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2941A - 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2941A
CN111002941A CN201910887423.2A CN201910887423A CN111002941A CN 111002941 A CN111002941 A CN 111002941A CN 201910887423 A CN201910887423 A CN 201910887423A CN 111002941 A CN111002941 A CN 111002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enerator
airbag device
vehicle body
rear side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74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02941B (zh
Inventor
山部笃史
高桥溪
长泽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02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2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02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2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60R2021/2076Removable covers with tear s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60R2021/2078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in rear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其被配置在车身的侧壁(BS)与后部座椅(S)之间。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具有安全气囊(2)、向安全气囊(2)内供给气体的气体发生器(3)和用于固定气体发生器(3)的安装支架(30)。安装支架(30)被配置在车身的轮罩220的正上方。据此,能够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安装支架配置在考虑了车身形状的适当位置。

Description

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配置在车身和后部座椅之间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rearside airbag apparatus)。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具有气体发生器(inflator)和箱体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向安全气囊内供给气体;所述箱体用于将气体发生器固定于车身(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04032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期望将箱体相对于车身的位置设定在考虑了车身形状的适当位置。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存在需要在车身上重新设置用于将箱体固定于车身的安装部位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箱体(安装支架)配置在考虑了车身形状的适当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在车身上重新设定箱体(安装支架)的安装部位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是一种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被配置在车身的侧壁与后部座椅之间,具有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和安装支架,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气体;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固定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安装支架被配置在所述车身的轮罩(wheel house)的正上方。
根据该结构,由于利用轮罩正上方的空间来配置安装支架,因此,能够将安装支架配置在考虑了车身形状的适当位置。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气体发生器被配置在比所述轮罩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
据此,能够将气体发生器整体收装于轮罩正上方的空间内,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空间。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气体发生器固定部,该气体发生器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部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车身的所述侧壁之间。
据此,由于能够抑制安全气囊向车身侧壁展开,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稳定地展开。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气体发生器具有螺栓部,该螺栓部被紧固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部,所述螺栓部的顶端朝向左右方向外侧。
据此,由于螺栓部沿左右方向配置,因此,例如与螺栓部沿前后方向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安装支架具有被固定于其他部件的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分别在左右方向上被紧固于作为固定对象的部件。
据此,例如与在前后方向上紧固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第1固定部被固定于安装在车身上的锁栓的基座支架。
根据该结构,由于安装支架被安装在原本就安装于车身上的锁栓的基座支架上,因此不需要在车身上重新设定安装支架的安装部位。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第1固定部具有供设置于所述基座支架的螺栓部插入的孔。
据此,通过将第1固定部安装于在车身上安装的基座支架的螺栓部,能够易于进行安装支架向车身的临时组装。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第1固定部与所述基座支架一起被紧固于所述车身。
据此,例如与将第1固定部紧固于基座支架的部位和将基座支架紧固于车身的部位不同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紧固所需的工时。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第1固定部在其与所述车身之间夹持着所述基座支架。
据此,由于在车身与基座支架重叠而刚性变高的部分安装安装支架,因此,能够将安装支架牢固地安装于基座支架。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有从后面遮蔽所述锁栓的遮蔽部。
据此,在打开车辆的后尾门时,锁栓被遮蔽部遮蔽从而被隐藏,因此乘员看不到锁栓,从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安装支架配置在考虑了车身形状的适当位置。
另外,通过将气体发生器配置在比轮罩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能够将气体发生器整体收装在轮罩正上方的空间内,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空间。
另外,通过将安装支架的气体发生器固定部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气体发生器与车身的侧壁之间,能够抑制安全气囊向车身的侧壁展开,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稳定地展开。
另外,通过使气体发生器的螺栓部的顶端朝向左右方向外侧,螺栓部沿左右方向设置,因此能够使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通过将气体发生器固定部、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分别在左右方向上被固定于作为固定对象的部件,能够使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由于安装支架被安装于原本就安装在车身上的锁栓的基座支架上,因此不需要在车身上重新设定安装支架的安装部位。
另外,通过在第1固定部上设置供设置于基座支架的螺栓部插入的孔,仅仅将第1固定部安装于在车身上安装的基座支架的螺栓部,就能够易于进行安装支架向车身的临时组装。
另外,通过将第1固定部与基座支架一起紧固于车身,例如与将第1固定部紧固于基座支架的部位和将基座支架紧固于车身的部位不同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紧固所需要的工时。
另外,通过在第1固定部和车身之间夹持基座支架,能够将安装支架牢固地安装于基座支架。
另外,通过设置从后面对锁栓进行遮蔽的遮蔽部,当打开车辆的后尾门时乘员看不到锁栓,从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厢内观察设置有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图。
图2中的(a)是从车厢侧观察侧板、锁栓(striker)和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关系的侧视图,图2中的(b)是从上方观察锁栓的图。
图3是表示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分解表示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基座支架和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安全气囊;3:气体发生器;30:安装支架;220:轮罩;BS:侧壁;S:后部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适用于汽车的后部座椅,其被配置于后部座椅S和车身的侧壁BS之间。
后部座椅S具有座椅座垫(seat cushion)S1和座椅靠背(seat back)S2,座椅靠背S2能够以以下端为轴向前方倾倒的方式进行转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被固定于侧壁BS,而不是被固定于座椅靠背S2。因此,虽然省略图示,但在使座椅靠背S2倒向前方的情况下,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会以留在侧壁BS的状态露出。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的前表面与座椅靠背S2的前表面大致共面,在通常使用后部座椅S时,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的前表面在外观上为座椅靠背S2的一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被配置在车身左侧(后部座椅S的左侧)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在车身的右侧也能够设置呈左右对称结构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外侧不以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本身为基准,而是以车身为基准。即,将靠近车身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一侧作为内侧,将远离车身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一侧作为外侧。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前后方向以后部座椅S为基准。
如图2所示,车身具有构成侧壁BS的侧板200。侧板200由金属构成,具有:侧壁部210,其构成侧壁BS;轮罩220,其从侧壁部210向左右方向内侧鼓出;和锁栓设置部230。轮罩220是用于收装轮胎T的部位,具有第1部位221和第2部位222。
第1部位221被配置在与轮胎T的前上部对应的位置,仿效轮胎T的前上部的形状而形成。第2部位222被配置在与轮胎T的后上部对应的位置,比第1部位221向左右方向内侧鼓出。从侧板200的下部至上部形成第2部位222。第2部位222上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比第2部位222下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窄。在第2部位222下部的前表面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用于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于车身的L字形支架300。
如图3所示,L字形支架300具有:板状的第1板状部310,其具有与左右方向正交的面;和第2板状部320,其从第1板状部310的后端部向左右方向外侧延伸,且被固定于轮罩220。在L字形支架300的第1板状部310上形成有供螺栓BL2贯插的孔(省略标记),所述螺栓BL2用于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紧固于车身。
如图2中的(a)所示,锁栓设置部230是确保锁栓100的设置面的部位,其以遮蔽第2部位222的上端部的方式通过焊接等与侧板200的上部接合为一体,其中,所述锁栓100用于将座椅靠背S2保持在立起状态。
锁栓100具有被固定于锁栓设置部230的基座支架110和从基座支架110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的U形的锁栓轴120。如图2中的(a)、(b)所示,基座支架110是板状部件,具有基座部111、延伸部112和被固定部113,其中,所述基座部111被安装于锁栓设置部230;所述延伸部112从基座部111的前端部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所述被固定部113从延伸部112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向前方延伸。
基座部111形成为从左右方向内侧观察时上底(缘)比下底(缘)小的梯形形状,通过3个螺栓BL1(参照图3)以上底和下底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式被紧固于锁栓设置部230。即,基座支架110通过多个紧固点被紧固于车身(锁栓设置部230)。
基座部111具有供螺栓BL1贯插的第1孔H1、第2孔H2和第3孔H3。第1孔H1在多个孔H1~H3中位于最前方且最下方的位置。详细而言,第1孔H1被形成于梯形的基座部111的前侧下部的角部。
第2孔H2在多个孔H1~H3中位于最上方的位置。详细而言,第2孔H2被形成于梯形的基座部111的后侧上部的角部。
第3孔H3位于多个孔H1~H3中最后方的位置。详细而言,第3孔H3被形成于梯形的基座部111的后侧下部的角部。
延伸部112从梯形的基座部111前侧上部的角部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被固定部113是用于固定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的后述的安装支架30的部位,具有与左右方向正交的面。被固定部113被形成于延伸部112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据此,相对于基座部111向左右方向内侧、即锁栓轴120的突出方向偏离。
被固定部113具有从左右方向内侧的表面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的螺栓部114。螺栓部114的顶端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即朝向锁栓轴120的突出方向。
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以从左右方向上观察锁栓100和L字形支架300重叠的方式来配置。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利用锁栓100的螺栓部114和L字形支架300的孔而被固定于侧板200。
详细而言,锁栓设置部230在与基座支架110的各孔H1~H3对应的位置具有孔(省略图示)。并且,如图3所示,在锁栓设置部230的各孔的背面侧(左右方向外侧)通过焊接等固定有螺母N1,用于将基座支架110紧固于锁栓设置部230的螺栓BL1与所述螺母N1旋合。同样,在L字形支架300的孔的背面侧(左右方向外侧)也通过焊接等固定有螺母N2,用于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紧固于L字形支架300的螺栓BL2与所述螺母N2旋合。
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锁栓100的锁栓轴120从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的左右方向内侧的表面突出。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的在后面进行叙述的表皮部件7的图示。
在后部座椅S的座椅靠背S2上设置有与锁栓100的锁栓轴120卡合的锁止机构(latch mechanism)S21。据此,当座椅靠背S2从折叠于座椅座垫S1的状态被拉起时,锁止机构S21与锁栓100的锁栓轴120卡合,从而将座椅靠背S2锁止在立起状态。
如图4所示,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构成为具有安全气囊组件AM、安装支架30、基座部件4和表皮部件7。
如图3所示,安全气囊组件AM具有安全气囊2、气体发生器3、用于收纳安全气囊2和气体发生器3的收纳袋BH。
如周知的那样,安全气囊2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内部被充气而膨胀、展开的部件。安全气囊2以折叠的状态被收纳在收纳袋BH内。
气体发生器3是向安全气囊2内供给气体的部件。气体发生器3具有圆柱形的主体部3A和从主体部3A突出设置的螺栓部3B。螺栓部3B沿主体部3A的轴心设置有多个,在此为并列设置有两个,各螺栓部3B以朝向主体部3A的轴心的方式被固定于主体部3A。另外,各螺栓部3B向收纳袋BH外侧突出。
如图4所示,基座部件4是收装安全气囊2和气体发生器3,且被固定于车身、在此为侧板200的部件。基座部件4具有线框10和与线框10一体形成的缓冲垫(cushion pad)6。
缓冲垫6由聚氨酯泡沫(urethane foam)等构成,具有前壁61、从前壁61的上端向后方延伸的上壁62、配置在前壁61和上壁62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的侧壁63。各壁61~63形成为板状。在前壁61上形成有用于使安全气囊2向前方展开的狭缝(slit)61A。
侧壁63具有第1缺口63A和第2缺口63B。第1缺口63A是使锁栓100的锁栓轴120(参照图3)从左右方向外侧穿到内侧,或者使后述的第1固定板13露出的缺口,形成在与第1固定板13等对应的位置。第2缺口63B是用于使后述的第2固定板14露出的缺口,形成在与第2固定板14对应的位置。
在基座部件4上遮蔽有由合成皮革或布料等构成的表皮部件7。表皮部件7具有从上侧、左右方向内侧和前侧遮蔽基座部件4的形状。在表皮部件7的前部,在与缓冲垫6的狭缝61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使安全气囊2向前方展开的脆弱部71。脆弱部71例如通过对狭缝进行缝合而形成。在表皮部件7的左右方向内侧的部位形成有孔72,该孔72用于使锁栓100的锁栓轴120(参照图3)从左右方向外侧穿到内侧。
线框10通过将由金属构成的第1线材11和第2线材12利用焊接等接合而构成,主要以沿着缓冲垫6的轮廓(各壁61~63的各端部)的方式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根线材11、12构成线框1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线框10的线材的数量也可以为1根或者3根以上。
第1线材11被配置在缓冲垫6内,沿着缓冲垫6的前壁61、上壁62和侧壁63的上部(第1缺口63A的上侧部分)的轮廓而形成。第2线材12具有配置在缓冲垫6内的缓冲垫支承部12A、配置在缓冲垫6外的第1露出部12B和第2露出部12C。
缓冲垫支承部12A主要沿着缓冲垫6的侧壁63的下部(第1缺口63A的下侧部分)的轮廓而形成。
第1露出部12B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U形,在其内侧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矩形的第1固定板13。详细而言,第1固定板13的3条边分别通过焊接等与U形的第1露出部12B的底部和各侧部相接合。
如图3所示,第1固定板13是被固定于上述锁栓100的被固定部113的部位,具有供被固定部113的螺栓部114贯插的孔(省略标记)。第1固定板13被配置在比缓冲垫支承部12A(后述的第2固定板14)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如图4所示,第1露出部12B以支承第1固定板13的U形部分被配置在比缓冲垫支承部12A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的方式从缓冲垫支承部12A向左右方向外侧弯曲。
第2露出部12C是形成为L形状的部位,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杆状部和从第1杆状部的下端向前方延伸的第2杆状部。在第2露出部12C上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矩形的第2固定板14。详细而言,第2固定板14的2条边分别通过焊接等与第1杆状部和第2杆状部相接合。
如图3所示,第2固定板14是通过上述螺栓BL2被紧固于L字形支架300的部位,具有供螺栓BL2贯插的孔(省略标记)。
安装支架30是用于将安全气囊组件AM安装于基座部件4的部件,其由金属板构成。安装支架30具有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第1固定部32、第2固定部33、作为上壁一例的第1连结部34和作为下壁一例的第2连结部35。
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是用于固定气体发生器3的部位,具有供气体发生器3的各螺栓部3B贯插的两个孔(省略标记)。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是具有与左右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位,各孔沿左右方向贯通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气体发生器3的各螺栓部3B被从左右方向内侧插入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的各孔,并向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的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并且,通过在各螺栓部3B上安装螺母N3,各螺栓部3B以其顶端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的状态被紧固于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
并且,通过这样将气体发生器3安装于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于气体发生器3的主体部3A和构成车身侧壁BS的侧壁部210之间。
第1固定部32是被固定于锁栓100的基座支架110的被固定部113的部位,具有供被固定部113的螺栓部114进入的孔32A(参照图4),其中,锁栓100被安装于锁栓设置部230。第1固定部32是具有与左右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位,孔32A沿左右方向贯通第1固定部32。螺栓部114被从左右方向外侧插入第1固定板13和第1固定部32的各孔,并从第1固定部32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并且,通过在螺栓部114上安装螺母N4,第1固定部32和第1固定板13被紧固于被固定部113。
第1固定部32被配置在比气体发生器3和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靠上方的位置。另外,第1固定部32被配置在比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详细而言,被配置在比气体发生器3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
第2固定部33是被固定在L字形支架300的部位,具有供螺栓BL2贯插的孔33A(参照图4)。第2固定部33是具有与左右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位,孔33A沿左右方向贯通第2固定部33。螺栓BL2被从左右方向内侧插入第2固定部33和L字形支架300的各孔,并以其顶端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的状态被与L字形支架300接合的螺母N2紧固。即,上述的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第1固定部32和第2固定部33分别在左右方向上被紧固于作为固定对象的部件。
第2固定部33被配置在比气体发生器3和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靠下方的位置。另外,第2固定部33被配置在比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详细而言被配置在比气体发生器3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更详细而言被配置在比第1固定部32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
在此,气体发生器3被配置在比轮罩220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E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另外,安全气囊组件AM和安装支架30也被配置在比轮罩220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E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
第1连结部34是连结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和第1固定部32的部位,被配置在安全气囊组件AM的上方。第1连结部34以随着从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的上端靠向左右方向内侧而位于上方的方式,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
第2连结部35是连结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和第2固定部33的部位,被配置在安全气囊组件AM的下方。第2连结部35以随着从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的下端靠向左右方向内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
如图2所示,在安装支架30被安装于侧板200的状态下,安装支架30被配置于轮罩220的正上方。
在此,如图2所示,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侧板200的第2部位222被配置在安全气囊组件AM的后方。据此,抑制安全气囊2向后方展开。
接着,对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的制造方法和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侧板20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首先,通过焊接制成线框10,将线框10嵌入模具内使缓冲垫6与线框10一体成型。然后,将安全气囊组件AM固定于安装支架30并收装于基座部件4的内部。
详细而言,一边将固定有安全气囊组件AM的安装支架30的第1连结部34配置在缓冲垫6的第1缺口63A的下端与第1露出部12B之间,一边使第2固定部33从缓冲垫6和第2固定板14之间穿到左右方向内侧,据此,将各固定部32、33重叠在各固定板13、14上进行临时组装。
在此之后,将表皮部件7覆盖到基座部件4上,且将表皮部件7暂时组装于基座部件4。在此,表皮部件7向基座部件4的组装能够通过使设置于表皮部件7的端部的未图示的钩卡合于设置于基座部件4的未图示的卡合部来进行。通过以上工序来制造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
如图2所示,在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于侧板200的情况下,首先,将锁栓100和L字形支架300预先固定于侧板200。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的安装作业中,首先,以锁栓100的螺栓部114穿过安装支架30的第1固定部32的孔32A(参照图4)的方式,一边将第1固定部32安装于螺栓部114一边使第2固定部33的孔33A(参照图4)对准L字形支架300的孔。
另外,此时,卷起暂时的表皮部件7的左右方向内侧的部位,能够从左右方向内侧视认各固定部32、33。
在此之后,如图3所示,通过螺母N4将固定部32紧固于基座支架110,通过螺栓BL2将固定部33紧固于L字形支架300。并且,通过将卷起状态的表皮部件7的左右方向内侧的部位遮蔽于基座部件4,能够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于侧板200。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能够发挥以下各种效果。
由于利用轮罩220的正上方的空间配置安装支架30,因此能够将安装支架30配置在考虑了车身形状的适当位置。
通过将气体发生器3配置在比轮罩220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E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能够将气体发生器3整体收装在轮罩220的正上方的空间内,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空间。
通过将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气体发生器3与车身的侧壁BS之间,能够抑制安全气囊2向车身的侧壁BS展开。据此,例如能够抑制安全气囊2卡挂在被形成于侧壁BS上的焊痕上等,从而能够使安全气囊2稳定地展开。
由于气体发生器3的螺栓部3B的顶端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即螺栓部3B沿左右方向配置,因此,例如与螺栓部沿前后方向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由于将安装支架30的第1固定部32和第2固定部33配置在气体发生器3的上方和下方,因此,例如与将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分别配置在气体发生器的前方和后方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将第1固定部32和第2固定部33配置在比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据此,在从车厢侧将安装支架30安装于车身时,第1固定部32和第2固定部33被配置在作业人员近前,因此能够易于进行安装支架30的安装作业。
由于将气体发生器固定部31、第1固定部32和第2固定部33分别在左右方向上紧固于作为固定对象的部件,因此,例如与在前后方向上进行紧固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由于安装支架30的各连结部34、35配置在安全气囊组件AM的上方和下方,因此,能够抑制当安全气囊2展开时安全气囊2在上下方向上过度展开。
由于在安装于车身的锁栓100的基座支架110上安装安装支架30,因此,不需要在车身上重新设定安装支架30的安装部位。
由于在第1固定部32上设置有供设置于基座支架110的螺栓部114插入的孔32A,因此,仅仅通过将第1固定部32安装于在车身上安装的基座支架110的螺栓部114,就能够易于进行安装支架30向车身的临时组装。
由于基座支架110的螺栓部114的顶端朝向锁栓轴120的突出方向,因此,能够易于将安装支架30的第1固定部32从车厢侧安装于螺栓部114。
由于将被固定部113相对于基座部111向锁栓轴120的突出方向偏移配置,因此,当从车厢侧将安装支架30安装于基座支架110时,由于被固定部113配置在作业人员的近前,因此能够易于进行安装支架30的安装作业。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以如以下其他方式那样适当变形来实施。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安装支架30的第1固定部32紧固于基座支架11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5和图6所示,将第1固定部32和基座支架110一起共同紧固于车身。
具体而言,在该方式中,锁栓100的基座支架110仅由上述基座部111构成。此外,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随着基座支架110的形状的改变会多少会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但实质上是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利用锁栓100的第1孔H1和L字形支架300的孔被紧固于锁栓设置部230和L字形支架300。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第1固定部32通过螺栓BL1被与第1固定板13和基座支架110一起共同紧固于锁栓设置部230(车身)。另外,在该状态下,第1固定部32在与锁栓设置部230之间夹持第1固定板13和基座支架110。即,在该方式中,第1固定部32的孔32A和第1固定板13的孔被用作使螺栓BL1穿过的孔。并且,螺栓BL1被从左右方向内侧插入第1固定部32、第1固定板13、基座支架110和锁栓设置部230的各孔,且以顶端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的状态被紧固于与锁栓设置部230接合的螺母N1。
另外,如图5所示,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安装支架30的第2固定部33被配置在比第1固定部32靠前方的位置。
并且,第1固定部32利用基座支架110的3个孔H1~H3中位于最前方、且位于最下方的第1孔H1而被紧固于锁栓设置部230。即,第1固定部32在基座支架110的多个紧固点中位于最前方、且位于最下方的紧固点,与基座支架110一起被共同紧固于车身。
接着,对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侧板20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5所示,在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于侧板200的情况下,首先,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的安装支架30的各固定部32、33的各孔分别对准基座支架110的第1孔H1和L字形支架300的孔。
此外,此时,卷起临时组装的表皮部件7的左右方向内侧的部位,能够从左右方向内侧视认各固定部32、33。另外,锁栓100和L字形支架300预先被固定于侧板200。此外,关于锁栓100,使基座支架110仅通过第2孔H2和第3孔H3这2个紧固点紧固于侧板200,使第1孔H1处于未安装螺栓BL1的状态。
在此之后,如图6所示,通过螺栓BL1、BL2将各固定部32、33紧固于锁栓设置部230、L字形支架300。然后,将卷起状态的表皮部件7的左右方向内侧的部位遮蔽于基座部件4,据此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侧板200。
据此,根据该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由于将第1固定部32与基座支架110一起共同紧固于车身,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少紧固所需的工时。
由于通过将基座支架110紧固于车身的多个紧固点中位于最前方的紧固点将第1固定部32和基座支架110共同紧固于车身,因此,例如与通过其他的紧固点进行共同紧固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从第1固定部32到第2固定部33的长度,即能够缩短安装支架30的长度。
由于通过将基座支架110紧固于车身的多个紧固点中位于最下方的紧固点将第1固定部32和基座支架110共同紧固于车身,因此,例如与通过其他的紧固点进行共同紧固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从第1固定部32到第2固定部33的长度,即能够缩短安装支架30的长度。
通过构成为在第1固定部32与车身之间夹持基座支架110,由于在车身和基座支架110重叠而刚性变高的部分安装安装支架30,因此,能够将安装支架30牢固地安装于基座支架110。
此外,安装支架和缓冲垫等的结构能够按照车身的形状等适当改变。在此,由于车身的形状,当打开车辆的后尾门时,乘员能够从车辆的后方视认锁栓100,因此可能损害外观性。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用具有如图7所示的缓冲垫600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A。具体而言,图7所示的缓冲垫600具有前壁610、上壁620、侧壁630和遮蔽部640。
前壁610是从前方遮蔽安全气囊组件AM的壁部,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的板状。在前壁610上形成有用于使安全气囊2向前方展开的狭缝611。
上壁620是从上方遮蔽安全气囊组件AM的壁部,从前壁610的上端向后方延伸。在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A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上壁620被配置在锁栓100的下方。
侧壁630是从左右方向内侧遮蔽安全气囊组件AM的壁部,其被配置在前壁610和上壁620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
遮蔽部640是在将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A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从后方遮蔽锁栓100的壁部。遮蔽部640从上壁620的后端向上方延伸。
如此,通过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A上设置遮蔽部640,当打开车辆的后尾门时锁栓100被遮蔽部640遮蔽而隐藏,因此,乘员看不到锁栓100,从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此外,在图7的结构中,安装支架80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第2固定部33和第2连结部35;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气体发生器固定部81。气体发生器固定部81从第2连结部35的左右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其顶端部81A从缓冲垫600的上壁620向上方突出。该顶端部81A是第1固定部的一例,与锁栓100的基座支架110一起共同紧固于车身。
此外,线框和表皮部件只要形成为与缓冲垫600的形状相适配的形状即可。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线框的各固定板只要被夹持在安装支架80的各固定部与基座支架110或者L字形支架300之间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固定部32固定于锁栓设置部230(车身),将第2固定部33固定于L字形支架30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1固定部也可以被固定于线框等固定在车身上的部件,第2固定部也可以直接被固定于车身。
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说明的各结构要素进行任意组合来实施。

Claims (10)

1.一种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被配置在车身的侧壁与后部座椅之间,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和安装支架,其中,
所述气体发生器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气体;
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固定所述气体发生器,
所述安装支架被配置在所述车身的轮罩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发生器被配置在比所述轮罩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气体发生器固定部,该气体发生器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气体发生器,
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部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车身的所述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发生器具有螺栓部,该螺栓部被紧固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部,
所述螺栓部的顶端朝向左右方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具有被固定于其他部件的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
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分别在左右方向上被紧固于作为固定对象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部被固定于安装在车身上的锁栓的基座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部具有供设置于所述基座支架的螺栓部插入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部与所述基座支架一起被紧固于所述车身。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部在其与所述车身之间夹持着所述基座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后面遮蔽所述锁栓的遮蔽部。
CN201910887423.2A 2018-10-04 2019-09-19 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11002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9381 2018-10-04
JP2018189381A JP7065009B2 (ja) 2018-10-04 2018-10-04 リア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2941A true CN111002941A (zh) 2020-04-14
CN111002941B CN111002941B (zh) 2023-05-09

Family

ID=70106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7423.2A Active CN111002941B (zh) 2018-10-04 2019-09-19 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65009B2 (zh)
CN (1) CN11100294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7356A1 (fr) * 2007-06-13 2008-12-1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a sac gonflab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JP2009040328A (ja) * 2007-08-10 2009-02-26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01761464U (zh) * 2010-06-14 2011-03-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
US20170072900A1 (en) * 2015-09-11 2017-03-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ide airbag device for rear sea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1630U (ja) * 1984-04-06 1985-10-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トライカ装置のカバ−
JP4332722B2 (ja) * 2003-12-25 2009-09-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4506204B2 (ja) * 2004-02-27 2010-07-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6082709A (ja) * 2004-09-16 2006-03-30 T S Tec Kk 折畳み収納式自動車用シート
JP2009113594A (ja) * 2007-11-05 2009-05-28 Toyota Motor Corp 後席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2056470A (ja) * 2010-09-09 2012-03-22 Honda Motor Co Ltd インフレータ取付け用ブラケット構造
JP6078512B2 (ja) * 2014-10-17 2017-0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構造
DE102014019316A1 (de) * 2014-12-20 2016-06-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Seitenwand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mit der Seitenwandanordnung
DE102016011962A1 (de) * 2016-10-07 2018-04-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Airbagmodul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Airbagmoduls und eines Verkleidungsteils an einem Karosserieabschnitt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mit der Airbagmodul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7356A1 (fr) * 2007-06-13 2008-12-1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a sac gonflab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JP2009040328A (ja) * 2007-08-10 2009-02-26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01761464U (zh) * 2010-06-14 2011-03-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
US20170072900A1 (en) * 2015-09-11 2017-03-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ide airbag device for rear sea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5009B2 (ja) 2022-05-11
JP2020055505A (ja) 2020-04-09
CN111002941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9312B2 (en) Side air bag device
US20220258688A1 (en) Side airbag device
JP624315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235949B2 (ja) リア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200331422A1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CN111002941A (zh) 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706813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95588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1066252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06155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15898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37344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284425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1344188A (zh) 侧安全气囊装置和用于制造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
JP7315431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326109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1066247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1066248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95165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カバー体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1066245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1066250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66249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1066246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0189529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