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7792A - 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7792A
CN111067792A CN201911340632.1A CN201911340632A CN111067792A CN 111067792 A CN111067792 A CN 111067792A CN 201911340632 A CN201911340632 A CN 201911340632A CN 111067792 A CN111067792 A CN 111067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upuncture
needle
fingertip
permanent magnet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06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7792B (zh
Inventor
贾福强
曹毓琳
程世翔
张赛
李博
衣泰龙
朱雷
白志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enxigu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limited Partnershi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enxigu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limited Partnershi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enxigu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limited Partnership)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enxigu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limited Partnership)
Priority to CN2019113406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67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67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7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7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7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8Devices for applying needles to such points, i.e. for acupuncture ; Acupuncture needl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H39/086Acupuncture need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86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coagulating time or factors, or their recep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03/00Evaluating a particular growth phase or type of persons or animals
    • A61B2503/40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03/00Evaluating a particular growth phase or type of persons or animals
    • A61B2503/42Evaluating a particular growth phase or type of persons or animals for laboratory resear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5Wearable interfa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包括手套状针刺本体、固定在所述手套状针刺本体上的针刺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针刺组件包括针灸针、固定所述针灸针的永磁针座和通过对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的电磁性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磁性件的磁极切换实现与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在现场的情况下完成指尖穴位针刺放血急救的相应操作且安全卫生。

Description

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背景技术
现有中医针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操作,此种方式对于人员要求较高,并且当前从业人员技术参差不齐,有时可能无法达到对应的治疗效果。人们对针灸进行了大量装置化的尝试,但是针对手部穴位的针灸装置并没有理想的装置出现,特别是没有将手套与针灸较好结合的装置,且已有的装置治疗目的和治疗效果也不明确。
中国专利CN201721694789涉及一种针刺指套,采用指套的形式增加了使用者的手指与针灸用针的摩擦力,便于取针和进针。该针刺指套用于针灸,然而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普通针灸中难以取针进针的问题,其没有将针灸与手套进一步制成有专一治疗目的和较好治疗效果的装置。
中国专利CN109431787A涉及一种针灸手套,该针灸手套包括手套和针灸组件,针灸组件连接于手套上,用于在人手部佩戴手套时与手部皮肤接触以对手部穴位进行电刺激。通过将手套与针灸组件结合起来,本申请能够在人手部佩戴该针灸手套时,实现针灸组件与手部穴位的对准,并产生电刺激,以调整营卫气血,而达到治疗改善病症的目的。然而,这种基于电刺激与传统的针灸医学效果相差较大,特别是指尖穴位针刺仪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指尖穴位针刺仪,包括手套状针刺本体、固定在所述手套状针刺本体上的针刺组件和控制组件。其中针刺组件包括针灸针、固定针灸针的永磁针座和通过对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的电磁性件;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磁性件的磁极切换实现与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
进一步的,指尖穴位针刺仪还包括凝血监测组件,所述凝血监测组件包括指血吸附件、埋置在所述指血吸附件内的电流采集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采集到信息上传上位机,所述上位机包括安装有指尖穴位针刺APP的手机。
进一步的,所述永磁针座包括两个永磁针座磁极面,在一个所述永磁针座磁极面上设有固定针灸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性件的轴向设有中间通孔,所述中间通孔的出口处分别形成两个电磁性件磁极面;固定有针灸针一侧的所述永磁针座磁极面与一个所述电磁性件磁极面相距1-10mm设置,并且针灸针穿过所述中间通孔并向另一个所述电磁性件磁极面方向刺出或收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在现场的情况下完成指尖穴位针刺放血急救的相应操作且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指尖穴位针刺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带有挤压组件的指尖穴位针刺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针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挤压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挤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PP操作界面;
图7.针刺组件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一种控制组件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A 研究设计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BL-HTWP)治疗-实验流程示意图;
其中:CCI:电子皮质撞击损伤;BL-HTWP: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CBP:脑血流灌注检测;MEP:运动诱发电位检测;mNSS:改良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CCTs:常规凝血试验;TEG:血栓弹力图检测;BBB:血脑屏障通透性;BWC:脑组织含水量;
图1B 研究设计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BL-HTWP)治疗;
其中,CCI后立即给予BL-HTWP治疗1次。BL-HTWP位于小鼠趾尖(左),与人手指(左)相对应,包括少伤(LU 11)、上阳((LI 1)、中冲(PC9)、冠冲(TE1)、少冲(HT9)、少泽(SI1);
图2A BL-HTWP对急性颅脑创伤后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图中,采用基于激光散斑对比成像技术,应用血液灌注成像仪(PeriCam PSISystem评价脑血流灌注(CBP)。记录右侧顶叶皮质开颅术前后CBP的动态和空间分布(照片、减影图像和灌注图像)。
图2B 小鼠致伤前、致伤后0、1、2、4、6小鼠的典型CBP图像;
图中,图像显示高灌注区为黄红色,低灌注区为蓝黑色。
图2C 每平方毫米平均灌注单位(PU)的统计分析;
图中,与Sham组比较,**P<0.01;与CCI组比较,##P<0.01。
图3A BL-HTWP对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典型图像;
图中,LHL:左后肢即CCI对侧;RHL:右后肢即CCI同侧。
图3B 致伤后6小时各组小鼠MEP振幅和潜伏期的变化;
图3C 致伤前、致伤后12、24、48和72小时测定改良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
图中,与Sham组比较,**P<0.01;与CCI组比较,#P<0.05,##P<0.01。
图4A BL-HTWP对颅脑创伤后常规凝血试验(CCTs)的影响-用CCTs法测定伤后6小时小鼠血凝血酶原时间(PT,A);
图4B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
图4C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
图4D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
图4E 凝血酶原时间(TT,E);
图4F 凝血酶原时间活性(PTA,F);
图5A BL-HTWP对颅脑创伤后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
图中,(A)TEG代表性图像:白色代表Sham组、红色代表CCI组、蓝色代表BL组。分别检测致伤后6小时小鼠R时间;
图5B R时间;
图5C K时间;
图5D MA值;
图5E α角减小;
图6A BL-HTWP对颅脑创伤后脑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图中,(Aa-c)甲苯胺蓝染色法评估脑组织损伤程度;
图6B (d-i)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内微出血:(d-f)脑损伤部位(标尺:250μm);(g-i)放大图(标尺:50μm);
图6C 伊文思蓝染色(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
图6D 干/湿重比重法测定脑水肿;
图7A BL-HTWP对颅脑创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对脑组织切片进行NeuN免疫标记;
图7B 对脑组织切片进行GFAP免疫标记;
图7C 对脑组织切片进行Iba-1免疫标记;
其中,图7A-C代表性图像(绿色:NeuN或Iba-1,红色:GFAP;蓝色:DAPI),标尺:50μm;
图7D 定量分析NeuN-、GFAP-、Iba-1-阳性细胞数所占比例;
图8A BL-HTWP对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神经发生和炎症相关标志物的影响
图中,免疫印迹法检测伤后6、24、48和72小时蛋白表达变化。
图8B 分别检测Occludin(a)、ZO-1(b)、AQP4(c)、IL-6(d)、IL-1β(e)、ICAM-1(f)、HIF-1α(g)、BDNF(h)和VEGF(i)蛋白表达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指尖穴位针刺仪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包括手套状针刺本体1、固定在所述手套状针刺本体上的针刺组件20和控制组件30。进一步参考图3、图7,针刺组件包括针灸针21、固定针灸针的永磁针座22和通过对永磁针座22的电磁作用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的电磁性件23;参考图8所示,控制组件30包括单片机31(可选自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c8t6)、电源控制模块(电路)32(可选自赫尔半导体公司的TP4056)、设备供电电源33(可选自池龙新能源公司3.7v/1000MA),控制组件30即为下位机,可以控制所述电磁性件23的磁极切换实现与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具体可以通过电磁铁控制芯片34(可选自德州仪器的uln2003)来实现对电磁性件的N极和S极之间的切换,优选的是通过施加不同方向的电流和相同的电压,来实现电磁性件23的N极和S极之间的切换。
继续参考图3、图7,永磁针座22包括两个永磁针座磁极面(分别为N极面和S极面),在永磁针座22的S极面上设有固定针灸针21的凹槽25(也称为盲孔),优选的是凹槽25内施加医用胶水。能够将针灸针固定在永磁针座上的其他方式都在本发明的构思之内,为了增加永磁针座22的强度而进行的材质选择也都在本发明的构思之内,比如选择合金添加永磁材料。“通过对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是指通过对永磁针座22的磁性相斥或相吸的作用,控制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因此,基于此构思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构思的一部分。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电磁性件的轴向设有中间通孔24,中间通孔24的出口处分别形成两个电磁性件磁极面(分别为N极面和S极面);固定有针灸针21一侧的永磁针座22磁极面与一个电磁性件磁N极(也可以为S极面,因为N极和S极会被切换)面相距5mm设置(设置的选择范围为1-10mm),并且针灸针21穿过中间通孔24并向另一个电磁性件磁S极面(也可以为S极面,因为N极和S极会被切换)方向刺出或收回,当刺出状态时,固定有针灸针21一侧的永磁针座22的S磁极面起到限位作用。永磁针座22通过四周围绕的外壳23在轴向限位。电磁性件23形状优选的为圆柱体状,圆柱体中间有刚好可以让针灸针自由运动的中间通孔24,电磁性件23的线圈缠绕方向垂直于针孔方向。
参加图5爆炸图的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性件23包括电磁铁骨架上部封顶件231、线圈骨架232、电磁铁骨架下部封底件233,所述上部封顶件231的顶沿带有限位凸起234,所述电磁铁骨架上部封顶件231的下部为带有中间通孔24的铁芯235,所述铁芯235底部设有固定凸起237。外壳26包括上部外壳261和下部外壳262,所述上部外壳261的表面凹槽239与所述上部封顶件231的顶沿紧密配合,所述上部外壳261的侧面凹槽240与顶沿带有限位凸起234紧密配合。所述线圈骨架232设置在所述上部外壳261内部,所述铁芯235自所述上部外壳261的表面通孔穿入,进入所述线圈骨架232的线圈骨架通孔238中,所述电磁铁骨架下部封底件233紧密配合在所述上部外壳261的底部,并设有供针灸针穿过的中心孔,中心孔的两边还设有与所述铁芯235的所述固定凸起237紧密配合的固定孔238。永磁针座22上设置针灸针,所述下部外壳262呈杯状,所述永磁针座22的座体可以在所述下部外壳262的杯状空腔内滑动,并被该空腔限位。所述上部外壳261和下部外壳262通常为固定连接,本发明不做限定。另外,基于本领技术人员对以上实施例的零部件组装和适应性调整,本发明也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表明,本发明的针刺组件通过电磁吸引技术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同时具有通过电流方式监测凝血参数的功能,具体组成为一根针灸针放置于带有凹槽的磁铁(永磁针座)内,磁铁(永磁针座)放置针灸针的一面为S极(也可为N极)另一面为N极(也可为S极),然后针灸针穿过电磁性件23的中间孔24并使磁铁(永磁针座)安置针灸针的一面距离电磁性件23工作平面5mm(设置的选择范围为1-10mm),当工作时,给电磁性件23供电使与磁铁(永磁针座)相应的工作平面产生N极的磁场吸引磁铁并使针灸针刺出,刺出完毕经过10毫秒的时间后,给电磁性件23加上反向同等电压,使针灸针收回。
本发明的“手套状针刺本体”中,手套状不应理解为对本体形状保护范围的限制,针刺仪在工作时,能够确保针灸针准确的刺入指部相应穴位皮肤的改进,比如为了适应不同手掌大小的调整,比如指套部分两个或多个合并在一起,均在本发明的构思之内。脉冲式挤压:指套加压固定手指,固定部位为每根手指的第二指节(大拇指除外,大拇指固定部位为第一指节),指套宽度约2cm,材质选用弹力绷带,指套对手指施加压力为2kPa。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指血进行凝血监测,在可选择其他实施例技术要点的情况下,增加设置凝血监测组件40,结合图2所示,凝血监测组件包括指血吸附件41、埋置在所述指血吸附件内的电流采集电极42,当电流采集电极检测到电流信号时,经过电流转换数字信号模块(可以选自Analog Devices公司的AD561)。指血吸附件可选择海绵或类似物,通过海绵或类似物吸收的刺破后流出的血液,进行完成电流信号的采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针灸针的刺入深度已经由电磁性件与外壳内部底面进行限制,位置则由针灸模块在手套上的安置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可以确定有足够的血液进行电流测定操作,电流值优选在100微安附近。优选的海绵是医用明胶海绵,只要有少量血液就可均匀分布,然后监测时是通过电流是否变化来确定凝血时间,进行针刺出血后开始计时,电流会一直变化,直至电流不在变化,停止计时,此时间就是凝血时间。监测凝血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辅助功能,目的是监测病患的身体情况,通过结合凝血数据对病患可进行及时的下一步治疗计划。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针刺仪工作时,给电磁性件23供电使与永磁针座22相应的工作平面产生N极的磁场吸引磁铁并使针灸针21刺出,刺出完毕经过10毫秒的时间后,给电磁性件23加上反向同等电压,使针灸针21收回,整个针刺组件的工作表面附有海绵(指血吸附件)吸收并存储血液,凝血检测电极(电流采集电极)放置于海绵内,通过海绵吸收的血液进行电流信号的采集。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无线通讯技术,通过安装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指尖穴位针刺APP与控制组件通讯。为此,控制组件可以设置无线通讯模块(可以选则高通公司的TB8100),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采集到信息上传与移动设备(上位机)通讯。本发明的APP包括装载在安卓或IOS上的一般意义APP软件,也包括装载微信等程序下的小程序,本发明不做限定。APP的控制方式也不做限定,比如:通过单击小程序上面的手型模型(相当于启动按钮),以及选择针刺时长与间隔时间,通过无线传输至手套控制板(控制模块),手套控制板通过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并实时或者延时执行治疗指令。因此,本发明的针刺仪多数实施例中,参数设置可以在APP中完成,这些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指定进行针刺的手指、针灸针刺出与收回的间隔时间、针刺频率,很显然,本发明并不限定指定哪些或那个手指,操作界面参考图6。
本发明的装置通常被称为医疗器械,基于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目的,适应性的进行的一些改进或调整也必然在本发明的构思之内。比如,(1)在使用前对刺血部位皮肤消毒;(2)针灸针消毒;(3)药棉可替换,优选为一次性。
本发明的使用方式基于功能有多种选择,可以的操作流程如下:
1.皮肤消毒
佩戴手套前应先对患者手指皮肤进行消毒,消毒部位为手指井穴所在区域,消毒范围为以穴位为中心点直径0.5cm范围,使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擦拭时应从穴位中心点向外绕圈。
2.针刺放血
(1)放血位置:放血位置为手指十二井穴
①少商:拇指桡侧,距离指甲角0.1寸。
②商阳:食指桡侧,距离指甲角0.1寸。
③中冲: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④关冲:无名指尺侧,距离指甲角0.1寸。
⑤少冲:小指桡侧,距离指甲角0.1寸。
⑥少泽:小指尺侧,距离指甲角0.1寸,参考⑤和⑥,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小指设有2个针刺组件20。
(2)针具材质及形状
材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024-87关于《针灸针》的规定,本产品材质选用GB1220-75《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中的Cr18Nig或OCr18Nig钢材,特别注意的是钢材需要具备耐磨损特性,可增涂装耐磨涂料。
形状:针尖呈三棱形,尖端三面有刃。长度为0.5cm,直径为0.45mm。
(3)针刺放血参数
进针深度:0.1—0.3cm;反应时间:10ms;进针速度:2m/S;出血量:0.5—1mL。
脉冲式挤压:参考图2所示,挤压指套加压固定手指,固定部位为每根手指的第二指节(大拇指除外,大拇指固定部位为第一指节),指套宽度约2cm,材质可以选用弹力绷带,指套对手指施加压力为2kPa。
挤压分为两个阶段:
①固定挤压:进针前,指套固定挤压,直至进针结束针尖退出皮肤,该阶段挤压时间为10S;
②脉冲挤压:开始出血后,指套实行脉冲式挤压,挤压频率为20次/min,持续挤压1min。
在参考其他实施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5所示,挤压指套40由下盖41,橡胶薄膜42,壳体43,上盖44四部分组成,组装方式为,将橡胶薄膜42上下两端环形展出部分套装于壳体43上下两端,使得橡胶薄膜42整体上处于壳体43内部。之后将上盖41以及下盖44分别用医用强力胶水粘贴于壳体上下两端对橡胶薄膜42与壳体43构成的腔体进行密封,并留有气嘴45。工作方式为,使用医用脉冲气压装置产生脉冲气压,并通过管路将脉冲气压引至下盖边缘的链接气道,通过气道中气压的变化改变腔体中的气压变化来实现脉冲挤压功能。本发明的气泵和气泵的控制电路均为本领域技术的常规选择,不做具体限定。
(3)血液吸附
摘下手套后使用干棉球进行血液吸附,按压止血。
(4)针孔消毒
使用碘伏进行对放血手指局部进行消毒。
(5)整体过程
手指消毒—佩戴手套—手指固定加压10s—针尖弹出刺出血液—脉冲式挤压1min—摘下手套—吸附血液并消毒。
操作1皮肤消毒,2针刺放血,3血液吸附,4针孔消毒,其中1,3,4功能为可替换药棉,为一次性使用,功能2为密闭针枪电磁吸附刺入皮肤,反应时间10ms(刺入+退出)以减少使用者的疼痛感受,类似于血糖监测针。
试验例
本发明的穴位针刺仪,特别适合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主要应用对象为昏厥病人,可以指定进行针刺的手指、针刺出与收回的间隔时间、针刺频率。本发明通过如下动物实验揭示了,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的医疗效果。
材料与方法
(1)实验设计
选用130只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20-25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皮质撞击致颅脑创伤组(CCI)、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BL)。Sham组仅打开骨窗但不打击致伤,CCI和BL组小鼠均给予CCI损伤。
实验流程见图1A,分为四个阶段:①伤后0、1、4、6小时监测脑血流灌注量,伤后12、24、48、72小时评价改良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每组12只);②伤后6小时收集各组动物静脉血,分别进行常规血凝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每组分别5只);③伤后6小时处死小鼠,分别检测组织学、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含水量(每组分别4只);④伤后6、24、48、72小时行免疫印迹检测(Sham组4只、CCI和BL组各12只)。
(2)皮质撞击致颅脑创伤
实验小鼠麻醉后置于立体定位仪上,暴露颅骨,在距中线右侧0.5毫米、人字缝上0.5毫米处打开一直径4毫米骨窗。应用电子皮质撞击损伤仪(eCCI-6.3)进行打击致伤,致伤参数分别为:速率5米/秒、深度1.5毫米、持续时间120毫秒。
(3)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
参考比较解剖学方法,依据人体相应穴位解剖标志(见图1B),使用采血针,垂直刺入小鼠双侧前肢趾端十二井穴处进行点刺放血,深度1毫米,放血部位分别为:LU11(少商)、LI1(商阳)、PC9(中冲)、TE1(关冲)、HT9(少冲)及SI1(少泽)。放血量为每个穴位约5微升。
(4)脑血流灌注量监测
见图2A,(核对翻译稿是否删除了图2A)小鼠麻醉后沿中线切口暴露颅骨,应用脑血流灌注监测仪(PeriCam PSI)动态记录致伤前、致伤后即刻(0小时)、1、2、4、6小时脑血流灌注量,单位PU。
(5)运动诱发电位检测
记录电极插入小鼠双侧后肢胫前肌,刺激强度20伏,波幅0.5毫秒,刺激频率1赫兹。应用诱发电位仪(Vikin Quest)分别记录运动诱发电位波幅(amplitude,mV)和潜伏期(latency,ms)。
(6)改良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实验小鼠分别与致伤前和伤后12、24、48、72小时检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评分主要包括运动、平衡、反射状态,最高分值分别为6分、6分、2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7)样本准备和收集
致伤后6小时,收集小鼠静脉血1毫升,置于含3.2%枸橼酸钠抗凝剂的采血管中(体积比9:1),用于常规凝血和血栓弹力图检测。随后处死小鼠,取出完整脑组织,石蜡包埋固定损伤处脑组织。
(8)常规凝血检测
采血管于常温3000g离心10分钟后,应用凝血分析仪(STA-R)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激活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9)血栓弹力图检测
应用血栓弹力图仪(TEG 5000)分别检测下列指标: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凝血角度(α)、最大振幅(MA)。
(10)组织形态学检测
分别使用甲苯胺蓝法检测脑组织损伤程度、HE染色法检测脑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
(11)血脑屏障通透性检测
致伤后5小时给予200微升伊文思蓝(2%)注入后,沿中线取出伤侧脑半球,称重、研磨后室温孵育24小时。收集上清液、离心后,于620nm处测量吸光度值。
(12)脑组织含水量检测
应用干/湿重法检测小鼠致伤后6小时脑水肿程度。小鼠处死后取出损伤侧脑组织并称量湿重,随后在110℃烘干24小时,称量干重。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
(13)免疫荧光检测
脑组织切片分别用一抗NeuN、GFAP、Iba-1于4℃孵育过夜后,再用二抗于37℃孵育30分钟。DAPI染色细胞核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镜下阳性细胞数。
(14)免疫印迹检测
各组分别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水通道蛋白(AQP4)、炎症因子(IL-6、IL-1β、ICAM-1、HIF-1α),以及营养因子(BDNF、VEGF)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15)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
(1)刺络放血减轻致伤后脑组织低灌注
图2B显示各组致伤前、致伤后0、1、2、4、6小时脑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图2C结果表明,各组致伤前脑组织灌注差异不明显,然而致伤后即刻(0小时),CCI和BL组小鼠脑血流灌注量急剧降低。CCI组小鼠的低灌注量在伤后6小时内无显著改善,但BL组在致伤后1小时即有恢复,而且在伤后2、4、6小时较CCI组均有升高(均p<0.01)。以上结果证实,刺络放血能够改善伤后脑血流灌注量以减轻脑组织低灌注。
(2)刺络放血减轻致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致伤后6小时运动诱发电位结果表明(图3A、图3B),与CCI组比较,BL组左后肢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升高,而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亦显著降低(图3C),这提示刺络放血能够减轻伤后神经电生理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刺络放血逆转颅脑创伤诱导的低凝状态
致伤后6小时常规凝血检测结果表明(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与CCI组比较,BL能够显著降低PT、aPTT、INR和FIB水平,延长PTA水平,与Sham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CCI组比较,#P<0.05,##P<0.01,###P<0.001;ns表示P>0.05。另外,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致伤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5A),伤后CCI组与Sham组比较,R、K时间均明显延长,MA值增加(图5B、图5C、图5D)、α角减小(图5E)。然而,BL能够明显缩短R、K时间,减少MA值,延长α角。以上结果均表明,伤后6小时机体出现低凝状态,出血加重,而刺络放血能够降低R、K、MA值,延长α角,逆转由急性损伤导致的低凝状态。与Sham组比较,**P<0.01,***P<0.001;与CCI组比较,#P<0.05,###P<0.001。
(4)刺络放血促进血脑屏障完整性以降低血管源性脑水肿
甲苯胺蓝染色(图6A)和HE染色结果均表明,CCI小鼠皮质损伤区周边出现明显的组织缺损和颅内出血,而BL组小鼠显示出更小的出血区域(图6B)。此外,BL组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图6C)和脑水肿程度(图6D)均较CCI组明显减轻。以上结果证实,刺络放血能够显著降低由颅脑创伤诱导的脑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和脑水肿的形成。与Sham组比较,*P<0.05,**P<0.01;与CCI组比较,##P<0.01。
(5)刺络放血抑制胶质细胞激活以降低细胞毒性脑水肿
为检测颅脑创伤小鼠损伤周围组织细胞毒性水肿的程度,分别对脑组织切片进行NeuN(图7A)、GFAP(图7B)和Iba-1(图7C)免疫标记。结果表明(图7D),Sham组中NeuN阳性细胞比例约占80%,伤后6小时CCI组中仅占39%,而BL组恢复至约52%。另外,BL组中GFAP阳性细胞比例由18%降至8%,Iba-1阳性细胞比例由18%降至11%,提示刺络放血能够显著降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比例,从而减轻颅脑创伤后的细胞毒性脑水肿。与Sham组比较,**P<0.01,***P<0.001;与CCI组比较,##P<0.01,###P<0.001。
(6)刺络放血调控颅脑创伤后凝血障碍形成的相关标志物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伤后6、24、48、72小时脑组织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炎症以及神经营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图8A),结果表明:BL降低AQP4、升高Occludin和ZO-1表达水平(图8Ba-c),降低IL-6、IL-1β、ICAM-1以及HIF-1α水平(图8Bd-g),恢复BDNF和VEGF的高表达状态(图8Bh-i)。总的来说,这些数据表明,BL-HTWP对于介导紧密连接分子的上调以保护BBB完整性、下调促炎细胞因子以减轻神经炎症或调节营养因子以促进神经保护是必要的。与Sham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CCI组比较,#P<0.05,##P<0.01,###P<0.001。
虽然本说明书包含很多具体的实施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任何发明的范围或者对可以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范围的限制,而是作为可以使特定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具体化的特征的说明。在独立的实施方式的语境中的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特征还可以与单个实施方式组合地实施。相反地,在单个实施方式的语境中描述的各种特征还可以独立地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实施,或者在任何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此外,虽然以上可以将特征描述为组合作用并且甚至最初这样要求,但是来自要求的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从该组合去掉,并且要求的组合可以转向子组合或者子组合的变形。

Claims (6)

1.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状针刺本体、固定在所述手套状针刺本体上的针刺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针刺组件包括针灸针、固定所述针灸针的永磁针座和通过对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实现针灸针的刺出与收回的电磁性件;
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磁性件的磁极切换实现与所述永磁针座的电磁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尖穴位针刺仪还包括凝血监测组件,所述凝血监测组件包括指血吸附件、埋置在所述指血吸附件内的电流采集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采集到信息上传上位机,所述上位机包括安装有指尖穴位针刺APP的手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针座包括两个永磁针座磁极面,在一个所述永磁针座磁极面上设有固定针灸针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性件的轴向设有中间通孔,所述中间通孔的出口处分别形成两个电磁性件磁极面;固定有针灸针一侧的所述永磁针座磁极面与一个所述电磁性件磁极面相距1-10mm设置,并且针灸针穿过所述中间通孔并向另一个所述电磁性件磁极面方向刺出或收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尖穴位针刺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指套,所述挤压指套包括下盖、橡胶薄膜、壳体、上盖。
CN201911340632.1A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Active CN111067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632.1A CN111067792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632.1A CN111067792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7792A true CN111067792A (zh) 2020-04-28
CN111067792B CN111067792B (zh) 2022-07-19

Family

ID=7031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0632.1A Active CN111067792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6779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4020A (zh) * 2007-03-14 2008-09-17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刺针装置
CN103431994A (zh) * 2013-09-17 2013-12-11 张国庆 刺穴取栓三联法
CN104983447A (zh) * 2015-07-06 2015-10-21 丁永 刺络治疗器
CN106177231A (zh) * 2016-07-08 2016-12-07 刘福坤 一种利用五种针法配合中药治疗植物人的方法
CN106177751A (zh) * 2016-07-08 2016-12-07 刘福坤 一种利用五种针法配合中药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CN108379060A (zh) * 2018-03-22 2018-08-10 威海东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视治疗仪
CN208160742U (zh) * 2017-01-25 2018-11-30 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磁针灸穴位敲击保健帽
CN108938397A (zh) * 2017-05-27 2018-12-07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按摩手套及疲劳驾驶按摩系统
CN109431787A (zh) * 2018-10-23 2019-03-08 深圳市乾脉科技有限公司 针灸手套
CN109662890A (zh) * 2019-01-22 2019-04-23 张璐 针灸和火罐综合性理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4020A (zh) * 2007-03-14 2008-09-17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刺针装置
CN103431994A (zh) * 2013-09-17 2013-12-11 张国庆 刺穴取栓三联法
CN104983447A (zh) * 2015-07-06 2015-10-21 丁永 刺络治疗器
CN106177231A (zh) * 2016-07-08 2016-12-07 刘福坤 一种利用五种针法配合中药治疗植物人的方法
CN106177751A (zh) * 2016-07-08 2016-12-07 刘福坤 一种利用五种针法配合中药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CN208160742U (zh) * 2017-01-25 2018-11-30 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磁针灸穴位敲击保健帽
CN108938397A (zh) * 2017-05-27 2018-12-07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按摩手套及疲劳驾驶按摩系统
CN108379060A (zh) * 2018-03-22 2018-08-10 威海东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视治疗仪
CN109431787A (zh) * 2018-10-23 2019-03-08 深圳市乾脉科技有限公司 针灸手套
CN109662890A (zh) * 2019-01-22 2019-04-23 张璐 针灸和火罐综合性理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7792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3224B2 (en) Method of treating a severe diabetic ulcer
DE60127996D1 (de) Dichtung zur verwendung mit einem medizinischen apparat und system
CN107427406B (zh) 胶原刺激装置和方法
CN105722461A (zh) 采血装置
CN104436451A (zh) 一种配套治疗仪用的人体贴片
CN111067792B (zh) 一种指尖穴位针刺仪
KR101775631B1 (ko) 랜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1224321A (zh) 罐式电子针灸药物导入器
JP2696708B2 (ja) 自動採血装置
CN204364693U (zh) 一种配套治疗仪用的人体贴片
CN104922791B (zh) 无创针灸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KR100419000B1 (ko) 저주파 자극 부항기
CN206198284U (zh) 一种揿针
CN206080536U (zh) 新型采血针
JP4425593B2 (ja) 穿刺器具および穿刺器具用光照射装置
CN204863345U (zh) 自动报警功能动脉压迫止血带
CN201052253Y (zh) 一种脉冲电磁针
CN210250577U (zh) 一种针灸器具
CN204766743U (zh) 便携式微型真空泵负压疤痕治疗装置
CN109481298A (zh) 一种滞留电针灸针及其驱动控制模块
CN212090518U (zh) 一种疼痛开关专用松解仪
CN219126439U (zh) 一种穿刺针及其固定装置
CN2387875Y (zh) 直接埋线穿刺针
CN211561089U (zh) 针灸针具的磁力起针装置
CN100362966C (zh) 一种在中医埋皮疗法中使用的针刀器械及其制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