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8953B - 离型膜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离型膜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8953B
CN110948953B CN201911317680.9A CN201911317680A CN110948953B CN 110948953 B CN110948953 B CN 110948953B CN 201911317680 A CN201911317680 A CN 201911317680A CN 110948953 B CN110948953 B CN 110948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al
less
layer
average roughness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76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8953A (zh
Inventor
金亚东
杨承翰
祝炬烨
朱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olartr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olart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olartr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olart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76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8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8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8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8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8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58Lamina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nto other substrates, e.g. metallic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型膜及其应用。所述离型膜的结构包括第一离型层,位于所述第一离型层上的缓冲层,位于所述缓冲层上的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和/或,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采用所述离型膜,能够有效改善FPC压合后出现褶皱的现象,同时,所述离型膜阻胶性能优异,还具有很好的离型性。

Description

离型膜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特别是涉及离型膜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产品呈现小型化、便携性趋势发展,柔性印刷电路板(FPC)得到快速发展,FPC是将基膜、铜箔、覆盖膜通过压合一体成型,目前主要有传统压合、一般快压及真空快压等,随着技术的发展,FPC卷对卷压合技术开始出现。
上述的压合方法,在压合过程中均需要加热,为防止FPC高温加热过程中被污染以及与压合板热粘结,需要在压合过程中,在FPC最外层覆盖一层离型膜保护FPC,提高FPC良率。然而,采用卷对卷技术对FPC进行压合时,对离型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卷对卷技术是一卷膜连续压合,压合过程中温度较高,会使膜尺寸发生变化,而一卷膜尺寸变化累积,更容易导致后续产生热应力集中,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覆盖市面上常用的普通的离型膜,无法满足生产工艺需求,压合后,仍然会存在FPC出现褶皱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针对卷对卷FPC压合技术使用的离型膜,采用所述离型膜,能够有效改善FPC压合后出现褶皱的现象,同时,所述离型膜阻胶性能优异,还具有很好的离型性。
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离型膜,所述离型膜的结构包括第一离型层,位于所述第一离型层上的缓冲层,位于所述缓冲层上的第二离型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离型膜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卷对卷压合工艺中的应用。
与现有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离型膜的至少一侧的外表面具有适宜的峰值计数(粗糙度),当该侧外表面与FPC的覆盖膜接触并压合时,该侧外表面上适当的峰数及峰间距能够释放部分因离型膜软化产生的热应力,能够有效改善FPC卷对卷压合技术中,FPC会出现褶皱的现象。同时,本发明所述离型膜阻胶性能优异,还具有很好的离型性,且FPC压合完后与离型膜很容易地分开,溢胶量小于80μm。
其中,本发明所述的离型膜具有适宜的粗糙度是指离型膜中,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Rpc)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和/或,离型膜中,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Rpc)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上述粗糙度的表面由雾面辊压花形成,可通过调整雾面辊的粗糙度,进而调节离型膜至少一侧的外表面的粗糙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离型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峰值计数Rpc是指,每单位长度内一对相邻的超出与轮廓中心线等间距且平行的上下边界线的峰和谷的个数。峰值计数Rpc可以通过使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例如Mitutoyo公司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SJ-210等),按照ANSI/ASMEB46.1-2009的方法进行测量。
本发明中,十字平均粗糙度Rz是指,在评定长度L中将从最高的峰到高度为第5的峰的峰高分别设为Rp1、Rp2、Rp3、Rp4、Rp5,将最深的谷到深度为第5的谷底分别设为Rv1、Rv2、Rv3、Rv4、Rv5,通过式(1)求出得到。十字平均粗糙度Rz可以通过使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例如Mitutoyo公司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SJ-210等),按照ANSI/ASMEB46.1-2009的方法进行测量。
Rz=(|Rp1+Rp2+Rp3+Rp4+Rp5|+|Rp1+Rp2+Rp3+Rp4+Rp5|)/5 (1)
本发明中,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指,在评定长度L内,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至轮廓中线距离(Z(x))绝对值的平均值,通过式(2)求出得到。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可以通过使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例如Mitutoyo公司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SJ-210等),按照ANSI/ASMEB46.1-2009的方法进行测量。
Figure BDA0002326294720000031
本发明中,溢胶量是指覆盖膜和铜箔之间的粘接剂在高温压合过程中会溢出,溢出最远边界距离覆盖膜边界的最短距离。溢胶量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测量得到。
一种离型膜,其结构包括第一离型层、位于所述第一离型层上的缓冲层,位于所述缓冲层上的第二离型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
上述离型膜的至少一侧的外表面具有适宜的粗糙度,当该侧外表面与FPC的覆盖膜接触并压合,能够有效改善FPC卷对卷压合技术中,FPC会出现褶皱的现象。
优选地,上述离型膜的至少一侧的外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5/cm≤峰值计数≤60/cm。
具体为: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5/cm≤峰值计数≤60/c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5/cm≤峰值计数≤60/cm。
进一步地,上述离型膜的至少一侧的外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8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3μm。优选地,上述离型膜的至少一侧的外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0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0μm。
具体为: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8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3μ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8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3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0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0μ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0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0μm。
进一步地,上述离型膜的至少一侧的外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8μm。优选地,上述离型膜的至少一侧的外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8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5μm。
具体为: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8μ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8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8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5μ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8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5μm。
可以理解地,所述离型膜的至少一侧外表面通过雾面辊压花形成。
具体为: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通过雾面辊压花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通过雾面辊压花形成。
可通过调整雾面辊的粗糙度,进而调节离型膜至少一侧的外表面的粗糙度。
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刻蚀或磨砂处理的钢辊。
优选地,所述雾面辊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8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3μm;,
所述雾面辊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8μm;;
可以理解地,通过雾面辊压花形成粗糙的外表面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一种方法为:将从挤出机挤出的熔体直接流延到雾面辊上,压花成型。
优选地,将从挤出机挤出的熔体直接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经过雾面辊压花成型为特定粗糙度的表面,该侧表面用于后续与FPC覆盖膜接触;经过胶辊压花成型为普通粗糙度的表面,最终得到两侧表面均粗糙的离型膜。
另一种方法为:从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先形成光滑的膜,然后加热,使其软化,再置于雾面辊上,压花成型。
优选地,将加热软化后的膜置于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经过雾面辊压花成型为特定粗糙度的表面,该侧表面用于后续与FPC覆盖膜接触;经过胶辊压花成型为普通粗糙度的表面,最终得到两侧表面均粗糙的离型膜。
优选地,所述第一离型层的材料为聚4-甲基戊烯树脂,熔点大于220℃,厚度为5μm-30μm,更优选的厚度为10μm-25μm。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材料为聚4-甲基戊烯树脂,熔点大于220℃,厚度为5μm-30μm,更优选的厚度为10μm-25μm。
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聚4-甲基戊烯树脂的混合树脂,厚度为50-100μm。
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聚4-甲基戊烯树脂的重量比为4:2:4。
上述结构离型膜在400-800nm的平均透过率在70%-90%,雾度在75%-98%。用于FPC卷对卷压合工艺中,FPC产品不褶皱,同时,阻胶性能优异,还具有很好的离型性,且FPC压合完后与离型膜很容易地分开,溢胶量小于80μm。
可以理解地,将上述离型膜用于FPC卷对卷压合工艺中时,离型膜粗糙的一侧外表面接触FPC的覆盖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两面粗糙的离型膜,如图1所示。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7μm≤十点平均粗糙度≤18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2.8μm≤算术平均粗糙度≤2.9μ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8μm≤十点平均粗糙度≤19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3.2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3μ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1μm≤十点平均粗糙度≤12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9μm≤算术平均粗糙度≤2.0μ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5μm≤十点平均粗糙度≤16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2.5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5μ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0μm≤十点平均粗糙度≤11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9μm≤算术平均粗糙度≤2.0μ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2μm≤十点平均粗糙度≤13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2.0μm≤算术平均粗糙度≤2.2μ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9μm≤十点平均粗糙度≤10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2μm≤算术平均粗糙度≤1.3μ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8μm≤十点平均粗糙度≤9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2μm≤算术平均粗糙度≤1.3μm。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1μm≤十点平均粗糙度≤12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7μm≤算术平均粗糙度≤1.8μm。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2μm≤十点平均粗糙度≤13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9μm≤算术平均粗糙度≤2.0μm。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29μm≤十点平均粗糙度≤30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5.4μm≤算术平均粗糙度≤5.5μ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5μm≤十点平均粗糙度≤6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0μm≤算术平均粗糙度≤1.1μm。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用雾面辊的粗糙度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4-甲基戊烯树脂加入A挤出机;
(2)将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树脂按照4:2:4的重量比混合,加入B挤出机;
(3)将A挤出机挤出的熔体和B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按照A-B-A的结构复合,再通过衣架式模头共挤出,得共挤出熔体。其中,通过调节计量泵转速,调节A层和B层熔体流量,从而调节A层和B层厚度,A层和B层厚度具体见表1;
(4)将上述共挤出熔体流延到雾面辊和胶辊之间,并压花冷却成型,由此得到离型膜,其中,经过雾面辊压花的一侧离型膜形成的粗糙外表面(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粗糙度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的钢辊,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27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8μm;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4.8μm≤算术平均粗糙度≤4.9μm。
性能测试
参照下述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的离型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1)Rpc的测定
使用Mitutoyo公司生产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SJ-210,按照ANSI/ASMEB46.1-2009进行测试,评定长度为4mm。
(2)Ra的测定
使用Mitutoyo公司生产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SJ-210,按照ANSI/ASMEB46.1-2009进行测试,评定长度为4mm。
(3)Rz的测定
使用Mitutoyo公司生产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SJ-210,按照ANSI/ASMEB46.1-2009进行测试,评定长度为4mm。
(4)厚度测定
使用Keyence公司生产的激光显微镜VK-X100观察离型膜截面,并测定上下离型层厚度。
(5)阻胶性
从下往上依次层叠离型膜、覆盖膜(CVL)、铜箔(CCL)、覆盖膜、离型膜,离型膜的经雾面辊压花的粗糙的外表面接触覆盖膜,使用卷对卷快压机,在180℃预热10s,在130kgf/cm2压力下压合120s,由此制作FPC评价样品。然后取出FPC,放在桌子上放置1min,然后用手从边缘撕开。
使用Keyence公司生产的激光显微镜VK-X100观察压合完后的FPC的覆盖膜镂空处,测量覆盖膜和铜箔之间的粘接剂溢出最远边界距离覆盖膜边界的最短距离。
(6)离型性
从下往上依次层叠离型膜、覆盖膜(CVL)、铜箔(CCL)、覆盖膜、离型膜,离型膜的经雾面辊压花的粗糙的外表面接触覆盖膜,使用卷对卷快压机,在180℃预热10s,在130kgf/cm2压力下压合120s,由此制作FPC评价样品。然后取出FPC,放在桌子上放置1min,然后用手从边缘撕开。
◎:用手稍微一撕,离型膜自动分离或非常容易分离。
○:用手稍微用力,离型膜较容易分离。
×:需要用较大的力撕开。
(7)褶皱
从下往上依次层叠离型膜、覆盖膜(CVL)、铜箔(CCL)、覆盖膜、离型膜,离型膜的经雾面辊压花的粗糙的外表面接触覆盖膜,使用卷对卷快压机,在180℃预热10s,在130kgf/cm2压力下压合120s,由此制作FPC评价样品。然后取出FPC,放在桌子上放置1min,然后用手从边缘撕开。观察FPC上褶皱的个数。
◎:0个。
○:1个-3个。
×:3个以上。
(8)透过率
使用HunterLab生产的分光光度计UltraScan VIS测定离型膜的透过率。
(9)雾度
使用HunterLab生产的分光光度计UltraScan VIS测定离型膜的雾度。
表1
Figure BDA0002326294720000181
由表1可知,实施例1-11中,控制离型膜至少一侧外表面(即远离缓冲层的第一离型层表面和/或远离缓冲层的第二离型层表面)的峰值计数Rpc在20/cm-150/cm的范围内,该离型膜可以有效改善卷对卷FPC压合技术中,FPC会出现褶皱的现象。而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即使离型膜也拥有粗糙的外表面,然而却仍然在压合后的FPC产品中出现褶皱。
如果进一步控制离型膜至少一侧外表面的峰值计数Rpc在25/cm-60/cm的范围内,所述离型膜阻胶性能更优异,离型性更好,与FPC压合完后,很容易分开。
如果再进一步控制离型膜至少一侧外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和算术平均粗糙度Ra,离型膜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的结构包括第一离型层,位于所述第一离型层上的缓冲层,位于所述缓冲层上的第二离型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0/cm≤峰值计数≤150/cm;
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8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3μ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8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3μm;
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8μ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8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5/cm≤峰值计数≤60/c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峰值计数满足:25/cm≤峰值计数≤6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0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0μ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满足:10μm≤十点平均粗糙度≤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8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5μm;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满足:1.8μm≤算术平均粗糙度≤3.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通过雾面辊压花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离型层的远离所述缓冲层的表面通过雾面辊压花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雾面辊为经过喷砂、刻蚀或磨砂处理的钢辊。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层的材料为聚4-甲基戊烯树脂,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厚度为5μm-3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型层的材料为聚4-甲基戊烯树脂,所述第二离型层的厚度为5μm-3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聚4-甲基戊烯树脂的混合树脂,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50μm-100μm。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卷对卷压合工艺中的应用。
CN201911317680.9A 2019-12-19 2019-12-19 离型膜及其应用 Active CN110948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7680.9A CN110948953B (zh) 2019-12-19 2019-12-19 离型膜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7680.9A CN110948953B (zh) 2019-12-19 2019-12-19 离型膜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8953A CN110948953A (zh) 2020-04-03
CN110948953B true CN110948953B (zh) 2021-12-28

Family

ID=69982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7680.9A Active CN110948953B (zh) 2019-12-19 2019-12-19 离型膜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89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4164B (zh) * 2021-08-04 2023-01-31 苏州城邦达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MiniLED的FPC感光覆盖膜
CN113473734B (zh) * 2021-08-04 2023-04-11 昆山倬跃蓝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fpc的感光覆盖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1937A (zh) * 2003-07-01 2011-02-02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离型膜以及由其制造挠性印刷电路板的方法
CN106042553A (zh) * 2016-06-13 2016-10-26 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离型膜及制造工艺
CN207290684U (zh) * 2017-07-07 2018-05-01 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离型膜
CN109835002A (zh) * 2017-11-29 2019-06-04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1937A (zh) * 2003-07-01 2011-02-02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离型膜以及由其制造挠性印刷电路板的方法
CN106042553A (zh) * 2016-06-13 2016-10-26 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离型膜及制造工艺
CN207290684U (zh) * 2017-07-07 2018-05-01 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离型膜
CN109835002A (zh) * 2017-11-29 2019-06-04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8953A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8953B (zh) 离型膜及其应用
KR101018621B1 (ko) 이형 필름
KR101256662B1 (ko) 이형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렉서블 인쇄 회로 기판의 제조방법
JP6282230B2 (ja) フレキシブル金属張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62321B2 (ja) 金属箔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JPH0669720B2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基板製造用ポリ4−メチル−1−ペンテン製表面粗化フィルム及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1244630A (ja) 多層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4141512A1 (ja) 離型フィルム
JP4205889B2 (ja) 耐熱性フレキシブル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US7074289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laminating materials
KR101049934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를 수지로 몰딩하는데 이용되는 이형필름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만들어진 이형필름
CN107278015A (zh) 铜箔、覆铜层叠板、以及柔性印刷基板和电子设备
KR102264950B1 (ko) 이형 필름
JP4541260B2 (ja) 回路板の製造方法
JP2003211602A (ja) 離型多層フィルム及びカバーレイ成形方法
JP4231227B2 (ja) 耐熱性フレキシブル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JPH062369B2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基板製造用ポリ4―メチル―1―ペンテン製表面粗化フィルム及びシート
JP3796106B2 (ja) 離型用積層フィルム
TW200523102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flexible laminate
JP2001239585A (ja) 金属張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701924B2 (ja) ポリ4―メチル―1―ペンテン製の両面が粗化された離型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71021A (ja) 多層配線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3014421B2 (ja) 多層プリント基板の外装板粗面化用マットフィルム
JP2009277764A (ja) 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熱圧着用シート
JP2006212954A (ja) 離型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