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7469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27469A
CN111427469A CN202010106625.1A CN202010106625A CN111427469A CN 111427469 A CN111427469 A CN 111427469A CN 202010106625 A CN202010106625 A CN 202010106625A CN 111427469 A CN111427469 A CN 1114274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panel
touch electrode
fan
t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66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27469B (zh
Inventor
吴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66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27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27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7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27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7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弧形边缘;显示面板包括:多个位于显示区的触控电极列和多条触控走线;其中,触控电极列沿第一方向排布,各触控电极列中的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触控电极列沿显示面板的中线对称,中线沿第二方向延伸;触控电极形成多个触控电极组,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相同数量的触控电极,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触控电极位于至少两个触控电极列中,且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触控电极与同一触控走线电连接;至少部分触控走线为弧形走线。如此有利于平衡每条触控走线的负载,降低触控电极可见的风险。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在智能穿戴以及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多样化的要求,随之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相较于常规的显示面板,异形显示面板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如圆形、环形、菱形等。
在一种现有技术中,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异形显示面板300的部分像素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301呈现圆弧状,显示区301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303,多个触控电极303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列302。由于显示区301的边缘呈弧形,使得每个触控电极列302所包含的触控电极303的数量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触控走线304,多条触控走线304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每条触控走线304与一个触控电极列302中的触控电极303电连接。由于每个触控电极列302所包含的触控电极303的数量不完全相同,导致与每条触控走线304所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3的数量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每条触控走线304的负载不同。例如在图1所示视角下,沿第一方向位于显示区301中两侧(即左右两侧)的两个触控电极列302分别包含两个触控电极303,而其他触控电极列302中所包含的触控电极303的数量较多,因此使得触控走线304的负载差异较大,导致左右两侧的触控电极303可见的风险高,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与每条触控走线所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相同,有利于平衡每条触控走线的负载,降低触控电极可见的风险。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弧形边缘;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触控电极列和多条触控走线;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列沿第一方向排布,各触控电极列中的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触控电极列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中线对称,所述中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电极形成多个触控电极组,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相同数量的触控电极,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所述触控电极位于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列中,且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所述触控电极与同一所述触控走线电连接;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为弧形走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包括弧形边缘,从而使得每个触控电极列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不完全相同,若按照现有技术中触控走线的连接形式,每条触控走线连接一个触控电极列时,每条触控走线所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将不完全相同,进而导致触控走线的负载不同。本申请对触控走线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每条触控走线与触控电极组一一对应电连接,由于每个触控电极组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相同,这样使得每条触控走线所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相同,因此有利于提升每条触控走线的负载均匀性,有效改善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由于触控走线的负载不同而导致触控电极可见的问题,降低了触控电极可见的风险,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异形显示面板的部分像素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一种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走线与扇出走线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4所示为与触控走线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的一种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的一种截面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与触控走线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一种异形显示面板300体现为圆形,例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301设置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列302。每个触控电极列302所包含的触控电极303的数量不完全相同。每条触控走线304与一个触控电极列302中的触控电极303电连接。由于每个触控电极列302所包含的触控电极303的数量不完全相同,导致与每条触控走线304所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3的数量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每条触控走线304的负载不同。例如在图1所示视角下,左右两侧的两个触控电极列302分别包含两个触控电极303,而其他触控电极列302中所包含的触控电极303的数量较多,因此使得触控走线304的负载差异较大,导致左右两侧的触控电极303可见的风险高,降低了显示面板300的显示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与每条触控走线所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相同,有利于平衡每条触控走线的负载,降低触控电极可见的风险。
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一种像素排布示意图,请参见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的非显示区12,显示区11包括弧形边缘;
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位于显示区11的触控电极列20和多条触控走线30;其中,触控电极列20沿第一方向排布,各触控电极列20中的触控电极21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触控电极列20沿显示面板100的中线90对称,中线90沿第二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中线90是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一条虚拟的线,并非显示面板100上的实际走线结构;
触控电极21形成多个触控电极组(由于触控电极组中触控电极的排布不规则,因此本案未对触控电机组进行标记,与同一触控走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相同数量的触控电极21,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触控电极21位于至少两个触控电极列20中,且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触控电极21与同一触控走线30电连接;至少部分触控走线30为弧形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地体现本发明的内容,图2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0中的几个触控电极列,事实上,显示面板100所包含的触控电极列的数量可远远多于图2所示的数量。而且,图2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列中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也为示意性说明,实际上,触控电极列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可以为更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本申请中每条触控走线所电连接触控电极的数量是相同的,本申请也仅以每条触控走线电连接5个触控电极为例进行说明,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与每条触控走线所电连接触控电极的数量还可为其他数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2,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显示区11包括弧形边缘,可选地,本申请以显示区11的边缘为近似于圆形为例进行说明,弧形边缘的设计使得每个触控电极列20所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不完全相同,若按照现有技术中触控走线30的连接形式,每条触控走线30连接一个触控电极列20时,每条触控走线30所连接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将不完全相同,进而导致触控走线30的负载不同。本申请对触控走线30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同时对触控电极21进行了分组划分,使得每条触控走线30与触控电极组一一对应电连接,由于每个触控电极组所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相同,这样使得每条触控走线30所连接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相同,相比现有技术中各触控走线30所电连接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不完全相同的方案,本申请每条触控走线30所连接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相同的方案有利于提升每条触控走线30的负载均匀性,有效改善了显示面板100和显示装置中由于触控走线30的负载不同而导致触控电极21可见的问题,降低了触控电极21可见的风险,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与各触控走线30电连接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相同,至少部分触控走线30的形状将体现为弧形走线结构。
图2所示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位于左右边缘的触控电极列20中分别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为2个,若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这两个触控电极列将分别连接一条触控走线,也就是说,与这两个触控电极列所电连接的触控走线对应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为2。而其它电极列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均多于这两个触控电极列,导致触控走线的负载差异较大,使得显示面板中位于左右两侧的电极列存在可见的风险。而本申请将每条触控走线30所连接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设置为相同时,大大减小了每条触控走线30之间的负载差异,从而有效降低了显示面板100中部分触控电极21可见的风险。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一条触控走线30对应与多条触控电极21电连接,但是图2并未示出触控走线30与触控电极21的实际连接示意图,图2中的中位于每个触控电极21上的黑点可等效为一个开关,当需要对某些触控电极21进行扫描时,对应的开关将导通,触控走线30得以向与导通的开关电连接的触控电极21发送触控信号。当不对触控电极21扫描时,对应的开关单元将断开。本申请不再详细示出触控走线30与触控电极21的连接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列20包括非边缘触控电极列23和两个边缘触控电极列22,沿第一方向,非边缘触控电极21位于两个边缘触控电极列22之间;
两个边缘触控电极列22中的各触控电极21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触控电极列20,包括位于边缘位置的两个边缘触控电极列22,以及位于该两个边缘触控电极列22之间的非边缘触控电极列23。由于显示区11的边缘近似于圆形,沿第一方向位于圆形内两侧的触控电极列20即为边缘触控电极列22,边缘电极列中所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最少,本申请将两个边缘触控电极列22中的各触控电极21设置在同一触控电极组中,采用同一触控走线30与该两个边缘触控电极列22中的触控电极21电连接,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与边缘触控电极列22所电连接的触控走线30和其他的触控走线30之间负载差异较大的问题,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中各触控走线30的负载均匀性,改善边缘触控电极列22中的触控电极21可见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靠近中线90的触控电极列20所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大于等于远离中线90的触控电极列20所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本申请中的中线90作为显示面板100中触控电极列20的对称轴,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触控电极列20中,以图2中位于中线90左侧的触控电极列为例,远离中线90设置的触控电极列20也就是沿第一方向靠近显示区11的边缘位置的触控电极列20,所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较少;而靠近中线90设置的触控电极列20也就是沿第一方向远离显示区11的边缘位置的触控电极列20,所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较多。从触控电极列的整体排布来看,在图2所示视角下,从显示区11的左侧至中线90的位置,触控电极列20中所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逐渐变多;从中线90至显示区11的右侧,触控电极列20中所包含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逐渐变少。触控电极列20中触控电极21数量的此种设置方式,使得触控电极列20的设置形式与显示区11的边缘形状相适应,从而使得触控电极21排布满足异形显示区11的触控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非显示区12包括绑定区50,沿第二方向,绑定区50位于显示区11的一侧;触控走线30沿第二方向排布;沿第二方向,从靠近绑定区50的一侧到远离绑定区50的一侧,触控走线30的长度递增。
具体地,图2示出了当与各触控走线30所电连接的触控电极21的数量相同时,触控走线30与触控电极21的一种连接示意图,触控走线30均呈现为弧形走线,而且,远离绑定区50的触控走线30的长度大于靠近绑定区50的触控走线30的长度,也就是说,沿第二方向,从远离绑定区50的一侧至靠近绑定区50的一侧,触控走线30的长度是呈现递减趋势的,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00上触控走线30的布线长度有规则可循,从而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布线复杂度。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2,在本申请中,与同一触控走线30所电连接的触控电极21沿中线90对称,从而使得触控走线30与触控电极21的连接有规则可循,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布线复杂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触控走线30与扇出走线70的一种连接示意图,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触控走线30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70,扇出走线70位于非显示区12;
触控走线30和与其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70形成走线组,各走线组的阻抗相同。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触控电极21例如可以体现为自电容式触控电极21,绑定区50通常绑定有驱动芯片60,每个触控电极21均需通过触控走线30与位于绑定区50的驱动芯片60电连接,以实现信息交互。需要说明的是,触控走线30通常是通过扇出走线70与驱动芯片60实现电连接的,每条触控走线30对应与一条扇出走线70电连接,触控走线30和与其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70形成走线组,特别是,本申请中将各走线组的阻抗设置为相同。当每个走线组的阻抗相同时,驱动芯片60向触控电极21传递信号的时候,能够确保每个走线组对应的压降是相同的,从而更加有利于保证各条触控走线30的负载一致,从而有利于避免显示面板100中部分触控电极21可见的问题,因而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触控走线30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控走线30和第二触控走线30,第一触控走线30位于第二触控走线30靠近绑定区50的一侧;与第二触控走线30所电连接的扇出走线70的宽度大于与第一触控走线30所电连接的扇出走线70的宽度。
具体地,假设图3中,沿第二方向,从远离绑定区50的一侧到靠近绑定区50的一侧的排布的触控走线30分别为Z1、Z2、Z3、Z4……,触控走线30Z1、Z2、Z3、Z4……的长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图4所示为与触控走线30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70的一种示意图,其中,扇出走线S1、S2、S3、S4分别为与触控走线30Z1、Z2、Z3、Z4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70。触控走线Z1、Z2、Z3、Z4中,触控走线30Z1的长度最长,对应的扇出走线S1的宽度最大,触控走线Z4的长度最小,对应的扇出走线S4的宽度最小。也就是说,触控走线Z1、Z2、Z3、Z4的长度逐渐减小,对应的扇出走线S1、S2、S3、S4的宽度逐渐减小。当触控走线30的长度较长时,对应的阻抗较大,当为长度较长的触控走线30匹配宽度较大的扇出走线70时,有利于使得触控走线30和扇出走线70形成的走线组的阻抗一致或趋于一致,驱动芯片60向触控电极21传递信号的时候,能够确保每个走线组对应的压降是相同的,从而更加有利于保证各条触控走线30的负载一致,从而有利于避免显示面板100中部分触控电极21可见的问题,因而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示意出了与触控走线30电连接的扇出走线70中的部分,并不代表扇出走线70的实际尺寸和形状。在非显示区12,扇出走线70的形状根据非显示区12的形状延伸,此处不再详细示出。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非显示区12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见图5,显示面板100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方向,不同金属层之间由绝缘层隔离;扇出走线70分布于至少两个金属层。
具体地,图5示出多条扇出走线70分布于两个金属层的情形,相比于将多条扇出走线70设置在同一金属层的结构,有利于减小扇出走线70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占用的显示面板100的空间,也就是说,有利于减小扇出走线70在显示面板100上所占用的非显示区12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示出了将多条扇出走线70分布于两个金属层的情形,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多条扇出走线70还可分布于三个或更多个金属层,从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5,分布于至少两个金属层的扇出走线70在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5,当将多条扇出走线70分布在两个金属层时,位于两个金属层的扇出走线7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如此相当于将扇出走线70所占用的非显示区12的空间进行了进一步压缩,因而跟家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非显示区12的另一种截面图,该实施例中,多条扇出走线70分布在两个金属层,至少部分分布于两个金属层的扇出走线70上下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两个扇出走线70中,宽度较小的扇出走线70在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宽度较大的扇出走线70在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正投影所限定的范围内。此种设置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扇出走线70在非显示区12所占用的空间,因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图6示出了至少部分扇出走线70在两个金属层上的分布,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与扇出走线70在空间上上下对应的走线可能并不是扇出走线70,还有可能是位于非显示区12的其他信号线,本申请在此并未示出。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7所示为与触控走线30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70的另一种示意图,请参见图7,至少部分扇出走线70包括镂空部8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方向,镂空部80贯穿扇出走线70。
具体地,当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扇出走线70与显示面板100中的其他信号线交叠时,也即出现垂直交叠的情形时,扇出走线70上的信号与其他信号走线上的信号可能会发生信号耦合的现象。因此,本申请在扇出走线70上设置镂空部80时,能够减小扇出走线70和与其对应的其他信号走线在垂直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从而有利于减小不同信号线之间的信号耦合,提升显示面板100上信号传递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7仅示出了镂空部80的形状为方形的情形,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镂空部80的形状还可体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多边形,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7,至少部分扇出走线70包括多个镂空部80,位于同一扇出走线70上的镂空部80在扇出走线70上均匀排布。
具体地,当本申请在同一扇出走线70上设置多个镂空部80时,优选将镂空部80在扇出走线70上均匀排布,此种方式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上所传递的信号的均一性,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上扇出走线70和与其对应的其他信号之间所产生的耦合电容的均匀性,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触控电极21一种连接关系图,请参见图8,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12的公共电压线VCOM、开关单元K和开关控制线SW;
触控走线30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单元K的第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开关单元K的第二极均连接至公共电压线VCOM,各开关单元K的控制端均连接至开关控制线SW;
在触控阶段,开关控制线SW向开关单元K传递控制信号,各开关单元K断开;
在显示阶段,开关控制线SW向开关单元K传递控制信号,各开关单元K导通,各触控电极21均连接至公共电压线VCOM,接收公共电压信号,触控电极21复用为公共电极。
具体地,请参见图8,本申请为各触控走线30引入了一个开关单元K,触控走线30的第一端通过扇出走线70与驱动芯片60电连接,触控走线30的第二端连接至开关单元K的第一极,开关单元K的第二极同时连接至公共电压线VCOM,各开关单元K的控制端均连接至开关控制线SW。在触控阶段,开关单元K处于断开状态,各触控电极21用于感测显示面板100上的触摸操作,并将触控信号通过触控走线30传递至驱动芯片60。在显示阶段,各开关单元K导通,每个触控电极21通过触控走线30与公共电压线VCOM电连接,公共电压线VCOM通过各触控走线30将公共电压信号传递至各触控电极21,此时各触控电极21复用为公共电极。如此,将触控电极21和公共电极复用,无需在显示面板100上设置新的电极膜层,因而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上的膜层设置,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图,参见图9,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尤其适用于车载显示器,例如仪表盘等等。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包括弧形边缘,从而使得每个触控电极列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不完全相同,若按照现有技术中触控走线的连接形式,每条触控走线连接一个触控电极列时,每条触控走线所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将不完全相同,进而导致触控走线的负载不同。本申请对触控走线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每条触控走线与触控电极组一一对应电连接,由于每个触控电极组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相同,这样使得每条触控走线所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相同,因此有利于提升每条触控走线的负载均匀性,有效改善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由于触控走线的负载不同而导致触控电极可见的问题,降低了触控电极可见的风险,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弧形边缘;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触控电极列和多条触控走线;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列沿第一方向排布,各触控电极列中的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触控电极列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中线对称,所述中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电极形成多个触控电极组,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相同数量的触控电极,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所述触控电极位于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列中,且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所述触控电极与同一所述触控走线电连接;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为弧形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列包括非边缘触控电极列和两个边缘触控电极列,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非边缘触控电极位于两个所述边缘触控电极列之间;
两个所述边缘触控电极列中的各所述触控电极位于同一所述触控电极组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中线的所述触控电极列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等于远离所述中线的所述触控电极列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所述触控走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沿所述第二方向,从靠近所述绑定区的一侧到远离所述绑定区的一侧,所述触控走线的长度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触控走线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所述扇出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触控走线和与其对应电连接的扇出走线形成走线组,各所述走线组的阻抗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靠近所述绑定区的一侧;
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所电连接的所述扇出走线的宽度大于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电连接的扇出走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方向,不同所述金属层之间由绝缘层隔离;所述扇出走线分布于至少两个金属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分布于至少两个金属层的所述扇出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扇出走线包括镂空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方向,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扇出走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扇出走线包括多个镂空部,位于同一所述扇出走线上的镂空部在所述扇出走线上均匀排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公共电压线、开关单元和开关控制线;
所述触控走线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单元的第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极均连接至所述公共电压线,各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均连接至所述开关控制线;
在触控阶段,所述开关控制线向所述开关单元传递控制信号,各所述开关单元断开;
在显示阶段,所述开关控制线向所述开关单元传递控制信号,各所述开关单元导通,各所述触控电极均连接至所述公共电压线,接收公共电压信号,所述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106625.1A 2020-02-21 2020-02-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427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625.1A CN111427469B (zh) 2020-02-21 2020-02-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625.1A CN111427469B (zh) 2020-02-21 2020-02-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7469A true CN111427469A (zh) 2020-07-17
CN111427469B CN111427469B (zh) 2022-11-01

Family

ID=71547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6625.1A Active CN111427469B (zh) 2020-02-21 2020-02-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2746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0123A (zh) * 2021-03-19 2021-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10766A (zh) * 2021-04-02 2021-07-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3672117A (zh) * 2021-08-03 2021-11-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4937420A (zh) * 2022-05-27 2022-08-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783668B (zh) * 2021-09-03 2022-1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73573A1 (en) * 2006-07-06 2009-11-05 Apple Inc.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 sensing device
CN204360355U (zh) * 2014-12-12 2015-05-2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506071A (zh) * 2017-08-01 2017-1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55361A (zh) * 2018-03-09 2018-07-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255350A (zh) * 2018-03-09 2018-07-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73512A (zh) * 2018-06-06 2018-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28690A (zh) * 2019-01-31 2019-05-3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73573A1 (en) * 2006-07-06 2009-11-05 Apple Inc.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 sensing device
CN204360355U (zh) * 2014-12-12 2015-05-2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506071A (zh) * 2017-08-01 2017-1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55361A (zh) * 2018-03-09 2018-07-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255350A (zh) * 2018-03-09 2018-07-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73512A (zh) * 2018-06-06 2018-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28690A (zh) * 2019-01-31 2019-05-3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0123A (zh) * 2021-03-19 2021-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60123B (zh) * 2021-03-19 2024-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10766A (zh) * 2021-04-02 2021-07-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3672117A (zh) * 2021-08-03 2021-11-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3672117B (zh) * 2021-08-03 2023-06-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TWI783668B (zh) * 2021-09-03 2022-1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14937420A (zh) * 2022-05-27 2022-08-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937420B (zh) * 2022-05-27 2024-02-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7469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74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32560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18288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4788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95789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62442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3048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18874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30266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4580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55465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54583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91546B (zh) 一种窄边框触摸面板与制造方法
CN11328218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30735A (zh) 驱动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914364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08466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30111297A (ko) 정전 용량식 입력 장치
CN10958477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673004A (zh)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909259A (zh) 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48859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0479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0174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8493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