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031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031B
CN111052031B CN201780094013.1A CN201780094013A CN111052031B CN 111052031 B CN111052031 B CN 111052031B CN 201780094013 A CN201780094013 A CN 201780094013A CN 111052031 B CN111052031 B CN 1110520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isplay
hinge
keyboard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40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031A (zh
Inventor
藤本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52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lculators And Similar Devices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成来获得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从正面的斜上方方向看不到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铰链装置,且第一壳体的下端不会被第二壳体隐藏。铰链装置,设置在显示器部和键盘部之间,并相对于键盘部可开闭地与显示器部连结。在键盘部的后侧具备截面U字形状的U字形状部,所述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与键盘部一体成型。U字形状部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可相对于键盘部开闭显示器部,支撑显示器部的背面,并使得显示器部可旋转。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凹部,在所述凹部在显示器部旋转时使显示器的下端避免和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接触。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于第一壳体可开闭的与第二壳体连结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包含有具有键盘的主体部和显示器部的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显示器部的壳体被铰链装置可开闭地与主体部的壳体连结。铰链装置被设置在成为两个壳体开闭的中心的部分。在不使用电子设备时,通过由铰链装置关闭显示器部而与主体部重合,能够紧凑地折叠电子设备。
近年来,显示技术进步并存在画面的四边的所谓边框宽度变成大致为0的倾向。在这种具备边框宽度变成大致为0的显示器部的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现有的铰链装置而设计该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接下来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图11的(a)所示,在开盖状态下时,在具有键盘的主体部101的里侧存在有显示器部102时,具有显示器部102的画面的下端部被主体部101隐藏的问题。
另外,第二个问题是如图11的(b)所示,在将显示器部102设为开盖状态时,在具有键盘的主体部101和显示器部102之间可看到铰链装置103。
在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铰链。
如图12的(a)、(b)所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铰链200,在将显示器部202设为开盖状态时,被插入具有键盘的主体部201的内部而无法看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141915号公报(2012年7月26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所述现有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铰链200,为了在显示器部202的开盖状态下,插入具有键盘的主体部201的内部而无法看见,具有复杂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成来获得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从正面的斜上方方向看不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铰链装置,且第一壳体的下端不会被第二壳体隐藏。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铰链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并相对于第二壳体可开闭的与第一壳体连结,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后侧具备有截面U字形状的U字形状部,所述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在所述U字形状部的另一个端部上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一壳体开闭,并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可旋转的铰链部,与此同时,在所述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在所述第一壳体旋转时使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避免和所述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接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有将所述铰链装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达到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成来获得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的效果,所述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从正面的斜上方方向看不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铰链装置,且第一壳体的下端不会被第二壳体隐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的(a)是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开盖状态,(b)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3的(a)是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开盖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表示电子设备的从关盖状态转变至开盖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c)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开盖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4的(a)是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电路的构成的立体图,(b)是表示一般的柔性电路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的(a)和(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变形例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的(a)和(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铰链装置的构成,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开盖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9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铰链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b)是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所述显示面板的折弯部及柔性电路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1的(a)是表示将现有的电子设备设定为开盖状态时,显示器部的下端被主体部隐藏的状态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b)是表示将现有的电子设备设为开盖状态时,可看见显示器部和主体部之间的间隙及铰链的状态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12的(a)是表示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开盖状态的截面图,(b)是表示所述另一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开盖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若基于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则如下所述。
基于图2的(a)、(b),对作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的电子设备的笔记本电脑1A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作为电子设备的笔记本电脑1A进行示例说明,但是电子设备也不一定是笔记本电脑1A,例如,也可以是手机等。图2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A的构成,是表示笔记本电脑1A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图2的(b)是表示笔记本电脑1A的构成,是表示笔记本电脑1A的关盖状态的立体图。
作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的电子设备的笔记本电脑1A,如图2的(a)、(b)所示,具备作为第二壳体的键盘部2和作为第一壳体的显示器部3。
例如,键盘部2具有键盘2a,能够输入文字等。此外,例如,本实施方式的键盘部2是具有作为物理键的键盘2a。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键盘部2也可以不必具有作为物理键的键盘2a。例如,键也可以是触摸显示器、触摸式键盘。
显示器部3具备有显示面板3a,例如,显示面板3a是由有机EL显示器构成。但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不必限定于此,如果是具备光学元件的显示面板的话,则不会被特别限定。所述光学元件具有通过电流控制亮度和透射率的光学元件和通过电压控制亮度和透射率的光学元件。作为电流控制的光学元件,包括:具备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或者具备无机发光二极管的无机EL显示器等EL显示器,具备QLED(Quantum dot LightEmitti 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QLED显示器等。另外,作为电压控制的光学元件具有液晶显示元件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显示器部3的整个平面变成显示画面,画面的周边端部变成没有所谓的边框。例如,键盘部2的尺寸为长300~350mm,宽170~200mm,厚度6~7mm,例如,显示器部3的尺寸为长300~350mm,宽170~200mm,厚度3.5~4.5mm。此外,这些数值仅为示例。例如,若键盘部2及显示器部3的厚度不同,则铰链装置10A的尺寸也不同。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A的键盘部2及显示器部3中,除了显示器部3没有所谓的边框这一点以外,与一般的笔记本电脑是相同的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器部3虽然完全不存在所谓的边框,但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限于完全不存在所谓的边框的情况,也包括所谓的边框较小的情况。
在所述键盘部2和显示器部3之间设置有铰链装置10A,所述铰链装置10A相对于键盘部2可开闭地与显示器部3连结。
基于图1、图3的(a)、(b)、(c)以及图4的(a)、(b),对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的构成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的构成的立体图,图3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A开盖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3的(b)是表示电子设备的从关盖状态转变至开盖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3的(c)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开盖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4的(a)是表示所述笔记本电脑1A的柔性电路2c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的(b)是表示一般的柔性电路的构成的立体图。
如图3的(a)、(b)、(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在键盘部2的后侧具备截面U字形状的U字形状部11,所述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与键盘部2一体成型。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铰链装置10A的U字形状部11与键盘部2一体成型,在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之间没有接缝。但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不一定通过将U字形状部11与键盘部2一体成型而将U字形状部11与键盘部2形成为一体。例如,U字形状部11和键盘部2相互单独设置,例如,在键盘部2的后侧,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由螺栓固定、粘接、焊接等方式而被接合,从而U字形状部11也可以和键盘部2一体化。
所述U字形状部11中,例如内尺寸宽度为4.5~5.5mm,例如,从U字形状部11的最里面到后述铰链部12的销12a的中心的尺寸为5.0~6.5mm。但是,从U字形状部11的最里面到铰链部12的销12a的中心的尺寸也可以变得更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U字形状部1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铰链部12,所述铰链部12可开闭显示器部3,支撑显示器部3的背面,并且使得显示器部3可旋转。
铰链部12由以下部件构成:如图3的(a)所示的作为旋转轴的销12a、如图2的(b)所示的被固定在U字形状部11的两个U字形状部侧的销支撑部件12b、被固定在显示器部3并且设置在所述两个U字形状部侧的销支撑部件12b·12b之间的显示器部侧销支撑部件12c。U字形状部侧的销支撑部件12b·12b及显示器部侧销支撑部件12c转动自如的支撑销12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于两侧的U字形状部侧销支撑部件12b·12b被U字形状部11支撑并固定,夹在之间的显示器部侧销支撑部件12c被显示器部3支撑并固定。但是,也不必限定于此,各销支撑部件也可以是反过来的。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中,铰链部12在从显示器部3的下端向上端方向偏移的位置支撑显示器部3的背面。具体而言,例如,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作为铰链部12的旋转轴的销12a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变成4.5~6.0mm。例如,铰链部在显示器部3的下端位置支撑该显示器部3的背面的情况下,在相对于键盘部2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当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有可能从正面斜上方方向可看到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之间的铰链装置。另外,会产生手指夹在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之间等的问题。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部12是在从显示器部3的下端向上端方向偏移的位置支撑显示器部3的背面。因此,当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产生从正面斜上方可看到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之间的铰链装置10A、或者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之间夹住手指等这种问题的可能性变小。
即,例如,认为在显示器部3的开盖状态下,从平行于键盘部2的表面的方向观看时,可以看见铰链装置10A。但是,操作者在平常使用笔记本电脑1A时,应该不会从这个角度观看的,应该是从笔记本电脑1A的正面上侧观看的。因此,判断出当从正面上侧观看笔记本电脑1A时,若操作者看不见铰链装置,则不会注意到铰链装置10A而进行操作。
其结果,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成为操作者在平常使用时的从正面上侧观看时,看不见铰链装置10A即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A中,将显示器部3设定为平常使用时的开盖状态下时,键盘部2与显示器部3的距离变成例如4mm。
此外,若铰链部12和显示器部3的下端的距离变长,则U字形状部11的进深长度变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中,与铰链部12的作为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的旋转轴的销12a平行的方向长度变成显示器部3的长度的一部分。
由此,能够实现铰链部12及铰链装置10A的轻量化。另外,具有作为外观上的美观性。进一步地,作为U字形状部11的把手可以把持笔记本电脑1A。另外,例如,即便在键盘部2的里侧的一部分搭载有电池的情况下,成为可以回避该电池的搭载位置而设置铰链部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与作为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的旋转轴的销12a平行的方向长度变成显示器部3的长度的一部分,但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不必限定于此。例如,作为与铰链部12的销12a平行的方向的长度,能够设定为显示器部3的整个长度。由此,提高了铰链部12的显示器部3及键盘部2的支撑力。另外,由于铰链装置10A变成与显示器部3及键盘部2为一体,所以在笔记本电脑1A的开盖状态及关盖状态下均可使铰链装置10A不明显。
另外,如图3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A中,于键盘部2的内部设置有电路基板2b。然后,电路基板2b的端部连接有柔性电路2c,柔性电路2c穿过U字形状部11的内部,与设置在显示器部3的内部的显示面板3a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2c在具有显示面板3a的宽度的至少一半以下的宽度的同时,在作为铰链部12的旋转轴的销12a的周围缠绕,以不固定到该销12a。
在此,一般而言,在卷绕柔性电路的情况下,如图4的(b)所示,将柔性电路的两侧的自由端对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a)所示,柔性电路2c的两侧的自由端交错。由此,成为能够对柔性电路2c施加较大的弹性,使得笔记本电脑1A的显示器部3的开闭变得容易。
在显示器部3的表面设置有作为保护部件的玻璃板3b。U字形状部11的内部宽度例如为5.0~6.0mm。
然而,认为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中,可相对于键盘部2开闭显示器部3,并转动显示器部3。该情况下,当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时,能够自由转动显示器部3并相对于键盘部2自由地开闭显示器部3。但是,在这种设计的情况下,在相对于键盘部2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之间出现间隙,变得难看。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A中,在显示器部3不存在所谓的边框。因此,在显示器部3的开盖状态下,优选为从正面斜上方观看时,显示器部3的下端不被键盘部2隐藏。
在此,在相对于键盘部2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并从正面斜上方观看时,满足所述优选的条件,且为了无法看到在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之间的间隙,必须尽可能地将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靠近。
但是,在这种设计的情况下,在显示器部3的转动中显示器部3的下端接触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
在此,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中,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凹部13,所述凹部13在显示器部3旋转时,避免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的接触。由此,在相对于键盘部2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即便尽可能的使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靠近,在显示器部3的旋转时显示器部3的下端不会接触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其结果,能够毫无问题的使显示器部3旋转。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3特别地成为了截面形状是圆弧状的圆弧状凹部13a。该圆弧状凹部13a的曲折率成为沿着显示器部3的旋转半径的截面圆弧状。其结果,由于能够缩小凹部13的截面,所以能够防止铰链装置10A的强度下降。
基于图3的(a)、(b)、(c)对作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的笔记本电脑1A的开盖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3的(a)所示,在显示器部3的关盖状态下,显示器部3以变成相对于键盘部2平行的方式被折叠。此时,铰链装置10A的铰链部12变成搭载在显示器部3的端部的状态。
为了从该状态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使显示器部3以铰链部12的销12a为中心转动。此时,如图3的(b)所示,在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圆弧形状的凹部13a。因此,由于显示器部3的下端不会接触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所以如图3的(c)所示,操作者可以毫无问题地旋转显示器部3,使得显示器部3具有易于观看的角度。另外,通过由该显示器部3的旋转的该显示器部3的开盖动作,在操作者从正面看的状态下,铰链部12成为被隐藏至显示器部3的背面。且,操作者从正面看的状态下,可看到在显示器部3的端部和键盘部2的里端部之间似乎不存在任何东西。相反,可看到显示器部3搭载在键盘部2上。
由此,如图2的(a)所示,在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从正面斜上方观看笔记本电脑1A时,在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之间看不见铰链装置,且显示器部3的下端能够不被键盘部2隐藏。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设置在作为第一壳体的显示器部3和作为第二壳体的键盘部2之间,相对于键盘部2可开闭地与显示器部3连结。然后,在键盘部2的后侧具备截面U字形状的U字形状部11,所述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与键盘部2一体成型。在U字形状部1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铰链部12,所述铰链部12可相对于键盘部2开闭显示器部3,支撑显示器部3的背面,并使得显示器部3可旋转。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凹部13,所述凹部13在显示器部3旋转时,避免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的接触。
由此,在相对于键盘部2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即便尽可能的使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靠近,由于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凹部13,所以能够使显示器部3旋转。
另外,铰链装置10A由一个端部形成凹部13且另一个端部具备有铰链部12的U字形状部11构成,结构是简单的。具体而言,铰链装置10A中,使显示器部3转动的铰链部12仅为一处,且该铰链部12仅存在于显示器部3的背面,进一步,仅在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凹部13。
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提供一种铰链装置10A,在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下,从正面斜上方看不见在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之间的铰链装置10A,且显示器部3的下端不被键盘部2隐藏。其结果,能够实现美观性优的外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中,铰链部12在从显示器部3的下端向上端方向偏移的位置支撑显示器部3的背面。因此,当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从正面斜上方可看到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之间的铰链装置10A、或者手指夹在显示器部3的下端和键盘部2的里侧端之间的可能性较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中,凹部13是由截面圆弧状的圆弧状凹部13a形成。其结果,由于能够缩小凹部13的截面,所以能够防止铰链装置10A的强度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中,与铰链部12的作为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的旋转轴的销12a平行的方向长度变成整个显示器部3的长度或显示器部3的长度的一部分。
由此,作为与铰链部12的销12a平行的方向的长度,能够设定为显示器部3的整个长度。由此,提高了铰链部12的显示器部3及键盘部2的支撑力。另外,与铰链部12的销12a平行的方向的长度也可以是显示器部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实现铰链部12及铰链装置10A的轻量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中,显示器部3具备显示面板3a,键盘部2具备电路基板2b,铰链部12具备作为旋转轴的销12a。另外,显示面板3a和电路基板2b由柔性电路2c电连接。进一步地,柔性电路2c在具有显示面板3a的宽度的至少一半以下的宽度的同时,以不在作为旋转轴的销12a的周围固定该销的方式缠绕。另外,朝向显示面板3a的柔性电路2c和朝向电路基板2b的柔性电路2c相互缠绕。
由此,即便开闭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柔性电路2c也具有某种张力而工作。因此,柔性电路2c切换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的开闭动作。其结果,能够防止对柔性电路2c施加较大的张力而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中,铰链部12构成为:设置在显示器部3的里面,在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铰链部12不从显示器部3露出。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外观性优的铰链装置10A。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笔记本电脑1A具备有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提供一种具备铰链装置10A的笔记本电脑1A,在将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从正面斜上方看不见在显示器部3和键盘部2之间的铰链装置10A,且显示器部3的下端不被键盘部2隐藏。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13由圆弧状凹部13a构成。即,变成一个圆弧。但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不必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提供在键盘部2侧的一个圆弧状凹部13a连续地形成有圆弧的S字状的剖面。由此,能够将键盘部2的上面和凹部1的连接面设为光滑的表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部12配置在键盘部2的里端部。但是,也不必限于此,也可以将铰链部12配置在键盘部2的稍微前面侧,由此,例如,成为能够在铰链部12的后端部侧配置电池等。
在此,图示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A的变形例并进行各种说明。例如,如图5的(a)所示,作为铰链装置10A的变形例,可以将铰链部12的位置配置在显示器部3的内侧。
另外,图5的(b)是表示配置在铰链部12的后端部侧的所述电池等的形状的图。
进一步地,如图6的(a)所示,与图1相比较,铰链部12的宽度变宽,例如,能够将铰链部12的宽度和键盘部2及显示器部3的宽度设为相同。
另外,如图6的(a)所示,可以将铰链部12的位置配置在显示器部3的内侧。
进一步地,图6的(a)中,在将图5的(a)所示的铰链部12的位置配置在显示器部3的内侧的类型中,与图1相比较,使铰链部12的宽度变宽,例如,将铰链部12的宽度和键盘部2及显示器部3的宽度设为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可以将显示器部3的后端侧的厚度形成为比前端侧的厚度更厚。由此,能够避免铰链部12和显示器部3之间形成台阶。
(第二实施方式)若基于图8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则如下所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以外的构成和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面所示的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说明。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A的铰链装置10A中,在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形成的凹部13由圆弧状的凹部13a构成。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B的铰链装置10B中,不同点在于,在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形成的凹部13由矩形凹部13b构成。
基于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B的铰链装置10B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B的铰链装置10B的构成,是表示笔记本电脑1B的开盖状态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B中,如图8所示,凹部13成为截面形状形成为矩形条状的矩形状凹部13b。此外,矩形状凹部13b也不必限定于长方形、正方形等矩形,也可以是梯形等矩形。
该矩形状凹部13b形成凹部13时,能够进行直线加工。其结果,具有形成凹部13时容易加工的优点。
(第三实施方式)
若基于图9~图10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则如下所述。另外,除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构成之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图面所示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说明。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A、1B中,显示器部3的显示面板3a由硬质基板构成。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C中,不同点在于,显示面板30由可挠性基板构成。
即,在显示面板30由可挠性基板构成的情况下,存在将作为第二壳体的键盘部2和作为第一壳体的显示面板30连接的柔性电路2c如何与显示面板30连接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显示面板30由可挠性基板构成的情况下的、柔性电路2c与显示面板30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基于图9的(a)、(b)以及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C的铰链装置10C的构成进行说明。图9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C的铰链装置10C的构成的截面图。图9的(b)是表示笔记本电脑1C的显示面板30的构成的截面图。此外,图9的(b)是显示面板30不在边框区域30b部被折返,是表示显示区域30a和边框区域30b在同一个平面被展开的状态。图10是表示显示面板的折弯部34及柔性电路2c的构成的立体图。
如图9的(a)、(b)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C的铰链装置10C中,显示器部3的显示面板30由可挠性基板构成。
在显示面板30上,于基板上设置有TFT层31,且在该TFT层31上设置有多个光学元件32。另外,显示面板30具有显示区域30a和包围该显示区域30a的外周的边框区域30b。
在边框区域30b的一端上设置有将来自柔性电路2c的信号输入至显示区域30a的端子部33,在该端子部33和该显示区域30a之间设置有折弯部34。在折弯部34上,于TFT层31的至少一层的无机绝缘膜上设置狭缝35。然后,在折弯部34中,通过折弯边框区域,从而端子部朝向显示面板30的里面。由此,在显示面板30的里面连接有柔性电路2c和端子部33。
其结果,显示面板30即便形成于可挠性基板上,也能够通过具有狭缝35的折弯部34容易地折弯。另外,能够由端子部33连接可挠性电路2c和显示面板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弯部34形成于U字形状部11的内部。由此,因为折弯部34被隐藏至U字形状部11的内部,所以能够看不见折弯部3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0C中,从铰链部12的销12a至端子部33方向延伸的柔性电路2c在相对于显示面板30而大致垂直地下垂下来的同时,在与显示面板30连接的位置被折弯,从而与端子部33电连接。由此,设置在被折弯部34折返的显示面板30的端部上的端子部33和柔性电路2c的端部变成同一个平面。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显示面板30的端子部33和柔性电路2c电连接。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铰链装置10A·10B·10C,其设置于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和第二壳体(键盘部2)之间,并相对于第二壳体(键盘部2)可开闭的与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连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键盘部2)的后侧具备有截面U字形状的U字形状部11,所述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键盘部2)一体成型,在所述U字形状部11的另一个端部上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开闭,并支撑所述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的背面,使得所述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可旋转的铰链部12,与此同时,在所述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凹部13,所述凹部13在所述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旋转时使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避免和所述U字形状部11的一个端部接
根据该构成,铰链装置在第二壳体的后侧具备有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的截面U字形状的U字形状部。然后,在U字形状部的另一个端部上设置有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可相对于第二壳体开闭第一壳体,并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可旋转。
在这种铰链装置中,认为可相对于第二壳体开闭第一壳体使得所述第一壳体旋转。该情况下,当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里侧端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时,能够自由转动显示器部3并相对于第二壳体自由地开闭第一壳体。但是,在这种设计的情况下,在相对于第二壳体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里侧端之间出现间隙,变得难看。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第一壳体为显示画面的情况下,存在所谓边框变小或所谓边框变没有的倾向。在这种第一壳体中,优选为在相对于第二壳体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并从正面斜上方观看时,第一壳体的下端不被第二壳体隐藏。
在相对于第二壳体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并从正面斜上方观看时,满足所述条件,且为了无法看到在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里侧端之间的间隙,必须尽可能地将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里侧端靠近。
但是,在这种设计的情况下,在第一壳体转动中时第一壳体的下端接触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
在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铰链装置中,在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在第一壳体旋转时使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避免和所述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接触。
由此,在相对于第二壳体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即便尽可能的使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里侧端靠近,也能够使第一壳体旋转。
另外,该铰链装置由一个端部形成凹部且另一个端部具备有铰链部的U字形状部构成,结构是简单的。具体而言,铰链装置10A中,使第一壳体转动的铰链部仅为一处,且该铰链部12仅存在于显示器部3的背面,还在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凹部。
因而,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成来获得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从正面的斜上方方向看不到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铰链装置,且第一壳体的下端不会被第二壳体隐藏。
在本发明的方式2的铰链装置10A·10B·10C中,优选为所述铰链部12在从所述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的下端向上端方向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的背面。
但是,当铰链部在第一壳体的下端位置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二壳体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里侧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当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有可能从正面斜上方方向可看到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铰链装置。另外,会产生在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里侧端之间夹住手指等的问题。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式的铰链装置中,铰链部在从第一壳体的下端向上端方向偏移的位置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由此,产生这种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式3的铰链装置10A中,所述凹部13(圆弧状凹部13a)形成为截面圆弧状。
由此,作为凹部的形状,能够将设定为沿着第一壳体的旋转半径的截面圆弧状。其结果,由于能够缩小凹部的截面,所以能够防止铰链装置的强度下降。
在本发明的方式4的铰链装置10B中,所述凹部13(矩形状凹部13b)形成为截面矩形状。
由此,将凹部形成为截面矩形状的情况下,加工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方式5的铰链装置10A·10B·10C中,所述铰链部12的、与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及第二壳体(键盘部2)的旋转轴(销12a)平行的长度成为整个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的长度。
由此,作为与铰链部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的长度,能够设定为第一壳体的整个宽度方向的长度。由此,提高了铰链部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支撑力。
在本发明的方式6的铰链装置10A·10B·10C中,所述铰链部12的、与所述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及第二壳体(键盘部2)的旋转轴(销12a)平行的方向的长度能够成为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的长度的一部分。
由此,能够实现铰链部及铰链装置的轻量化。
在本发明方式7的铰链装置10C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具备显示面板3a,所述第二壳体(键盘部2)具备电路基板2b,所述铰链部12具备旋转轴(销12),所述显示面板3a和所述电路基板2b由柔性电路2c电连接的同时,所述柔性电路2c具有所述显示面板3a的宽度的至少一半以下的宽度,且以不固定在所述旋转轴(销12a)的方式缠绕在所述旋转轴(销12a)周围,进一步地,朝向所述显示面板3a的柔性电路2c和朝向所述电路基板2b的柔性电路2c交错地缠绕。
由此,即便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闭柔性电路也具有某种张力而工作,且能够由柔性电路切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开闭动作。其结果,能够防止对柔性电路施加较大的张力而破损。
在本发明方式8的铰链装置10C中,优选为所述显示面板30由可挠性基板构成,在所述可挠性基板上设置有TFT层31,且在所述TFT层31上设置有多个光学元件32,还具有显示区域30a和包围所述显示区域30a的边框区域30b,在所述边框区域30b的一端上设置有将来自所述柔性电路2c的信号输入至显示区域30a的端子部33,在所述端子部33和所述显示区域30a之间设置有折弯部34,在所述折弯部34中,在所述TFT层31的至少一层的无机绝缘膜上设置有狭缝35,且在所述折弯部34中通过折弯所述边框区域30b使得所述端子部33朝向显示面板30的里面侧的同时,在所述显示面板30的里面连接有柔性电路2c和端子部33。
其结果,显示面板即便形成于可挠性基板上,也能够通过具有狭缝的折弯部容易地折弯。另外,能够容易地由端子部连接可挠性电路和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方式9的铰链装置10C中,所述折弯部34形成于所述U字形状部11的内部。
由此,因为折弯部被隐藏至U字形状部的内部,所以能够看不见折弯部。
在本发明方式10的铰链装置10C中,优选为从所述铰链部12的旋转轴(销12a)至端子部33方向延伸的所述柔性电路2c在与显示面板30连接处被折弯,从而与所述端子部电连接。
由此,设置在被折弯部折返的显示面板的端部上的端子部和柔性电路的端部变成同一个平面。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显示面板的端子部和柔性电路2c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方式11的铰链装置10A·10B·10C中,所述铰链部12构成为:设置在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的里面,在将所述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设为开盖状态时,铰链部12不从所述第一壳体(显示器部3)露出。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外观性优的铰链装置10A。
本发明的方式12的电子设备(笔记本电脑1A·1B·1C)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将所述铰链装置(铰链装置10A·10B·10C)。
根据本构成,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成来获得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将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从正面的斜上方方向看不到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铰链装置,且第一壳体的下端不会被第二壳体隐藏。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将分别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通过组合分别在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手段,还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A、1B 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
2 键盘部
2a 键盘(第二壳体)
2b 电路基板
2c 柔性电路
3 显示器部(第一壳体)
3a 显示面板
3b 玻璃板
10A、10B 铰链装置
11 U字形状部
12 铰链部
12a 销(旋转轴)
12b U字形状部侧的销支撑部件
12c 显示器部侧销支撑部件
13 凹部
13a 圆弧状凹部(凹部)
13b 矩形凹部(凹部)
30 显示面板
30a 显示区域
30b 边框区域
33 端子部
34 折弯部
35 狭缝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铰链装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铰链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可开闭的与所述第一壳体连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后侧具备有截面U字形状的U字形状部,所述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
在所述U字形状部的另一个端部上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开闭所述第一壳体,并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可旋转的铰链部,该铰链部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背面突出地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闭合时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反的一侧的面,与此同时,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下端,该下端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打开时是离所述第二壳体最近的端部,并以所述第一壳体的该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壳体相面对,
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下端至少部分地配置在被所述U字形状部包围的空间内,
在所述U字形状部的一个端部上配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从闭合的状态到打开的期间所述第一壳体旋转时使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避免与所述U字形状部接触的凹陷,该凹陷向远离所述空间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上端,所述上端是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打开时位于距所述第二壳体最远的位置的端部,
所述铰链部在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向上端方向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
所述上端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下端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上端延伸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形成为截面圆弧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形成为截面矩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的、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的长度为整个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的、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的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备显示面板,
所述第二壳体具备电路基板,
所述铰链部具备旋转轴,
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电路基板由柔性电路电连接的同时,
所述柔性电路具有所述显示面板的宽度的至少一半以下的宽度,且以不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方式缠绕在所述旋转轴周围,进一步地,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和朝向所述电路基板的柔性电路交错地缠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由可挠性基板构成,在所述可挠性基板上设置有TFT层,且在该TFT层上设置有多个光学元件,还具有显示区域和包围所述显示区域外周的边框区域,在所述边框区域的一端上设置有将来自所述柔性电路的信号输入至所述显示区域的端子部,在所述端子部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设置有折弯部,
在所述折弯部中,在所述TFT层的至少一层的无机绝缘膜上设置有狭缝,且在所述折弯部中通过折弯所述边框区域使得所述端子部朝向显示面板的里面侧的同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里面连接有所述柔性电路和所述端子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形成于所述U字形状部的内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铰链部的旋转轴至所述端子部方向延伸的所述柔性电路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处被折弯,从而与所述端子部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构成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里面,在将所述第一壳体设为开盖状态时,所述铰链部不会从所述第一壳体露出。
CN201780094013.1A 2017-08-30 2017-08-30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052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1130 WO2019043825A1 (ja) 2017-08-30 2017-08-30 ヒンジ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031A CN111052031A (zh) 2020-04-21
CN111052031B true CN111052031B (zh) 2023-10-03

Family

ID=6552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4013.1A Active CN111052031B (zh) 2017-08-30 2017-08-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5575B2 (zh)
JP (1) JP6840250B2 (zh)
CN (1) CN111052031B (zh)
WO (1) WO2019043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2313B2 (ja) * 2020-12-01 2022-09-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N112698687B (zh) * 2020-12-28 2024-04-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578A (ja) * 1992-06-30 1994-01-28 Toshiba Corp 文章作成用機器
CN101631445A (zh) * 2008-07-14 2010-01-20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1797671U (zh) * 2008-11-04 2011-04-13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具有翻盖配置的电子设备
CN104938041A (zh) * 2013-01-31 2015-09-2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铰链组件
CN106575136A (zh) * 2014-08-05 2017-04-19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折叠电子设备的多轴铰链组装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0760A (ja) * 1993-02-26 1994-09-09 Toshiba Corp 文章作成用機器
US8593800B2 (en) * 2009-11-05 2013-1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hinge mechanism
JP2012141915A (ja) 2011-01-06 2012-07-26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ヒンジ
US8787016B2 (en) * 2011-07-06 2014-07-22 Apple Inc. Flexible display devices
DE112012006392T5 (de) * 2012-11-28 2015-03-26 Intel Corporation Gelenkkonfiguration für ein elektronisches Gerät
US9348363B2 (en) * 2013-12-28 2016-05-24 Intel Corporation Counterbalance system for computer assembly
JP2017083966A (ja) * 2015-10-23 2017-05-1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TWI618847B (zh) * 2016-12-13 2018-03-2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模組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578A (ja) * 1992-06-30 1994-01-28 Toshiba Corp 文章作成用機器
CN101631445A (zh) * 2008-07-14 2010-01-20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1797671U (zh) * 2008-11-04 2011-04-13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具有翻盖配置的电子设备
CN104938041A (zh) * 2013-01-31 2015-09-2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铰链组件
CN106575136A (zh) * 2014-08-05 2017-04-19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折叠电子设备的多轴铰链组装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54144A1 (en) 2019-11-21
JPWO2019043825A1 (ja) 2020-09-03
US10705575B2 (en) 2020-07-07
CN111052031A (zh) 2020-04-21
JP6840250B2 (ja) 2021-03-10
WO2019043825A1 (ja)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65904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755143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otatable display panel
US809444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2057662A (ja) 電子機器
JP201214191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ヒンジ
CN111052031B (zh) 电子设备
JP2011112891A (ja) 携帯型表示装置
JP2012114739A (ja) 折畳み式携帯端末
JP5122076B2 (ja) 保持部材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JP4771345B2 (ja) 携帯機器
US2018014366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070013355A (ko) 휴대 기기
JP4563943B2 (ja) 携帯電話機
KR100689299B1 (ko) 전자기기
JP6462778B2 (ja) 折り畳み型装置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の配置方法
JP2009111934A (ja) 携帯電子機器
WO2018079327A1 (ja) 端末装置
JP429304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5601101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4185416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9100139A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4112056A (ja) 携帯通信端末装置
JP2016025444A (ja) 電子機器
KR20050092328A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JP2012156832A (ja) 携帯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