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2165A - 藤球 - Google Patents

藤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2165A
CN111032165A CN201880052436.1A CN201880052436A CN111032165A CN 111032165 A CN111032165 A CN 111032165A CN 201880052436 A CN201880052436 A CN 201880052436A CN 111032165 A CN111032165 A CN 111032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strap
pads
subassembly
main str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24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2165B (zh
Inventor
汶猜·罗哈比巴
萨伦·罗哈比巴
吉拉沙卡·素旺那色
苏蒂鹏·尤姆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ian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tian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ian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tian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32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2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39/00Hollow non-inflatable balls, i.e. having no valves
    • A63B39/06Special cove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39/00Hollow non-inflatable balls, i.e. having no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45/00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b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39/00Hollow non-inflatable balls, i.e. having no valves
    • A63B2039/003Hollow non-inflatable balls, i.e. having no valves substantially hollow and pressurel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9/00Characteristics of us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43/00Specific ball sports not provided for in A63B2102/00 - A63B2102/38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用来形成藤球或类似编织球的条带子组件(2)包括主撑杆(4)和附接到所述主撑杆(4)的一个或多个垫(6)。在所述编织球中,所述垫(6)形成对于运动员来说舒适的平表面。

Description

藤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条带形子组件编织的球,以及涉及这些条带子组件自身和编织所述条带子组件以形成球的方法。其包括合成藤球、其组成部分和其组装方法,但不排他性地限于这些。
背景技术
藤球是通过对立的球队使用脚、膝盖、头、肩等(即,身体中除了运动员的手和臂之外的每个部位)将藤球传过齐胸高的网来击打的。比赛的目标是让球在对方球队的球场中落地;比赛的规则类似于排球。另一形式的藤球是环式藤球(hoop takraw),一次只有一支球队进行比赛,且球员们合作以使球穿过在地面上方约5米处垂直定向的环。
传统的藤球是通过将劈开的藤条带以常规方式编织成球形篮来制造。将藤枝劈成3至4毫米宽且3至4毫米厚的长带。然后将这些藤枝螺旋地打褶以形成环带,就像8至12圈的弹簧圈。圈数将通过所用的藤条带的宽度和所需的球的最终松紧度来确定。新编织的藤条藤球不是圆的,且必须通过大的夹具按住,以迫使藤条带相互挤压并形成实质上圆球。然后将其用椰油处理,以延长存放寿命。
合成藤球通过将塑料材料的条带形成交织的环来制造。存在用于现有合成藤球的两个主要编织结构,具有仅从两个侧条带形成的完整环的编织结构和从两个侧条带和中心条带形成的完整环的编织结构。为了组装藤球,首先交织仅一个侧条带的六个环,并且然后将下一组六个侧条带交织成组件以制作紧靠前六个的再六个环。在使用中心条带的情况中,然后将这些交织以在对置的侧条带之间形成再一组六个环。所有这交织是劳动集中式的,需要心灵手巧,并且是很困难的工作。确切地说,在最后的条带中编织并将其端部接合以形成环需要强有力的手指。所得球描述于GB2196861中。
藤球是弹性的但却硬是藤球重要的处理特性。这是为了在击球时获得最大的动能传递,以使得球的飞行或轨迹尽可能的远、快或高。与壁球和球拍之间的较软、较高应变、动能吸收碰撞相比,藤球的弹跳特性更接近于台球之间基本上硬、低应变、动能守恒碰撞。藤球的编织结构改变它的弹跳特性。在条带之间存在少量的相对运动,这种少量的相对运动对球的必要的“球感”有影响。
将规定藤球定义为“具有12个孔、20个交叉部的一个球形编织层。它应当是由合成纤维或天然藤条制成。如果它是由藤条制成,则其应由9-11个拉紧部组成。对于竞赛用球,周长不应小于0.42m且不大于0.44m(女子用球为0.43m到0.45m)。比赛前的重量不应小于170gm.且不大于180gm.(女子用球为150gm.到160gm.)。”
现有技术
文献WO95/28206描述了一种从复合材料的条带编织的藤球,复合材料的一部分属于软材料,并且另一部分属于有弹性的材料;通常布置组成部分并且条带被编织使得球的外表面是软的。
文献WO2006/051248描述一种从具有模制成条带外面中的凹口的软材料垫的有弹性的材料的条带编织的藤球。
文献GB2494478描述一种从塑料材料的条带编织的藤球,其中波状构型的一个侧边缘具有谷和峰。条带被成形或另外构建为在峰区域中优选地纵向柔性,使得条带在弯曲成环时自然地采用更圆的形状。
文献GB2513862描述一种从塑料侧条带并且任选地塑料中心条带编织的藤球;所述条带都具有穿过的槽,使得编织球的外表面基本上由合成藤条状长条构成。长条为运动员提供疼痛的减轻、改善的弹跳性质、独立横向长条移动的度量和改善的球度。
常规藤条藤球和上面描述的合成藤球都存在的“可击打性”问题在于,其硬度使得其硬的并且击打藤球会相当疼痛;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明显地,这限制了这项比赛作为参与性运动的普及性。
“耐用性”问题在于,藤球的硬度可能是危险的。在常规的球中,藤条可能意外地破坏或裂开并割到运动员的皮肤。类似地,塑料藤球可破坏。藤球可在几乎任何表面上击打,不仅仅是竞赛项目的体育馆地板或沙滩藤球的沙地上,并且诸如混凝土的一些表面可快速磨损/磨耗这两种类型的球的表面;正是这可特别导致球破坏。
文献W0-A-95/28206和WO-A-2006/051248通过提供柔软的或有弹性的材料外表面来解决可击打性问题。然而,这些柔软/有弹性的表面影响藤球的耐用性和处理特性。文献GB-A-2196861通过使用塑料带来解决常规藤条球的耐用性问题,并且WO-A-2006/051248通过将垫模制到条带的外面中的凹口内来保护软材料垫。在击打特性的此类给定许多可变性中无一者适合不同用户群组,即,初学者/随意/业余运动员对传统/认真/专业运动员、儿童对成人等。还存在如上指出的组件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法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可击打性、耐用性、处置特性和易于制造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合成藤球或类似球。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编织以形成球的条带子组件,如在权利要求1中所阐述。本发明对应地提供一种从此类条带子组件编织的球,诸如,藤球。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编织球的方法阐述于权利要求20中。另外任选及发明性特征阐述于所附权利要求中。
在现有技术的藤球中,交叉的侧条带和中心条带形成球的结构和表面两者。相比之下,当本发明的条带子组件被组装以形成球时,主撑杆形成球的内部结构,并且垫形成球的表面。主撑杆因此不需要在球的表面处暴露。
在现有技术藤球中,球表面与球结构一起是通过将一个条带的自由端弯曲且上下并进入和离开其他条带地推动来编织的,将其它条带交叉以形成球形篮。然后,将每个条带的端部接合以制作交织环以形成藤球。通过本发明,垫可定位且布置于主撑杆上,使得当组装条带子组件以形成球(其中主撑杆相互交叉,且在一个主撑杆上的相邻垫紧靠另一交叉主撑杆上的垫定位且在另一交叉主撑杆上的垫的任一侧上)时,所述垫被布置,其中其外表面被布置以在球体或规则多边形上位置对齐。在此布置中,垫的外表面可相互对齐,且所述垫不需要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地伸出,或相互交叉或重叠。
因为现有技术条带具有有弹性的硬度,所以在球编织过程期间,条带的表面始终具有摩擦,并且当将条带弯曲和推动/拉动以在其他条带下或上行进时,碰擦到其他条带。如果不细心地或不熟练地或在有尘土或含沙环境中编织,则条带的可见表面可因此受磨损、刮擦或另外受到损坏,或经受应力发白。但当使用本发明的子组件形成球时,垫自身不被拉动经过其他垫或联锁组装过程中的其他组件,并且因此垫外表面在球的组装期间不经受摩擦或磨损。此外,球组装比当使用现有技术侧条带和中心条带或传统藤条带时快且容易。
正是垫组成了从本发明的子组件形成的球的成形(外)击打表面。在先前藤球设计和结构中,球的表面包括交叉且邻近的侧条带和中心条带,或交叉且邻近的藤条带。当此球打到运动员的皮肤时,每个条带或带具有从其大体圆形、静止状态形状变形的不同形状。甚至无此变形的情况下,编织结构的突出边缘仍可产生压力点,所述压力点对运动员造成疼痛。在球弹回后,变形的圆形条带努力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且不同变形的条带之间的闭合间隙可夹住运动员的皮肤或头发。通过现有技术藤球的编织结构,不可避免的是,一个条带或带以层的形式覆在另一条带或带上,从而在上部层处产生相对锐利的边缘或角,且在层、条带和带之间产生空间,随着球在击打期间变形和恢复其原始形状,所述空间打开/闭合/夹住。可产生大体平滑球形表面,因此现有技术藤球结构可在撞击后对运动员造成疼痛。本发明能够提供均质、单层、不重叠、可均匀且同时变形的外表面,在击打时无锐利边缘、角或窄点。
因此,从本发明的子组件构建的球可具有更平滑、更圆的表面,且可从软、敏感性表面材料(例如,具有气泡状回弹性泡沫或海绵的低密度材料)形成。垫和因此球表面的性质可变化以适合不同比赛和不同类型的运动员。由垫形成的表面决定了对球的感觉和控制,而主撑杆维持了球的圆度和结构强度。诸如回弹性和阻尼的一些性质可通过选择垫和主撑杆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材料性质来控制或调整。通过新的构建和组装方法,一旦球组装完成,也可将主撑杆隐藏。这允许球的表面充分填补有较软减震材料,同时主撑杆可从例如更硬得多的高度回弹性材料(包括复合物)形成以控制球在撞击后的跳动性和推进。在子组件中利用具有不同性质的合适材料意味着可使球在激烈的比赛中行进得快,但它们将在撞击身体和肢体后因较软震动而落地。
从参看图式进行的说明性且非限制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可具有对本发明和其任选特征和优势中的一些的更好理解。
附图说明
图1A和1B分别是主撑杆与五个垫的条带子组件的俯视(外表面)图和仰视(内表面)图,所述主撑杆与五个垫可与相同子组件一起用来编织体现本发明的藤球;
图2A和2B分别是图1a和1b的条带子组件的垫的俯视(外表面)图和仰视(内表面)图,主撑杆未放置到位;
图3是附接到图1a和1b的主撑杆与垫的条带子组件中的主撑杆的一个垫的仰视(内表面)图;
图4是图3的替代实施例的仰视(内表面)图,展示附接到形成条带子组件的一个段的两个主撑杆的一个垫;
图5A是图1到5的条带子组件的替代交叉布置之仰视(内表面)图,展示借助于附接环附接到主撑杆的一个垫,主撑杆伸展穿过所述环,其中再一主撑杆与所述主撑杆交叉。
图5B是来自在图1A、1B、3、4和5A中使用的主撑杆的替代形式的主撑杆的俯视(外表面)图;
图5C展示具有附接的垫但在将其编织成球并紧固以形成环前的图5B的主撑杆;
图6展示在编织子组件中的六个以形成藤球中的需要图1A和1B的子组件中的五个的第一阶段;
图7展示在编织子组件中的六个以形成藤球中需要的图1A和1B的第六子组件,弯曲成环并通过压入塑料扣件扣紧;
图8展示在图1A和1B的子组件中的六个形成藤球的球编织过程中的再一阶段;
图9展示在图1A和1B的子组件中的六个形成藤球的球编织过程中的又一阶段;
图10展示在图6到9的编织过程完成后的完工的藤球;
图11是图1A到10的条带子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俯视(外表面)图,包含可与相同的子组件一起用来编织体现本发明的球的主撑杆和四个五边形垫;
图12展示从图11的条带子组件中的三个形成编织的完工的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涉及一种条带子组件,其包括主撑杆和螺接或以其它方式形成到所述主撑杆上的一个或多个垫,以及一种从此类条带子组件编织的球(诸如,藤球),和一种从此类条带子组件编织球的方法。本发明的球是在文献GB2196861、WO95/28206、GB2494478和GB2513862中描述的藤球的发展。
GB2513862描述一种由形成球的主结构的合成仿藤条侧条带和充当楔入部分以达成最终紧紧编织的球的较窄中心条带制成的藤球。另一方面,本发明仅由相对窄撑杆制成,所述撑杆充当结构的“主干”且具有螺接或以其它方式形成到其上或附接到它的垫。
图1A和1B是本发明的条带子组件2的分别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平面图。子组件由主撑杆4和五个垫6组成,其可与相同子组件2一起用来编织本发明的球,诸如,藤球。对于在图1到4、5A和6到10中展示的原型球,为了方便,GB2513862的中心条带已用作主撑杆4。然而,这并非必要的,且也可使用或替代其他横截面形状和/或材料的主撑杆4。另一主撑杆4的实例展示于以下更详细地论述的图5B和5C中。返回到图1A和1B,如所展示的主撑杆4的上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纵向凹槽8,且下部面具有大的矩形剖面的凹槽,其导致主撑杆4的总体上大体U形横截面剖面,但对于本发明的主撑杆4,情况未必如此。在完工的球中,主撑杆的上部面面向外,且主撑杆的底部面面向内。
在图1A和1B中展示的每一主撑杆4大致为43.5cm长,且从合适的塑胶材料(诸如,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尼龙或塑化PVC)模制,以具有直的侧边缘。在横截面上,其可为U形剖面(如上所述)或其他非圆形,以防止垫6围绕撑杆纵向轴线旋转,和允许更好地弯曲成球的球形形状。防止垫围绕撑杆纵向轴线旋转的另一选项是将垫6平行地螺接到多于一个主撑杆4上,如在图4中展示和以下更详细地论述。一般来说,主撑杆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横截面剖面以提供完工的球中的所要的重量、硬度和回弹性特性。举例来说,撑杆横截面剖面可为圆的、半圆或类似、矩形、X形或十字形、工字梁或中空(例如,管状或框剖面)。通孔10最接近地设置于主撑杆4的各端,适合于接纳压入塑胶扣件12或其它合适扣件(诸如,波普空心铆钉)和垫圈组件,以将两端在环中保持在一起。在撑杆4从合适的可塑性变形材料(诸如,金属丝)制成的情况下,撑杆的端可简单地扭结在一起以将其紧固而形成环。扭结的端可折在完工的球的中空内部,或隐藏在垫6内部内。可使用任何其它合适的端部扣紧构件,例如,整体模制、咬合套管与插口连接。另外或替代地,如在图5B和5C中展示且以下更详细地论述,为了下文论述的目的,主撑杆4可具有对其表面提供纹理的凹槽或其它特征,和/或可具有非线性形状。
图2A和2B分别从图1A和1B的条带子组件的上方和下方展示垫6,主撑杆4未放置到位。每一主撑杆4具有螺接或以其它方式形成(例如,共模制或插入模制)或固定到其上的五个垫6,其可为聚合物泡沫垫,诸如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泡沫,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泡沫状塑料或弹性体材料。可调整泡沫的性质,例如,通过发泡剂,以取决于谁将使用球和使用球的比赛的要求来给出正确的硬度/软度或硬度/软度范围。
最终垫6可具有纵向伸展穿过其的一个或多个孔或通路14,主撑杆4螺纹或以其它方式伸展穿过所述孔或通路14,且可具有横向跨其伸展的一个或多个通道16,其与纵向孔或通路14相交,从而允许主撑杆4重叠且相互直接接触。这发生于图10中展示的藤球中60°/120°度处,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发生于其它角度处。通道16可比主撑杆宽,以使球的组装容易。通道的额外宽度还允许主撑杆在其交叉点处相对于并抵靠彼此移动,这使球更具柔性。主撑杆抵靠彼此和抵靠邻近垫的碰擦移动在击打中提供摩擦阻尼和声音,这可例如用来模仿藤条藤球的性质。图3展示允许条带子组件2的重叠的主撑杆4/通道16/纵向孔14的原型布置。通道16的深度和孔或通路14的深度方向定位可被布置,使得在完工的球中,所有垫6的外表面均质地共对齐,例如,沿着球形或规则多边形表面布置。所述垫不需要重叠,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当球打到运动员时可能疼痛的任何突出边缘或角,和/或具有陷捕和夹紧运动员的皮肤或头发的可能性,因为球的不同部分按不同量变形且然后在击打期间恢复。
图4展示另外类似于图3之实施例的实施例,但其中一个垫6通过对应的两个纵向孔或通路14附接到条带子组件2的两个主撑杆4,所述纵向孔或通路14由用于接纳另一个这条带子组件2的两个主撑杆4的两个通道16相交。在图3和图4两者中,伸展穿过垫的主撑杆4的由从主撑杆4的可见部分的实线继续的虚线指示。因垫通道16与垫通孔或通路14的相交而使之可能的在其交叉点处相互接触的主撑杆4的布置允许交织、带环的撑杆4在完工的球中呈实质上圆形状,其中所有垫对齐以形成规则壳,例如,其中其外边缘和外表面被布置以位置在球体或规则多边形上对齐,从而提供同样地缺乏突出边缘和夹紧点,和因此较之现有技术的相同优势,如上所述。
当与撑杆4分开来形成时,垫6可整体模制,或可具有层压构造以提供所需的孔或通路14和通道16。若干个垫6或其组成部分可在单个操作中多重模制在一起以减少毛刺,并且然后沿着连接织物部分切割以形成个别垫或垫件。如果需要,所述件然后层压在一起,例如,使用合适的粘合剂,以形成个别垫6。垫6(对于规则藤球,五个此类垫)可胶接到主撑杆4,垫螺接到所述撑杆上以形成条带子组件2。替代地,垫6可共模制或插入模制于撑杆4上以形成条带子组件2,如上所述。在如在图5A中展示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可借助于一个或多个附接凸耳15或坐落于每个垫6的后面或内面上或从后面或内面突起的其它结构将垫6附接到主撑杆4,凸耳15或其它结构具有主撑杆4伸展穿过的孔或通路17。在每个垫附接到多于一个主撑杆(类似于图4中展示的布置)的情况下,凸耳15或其它结构的数目和定位相应地作出修改。凸耳15和其孔或通路17可被配置和定位,使得当所得子组件被组装成球时,垫的外表面和边缘再次被布置成位置在球体或规则多边形上对齐,以便提供如上所论述的改善的运动员舒适性的优势。
图5B展示主撑杆4的替代形式,而图5C展示具有被附接以形成条带子组件2的垫6的这种形式的主撑杆4。在这个实施例中,主撑杆4包括大体平的条带,其具有被切割、模制或以其它方式在侧中形成的不对称交错切口50,使得其总体形状是非线性。非线性形状可帮助将垫6保持在主撑杆4上的适当位置中,并防止其纵向滑动。主撑杆4的更宽的无切口部分接纳于垫6内部,帮助对其支撑,从而减小撞击应力,并且还防止垫在主撑杆4上扭结。在主撑杆4的相对侧中的邻近成对的切口50产生较窄的斜部分,其可配合到附接到交叉主撑杆4的垫6的底部上的凹槽16内,这凹槽与它在其中形成的垫6的长边缘成实质上90度(或成如按照切口形状和相对位置规定的任一其它所要的角度)。当将条带子组件2弯曲成环时,撑杆4的非线性形状还可使垫6相对于彼此轻微地倾斜,从而帮助垫6的外表面在更为球形的形状中对齐。主撑杆4的非线性形状(在存在时)和/或更宽和更窄的段(在存在时)可采取其他形式(例如,Z字形或蜿蜓形),且可以与通过使用诸如50的切口不同的方式达成。图5B和5C进一步展示主撑杆4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51或在其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或两个表面)上提供纹理或粗糙化的其它特征的方式,这可帮助将垫6保持在主撑杆4上的适当位置中,且可帮助防止其围绕主撑杆6的纵向轴线旋转(由于由此造成的附加摩擦)。在完工的球中的主撑杆的交叉点处的纹理或粗糙化可用来变化或调整如早先描述的当在击打中撑杆相互碰擦时产生的摩擦阻尼和声音。
许多(对于规则藤球,六个)条带子组件2编织在一起以形成球。在此编织期间,不将垫6拖过彼此或拖过其它条带子组件的其它部分,因此不存在对垫的摩擦损坏,并且组装比现有技术藤球编织方法的情况容易得多。然而,在击打期间垫6和/或撑杆4抵靠彼此的移动可仍然给出类似于由藤条纤维制成的传统藤球的声音和感觉。然而,当需要时,可选择垫材料以在使用中提供更软、不太疼的运动员接触。
图6展示在形成藤球的条带子组件2的编织中的第一阶段。六个条带子组件2中的五个彼此叠置以产生由垫6a包围的五边形间隙18,其对应地产生星形。每个条带子组件2分别放在紧邻它的两个条带子组件2上和下,从而产生径向布置的十个松散端。如在图7中展示,将六个条带子组件2弯曲且其端部扣紧在一起,例如,通过塑料压入扣件12扣紧在主撑杆4a的任一端处的通孔10中,以形成环。图8和9展示在形成藤球的六个条带子组件2的球编织中的再一个阶段。五个条带子组件2的十个松散端中的五个(始终是条带子组件在邻近条带子组件下的那些端)弯曲到五边形间隙18上方的中间内,并且将六个环置放于其上并按到适当位置,垫6确定其坐落于的精确位置(图8)。将现在较短的十个松散端配合在一起以产生在球的与第一侧相对的侧处的另一星形(图9)。每个条带子组件2具有其扣紧在一起(例如,通过塑料压入扣件12扣紧在主撑杆4的任一端处的通孔10中)的端部,以产生交织成球的六个整环,从而组成如图10中展示的完成的藤球。返回参看图9,撑杆端4b折在垫6b之下并扣紧到同一主撑杆的相对端4c;撑杆端4d折在垫6c之下并扣紧到同一主撑杆的相对端4e;撑杆端4f折在垫6d之下并扣紧到同一主撑杆的相对端4g;撑杆端4h折在垫6e之下并扣紧到同一主撑杆的相对端4i;且撑杆端4j折在垫6f之下并扣紧到同一主撑杆的相对端4k。可按需要对垫6的外部做构型、做轮廓、纹理化或粗糙化以给出任何表面纹理或图案(诸如,表面条纹20),以模仿天然藤条纤维的外观。不同垫或垫的不同部分可不同地着色以在完工的球中产生不同色彩的表面图案。
螺接到主撑杆4上的垫6的平面形状可为镶嵌成花纹以形成球的外表面或部分镶嵌成花纹以提供在其中具有孔或间隙的球表面的任一合适的形状。举例来说,垫6的平面形状可为平行四边形,每一平行四边形在一对相对顶点上具有120°的大内角,且在另一对相对顶点上具有60°的小内角。每一平行四边形可具有长边和短边,且在每个主撑杆4上的五个垫6可按平行四边形的横向宽度间隔,使得当将两个子组件2相互交叉时,一个子组件2的垫6在垂直定向上配合于另一子组件2的垫6中的两个之间。在三个垫6b、6c、6g交汇的各点18a(图10)处,其按大内角交汇,第一垫6b的长边缘接触第二垫6c的短边缘,第二垫6c的长边缘接触第三垫6g的短边缘,且第三垫6g的长边缘接触第一垫6b的短边缘。存在对应于传统编织的藤条藤球中的二十个编织交叉点的二十个此类交汇点。同时,五个垫6b、6c、6d、6e、6f的小内角几乎交汇以便形成具有中间间隙(其可为五边形间隙18)的星形。如果正使用六个子组件2,则这发生于球上的十二个点处,从而产生十二个五边形间隙18。替代地,平行四边形垫的“长”和“短”边缘可由相等长度制成,使得五边形间隙18变为交汇点。因此,并不具有二十个交汇点18a和十二个间隙18,球可实质完全闭合,具有三十二个交汇点且无间隙。在那些点中的二十个处,三个邻近平行四边形垫6的大内角交汇。在那些点中的其它十二个处,五个邻近平行四边形垫6的小内角交汇。
其它完全或部分镶嵌成花纹的垫形状也是可能的,因为每个条带子组件2有其它数目个垫6并且每个球有其它数目个条带子组件2。举例来说,图11展示包括主撑杆4和四个五边形垫6的条带子组件2的替代实施例。这些条带子组件2中的三个可编织在一起以产生十二面体形球(如在图12中展示),具有十二个面、三十个边缘和二十个顶点,每一顶点是五边形垫6中的三个的交汇点18a。从根据本公开的条带子组合十四面体(14个边)、二十面体(20个边)、二十六面体(26个边)、三十二面体(32个边)和六十二面体(62个边)。由部分镶嵌成花纹的垫6生产的球的表面中的任何孔或间隙可具有任何所要的形状。举例来说,参看图10,可给予界限间隙18的垫6的部分弓形,在间隙18的中心上居中,使得由部分镶嵌成花纹的垫6产生的间隙18是圆形。并非是直的,相邻垫的边缘可设置有互补的凹口和突起,使得其相互联锁。
以上描述的球结构和构造提供包括以下的功能:
A.运动员疼痛的减轻在文献GB2196861、WO95/28206和GB2494478中的任一个中描述的侧条带相对刚性,尤其在暴露的峰区域中,使得当球击到运动员的身体的任何部位时,接触区有可能是具有随之发生的高负荷的集中点。所述问题因一个条带重叠于另一条带而产生的相对尖锐的边缘和角而加剧。还存在当球变形时所述条带的相对移动的问题,当球弹回到其原始形状时,夹到运动员的皮肤或头发。GB2513862中的长条在负荷下远离彼此横向偏转以将接触面积散开,从而将每面积较轻的力传输到运动员。在本发明中,不存在交织的侧条带来保持主撑杆刚性,因此在撞击后这些比先前合成藤球的侧条带和中心条带变形得多。垫自身也由于制造其的材料的性质而在撞击后变形,从而将每面积更轻的力传输到击球或被球击到的人。不存在垫的重叠,具有现有技术突出边缘和角以及夹住或夹紧现象的随之发生的减少或消除。这使藤球或其他运动和比赛能够光脚地玩,而无对运动员的相当大的不适,且特别促进比赛的业余发展。
B.当需要时,可使用较低密度材料来制造垫。因此,全部球可重量比先前模型小,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撞击后运动员的疼痛,以及使球更易于投掷和抓到,特别有益于较新手的运动员。另一方面,球组件的重量可被设计和调整成达到任何所要的球重量或球重量范围,包括针对规则藤球指定的球重量或球重量范围。
C.易于制造。在规则藤球的情况中,侧条带的缺乏显著地减少了进行组装球的时间量和精力,这是由于其减少了编织步骤并使其余编织步骤更容易,以及潜在地将扣件的数目从十八个减少到六个。减少或消除了在球的组装期间刮擦、磨损或另外损坏球的暴露的表面的可能性。
D.减少的塑料的使用。因为不存在如先前模型的侧条带具有的垫的重叠,所以通过较少塑料达成相同大小的球。
E.更大耐用性。本发明的垫在撞击后变形,从而减小了球的表面磨损的可能性。主撑杆也不可能碎裂,因为其受到垫保护。如果需要,所述垫可设置有更坚韧的表面层。
F.在整个球上的更均匀硬度和击打时的变形。存在极少工件的重叠(重叠是给出硬度的变化的特征),因此存在全部球上的更均匀硬度。由于重叠工件的相对缺乏,因此其还处于比具有重叠侧条带的模型小的内部应力下。与早先模型上的等效点(三个塑料环交叉的点)相比,较少重叠意味着在三个垫交汇的点处的较低应力。在所述点处的应力散布于三个垫中的每个的全部边缘上,而在较早先模型中,其集中于所述环的交叉点处。在任一点处的不太集中的应力意味着球在击打期间不大可能裂开。无重叠意味着当球变形并且然后回弹性地恢复时不会夹到或夹紧运动员的皮肤或头发,并且无凸起的或尖锐的边缘或角来集中撞击应力;所有这些使球击打起来更舒适。
G.对球在击打时的摩擦阻尼和声音的改善控制。不同于先前模型的侧条带和中心条带,所述垫不一个接一个地覆盖。这准许在控制球结构内的摩擦阻尼时的更大球灵活性和更大设计自由度,和因此在控制球在击打时的弹跳特性、声音和感觉时的更大设计自由度。

Claims (20)

1.一种条带子组件,其用于与其它此类条带子组件编织在一起以用于形成球,所述条带子组件包括:
弹性、细长主撑杆,其具有被配置用于扣紧在一起使所述条带子组件形成为环的端部;以及
多个缓冲垫,其附接到所述主撑杆;
其中所述缓冲垫沿着所述主撑杆的长度间隔开,并且被配置为使得当将多个此类条带子组件编织在一起以形成球时,所述缓冲垫联锁以形成所述球的外表面,并且所述主撑杆形成所述球的未在所述球的外表面暴露的内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每个垫包括纵向穿过其的孔或通路,并且所述主撑杆穿过所述孔或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每个垫具有跨其横向伸展并与所述纵向孔或通路相交的通道,从而形成所述球的另一个此类条带子组件的所述主撑杆可接纳于所述通道中,使得这些主撑杆直接相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所述通路和所述通道被定位和配置使得当将两个或更多个此类子组件编织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球时,其垫的外表面或边缘沿着球形或规则多边形表面对齐。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所述主撑杆包括非线性形状。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所述主撑杆包括粗糙或有织纹的表面或表面部分。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每个垫平行地固定到多于一个主撑杆。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所述垫胶接到所述主撑杆上,与所述主撑杆共模制,或被插入模制到所述主撑杆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所述垫是平行四边形。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所述垫按所述垫的横向宽度在所述主撑杆上间隔开,使得当两个此类条带子组件彼此交叉时,一个条带子组件的所述垫与另一条带子组件上的所述垫中的两个邻接。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带子组件,被配置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类似条带子组件编织在一起以形成球,其中所述垫的外表面不会滑动经过或抵靠滑过其他所述条带子组件。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带子组件,其中有五个垫附接到所述主撑杆。
13.一种球,其由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带子组件组装而成,其中多个所述条带子组件被编织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球,在不同主撑杆上的邻近垫的边缘在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相互紧密邻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球,其中所述垫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所述垫中的三个在所述平行四边形的大内角处的一点处交汇;和/或其中五个垫的小内角在所述球中的五边形间隙处相互邻近,或在一点处交汇。
16.根据权利要求13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其为藤球。
17.根据权利要求13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其中所述垫不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3到17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其中所述主撑杆形成所述球的内部结构,且所述垫形成所述球的外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3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其由六个所述条带子组件组装而成。
20.一种组装根据权利要求13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摆放五个所述条带子组件,使得这些条带子组件中的每一个分别穿过紧邻其的所述两个条带子组件的上方和下方;
使第六个所述条带子组件弯曲,并将其端部扣紧在一起以形成闭环;
将所述前五个条带子组件的所有其他松散端弯曲到中间,将所述第六条带子组件环置放于其上并使其卡合到适当位置,其中所述垫确定所述第六条带子组件环的位置;以及
将所述十个松散端扣紧在一起以形成所述完工的球。
CN201880052436.1A 2017-08-14 2018-08-06 藤球 Active CN111032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713030.3A GB2565552B (en) 2017-08-14 2017-08-14 Takraw balls
GB1713030.3 2017-08-14
PCT/GB2018/052241 WO2019034842A1 (en) 2017-08-14 2018-08-06 TAKRAW BAL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2165A true CN111032165A (zh) 2020-04-17
CN111032165B CN111032165B (zh) 2021-05-14

Family

ID=59895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2436.1A Active CN111032165B (zh) 2017-08-14 2018-08-06 藤球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3505B2 (zh)
KR (1) KR102605495B1 (zh)
CN (1) CN111032165B (zh)
AU (1) AU2018316642B2 (zh)
GB (1) GB2565552B (zh)
PH (1) PH12020550037A1 (zh)
SG (1) SG11202000566RA (zh)
TW (1) TWI693955B (zh)
WO (1) WO20190348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65552B (en) 2017-08-14 2019-09-04 Satian Ind Co Ltd Takraw balls
WO2020230428A1 (ja) * 2019-05-10 2020-11-19 株式会社モルテン 組立式ボール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50A (zh) * 1994-04-14 1996-04-03 莎蒂安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泰克劳球
CN101065167A (zh) * 2004-11-10 2007-10-31 萨蒂安工业有限公司 藤球
PT105136A (pt) * 2010-05-26 2011-11-28 Dyn Cork Technical Industry Lda Tela de cortiça ou aglomerados de cortiça estampada, seus artigos e processo de obtenção
CN203354884U (zh) * 2013-07-29 2013-12-25 马二保 一种充气式腰椎间盘护垫
US20160107045A1 (en) * 2013-05-07 2016-04-21 Satian Industries Co Ltd. Takraw balls
CN106965279A (zh) * 2017-05-12 2017-07-21 阜南县腾祥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竹编织篮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3157A (en) * 1974-09-25 1976-06-15 Nancy Rosbottom Truax Ball belt
US4248424A (en) * 1977-09-14 1981-02-03 Ren Judkins Aerial projectile
GB2196861B (en) * 1986-11-05 1990-06-06 Boonchai Lorhpipat Improved takraw ball
US4957231A (en) * 1989-10-13 1990-09-18 Kalisher Sheila L Tackle box belt
US5224959A (en) * 1992-02-18 1993-07-06 Kasper Thomas A Skeleton ball
CN1043847C (zh) * 1993-06-05 1999-06-30 罗应坤 一种改进塑料塔克罗球的生产方法
US20040134136A1 (en) * 2003-01-15 2004-07-15 Shearing John Robert Spherical enclosure suitable as a building structure, pressure vessel, vacuum vessel, or for storing liquids
US20040172888A1 (en) * 2003-03-07 2004-09-09 Shearing John Robert Spherical enclosure suitable as a building structure, pressure vessel, vacuum vessel, or for storing liquids
CH705349A1 (de) * 2011-08-08 2013-02-15 Martin Fluekiger Satz von Flächen zur Bildung eines geflochtenen fussballförmigen Körpers.
GB2494478B (en) * 2011-10-04 2013-08-14 Satian Ind Co Ltd Takraw balls
GB2565552B (en) 2017-08-14 2019-09-04 Satian Ind Co Ltd Takraw ball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50A (zh) * 1994-04-14 1996-04-03 莎蒂安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泰克劳球
CN101065167A (zh) * 2004-11-10 2007-10-31 萨蒂安工业有限公司 藤球
PT105136A (pt) * 2010-05-26 2011-11-28 Dyn Cork Technical Industry Lda Tela de cortiça ou aglomerados de cortiça estampada, seus artigos e processo de obtenção
US20160107045A1 (en) * 2013-05-07 2016-04-21 Satian Industries Co Ltd. Takraw balls
CN203354884U (zh) * 2013-07-29 2013-12-25 马二保 一种充气式腰椎间盘护垫
CN106965279A (zh) * 2017-05-12 2017-07-21 阜南县腾祥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竹编织篮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1713030D0 (en) 2017-09-27
AU2018316642B2 (en) 2023-06-08
KR102605495B1 (ko) 2023-11-23
GB2565552B (en) 2019-09-04
WO2019034842A1 (en) 2019-02-21
US20210128986A1 (en) 2021-05-06
AU2018316642A1 (en) 2020-02-13
TWI693955B (zh) 2020-05-21
PH12020550037A1 (en) 2020-12-07
GB2565552A (en) 2019-02-20
TW201919736A (zh) 2019-06-01
KR20200040280A (ko) 2020-04-17
US11413505B2 (en) 2022-08-16
CN111032165B (zh) 2021-05-14
SG11202000566RA (en)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7937B2 (en) Game ball optimally positioned grooves and/or ridges
JP6346954B2 (ja) オーゼティック構造を備えた履物
KR100225004B1 (ko) 슬립 제어 시이트 및 이 시이트가 부착된 제품
US9901786B2 (en) Basketball having grooved seams
US6729984B2 (en) Toy ball apparatus
US9452322B2 (en) American football incorporating boundary layer trip mechanisms to reduce aerodynamic drag
US11097164B2 (en) Basketball having improved pebbled texture
CN111032165B (zh) 藤球
US20100095901A1 (en) Play toys and techniques for fabricating play toys
US20160107045A1 (en) Takraw balls
JP3668896B2 (ja) タクローボール
US20130017758A1 (en) Play toys and techniques for fabricating play toys
KR200478469Y1 (ko) 피구공
WO2024112661A2 (en) Pickleball paddle with reinforced core
JP3199886U (ja) ゴルフ練習用マ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65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