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7969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7969B
CN111047969B CN201911134831.7A CN201911134831A CN111047969B CN 111047969 B CN111047969 B CN 111047969B CN 201911134831 A CN201911134831 A CN 201911134831A CN 111047969 B CN111047969 B CN 111047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metal layer
display
display panel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48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7969A (zh
Inventor
庄知龙
黄建才
林昊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48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7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7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7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7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7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02F1/13629Multilayer wi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多条彼此绝缘的第一连接引线和多条彼此绝缘的第二连接引线,第一连接引线位于第一金属层,第二连接引线位于第三金属层,第一连接引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与第一主体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引线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与第二主体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不同的第一信号线电连接;位于非显示区的浮置部,浮置部位于第二金属层;至少一条浮置部、至少一条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条第二主体部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如此设计,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制造也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显示面板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现有的显示面板主要包括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离子显示面板等。
为了增大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及外观的美感,增加显示尺寸和分辨率、缩减边框宽度和机身厚度已成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主要研发方向之一。
为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通常的做法是将边框区域的信号走线设置于两个不同的金属膜层中,以减小信号走线总体在边框区所占的空间,如此,位于两个金属膜层中的信号走线必然会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发生交叠,而交叠的位置极易产生耦合电容,使得信号走线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之间的耦合电容,减小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可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和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彼此绝缘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位于显示区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位于非显示区的多条彼此绝缘的第一连接引线和多条彼此绝缘的第二连接引线,所述第一连接引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连接引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连接引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引线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不同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
位于非显示区的浮置部,所述浮置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至少一条所述浮置部、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非显示区引入了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第一连接引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与第一主体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引线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与第二主体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不同的第一信号线电连接;如此设计,相当于将显示区中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一信号线在延伸至非显示区后,跳线至两个金属层,分别为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将第一信号线在显示区的单层布线调整为在非显示区的双层布线,从而有利于节约非显示区的布线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特别是,在非显示区,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而且,本申请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的第二金属层引入了浮置部,当浮置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时,浮置部与第一主体部之间形成第一电容,浮置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第二电容,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得到的总耦合电容减小,从而有利于减小耦合电容的存在对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上电信号所造成的影响。另外,本申请中的浮置部不接收电信号,该浮置部还能够屏蔽第一主体部上所传输的电信号对第二主体部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屏蔽第二主体部上所传输的电信号对第一主体部造成的影响,因此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的信号干扰,提升第一信号线上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镂空部对应位置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与第一信号线的一种连接的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的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4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
图5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
图6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层叠设置的两条连接引线的耦合电容模型;
图7所示为本申请中在引入浮置部后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的耦合电容模型;
图8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的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9所示为图8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CC’截面图;
图10所示为图8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CC’截面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2为图1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DD’截面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通常的做法是将边框区域的信号走线设置于两个不同的金属膜层中,以减小信号走线总体在边框区所占的空间,如此,位于两个金属膜层中的信号走线必然会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发生交叠,而交叠的位置极易产生耦合电容,使得信号走线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现象,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之间的耦合电容,减小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可能。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镂空部对应位置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与第一信号线的一种连接的一种连接关系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的一种连接关系图,为清楚体现本申请的方案,图3仅示意出第一信号线与非显示区中的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以及浮置部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而且仅以直线线段的形式来体现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以及浮置部,当第一连接引线、第二连接引线和浮置部为弧线结构时,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亦可参照图3;图4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请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衬底基板10和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且彼此绝缘的第一金属层51、第二金属层52、第三金属层53,请参见图4;所述第一金属层51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52和所述衬底基板10之间,所述第三金属层53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52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
位于显示区11的多条第一信号线40,请参见图1和图3,所述第一信号线40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52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位于非显示区12的多条彼此绝缘的第一连接引线20和多条彼此绝缘的第二连接引线30,请参见图3和图4,所述第一连接引线20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51,所述第二连接引线30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53,所述第一连接引线20包括第一主体部21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2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所述第二连接引线30包括第二主体部31和与所述第二主体部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主体部2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31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与不同的所述第一信号线40电连接,请参见图3和图5,图5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BB’截面图;
位于非显示区12的浮置部50,请参见图4,所述浮置部50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52;至少一条所述浮置部50、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主体部21和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主体部31在所述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3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0上的部分第一信号线40与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的一种连接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数量和尺寸。为清楚体现本申请的方案,图3中并未示出位于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浮置部,浮置部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可参见图4。另外,图4和图5的膜层结构中也仅示出了各个膜层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也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
具体地,请结合图1至图5,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在非显示区12引入了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51和第三金属层53的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第一连接引线20包括第一主体部21和与第一主体部2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引线30包括第二主体部31和与第二主体部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其中,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32与不同的第一信号线40电连接;如此设计,相当于将显示区11中位于第二金属层52的第一信号线40在延伸至非显示区12后,跳线至两个金属层,分别为第一金属层51和第三金属层53,将第一信号线40在显示区11的单层布线调整为在非显示区12的双层布线,而且至少一条第一主体部21和至少一条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如此设计有利于节约非显示区12的布线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示出了两条第一主体部21和两条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的情形,此种设计方式更有利于节约非显示区12的布线空间,实现该非显示区12对应的窄边框设计。
特别是,继续参见图4,在非显示区12,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51和第三金属层53,而且,本申请在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第二金属层52引入了浮置部50,当浮置部50、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时,浮置部50与第一主体部21之间形成第一电容,浮置部50与第二主体部31之间形成第二电容,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得到的总电容值将小于第一电容,同时也小于第二电容,从而使得总耦合电容减小,进而有利于减小耦合电容的存在对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上电信号所造成的影响。另外,本申请中的浮置部50不接收电信号,该浮置部50还能够屏蔽第一主体部21上所传输的电信号对第二主体部31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屏蔽第二主体部31上所传输的电信号对第一主体部21造成的影响,因此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信号干扰,提升第一信号线40上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以下将结合图6和图7对本申请中在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引入浮置部50后使得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耦合电容减小的原理进行说明,其中,图6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层叠设置的两条连接引线的耦合电容模型;图7所示为本申请中在引入浮置部50后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的耦合电容模型。
图6所示现有技术的模型中,假设第一金属层51和第二金属层52之间的距离为d1,两条金属走线91和92分别设置在第一金属层51和第二金属层52上且两条金属走线之间在垂直方向的正对面积为S,那么,两条金属走线之间的总电容C=εr*S/4πkd1。图7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走线设置在第一金属层51,第二连接走线设置在第三金属层53,浮置部50设置在第二金属层52,假设第一主体部21与浮置部50之间的正对面积为S,距离为d1,则第一主体部21与浮置部50之间的电容C2=εr*S/4πkd1。第二主体部31于浮置部50之间的正对面积为S,距离为d2,则第二主体部31与浮置部50之间的电容C1=εr*S/4πkd2。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总电容C总=C1*C2/(C1+C2),由于C2=C,因此,C总=C1*C/(C1+C)。即,现有技术的模型中总电容为C,本申请的模型中总电容为C1*C/(C1+C)。由于C>0,则C1+C>C1,C1+C>C1左右取倒数,得到(1/C1)>(1/(C1+C)),在此基础上左右同乘C1*C,得到(C1*C/C1)>(C1*C/(C1+C)),不等式左边的(C1*C/C1)约分为C,不等式变为C>(C1*C/(C1+C))。由于(C1*C/(C1+C))=C总,因此得到C>C总,即本申请的模型中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耦合电容C总相比现有技术的模型中的电容C有所减小。
可选地,图8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40与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的一种连接关系图,图9所示为图8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CC’截面图,至少两条沿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一信号线40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电连接;与相邻的两条第一信号线40分别电连接的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具体地,请参见图8和图9,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将至少两条沿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一信号线40分别与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电连接,并且使与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条第一信号线40电连接的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在非显示区12所占用的横向空间(平行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的空间),因此有利于减少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在非显示区12所占用的布线面积,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9,至少一条浮置部50、至少一条第一主体部21和至少一条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继续参见图9,当将浮置部50、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设置得完全重合时,在图9所示视角下,使得浮置部50、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的宽度完全相同,如此,使得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向所述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交叠区域完全被浮置部50所覆盖,从而使得浮置部50能够有效屏蔽第一主体部21上的信号对第二主体部31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有效屏蔽第二主体部31上的信号对第一主体部21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效减小了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提升第一信号线40发送信号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9示出的截面图中,仅示出了两条浮置部50、两条第一主体部21和两条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合的情形,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只要至少有一条第一主体部21、一条第二主体部31和一条浮置部5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即可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以及减小信号干扰的设计。
可选地,图10所示为图8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CC’截面图,该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第一主体部21和至少一条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浮置部5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10,当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浮置部5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时,在图10所示视角下,体现为浮置部50的宽度大于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的宽度,如此,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浮置部50将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完全隔离,从而更加有利于减小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信号干扰,更加有利于提升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对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可选地,请参见图1,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镂空部60,非显示区12包括第一非显示区15和第二非显示区12,第一非显示区15包围镂空部60,显示区11包围第一非显示区15,第二非显示区16包围显示区11;
至少一条第一连接引线20、至少一条第二连接引线30和至少一条浮置部50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5。
具体地,图1示出了显示面板100包括镂空部60时第一信号线40与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的一种连接关系图。请结合图1和图3,当显示面板100包括镂空部60时,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11的第一信号线40与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5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电连接,在第一非显示区15中的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设置有对应的浮置部50。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5中的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的走线形状与第一非显示区15的形状相适应,例如,当第一非显示区15为环形结构时,对应的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中的至少部分会体现为弧形线段。为清楚体现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与第一信号线40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图3仅示出了部分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且示出的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为直线状的情形。当显示面板100包括镂空部60时,本申请中第一信号线40和第一连接引线20及第二连接引线30之间的设置方式,既有利于实现第一非显示区15的窄边框设计,又有利于减小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信号干扰。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1,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40包括第一子线41和第二子线42,同一第一信号线40中的第一子线41和第二子线42通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5的第一连接引线20或第二连接引线30电连接。
具体地,图1所示实施例中,由于显示面板100中引入的镂空部60,该镂空部将部分第一信号线40分为第一子线41和第二子线42,在图1所示视角下,沿第一方向,第一子线41位于镂空部60的一侧,第二子线42位于镂空部60的另一侧,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在第一非显示区15绕线,同一第一信号线40中的第一子线41和第二子线42通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5中的第一连接引线20或第二连接引线30实现电连接,如此实现了同一第一信号线40中的第一子线41和第二子线42之间信号连通。而且,第一连接引线20中的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连接引线30中的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时,例如请参见图3和图4,还能减小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在第一非显示区15所占的布线空间,因此有利于实现第一非显示区15的窄边框设计。同时,在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还设置浮置部50,浮置部50的引入减小了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耦合电容,因此大大减小了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提升第一信号线40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第一非显示区15,任意相邻两条第一主体部21之间的距离相等,任意相邻两条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此,使得第一主体部21在第一非显示区15均匀排布,同时使得第二主体部31在第一非显示区15均匀排布,如此设计,既有利于简化布线工艺,又能是的第一非显示区15的阻抗匹配,负载更加均匀。
可选地,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2为图1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DD’截面图,非显示区12包括扇出走线区17和绑定区18,扇出走线区17和绑定区18位于显示区11同一侧的非显示区,且扇出走线区17位于绑定区18和显示区11之间;
至少一条第一连接引线20、至少一条第二连接引线30和至少一条浮置部50位于扇出走线区17。
具体地,图11示出了多条第一连接引线20、多条第二连接引线30和多条浮置部50位于扇出走线区17的方案。通常,绑定区18绑定有驱动芯片,位于显示区11的第一信号线40需要经过扇出走线区17与驱动芯片电连接,从而实现驱动芯片于第一信号线40之间的信号传输。本申请中的第一信号线40通过位于扇出走线区17的第一连接引线20或第二连接引线30与驱动芯片电连接时,由于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是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51和第三金属层53的,请参见图12,如此相当于将显示区11中位于第二金属层52的第一信号线40在延伸至绑定区18后,跳线至两个金属层,分别为第一金属层51和第三金属层53,将第一信号线40在显示区11的单层布线调整为在扇出走线区17的双层布线,而且至少一条第一主体部21和至少一条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如此设计有利于节约扇出走线区17的布线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此外,继续参见图11和图12,在扇出走线区17,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51和第三金属层53,而且,本申请在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第二金属层52引入了浮置部50,当浮置部50、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时,浮置部50与第一主体部21之间形成第一电容,浮置部50与第二主体部31之间形成第二电容,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串联,串联得到的总电容值将小于第一电容,同时也小于第二电容,从而使得总耦合电容减小,进而有利于减小耦合电容的存在对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上电信号所造成的影响。另外,本申请中的浮置部50不接收电信号,该浮置部50还能够屏蔽第一主体部21上所传输的电信号对第二主体部31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屏蔽第二主体部31上所传输的电信号对第一主体部21造成的影响,因此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信号干扰,提升第一信号线40上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11,绑定区18包括多个电连接端子19,各第一信号线40通过位于扇出走线区17的第一连接引线20或第二连接引线30与电连接端子19电连接。通常,在绑定区18会绑定驱动芯片,驱动芯片与绑定区18的电连接端子19也是电连接的,当第一信号线40通过位于扇出走线区17的第一连接引线20和第二连接引线30与绑定区18的电连接端子19电连接时,即可实现第一信号线40与驱动芯片之间的电连接,从而得以实现驱动芯片与第一信号线40之间的信号传递。本申请在绑定区18引入浮置部50后,减小了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耦合电容,减小了第一主体部21和第二主体部31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有利于提升于第一主体部21或第二主体部3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40中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了第一连接引线20、第二连接引线30和浮置部50设置在镂空部60相邻的第一非显示区15的情形,图11示出了第一连接引线20、第二连接引线30和浮置部50设置在扇出走线区17且显示面板100不包含镂空部60的情形,除此种实施例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可体现为,包含镂空部60,且分别在扇出走线区17和与镂空部60相邻的第一非显示区15设置第一连接引线20、第二连接引线30和浮置部50,如此可同时实现第一非显示区15和扇出走线区17的窄边框设计,同时还有利于提升第一信号线上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信号线40包括数据信号线和/或电源信号线。
通常,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子像素,在显示阶段,各子像素通过数据信号线来提供数据信号。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信号线可仅体现为数据信号线,数据信号线通过位于绑定区的第一连接引线或第二连接引线实现与显示驱动芯片的电连接,同一数据信号线中的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通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电连接,如此既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又能保证数据信号在数据信号线上的可靠传输。
当显示面板具备触摸功能时,通常还会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触控电极和与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信号线,在触控阶段,触控信号线用于实现触控信号的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信号线可仅体现为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通过位于绑定区的第一连接引线或第二连接引线实现与触控驱动芯片的电连接,同一触控信号线中的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通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电连接,如此既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又能保证触控信号在触控信号线上的可靠传输。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还可同时包括数据信号线和触控信号线,如此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同时还有利于保证数据信号在数据信号线上的可靠传输,以及触控信号在触控信号线上的可靠传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图,参见图13,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当显示面板包括镂空部时,显示装置200还包括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镂空部中。具体地,本申请将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设置于镂空部中,满足了社会发展中消费者对于显示装置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实用性。此外,将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设置在镂空部中,还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高度集成化。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非显示区引入了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第一连接引线和第二连接引线,第一连接引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与第一主体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引线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与第二主体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不同的第一信号线电连接;如此设计,相当于将显示区中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一信号线在延伸至非显示区后,跳线至两个金属层,分别为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将第一信号线在显示区的单层布线调整为在非显示区的双层布线,从而有利于节约非显示区的布线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特别是,在非显示区,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而且,本申请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的第二金属层引入了浮置部,当浮置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时,浮置部与第一主体部之间形成第一电容,浮置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第二电容,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得到的总耦合电容减小,从而有利于减小耦合电容的存在对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上电信号所造成的影响。另外,本申请中的浮置部不接收电信号,该浮置部还能够屏蔽第一主体部上所传输的电信号对第二主体部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屏蔽第二主体部上所传输的电信号对第一主体部造成的影响,因此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的信号干扰,提升第一信号线上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从而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显示可靠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和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彼此绝缘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位于显示区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位于非显示区的多条彼此绝缘的第一连接引线和多条彼此绝缘的第二连接引线,所述第一连接引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连接引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连接引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引线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不同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
位于非显示区的浮置部,所述浮置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浮置部不接收电信号;至少一条所述浮置部、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条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电连接;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信号线分别电连接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浮置部、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浮置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镂空部,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围所述镂空部,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围所述显示区;
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连接引线、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连接引线和至少一条所述浮置部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同一所述第一信号线中的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通过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连接引线或所述第二连接引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一主体部之间的距离相等,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的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走线区和绑定区,所述扇出走线区和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同一侧的所述非显示区,且所述扇出走线区位于所述绑定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
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连接引线、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连接引线和至少一条所述浮置部位于所述扇出走线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包括多个电连接端子,各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位于所述扇出走线区的所述第一连接引线或所述第二连接引线与所述电连接端子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数据信号线和/或电源信号线。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134831.7A 2019-11-19 2019-11-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047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4831.7A CN111047969B (zh) 2019-11-19 2019-11-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4831.7A CN111047969B (zh) 2019-11-19 2019-11-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7969A CN111047969A (zh) 2020-04-21
CN111047969B true CN111047969B (zh) 2021-10-08

Family

ID=7023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4831.7A Active CN111047969B (zh) 2019-11-19 2019-11-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7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9738B (zh) * 2021-04-20 2022-12-06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70532B (zh) * 2021-07-09 2023-04-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3722A (zh) * 2016-12-12 2017-05-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783698A (zh) * 2015-04-01 2018-03-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CN107958922A (zh) * 2017-12-11 2018-04-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CN108807426A (zh) * 2018-06-29 2018-11-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8919581A (zh) * 2018-06-29 2018-11-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9585519A (zh) * 2018-12-19 2019-04-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16481A (zh) * 2018-12-30 2019-04-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12991A (zh) * 2018-12-13 2019-05-0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73374A (ko) * 2004-12-24 2006-06-2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224237B2 (ja) * 2007-10-23 2013-07-03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横電界方式の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2750039A (zh) * 2012-06-29 2012-10-24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布线结构
CN102855040A (zh) * 2012-08-28 2013-01-0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电容式触摸屏和fpc
KR101980757B1 (ko) * 2012-12-13 2019-05-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1640192B1 (ko) * 2014-08-05 2016-07-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521594A (zh) * 2018-12-28 2019-03-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3698A (zh) * 2015-04-01 2018-03-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CN106653722A (zh) * 2016-12-12 2017-05-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958922A (zh) * 2017-12-11 2018-04-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CN108807426A (zh) * 2018-06-29 2018-11-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8919581A (zh) * 2018-06-29 2018-11-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9712991A (zh) * 2018-12-13 2019-05-0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9585519A (zh) * 2018-12-19 2019-04-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16481A (zh) * 2018-12-30 2019-04-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7969A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560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0579170B2 (en) Touch control substrate, touch control panel,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0104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83130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64897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66827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62442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8069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210357094A1 (en) Wir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9725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4854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81748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0479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91546B (zh) 一种窄边框触摸面板与制造方法
US20200186631A1 (en) Display panel
CN11142746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1935216A (zh) 適用於窄邊框觸控面板的線路佈局
US1158631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11561634B2 (en)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558937A (zh)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118325A (zh)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
US2023017668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96862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773243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80807B (zh) 側邊觸控模組及其顯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