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7704B - 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7704B
CN110937704B CN201911151397.3A CN201911151397A CN110937704B CN 110937704 B CN110937704 B CN 110937704B CN 201911151397 A CN201911151397 A CN 201911151397A CN 110937704 B CN110937704 B CN 110937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affle
shell
bin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13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7704A (zh
Inventor
刘晓华
詹学磊
蔡勇
严利雄
王浩
刘国兴
宋晓兵
艾珺迪
李辉
陶子夜
刘永亮
郭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Anyuan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Maintenance Branch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Anyuan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Maintenance Branch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Anyuan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Maintenance Branch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Anyuan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513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7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7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7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7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7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0Devices for separating or removing fatty or oily substances or similar float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2Fluid flow conditions
    • C02F2301/028Tortuou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用于处理事故油池内部的含油废水,排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其内部设有油水分离仓、液位调节仓、第一过滤仓和第二过滤仓;斜板填料,其位于油水分离仓的上部;储油槽,其设于油水分离仓内部且位于斜板填料的上方。本发明为一体化设计且可采用车辆运输,不涉及现场吊装,场外制作完成,现场直接调试运行,处理时间短,不影响变电站的日常运转,以适应变电站布局内紧凑、用地紧张的特点,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可自动进行油水分离,运行时人工看护少,维护方便,定期清理废油即可,运行费用低廉。

Description

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事故油池的含油废水,是在下雨的时候,雨水进入事故油池,导致油污进入管网形成的含油废水,该工程污水产生的特点有:具有时效短,速度快,而且污染大的特点,特别是在暴雨情况下,油污大量进入管网,污染更严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油的存在,会造成COD超标。常规的事故油池构造简单,油水分离尚未完成前就被排放出去,容易造成废油的泄漏,同时大量积水也不利于废油的快速收集。目前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但采用复杂的水处理工艺受场地条件限制,且造价较高,维护难度大。
因此,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移动式的适合变电站事故油池的含油废水的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为一体化设计且可采用车辆运输,不涉及现场吊装,场外制作完成,现场直接调试运行,处理时间短,不影响变电站的日常运转,以适应变电站布局内紧凑、用地紧张的特点,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可自动进行油水分离,运行时人工看护少,维护方便,定期清理废油即可,运行费用低廉。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用于处理事故油池内部的含油废水,所述排水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其为内部中空的立方体结构;所述壳体的内部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依次相邻的油水分离仓、液位调节仓、第一过滤仓和第二过滤仓;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不接触,进而形成将所述油水分离仓和所述液位调节仓连通的第一流水通道;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有将所述液位调节仓和所述第一过滤仓连通的导液管;所述第三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不接触,进而形成将所述第一过滤仓和所述第二过滤仓连通的第二流水通道;待处理废水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顶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进入,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第三隔板的另一侧的侧面的上端设有排水口,其顶部低于所述导液管的顶部;
斜板填料,其水平内接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上部;
储油槽,其设于所述油水分离仓内部且位于所述斜板填料的上方,所述储油槽的顶部敞口,所述储油槽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其中一个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储油槽的顶部与所述导液管的顶部齐平;所述储油槽的底部与集油桶连通;
缓冲机构,其包括竖直设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连接的第二挡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连接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设置,且其底边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底部与所述第一挡板密封连接,上端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平行且其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的下方,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互不接触且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的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边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一过滤仓的中部填充有吸油棉。
优选的是,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二过滤仓的中部填充有活性炭。
优选的是,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第四挡板,其所述第四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连接,上端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三挡板的下方,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互不接触且部分重叠;所述第四挡板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边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
导液腔,其竖直位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的顶部,所述导液腔任一位置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导液腔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相互密封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竖直方向的纵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竖直方向的纵截面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竖直方向的纵截面为上小小大的梯形结构,待处理废水从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进入,所述第三部分的底部位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斜板填料的上方;
第一转轴,其水平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棘轮,以阻止所述第一转轴相对所述壳体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叶片,任一叶片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临近但不接触;所述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
皮带输送机,其位于所述导液腔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皮带输送机的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油槽的正上方,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两个第二转轴均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且任一第二转轴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棘轮,以阻止第二转轴相对所述壳体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的转动,靠近所述导液腔的其中一个第二转轴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壳体的侧面,并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刮板,任一刮板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刮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临近但不接触,当刮板转动至输送带的顶部或底部时,刮板为竖直设置,当刮板转动至输送带底部时,其底部与所述储油槽的顶部齐平。
优选的是,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三部分的内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减速板,任一减速板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形成导液口,任意相邻的两个减速板的导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部分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是,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储油槽的靠近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一侧设有导油板,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油板的一侧与所述储油槽的底部连接,另一侧朝着靠近所述皮带输送机的方向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导油板的另一侧的顶部低于任一转动至竖直方向的刮板的底部,所述导油板与所述储油槽之间形成临时储油空间,其与所述储油槽的内部连通。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根据含油废水产生的特点,从节约投资成本、运行费用的角度出发。主要利用油不溶于水,而且油的比重比水轻,易浮于水表面的特性,首先主要采用物理除油,用以快速去除表面大部分浮油,通过斜板填料延长含油污水在油水分离仓上部的停留时间,通过油水分离仓底部的缓冲机构延缓含油污水在油水分离仓内部的停留时间,使得含油污水中的浮油移动至顶部,并移动至储油槽进行收集,随后通过排油管排入集油桶得以去除废水中的浮油;油水分离仓底部的不含油(或含有微量油)的污水则通过第一流水通道自流流入液位调节仓,液体调节仓内的污水通过导液管流入第一过滤仓的顶部,经过第一过滤仓的过滤吸附处理后,通过第二流水通道流入第二过滤仓的底部,经过第二过滤仓的过滤吸附处理后,最终通过第二过滤仓顶部排出,从而使废水达标,最后通过排放井达标排放标准;
2、本发明的处理工艺是油水分离步骤和废水吸附过滤步骤相结合的技术,其中油水分离步骤可高效去除游离状态的油,二级吸附过滤步骤对废水中杂质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脱色、脱臭,出水清澈、无异味,保证外排水稳定达标;本发明的处理工艺成本低,安全环保,最终从壳体的另一侧排出水的含油量低至5mg/L,能使变电站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3、经过油水分离器去除浮油后的污水经过第一过滤仓内部的细密过滤棉吸附,进一步去除污水中剩余的少量油,然后再经过第二过滤仓内部的活性炭的深度吸附,从而深度有效的去除水中的COD等有机化合物;
4、本发明的导液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上大下小的结构,增大进入第二部分的流速,进而为第一转轴的转动提供足够大的动力;第三部分为上小下大,减小流至油水分离仓内部的水流速度,避免水流速度过大对油水分离仓的液面的扰动,不利于油水分离仓内部的废水的油水分离;
5、本发明为加快油水分离仓中浮油进入储油槽内部,还设计了皮带输送机,其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刮板在输送带的带动下,朝着靠近储油槽的方向转动,进而能够将油水分离仓上表面的浮油带动至储油槽内部,加快油水分离的速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待处理的废水通过第一部分的顶部进入导液腔,竖直向下流动的水流可多个叶片转动,进而第一转轴的带动,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其中一个第二转轴的转动,进而实现皮带输送机的运转,将水流的动力转化为动能,进而为皮带输送机的运转提供动力,本发明的皮带输送机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源,节能环保;通过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限制第一转轴和两个第二转轴的的转动方向,进而保证刮板的移动方向始终是朝着靠近储油槽的方向;
6、第三部分内部设置多个减速板,多个减速板与第三部分的内壁之间形成的多个导液口,交错设置,进而使得第三部分内的水流在多个减速板的作用下形成蛇形路线,进一步减小流至油水分离仓内的水流速度,尽可能降低水流对油水分离仓水平面的干扰;
7、倾斜设置的导油板,可提前将刮板带过来的浮油导流至临时储油空间内,随后流至储油槽的内部,通过排油管输送至集油罐中,导油板可加快乳油进入集油罐内部的速度,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用于处理事故油池内部的含油废水,所述排水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1,其为内部中空的立方体结构;所述壳体1的内部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所述第一隔板11、所述第二隔板12和所述第三隔板13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隔成依次相邻的油水分离仓14、液位调节仓15、第一过滤仓16和第二过滤仓17;所述第一隔板11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的底面不接触,进而形成将所述油水分离仓14和所述液位调节仓15连通的第一流水通道;所述第二隔板12的上部设有将所述液位调节仓15和所述第一过滤仓16连通的导液管151;所述第三隔板13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的底面不接触,进而形成将所述第一过滤仓16和所述第二过滤仓17连通的第二流水通道161;待处理废水从所述油水分离仓14的顶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隔板11的一侧进入,所述壳体1的靠近所述第三隔板13的另一侧的侧面的上端设有排水口171,其顶部低于所述导液管151的顶部;
斜板填料2,其水平内接于所述油水分离仓14的上部;
储油槽3,其设于所述油水分离仓14内部且位于所述斜板填料2的上方,所述储油槽3的顶部敞口,所述储油槽3的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沿所述壳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其中一个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隔板12连接;所述储油槽3的顶部与所述导液管151的顶部齐平;所述储油槽3的底部与集油桶连通;
缓冲机构,其包括竖直设于所述油水分离仓14的第一挡板41、与所述第一挡板41的顶部连接的第二挡板42以及与所述第一隔板11的底部连接的第三挡板43,所述第一挡板41与所述第一隔板11平行设置,且其底边与所述壳体1的底面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挡板42底部与所述第一挡板41密封连接,上端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隔板1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挡板43与所述第二挡板42平行且其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挡板42的上端的下方,所述第三挡板43与所述第二挡板42互不接触且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挡板41、所述第二挡板42和所述第三挡板43的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边均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根据含油废水产生的特点,从节约投资成本、运行费用的角度出发。主要利用油不溶于水,而且油的比重比水轻,易浮于水表面的特性,首先主要采用物理除油,用以快速去除表面大部分浮油,通过斜板填料2延长含油污水在油水分离仓14上部的停留时间,通过油水分离仓14底部的缓冲机构延缓含油污水在油水分离仓14内部的停留时间,使得含油污水中的浮油移动至顶部,并移动至储油槽3进行收集,随后通过排油管排入集油桶得以去除废水中的浮油;油水分离仓14底部的不含油(或含有微量油)的污水则通过第一流水通道自流流入液位调节仓15,液体调节仓内的污水通过导液管151流入第一过滤仓16的顶部,经过第一过滤仓16的过滤吸附处理后,通过第二流水通道161流入第二过滤仓17的底部,经过第二过滤仓17的过滤吸附处理后,最终通过第二过滤仓17顶部排出,从而使废水达标,最后通过排放井达标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处理工艺是油水分离步骤和废水吸附过滤步骤相结合的技术,其中油水分离步骤可高效去除游离状态的油,二级吸附过滤步骤对废水中杂质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脱色、脱臭,出水清澈、无异味,保证外排水稳定达标;本发明的处理工艺成本低,安全环保,最终从壳体1的另一侧排出水的含油量低至5mg/L,能使变电站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经过油水分离器去除浮油后的污水经过第一过滤仓16内部的细密过滤棉吸附,进一步去除污水中剩余的少量油,然后再经过第二过滤仓17内部的活性炭172的深度吸附,从而深度有效的去除水中的COD等有机化合物;
本发明的操作规程:
1、将本发明的壳体1放入运输卡车的车厢内,通过运输卡车将本发明的处理装置移动至待处理的含油的事故油池旁(业主指定位置),将事故油池内部与油水分离仓14的顶部通过进水管连通,将储油槽3的底部与集油罐通过排油管连通,将排水口171与排水管连通,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放到事故油池下游雨水检查井内;同时安装好水泵、其他管道、管道上的阀门,并检查确定各个管道、各个阀门位置均为正确,设置好安全标识,通过液位浮球自动启动含油废水提升泵,进而将含油废水提升至油水分离仓14内;
2、含油废水进入油水分离仓14的顶部,并经过斜板填料2流动至油水分离仓14的底部,在油水分离仓14内,水和油自动分离,油漂浮在液面上,油水分离仓14底部不含油的废水通过第一流水通道进入液位调节仓15,当油水分离仓14和液位调节仓15的水位均上移至储油槽3顶部(导液管151顶部)时,油水分离仓14内的浮油移动至储油槽3内,液位调节仓15内的废水通过导液管151进入第一过滤仓16,并经过第一过滤仓16的一次过滤吸附,随后第二流水通道161进入第二过滤仓17,随着含油废水不断进入油水分离仓14内,第二过滤仓17内的水位逐渐上移,在上移过程中经过二次过滤吸附,最终通过排水口171排出至雨水井中;
3、当事故油池内的液位降低至离池底10cm位置时,关闭提升泵,拆除提升泵、液位浮球控制,现场清理,施工结束,将工器具上车,打扫作业现场,恢复原状后,拆除防护围栏,运输车辆将本发明的处理设备运出离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一过滤仓16的中部填充有吸油棉162。经过油水分离处理的废水中可能还残留有少量油,第一过滤仓16内部的吸油棉162可将废水中生育的少量油去除。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二过滤仓17的中部填充有活性炭172。经过一级吸附过滤的废水进入第二过滤仓17,第二过滤仓17内部的活性炭172对废水进行深度吸附,从而深度有效的去除水中的COD等有机化合物,使得最终的排水达到外排标准。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第四挡板44,其所述第四挡板4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板41的下端连接,上端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隔板1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四挡板44与所述第三挡板43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三挡板43的下方,所述第四挡板44与所述第三挡板43互不接触且部分重叠;所述第四挡板44的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边均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第四挡板44、第三挡板43和第二挡板42相互交错设置,使得经过第一流水通道进入液位调节仓15的污水形成蛇形的流动路线,进一步延长污水在油水分离仓14内部的停留时间。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
导液腔,其竖直位于所述油水分离仓14的靠近所述第一隔板11的一侧的顶部,所述导液腔任一位置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导液腔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相互密封连接的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和第三部分53,所述第一部分51的竖直方向的纵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部分52的竖直方向的纵截面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二部分52的竖直方向的纵截面为上小小大的梯形结构,待处理废水从所述第一部分51的顶部进入,所述第三部分53的底部位于所述油水分离仓14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斜板填料2的上方;
第一转轴54,其水平位于所述第二部分52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54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部分5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4上设有第一棘轮,以阻止所述第一转轴54相对所述壳体1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隔板11的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一转轴54的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叶片55,任一叶片55与所述第二部分52的内壁临近但不接触;所述第一转轴54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部分52的侧面;
皮带输送机,其位于所述导液腔和所述第一隔板11之间,且沿所述壳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皮带输送机的靠近所述第一隔板11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油槽3的正上方,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两个第二转轴61均与所述第一转轴54平行,且任一第二转轴61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61上设有第二棘轮,以阻止第二转轴61相对所述壳体1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隔板11的方向的转动,靠近所述导液腔的其中一个第二转轴61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壳体1的侧面,并与所述第一转轴54的其中一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62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刮板63,任一刮板63的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刮板63的两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临近但不接触,当刮板63转动至输送带62的顶部或底部时,刮板63为竖直设置,当刮板63转动至输送带62底部时,其底部与所述储油槽3的顶部齐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导液腔包括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和第三部分53,其中第一部分51为上大下小的结构,增大进入第二部分52的流速,进而为第一转轴54的转动提供足够大的动力;第三部分53为上小下大,减小流至油水分离仓14内部的水流速度,避免水流速度过大对油水分离仓14的液面的扰动,不利于油水分离仓14内部的废水的油水分离;
本发明为加快油水分离仓14中浮油进入储油槽3内部,还设计了皮带输送机,其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刮板63在输送带62的带动下,朝着靠近储油槽3的方向转动,进而能够将油水分离仓14上表面的浮油带动至储油槽3内部,加快油水分离的速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待处理的废水通过第一部分51的顶部进入导液腔,竖直向下流动的水流可多个叶片55转动,进而第一转轴54的带动,第一转轴54的转动带动其中一个第二转轴61的转动,进而实现皮带输送机的运转,将水流的动力转化为动能,进而为皮带输送机的运转提供动力,本发明的皮带输送机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源,节能环保;通过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限制第一转轴54和两个第二转轴61的的转动方向,进而保证刮板63的移动方向始终是朝着靠近储油槽3的方向;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三部分53的内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减速板531,任一减速板531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第三部分53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形成导液口,任意相邻的两个减速板531的导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部分53相对的两侧。第三部分53内部设置多个减速板531,多个减速板531与第三部分53的内壁之间形成的多个导液口,交错设置,进而使得第三部分53内的水流在多个减速板531的作用下形成蛇形路线,进一步减小流至油水分离仓14内的水流速度,尽可能降低水流对油水分离仓14水平面的干扰。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所述储油槽3的靠近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一侧设有导油板31,其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油板31的一侧与所述储油槽3的底部连接,另一侧朝着靠近所述皮带输送机的方向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导油板31的另一侧的顶部低于任一转动至竖直方向的刮板63的底部,所述导油板31与所述储油槽3之间形成临时储油空间,其与所述储油槽3的内部连通。倾斜设置的导油板31,可提前将刮板63带过来的浮油导流至临时储油空间内,随后流至储油槽3的内部,通过排油管输送至集油罐中,导油板31可加快乳油进入集油罐内部的速度,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工作效率。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3)

1.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用于处理事故油池内部的含油废水,其特征在于,废水 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其为内部中空的立方体结构;所述壳体的内部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依次相邻的油水分离仓、液位调节仓、第一过滤仓和第二过滤仓;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不接触,进而形成将所述油水分离仓和所述液位调节仓连通的第一流水通道;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有将所述液位调节仓和所述第一过滤仓连通的导液管;所述第三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不接触,进而形成将所述第一过滤仓和所述第二过滤仓连通的第二流水通道;待处理废水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顶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进入,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第三隔板的另一侧的侧面的上端设有排水口,其顶部低于所述导液管的顶部;
斜板填料,其水平内接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上部;
储油槽,其设于所述油水分离仓内部且位于所述斜板填料的上方,所述储油槽的顶部敞口,所述储油槽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其中一个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储油槽的顶部与所述导液管的顶部齐平;所述储油槽的底部与集油桶连通;
缓冲机构,其包括竖直设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连接的第二挡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连接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设置,且其底边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底部与所述第一挡板密封连接,上端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平行且其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的下方,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互不接触且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的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边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过滤仓的中部填充有吸油棉;
所述第二过滤仓的中部填充有活性炭;
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第四挡板,其所述第四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连接,上端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三挡板的下方,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互不接触且部分重叠;所述第四挡板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边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还包括:
导液腔,其竖直位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的顶部,所述导液腔任一位置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导液腔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相互密封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竖直方向的纵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竖直方向的纵截面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竖直方向的纵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待处理废水从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进入,所述第三部分的底部位于所述油水分离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斜板填料的上方;
第一转轴,其水平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棘轮,以阻止所述第一转轴相对所述壳体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叶片,任一叶片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临近但不接触;所述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
皮带输送机,其位于所述导液腔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皮带输送机的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油槽的正上方,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两个第二转轴均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且任一第二转轴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棘轮,以阻止第二转轴相对所述壳体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的转动,靠近所述导液腔的其中一个第二转轴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壳体的侧面,并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刮板,任一刮板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刮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临近但不接触,当刮板转动至输送带的顶部或底部时,刮板为竖直设置,当刮板转动至输送带底部时,其底部与所述储油槽的顶部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减速板,任一减速板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形成导液口,任意相邻的两个减速板的导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部分相对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的靠近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一侧设有导油板,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油板的一侧与所述储油槽的底部连接,另一侧朝着靠近所述皮带输送机的方向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导油板的另一侧的顶部低于任一转动至竖直方向的刮板的底部,所述导油板与所述储油槽之间形成临时储油空间,其与所述储油槽的内部连通。
CN201911151397.3A 2019-11-21 2019-11-21 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110937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1397.3A CN110937704B (zh) 2019-11-21 2019-11-21 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1397.3A CN110937704B (zh) 2019-11-21 2019-11-21 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7704A CN110937704A (zh) 2020-03-31
CN110937704B true CN110937704B (zh) 2021-12-10

Family

ID=6990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1397.3A Active CN110937704B (zh) 2019-11-21 2019-11-21 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77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0751A (zh) * 2021-11-30 2022-03-15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火灾后事故油池内废水处理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99255U (zh) * 2017-12-06 2018-08-07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
CN208561923U (zh) * 2018-06-25 2019-03-01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含油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TWM581497U (zh) * 2019-01-24 2019-08-01 鉦富機械有限公司 Scraper type oil water separa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99255U (zh) * 2017-12-06 2018-08-07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
CN208561923U (zh) * 2018-06-25 2019-03-01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含油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TWM581497U (zh) * 2019-01-24 2019-08-01 鉦富機械有限公司 Scraper type oil water sepa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7704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16694U (zh) 一种土壤修复用淋洗装置
CN110937704B (zh) 移动式一体化变电站事故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CN207031098U (zh) 一种废水隔油槽
CN20603330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除油机
CN207031112U (zh) 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4661357U (zh) 污水的浮杂去除装置
CN213760881U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设备
CN113753982A (zh) 一种餐饮用油水分离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CN210528614U (zh) 一种机械维保废水净化用滤油装置
CN112299601A (zh) 一种有机废水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2642219A (zh) 一种煤化工高浓度污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装备
CN110743209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202538466U (zh) 污水导流槽吸滤装置
CN216998048U (zh) 油水分离提升设备
CN210459373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1560142U (zh) 一种可控式过滤膜处理装置
CN211338893U (zh) 一种水面浮油吸收过滤器
CN21543991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07893235A (zh) 一种钢管生产车间的污泥处理方法
CN111603842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20149313U (zh) 一种自动隔油除渣设备
CN220968346U (zh) 一种可防管道堵塞的建筑施工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11912829U (zh) 串联式污水处理桶快速沉淀装置
CN214360931U (zh) 一种可移动式污泥干化床
CN221051706U (zh) 一种移动式造纸废水应急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