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5828A - 连杆 - Google Patents

连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5828A
CN111075828A CN201910981193.6A CN201910981193A CN111075828A CN 111075828 A CN111075828 A CN 111075828A CN 201910981193 A CN201910981193 A CN 201910981193A CN 111075828 A CN111075828 A CN 111075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ver
lever main
connecting rod
reg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11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5828B (zh
Inventor
多田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75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5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5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5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7/00Connecting-rods or like links pivoted at both ends; Construction of connecting-rod heads
    • F16C7/02Constructions of connecting-rods with constant length
    • F16C7/023Constructions of connecting-rods with constant length for piston engines, pump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9/00Bearings for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rods; Attachment of connecting-rods
    • F16C9/04Connecting-rod bea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26/00Joining parts; Fasten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parts
    • F16C2226/50Positive connections
    • F16C2226/62Positive connections with pins, bolts or dow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26/00Joining parts; Fasten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parts
    • F16C2226/50Positive connections
    • F16C2226/80Positive connections with splines, serrations or similar profiles to prevent movement between joined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0/00Engines or pumps
    • F16C2360/22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大端部处以斜着分割的方式被分割成杆主体和盖且抑制了分割面处的磨损和杆主体相对于盖的横向偏移的连杆。本发明的连杆(101)具备:平坦的接合平面(23、33),形成于杆主体(20)与盖(30)抵接的2处抵接部的至少一方;第1限制部,利用设置于杆主体(20)与盖(30)之间的单组的第1相对面(22b、32b)来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及第2限制部,利用设置于杆主体(20)与盖(30)之间的单组的第2相对面(22c、32c)来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

Description

连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内燃机中将活塞与曲轴销相连的连杆。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已知有在大端部处以斜着分割的方式被分割成杆主体和盖的连杆。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杆中,杆主体与盖在2处抵接。在2处抵接位置处,杆主体的接合面与盖的接合面抵接。杆主体的离小端部近的一侧的接合面和盖的离小端部远的一侧的接合面形成为凹状且朝向底侧变窄的锥面状。相对于此,盖的离小端部近的一侧的接合面和杆主体的离小端部远的一侧的接合面形成为凸状且朝向顶点侧变细的锥面状。通过使这些凹状的接合面与凸状的接合面嵌合并在形成于各接合面的螺栓孔中插通螺栓,从而杆主体与盖通过螺栓而紧固连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76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杆中,通过在2处抵接部处使凹状的接合面与凸状的接合面嵌合来抑制杆主体相对于盖的横向偏移。若杆主体和盖双方的尺寸精度没有误差,则在2处抵接部的双方处,凹状的接合面的整体与凸状的接合面的整体也许会紧密地抵接。
然而,实际上,杆主体、盖的尺寸精度经常产生误差。因而,在2处抵接部处使凹状的接合面与凸状的接合面嵌合的情况下,抵接部位被限定于接合面的一部分,在该一部分的部位处磨损可能会加剧。接合面的磨损使螺栓变松,成为杆主体相对于盖的横向偏移的原因。杆主体相对于盖的横向偏移成为使轴承间隙扩大而使油泄漏量增大的原因。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大端部处以斜着分割的方式被分割成杆主体和盖且抑制了分割面处的磨损和杆主体相对于盖的横向偏移的连杆。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连杆在大端部处以斜着分割的方式被分割成杆主体和盖,杆主体与盖通过螺栓而紧固连结,其中,连杆具备接合平面、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接合平面是与大端部的分割面平行且平坦的接合面,并形成于杆主体与盖抵接的2处抵接部的至少一方。第1限制部构成为利用设置于杆主体与盖之间的单组的第1相对面来限制杆主体相对于盖向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第2限制部构成为利用设置于杆主体与盖之间的单组的第2相对面来限制杆主体相对于盖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形成于抵接部的至少一方的接合平面处杆主体与盖紧密地对接,向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由第1限制部抑制,向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由第2限制部抑制。另外,各限制部处的相对面的磨损会使螺栓变松而使横向偏移扩大,但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向各方向的横向偏移的限制不是由多组而是由单组的相对面来进行,所以能够使相对面紧密地抵接而抑制相对面的磨损。
在本发明的连杆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2处抵接部的一方形成有接合平面。另外,2处抵接部的另一方可以由形成于杆主体和盖中的一方的凸部和形成于杆主体和盖中的另一方且与凸部嵌合的凹部构成。在该情况下,由形成凸部的第1方向侧的侧面和形成凹部的第1方向侧的侧面构成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中的一方。另外,由形成凸部的第2方向侧的侧面和形成凹部的第2方向侧的侧面构成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中的另一方。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使形成于2处抵接部中的一方的凸部和凹部嵌合,能够抑制杆主体相对于盖的横向偏移。另外,由于2处抵接部中的另一方不是凸部和凹部而是接合平面,所以在利用凸部和凹部进行了对位的情况下因零件的加工精度而产生的横向偏移在接合平面处被吸收。因而,能够抑制在将杆主体与盖通过螺栓而紧固连结了的情况下在第1方向或第2方向上产生的变形(日文:歪)。
凸部可以形成为具有从其顶部向第1方向倾斜的第1山斜面和向第2方向倾斜的第2山斜面的山状。另外,凹部可以形成为具有从其底部向第1方向倾斜的第1谷斜面和向第2方向倾斜的第2谷斜面的谷状。在该情况下,由第1山斜面和第1谷斜面构成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中的一方,由第2山斜面和第2谷斜面构成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中的另一方。
在上述的构成中,作为形成山状的凸部的第1方向侧的侧面而形成第1山斜面,作为第2方向侧的侧面而形成第2山斜面。另外,作为形成谷状的凹部的第1方向侧的侧面而形成第1谷斜面,作为第2方向侧的侧面而形成第2谷斜面。通过第1山斜面与第1谷斜面抵接且第2山斜面与第2谷斜面抵接,从而凸部和凹部互相约束,能够抑制杆主体相对于盖向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
可以在凸部的顶部和凹部的底部开设有供螺栓插通的螺栓孔。由此,能够使在将杆主体与盖通过螺栓而紧固连结了时向凸部与凹部之间施加的表面压力在第1方向侧和第2方向侧均匀地接近。
2处抵接部中的、杆主体相对于大端部的分割面倾斜的一侧的抵接部可以由凸部和凹部构成。也就是说,可以在与杆主体倾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抵接部形成有接合平面。由此,在通过曲轴的旋转而连杆被曲轴销拉拽了时,在形成有接合平面的一侧的抵接部处,即使产生了横向偏移,杆主体也会向与曲轴销接触的方向移动,因此通过与曲轴销的接触而横向偏移被限制。
在本发明的连杆的别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2处抵接部的双方形成有接合平面。另外,可以在杆主体和盖中的一方设置将杆主体和盖中的另一方从2处抵接部的两外侧夹入的一对爪部。在该情况下,由一对爪部中的第1方向侧的爪部的按压面和被第1方向侧的爪部的按压面按压的杆主体或盖的被按压面构成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中的一方。另外,由一对爪部中的第2方向侧的爪部的按压面和被第2方向侧的爪部的按压面按压的杆主体或盖的被按压面构成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中的另一方。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将杆主体或盖从2处抵接部的两外侧由一对爪部夹入,能够抑制杆主体相对于盖的横向偏移。另外,由于2处抵接部都是接合平面,所以能够在大端部的分割面处使杆主体与盖紧贴。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这样,根据本发明的连杆,能够抑制分割面处的磨损和杆主体相对于盖的横向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杆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抵接部的分离状态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抵接部的抵接状态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杆主体和盖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抵接部的第1比较例的构成的图。
图6是示出抵接部的第2比较例的构成的图。
图7是示出抵接部的变形例的构成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杆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抵接部的抵接状态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杆主体和盖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 连杆
11 小端部
12 连结棒部
13 大端部
14、15、16、17 抵接部
20 杆主体
20a、20b 被按压面
22 接合面
22b 第1山斜面
22c 第2山斜面
23、27、28 接合面(接合平面)
30 盖
32 接合面
32b 第1谷斜面
32c 第2谷斜面
33、37、38 接合面(接合平面)
51、52 螺栓
70、71 爪部
70a、71a 按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提及了各要素的个数、数量、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或在原理上明显确定为该数值的情况之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该提及的数值。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造等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或明显在原理上确定为该构造等的情况之外,对于本发明而言未必是必需的。
1.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杆101的主视图。连杆101是将内燃机中的活塞与曲轴销相连的连杆。如图1所示,连杆101具备成为活塞销的轴承部的圆环状的小端部11、成为曲轴销的轴承部的圆环状的大端部13、及将小端部11与大端部13连结的连结棒部12。
连杆101在大端部13处以斜着分割的方式被分割成杆主体20和盖30。不过,杆主体20和盖30不是通过分裂而是通过加工来制造。另外,杆主体20和盖30通过螺栓51、52而紧固连结。在杆主体20形成有小端部11、连结棒部12及大端部13的一部分。被分割后的大端部13的剩余的部分成为盖30。在杆主体20的相当于大端部13的部位和盖30分别形成有构成曲轴销的轴承部的半圆21、31。在各半圆21、31设置分割轴承41、42。
杆主体20和盖30在2处抵接部14、15处抵接。包括2处抵接部14、15的面是大端部13的分割面。在连杆101形成有从盖30贯通抵接部14、15而到达杆主体20的未图示的螺栓孔。在图1中示出了在该螺栓孔中插通螺栓51、52且在抵接部14、15处杆主体20与盖30紧固连结的状态。
在2处抵接部14、15中的一方的抵接部14、详细而言是杆主体20相对于分割面倾斜的一侧的抵接部14处,杆主体20的接合面22与盖30的接合面32抵接。如后所述,接合面22不是平坦的,作为整体而形成凸部,接合面32不是平坦的,作为整体而形成凹部。在抵接部14处,接合面22的凸部与接合面32的凹部嵌合。在另一方的抵接部15处,杆主体20的接合面23与盖30的接合面33抵接。这些接合面23、33与大端部13的分割面平行且平坦地形成。在抵接部15处,接合面23与接合面33面接触。以下,将这些平坦的接合面23、33称作接合平面。
接着,对抵接部14的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抵接部14的分离状态、即杆主体20的接合面22与盖30的接合面32分离的状态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杆主体20的接合面22由顶部22a、第1山斜面22b、第2山斜面22c及基部22d、22e构成,作为整体而形成山状的凸部。第1山斜面22b和第2山斜面22c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盖30的接合面32由底部32a、第1谷斜面32b、第2谷斜面32c及基部32d、32e构成,作为整体而形成谷状的凹部。第1谷斜面32b的倾斜角度与第1山斜面22b的倾斜角度相同,第2谷斜面32c的倾斜角度与第2山斜面22c的倾斜角度相同。
图3是抵接部14的抵接状态、即杆主体20的接合面22与盖30的接合面32抵接的状态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第1山斜面22b和第1谷斜面32b构成一对相对面,在抵接状态下,第1山斜面22b与第1谷斜面32b面接触。同样,第2山斜面22c和第2谷斜面32c构成一对相对面,在抵接状态下,第2山斜面22c与第2谷斜面32c面接触。在顶部22a与底部32a之间及基部22d、22e与基部32d、32e之间分别形成间隙。也就是说,在抵接部14处,不是接合面22、32的整体面接触,而是仅在两侧的山斜面22b、22c与两侧的谷斜面32b、32c之间面接触。
通过第1山斜面22b与第1谷斜面32b面接触,能够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图3中左方向(朝向杆主体20相对于分割面倾斜的一侧的方向,以下称作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在连杆101中,限制向沿着分割面的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的相对面仅是由第1山斜面22b和第1谷斜面32b构成的相对面。因而,第1山斜面22b及第1谷斜面32b相当于利用设置于杆主体20与盖30之间的单组的第1相对面来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的第1限制部。
另外,通过第2山斜面22c与第2谷斜面32c面接触,能够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图3中右方向(朝向与杆主体20相对于分割面倾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以下称作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在连杆101中,限制向沿着分割面的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的相对面仅是由第2山斜面22c和第2谷斜面32c构成的相对面。因而,第2山斜面22c及第2谷斜面32c相当于利用设置于杆主体20与盖30之间的单组的第2相对面来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的第2限制部。
图4是分离状态下的杆主体20及盖30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盖30的2个接合面32、33分别开设有螺栓孔35、36。另外,在杆主体20的2个接合面22、23也分别开设有与螺栓孔35、36相连的螺栓孔25、26。开设于盖30的接合面32的螺栓孔35以其中心通过底部32a的方式开设。另外,开设于杆主体20的接合面22的螺栓孔25以其中心通过顶部22a的方式开设。通过这样开设螺栓孔25、35,能够抑制作用于由第1山斜面22b和第1谷斜面32b构成的相对面的表面压力、与作用于由第2山斜面22c和第2谷斜面32c构成的相对面的表面压力之差。
在此,为了使本实施方式的连杆101的效果明显,关于连杆的抵接部的构成举出2个比较例。在图5所示的比较例1中,在杆主体20与盖30抵接的2处抵接部130、131这双方形成有山状的凸部和谷状的凹部。在杆主体20和盖30双方的尺寸精度没有误差的情况下,在双方的抵接部130、131处凸部与凹部紧密地嵌合。但是,在杆主体20和盖30的至少一方的尺寸精度存在误差的情况下,抵接部位可能会被限定于一部分的山斜面和谷斜面。在比较例1的情况下,外侧的第1山斜面112b与第1谷斜面122b抵接,且外侧的第2山斜面113c与第2谷斜面123c抵接。但是,内侧的第2山斜面112c与第2谷斜面122c不抵接,且内侧的第1山斜面113b与第1谷斜面123b也不抵接。
在图6所示的比较例2中,在杆主体20与盖30抵接的一方的抵接部132形成有2组山状的凸部和谷状的凹部。在杆主体20和盖30双方的尺寸精度没有误差的情况下,2组凸部和凹部紧密地嵌合。但是,在杆主体20和盖30的至少一方的尺寸精度存在误差的情况下,抵接部位可能会被限定于一部分的山斜面和谷斜面。在比较例2的情况下,第1组的第1山斜面142b与第1谷斜面152b抵接,且第2组的第2山斜面143c与第2谷斜面153c抵接。但是,第1组的第2山斜面142c与第2谷斜面152c不抵接,且第2组的第1山斜面143b与第1谷斜面153b也不抵接。
在上述的2个比较例1、2的情况下都是,多组相对面中的仅一部分相对面抵接。在该情况下,抵接着的相对面处的剪切应力可能会比规定高而导致磨损加剧。当抵接着的相对面磨损时,在杆主体20与盖30之间产生松动。该松动使螺栓变松,成为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的横向偏移的原因。另外,若要使所有的相对面抵接,则不仅是螺栓轴向力会被其使用而减小,也可能会在杆主体20、盖30产生形变。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杆101,向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的限制不是由多组而是由单组的相对面(即,第1山斜面22b和第1谷斜面32b)进行,向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的限制也不是由多组而是由单组的相对面(即,第2山斜面22c和第2谷斜面32c)进行,因此能够使所有的相对面紧密地抵接而抑制相对面的磨损。另外,一方的抵接部15不是凸部和凹部而是接合平面23、33,因此在利用凸部和凹部进行了对位的情况下因零件的加工精度而产生的横向偏移在接合平面23、33处被吸收。因而,能够抑制在将杆主体20与盖30通过螺栓51、52而紧固连结了的情况下在第1方向或第2方向上产生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杆101中,接合平面23、33形成于与杆主体20相对于大端部13的分割面倾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抵接部15。由此,在通过曲轴的旋转而连杆101被曲轴销拉拽了时,在形成有接合平面23、33的一侧的抵接部15处,即使产生了横向偏移,杆主体20也会向与曲轴销接触的方向移动,因此通过与曲轴销的接触而横向偏移被限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杆101的变形例进行例示。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杆101的抵接部14的变形例的构成的图。在该变形例中,在杆主体20的接合面22呈圆锤状地形成有凸部,在盖30的接合面32呈圆锤状地形成有凹部。在锤状凸部的顶部开设有螺栓孔25,在锤状凹部的底部也开设有螺栓孔35。在将杆主体20与盖30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而紧固连结了的情况下,在两接合面22、32的基部22i、32i之间留有间隙的状态下,锤状凸部的锤面22h、22g与锤状凹部的锤面32h、32g抵接。
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由形成锤状凸部的第1方向(图7中左方向)侧的锤面22h和形成锤状凹部的第1方向侧的锤面32h构成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的第1限制部。另外,由形成锤状凸部的第2方向(图7中右方向)侧的锤面22g和形成锤状凹部的第2方向侧的锤面32g构成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的第2限制部。
作为其他的变形例,凸部和凹部也可以在杆主体20和盖30中相反。也就是说,也可以在杆主体20形成凹部,在盖30形成凸部。另外,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形成于接合面的凸部及凹部的形状也可以分别是角锥状。
2.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杆102的主视图。如图8所示,连杆102与实施方式1的连杆101(参照图1)同样,具有成为活塞销的轴承部的圆环状的小端部11、成为曲轴销的轴承部的圆环状的大端部13、及将小端部11与大端部13连结的连结棒部12,在大端部13处以斜着分割的方式被分割成杆主体20和盖30。在图8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连杆101相同的要素或相当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关于这些要素的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杆102中,杆主体20和盖30在2处抵接部16、17处抵接。在2处抵接部16、17中的一方的抵接部16处,杆主体20的接合平面27与盖30的接合平面37面接触。在另一方的抵接部17处,杆主体20的接合平面28与盖30的接合平面38抵接。各接合平面27、37、28、38与大端部13的分割面平行且平坦地形成。在盖30的各抵接部16、17的附近设置有将杆主体20从2处抵接部16、17的两外侧夹入的一对爪部70、71。
接着,对抵接部16的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图9是抵接部16的抵接状态、即杆主体20的接合面27与盖30的接合面37抵接的状态的放大图。在抵接部16设置有一对爪部70、71中的第1方向侧的爪部70。如图9所示,爪部70具备与杆主体20的第1方向侧的侧面20a卡合的按压面70a、和作为刚性比爪部70的其他部位低的部位的变细部(日文:くびれ部)70b。爪部70的按压面70a和杆主体20的侧面(以下,称作被按压面)20a构成一对相对面,在抵接状态下,按压面70a与被按压面20a面接触。
通过按压面70a与被按压面20a面接触,能够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图9中左方向(朝向杆主体20相对于分割面倾斜的一侧的方向,以下称作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在连杆102中,限制向沿着分割面的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的相对面仅是由按压面70a和被按压面20a构成的相对面。因而,按压面70a及被按压面20a相当于利用设置于杆主体20与盖30之间的单组的第1相对面来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的第1限制部。
图10是分离状态下的杆主体20和盖30的立体图。在图10中,杆主体20的第2方向侧的侧面20b与第2方向侧的爪部71的按压面71a对应。爪部71的按压面71a和杆主体20的侧面(以下,称作被按压面)20b构成一对相对面,在抵接状态下,按压面71a与被按压面20b面接触。按压面71a及被按压面20b相当于利用设置于杆主体20与盖30之间的单组的第2相对面来限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向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的第2限制部。
通过利用按压面70a、71a将被按压面20a、20b压入,能够以在横向偏移方向上不产生松动的方式组装杆主体20和盖30。为了实现该目的,从盖30处的按压面70a到按压面71a为止的距离L2等于或小于从杆主体20处的被按压面20a到被按压面20b为止的距离L1。另外,为了使爪部70、71具有弹力性,在爪部70、71设置有变细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杆102,通过将杆主体20从2处抵接部16、17的两外侧由一对爪部70、71夹入,能够抑制杆主体20相对于盖30的横向偏移。另外,由于2处抵接部16、17都是接合平面,所以能够在大端部13的分割面处使杆主体20与盖30紧贴。而且,在实施方式1中,若杆主体20要相对于盖30横向偏移,则力作用于山斜面22b、22c在谷斜面32b、32c上攀升的方向,螺栓51、52的拉伸应力增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杆102中,由于由爪部70、71来承受横向的力,所以对于螺栓51、52不会造成负担。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杆102的变形例,也可以是,爪部70、71设置于杆主体20,构成为从2处抵接部16、17的两外侧将盖30夹入。

Claims (6)

1.一种连杆,在大端部处以斜着分割的方式被分割成杆主体和盖,所述杆主体与所述盖通过螺栓而紧固连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具备:
接合平面,形成于所述杆主体与所述盖抵接的2处抵接部的至少一方且与所述大端部的分割面平行;
第1限制部,利用设置于所述杆主体与所述盖之间的单组的第1相对面来限制所述杆主体相对于所述盖向第1方向的横向偏移;及
第2限制部,利用设置于所述杆主体与所述盖之间的单组的第2相对面来限制所述杆主体相对于所述盖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横向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2处抵接部的一方形成有所述接合平面,
所述2处抵接部的另一方由形成于所述杆主体和所述盖中的一方的凸部和形成于所述杆主体和所述盖中的另一方且与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构成,
由形成所述凸部的所述第1方向侧的侧面和形成所述凹部的所述第1方向侧的侧面构成所述第1限制部和所述第2限制部中的一方,由形成所述凸部的所述第2方向侧的侧面和形成所述凹部的所述第2方向侧的侧面构成所述第1限制部和所述第2限制部中的另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为具有从其顶部向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第1山斜面和向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第2山斜面的山状,
所述凹部形成为具有从其底部向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第1谷斜面和向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第2谷斜面的谷状,
由所述第1山斜面和所述第1谷斜面构成所述第1限制部和所述第2限制部中的一方,由所述第2山斜面和所述第2谷斜面构成所述第1限制部和所述第2限制部中的另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部的顶部和所述凹部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螺栓孔。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2处抵接部中的所述杆主体相对于所述分割面倾斜的一侧的抵接部由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2处抵接部的双方形成有所述接合平面,
在所述杆主体和所述盖中的一方设置有将所述杆主体和所述盖中的另一方从所述2处抵接部的两外侧夹入的一对爪部,
由所述一对爪部中的所述第1方向侧的爪部的按压面和被所述第1方向侧的爪部的按压面按压的所述杆主体或所述盖的被按压面构成所述第1限制部和所述第2限制部中的一方,由所述一对爪部中的所述第2方向侧的爪部的按压面和被所述第2方向侧的爪部的按压面按压的所述杆主体或所述盖的被按压面构成所述第1限制部和所述第2限制部中的另一方。
CN201910981193.6A 2018-10-18 2019-10-16 连杆 Active CN111075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6832 2018-10-18
JP2018196832A JP7172430B2 (ja) 2018-10-18 2018-10-18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5828A true CN111075828A (zh) 2020-04-28
CN111075828B CN111075828B (zh) 2022-04-05

Family

ID=70280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1193.6A Active CN111075828B (zh) 2018-10-18 2019-10-16 连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6911B1 (zh)
JP (1) JP7172430B2 (zh)
CN (1) CN111075828B (zh)
DE (1) DE10201912236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4507A (en) * 1993-03-24 1996-06-11 Kohler Co. Connecting rod
CN1836946A (zh) * 2005-03-23 2006-09-27 迪茨-汽车两合公司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操作装置
CN102537203A (zh) * 2010-11-05 2012-07-04 仓敷化工株式会社 防振连杆
CN106662141A (zh) * 2014-08-11 2017-05-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轴承构造
US20180252156A1 (en) * 2015-09-16 2018-09-06 Nissan Motor Co., Ltd. Bolt fastening method for lower l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2348A (en) * 1982-09-27 1983-12-27 Deere & Company Connecting rod
JPH1015639A (ja) * 1996-07-04 1998-01-20 Hitachi Powdered Metals Co Ltd コンロッドの製造方法
JP3417529B2 (ja) * 1996-12-20 2003-06-1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
JPH1151037A (ja) 1997-08-06 1999-02-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軸受支持構造
GB2406629B (en) * 2002-07-26 2006-08-09 Cummins Inc Connecting rod apparatus & method
EP1971453B1 (en) * 2006-01-06 2017-05-17 GKN Sinter Metals Inc. Precision location and low force repositioning of powder metal components
JP2009127696A (ja) 2007-11-21 2009-06-1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174400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Caterpillar Inc. Split-angle connecting rod
AT517878B1 (de) * 2015-11-06 2017-11-15 Ge Jenbacher Gmbh & Co Og Pleu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4507A (en) * 1993-03-24 1996-06-11 Kohler Co. Connecting rod
CN1836946A (zh) * 2005-03-23 2006-09-27 迪茨-汽车两合公司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操作装置
CN102537203A (zh) * 2010-11-05 2012-07-04 仓敷化工株式会社 防振连杆
CN106662141A (zh) * 2014-08-11 2017-05-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轴承构造
US20180252156A1 (en) * 2015-09-16 2018-09-06 Nissan Motor Co., Ltd. Bolt fastening method for lower l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22362A1 (de) 2020-04-23
JP2020063810A (ja) 2020-04-23
JP7172430B2 (ja) 2022-11-16
US10626911B1 (en) 2020-04-21
US20200124083A1 (en) 2020-04-23
CN111075828B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82643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機構
US7354199B2 (en) Thrust bearing
EP1777442A1 (en) Gasket
JP2007247481A (ja)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におけるロアリンク
US7290507B2 (en) Lower link for piston crank mechanism of engine
EP2022958A2 (en) Bearing structure for variable-compression-radi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443686B2 (en) Cha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chain
CN107299866B (zh) 内燃机的密封构造
US10641337B2 (en) Crankshaft bearing support structure
CN111075828B (zh) 连杆
EP3324061A1 (en) Slide bearing
JP2008208783A (ja) リンク機構の軸受構造
JP4506340B2 (ja)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におけるロアリンク
US7021269B2 (en) Lower link of piston crank mechanis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374992B2 (ja) リンク機構の軸受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71158A (ja)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
JP4589100B2 (ja) ノックピンを備えた結合構造物
US20040099088A1 (en) Assembly type crankshaft
CA3004162C (en) Connecting rod
KR20020000560A (ko) 크롤러의 링크와 핀의 고정구조
CN116428362A (zh) 垫片
JP2003097288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機構
JP4645521B2 (ja)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
JP2002195001A (ja) レシプロ式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
US10337554B2 (en) Crosshead for a piston r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