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8439A -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8439A
CN111038439A CN201910957842.9A CN201910957842A CN111038439A CN 111038439 A CN111038439 A CN 111038439A CN 201910957842 A CN201910957842 A CN 201910957842A CN 111038439 A CN111038439 A CN 1110384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ane
condition
control device
depa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78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8439B (zh
Inventor
根崎琢也
杉山元规
米野史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38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8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8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8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4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imminent contact with an obstacle, e.g. using rada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60R22/40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responsive only to vehic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2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steer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08Active safety systems predicting or avoiding probable or impending collision or attempting to minimise its consequences
    • B60W30/085Taking automatic action to adjust vehicle attitude in preparation for collision, e.g. braking for nose dro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08Active safety systems predicting or avoiding probable or impending collision or attempting to minimise its consequences
    • B60W30/095Predicting travel path or likelihood of collision
    • B60W30/0953Predicting travel path or likelihood of collision the prediction being responsive to vehicle dynamic par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0Path keeping
    • B60W30/12Lane kee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204Actuation parameters of safety arrangents
    • B60R2021/01252Devices other than bags
    • B60R2021/01265Seat belts
    • B60R2021/01272Belt tensio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6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包括:拉入部,被配置为拉入所述座椅安全带;脱离感测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车速传感器,被配置为测定车速;以及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双方的情况下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一条件是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条件,所述第二条件是所述车速为规定速度以上的条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

Description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6-168617的车辆的行驶安全装置中,在感测到违背驾驶者的驾驶意图而在直线道路上脱离行车道的情况下,通过交替地重复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扣紧和解除扣紧,以普通警报的形式向乘坐者报告针对直线道路上的行车道脱离的警报。此外,在感测到违背驾驶者的驾驶意图而在弯道上脱离行车道的情况下,以普通警报的形式,交替地重复进行使座椅安全带的扣紧力增大的处理和维持扣紧力的处理。由此,向乘坐者报告针对弯道上的行车道脱离的警报,并且逐步增大座椅安全带对乘坐者的束缚力。
另外,在像日本特开2006-168617的行驶安全装置那样以脱离行车道为触发条件来改变座椅安全带的束缚状态的构成中,即使向车道外脱离的脱离量较小,也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因此,可能会令不想要过多束缚的乘坐者厌烦。就是说,在基于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感测结果来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控制装置中,在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厌烦的情况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其能在基于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感测结果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的构成中,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厌烦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拉入部,被配置为通过马达的驱动力来拉入所述座椅安全带;脱离感测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车速传感器,被配置为测定所述车辆的车速;以及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双方的情况下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一条件是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条件,所述第二条件是由所述车速传感器测定出的车速为规定速度以上的条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
在上述方案的所述控制装置中,在由脱离感测部感测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车速传感器测定出的车速为规定速度以上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使拉入部工作。另一方面,在由脱离感测部感测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车速传感器测定出的车速低于规定速度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不使拉入部工作。由此,在不需要用座椅安全带对车辆的乘坐者进行束缚的情况下,不使拉入部工作,因此,能在基于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感测结果来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的构成中,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厌烦的情况。
可以是,上述方案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角度测定部,被配置为测定所述车辆向车道外脱离时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进入角度。可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以及第三条件的全部的情况下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三条件是由所述角度测定部测定出的所述进入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上的条件。可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双方且不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
在上述方案的所述控制装置中,在车辆向车道外脱离时的车速为规定速度以上且进入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上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使拉入部工作。另一方面,在车辆向车道外脱离时的车速为规定速度以上且进入角度小于规定角度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不使拉入部工作。由此,在不需要用座椅安全带对车辆的乘坐者进行束缚的情况下,拉入部更不太可能会工作,因此,能进一步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厌烦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拉入部,被配置为通过马达的驱动力来拉入所述座椅安全带;脱离感测部,被配置为感测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构造物感测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车道外有无构造物;以及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双方的情况下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一条件是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条件,所述第二条件是由所述构造物感测部感测到构造物的条件。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
在上述方案的所述控制装置中,在由脱离感测部感测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构造物感测部感测到构造物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使拉入部工作。另一方面,在由脱离感测部感测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构造物感测部未感测到构造物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不使拉入部工作。由此,在不需要用座椅安全带对车辆的乘坐者进行束缚的情况下,不使拉入部工作,因此,能在基于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感测结果来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的构成中,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厌烦的情况。
可以是,上述方案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转向辅助部,辅助所述车辆的转向以使所述车辆被保持在车道内。可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以及第三条件的全部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三条件是通过所述转向辅助部使所述车辆返回到所述车道内的条件。
在上述方案的所述控制装置中,有时在由脱离感测部感测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构造物感测部感测到构造物的情况下,转向辅助部会辅助转向,由此车辆会返回到车道内(消除脱离)。在通过转向辅助部辅助转向从而使车辆返回到了车道内的情况下,不需要使拉入部工作。就是说,在不需要用座椅安全带对车辆的乘坐者进行束缚的情况下,拉入部不太可能会工作,因此,能进一步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厌烦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拉入部,被配置为通过马达的驱动力来拉入座椅安全带;脱离感测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加速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测定所述车辆的加速度;以及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双方的情况下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一条件是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条件,所述第二条件是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测定出的加速度为规定加速度以上的条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
在上述方案的所述控制装置中,在由脱离感测部感测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加速度传感器测定出的加速度为规定加速度以上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使拉入部工作。另一方面,在由脱离感测部感测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加速度传感器测定出的加速度小于规定加速度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不使拉入部工作。由此,在不需要用座椅安全带对车辆的乘坐者进行束缚的情况下,不使拉入部工作,因此,能在基于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感测结果来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的构成中,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厌烦的情况。
可以是,上述方案的控制装置还具备:载荷传感器,被配置为测定向所述车辆输入的载荷;以及预张紧器,在由所述载荷传感器测定出的所述载荷超过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先于所述拉入部地进行所述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也可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情况下减小所述规定载荷。
在上述方案的所述控制装置中,在由脱离感测部感测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减小规定载荷。在由载荷传感器测定出的载荷超过经电子控制单元减小后的规定载荷的情况下,预张紧器先于拉入部地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在此,规定载荷被设得小,从而与规定载荷保持初始值的情况相比,预张紧器能够从碰撞时的早的时间点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因此,能提高对乘坐者的束缚性能。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控制装置,其能在基于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感测结果进行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的构成中,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厌烦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表示在设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车辆中,落座于座椅的乘坐者被座椅安全带束缚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在车道内行驶的状态和向车道外脱离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和图2所示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中,选择使预紧式座椅安全带机构部(以下,称为“PSB”)工作或不工作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中,选择使PSB工作或不工作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中,选择使PSB工作或不工作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在图9所示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中,改变载荷的阈值的状态的图表。
图11是表示在图9所示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中,选择使预张紧器工作或不工作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在第一变形例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中,选择使PSB工作或不工作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的一例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和设有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的车辆1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将在各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UP设为车辆10和车辆用座椅12的上方,将箭头FR设为车辆10和车辆用座椅12的前方。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说明地记载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的情况表示车辆10和车辆用座椅12的上下、前后、左右(朝向行进方向的情况)。
整体构成
图1所示的车辆10被配置为包括:设置于未图示的车体的车辆用座椅12、方向盘14、座椅安全带装置20以及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
作为一例,车辆用座椅12为驾驶席用的前座椅。乘坐者D(驾驶者)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方向盘14作为转向部由乘坐者D进行转向。需要说明的是,方向盘14的转向扭矩能够由后述的ECU32(参照图2)控制。
与车辆用座椅12对应地设置座椅安全带装置20。此外,座椅安全带装置20被配置为包括:织带22、固定板23、卷收部24、肩部锚定器25、插扣26以及扣环27。卷收部24具有:卷轴28,卷收织带22;以及施力部29,使用未图示的弹簧对卷轴28向卷收织带22的方向施力。
织带22是座椅安全带的一例。织带22的一端部经由固定板23装配于车辆用座椅12的侧部。织带22的另一端部卡定于卷轴28。织带22的中间部穿过肩部锚定器25后回折。插扣26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2中与固定板23侧相反侧的侧部。扣环27可滑动地设置于织带22。此外,扣环27能卡合于插扣26。
在座椅安全带装置20中,乘坐者D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的状态下将扣环27卡合于插扣26,从而织带22被绑在乘坐者D身上。换言之,乘坐者D被座椅安全带装置20束缚。
行车道和构造物
图3中示出了道路R的行车道LA、车辆10以及构造物K。作为一例,道路R上画有作为边界线的两条白线WL。通过两条白线WL,划分出道路R的行车道LA。用实线表示的车辆10的状态体现出车辆10在行车道LA内(以下,称为车道内)行驶的通常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车辆10的状态体现出车辆10局部正在向白线WL的外侧脱离地行驶的脱离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角度θ体现出车辆10相对于白线WL的进入角度。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进入角度θ。
构造物K是设置于白线WL附近的物体。构造物K例如为护栏。在本实施方式中,构造物K仅设置于部分道路R的附近,在没有构造物K的场所,车辆10可以向白线WL的外侧(以下,称为车道外)脱离。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10的至少局部从行车道LA向外侧脱离称为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
主要部分构成
接着,对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作为一例,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具有: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32、操作面板34、感测部36、角度测定部38以及PSB(预紧式座椅安全带机构部)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统一为PSB,但作为PSB的其他呼称,有时也称为MSB(机动化座椅安全带机构部)。
ECU
ECU32为电子控制单元的一例。此外,ECU32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44、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45、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46以及I/O(输入/输出接口)47。而且,ECU32被配置为将这些构成与总线48连接的计算机。包括操作面板34、感测部36、角度测定部38以及PSB42的车辆10(参照图1)的各部分与ECU32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由ECU32对PSB42进行的致动控制,在后文加以记述。
操作面板
作为一例,操作面板34设置于车辆10(参照图1)的未图示的仪表盘。此外,操作面板34包括未图示的触摸面板。操作面板34上显示用于进行车辆10的各部分的动作开始和动作停止的操作按钮、用于进行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的各种设定的设定按钮。在操作面板34上操作而形成的的操作信息(设定信息)被输出至ECU32。
感测部
作为一例,感测部36具有车速传感器52和脱离感测部54。
车速传感器52例如设置于车辆10的未图示的制动盘、变速器这样的与车辆10的行驶速度(以下,称为车速)相应地改变旋转速度的部位等。而且,车速传感器52基于旋转速度的变化来测定车辆10的车速。由车速传感器52测定出的车速信息被输出至ECU32。
脱离感测部54被配置为包括未图示的摄像机。具体而言,脱离感测部54基于由该摄像机在规定的周期拍摄到的图像,感测白线WL(参照图3)。而且,脱离感测部54根据该图像中的车辆10的位置和白线WL的位置,计算出车辆10的侧面与白线WL的距离,从而感测车辆10从白线WL脱离(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
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的脱离的有无的信息被输出至ECU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感测不仅包括感测车辆10从白线WL向外侧的脱离,还包括感测对车辆10从白线WL向外侧的脱离进行预测的状态。
角度测定部
角度测定部38测定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时车辆10向车道外的进入角度θ(参照图3)。具体而言,角度测定部38被配置为:基于根据由脱离感测部54的未图示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而获得的距离信息和角度信息,测定车辆10从白线WL(参照图3)向外侧脱离的时间点的进入角度θ。由角度测定部38测定出的进入角度θ的信息被输出至ECU32。
PSB
图1所示的PSB42为拉入部的一例,具备配置于卷轴28的侧方的马达43。马达43旋转,从而卷轴28被向织带22的卷收方向驱动。此外,PSB42在工作时使卷轴28向卷收织带22的方向旋转,从而对织带22赋予张力(拉入织带22)。就是说,PSB42通过马达43的驱动力来拉入织带22。马达43的驱动控制通过ECU32来进行。
ECU的设定
ECU32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在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时的车速V(省略图示)为规定速度以上且进入角度θ(参照图3)小于规定角度的情况下,不使PSB42工作。此外,ECU32还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在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时的车速V为规定速度以上且进入角度θ为规定角度以上的情况下,使PSB42工作。
接着,使用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包括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的车辆10的各构成等,参照图1至图3,省略个别图号的记载。
在步骤S10中,脱离感测部54感测车辆10(本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感测到的信息(脱离信息)被输出至ECU32。然后,转移至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ECU32基于脱离信息,判定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在车辆10未向车道外脱离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0。在车辆10正在向车道外脱离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ECU32从车速传感器52获取车速信息,并且从角度测定部38获取进入角度信息。然后,转移至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ECU32基于车速信息,判定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时的车速V是否为规定速度以上。在脱离时的车速V为规定速度以上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8。在脱离时的车速V低于规定速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2。
在步骤S18中,ECU32基于进入角度信息,判定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时的进入角度θ是否为规定角度以上。在脱离时的进入角度θ为规定角度以上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0。在脱离时的进入角度θ小于规定角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2。
在步骤S50中,ECU32向PSB42输出工作信号。PSB42通过被输入工作信号来工作,拉入织带22。由此,与PSB42工作前的束缚力相比,提高对乘坐者D的束缚力。然后,结束本处理例程。
在步骤S52中,ECU32不向PSB42输出工作信号。就是说,PSB42维持不工作的状态。由此,与PSB42工作前的束缚力相比,对乘坐者D的束缚力不变。然后,结束本处理例程。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中,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且由车速传感器52测定出的车速V为规定速度以上的情况下,ECU32使PSB42工作。另一方面,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车速传感器52测定出的车速V低于规定速度的情况下,ECU32不使PSB42动作。由此,在不需要用织带22对车辆10的乘坐者D进行束缚的情况下,PSB42不工作。因此,能在基于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感测结果来进行织带22的拉入动作的构成中,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D厌烦的情况。
此外,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中,在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时的车速V为规定速度以上且进入角度θ为规定角度以上的情况下,ECU32使PSB42工作。另一方面,在车辆10向车道外脱离时的车速V为规定速度以上且进入角度θ小于规定角度的情况下,ECU32不使PSB42工作。因此,在不需要用织带22对车辆10的乘坐者D进行束缚的情况(例如,车辆10虽然正在向车道外脱离,但还沿着白线WL行驶的情况)下,PSB42更不太可能会工作。由此,能进一步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D厌烦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作为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的一例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60进行说明。代替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在车辆10中设置了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60。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基本上相同的构成,标注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作为一例,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60具有:ECU32、操作面板34、感测部62、转向辅助部64以及PSB42。
感测部
作为一例,感测部62具有脱离感测部54和构造物感测部66。
构造物感测部
构造物感测部66被配置为包括未图示的毫米波雷达装置。具体而言,构造物感测部66具有朝向车辆10的前方输出发射波(电磁波)并接收被车道外的构造物K(参照图3)反射来的反射波的构成。就是说,构造物感测部66基于反射波的有无来感测车道外有无构造物K。此外,构造物感测部66在构造物K存在的情况下,基于从构造物感测部66发送发射波开始至接收反射波为止的时间,感测车辆10与构造物K之间的距离。由构造物感测部66获得的构造物K的感测信息被输出至ECU32。需要说明的是,构造物感测部66也可以被用作预测车辆10与构造物K的碰撞的碰撞预测部。
转向辅助部
作为一例,转向辅助部64基于由脱离感测部54的未图示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来感测白线WL(参照图3)。而且,转向辅助部64求出方向盘14(参照图1)的转向扭矩,以使车辆10的车宽方向中央位于左右的白线WL的大致中央位置。由转向辅助部64求出的转向扭矩的信息被输出至ECU32。就是说,转向辅助部64辅助车辆10的转向,以使车辆10保持在车道内。
ECU的设定
ECU32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构造物感测部66未感测到构造物K的情况下,不使PSB42工作。此外,ECU32还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构造物感测部66感测到构造物K的情况下,使PSB42工作。
而且,ECU32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控制方向盘14的转向扭矩,使其成为由转向辅助部64求出的转向扭矩。ECU32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在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感测到构造物K的情况下,在通过转向辅助部64的转向辅助使车辆10返回到了车道内的情况下,不使PSB42工作。
在此基础上,ECU32基于由转向辅助部64求出的转向扭矩来求出车辆10能向车道内侧移动的距离。进一步,ECU32基于由脱离感测部54获得的车辆10与白线WL的距离和车辆10能向车道内侧移动的距离,来判定车辆10是否能回到行车道LA(车道内)。而且,ECU32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在无法通过转向辅助部64使车辆10返回至车道内的情况下,使PSB42工作。
接着,使用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6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包括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60的车辆10的各构成等,参照图1、图3以及图5,省略个别图号的记载。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图4所示的流程图相同的步骤,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步骤S10和步骤S12,并转移至步骤S20。就是说,车辆10成为向车道外脱离的状态。
在步骤S20中,构造物感测部66感测车道外有无构造物K。感测到的信息(与构造物K有关的信息)被输出至ECU32。然后,转移至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ECU32基于与构造物K有关的信息,判定车道外有无构造物K。在车道外存在构造物K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4。在车道外不存在构造物K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2。
在步骤S24中,ECU32基于由转向辅助部64求出的转向扭矩的信息,求出车辆10能向行车道LA侧移动的距离。然后,ECU32基于由脱离感测部54获得的车辆10与白线WL的距离和车辆10能向车道内侧移动的距离,来判定车辆10是否能回到车道内。在ECU32判定为车辆10无法回到行车道LA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0。在ECU32判定为车辆10能回到行车道LA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2。
在步骤S50中PSB42工作。在步骤S52中PSB42不工作。然后,结束本处理例程。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60中,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构造物感测部66感测到构造物K的情况下,ECU32使PSB42工作。另一方面,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构造物感测部66未感测到构造物K的情况下,ECU32不使PSB42工作。由此,在不需要用织带22对车辆10的乘坐者D进行束缚的情况下,PSB42不工作。因此,能在基于脱离行车道的感测结果进行织带22的拉入动作的构成中,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D厌烦的情况。
此外,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60中,有时在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构造物感测部66感测到构造物K的情况下,转向辅助部64会辅助转向,由此车辆10会返回至车道内(消除脱离)。在车辆10已返回车道内的情况下,不需要使PSB42工作。就是说,在不需要用织带22对车辆10的乘坐者D进行束缚的情况下,PSB42不太可能会工作,因此,能进一步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D厌烦的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作为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一例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70进行说明。代替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在车辆10中设置了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70。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60基本上相同的构成,标注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6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作为一例,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70具有:ECU32、操作面板34、感测部72以及PSB42。
感测部
作为一例,感测部72具有:脱离感测部54、加速度传感器74以及计时器76。
加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74被配置为测定车辆10中产生的加速度(车辆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中的至少一方的加速度)。由加速度传感器74测定出的加速度(以下,称为加速度G)信息被输出至ECU32。
计时器
计时器76计测车辆10的各种经过时间。由ECU32指示计时器76工作和停止工作。此外,由计时器76计测出的时间信息被输出至ECU32。
ECU的设定
ECU32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加速度传感器74测定出的加速度G小于规定加速度(以下,称为规定加速度)的情况下,不使PSB42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由加速度传感器74测定出的加速度G是指在车辆10脱离后由计时器76计测出的设定时间内的加速度G的平均。此外,ECU32还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加速度传感器74测定出的加速度G为规定加速度以上的情况下,使PSB42工作。
接着,使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7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包括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70的车辆10的各构成等,参照图1、图3以及图7,省略个别图号的记载。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图4和图6所示的流程图相同的步骤,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步骤S10和步骤S12,并转移至步骤S19。就是说,车辆10成为向车道外脱离的状态。
在步骤S19中,ECU32获取由加速度传感器74测定出的加速度G的信息。然后,转移至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ECU32判定在脱离行车道后车辆10的加速度G是否超过了规定加速度。在车辆10的加速度G超过了规定加速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0。在车辆10的加速度G未超过规定加速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2。
在步骤S50中,PSB42工作。在步骤S52中PSB42不工作。然后,结束本处理例程。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70中,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加速度传感器74测定出的加速度G为规定加速度以上的情况下,ECU32使PSB42工作。另一方面,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由加速度传感器74测定出的加速度小于规定加速度的情况下,ECU32不使PSB42工作。因此,在不需要用织带22对车辆10的乘坐者D进行束缚的情况下,PSB42不工作。由此,能在基于脱离行车道的感测结果来进行织带22的拉入动作的构成中,抑制因束缚而令乘坐者D厌烦的情况。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作为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的一例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80进行说明。代替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在车辆10中设置了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80。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60、70基本上相同的构成,标注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60、7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作为一例,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80具有:ECU32、操作面板34、感测部82、角度测定部38、PSB42以及预张紧器84。换言之,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80是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参照图2)中追加了后述的载荷传感器86和预张紧器84的控制装置。
感测部
作为一例,感测部82具有:车速传感器52、脱离感测部54以及载荷传感器86。
载荷传感器86包括设置于车辆10的前端部的压力传感器。而且,载荷传感器86测定输入至车辆10的载荷。由载荷传感器86测定都的载荷信息被输出至ECU32。
预张紧器
作为一例,预张紧器84具有未图示的点火装置。该点火装置根据来自ECU32的工作信号进行工作,由此,卷轴28(参照图1)瞬间(先于PSB42)被向卷收方向驱动。基于由载荷传感器86测定出的载荷和后述的规定载荷S,通过ECU32来进行预张紧器84的驱动控制。就是说,在输入至车辆10的载荷超过规定载荷S的情况下,预张紧器84先于PSB42地进行织带22(参照图1)的拉入动作。需要说明的是,预张紧器84并不限定于以点火装置为驱动源,例如,还可以使用气体发生剂来向卷收方向驱动卷轴28。
ECU的设定
关于PSB42的致动控制,在ECU32中设定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程序。此外,在ECU32中设定有用于判定预张紧器84工作或不工作的规定载荷S(参照图10)。在规定载荷S中存在作为初始值的规定载荷S2和作为比规定载荷S2的值小的校正值的规定载荷S1。而且,ECU32以如下方式设定程序: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情况下,将规定载荷S从S2变更为S1。换言之,ECU32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情况下,使规定载荷S比规定载荷S2小。
图10中通过曲线G1示出了由载荷传感器86(参照图9)测定出的载荷的变化的一部分。在曲线G1中,规定载荷S在时间点t1时为S1,在时间点t2(>t1)时为S2。在此,在由载荷传感器86测定出的载荷增加,达到了规定载荷S的情况下,预张紧器84(参照图9)工作。就是说,关于规定载荷S,在从S2减小至S1的情况下,预张紧器84的工作时间点从时间点t2提前至时间点t1。
接着,使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8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包括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80的车辆10的各构成等,参照图1、图3、图7以及图9,省略个别图号的记载。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图4、图6、图8所示的流程图相同的步骤,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步骤S10和步骤S12,并转移至步骤S34。就是说,车辆10成为向车道外脱离的状态。
在步骤S34中,ECU32将规定载荷S从S2变更为S1。然后,转移至步骤S35。
在步骤S35中,载荷传感器86测定载荷F(省略图示)。测定出的载荷F的信息被输出至ECU32。然后,转移至步骤S36。
在步骤S36中,ECU32判定载荷F是比规定载荷S1大还是规定载荷S1以下。在F>S1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60。在F≤S1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62。
在步骤S60中,ECU32向预张紧器84输出工作信号。预张紧器84通过被输入工作信号而进行工作,先于PSB42地拉入织带22。由此,与预张紧器84工作前的束缚力相比,对乘坐者D的束缚力提高。然后,结束本处理例程。
在步骤S62中,ECU32不向预张紧器84输出工作信号。就是说,预张紧器84维持不工作的状态。由此,与预张紧器84工作前的束缚力相比,对乘坐者D的束缚力不变。然后,转移至步骤S64。
在步骤S64中,脱离感测部54感测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然后,转移至步骤S66。
在步骤S66中,ECU32基于脱离感测部54的感测结果,判定车辆10是否回到了车道内。在车辆10回到了车道内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68。在车辆10仍脱离车道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35。
在步骤S68中,ECU32将规定载荷S从S1变更为S2(回到初始值)。然后,转移至步骤S70。
在步骤S70中,ECU32基于车辆10的未图示的发动机是否在工作,判定运转结束。在发动机停止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例程。在发动机工作着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0。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80中,在由脱离感测部54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的情况下,ECU32减小规定载荷S。具体而言,ECU32将规定载荷S从S2变为S1。然后,在由载荷传感器86测定出的载荷F超过规定载荷S1的情况下,预张紧器84先于PSB42地进行织带22的拉入动作。在此,预张紧器84通过减小规定载荷S(变为规定载荷S1),与规定载荷S保持为初始值(规定载荷S2)的情况相比,能从碰撞时的早的时间点开始进行织带22的拉入动作。由此,能提高对乘坐者D的束缚性能。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的各变形例中,对于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60、70、80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一变形例
也可以使用如图12所示将有无构造物K和加速度G组合来确定PSB42工作或不工作的处理例程。
实施步骤S10和步骤S12,并转移至步骤S19。就是说,车辆10成为向车道外脱离的状态。在步骤S19中,ECU32获取加速度G的信息。然后,转移至步骤S20。在步骤S20中,构造物感测部66感测车道外有无构造物K。然后,转移至步骤S22。在步骤S22中,ECU32判定车道外有无构造物K。在车道外存在构造物K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0。在车道外不存在构造物K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ECU32判定脱离行车道后车辆10的加速度G是否超过了规定加速度。在车辆10的加速度G超过了规定加速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0。在车辆10的加速度G未超过规定加速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2。在步骤S50中PSB42工作。在步骤S52中PSB42不工作。然后,结束本处理例程。像这样,在不存在构造物K且加速度G超过规定加速度的情况下,ECU32会使PSB42工作,由此能提高对乘坐者D的束缚性能。
第二变形例
也可以使用图13所示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90。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90被配置为包括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60、70、80(参照图2、图5、图7、图9)的所有的构成。而且,也可以是,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90中,使用操作面板34来选择触发哪个项目来确定PSB42工作或不工作、预张紧器84工作或不工作。
其他变形例
也可以是,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30中,不将进入角度θ用作判定的参数。就是说,也可以在ECU32中设定在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车速V低于规定速度的情况下不使PSB42工作的程序。此外,也可以在ECU32中设定在感测到车辆10向车道外的脱离且车速V为规定速度以上的情况下使PSB42工作的程序。
也可以是,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60中,不使用转向辅助部64而仅基于由构造物感测部66得到的构造物K的感测结果来确定PSB42工作或不工作。此外,也可以通过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60的构成中组合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80的构成(通过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90去除不要的构成),来进行规定载荷S的变更和预张紧器84工作或不工作的确定。
也可以通过在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70的构成中组合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80的构成(通过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90去除不要的构成),来进行规定载荷S的变更和预张紧器84工作或不工作的确定。
ECU32并不限于一个,也可以被配置为与各控制相匹配地设置有多个的ECU的集合体。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当然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Claims (8)

1.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拉入部,被配置为通过马达的驱动力来拉入所述座椅安全带;
脱离感测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
车速传感器,被配置为测定所述车辆的车速;以及
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双方的情况下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一条件是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条件,所述第二条件是由所述车速传感器测定出的车速为规定速度以上的条件,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角度测定部,被配置为测定所述车辆向车道外脱离时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进入角度,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以及第三条件的全部的情况下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三条件是由所述角度测定部测定出的所述进入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上的条件,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双方且不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载荷传感器,被配置为测定向所述车辆输入的载荷;以及
预张紧器,在由所述载荷传感器测定出的所述载荷超过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先于所述拉入部地进行所述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情况下减小所述规定载荷。
4.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拉入部,被配置为通过马达的驱动力来拉入所述座椅安全带;
脱离感测部,被配置为感测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
构造物感测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车道外有无构造物;以及
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双方的情况下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一条件是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条件,所述第二条件是由所述构造物感测部感测到构造物的条件,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转向辅助部,辅助所述车辆的转向,以使所述车辆被保持在车道内,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二条件以及第三条件的全部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三条件是通过所述转向辅助部使所述车辆返回到所述车道内的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载荷传感器,被配置为测定向所述车辆输入的载荷;以及
预张紧器,在由所述载荷传感器测定出的所述载荷超过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先于所述拉入部地进行所述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情况下减小所述规定载荷。
7.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拉入部,被配置为通过马达的驱动力来拉入座椅安全带;
脱离感测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车辆向车道外的脱离;
加速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测定所述车辆的加速度;以及
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双方的情况下使所述拉入部工作,所述第一条件是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条件,所述第二条件是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测定出的加速度为规定加速度以上的条件,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拉入部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载荷传感器,被配置为测定向所述车辆输入的载荷;以及
预张紧器,在由所述载荷传感器测定出的所述载荷超过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先于所述拉入部地进行所述座椅安全带的拉入动作,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由所述脱离感测部感测到所述车辆向所述车道外的脱离的情况下减小所述规定载荷。
CN201910957842.9A 2018-10-12 2019-10-10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110384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3838A JP7070314B2 (ja) 2018-10-12 2018-10-12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の制御装置
JP2018-193838 2018-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8439A true CN111038439A (zh) 2020-04-21
CN111038439B CN111038439B (zh) 2022-12-20

Family

ID=6995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7842.9A Active CN111038439B (zh) 2018-10-12 2019-10-10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0928B2 (zh)
JP (1) JP7070314B2 (zh)
CN (1) CN111038439B (zh)
DE (1) DE102019127162B4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7388A1 (en) * 2004-09-01 2006-03-0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Lane deviation warning device of vehicle
JP2006168617A (ja) * 2004-12-17 2006-06-2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走行安全装置
US20120212353A1 (en) * 2011-02-18 2012-08-23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Driver Behavior
CN102730001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捷豹汽车有限公司 触发车辆的主动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JP2013018460A (ja) * 2011-07-14 2013-01-31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WO2013159954A1 (de) * 2012-04-26 2013-10-3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für ein assistenzsystem eines fahrzeugs
CN107554525A (zh) * 2016-06-30 2018-0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6824A (ja) 1999-05-20 2000-11-28 Nsk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5182406A (ja) 2003-12-18 2005-07-0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線逸脱防止装置
JP2005247271A (ja) 2004-03-08 2005-09-15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保護制御装置
DE102005022997A1 (de) * 2005-05-19 2006-11-30 Daimlerchrys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eines Insassenschutzmittels
JP2007045207A (ja) 2005-08-08 2007-02-22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KR101063711B1 (ko) 2007-07-16 2011-09-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경보 시스템
US8126613B2 (en) 2008-08-25 2012-02-28 Wabco Gmbh Vehicle safety system
DE102008050316B4 (de) 2008-10-02 2015-06-25 Daim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ynamischen Fixierung eines Fahrzeuginsassen
US10065589B2 (en) 2015-11-10 2018-09-04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 collision
JP6601437B2 (ja) * 2017-02-16 2019-11-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線逸脱抑制装置
JP6593607B2 (ja) * 2017-03-07 2019-10-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KR102626248B1 (ko) * 2017-12-11 2024-01-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능동형 안전 벨트 제어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7388A1 (en) * 2004-09-01 2006-03-0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Lane deviation warning device of vehicle
JP2006168617A (ja) * 2004-12-17 2006-06-2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走行安全装置
US20120212353A1 (en) * 2011-02-18 2012-08-23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Driver Behavior
CN102730001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捷豹汽车有限公司 触发车辆的主动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JP2013018460A (ja) * 2011-07-14 2013-01-31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WO2013159954A1 (de) * 2012-04-26 2013-10-3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für ein assistenzsystem eines fahrzeugs
CN107554525A (zh) * 2016-06-30 2018-0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59473A (ja) 2020-04-16
JP7070314B2 (ja) 2022-05-18
US11590928B2 (en) 2023-02-28
DE102019127162A1 (de) 2020-04-16
CN111038439B (zh) 2022-12-20
US20200114865A1 (en) 2020-04-16
DE102019127162B4 (de)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1750B2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US7600600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device
US7686340B2 (en)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training occupant in seat of vehicle
US7299118B2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EP1790540A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vehicle with seat belt apparatus
EP1759938B1 (en)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vehicle
EP1749716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system,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vehicle with a seat belt apparatus
EP1777127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vehicle with seat belt apparatus
JP2006069322A (ja) 車両の車線逸脱警報装置
CN107215304B (zh)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CN109466500B (zh) 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
JP35625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EP1749717A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vehicle with a seat belt apparatus
US7698037B2 (en) Seatbelt device for vehicle
CN111098813B (zh) 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控制装置
US20040083824A1 (en) Seatbelt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1038439B (zh)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用的控制装置
JP395195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7672555B (zh) 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CN111038437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及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控制方法
JP674839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EP1445155A1 (en) Seat belt system
JP722669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00724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5280381A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