还需要说明的是,风道盖板宽度的方向即图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间室为冷冻间室,导轨支撑件200设置于盖板本体100朝向冷冻间室的一侧,导轨支撑件200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组与盖板本体100连接的第一导流斜面210。第一导流斜面210上设置有导流孔213,导流孔213的高度小于至少部分第一导流斜面210的高度。导轨支撑件200或盖板本体100朝向冷冻间室的一侧设置有与导流孔213连通的流道214,以将流入导流孔213内的凝露水引流至导轨支撑件200的下方。当然,间室还可以是变温间室,以便将变温间室内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处产生的凝露水引流至导轨支撑件200的下方。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斜面210包括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均与盖板本体100连接,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沿盖板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布置于导流孔213的两侧,第一斜面211与第二斜面212均朝向导流孔213向下倾斜。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第一斜面211或者第二斜面212,由于第一斜面211与第二斜面212均朝向导流孔213向下倾斜,凝露水受到第一斜面211或者第二斜面212引流进入导流孔21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关于导流孔213对称设置。通过将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设置于导流孔213的两侧,增大了第一导流斜面210在盖板本体100宽度方向的面积,以便第一导流斜面210能够承接更多范围内的凝露水。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孔213的高度小于第一斜面211以及第二斜面212的高度。当第一斜面211与第二斜面212均朝向导流孔213向下倾斜,且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关于导流孔213对称设置时,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呈V字形设置,导流孔213位于V字形的最低点。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斜面210还包括第三斜面220,第三斜面220与第一斜面211以及第二斜面212连接,第三斜面220位于第一斜面211以及第二斜面212远离盖板本体100的一侧,第三斜面220朝向导流孔213向下倾斜。由于第三斜面220位于第一斜面211以及第二斜面212远离盖板本体100的一侧,第三斜面220能够起到挡边的作用,避免第一斜面211表面和第二斜面212表面的凝露水在重力作用下朝向远离盖板本体100的方向移动,落入导流孔213的外部,进而凝结成霜或者停留在间室储存空间内。当凝露水处于第三斜面220表面时,由于第三斜面220朝向导流孔213向下倾斜,第三斜面220能够将凝露水引流至导流孔213内,提高了第一导流斜面210的导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导轨支撑件200设置有多组第一导流斜面210,多组第一导流斜面210沿盖板本体100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第一导流斜面210中,一个第一导流斜面210的第二斜面212与另一个第一导流斜面210的第一斜面211连接。相比于只设置一组第一导流斜面210,多组第一导流斜面210能够增加对风道盖板的导流范围,将风道盖板上更多的凝露水引流至导流孔213,提升导流效果。由于第一斜面211与第二斜面212均朝向导流孔213向下倾斜,同一组的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关于导流孔213对称设置,当一个第一导流斜面210的第二斜面212与另一个第一导流斜面210的第一斜面211连接时,一个第一导流斜面210的第二斜面212与另一个第一导流斜面210的第一斜面211呈倒V字形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流道214形成于盖板本体100朝向间室的一侧,导轨支撑件200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230。排水口230通过流道214与导流孔213连通。自导流孔213流入流道214的凝露水在流道214的引流下自排水口230排出。通过流道214和排水口230进行配合,既保证凝露水能够被引流至导轨支撑件200的下方,避免凝露水在导轨支撑件200处凝结成霜,又不影响导轨支撑件200的正常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风道盖板包括第一导轨支撑件300和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第一导轨支撑件300和第二导轨支撑件400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一导轨支撑件300的排水口230与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导流孔213一一对应。当凝露水自第一导轨支撑件300的排水口230排出后,由于第一导轨支撑件300的排水口230与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导流孔213一一对应,凝露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导流孔21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轨支撑件300和第二导轨支撑件400均设置有第一导流斜面210,第一导轨支撑件300和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为设置位置不同。
一方面,通过沿风道盖板的上下方向设置第一导轨支撑件300和第二导轨支撑件400,增加了对风道盖板表面凝露水的引流范围。当凝露水沿风道盖板表面滑落时,随着滑落距离增加,凝露水将不可避免的朝远离盖板本体100的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第一导轨支撑件300和第二导轨支撑件400,在凝露水与盖板本体100分离前就落入第一导轨支撑件300的第一导流斜面210或者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第一导流斜面210,以避免凝露水落入间室存储空间。
另一方面,导轨支撑件200的数量与抽屉的数量相对应。第一导轨支撑件300与第一抽屉对应设置,第二导轨支撑件400与第二抽屉对应设置。通过在第一导轨支撑件300上部设置第一导流斜面210,以避免第一抽屉因导轨处凝结成霜而抽拉困难。通过在第二导轨支撑件400上部设置第一导流斜面210,以避免第二抽屉因导轨处凝结成霜而抽拉困难。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轨支撑件300的排水口230与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导流孔213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由于凝露水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为竖直直线,通过将第一导轨支撑件300的排水口230与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导流孔213设置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以便凝露水能够直接流入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导流孔213。
具体来说,第一导轨支撑件300和第二导轨支撑件400均设置有导流孔213和排水口230。第一导轨支撑件300上部的凝露水在第一导流斜面210的引流下进入导流孔213,并在经过流道214自第一导轨支撑件300的排水口230流出。自第一导轨支撑件300排水口230流出的凝露水沿盖板本体100表面向下滑落,最终直接进入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导流孔213,或者先到达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第一导流斜面210,然后在第一导流斜面210的引导作用下进入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导流孔213。
可以理解的是,风道盖板还包括导流组件500,导流组件500包括多个第一导流件510,多个第一导流件510设置于盖板本体100朝向间室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导轨支撑件300与第二导轨支撑件400之间,多个第一导流件510沿盖板本体10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导流件510朝向对应的导流孔213向下倾斜设置。
当凝露水自第一导轨支撑件300的排水口230流出后,凝露水位于第一导轨支撑件300与第二导轨支撑件400之间。由于第一导轨支撑件300与第二导轨支撑件400之间距离较远,凝露水在外部气流的影响下将不可避免地朝向远离盖板本体100的一侧移动,减弱第一导流斜面210的导流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导流件510,当凝露水自第一导轨支撑件300的排水口230流出后,在重力作用下到达第一导流件510,在第一导流件510的引流下进入对应的导流孔213。
此外,第一导轨支撑件300与第二导轨支撑件400之间的盖板本体100表面也会因冷热交汇产生凝露水,产生的凝露水在第一导流件510的引流下进入对应的导流孔213。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导流件510中的一些朝向间室开口并向下倾斜,多个第一导流件510中的另一些背离间室开口并向下倾斜。即多个第一导流件510关于盖板本体100的竖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以便在第一导流件510的引流作用下将凝露水汇集在盖板本体100的中心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还包括第二导流件520,第二导流件520设置于盖板本体100朝向间室的一侧,且位于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下方。第二导流件520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导流斜面521,盖板本体100上设置有贯穿盖板本体100的导流通孔(图中未示出),导流通孔位于第二导流斜面521靠近盖板本体100的一侧,导流通孔的高度小于第二导流斜面521的高度。当凝露水自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排水口230排出后,在重力作用下到达第二导流斜面521。凝露水经过第二导流斜面521引流进入导流通孔内。
可以理解的是,盖板本体背离间室的一侧设置有风道,风道内设置有接水盘。导流通孔贯穿盖板本体后与接水盘连通,以便将凝露水引流至接水盘中。
图6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例了图7中沿剖面线A-A所做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示例了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6至图9所示,接水盘70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760。第一开口760的侧边与风道610的内壁中的至少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导流部710,第一导流部710适于使风道610的内壁上的化霜水流入接水盘700内。
由于第一开口760与风道610连通,风道610内的化霜水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接水盘700,故通过接水盘700能够接收蒸发器化霜产生的化霜水。由于第一导流部710能够使风道610的内壁表面的化霜水流入接水盘700,风道610的内壁表面的化霜水不会进入接水盘700与风道610内壁之间的间隙,避免化霜水因无法彻底排出而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760与蒸发器垂直对应,以便蒸发器经化霜产生的化霜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垂直进入接水盘70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流部710既可以只设置于第一开口760的侧边,又可以只设置于风道610的内壁,还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开口760的侧边和风道610的内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部710位于第一开口760的侧边,第一导流部710包括向接水盘700外侧弯折的第一翻边,第一翻边的边沿与风道610的内壁贴合,以便第一翻边将化霜水引流至接水盘700,避免接水盘700接水过程中化霜水进入接水盘700与内壁之间的间隙中。
可以理解的是,风道610的内壁设置有集水槽(图中未示出),集水槽朝向风道内部延伸,集水槽的底壁设置有引流孔,引流孔与第一开口760连通。化霜水在重力作用下先落入集水槽,随着集水槽内的化霜水不断增加,化霜水经过引流孔流入接水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部710位于第一开口760的侧边,第一导流部710包括向接水盘700外侧弯折的第一翻边,风道610的内壁设置有凹槽620,第一翻边卡接于凹槽620内。
当接水盘700进入风道610后,第一开口760的各个侧边分别与对应的内壁贴合。即当接水盘700位于风道610时,第一开口760的各个侧边则分别与对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将第一翻边卡接于凹槽620内,第一翻边使风道610的内壁表面的化霜水流入接水盘700,避免接水盘700接水过程中化霜水进入对应的间隙中。通过第一翻边与凹槽620卡接配合,对接水盘700进行固定,避免接水盘700发生晃动。此外,通过第一翻边与凹槽620卡接配合还可以对接水盘700进行限位,提高安装接水盘700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对接水盘700进行精确安装。
图10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2示例了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0至图12所示,接水盘700具有第一侧边761、第二侧边762、第三侧边763和第四侧边764,第一侧边761、第二侧边762、第三侧边763和第四侧边764围设成第一开口760。第二侧边762、第三侧边763和第四侧边764设置有第一翻边,风道610与第二侧边762、第三侧边763和第四侧边764对应的内壁设置有凹槽620,第一翻边卡接于对应的凹槽620内,使对应的内壁表面的化霜水能够流入接水盘70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边761为靠近冷冻间室的侧边,第二侧边762为靠近变温间室的侧边,第三侧边763为背离制冷设备开口的侧边,第四侧边764为靠近制冷设备开口的侧边。
可以理解的是,风道610与第二侧边762对应的内壁具有第一定位槽。当安装接水盘700时,接水盘700嵌入第一定位槽,对接水盘700起到固定作用,提高接水盘700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翻边朝向第一开口760向下倾斜。当风道610的内壁表面的化霜水沿内壁进入第一翻边表面时,在重力作用下化霜水斜向下滑入接水盘700中,提高第一导流部710的导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凹槽620内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与第一翻边密封配合。通过设置密封垫,以便将第一翻边与凹槽620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避免化霜水流入间隙,影响制冷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部720,第二导流部720设置于第一开口760靠近冷冻间室的侧边。风道610靠近冷冻间室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槽,第二导流部720插设于定位槽(图中未示出)内,定位槽的上部设置有导流孔213,导流孔213位于第二导流部的上部,第二导流部720适于将导流孔213输入的外部化霜水引流至接水盘700。风道610外部产生的化霜水在第二导流部720的引流下进入接水盘700,提高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导流孔213适于将冷冻间室的化霜水引流至风道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流部720包括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与第一开口760靠近冷冻间室的侧边连接并向接水盘700外侧弯折,第二翻边朝向第一开口760向下倾斜。风道610外部产生的化霜水滴落在第二翻边表面后,由于第二翻边向下倾斜,化霜水自第二翻边表面滑入第一开口760,使得第二导流部720的导流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翻边与第一侧边761连接,以便对风道610外部产生的化霜水进行导流。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翻边远离第一开口760的一侧向上弯折形成挡边721,挡边721沿第二翻边的长度方向延伸。当接水盘700内缓存大量水后,由于挡边721向上弯折,挡边721阻止接水盘700内的缓存水自第一开口760外溢。
可以理解的是,接水盘700的底面730包括第一底面731和第二底面732,第一底面731与接水盘700的侧壁连接,第二底面732与接水盘700的侧壁以及第一底面731连接。第二底面732与第一底面731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接口,第一底面731与第二底面732均沿侧壁朝向出水接口向下倾斜。即第一底面731和第二底面732均朝向风道的底部倾斜,第一底面731的底端和第二底面732的底端连接。通过使第一底面731和第二底面732向下倾斜,第一底面731和第二底面732连接形成V型,接水盘700的底面730为V型面。当化霜水滴落至底面730时,化霜水分别自第一底面731和第二底面732向下滑动进入第一底面731和第二底面732的连接处。由于第一底面731和第二底面732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接口,第一底面731和第二底面732汇聚的化霜水自出水接口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流斜面521包括第四斜面522和第五斜面523,第四斜面522与第五斜面523相对朝向,且沿相反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第四斜面522的下侧边与第五斜面523的下侧边连接,导流通孔位于第四斜面522与第五斜面523连接处靠近盖板本体100的一侧。当凝露水自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排水口230排出后,凝露水到达第四斜面522或者第五斜面523,凝露水在第四斜面522或者第五斜面523引流作用下进入导流通孔。
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斜面522和第五斜面523关于导流通孔对称设置。通过将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设置于导流孔213的两侧,增大了第二导流斜面521在盖板本体100宽度方向的面积,以便第二导流斜面521能够承接更多范围内的凝露水。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通孔的高度小于第四斜面522以及第五斜面523的高度。当第四斜面522与第五斜面523均朝向导流孔213向下倾斜,且第四斜面522和第五斜面523关于导流通孔对称设置时,第四斜面522和第五斜面523呈V字形设置,导流通孔位于V字形的最低点。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流件520的上部设置有多组第二导流斜面521,多组第二导流斜面521沿盖板本体100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第二导流斜面521中,一个第二导流斜面521的第四斜面522与另一个第二导流斜面521的第五斜面523连接。相比于只设置一组第二导流斜面521,多组第二导流斜面521能够增加对第二导轨支撑件400的导流范围,将第二导轨支撑件400排水口230排出的更多凝露水引流至导流通孔,提升导流效果。由于第四斜面522与第五斜面523均朝向导流通孔向下倾斜,同一组的第四斜面522和第五斜面523关于导流通孔对称设置,当一个第二导流斜面521的第四斜面522与另一个第二导流斜面521的第五斜面523连接时,一个第二导流斜面521的第四斜面522与另一个第二导流斜面521的第五斜面523呈倒V字形设置。
图4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盖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例了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盖板本体100设置有回风口110,回风口110的顶壁和底壁中至少一个沿远离间室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风道部件,风道部件包括风道主体和上述的风道盖板,风道主体的一侧设置开口,风道盖板盖合于开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由于盖合于开口的风道盖板能够将风道盖板表面产生的凝露水引流至导轨支撑件200的下方,风道部件能够避免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制冷设备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制冷设备本体以及上述的风道盖板或者上述的风道部件,风道盖板或风道部件设置于制冷设备本体的内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由于设置于制冷设备本体内部的风道盖板或风道部件,能够将风道盖板表面产生的凝露水引流至导轨支撑件200的下方,制冷设备能够避免风道盖板表面冷热交汇产生的凝露水凝结成霜导致抽屉无法抽出,或向下流入制冷设备内部存储空间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本体;
导轨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间室的一侧,所述导轨支撑件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组与所述盖板本体连接的第一导流斜面,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上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高度小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的高度;所述导轨支撑件或所述盖板本体朝向所述间室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流孔连通的流道,以将流入所述导流孔内的凝露水引流至所述导轨支撑件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包括:
第一斜面;
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与所述盖板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沿所述盖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导流孔的两侧,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均朝向所述导流孔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第二斜面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斜面还包括:
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第二斜面连接,所述第三斜面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第二斜面远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导流孔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撑件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多组所述第一导流斜面沿所述盖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中,一个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的所述第二斜面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的所述第一斜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间室的一侧,所述导轨支撑件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过所述流道与所述导流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包括第一导轨支撑件和第二导轨支撑件,所述第一导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导轨支撑件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的所述导流孔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支撑件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的所述导流孔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流件,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所述间室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导轨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之间,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沿所述盖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导流件朝向对应的所述导流孔向下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流件,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间室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导轨支撑件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件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导流斜面,所述盖板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盖板本体的导流通孔,所述导流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导流斜面靠近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所述导流通孔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斜面包括:
第四斜面;
第五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五斜面相对朝向,且沿相反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斜面的下侧边与所述第五斜面的下侧边连接,所述导流通孔位于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五斜面连接处靠近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的顶壁和底壁中至少一个沿远离所述间室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13.一种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主体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盖板,所述风道主体的一侧设置开口,所述风道盖板盖合于所述开口。
14.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设备本体;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盖板,或者,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道部件;
所述风道盖板或所述风道部件设置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82033.6U CN220852742U (zh) | 2023-09-29 | 2023-09-29 | 风道盖板、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82033.6U CN220852742U (zh) | 2023-09-29 | 2023-09-29 | 风道盖板、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52742U true CN220852742U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73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82033.6U Active CN220852742U (zh) | 2023-09-29 | 2023-09-29 | 风道盖板、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52742U (zh) |
-
2023
- 2023-09-29 CN CN202322682033.6U patent/CN2208527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9990049895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상단 응축수 처리장치 | |
CN101008507A (zh) | 空调室内单元 | |
CN220852742U (zh) | 风道盖板、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 |
CN113776185A (zh) | 中间接水盘及分段式蒸发器 | |
CN220852743U (zh) |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 |
CN218884380U (zh) | 冰箱 | |
CN114423227B (zh) | 接水组件及列间空调 | |
CN111076484B (zh) | 风道板及制冷设备 | |
CN216522304U (zh) | 接水结构、室内机及其空调器 | |
CN221259229U (zh) | 箱胆组件及制冷设备 | |
CN20829627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861653U (zh) | 防结冰结构、接水盘、压缩机及空调 | |
CN220852744U (zh) | 风道组件和制冷设备 | |
CN221126598U (zh) | 一种电气柜的防凝霜机构 | |
CN221464001U (zh) | 一种接水盘及热泵机组 | |
CN216522587U (zh) | 一种冰箱 | |
CN219955748U (zh) | 一种制冷设备 | |
CN113091363A (zh) | 商用风冷冷柜 | |
CN219572246U (zh) | 一种集水盘及厨房空调 | |
CN221802175U (zh) | 风道组件和制冷设备 | |
CN220852745U (zh) | 风道部件及制冷设备 | |
CN221076880U (zh) | 冰箱 | |
CN214469285U (zh) | 接水盘组件、空调引水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4039092U (zh) | 一种立式冷柜 | |
CN214406457U (zh) | 移动空调风道组件冷凝水自排水结构及移动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