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5350A - 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55350A CN108255350A CN201810193559.9A CN201810193559A CN108255350A CN 108255350 A CN108255350 A CN 108255350A CN 201810193559 A CN201810193559 A CN 201810193559A CN 108255350 A CN108255350 A CN 1082553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electrode
- trace
- display device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口在所述显示阶段给所述第一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通过第二驱动端口在所述显示阶段给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公共电压信号,以提高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口在所述触控阶段给所述第一电极提供触控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端口在所述触控阶段给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触控信号,以提高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异形显示技术开始大量应用于智能手表、手机、智能手环、车载、工控等各个领域。此外,为了最大化的增大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面积,提高触控显示装置中显示区所占比例,也会将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设置为各种异形形状(即触控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域的形状并非长方形或正方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圆形、正多边形、不规则形状等异形显示装置的应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此外,触摸屏技术已经逐渐取代按键技术成为移动终端等的主流技术。触摸屏技术是根据手指、笔等接触安装在显示器前端的触摸屏时,所触摸的位置(以坐标的形式)被检测到并送到CPU,从而确定被输入的信息的一种技术。目前,触摸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主要的产品包括触控类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及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人机显示界面等。
带有触控功能的异形显示屏是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内嵌式(incell)异形显示触控面板将触控功能层制作于显示装置内部,便于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设计,且工艺制备简单,是行业内的研究热点。如何提升内嵌式异形显示触控面板的显示和触控性能是业内现今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提高异形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和触控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布;
位于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条触控走线,所述多条触控走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和至少一条第二走线,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一走线沿第二方向排布,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走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没有交叠面积,所述第一走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交叠面积;
位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非触控区域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端口,所述多个驱动端口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驱动端口,所述第二驱动端口与所述第一驱动端口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驱动端口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口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口在所述显示阶段给所述第一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在所述触控阶段给所述第一电极提供触控信号,通过第二驱动端口在所述显示阶段给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公共电压信号,在所述触控阶段给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触控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口在所述显示阶段给所述第一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通过第二驱动端口在所述显示阶段给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公共电压信号,以提高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口在所述触控阶段给所述第一电极提供触控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端口在所述触控阶段给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触控信号,以提高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驱动电路中各驱动端口输出的信号仍然为沿第二方向依次输出,使得所述驱动电路的设计非常规律,减小了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整体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触控显示装置中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虚线框A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虚线框A2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虚线框A3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前,异形显示技术开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于圆形、正多边形、不规则形状等异形显示装置的应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有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电极层通常是由多个纵横分割形成的触控电极组成,当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形状不是矩形(即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形状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时,其所包括的触控电极中就会存在形状不是规则的矩形(即其所包括的触控电极中就会存在形状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触控电极01,如图1所示。
对于那些形状不是规则矩形的触控电极,难以保证各触控电极均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走线电连接,从而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并在触控电极复用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时,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发明人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现有触控显示装置中,触控电极走线在触控阶段给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在显示阶段,给触控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而现有触控显示装置中各触控电极与其对应的触控走线对应的过孔采用从上往下依次打孔的方式,以防止触控电极的电阻发生突变,引起显示阶段的显示画面不均,相应的,现有触控显示装置中给各触控电极输出的信号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输出的,这就使得那些形状不是规则矩形的触控电极(记为异形电极)中,部分异形电极无法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走线电连接(即电连接该异形电极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走线的过孔没有打到该异形电极上),造成液晶显示装置工作在触控阶段时,部分异形电极无法接收其对应的触控电极走线传输的触控信号,导致该异形电极所在区域处无法进行触控检测,影响触控性能;当液晶显示装置工作在显示阶段时,该部分异形电极也无法接收其对应的触控电极走线传输的公共电压信号,使得触控显示装置中,该异形电极所在区域的电压无法恒定为公共电压信号,导致该异形电极所在区域处像素单元对应的公共电压与其他区域处像素单元对应的公共电压不同,造成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存在显示不均现象,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位于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层10,触控电极层1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即多个触控电极划分为至少一列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2,第二电极12和第一电极11沿第一方向X排布;
位于触控区域的触控走线层20,触控走线层2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多条触控走线,多条触控走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走线21和至少一条第二走线22,第二走线22和第一走线21沿第二方向Y排布,其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且第二走线22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12没有交叠面积,第一走线21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11具有交叠面积;
位于触控显示装置的非触控区域的驱动电路30,驱动电路30包括多个驱动端口,多个驱动端口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端口31和至少一个第二驱动端口32,第二驱动端口32与第一驱动端口31沿第二方向Y排布,第一驱动端口31和第一电极11电连接,第二驱动端口32和第二电极12电连接;
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驱动电路30通过第一驱动端口31在显示阶段给第一电极11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控阶段给第一电极11提供触控信号,通过第二驱动端口32在显示阶段给第二电极12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控阶段给第二电极12提供触控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与第一走线21一一对应,第二电极12与第二走线22一一对应,第一电极11与第一驱动端口31一一对应,第二电极12与第二驱动端口32一一对应;具体的,当第二电极12为同一列触控电极中沿第一方向X上的第L个电极时,该第二电极12对应的第二走线22即为第一走线21和第二走线22组成的多条触控走线中沿第二方向Y上的第L条走线,该第二电极12对应的第二驱动端口32为多个驱动端口中沿第二方向Y上的第L个驱动端口;同理,当第一电极11为同一列触控电极中沿第一方向X上的第M个电极时,该第一电极11对应的第一走线21即为第一走线21和第二走线22组成的多条触控走线中沿第二方向Y上的第M条走线,该第一电极11对应的第一驱动端口31为多个驱动端口中沿第二方向Y上的第M个驱动端口。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1和多个第二电极12,多条触控走线包括多条第一走线21和多条第二走线22时,第二走线22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12没有交叠面积是指第二走线22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其对应的第二电极12没有交叠面积,并不是与所有的第二电极12均没有交叠面积,同理,第一走线21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11具有交叠面积是指第一走线21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其对应的第一电极11具有交叠面积,并不是与所有的第一电极11均有交叠面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21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沿垂直于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21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同理,第二走线22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沿垂直于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走线22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对于异形电极(即第二电极12),驱动电路30通过第二驱动端口32在触控阶段给第二电极12提供触控信号,以使得第二电极12在触控阶段可以接收到触控信号,实现触控检测,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并通过第二驱动端口32在显示阶段给第二电极12提供公共电压信号,以使得第二电极12在显示阶段可以接收到公共电压信号,从而使得第二电极12所在区域的电压恒定为公共电压信号,保证第二电极12所在区域处像素单元对应的公共电压与其他区域处像素单元对应的公共电压相同,缓解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显示不均现象,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条触控走线中与第一电极11对应的第一走线21在触控电极层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11有交叠,因此,多条触控走线中与第一电极11对应的第一走线21可以与第一电极11直接电连接,将第一驱动端口31输出的公共电压信号和触控信号直接传输给第一电极11;而多条触控走线中与第二电极12对应的第二走线22在触控电极层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12没有交叠,因此,多条触控走线中与第二电极12对应的第二走线22无法与其对应的第二电极12直接电连接,将第二驱动端口32输出的公共电压信号和触控信号直接传输给其对应的第二电极12。
故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端口31通过第一走线21与第一电极11电连接,第二驱动端口32通过第二走线22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第二走线22通过第一辅助走线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端口31输出的信号可以经第一走线21直接传输给第一电极11,在显示阶段给第一电极11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控阶段给第一电极11提供触控信号,第二驱动端口32输出的信号可以先传输给第二走线22,再传输给第一辅助走线,依次经第二走线22和第一辅助走线传输给第二电极12,在显示阶段给第二电极12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控阶段,给第二电极12提供触控信号,保证第二电极12在触控阶段的触控功能和在显示阶段的显示效果。
如图3-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2位于第一电极11远离驱动电路30的一侧,第一辅助走线40位于非触控区域,且与第一走线21位于同一层。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辅助走线40一端与第二走线22电连接,另一端直接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包括位于第二走线22延长线上的第一分支41以及与第一分支41垂直的第二分支42,第二分支42背离第一分支41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第二电极12直接电连接。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保证第一辅助走线40一端与第二走线22电连接,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过孔直接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通过一个过孔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通过多个过孔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其中,多个过孔为至少两个过孔,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连接第二电极12与第一辅助走线40的过孔数量越多,第二驱动端口32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电阻越小,第二驱动端口32中的信号传输到第二电极12各处的时间延迟越短。
可选的,当第一辅助走线40通过一个过孔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时,该过孔优选位于第二电极12的中心位置,以均衡第一辅助走线40上的信号传输到第二电极12各点处的时间延迟,减弱由于第一辅助走线40上的信号传输到第二电极12上各点的时间不同引起的显示不均现象和触控检测误差。当第一辅助走线40与第二电极12通过多个过孔电连接时,多个过孔在第二电极12上的正投影均匀分布,以降低由于多个过孔设置不均引起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不均匀的现象。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同理,第一走线21与第一电极11电连接包括第一走线21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第一电极11电连接,即第一走线21可以通过一个过孔与其对应的第一电极11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多个过孔与其对应的第一电极11电连接,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虽然图2和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中,触控走线层20中多条触控走线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朝向驱动电路30的一端延伸至触控电极层10的外围区域(即触控显示装置的非触控区域),背离驱动电路30的一端仅位于触控电极层10所在的区域(即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区域),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多条触控走线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背离驱动电路30的一端也可以延伸至触控电极层10的外围区域(即触控显示装置的非触控区域),具体视情况而定。
继续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列触控电极中,各触控电极依次沿第一方向X排布,与各触控电极对应的各触控走线依次沿第二方向Y排布,与各触控电极对应的各驱动端口也依次沿第二方向Y排布,且在垂直于触控显示装置的方向上,该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1与该列中各触控电极对应的各触控走线均交叠,以使得各列触控电极对应的各触控走线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位于该列触控电极所在的区域,而不会与其他列触控电极有交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条触控走线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三走线,第三走线不与触控电极对应。具体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同一列触控电极中,在垂直于触控显示装置的方向上,同该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1交叠的第一走线21、第二走线22和第三走线230的数量之和为a;触控显示装置的各列触控电极所含有的触控电极的数目的最大值为b;其中,a=b,以使得触控显示装置中,各列触控电极正上方的触控走线数量相同,使得触控走线层20中多条触控走线对各列触控电极的影响相同,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均匀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在本申请后续各实施例及附图中,均是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阐述。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本申请的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的对应位置关系还可以有其他方式,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一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可以与该列中部分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走线交叠,而与其他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走线不交叠;或者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a也可以大于b,只要保证各列触控电极正上方的触控走线数量相同,使得触控走线层20中多条触控走线对各列触控电极的影响相同即可,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5为图4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虚线框A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走线230与第二走线22平行,第三走线230两端悬空,且第三走线230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12有交叠。继续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第三走线包括第四走线23,即第四走线23为至少一条第三走线中的一条走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一端与第二走线2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走线23电连接,第四走线23背离第一辅助走线40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多条触控走线包括多条第三走线时,第四走线23为多条第三走线中最靠近第二电极12中心的一条走线,以均衡第四走线23上的信号传输至第二电极12各处的时间延迟,减弱由于第四走线23上的信号传输到第二电极12上各点的时间不同引起的显示不均现象和触控检测误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如图5所示,第一辅助走线40包括位于第二走线22延长线上的第三分支43,与第三分支43垂直的第四分支44,以及位于第四走线23延长线上的第五分支45,其中,第三分支43一端与第二走线2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分支44电连接,第四分支44背离第三分支43的一端与第五分支45电连接,第五分支45背离第四分支44的一端与第四走线23电连接,第四走线23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以实现第二走线22与第二电极12的电连接,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电连接第二走线22和第四走线23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条触控走线包括多条第三走线时,多条第三走线还包括第八走线,第八走线不与第一辅助走线电连接。由于第八走线不与第一辅助走线电连接,当第八走线两端悬空时,第八走线会耦合第一走线和/或第二走线上的电压信号,产生一定的电压变化,从而影响第八走线所在区域的触控检测。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阶段,第八走线电连接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控阶段,第八走线电连接恒定电压信号,以保证无论在显示阶段还是触控阶段,第八走线上的电压都为恒定值,不会因耦合作用而发生变化,提高第八走线所在区域的触控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阶段,第八走线电连接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控阶段,第八走线电连接触控信号,以使得第八走线上的电压信号与第一走线和/或第二走线上的电压信号同步,以避免第八走线上的电压信号因耦合作用而发生变化,提高第八走线所在区域的触控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第八走线包括多个第八子走线,多个第八子走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八子走线彼此电绝缘,多个第八子走线中任一第八子走线在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仅与一个触控电极有交叠面积,且第八子走线同该触控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以使得八走线中各第八子走线与位于其正下方的触控电极电连接,避免第八走线上的电压信号因耦合作用而发生变化,提高第八走线所在区域的触控检测精度。
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虚线框A2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包括第五走线24,第五走线24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二子走线242和第一子走线241,第一子走线241和第二子走线242电绝缘,第二子走线242在触控电极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12有交叠面积;其中,第一子走线241与第一电极11电连接,用于将第一驱动端口31输出的信号传输给第一电极11,第二子走线242一端与第一辅助走线40电连接,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以将第二驱动端口32通过第二走线22输出的信号传输给第二电极12。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多条触控走线包括多条与第二电极有交叠面积的第一走线时,第五走线为多条与第一电极有交叠面积的第一走线中最靠近第二电极中心的一条走线,以均衡第二子走线上的信号传输至第二电极各处的时间延迟,减弱由于第二子走线上的信号传输至第二电极上各点的时间不同引起的显示不均现象和触控检测误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如图7所示,第一辅助走线40包括位于第二走线22延长线上的第六分支46,与第六分支46垂直的第七分支47,以及位于第五走线24延长线上的第八分支48,其中,第六分支46一端与第二走线2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七分支47电连接,第七分支47背离第六分支46的一端与第八分支48电连接,第八分支48背离第七分支47的一端与第二子走线242电连接,第二子走线242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以实现第二走线22与第二电极12的电连接,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电连接第二走线22和第二子走线242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7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第一子走线241和第二子走线242电绝缘的位置(即断开位置)位于第二电极12与其相邻触控电极之间,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走线241和第二子走线242的断开位置还可以位于其他位置,只要保证第一子走线241与其对应的第一电极11电连接,第二子走线242与其对应的第二电极12电连接,且第一子走线241与第二子走线242电绝缘即可。
如图8-图9所示,图8和图9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电极12位于第一电极11远离驱动电路30的一侧;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2位于第一电极11朝向驱动电路30的一侧,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可以位于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区域,也可以为触控显示装置的非触控区域,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可以与第二走线位于同一层,也可以不与第二走线位于同一层(即与第二走线异层设置),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当第一辅助走线40不与第二走线位于同一层时,第一辅助走线40可以与触控显示装置中的其他电极层(如驱动电路所在层或数据线层或栅极线层等)位于同一层,优选的,当第一辅助走线与其他电极层(如触控走线层、驱动电路所在层或数据线层或栅极线层等)位于同一层时,第一辅助走线40位于非触控区域,更优选的,第一辅助走线40位于非触控区域中触控区域的边缘区域,以保证第一辅助走线与其共用电极层的其他走线绝缘且走线长度较短,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走线40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折线,还可以为曲线或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利用其所在层的空白区域,且不与该层的走线或电路元件等器件短路即可。
具体的,当第一辅助走线40与第二走线22异层设置时,第一辅助走线40一端通过过孔与第二走线22电连接,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同一列触控电极中,各触控电极依次沿第一方向X排布,与各触控电极对应的各触控走线依次沿第二方向Y排布,与各触控电极对应的各驱动端口也依次沿第二方向Y排布,且在垂直于触控显示装置的方向上,该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与该列中各触控电极对应的各触控走线均交叠,以使得各列触控电极对应的各触控走线在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位于该列触控电极所在的区域,而不会与其他列触控电极有交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条触控走线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三走线,第三走线不与触控电极对应。具体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列触控电极中,在垂直于触控显示装置的方向上,同该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交叠的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的数量之和为a;触控显示装置的各列触控电极所含有的触控电极的数目的最大值为b;其中,a=b,以使得触控显示装置中,各列触控电极正上方的触控走线数量相同,使得触控走线层中多条触控走线对各列触控电极的影响相同,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均匀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在本申请后续各实施例及附图中,均是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阐述。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本申请的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的对应位置关系还可以有其他方式,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一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可以与该列中部分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走线交叠,而与其他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走线不交叠;或者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a也可以大于b,只要保证各列触控电极正上方的触控走线数量相同,使得触控走线层中多条触控走线对各列触控电极的影响相同即可,具体视情况而定。
如图11所示,图11为图10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虚线框A3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包括第六走线25,至少一条第二走线包括第七走线26,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包括第三电极13,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包括第四电极14,第六走线25在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四电极14具有交叠面积,第七走线26在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电极13具有交叠面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端口31通过第七走线26与第三电极13电连接,第二驱动端口32通过第六走线25与第四电极14电连接,从而通过跳线的方式,保证第四电极14可以接收到第二驱动端口32输出的公共电压信号和触控信号,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和显示质量。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1所示,第一驱动端口31通过第二辅助走线51与第七走线26电连接,第七走线26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第三电极13电连接,使得第一驱动端口31可以依次通过第二辅助走线51和第七走线26,将其输出信号传输给第三电极13,保证第三电极13所在区域的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第二驱动端口32通过第三辅助走线52与第六走线25电连接,第六走线25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第四电极14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二驱动端口32可以依次通过第三辅助走线52和第六走线25,将其输出的信号传输给第四电极14,保证第四电极14所在区域的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辅助走线51与第七走线26异层设置;第三辅助走线52与第六走线25异层设置,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2不小于第一电极11的面积的1/3,以避免第二电极12面积过小,使得第二电极12即便电连接至第二驱动端口32,但由于可检测到的信噪比太低,间接导致第二电极12所在区域触控功能的丧失。可选的,第二电极12不大于第一电极11的面积的1/2,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对应的附图中,触控显示装置是以触控电极层的形状为圆形为例,对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示意的,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的形状还可以为正N边形(如图12所示)、不规则图形(如图8所示)或带圆角的矩形(如图13所示)等其他形状,只要触控电极层中存在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走线不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即触控显示装置中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二电极12)即可。其中,N不等于4,即触控电极层的形状不是规则正方形。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显示触控电极层形状及其触控走线层的相对位置,图12-图13中只示出了触控电极层10和触控走线层20,未示出驱动电路30,但实际制作时,不论触控电极层10的形状为何特殊形状,其第一电极11均与驱动电路30中的第一驱动端口31电连接,第二电极12均与驱动电路30中的第二驱动端口32电连接。
下面继续以触控电极层的形状为圆形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进行描述。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和图8所示,当第一方向X与第一走线21中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反,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且由触控显示装置的左端指向触控显示装置的右端时,第二电极12位于第一电极11的上方,如触控电极层的左上角,参见图2中的虚线框区域B1,第一方向X与第一走线21中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且由触控显示装置的左端指向触控显示装置的右端时,第二电极12位于第一电极11的下方,如触控电极层的右下方,参见图8中的虚线框区域B2。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第一方向X与第一走线21中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反,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且由触控显示装置的右端指向触控显示装置的左端时,第二电极12位于第一电极11的上方,如触控电极层10的右上方,参见图14中的虚线框区域C1;当第一方向X与第一走线21中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且由触控显示装置的右端指向触控显示装置的左端时,第二电极12位于第一电极11的下方,如触控电极层10的左下方,参见图15中的虚线框区域C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21中信号的传输方向是指驱动电路30中的信号流向第一走线21的方向,即由驱动电路30指向第一走线21。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50和第二基板60,位于第一基板50和第二基板60之间的液晶层70,位于第一基板50朝向液晶层70一侧的像素电极层80,以及位于第二基板60朝向液晶层70一侧的触控电极层10,其中,触控电极10为复用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层,以减小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触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6中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为TN(Twisted Nematic,即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装置,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为IPS(In-Plane Switching,即面内转换)型液晶显示装置或FFS(FringeField Switching,即面内开关)型液晶显示装置,当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IPS型液晶显示装置或FFS型液晶显示装置时,所述触控电极层10和所述像素电极层70位于所述液晶层60的同一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90和第四基板100;位于第三基板90和第四基板100之间的发光层110,发光层110包括循环排布的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和蓝色发光单元B;位于第三基板90朝向发光层110一侧的阳极层120;位于第四基板100朝向发光层110一侧的触控电极层10,其中,触控电极层10复用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阴极层,以减小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触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7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为刚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即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有位于触控电极层10背离发光层110一侧的第四基板100,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为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即该触控显示装置不包括位于触控电极层10背离发光层110一侧的第四基板100,而是利用薄膜对第三基板90、阳极层120、发光层110和触控电极层10形成的结构进行封装,具体视情况而定。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刚性或柔性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OLED显示装置,micro LED,或QLED等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是平面、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等柔性或刚性的电视、桌上型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泳显示器、车载显示、数码相框、导航仪、工控显示、手机、数码相机、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电子纸等任何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产品或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终端显示装置。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对于异形电极(即第二电极),驱动电路通过第二驱动端口在触控阶段给第二电极提供触控信号,以使得第二电极在触控阶段可以接收到触控信号,实现触控检测,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并通过第二驱动端口在显示阶段给第二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以使得第二电极在显示阶段可以接收到公共电压信号,从而使得第二电极所在区域的电压恒定为公共电压信号,保证第二电极所在区域处像素单元对应的公共电压与其他区域处像素单元对应的公共电压相同,缓解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显示不均现象,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驱动电路中各驱动端口输出的信号仍然为沿第二方向依次输出,使得驱动电路的设计非常规律,减小了触控显示装置的整体功耗。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布;
位于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条触控走线,所述多条触控走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和至少一条第二走线,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一走线沿第二方向排布,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走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没有交叠面积,所述第一走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交叠面积;
位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非触控区域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端口,所述多个驱动端口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驱动端口,所述第二驱动端口与所述第一驱动端口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驱动端口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口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口在所述显示阶段给所述第一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在所述触控阶段给所述第一电极提供触控信号,通过第二驱动端口在所述显示阶段给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公共电压信号,在所述触控阶段给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触控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走线通过第一辅助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一辅助走线位于所述非触控区域,且与所述第一走线位于同一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走线一端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另一端直接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列所述触控电极中,各所述触控电极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布,与各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所述驱动端口依次沿第二方向排布,且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方向上,该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与该列中各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所述触控走线均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触控走线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三走线,所述第三走线不与所述触控电极对应;
同一列所述触控电极中,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方向上,同该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交叠的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三走线的数量之和为a;
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各列所述触控电极所含有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目的最大值为b;其中,
a=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平行,所述第三走线两端悬空,且所述第三走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有交叠;
所述至少一条第三走线包括第四走线,所述第一辅助走线一端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走线电连接,所述第四走线背离所述第一辅助走线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当所述多条触控走线包括多条所述第三走线时,所述第四走线为多条所述第三走线中最靠近所述第二电极中心的一条走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包括第五走线,所述第五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子走线和第一子走线,所述第一子走线与所述第二子走线电绝缘,所述第二子走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有交叠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子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子走线一端与所述第一辅助走线电连接,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条触控走线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二电极有交叠面积的第一走线时,所述第五走线为多条与所述第一电极有交叠面积的第一走线中最靠近所述第二电极中心的一条走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异层设置,一端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过孔直接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一辅助走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朝向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一辅助走线位于所述非触控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包括第六走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二走线包括第七走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包括第三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包括第四电极,所述第六走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电极具有交叠面积,所述第七走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电极具有交叠面积;
所述第一驱动端口通过所述第七走线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口通过所述第六走线与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端口通过第二辅助走线与所述第七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七走线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端口通过第三辅助走线与所述第六走线电连接,所述第六走线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辅助走线与所述第七走线异层设置;所述第三辅助走线与所述第六走线异层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电极的面积的1/3。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形状为圆形、正N边形、不规则图形、带圆角的矩形,其中,N为大于2且不等于4的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触控电极层复用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所述触控电极层复用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阴极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93559.9A CN108255350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触控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93559.9A CN108255350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触控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5350A true CN108255350A (zh) | 2018-07-06 |
CN108255350B CN108255350B (zh) | 2021-07-16 |
Family
ID=62746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93559.9A Active CN108255350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触控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55350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97456A (zh) * | 2018-07-10 | 2018-11-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09031831A (zh) * | 2018-08-30 | 2018-12-1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254701A (zh) * | 2018-08-17 | 2019-01-2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异形触控装置 |
CN109541867A (zh) * | 2018-12-28 | 2019-03-2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WO2020019466A1 (zh) * | 2018-07-24 | 2020-01-3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CN111427469A (zh) * | 2020-02-21 | 2020-07-1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67723A1 (en) * | 2007-12-31 | 2009-07-02 | Wah Yiu Kwong | Input devices |
CN103091906A (zh) * | 2013-01-30 | 2013-05-08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掩膜板 |
CN104375305A (zh) * | 2014-11-25 | 2015-02-25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CN104733477A (zh) * | 2015-04-01 | 2015-06-2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05573556A (zh) * | 2016-01-29 | 2016-05-11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
2018
- 2018-03-09 CN CN201810193559.9A patent/CN1082553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67723A1 (en) * | 2007-12-31 | 2009-07-02 | Wah Yiu Kwong | Input devices |
CN103091906A (zh) * | 2013-01-30 | 2013-05-08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掩膜板 |
CN104375305A (zh) * | 2014-11-25 | 2015-02-25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CN104733477A (zh) * | 2015-04-01 | 2015-06-2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05573556A (zh) * | 2016-01-29 | 2016-05-11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97456A (zh) * | 2018-07-10 | 2018-11-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08897456B (zh) * | 2018-07-10 | 2022-02-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WO2020019466A1 (zh) * | 2018-07-24 | 2020-01-3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US11009981B2 (en) | 2018-07-24 | 2021-05-18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riving method of touch display panel |
CN109254701A (zh) * | 2018-08-17 | 2019-01-2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异形触控装置 |
CN109254701B (zh) * | 2018-08-17 | 2021-03-3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异形触控装置 |
CN109031831A (zh) * | 2018-08-30 | 2018-12-1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031831B (zh) * | 2018-08-30 | 2021-04-0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541867A (zh) * | 2018-12-28 | 2019-03-2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541867B (zh) * | 2018-12-28 | 2022-01-0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427469A (zh) * | 2020-02-21 | 2020-07-1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427469B (zh) * | 2020-02-21 | 2022-11-0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5350B (zh) | 2021-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55350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8255361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US9665222B2 (en) |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self-capacitance electrodes | |
US10013086B2 (en) | In cell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334179B2 (en) | Display panel to mitigate short-circuiting between touch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 |
JP6612263B2 (ja) | 内蔵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US9529482B2 (en) |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70220158A1 (en) |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579754B (zh) | 內嵌式互電容觸控面板及其佈局 | |
WO2015180347A1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US9329730B2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US20180275809A1 (en) | In-cell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 |
EP3176684B1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9904418B2 (en) |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9886158B2 (en) | In-cell electromagnetic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WO2018205660A1 (zh) |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US10671224B2 (en) | Cell touch screen,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WO2016206245A1 (zh) | 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TWM509934U (zh) | 內嵌式互電容觸控面板 | |
US10606388B2 (en) |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 |
US10509518B2 (en) | Touch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241410A1 (en) | Display module | |
US20190087031A1 (en) |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touch panel | |
CN111065994B (zh) |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 |
US20170235389A1 (en) |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