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3955B - 條帶子總成、自條帶子總成組裝之球及自條帶子總成形成一球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條帶子總成、自條帶子總成組裝之球及自條帶子總成形成一球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955B
TWI693955B TW107127282A TW107127282A TWI693955B TW I693955 B TWI693955 B TW I693955B TW 107127282 A TW107127282 A TW 107127282A TW 107127282 A TW107127282 A TW 107127282A TW I693955 B TWI693955 B TW I6939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backbone
pads
strap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7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9736A (zh
Inventor
邦喬 羅比帕特
莎朗 羅比帕特
吉拉薩克 蘇汪拿賽特
蘇提方 將朋
Original Assignee
泰商聖緹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泰商聖緹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泰商聖緹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95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39/00Hollow non-inflatable balls, i.e. having no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39/00Hollow non-inflatable balls, i.e. having no valves
    • A63B39/06Special cove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45/00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b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39/00Hollow non-inflatable balls, i.e. having no valves
    • A63B2039/003Hollow non-inflatable balls, i.e. having no valves substantially hollow and pressurel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9/00Characteristics of us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43/00Specific ball sports not provided for in A63B2102/00 - A63B2102/38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用以形成一藤球或一類似編織球之條帶子總成(2),其包含:一主幹支柱(4);及一或多個襯墊(6),其附接至該主幹支柱(4)。在該編織球中,該等襯墊(6)形成對球員而言舒適之一均勻表面。

Description

條帶子總成、自條帶子總成組裝之球及自條帶子總成形成一球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自條帶形子總成編織之球,以及係關於此等條帶子總成自身及編織該等條帶子總成以形成球之方法。本發明包括合成藤球、其組件部分及其組裝方法,但並不排他地限於此等者。
藤球(sepak takraw)係藉由對立的球隊使用足部、膝部、頭部、肩部等,亦即除球員之手及臂以外的身體之每一部分將藤球(takraw ball)傳遞通過齊胸高之網來進行踢打。比賽之目標係使球在對方球隊之場地內落地;比賽之規則類似於排球。另一種形式之藤球係環式藤球(hoop takraw),其中一次僅一個球隊進行踢打且隊員協作以使球穿過在地面上方大約5公尺之豎直定向的環箍。
傳統的藤球係藉由將分裂的藤條以習知方式編織成球形籃來製造。將藤枝分裂成3至4毫米寬且3至4毫米厚的長帶。接著將此等藤帶螺旋地編折以形成環形帶條,類似於8至12匝之彈簧線圈。匝數將自所使用之藤帶的寬度及所需的最終緊密度決定。新編織之藤條藤球並非圓形的且必須藉由大的夾鉗按壓以迫使藤帶彼此擠壓且形成大體上圓形之球。接著用椰子油處理該球以延長儲存壽命。
合成藤球係藉由將塑膠材料之條帶形成為交織環箍來製 造。存在用於現有合成藤球之兩種主要編織結構,即具有僅自兩個側條帶形成之完整環箍的彼等結構及具有自兩個側條帶及一中心條帶形成之完整環箍的彼等結構。為組裝藤球,首先交織僅一個側條帶之六個環箍且接著將下一組六個側條帶交織至總成中以使另外六個環箍緊靠前六個環箍。在使用中心條帶之狀況下,接著交織此等中心條帶以在相對側條帶之間形成另一組六個環箍。所有此交織係勞動密集的,需要靈巧性且係相當困難的工作。特別係在最後條帶中編織及將其末端接合以形成環箍需要強力的手指。所得球描述於GB2196861中。
藤球有彈性但剛硬係其重要處置特性。此將在球被擊打時獲得最大的動能轉移,使得球之飛行或軌跡儘可能遠、快或高。相比較柔軟、較高應變、吸收壁球與球拍之間的碰撞的動能,藤球之彈跳特性更接近於基本上堅硬、低應變、保存台球之間的碰撞的動能。藤球之編織結構修改其彈跳特性。在條帶之間存在少量相對移動,該相對移動有助於產生球之基本「感覺」。
正規藤球定義為「具有12個孔洞、20個相交部之一個編織層的球形。其將由合成纖維或天然藤條製成。若其由藤條製成,則其將由9至11根帶組成。對於競賽用球,周長應不小於0.42m且不大於0.44m(對於女性,0.43m至0.45m)。在踢打之前的重量應不小於170gm.且不大於180gm.(對於女性,150gm.至160gm.)」。
先前技術
文件WO95/28206描述自複合材料之條帶編織的藤球,該複合材料之一部分具有柔軟材料且另一部分具有彈性材料;通常配置組件部分且編織 條帶使得球之外表面係柔軟的。
文件WO2006/051248描述自彈性材料之條帶編織的藤球,該等條帶具有模製至條帶外部面中之凹槽中的柔軟材料襯墊。
文件GB2494478描述自塑膠材料之條帶編織的藤球,該等條帶具有具谷及峰之起伏輪廓的一個側邊緣。條帶經塑形或以其他方式建構成較佳在峰區中縱向地可撓,使得條帶在彎曲成環箍時自然地採用更接近環形之形狀。
文件GB2513862描述自塑膠側條帶及可選的塑膠中心條帶編織之藤球;該兩種條帶具有貫通的槽使得編織球之外表面基本上由合成的藤條狀裂條構成。裂條減少球員之疼痛,改良彈跳性質、量測獨立橫向裂條移動且改良球度。
習知藤條藤球及上文所描述之合成藤球兩者的「可踢打性」問題係其剛性使其堅硬且踢打藤球可相當疼;尤其對於新手而言。顯然,此限制該比賽作為參與性運動之風行性。
「耐用性」問題係藤球之堅硬性可能係危險的。在習知球中,藤條可意外斷裂或裂開且切割球員之皮膚。類似地,塑膠藤球可斷裂。藤球可在幾乎任何表面而不僅僅在競賽事件之體育館地板或用於沙灘藤球之砂地上進行踢打,且諸如混凝土之一些表面可快速磨損/磨耗兩種類型之球的表面;此可尤其導致球斷裂。
文件WO-A-95/28206及WO-A-2006/051248藉由提供柔軟或彈性材料外表面來解決可踢打性問題。然而,此等柔軟/彈性表面影響藤球之耐用性及處置特性。文件GB-A-2196861藉由使用塑膠條帶來解決耐用性問題,且WO-A-2006/051248藉由將襯墊模製至條帶之外部面中之 凹槽中來保護柔軟材料襯墊。此等文件中無一者給出適合不同使用者群組(亦即,新手/臨時球員/業餘球員對比傳統/嚴格/專業球員、兒童對比成人等)之踢打特性的多變性。亦存在如上文所提到之組裝困難。
本發明試圖提供具有改良可踢打性、耐用性、處置特性及易製造性中之一或多者的合成藤球或類似球。
本發明提供如請求項1中所陳述之一種用於編織以形成一球的條帶子總成。本發明對應地提供一種自此種條帶子總成編織之球,諸如一藤球。根據本發明之一種編織一球之方法陳述於請求項20中。其他可選及發明性特徵陳述於附屬請求項中。
在先前技術之藤球中,交織之側條帶及中心條帶形成球之結構及表面兩者。相比而言,當本發明之該等條帶子總成經組裝以形成一球時,主幹支柱形成該球之內部結構且襯墊形成該球之表面。該等主幹支柱因此無需曝露於該球之該表面處。
在先前技術藤球中,球表面連同球結構係藉由彎曲及推動一個條帶之一自由末端上下且進出其他條帶來編織,從而與其他條帶交叉以形成一球形籃。接著,將每一條帶之該等末端接合以製成交織環箍,從而形成一藤球。藉由本發明,襯墊可定位及配置於主幹支柱上,使得當條帶子總成經組裝以形成球(其中主幹支柱彼此交叉且一個主幹支柱上之相鄰襯墊定位成緊靠另一交叉主幹支柱上之襯墊且定位於襯墊之兩側上)時,襯墊經配置為其外表面配置成在球形或正多邊形上對準。在此配置中,襯墊之外表面可彼此對準且襯墊無需相對於彼此伸出或彼此橫越或重疊。
因為先前技術條帶具有彈性剛度,所以在球編織程序期間,條帶之表面始終具有摩擦力且在條帶彎曲及推動/拉動至其他條帶下方或上方時磨擦其他條帶。若粗心地或不熟練地或在髒污或砂質環境中編織條帶,則條帶之可見表面可因此被劃傷、刮擦或以其他方式受損害或經受應力致白(stress whitening)。但當使用本發明之子總成形成球時,襯墊自身在連鎖組裝程序中不會被拉動超過其他襯墊或其他組件,且因此襯墊外表面在球組裝期間不會經受摩擦或磨損。此外,球組裝相比在使用先前技術側條帶及中心條帶或傳統藤帶時更快速且更容易。
襯墊構成由本發明之子總成形成的球之經塑形(外部)踢打表面。在先前藤球設計及結構中,球表面包含交叉且鄰近的側條帶及中心條帶或交叉且鄰近的藤帶。當此球擊打球員之皮膚時,每一條帶或帶具有自其大體圓形的靜止狀態形狀變形之不同形狀。甚至在不存在此變形之情況下,編織結構之突起邊緣可產生引起球員疼痛之壓力點。在球彈回之後,變形之圓形條帶試圖返回其原始位置,且閉合不同的變形條帶之間的間隙可夾壓球員之皮膚或毛髮。在先前技術藤球之編織結構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係一個條帶或帶在層中覆疊另一條帶或帶,從而在上部層處產生相對尖銳之邊緣或拐角及在層、條帶及帶之間產生空間,當球在踢打期間變形且恢復其原始形狀時該等空間開放/封閉/夾壓。無法製成大體上平滑之球形表面,因此先前技術藤球結構可在撞擊時引起球員之疼痛。本發明能夠在踢打中提供不含尖銳邊緣、拐角或夾點的均質、單層、非重疊、可均勻且同步地變形之外表面。
因此,自本發明之子總成建構的球可具有更平滑、更圓且可由柔軟的敏感表面材料形成之表面,敏感表面材料例如類似於彈性發泡 體或海綿之具有氣泡的低密度材料。襯墊及因此球表面層之性質可改變以適合不同比賽及不同類型之球員。由襯墊形成之表面決定球之感覺及控制,而主幹支柱維持球之圓度及結構強度。諸如彈性及阻尼之一些性質可藉由選擇襯墊及主幹支柱中之任一者或兩者的材料特性來控制或調整。藉由新的建構及組裝方法,一旦球組裝完成,便亦可隱藏主幹支柱。此允許球表面完全由較柔軟的衝擊吸收材料填充,而主幹支柱可由例如硬得多之高彈性材料(包括複合物)形成以控制球在撞擊之後的彈跳性及推進。在子總成構件中利用具有不同性質之合適材料意謂可使得球快速行進以進行驚心動魄之比賽,但球將在與身體及肢體撞擊後以柔性衝擊著陸。
可自參看圖式進行的說明性及非限制性實施例之以下描述獲得對本發明以及其可選特徵及優點中之一些的更好理解。
2:條帶子總成
4:主幹支柱
4a:主幹支柱
4b:支柱末端
4c:末端
4d:支柱末端
4e:末端
4f:支柱末端
4g:末端
4h:支柱末端
4i:末端
4j:支柱末端
4k:末端
6:襯墊
6a:襯墊
6b:第一襯墊
6c:第二襯墊
6d:襯墊
6e:襯墊
6f:襯墊
6g:第三襯墊
8:縱向溝槽
10:通孔
12:壓入式塑膠緊固件
14:孔洞或通路
15:附接凸耳
16:通道
17:孔洞或通路
18:五邊形間隙
18a:會合點
20:表面條紋
50:凹口
51:溝槽
圖1A圖1B分別係主幹支柱及五個襯墊之條帶子總成的俯視(外表面)平面圖及仰視(內表面)平面圖,該子總成可連同相同子總成一起用以編織體現本發明之藤球;圖2A圖2B分別係不具有在適當位置中之主幹支柱的圖1A及圖1B之條帶子總成之一個襯墊的俯視(外表面)平面圖及仰視(內表面)平面圖;圖3係附接至圖1A及圖1B之主幹支柱與襯墊的條帶子總成之主幹支柱的一個襯墊之仰視(內表面)圖;圖4係圖3之替代實施例的仰視(內表面)圖,其展示附接至形成條帶子總成之區段的兩個主幹支柱之一個襯墊;圖5A係圖1至圖5之條帶子總成的替代交越配置之仰視(內表面)圖, 其展示藉助於主幹支柱貫穿之附接環箍附接至主幹支柱的一個襯墊,其中另一主幹支柱與該主幹支柱交越;圖5B係用於圖1A、圖1B、圖3、圖4及圖5A中之彼等主幹支柱的替代形式之主幹支柱的俯視(外部)平面圖;圖5C展示與襯墊附接但在編織成球之前且固定以形成環箍的圖5B之主幹支柱;圖6展示在編織六個子總成以形成藤球中的第一階段,其需要圖1A及圖1B之五個子總成;圖7展示在編織六個子總成以形成藤球中所需的圖1A及圖1B之第六子總成,其被彎曲成環箍且藉由壓入式塑膠緊固件緊固;圖8展示在圖1A及圖1B之六個子總成形成藤球的球編織程序中的另一階段;圖9展示在圖1A及圖1B之六個子總成形成藤球的球編織程序中的又一階段;圖10展示在圖6至圖9之編織程序完成之後的成品藤球;圖11係圖1A至圖10之條帶子總成的替代實施例之仰視(內表面)平面圖,該條帶子總成包含一主幹支柱及四個五邊形襯墊,該條帶子總成可連同多個相同子總成一起用以編織體現本發明之球;圖12展示自圖11之三個條帶子總成編織成的成品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條帶子總成,其包含一主幹支柱及螺接或以其他方式形成至主幹支柱上之一或多個襯墊;以及一種自此種條帶子總成編織之球,諸如藤球;及一種自此種條帶子總成編織球之方法。本 發明之球係描述於文件GB2196861、WO95/28206、GB2494478及GB2513862中之藤球的進化方案。
GB2513862描述由合成的模仿藤條之側條帶與較窄中心條帶構成的藤球,該等側條帶形成球之主結構,該等中心條帶充當楔形部分以實現最終的緊密編織之球。另一方面,本發明僅由相對較窄之支柱構成,該等支柱充當結構之「主幹」且具有螺接或以其他方式形成至支柱上或附接至支柱之襯墊。
圖1A圖1B分別係本發明之條帶子總成2的外表面及內表面之平面圖。該子總成由一主幹支柱4及五個襯墊6組成,該子總成可連同多個相同子總成2一起用以編織本發明之球,諸如藤球。對於圖1圖4、圖5A圖6圖10中所展示之原型球,為方便起見,已採用GB2513862之中心條帶作為主幹支柱4。然而,此並非必需的,且亦可或替代地使用具有其他截面形狀及/或材料之主幹支柱4。另一主幹支柱4之實例展示於下文更詳細論述之圖5B及圖5C中。返回圖1A圖1B,如所展示之主幹支柱4的頂面具有一或多個縱向溝槽8且底面具有大的矩形截面溝槽,該矩形截面溝槽向主幹支柱4提供整體的大體U形截面輪廓,但本發明之主幹支柱4無需係如此狀況。在成品球中,主幹支柱之頂面面向外且主幹支柱之底面面向內。
展示於圖1A及圖1B中之每一主幹支柱4係大約43.5cm長且自合適的塑膠材料(諸如,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耐綸或塑化PVC)模製以具有直的側邊緣。該主幹支柱之截面可係如上文所描述之U型或非圓形,以防止襯墊6繞支柱縱向軸線旋轉且允許更易於彎曲成球之球形形狀。防止襯墊繞支柱縱向軸線旋轉之另一選項係並行地將襯墊6螺接至超 過一個主幹支柱4上,如圖4中所展示且在下文更詳細地論述。一般而言,主幹支柱可具有任何合適的截面輪廓以提供成品球中之所要重量、剛性及彈性特性。舉例而言,支柱截面輪廓可係圓形、半圓形或其類似者、矩形、X形或十字形、工字型或中空的(例如,管狀或盒形截面)。接近主幹支柱4之每一末端設置通孔10,其適合於收納壓入式塑膠緊固件12或諸如波普鉚釘及墊圈總成之其他合適緊固件,從而將兩個末端一起固持成環箍。在支柱4由諸如金屬絲的合適地塑形之可變形材料製成的情況下,支柱之末端可簡單地扭轉在一起以固定該等末端從而形成環箍。扭轉之末端可塞入成品球之中空內部中或隱藏於襯墊6內部中。可使用任何其他合適的末端緊固構件,例如一體地模製之卡入式插承連接。另外或替代地,如圖5B及圖5C中所展示且在下文更詳細地論述,出於下文所論述之目的,主幹支柱4可具有溝槽或向其表面提供紋理之其他特徵及/或可具有非線性形狀。
圖2A圖2B分別自上方及下方展示不具有在適當位置中之主幹支柱4圖1A圖1B之條帶子總成的襯墊6。每一主幹支柱4具有螺接或以其他方式形成(例如,共同模製或插入模製)或固定至其上之五個襯墊6,其可係聚合物發泡體襯墊,諸如由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發泡體或任何其他合適的發泡塑膠或彈性材料製成。可取決於將使用球之人員及球用於之比賽的要求而例如藉由發泡劑調整發泡體之性質,以得到正確的硬度/柔軟度或硬度/柔軟度範圍。
最終襯墊6可具有縱向地貫穿其之一或多個孔洞或通路14,主幹支柱4螺接或以其他方式貫穿該等孔洞或通路,且最終襯墊可具有橫向地穿通其之一或多個通道16,該等通道與縱向孔洞或通路14相 交,從而允許主幹支柱4彼此重疊且直接接觸。此相交在圖10中所展示之藤球中以60°/120°角進行,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以其他角度進行。通道16可寬於主幹支柱以使球組裝更容易。通道之額外寬度亦允許主幹支柱在其交越點處相對於且抵靠彼此移動,此使球更可撓。主幹支柱抵靠彼此且抵靠鄰近襯墊之磨擦移動在踢打中提供摩擦阻尼及聲音,其可例如用於模仿藤條藤球之性質。圖3展示主幹支柱4/通道16/縱向孔洞14配置之原型配置,其允許條帶子總成2重疊。通道16之深度及孔洞或通路14之深度方向定位可經配置,使得在成品球中,所有襯墊6之外表面均勻地共同對準,例如沿球形或正多邊形表面配置。襯墊無需重疊,以避免或減少在球擊中球員時可能引起疼痛之任何突起邊緣或拐角,及/或在球之不同部分於踢打期間變形不同量且接著恢復時可能截留且夾捏球員之皮膚或毛髮。
圖4展示另外類似於圖3之實施例的實施例,但其中一個襯墊6經由對應的兩個縱向孔洞或通路14附接至條帶子總成2之兩個主幹支柱4,該等縱向孔洞或通路與用於收納另一此種條帶子總成2之兩個主幹條帶4的兩個通道16相交。在圖3圖4兩者中,貫穿襯墊之主幹支柱4的位置由自主幹支柱4之可見部分的實線繼續的虛線指示。藉由襯墊通道16與襯墊通孔或通路14相交而使得成為可能的主幹支柱4在其交叉點處彼此接觸之配置允許交織之環箍支柱4在成品球中採取大體環形形狀,其中所有襯墊對準以形成例如規則殼體,其中襯墊之外邊緣及外表面配置成在球形或正多邊形上對準,從而提供缺少突起邊緣及夾點之襯墊且因此襯墊優於先前技術,如上文所描述。
當與支柱4分離地形成時,襯墊6可模製成一個片件或可具有層壓構造以提供所需孔洞或通路14及通道16。若干襯墊6或其組件部分 可在單一操作中多個地模製在一起以減少毛刺,且接著沿鏈接網部分被切割以形成個別襯墊或襯墊片件。接著在需要時例如使用合適的黏著劑將該等片件層壓在一起以形成個別襯墊6。襯墊6(對於正規藤球,五個此種襯墊)可膠接至一或多個主幹支柱4,該等襯墊螺接至該一或多個主幹支柱上以形成條帶子總成2。替代地,襯墊6可共同或插入模製於支柱4上以形成條帶子總成2,如上文所描述。在又一實施例中,如圖5A中所展示,襯墊6可藉助於一或多個附接凸耳15或位於每一襯墊4之背面或內面上或自其突出的其他結構附接至主幹支柱4,該等附接凸耳或其他結構具有主幹支柱4貫穿的孔洞或通路17。在每一襯墊附接至超過一個主幹支柱(類似於圖4中所展示之配置)的情況下,凸耳15或其他結構之數目及定位被相應地修改。凸耳15及其孔洞或通路17可經組態及定位使得當所得子總成組裝成球時,襯墊之外表面及邊緣再次配置成在球形或正多邊形上對準,以便提供改良之球員舒適性的優點,如上文所論述。
圖5B展示替代形式之主幹支柱4,而圖5C展示與襯墊6附接以形成條帶子總成2的此形式之主幹支柱4。在此實施例中,主幹支柱4包含具有不對稱地交錯之凹口50的大體上扁平的條帶,該等凹口經切割、模製或以其他方式形成於側面中使得條帶之總體形狀係非線性的。非線性形狀可有助於將襯墊6固持於主幹支柱4上之適當位置中且防止襯墊縱向地滑動。主幹支柱4之較寬無凹口部分係收納於襯墊6內部,有助於支撐襯墊,從而減少撞擊應力以及防止襯墊在主幹支柱4上扭轉。主幹支柱4之相對側面中的鄰近對凹口50形成較窄傾斜部分,該等傾斜部分可裝配至附接至交叉主幹支柱4之襯墊6的底部上之溝槽16中,此溝槽與襯墊6之其形成所在的長邊緣成大體90度(或以如由凹口形狀及相對位置規定之任何其他 所要角度)。支柱4之非線性形狀亦可在條帶子總成2彎曲成環箍時使襯墊6相對於彼此稍微傾斜,以有助於襯墊6之外表面以更似球形之形狀對準。主幹支柱4之非線性形狀(在存在的情況下)及/或較寬及較窄區段(在存在的情況下)可採用其他形式(例如,z字形或正弦形),且可用與使用諸如50之凹口的方式不同的方式達成。圖5B及圖5C進一步展示可如何向主幹支柱4提供一或多個溝槽51或在其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或其兩者)上提供紋理或粗糙化的其他特徵,該等溝槽或其他特徵可有助於將襯墊6固持於主幹支柱4上之適當位置中且可有助於防止襯墊由於藉此產生之額外摩擦而繞主幹支柱4之縱向軸線旋轉。在成品球中的主幹支柱之交叉點處的紋理或粗糙化可用以改變或調整當支柱在踢打中彼此磨擦時產生的摩擦阻尼及聲音。
將數個(對於正規藤球,六個)條帶子總成2編織在一起以形成球。在此編織期間,襯墊6不會被拖曳超過彼此或超過其他條帶子總成之其他部分,因此不存在對襯墊之摩擦損害且組裝相比先前技術藤球編織方法之狀況容易得多。然而,襯墊6及/或支柱4在踢打期間相對於彼此之移動仍可產生類似於由藤條纖維製成之傳統藤球的聲音及感覺。然而,在需要時,可選擇襯墊材料以在使用中提供較柔軟、球員感到較少疼痛的接觸。
圖6展示在編織條帶子總成2以形成藤球中之第一階段。將六個條帶子總成2中之五個覆疊於彼此之上以產生由襯墊6a包圍之五邊形間隙18,其對應地產生星形形狀。分別將每一條帶子總成2覆疊於緊鄰其之兩個條帶子總成2上方及下方,以產生徑向配置之十個鬆散末端。如圖7中所展示,將第六條帶子總成2彎曲且例如藉由在主幹支柱4a之兩端處的 通孔10中之塑膠壓入式緊固件12將該條帶子總成之末端緊固在一起,以形成環箍。圖8圖9展示在六個條帶子總成2形成藤球之球編織程序中的其他階段。將五個條帶子總成2之十個鬆散末端中的五個(始終係條帶子總成位於鄰近條帶子總成之下的彼等末端)彎曲至五邊形間隙18上方之中間,且將第六環箍置放於五個條帶子總成上方並卡扣至適當位置中,襯墊6決定第六環箍所位於之準確位置(圖8)。現將較短的十個鬆散末端裝配在一起以在球的與第一星形相對的側處形成另一星形(圖9)。每一條帶子總成2使其末端例如藉由在主幹支柱4之兩端處的通孔10中之塑膠壓入式緊固件12緊固在一起,以產生交織成球體之六個整體環箍,從而構成如圖10中所展示之完整的藤球。返回參看圖9,將支柱末端4b塞入襯墊6b之下且將其緊固至同一主幹支柱之相對末端4c;將支柱末端4d塞入襯墊6c之下且將其緊固至同一主幹支柱之相對末端4e;將支柱末端4f塞入襯墊6d之下且將其緊固至同一主幹支柱之相對末端4g;將支柱末端4h塞入襯墊6e之下且將其緊固至同一主幹支柱之相對末端4i;且將支柱末端4j塞入襯墊6f之下且將其緊固至同一主幹支柱之相對末端4k。襯墊6之外部可視需要經輪廓化、成型、紋理化或粗糙化以得到任何表面紋理或圖案,諸如表面條紋20,以模仿天然藤條纖維之外觀。不同襯墊或不同襯墊部分可經不同地著色以產生成品球中不同色彩的表面圖案。
螺接至主幹支柱4上之襯墊6的平面形狀可係鑲嵌以形成球之外表面或部分地鑲嵌以提供具有孔洞或間隙之球表面的任何合適的形狀。舉例而言,襯墊6之平面形狀可係平行四邊形,每一平行四邊形在一對相對頂點上具有120°之大內角(major internal angle)且在另一對相對頂點上具有60°之小內角(minor internal angle)。每一平行四邊形可具有長 邊及短邊,且每一主幹支柱4上之五個襯墊6可間隔開平行四邊形之橫向寬度,使得當兩個子總成2彼此交越時,一個子總成2之襯墊6以垂直定向裝配於另一子總成2之襯墊6中的兩者之間。在三個襯墊6b、6c、6g會合之每一點18a(圖10)處,該等襯墊以大內角會合,第一襯墊6b之長邊緣接觸第二襯墊6c之短邊緣,第二襯墊6c之長邊緣接觸第三襯墊6g之短邊緣,且第三襯墊6g之長邊緣接觸第一襯墊6b之短邊緣。在傳統編織之藤條藤球中,存在對應於二十個編織交越點之二十個此種會合點。五個襯墊6b、6c、6d、6e、6f之小內角幾乎同時會合以便形成具有中心間隙之星形形狀,該間隙可係五邊形間隙18。若正使用六個子總成2,則此會合在球上之十二個點處發生,產生十二個五邊形間隙18。替代地,平行四邊形襯墊之「長」及「短」邊緣可製成為具有相等長度,使得五邊形間隙18變成會合點。因此,替代具有二十個會合點18a及十二個間隙18,球可大體上完全閉合,具有三十二個會合點而無間隙。在彼等點中之二十個點處,三個鄰近平行四邊形襯墊6之大內角會合。在彼等點中之另外十二個點處,五個鄰近平行四邊形襯墊6之小內角會合。
其他完全或部分鑲嵌之襯墊形狀亦係可能的,每條帶子總成2具有其他數目個襯墊6且每球具有其他數目個條帶子總成2亦係可能的。圖11例如展示包含一主幹支柱4及四個五邊形襯墊6之條帶子總成2的替代實施例。此等條帶子總成2中之三個可編織在一起以產生十二面體形球,如圖12中所展示,該球具有十二個面、三十個邊緣及二十個頂點,每一頂點係三個五邊形襯墊6之會合點18a。根據本發明之自條帶子總成2編織的球之可能形狀的其他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十四面體(14個側面)、二十面體(20個側面)、斜方八面體(26個側面)、三十二面體(32個側面)及斜方三 十二面體(62個側面)。由部分鑲嵌襯墊6產生之球之表面中的任何孔洞或間隙可具有任何所要形狀。舉例而言,參看圖10,限定間隙18之界限的襯墊6之部分可給定為弓形形狀,以間隙18之中心為中心使得由部分鑲嵌襯墊6產生之間隙18係環形。相鄰襯墊之邊緣可具備互補的凹槽及突起而非筆直的,使得該等邊緣彼此連鎖。
上文所描述之球結構及構造提供包括以下各者之功能:
A.減少球員之疼痛。描述於文件GB2196861、WO95/28206及GB2494478中之任一者中的側條帶係相對剛性,尤其在曝露之峰區中,使得當球擊中球員身體之任何部分時,接觸區域可能係具有隨之而來的高負荷的集中的點。此問題由一個條帶與另一條帶重疊所產生之相對尖銳邊緣及拐角加劇。當球變形以在球彈回至其原始形狀時夾捏球員之皮膚或毛髮時,亦存在條帶之相對移動的問題。GB2513862中之裂條在負荷下橫向地偏轉遠離彼此以展開接觸區域,從而將單位面積較輕的力傳輸至球員。在本發明中,不存在將主幹支柱保持剛性之交織側條帶,因此相比於先前合成藤球之側條帶及中心條帶,此等主幹支柱在撞擊時變形更多。襯墊自身亦由於製成其之材料的性質而在撞擊時變形,將單位面積甚至更輕的力傳輸至擊打球或被球擊打的人員。不存在襯墊重疊,隨之而來的係減少或消除先前技術突起邊緣及拐角以及夾壓或夾捏現象。此使得藤球或其他運動及比賽能夠赤足地踢打而球員不會有顯著的不適,且尤其促進業餘者對比賽之參與性。
B.在需要時,較低密度材料可用以製作襯墊,因此整個球之重量可小於先前模型,進一步減少撞擊時球員之疼痛以及使球更易於投接,尤其有益於新球員。另一方面,球組件之重量可經設計及調整以達成任何所 要的球重量或球重量範圍,包括指定用於正規藤球之彼等球重量或球重量範圍。
C.易於製造。缺少側條帶顯著地減少組裝球之時間及工作量,此係因為其減少編織步驟且使剩餘編織步驟更容易,以及在正規藤球之狀況下,可能將緊固件之數目自十八個減少至六個。減少或消除在球組裝期間刮擦、磨損或以其他方式損害球之曝露表面的可能性。
D.減少使用塑膠。由於不存在如先前模型之側條帶所存在的襯墊重疊,因此用較少塑膠實現相同大小之球。
E.更耐用。本發明之襯墊在撞擊時變形,降低球表面磨損之可能性。主幹支柱亦由於其受襯墊保護而不太可能裂開。在需要時,襯墊可具備更堅韌之表面層。
F.整個球在踢打中之更均勻剛性及變形。存在較少片件重疊(重疊係使剛性變化之特徵),因此整個球上存在更均勻剛性。由於相對缺少重疊片件,因此球亦具有比具有重疊側條帶之模型少的內部應力。較少重疊意謂相較於早先模型上之等效點,即三個塑膠環箍交叉之點,三個襯墊會合之點處的應力較低。該點處之應力分散在三個襯墊中之每一者的整個邊緣上,而在早先模型中,應力集中於環箍之相交點處。任一個點處之較少集中應力意謂球在踢打期間不大可能破裂。無重疊意謂在球變形且接著彈性地恢復時不會夾壓或夾捏球員之皮膚或毛髮,且不具有集中撞擊應力之凸起或尖銳的邊緣或拐角;以上所有者使球踢打起來更舒適。
G.改良對球在踢打中之摩擦阻尼及聲音的控制。不同於先前模型之側條帶及中心條帶,襯墊彼此不覆疊。此准許在控制球結構內之摩擦阻尼方面的較大球靈活性及較大設計自由度,且因此准許在控制球在踢打中 之彈跳特性、聲音及感覺方面的較大設計自由度。
2:條帶子總成
4:主幹支柱
6:襯墊
8:縱向溝槽
10:通孔
20:表面條紋

Claims (19)

  1. 一種條帶子總成,其用於連同其他此種條帶子總成一起編織以用於形成一球,該條帶子總成包含:一彈性的細長主幹支柱,其具有經組態用於緊固在一起以便將該條帶子總成形成為一環箍之末端;及複數個緩衝襯墊,其附接至該主幹支柱;其中該等緩衝襯墊沿該主幹支柱之長度間隔開且經組態使得當複數個此種條帶子總成編織在一起以形成該球時,該等緩衝襯墊連鎖以形成該球之外表面,而該等襯墊之外表面不會滑動超過或抵靠該等條帶子總成中之其他者,且該等主幹支柱形成該球之不曝露於該球之該外表面處的一內部結構。
  2. 如請求項1之條帶子總成,其中每一襯墊包含縱向地貫穿其且該主幹支柱穿過之一孔洞或通路。
  3. 如請求項2之條帶子總成,其中每一襯墊具有橫向地穿通其且與縱向孔洞或通路相交之一通道,由此形成該球之另一此種條帶子總成之該主幹支柱可收納於該通道中,使得此等主幹支柱直接彼此接觸。
  4. 如請求項3之條帶子總成,其中該通路及該通道經定位及組態使得當兩個或多於兩個此種子總成編織在一起以形成該球時,其襯墊之外表面或邊緣沿一球形或正多邊形表面對準。
  5. 如請求項1之條帶子總成,其中該主幹支柱包含一非線性形狀。
  6. 如請求項1之條帶子總成,其中該主幹支柱包含一粗糙化或紋理化表面或一或多個粗糙化或紋理化表面部分。
  7. 如請求項1之條帶子總成,其中該等襯墊係膠接至一或多個主幹支柱上,與該等主幹支柱共同模製或插入模製至該等主幹支柱上。
  8. 如請求項1之條帶子總成,其中每一襯墊並行地固定至超過一個主幹支柱。
  9. 如請求項1之條帶子總成,其中該等襯墊係平行四邊形的。
  10. 如請求項1之條帶子總成,其中該等襯墊在該主幹支柱上間隔開該襯墊之一橫向寬度,使得當兩個此種條帶子總成彼此交叉時,一個條帶子總成之該襯墊鄰接另一條帶子總成上之該等襯墊中的兩者。
  11. 如請求項1之條帶子總成,其中存在附接至該主幹支柱之恰好五個襯墊。
  12. 一種球,其係自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條帶子總成藉由將複數個該等條帶子總成編織在一起來組裝。
  13. 如請求項12之球,其中不同主幹支柱上之鄰近襯墊的邊緣在其長度之至少一部分上彼此緊密地鄰接。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球,其中該等襯墊係平行四邊形的且該等襯墊中之三個以該等平行四邊形之大內角在一點處會合;及/或其中五個襯墊之小內角在該球中之一五邊形間隙處彼此鄰近或在一點處會合。
  15. 如請求項12或13之球,其係一藤球。
  16. 如請求項12或13之球,其中該等襯墊不重疊。
  17. 如請求項12或13之球,其係自恰好六個該等條帶子總成組裝。
  18. 一種形成一球的方法,其包含:將多個條帶子總成編織在一起,其中各該條帶子總成包含:一彈性的細長主幹支柱,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及複數個緩衝襯墊,其附接至該主幹支柱,且沿著該主幹支柱之長度上間隔開;該方法更包含:將該等主幹支柱彼此交叉,及將各該主幹支柱之該第一端緊固至其該第二端,以將對應之該條帶子總成形成為一環箍;其中當該等條帶子總成編織在一起以形成該球時,該等緩衝襯墊連 鎖以形成該球之外表面,而該等襯墊之外表面不會滑動超過或抵靠該等條帶子總成中之其他者,且該等主幹支柱形成該球之不曝露於該球之該外表面處的一內部結構。
  19. 如請求項18之形成球的方法,其中在將該等主幹支柱彼此交叉,及將各該主幹支柱之該第一端緊固至其該第二端,以將對應之該條帶子總成形成為一環箍之步驟,包含:佈置五個該等條帶子總成使得此等條帶子總成中之每一者分別在緊鄰其之兩個條帶子總成上方及下方通過;彎曲該等條帶子總成中之一第六者且將其末端緊固在一起以形成一閉合環箍;將該前五個條帶子總成之每一其他鬆散末端彎曲至中間,將第六條帶子總成環箍置放於五個條帶子總成上方且將其裝配於適當位置中,其中該等襯墊決定第六條帶子總成所位於的位置;及將十個鬆散末端緊固在一起以形成成品球。
TW107127282A 2017-08-14 2018-08-06 條帶子總成、自條帶子總成組裝之球及自條帶子總成形成一球之方法 TWI693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713030.3 2017-08-14
GB1713030.3A GB2565552B (en) 2017-08-14 2017-08-14 Takraw balls
GB1713030.3 2017-08-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736A TW201919736A (zh) 2019-06-01
TWI693955B true TWI693955B (zh) 2020-05-21

Family

ID=59895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7282A TWI693955B (zh) 2017-08-14 2018-08-06 條帶子總成、自條帶子總成組裝之球及自條帶子總成形成一球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3505B2 (zh)
KR (1) KR102605495B1 (zh)
CN (1) CN111032165B (zh)
AU (1) AU2018316642B2 (zh)
GB (1) GB2565552B (zh)
PH (1) PH12020550037A1 (zh)
SG (1) SG11202000566RA (zh)
TW (1) TWI693955B (zh)
WO (1) WO20190348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65552B (en) 2017-08-14 2019-09-04 Satian Ind Co Ltd Takraw balls
WO2020230428A1 (ja) * 2019-05-10 2020-11-19 株式会社モルテン 組立式ボー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4959A (en) * 1992-02-18 1993-07-06 Kasper Thomas A Skeleton ball
EP0837718A1 (en) * 1994-04-14 1998-04-29 Satian Industries Co., Ltd. Takraw balls
WO2013020239A1 (de) * 2011-08-08 2013-02-14 Fluekiger Martin Satz von flächen zur bildung eines geflochtenen fussballförmigen körp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3157A (en) * 1974-09-25 1976-06-15 Nancy Rosbottom Truax Ball belt
US4248424A (en) * 1977-09-14 1981-02-03 Ren Judkins Aerial projectile
GB2196861B (en) * 1986-11-05 1990-06-06 Boonchai Lorhpipat Improved takraw ball
US4957231A (en) * 1989-10-13 1990-09-18 Kalisher Sheila L Tackle box belt
CN1043847C (zh) * 1993-06-05 1999-06-30 罗应坤 一种改进塑料塔克罗球的生产方法
US20040134136A1 (en) * 2003-01-15 2004-07-15 Shearing John Robert Spherical enclosure suitable as a building structure, pressure vessel, vacuum vessel, or for storing liquids
US20040172888A1 (en) * 2003-03-07 2004-09-09 Shearing John Robert Spherical enclosure suitable as a building structure, pressure vessel, vacuum vessel, or for storing liquids
GB2408215B (en) * 2004-11-10 2005-11-23 Satian Ind Co Ltd Takraw balls
PT105136A (pt) * 2010-05-26 2011-11-28 Dyn Cork Technical Industry Lda Tela de cortiça ou aglomerados de cortiça estampada, seus artigos e processo de obtenção
GB2494478B (en) * 2011-10-04 2013-08-14 Satian Ind Co Ltd Takraw balls
GB2513862A (en) * 2013-05-07 2014-11-12 Satian Ind Co Ltd Takraw Balls
CN203354884U (zh) * 2013-07-29 2013-12-25 马二保 一种充气式腰椎间盘护垫
CN106965279A (zh) * 2017-05-12 2017-07-21 阜南县腾祥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竹编织篮的制作方法
GB2565552B (en) 2017-08-14 2019-09-04 Satian Ind Co Ltd Takraw bal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4959A (en) * 1992-02-18 1993-07-06 Kasper Thomas A Skeleton ball
EP0837718A1 (en) * 1994-04-14 1998-04-29 Satian Industries Co., Ltd. Takraw balls
WO2013020239A1 (de) * 2011-08-08 2013-02-14 Fluekiger Martin Satz von flächen zur bildung eines geflochtenen fussballförmigen körp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1713030D0 (en) 2017-09-27
AU2018316642B2 (en) 2023-06-08
KR102605495B1 (ko) 2023-11-23
GB2565552B (en) 2019-09-04
WO2019034842A1 (en) 2019-02-21
CN111032165A (zh) 2020-04-17
US20210128986A1 (en) 2021-05-06
AU2018316642A1 (en) 2020-02-13
PH12020550037A1 (en) 2020-12-07
GB2565552A (en) 2019-02-20
TW201919736A (zh) 2019-06-01
KR20200040280A (ko) 2020-04-17
US11413505B2 (en) 2022-08-16
CN111032165B (zh) 2021-05-14
SG11202000566RA (en)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29984B2 (en) Toy ball apparatus
US8047937B2 (en) Game ball optimally positioned grooves and/or ridges
US4542902A (en) Soccer bal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100225004B1 (ko) 슬립 제어 시이트 및 이 시이트가 부착된 제품
US20090170645A1 (en) Amusement Device Including a Fabric Formed of a Plastic Strand
US6287226B1 (en) Game ball and goal
TWI693955B (zh) 條帶子總成、自條帶子總成組裝之球及自條帶子總成形成一球之方法
US20100095901A1 (en) Play toys and techniques for fabricating play toys
JP3668896B2 (ja) タクローボール
US4616827A (en) Playing ball
US20160107045A1 (en) Takraw balls
US20130017758A1 (en) Play toys and techniques for fabricating play toys
US6682448B2 (en) Play device
US6234922B1 (en) Fielding practice bat
WO1995028206A1 (en) Takraw balls
JP2520652Y2 (ja) 球技用コート
KR20190093655A (ko) 만곡이 증가된 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