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1748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1748B
CN109901748B CN201910150611.7A CN201910150611A CN109901748B CN 109901748 B CN109901748 B CN 109901748B CN 201910150611 A CN201910150611 A CN 201910150611A CN 109901748 B CN109901748 B CN 109901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control
electrod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06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1748A (zh
Inventor
詹小静
邹宗骏
孙莹
许育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06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01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01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1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1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1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缺口、围绕缺口的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条触控线和触控电极阵列;一个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触控线电连接;非显示区包括驱动电路和第一开关电路;触控线包括第一触控线,第一触控线的一端和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一触控线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关电路电连接;触控电极列包括常规触控电极列和异形触控电极列;第一触控线包括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异形触控线与常规触控电极列部分重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中存在缺口而造成的显示异常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显示装置,例如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器的屏幕通常为规则的矩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屏幕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显示面板的形状经常被设计为规则矩形以外的形状,如凸多边形、凹多边形、圆形、环形等等,这类显示面板通常被称为异形显示面板。异形显示面板的形状设计可以避开显示装置中的一些功能模块,例如摄像头模块、传感器模块或扬声器模块等,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使显示效果更加突出。如何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异形显示面板,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中存在缺口而造成的显示面板中部分触控线无法和开关电路连接所带来的显示异常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口、围绕缺口的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条触控线和触控电极阵列,触控电极阵列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行和多个触控电极列,触控电极行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一个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触控线电连接;非显示区包括驱动电路和第一开关电路,驱动电路和第一开关电路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于显示区的两侧;触控线包括第一触控线,第一触控线的一端和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一触控线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关电路电连接;触控电极列包括常规触控电极列和异形触控电极列,缺口位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相邻两个触控电极之间;第一触控线包括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异形触控线与常规触控电极列部分重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显示面板中缺口位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相邻两个触控电极之间,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异形触控线与和其相邻的常规触控电极列部分重叠,使得异形触控线的两端分别能与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电连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口造成的显示面板中部分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无法和驱动电路连接的问题,从而解决了该部分触控电极无法接收触控信号的问题;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口造成的显示面板中部分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无法和第一开关电路连接所带来的显示异常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口10、围绕缺口10的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
显示区AA包括多条触控线TP和触控电极阵列20,触控电极阵列2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行21和多个触控电极列22,触控电极行21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30,触控电极列22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30,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一个触控电极30与至少一条触控线TP电连接;
非显示区NA包括驱动电路40和第一开关电路50,驱动电路40和第一开关电路50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于显示区AA的两侧;
触控线TP包括第一触控线TP1,第一触控线TP1的一端和驱动电路40电连接,第一触控线TP1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
触控电极列22包括常规触控电极列23和异形触控电极列24,缺口10位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相邻两个触控电极30之间;
第一触控线TP1包括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触控电极30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TP1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异形触控线TP11与常规触控电极列23部分重叠。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区AA具有显示功能,非显示区NA可以设置电路元件、走线等结构,不用于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异形显示面板,具体而言,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个缺口10,从而使得显示区AA无法呈现为连续延展的矩形。显示终端中缺口所对应的区域可用于摄像头或听筒等配件,不用于显示,缺口10可以为圆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图1中,仅以缺口10为圆形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两个或者以上的缺口,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缺口10可以是显示面板的一个边缘朝向显示区AA内部凹陷形成的缺口,也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AA内部的孔和围绕孔的走线区,孔周围的数据线、栅极线等信号线延伸经过走线区,走线区不用于显示,其中,孔可以是贯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通孔或者盲孔,也可以是不挖孔的情况,比如,在显示面板对应缺口10的位置设置为透光率较高的透光区,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制。
显示区AA包括多条触控线TP和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30,显示区AA中包括至少呈2×2排列的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30,一个触控电极30与至少一条触控线TP电连接,触控线TP的一端和驱动电路40电连接,驱动电路40通过触控线TP给触控电极30输送触控信号,当手指等触摸物体接近触控电极30时,由于人体电场、手指和触控电极30之间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形成的耦合电容会造成对触控电极30本身对地的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检测这个电容量的变化值就可以确认手指接近了哪一个或哪一些触控电极30,从而确定出手指的触摸位置。
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电路50,第一触控线TP1的一端和驱动电路40电连接,第一触控线TP1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可通过第一开关电路50控制与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公共电极,接收显示信号、或与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独立,接收触控信号。在显示阶段,各触控电极30复用为公共电极,需要接收公共电压信号,通过第一开关电路50可以实现与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连接,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30上的公共电位更均匀,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显示面板中缺口10位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相邻两个触控电极30之间,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触控电极30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TP1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异形触控线TP11与和其相邻的常规触控电极列23部分重叠,即至少一条异形触控线TP11中局部避开缺口10、延伸经过显示面板中与和其相邻的常规触控电极列23所在的区域,使得异形触控线TP11的两端分别能与驱动电路40、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口10造成的显示面板中部分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触控电极30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TP11无法和驱动电路40连接的问题,从而解决了该部分触控电极30无法接受触控信号的问题;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口10造成的显示面板中部分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触控电极30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TP11无法和第一开关电路50连接所带来的显示异常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1,可选的,其中,在显示阶段,触控电极30复用为公共电极。
具体的,触控电极30复用为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图1中未示出)形成电场效应来驱动液晶转动实现显示发光,在显示阶段,触控电极30复用为公共电极,具体的,通过第一开关电路50实现与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公共电极,接收显示信号;在触控阶段,第一开关电路50使得与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绝缘,触控电极30接收触控信号。
继续参考图1,可选的,其中,异形触控线TP11包括异形甲触控线TP12,异形甲触控线TP12包括第一走线部TP121、第二走线部TP122和第三走线部TP123,第一走线部TP121和第二走线部TP122通过第三走线部TP123电连接;
第一走线部TP121位于缺口10远离驱动电路40的一侧,第二走线部TP122位于缺口10靠近驱动电路40的一侧,第一走线部TP121和第二走线部TP122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三走线部TP123与常规触控电极列23部分重叠;
异形甲触控线TP12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位于缺口10远离驱动电路40一侧的触控电极30电连接。
具体的,显示面板中,异形触控线TP11包括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位于缺口10远离驱动电路40一侧的触控电极30电连接的异形甲触控线TP12,异形甲触控线TP12中第一走线部TP121位于缺口10远离驱动电路40的一侧,第一走线部TP121和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第二走线部TP122位于缺口10靠近驱动电路40的一侧,第二走线部TP122和驱动电路40电连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连接第一走线部TP121和第二走线部TP122的第三走线部TP123与常规触控电极列23部分重叠,采用这样的绕线方式,使得异形甲触控线TP12的两端分别能与驱动电路40、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从而驱动电路40可以给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位于缺口10远离驱动电路40一侧的触控电极30提供触控信号。
继续参考图1,可选的,其中,异形触控线TP11还包括异形乙触控线TP13,异形乙触控线TP13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位于缺口10靠近驱动电路40一侧的触控电极30电连接;
异形乙触控线TP13包括第四走线部TP13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四走线部TP131与常规触控电极列23部分重叠;
第三走线部TP123与第四走线部TP131沿第一方向X分别位于缺口10的两侧。
具体的,显示面板中,异形触控线TP11还包括与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位于缺口10靠近驱动电路40一侧的触控电极30电连接的异形乙触控线TP13,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异形乙触控线TP13中第四走线部TP131与常规触控电极列23部分重叠,第四走线部TP131和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采用这样的绕线方式,使得异形乙触控线TP13能与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在显示阶段,通过第一开关电路50可以实现所有与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连接,包括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位于缺口10靠近驱动电路40一侧的触控电极30,从而使得在显示阶段,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30上的公共电位更均匀,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显示面板中设有一个异形触控电极列24时,第三走线部TP123与第四走线部TP131沿第一方向X分别位于缺口10的两侧,有效避免第三走线部TP123与第四走线部TP131设置于缺口10的同一侧增加显示面板的触控线TP的排线难度。
可选的,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中设有两个异形触控电极列24时,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靠近缺口10的第一侧11的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触控电极30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TP11局部与位于缺口10的第一侧11的常规触控电极列23重叠,与靠近缺口10的第二侧11的异形触控电极列24中触控电极30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TP11局部与位于缺口10的第二侧11的常规触控电极列23重叠,缺口10的第一侧11与缺口10的第二侧12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面板中设有一个异形触控电极列24时异形触控线TP11的排布情况,图2中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面板中设有两个异形触控电极列24时异形触控线TP11的排布情况,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还可以设有三个及以上的异形触控电极列,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部分异形触控线TP11局部与位于缺口10的第一侧11的常规触控电极列23重叠,其余部分异形触控线TP11局部与位于缺口10的第二侧12的常规触控电极列23重叠,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可选的,其中,每一触控电极列22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任一第一触控电极31位于任一第二触控电极32远离驱动电路40的一侧;
第一触控线TP1和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
触控线TP还包括第二触控线TP2,第二触控线TP2和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第二触控线TP2的一端和驱动电路40电连接;
第一触控线TP1还包括常规触控线TP14,常规触控线TP14与常规触控电极列23中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至少一条常规触控线TP14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子部TP141和第二子部TP14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部TP141和第二子部TP142分别与不同的触控电极列22部分重叠。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3,每一触控电极列22中均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触控线TP包括与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线TP1、与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线TP2,第二触控线TP2的一端和驱动电路40电连接,第二触控线TP2的另一端不和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触控电极30与触控线TP通过过孔60电连接,第二触控线TP2的另一端在过孔60处截止。
在未设有第一开关电路的显示面板中,越是远离驱动电路,触控线越长,相应的触控信号在触控线上传输造成的衰减越大,从而导致在显示阶段,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上的公共电位不均匀,由于每一触控电极列22中第二触控电极32和驱动电路40的距离较近,第二触控电极32所电连接的触控线TP的信号衰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和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线TP2不与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并不会影响在显示阶段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30上的公共电位的均匀性;且由于第二触控线TP2的另一端在过孔60处截止,第二触控线TP2的过孔60与第一开关电路50之间的走线空间可空出来,第一触控线TP1(包括常规触控线TP14和异形触控线TP11)的局部可设置于第二触控线TP2的过孔60与第一开关电路50之间的走线空间中,避免异形触控线TP11的局部设置于和其相邻的常规触控电极列23所在的区域从而增加与常规触控电极列23中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的常规触控线TP14的排线难度。
在制作过程中,触控线TP的排线方式可以不变,只需要将触控线TP的部分截断,该触控线TP中被截断的部分可根据设计需求连接其他触控线TP,有效减少显示面板中触控线TP的排线难度,减少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示意出本发明中显示面板中触控线TP的排线方式,图3中实例性的示出了触控电极30在显示区AA中呈5行6列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列,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触控电极30在显示区AA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排列方式进行排列,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制。
继续参考图3,可选的,其中,每一触控电极列22包括N个第二触控电极32;其中,
1≤N≤4,且N为正整数。
具体的,显示面板中和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线TP2的另一端不和第一开关电路50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32越是远离驱动电路40,第二触控电极32所电连接的触控线TP的信号衰减越严重,从而导致在显示阶段,显示面板中第二触控电极32上的公共电位和第一触控电极31上的公共电位相差越多,当1≤N≤4时,第二触控电极32所电连接的触控线TP的信号衰减可忽略不计,从而在显示阶段,第二触控电极32上的公共电位和第一触控电极31上的公共电位之间的差值可忽略不计,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例性的示出了N等于1,N的数值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5,可选的,其中,第一开关电路50包括多个第一晶体管51,第一晶体管51和第一触控线TP1一一对应设置;
第一晶体管51的栅极511通过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71与驱动电路4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4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51的源极512通过第一公共信号线72与驱动电路4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42电连接,第一晶体管51的漏极513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4和图5,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时,驱动电路40通过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71给第一开关电路50传输信号,使得第一开关电路50中第一晶体管51处于关闭的状态,与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绝缘,触控电极30接受触控信号;显示面板在显示阶段时,驱动电路40通过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71给第一开关电路50中第一晶体管51传输信号,使得第一开关电路50中第一晶体管51处于打开的状态,与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公共电极,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30上的公共电位更均匀,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可选的,其中,非显示区NA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80,第二开关电路80位于驱动电路40和显示区AA之间;
第二触控线TP2和第二开关电路80电连接。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6,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80,第二触控线TP2和第二开关电路80电连接,在显示阶段,通过第二开关电路80可以实现与第二触控线TP2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连接,进一步使得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30上的公共电位更均匀,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述显示面板中触控线TP在显示区AA的全局排线方式可参考图3。
图7是图6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参考图6和图7,可选的,其中,第二开关电路80包括多个第二晶体管81,第二晶体管81和第二触控线TP2一一对应设置;
第二晶体管81的栅极811通过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73与驱动电路4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4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81的源极812通过第二公共信号线74与驱动电路4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42电连接,第二晶体管81的漏极813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触控线TP2电连接。
具体的,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时,驱动电路40通过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73给第二开关电路80传输信号,使得第二开关电路80中第二晶体管81处于关闭的状态,与第二触控线TP2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绝缘,触控电极30接受触控信号;显示面板在显示阶段时,驱动电路40通过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73给第二开关电路80中第二晶体管81传输信号,使得第二开关电路80中第二晶体管81处于打开的状态,与第二触控线TP2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公共电极;且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73和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71均与驱动电路4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41电连接,第二公共信号线74和第一公共信号线72均与驱动电路4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42电连接,显示面板在显示阶段时,与第二触控线TP2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和与第一触控线TP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上的公共电位相同,进一步使得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30上的公共电位更均匀,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8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8,可选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摄像元件200,摄像元件200位于缺口10中。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具有缺口10,显示装置中的摄像元件200可以设置在缺口10中,有利于将显示装置中的摄像元件200和显示面板100高度集成。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显示面板中缺口位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相邻两个触控电极之间,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异形触控线与和其相邻的常规触控电极列部分重叠,使得异形触控线的两端分别能与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电连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口造成的显示面板中部分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无法和驱动电路连接的问题,从而解决了该部分触控电极无法接受触控信号的问题;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口造成的显示面板中部分与异形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无法和第一开关电路连接所带来的显示异常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缺口、围绕所述缺口的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触控线和触控电极阵列,所述触控电极阵列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行和多个触控电极列,所述触控电极行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线通过过孔电连接;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驱动电路和第一开关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
所述触控线包括第一触控线,所述第一触控线的一端和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电连接;
所述触控电极列包括常规触控电极列和异形触控电极列,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异形触控电极列中相邻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触控线包括与所述异形触控电极列中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异形触控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所述异形触控线与所述常规触控电极列部分重叠;
每一所述触控电极列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任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任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远离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
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触控线还包括第二触控线,所述第二触控线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线的一端和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线的另一端在所述过孔处截止;
所述第一触控线还包括常规触控线,所述常规触控线与所述常规触控电极列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至少一条所述常规触控线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触控电极列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触控线的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线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触控线包括异形甲触控线,所述异形甲触控线包括第一走线部、第二走线部和第三走线部,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所述第二走线部通过所述第三走线部电连接;
所述第一走线部位于所述缺口远离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二走线部位于所述缺口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所述第二走线部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走线部与所述常规触控电极列部分重叠;
所述异形甲触控线与所述异形触控电极列中位于所述缺口远离所述驱动电路一侧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触控线还包括异形乙触控线,所述异形乙触控线与所述异形触控电极列中位于所述缺口靠近所述驱动电路一侧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异形乙触控线包括第四走线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四走线部与所述常规触控电极列部分重叠;
所述第三走线部与所述第四走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触控电极列包括N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其中,
1≤N≤4,且N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多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一触控线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一公共信号线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显示区之间;
所述第二触控线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多个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触控线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二公共信号线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显示阶段,所述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元件,所述摄像元件位于缺口中。
CN201910150611.7A 2019-02-28 2019-02-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901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0611.7A CN109901748B (zh) 2019-02-28 2019-02-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0611.7A CN109901748B (zh) 2019-02-28 2019-02-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1748A CN109901748A (zh) 2019-06-18
CN109901748B true CN109901748B (zh) 2022-05-03

Family

ID=66945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0611.7A Active CN109901748B (zh) 2019-02-28 2019-02-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01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8942B (zh) * 2019-10-30 2022-11-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49158B (zh) * 2020-08-11 2022-03-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2966A (zh) * 2017-07-31 2017-10-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608560A (zh) * 2017-10-20 2018-01-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182886A (zh) * 2018-01-02 2018-06-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75832A (zh) * 2018-12-29 2019-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0726B1 (ko) * 2015-09-30 2022-06-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셀 터치 방식 표시장치
CN106873225B (zh) * 2017-04-27 2020-06-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驱动方法
CN108877523B (zh) * 2018-06-29 2021-04-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148549B (zh) * 2018-09-30 2020-08-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270758B (zh) * 2018-10-31 2021-08-1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阵列基板的切割控制方法
CN109343258B (zh) * 2018-11-26 2022-07-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2966A (zh) * 2017-07-31 2017-10-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608560A (zh) * 2017-10-20 2018-01-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182886A (zh) * 2018-01-02 2018-06-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75832A (zh) * 2018-12-29 2019-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vercoming an Abnormal Horizontal Dim Lines of an In-cell Touch Display;Wei Xue等;《SID Symposium 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20180530;第918-921页 *
中国触摸屏市场应用与技术综述;刘新斌;《多媒体世界》;19961130;第2-1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1748A (zh)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560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561799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7049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7153492B (zh) 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US9811169B2 (en) Flexible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key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6959560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9785286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678594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70192558A1 (en) Array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156923B2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371980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398822B (zh) 触控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873225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驱动方法
CN108490708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6919287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150309630A1 (en) Array substrat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6908980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4325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365742B2 (en) Touch panel display
CN106775124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836159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20170168636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60190159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CN10990174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73247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