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494A -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494A
CN111052494A CN201980003953.4A CN201980003953A CN111052494A CN 111052494 A CN111052494 A CN 111052494A CN 201980003953 A CN201980003953 A CN 201980003953A CN 111052494 A CN111052494 A CN 1110524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transfer member
thermal expansion
batter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39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494B (zh
Inventor
清水启介
本川慎也
村山智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52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1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parameters specified by a numeric value or mathematical formula, e.g. ratios, sizes or concent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电池模块包含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电池单体,包含配置于至少一部分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的第1传热构件以及第1热膨胀件。第1热膨胀件比第1传热构件热传导率低,在第1给定温度以上的温度膨胀,在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第1给定温度时,相邻的电池单体以包含第1传热构件的第1热传导率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在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为第1给定温度以上时,相邻的电池单体以比第1热传导率低的第2热传导率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

Description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过去以来,已知包含多个电池模块的电池组。这时,多个电池模块相互独立并分别一体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将多个方形电池即单电池(电池单体)隔着间隔物排列配置,多个单电池的宽度方向两侧配置长条的桥架条(bridge bar)。在该结构中,在电池模块中,在配置于多个单电池的排列方向两端的2个端板固定桥架条的两端部。另外,将电池模块中配置于高度方向两端的连接板的两端部固定于端板。多个电池模块在高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将配置于电池模块间的中间托架的两端部同定于各个电池模块的端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专利第59602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包含将多个单电池即电池单体电连接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中,在电池组内的一部分的电池单体万一因异常而异常发热的情况下,热的影响有可能会传播到周边的电池单体。为此考虑以下对策:在各电池模块中,通过在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设置热传导率低的隔热构件作为隔板,来使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的热难以传递到其他电池单体。但在该对策中,由于有各电池单体的表面的大部分被隔热件覆盖的可能性,因此难以将通常的使用时的充放电引起的电池单体自身的发热放出到外部。由此,有可能电池单体的温度成为高温,有损电池单体的电特性。进而,由于在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配置隔热构件,因此通常使用时的电池单体间的温度偏差变大,成为在电池模块的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在电池特性中产生差异的原因。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电池模块包含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具备:配置于至少一部分的相邻的电池单体间的第1传热构件以及第1热膨胀件,第1热膨胀件比第1传热构件热传导率低,在第1给定温度以上的温度膨胀,在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第1给定温度时,相邻的电池单体以包含第1传热构件的第1热传导率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在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为第1给定温度以上时,相邻的电池单体以比第1热传导率低的第2热传导率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电池组具备:本公开的电池模块;配置于与电池模块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一侧的冷却板;具有与冷却板接触的第1部分以及配置于相邻的电池单体间的第2部分的第3传热构件;和配置于电池单体与第2部分之间的第4传热构件以及第2热膨胀件,第2热膨胀件比第3传热构件以及第4传热构件热传导率低,在第2给定温度以上的温度膨胀,在第2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第2给定温度时,电池单体和第2部分以包含第4传热构件的第3热传导率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在第2热膨胀件的温度为第2给定温度以上时,电池单体和第2部分以比第3热传导率低的第4热传导率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在一部分电池单体异常发热而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成为第1给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相邻的电池单体以低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能抑制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的热影响向其他电池单体的传播。进而,在通常使用时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第1给定温度时,相邻的电池单体以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因此能抑制多个电池单体间的温度偏差。与此同时,在通常使用时,能防止电池单体过度成为高温。
进而,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电池组,在第2热膨胀件的温度成为第2给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单体和冷却板的第2部分以第4热传导率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在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配置有冷却板的结构中,能抑制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的热影响的传播。进而,在通常使用时第2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第2给定温度时,电池单体和冷却板的第2部分以第3热传导率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在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配置有冷却板的结构中,能抑制通常使用时的多个电池单体间的温度偏差,并能用冷却板冷却多个电池单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包含实施方式的1例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中去除一部分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A-A截面的立体图。
图3是省略一部分来表示的通常使用时的图2的B-B截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第1传热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异常发热时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6是在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中与图5对应的图。
图7是构成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的第1传热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在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中表示通常使用时的状态(a)和异常发热时的状态(b)的与图3的C部对应的图。
图9是在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中与图5对应的图。
图10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的第1传热构件的图。
图11是在包含图10所示的第1传热构件的电池模块中表示通常使用时的状态(a)和异常发热时的状态(b)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12是在包含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中省略一部分来表示的截面图。
图13是构成图12所示的其他示例的电池组的第3传热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组中与图1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实施方式的1例的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考的附图是示意性的记载,附图中所描绘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有与实物不同的情况。具体的尺寸比率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本说明书中“大致~”的记载若举出大致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完全相同自不必说,还意在包含认为实质相同的情形。另外,“端部”的用语意味着对象物的端以及其近旁。另外,以下说明的形状、材料、个数等是用于说明的例示,能根据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的规格而变更。以下对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图1是在电池组10去除一部分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在电池组10中,多个电池模块12在纵向X上被分成2组来配置。各组电池模块12在横向Y上3个相邻配置。纵向X以及横向Y相互正交。
在图1中,作为1例,示出横向Y上3个电池模块12相邻、纵向X上2个电池模块12相邻的情况。在图1以及后述的图2~图5中,用X表示纵向,用Y表示横向,用Z表示与X以及Y正交的高度方向。纵向X相当于第1方向,高度方向Z相当于第2方向。
电池组10包含组壳体20、多个电池模块12和多个弹簧40而构成。组壳体20具有壳体主体21和盖部24。壳体主体21从矩形的底板部22的周缘部遍及全周地竖立设置外周壁部23。壳体主体21的上端开口。另外,以下将壳体主体21的开口侧设为上、将壳体主体21的底板部22侧设为下,来进行说明。上、下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用的用语。
盖部24是矩形的平板状。盖部24通过螺钉等与壳体主体21的上端结合,将上端开口堵塞,由此构成组壳体20。
在壳体主体21的内侧空间,在底板部22的上表面配置分隔部25。分隔部25包含:位于纵向X中央并在横向上伸展的第1壁部26;在第1壁部26的纵向X上的两侧面在横向Y上分开并各突出2个、在纵向X上伸展的第2壁部27。由此壳体主体21的内侧空间被分离成大致相同大小的6个电池收容室20a。多个电池模块12分别配置于多个电池收容室20a。第1壁部26的横向Y长度与壳体主体21的内侧空间的横向Y长度大致相等。第2壁部27的纵向X长度与电池收容室20a的纵向X长度大致相等。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A-A截面的立体图。图3是省略一部分来表示的通常使用时的图2的B-B截面图。如图2所示那样,电池模块12将多个单电池即电池单体13隔着后述的2个传热构件和热膨胀件在纵向X上排列配置而构成。
回到图1,在电池模块12的纵向X上的一端与壳体主体21的内面之间配置弹簧40。通过弹簧40对电池模块12赋予朝向分隔部25的第1壁部26的侧面的弹力。由此,对电池模块12赋予从纵向X上的两侧进行压缩的方向的弹力。
分隔部25优选通过固定手段例如粘结剂、紧固构件等固定于壳体主体21的底板部22,优选分隔部25相对于壳体主体21不能相对移动。
另一方面,分隔部25可以固定于壳体主体21。另外,也可以取代弹簧,在电池模块12的纵向X上的两端当中作为与分隔部25的第1壁部26的相反侧的外侧端配置具有1个或多个弹性片的壳体侧端板(未图示)。例如弹性片向纵向X上与第1壁部26的相反侧即外侧伸展,形成为凸向外侧的截面圆弧形的曲面状。壳体侧端板配置成弹性片的前端部被向壳体主体21的内侧壁面推压而弹性变形。通过该壳体侧端板,也能对电池模块12赋予朝向分隔部25的第1壁部26的侧面的弹力,能对电池模块12赋予从纵向X上的两侧进行压缩的方向的弹力。
接下来说明构成电池模块12的电池单体13、传热构件以及热膨胀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那样,电池单体13是能充放电的方形的二次电池。作为二次电池,例如使用锂离子电池。二次电池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镍氢电池等。电池单体13包含:长方体形状的单体壳体14;和在单体壳体14的内侧和电解质一起被收容的电极体(未图示)。单体壳体14通过将上端开口的方形的单体壳体主体15的开口用封口板16堵塞而构成。电极体中,将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板交替层叠。在封口板16的长边方向两端部,正极端子17和负极端子18突出。正极端子17与正极板连接,负极端子18与负极板连接。
电池模块12中,多个电池单体13隔着后述的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30、33和热膨胀件36(图3)在纵向X上排列配置。这时,在相邻的电池单体13中,正极端子17和负极端子18的封口板16中的长边方向的位置相反。并且,通过在相邻的电池单体13中将纵向X上相邻的正极端子17和负极端子18用汇流条(未图示)连接,来将多个电池单体13串联电连接。
另外,在多个电池单体13中,也可以将正极端子配置在封口板16中的长边方向上相同的一侧,将负极端子配置在封口板16中的长边方向上相同的另一侧。这时,也可以通过将纵向X上排列的多个正极端子以及多个负极端子分别用不同的汇流条连接,来将多个电池单体13并联电连接。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多个电池单体13的一部分并联电连接来形成电池单体群,将多个电池单体群串联电连接。
如图3所示那样,在电池模块12的纵向X上相邻的电池单体13之间配置有:分开在纵向X的两侧配置的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和被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30、33所夹的热膨胀件36。
第1传热构件30配置于电池单体13间的纵向X的一侧(图3的左侧),第2传热构件33配置于电池单体13间的纵向X的另一侧(图3的右侧)。
图4是第1传热构件30的立体图。第1传热构件30是与相邻的电池单体13的一方(图3的左侧)的电池单体13的侧面面接触的金属板构件。具体地,第1传热构件30是由铁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等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形成的板状构件。第1传热构件30是在电池模块12组装的状态下在横向Y上长的长方形的板状。由此,第1传热构件30的长边方向与横向Y一致。
第1传热构件30的与电池单体13接触的一侧的厚度方向一个面(图4的左侧面)是平面状。另一方面,在第1传热构件30的热膨胀件36(图3)侧的厚度方向另一个面(图4的右侧面),形成有在高度方向Z(图4的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分别在长边方向(横向Y)上伸展的多个槽部31。各槽部31的横向Y上的两端到达第1传热构件30的横向Y两端面。槽部31例如包含上下分离并相互平行的平面状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和与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正交的平面状的底面而形成。
第1传热构件30的热传导率例如是200W/K·m以上。第1传热构件30通过与电池模块12中的电池单体13的纵向X侧面接触等而与电池单体13能传热地连接。
回到图3,第2传热构件33是与相邻的电池单体13的另一方(图3的右侧)的电池单体13的侧面面接触的金属板构件。具体地,第2传热构件33通过用与第1传热构件30相同材料形成为与第1传热构件30大致相同形状。由此,在第2传热构件33的厚度方向另一个面(图3的左侧面),在横向Y上伸展的多个槽部34在高度方向Z上分开而形成。
如图3所示那样,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30、33配置于相邻的电池单体13之间,使得槽部31、34侧的厚度方向另一个面相互面对面。在该状态下,在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30、33中,位于厚度方向另一个面、与槽部31、34在高度方向Z上不同位置的前端面F1、F2在与纵向X正交的平面相互面接触。由此,在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30、33中,由面对面的槽部31、34形成多个横向Y上伸展的直线状的空间即传热内侧室35。另外,第2传热构件33也可以由与第1传热构件30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多个传热内侧室35分别以填充热膨胀件36的状态配置。热膨胀件36相当于第1热膨胀件。热膨胀件36例如由发泡树脂材料形成,比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30、33各自的热传导率低。进而,热膨胀件36在第1给定温度K1(例如150℃)以上的温度膨胀,在不足第1给定温度K1的温度下不膨胀。
例如热膨胀件36由在第1给定温度K1以上的温度发泡而膨胀的发泡树脂材料形成。例如热膨胀件36的热传导率比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30、33各自的热传导率低,且比组壳体20的热传导率低。例如热膨胀件36的热传导率不足0.2W/K·m。
由此,第1传热构件30配置于一方的电池单体13侧,使得与相邻的电池单体13的一方(图3的左侧)的电池单体13接触。热膨胀件36配置于第1传热构件30的另一方(图3的右侧)的电池单体13侧即槽部侧。
进而,第2传热构件33在相邻的电池单体13之间相对于热膨胀件36配置在与第1传热构件30相反侧,与相邻的电池单体13的另一方的电池单体13接触。由此,在热膨胀件36的温度不足第1给定温度K1时,由于热膨胀件36不膨胀,因此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在相互的前端面F1、F2接触,相邻的电池单体13包含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而形成,以第1热传导率R1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高热传导路径不含热膨胀件36。在图3中,由一点划线A1示出高热传导路径。
另一方面,在热膨胀件36的温度为第1给定温度K1以上时,通过热膨胀件36在纵向X上膨胀而如图5所示那样,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在纵向X上分离而成为非接触。这时,热膨胀件36还进入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的前端面F1、F2之间。由此,在热膨胀件36的温度为第1给定温度K1以上,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比第1热传导率R1低的第2热传导率R2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低热传导路径包含热膨胀件36。在图5中,由一点划线A2示出低热传导路径。
例如第1热传导率R1是120W/K·m以上,第2热传导率R2不足0.5W/K·m。
因此,如后述那样,在电池模块12的使用时在一部分电池单体13发生异常而电池单体13异常发热的情况下,能抑制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13的热影响的传播。进而,在通常使用时,能抑制多个电池单体13间的温度偏差,并能防止电池单体13过度成为高温。
另外,也可以在各电池模块12中,在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与电池单体13之间配置绝缘薄片、绝缘薄膜等绝缘构件。另外,也可以分别在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30、33中,至少在与电池单体13接触一侧的面贴附绝缘薄膜。
如图2所示那样,组壳体20的底板部22相当于冷却电池模块12的冷却板。例如在底板部22的多个位置形成流过作为冷媒的空气或水的冷媒通路22a。冷媒通路22a与电池组10的外部的冷媒流路(未图示)连接。在图1中省略设于底板部22的冷媒通路的图。另外,也可以省略底板部22的冷媒通路,由散热性良好的形状、材料等形成底板部22。
回到图1,在组壳体20的壳体主体21内收容多个电池模块12。并且在该状态下,在多个电池模块12的上侧,隔着上侧绝缘纸(未图示)配置有柔软性的电路基板(未图示)。在电路基板搭载有CPU、存储器等。电路基板通过与对应的各电池单体13的正极端子17(图2)连接来监视各电池单体13的电压。另外,也可以在电路基板连接温度测量部,使该温度测量部接触正极或负极的端子、或者与该端子连接的汇流条,由此能检测电池单体13的温度。盖部24与壳体主体21结合,使得从上方覆盖电路基板。电路基板可以配置于组壳体20的外侧。
根据上述的电池模块12以及电池组10,在一部分电池单体13异常发热、热膨胀件36的温度成为第1给定温度K1以上的情况下,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低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能抑制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13的热影响向其他电池单体13的传播。
进而,在通常使用时热膨胀件36的温度不足第1给定温度K1时,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不含热膨胀件36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易于产生相邻的电池单体13之间的热移动。因此,能防止电池单体13过度成为高温且能抑制多个电池单体13间的温度偏差。
进而,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是与相邻的电池单体13的侧面面接触的金属板构件。由此,易于抑制电池单体13的侧面的面方向上的温度偏差。
图6是在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12中与图5对应的图。在图6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与图5所示的结构比较,在热膨胀件36成为第1给定温度K1以上的温度时,热膨胀件36仅在纵向X上膨胀,不在高度方向Z上膨胀。由此,在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的相互面对面的面,热膨胀件36不会进入与槽部31、34不同位置的前端面F1、F2彼此之间。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得到与图1~图5所示的结构同样的效果。在本例中,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图5所示的结构同样。
图7是构成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的第1传热构件37的立体图。在本例的结构中,在第1传热构件37中,在与第2传热构件(未图示)面对面的面(图7的左侧面),形成配置为多个散点状的多个凹部38。凹部38的开口形状例如是圆形、四边形等多边形。并且第2传热构件(未图示)也与第1传热构件37设为相同形状,在与第1传热构件37面对面的面,在与第1传热构件30的凹部38对置的多个散点状的位置形成多个凹部。并且在第1传热构件30与第2传热构件33面对面的面,在使与凹部不同的部分面接触的状态下,由使相互的凹部38组合的部分形成多个散点状的密封空间,以在这些密封空间中填充了热膨胀件的状态进行配置。另外,在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各自中,与各凹部38的相反侧面设为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状,不在该相反侧面形成突部,但这在抑制电池单体的侧面的面方向上的温度偏差的方面优选。
在上述的本例的结构中,在一部分电池单体异常发热而热膨胀件的温度成为第1给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相邻的电池单体以包含热膨胀件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能抑制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的热影响向其他电池单体的传播。进而,在通常使用时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第1给定温度时,相邻的电池单体以不含热膨胀件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能防止电池单体过度成为高温,且能抑制多个电池单体间的温度偏差。本例中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图5的结构同样。
图8是在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12a中表示通常使用时的状态(a)和异常发热时的状态(b)的与图3的C部对应的图。在本例的结构中,在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41、44各自中使厚度在面方向大致均匀。具体地,在各传热构件41、44的与电池单体13接触一侧的面,在与形成于热膨胀件36侧的面的槽部42、45高度方向Z上不同的多个位置,形成在横向Y上伸展的平行的槽部43、46。由此,各传热构件41、44形成为厚度在面方向上大致均匀的波形。并且如图8(a)所示那样,在通常使用时,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41、44在热膨胀件侧的与槽部42、45不同位置的前端面F1、F2接触,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不含热膨胀件36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那样,在异常发热时,热膨胀件36在纵向X上膨胀,第1以及第2传热构件41、44分离而成为非接触,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包含热膨胀件36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本例中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图5的结构同样。
图9是在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12b中与图5对应的图。在本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纵向X上相邻的电池单体13之间,不设第2传热构件33(图3),而仅配置第1传热构件30a以及热膨胀件36。第1传热构件30a的基本形状与图3所示的第1传热构件30同样。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第1传热构件30a中,与槽部31相反侧的侧面与相邻的电池单体13的一方(图9的左侧)的电池单体13的纵向X侧面接触。另一方面,在第1传热构件30a中,槽部31侧的侧面当中与槽部31高度方向Z上不同位置的前端面F1与相邻的电池单体的另一方(图9的左侧)的电池单体13的纵向X侧面接触。由此,在第1传热构件30a的多个槽部31与另一方的电池单体13的纵向X侧面之间,形成多个横向Y上伸展的直线状的空间即传热内侧室35。
热膨胀件36以填充的状态配置于多个传热内侧室35的各自中。由此,在热膨胀件36的温度不足第1给定温度K1时,由于热膨胀件36不膨胀,因此第1传热构件30a的前端面F1和另一方的电池单体13的纵向X侧面接触,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包含第1传热构件30a而形成的第1热传导率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
另一方面,在热膨胀件36的温度为第1给定温度K1以上时,热膨胀件36在纵向X上膨胀,第1传热构件30a的前端面F1和另一方的电池单体13的纵向X侧面在纵向X上分离而成为非接触。这时,热膨胀件36可以进入第1传热构件30a的前端面F1与另一方的电池单体13的纵向X侧面之间。由此,热膨胀件36的温度为第1给定温度K1以上,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比第1热传导率低的第2热传导率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与图1~图5的结构同样,在电池模块12的使用时在一部分电池单体13发生异常而电池单体13异常发热的情况下,能抑制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13的热影响的传播。进而,能在通常使用时抑制多个电池单体13间的温度偏差,并能防止电池单体13过度成为高温。本例中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图5的结构同样。
图10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12c(图11)的传热构件50的图。图11是在包含图10所示的传热构件50的电池模块12c中示出通常使用时的状态(a)和异常发热时的状态(b)的与图3对应的图。
在电池模块12c中,在相邻的电池单体13之间配置传热构件50和热膨胀件36。传热构件50相当于第1传热构件。
传热构件50由铁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等的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形成,是具有多个贯通孔51的格子状构件。传热构件50包含:矩形筒状的框部52;和与框部52的内侧连结的格子部53。格子部53例如由如下要素形成:横向Y上分离配置的多个高度方向Z上伸展的第1板部54;在多个第1板部54间并在第1板部54与框部52的横向Y内侧面之间在横向Y上连结的多个第2板部55。框部52、第1板部54以及第2板部55的纵向X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由此,在传热构件50形成多个矩形筒状的贯通孔51。
如图11所示那样,热膨胀件36配置于多个贯通孔51。热膨胀件36可以仅配置在多个贯通孔51的一部分的贯通孔。热膨胀件36与传热构件50相比热传导率更低,在第1给定温度K1以上的温度膨胀,但在不足第1给定温度K1的温度下不膨胀。
在电池模块12c的组装状态下,在相邻的电池单体13之间,传热构件50配置成传热构件50的纵向X端与电池单体13的侧面接触。在热膨胀件36的温度不足第1给定温度K1时,如图11(a)所示那样,热膨胀件36不膨胀,相邻的电池单体13与传热构件50接触。另一方面,在热膨胀件36的温度为第1给定温度K1以上时,由于如图11(b)所示那样,热膨胀件36在纵向X上膨胀,因此相邻的电池单体13的两方的电池单体和传热构件50在纵向X上分离而成为非接触。这时,也可以仅相邻的电池单体13的一方的电池单体和传热构件50在纵向X上分离而成为非接触。
在电池模块12c的通常使用时,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不含热膨胀件36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另一方面,在异常发热时,传热构件50和电池单体13分离而成为非接触,由此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包含热膨胀件36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本例中,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图5的结构同样。
图12是在包含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模块12d的电池组10a中省略一部分来表示的截面图。图13是构成图12所示的其他示例的电池组10a的第3传热构件60的立体图。
本例的电池组10a包含多个电池模块12d。并且各电池模块12d包含纵向X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软包型的电池单体70。通过将在绝缘树脂薄膜层叠金属薄片并一体化的一对层压薄片的周围密封而构成电池单体70的单体壳体71。电极体(未图示)配置于该单体壳体71的内部。
在电池模块12d中,在相邻的电池单体70的纵向X上分离的多个间隔部分当中的隔一个的间隔部分,配置第1传热构件30、热膨胀件36以及第2传热构件33。在电池模块12d中,在相邻的电池单体70的多个间隔部分当中剩下的隔一个的间隔部分配置第3传热构件60。
如图13所示那样,第3传热构件60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具有:高度方向Z上分离配置的2个平行的上板部61以及下板部62;和与上、下板部61、62的一端连结并在高度方向Z上伸展的中间板部63。下板部62相当于第1部分,中间板部63相当于第2部分。第3传热构件60构成组壳体,配置于相当于冷却板的底板部22的上表面,与底板部22能传热地连接。第3传热构件60具有将电池单体70散热到底板部22的功能。因此,第3传热构件60的中间板部63配置于相邻的电池单体70的多个间隔部分当中剩下的间隔部分。在该状态下,上板部61在纵向X上排列的2个电池单体70的上侧向纵向X一侧(图12的左侧)伸展,下板部62在纵向X上排列的2个电池单体70的下侧向纵向X一侧伸展。在电池模块12的组装的状态下,下侧板部与底板部的上表面面接触。第3传热构件60的热传导率例如是200W/K·m以上。
另外,在配置于电池模块12d的纵向X一方端(图12的左端)的电池单体70的外侧面配置端部传热构件87。端部传热构件87形成为上板部88以及下板部89与第3传热构件60的上板部61以及下板部62相比而纵向X长度小的形状。端部传热构件87的中间板部90的内侧面与配置于电池模块12d的纵向一方端的电池单体70的外侧面接触而配置。进而,端部传热构件87的上板部88以及下板部89与第3传热构件60的上板部61以及下板部62的内侧接触成嵌合。
由此,组壳体的底板部22配置于与电池模块12d的纵向X正交的高度方向Z的一侧即下侧。另外,第3传热构件60的下板部62与组壳体的底板部22接触,第3传热构件60的中间板部63配置于相邻的电池单体70间。
进而,在相邻的电池单体70与第3传热构件60的中间板部63之间配置第4传热构件80、热膨胀件86以及第5传热构件83。热膨胀件86相当于第2热膨胀件。
第4传热构件80以及第5传热构件83的形状分别与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的形状同样。第4传热构件80以及第5传热构件83在相互面对面一侧的侧面,距形成于该侧面的槽部在高度方向Z不同位置的前端面相互接触。另外,热膨胀件36以填充在由第4传热构件80以及第5传热构件83的槽部形成的多个传热内侧室的状态配置。第4传热构件80以及第5传热构件83的热传导率分别是例如200W/K·m以上。
第4传热构件80以及第5传热构件83之间的热膨胀件86的热传导率比第3、第4、以及第5传热构件60、80、83的每一个低,在第2给定温度K2以上的温度膨胀,但在不足第2给定温度K2的温度下不膨胀。热膨胀件86的热传导率例如不足0.2W/K·m。在热膨胀件86的温度不足第2给定温度K2时,电池单体70和第3传热构件60的中间板部63以包含第4、以及第5传热构件80、83的第3热传导率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另一方面,在热膨胀件86的温度为第2给定温度K2以上时,热膨胀件86膨胀,在电池单体70与第3传热构件60的中间板部63之间,第4、以及第5传热构件80、83分离。由此,电池单体70和中间板部63以比第3热传导率低的第4热传导率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
例如第3热传导率为120W/K·m以上,第4热传导率不足1.0W/K·m。
根据上述的本例的电池组10a,在热膨胀件86的温度成为第2给定温度K2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单体70和第3传热构件60的中间板部63以第4热传导率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在从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向作为冷却板的底板部22散热的结构中,能抑制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70的热影响的传播。进而,在通常使用时热膨胀件86的温度不足第2给定温度K2时,电池单体70和中间板部63以第3热传导率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由此,能抑制通常使用时的多个电池单体70间的温度偏差,并能用底板部22冷却多个电池单体70。本例中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图5的结构同样。
另外,在本例的结构中,作为配置于电池单体70与第3传热构件60之间的第4传热构件以及第5传热构件,分别能使用与第1传热构件30以及第2传热构件33相同的结构。另外,作为配置于电池单体70与第3传热构件60之间的热膨胀件,还能使用与配置于相邻的电池单体70之间的热膨胀件36相同的结构。这时,电池单体70与第3传热构件60之间的热膨胀件在与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的热膨胀件36膨胀的第1给定温度相同的第2给定温度以上的温度膨胀。另外,第3热传导率与第1热传导率大致相同,第4热传导率与第2热传导率大致相同。
另外,在本例的结构中,说明了组壳体的底板部相当于冷却板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组壳体和冷却板是相互不同的构件。这时,在组壳体的底板部的上侧配置冷却板,在冷却板的上侧配置电池模块。另外,在如本例的结构那样电池单体70是软包型的情况下,由于难以使电池单体70的下端与冷却板直接接触,因此适合采用如本例那样采用经由第3传热构件60使电池单体70向冷却板散热的结构。另一方面,在本例的结构中,作为电池单体而还能使用方形电池。
另外,在上述的各例中,说明了在组壳体的内侧对电池模块通过弹簧或弹性片赋予在纵向上进行压缩的方向的弹力的情况。另一方面,本公开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还能如图14所示的其他示例的结构那样,省略弹簧以及弹性片。
图14是在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电池组10b中与图1对应的图。在本例的结构的情况下,组壳体20的多个电池收容室20a各自中的纵向X长度的最大值比电池模块12的纵向X长度稍大。另外,在多个电池收容室20a各自中的纵向X的外周壁部23侧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向电池模块12侧突出的突部20b。并且该突部20b的前端面与电池模块12的纵向X侧面接触。这时,多个电池收容室20a各自中的突部20b的位置上的纵向X长度与电池模块12的纵向X长度相同。由此,在各电池模块12中,在通常时电池单体13间的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第1给定温度时,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包含第1传热构件以及第2传热构件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因此,通常使用时能抑制多个电池单体间的温度偏差,能防止电池单体13过度成为高温。另一方面,在一部分电池单体13温度上升而热膨胀件的温度成为第1给定温度以上,热膨胀件在纵向X上膨胀时,组壳体的外周壁部的与突部20b一致的部分被向电池模块12的纵向X侧面推压而向外侧弹性变形。由此,相邻的电池单体13的间隔在纵向X上弹性地扩展。因此,由于相邻的电池单体13以包含热膨胀件36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因此能抑制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13的热影响的传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0a、10b 电池组
12、12a、12b、12c、12d 电池模块
13 电池单体
14 单体壳体
15 单体壳体主体
16 封口板
17 正极端子
18 负极端子
20 组壳体
20a 电池收容室
20b 突部
21 壳体主体
22 底板部
22a 冷媒通路
23 外周壁部
24 盖部
25 分隔部
26 第1壁部
27 第2壁部
30、30a 第1传热构件
31 槽部
33 第2传热构件
34 槽部
35 传热内侧室
36 热膨胀件
37 第1传热构件
38 凹部
40 弹簧
41 第1传热构件
42、43 槽部
44 第2传热构件
45、46 槽部
50 传热构件
51 贯通孔
52 框部
53 格子部
54 第1板部
55 第2板部
60 第3传热构件
61 上板部
62 下板部
63 中间板部
70 电池单体
71 单体壳体
80 第4传热构件
83 第5传热构件
86 热膨胀件
87 端部传热构件
88 上板部
89 下板部
90 中间板部。

Claims (6)

1.一种电池模块,包含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电池单体,
所述电池模块具备:配置于至少一部分的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间的第1传热构件以及第1热膨胀件,
所述第1热膨胀件比所述第1传热构件热传导率低,在第1给定温度以上的温度膨胀,
在所述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所述第1给定温度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以包含所述第1传热构件的第1热传导率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在所述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为所述第1给定温度以上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以比所述第1热传导率低的第2热传导率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1传热构件配置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的一个所述电池单体侧,使得与所述一个所述电池单体接触,
所述第1热膨胀件配置于所述第1传热构件的另一个所述电池单体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模块具备:第2传热构件,其在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相对于所述第1热膨胀件配置在与所述第1传热构件的相反侧,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另一个所述电池单体接触,所述第2传热构件的热传导率比所述第1热膨胀件高,
在所述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所述第1给定温度时,所述第1传热构件和所述第2传热构件接触,所述高热传导路径包含所述第1传热构件以及所述第2传热构件而形成,
在所述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为所述第1给定温度以上时,通过所述第1热膨胀件膨胀而所述第1传热构件以及所述第2传热构件成为非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1传热构件以及所述第2传热构件是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的侧面面接触的金属板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1传热构件是具有多个贯通孔的格子状构件,
所述第1热膨胀件配置于所述多个贯通孔的至少1个所述贯通孔,
在所述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所述第1给定温度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与所述第1传热构件接触,在所述第1热膨胀件的温度为所述第1给定温度以上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和所述第1传热构件成为非接触。
6.一种电池组,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
配置于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一侧的冷却板;
具有与所述冷却板接触的第1部分以及配置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间的第2部分的第3传热构件;和
配置于所述电池单体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的第4传热构件以及第2热膨胀件,
所述第2热膨胀件比所述第3传热构件以及所述第4传热构件热传导率低,在第2给定温度以上的温度膨胀,
在所述第2热膨胀件的温度不足所述第2给定温度时,所述电池单体和所述第2部分以包含所述第4传热构件的第3热传导率的高热传导路径连接,在所述第2热膨胀件的温度为所述第2给定温度以上时,所述电池单体和所述第2部分以比所述第3热传导率低的第4热传导率的低热传导路径连接。
CN201980003953.4A 2018-01-31 2019-01-22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Active CN1110524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5252 2018-01-31
JP2018015252 2018-01-31
PCT/JP2019/001804 WO2019151037A1 (ja) 2018-01-31 2019-01-22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494A true CN111052494A (zh) 2020-04-21
CN111052494B CN111052494B (zh) 2024-05-07

Family

I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3645A (zh) * 2021-05-18 2021-09-0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辆
CN114122607A (zh) * 2020-08-25 2022-03-01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蓄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617A (zh) * 2007-06-11 2010-03-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以及电池搭载设备
CN102187493A (zh) * 2009-06-08 2011-09-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2356483A (zh) * 2010-03-30 2012-0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包
CN102422480A (zh) * 2010-01-29 2012-04-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US20140363718A1 (en) * 2013-06-10 2014-12-11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Thermal conductivity control devices
DE102015007408A1 (de) * 2015-06-10 2016-12-15 Daimler Ag Batterie mit wenigstens einem sich unter Wärmeeinwirkung in Dickenrichtung vergrößernden thermischen Isolationselement
JP2017139099A (ja) * 2016-02-02 2017-08-1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7078311A (zh) * 2014-09-26 2017-08-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补偿装置和具有所述补偿装置的蓄电池模块
WO2017139826A1 (de) * 2016-02-19 2017-08-24 Avl List Gmbh Batterie
JP2017206624A (ja) * 2016-05-19 2017-11-24 富士高分子工業株式会社 常温熱伝導性かつ高温断熱性組成物
US20180026296A1 (en) * 2015-02-18 2018-01-25 Ttb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Lithium ion battery module with coo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617A (zh) * 2007-06-11 2010-03-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以及电池搭载设备
CN102187493A (zh) * 2009-06-08 2011-09-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2422480A (zh) * 2010-01-29 2012-04-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2356483A (zh) * 2010-03-30 2012-0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包
US20140363718A1 (en) * 2013-06-10 2014-12-11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Thermal conductivity control devices
CN107078311A (zh) * 2014-09-26 2017-08-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补偿装置和具有所述补偿装置的蓄电池模块
US20180026296A1 (en) * 2015-02-18 2018-01-25 Ttb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Lithium ion battery module with cooling system
DE102015007408A1 (de) * 2015-06-10 2016-12-15 Daimler Ag Batterie mit wenigstens einem sich unter Wärmeeinwirkung in Dickenrichtung vergrößernden thermischen Isolationselement
JP2017139099A (ja) * 2016-02-02 2017-08-1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7139826A1 (de) * 2016-02-19 2017-08-24 Avl List Gmbh Batterie
JP2017206624A (ja) * 2016-05-19 2017-11-24 富士高分子工業株式会社 常温熱伝導性かつ高温断熱性組成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607A (zh) * 2020-08-25 2022-03-01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蓄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63645A (zh) * 2021-05-18 2021-09-0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1037A1 (ja) 2019-08-08
JPWO2019151037A1 (ja) 2021-01-28
US20200203784A1 (en) 2020-06-25
JP7223954B2 (ja) 2023-02-17
US11387502B2 (en)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3954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JP7171615B2 (ja) 電源装置と電源装置用のセパレータ
CN110100351B (zh) 包括具有百叶窗翼片形状的导热媒介的电池组
CN107369863B (zh) 子组件和具有该子组件的电池组件
JP6134120B2 (ja)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池モジュール
JP3850688B2 (ja) 角形電池及び組電池の冷却装置
JP430851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EP1946395B1 (en) Novel bus bar for electric connection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JP7194916B2 (ja) 電池パック
JP4547886B2 (ja) 組電池
KR101252936B1 (ko) 배터리 팩
JP660865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0959224A (zh) 电池模块、电池组以及合并电池组
JP5136296B2 (ja) 組電池装置
KR20150127863A (ko) 배터리 모듈
JP6241176B2 (ja) 電源モジュール及び緩衝具
KR101806415B1 (ko) 냉각효율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듈형 전지
KR20120099063A (ko) 전지 팩
JP720827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129043A (ja) 蓄電装置
CN112582727A (zh) 电池模块
JP2011014321A (ja)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JP7161673B2 (ja) 組電池
KR20140040327A (ko) 가압 탄성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JP2014029808A (ja) 組電池及び組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