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3324A - 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3324A
CN110933324A CN201911180366.0A CN201911180366A CN110933324A CN 110933324 A CN110933324 A CN 110933324A CN 201911180366 A CN201911180366 A CN 201911180366A CN 110933324 A CN110933324 A CN 110933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exposure time
lighting
time interval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03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3324B (zh
Inventor
陈忠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nma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co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co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co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803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33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3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3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3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3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工业拍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和曝光延时变化区间;根据所述曝光时间和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是所述工业相机的快门始终打开的时间区间;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多个频闪光源组合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频闪光源的发光时间进行单独调节,进而实现了对工业相机拍摄图像的亮度调节及综合成像效果调节,提高了工业相机拍摄图像的整体效果。

Description

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工业拍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目前,在很多工业应用场景中,都需要进行高速的“飞拍”。为了避免产生拖影,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需要降到“微秒”级别,例如15us。而这时,为了保证工业相机拍摄图像的亮度及成像效果,通常会使用多个瞬时亮度很高的频闪光源进行组合打光。
在相关技术中,当用多个频闪光源进行组合打光时,由于频闪光源工作时的发光亮度衡定,故各个频闪光源对应的图像亮度比例无法调节,进而导致无法对整体成像效果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频闪光源组合使用时,各个频闪光源对应的图像亮度比例无法调节,进而导致无法对整体成像效果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频闪光源使用方法,应用于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至少包括1个工业相机、2个频闪光源和1个工业镜头,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
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根据所述曝光时间和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是所述工业相机的快门始终打开的时间区间;
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变化区间,包括:
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
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
将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作为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一曝光时间区间;
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区间;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和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计算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重叠的时间区间;
将所述重叠的时间区间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最小值且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最大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其中,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小值,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大值;
将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和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作为点亮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点亮延时变化区间;
在所述点亮延时变化区间内,随机选取点亮延时值并将所述点亮延时值作为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包括:
根据已选取的所述点亮延时,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选取目标点亮时间值;
根据所述目标点亮时间值,分别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进行点亮时间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包括:
预先设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
若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位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将所述初始点亮延时作为所述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若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不位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任选一目标曝光时间作为所述各个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频闪光源使用装置,应用于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至少包括1个工业相机、2个频闪光源和1个工业镜头,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曝光时间和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是所述工业相机的快门始终打开的时间区间;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
组合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作为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一曝光时间区间;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区间;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和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计算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重叠的时间区间;
组合子单元,用于将所述重叠的时间区间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其中,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小值,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大值;
组合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和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作为点亮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点亮延时变化区间;
选取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点亮延时变化区间内,随机选取点亮延时值并将所述点亮延时值作为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已选取的所述点亮延时,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选取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目标点亮时间值;
调节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点亮时间值,分别对所述各个所述频闪光源进行点亮时间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频闪光源使用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首先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和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然后,根据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最后,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并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多个频闪光源组合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频闪光源的发光时间进行单独调节,进而实现了对工业相机拍摄图像的亮度调节及综合成像效果调节,提高了工业相机拍摄图像的整体效果。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频闪光源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10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0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40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40的另一个具体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50的具体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频闪光源使用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本文将对本申请相关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闪光源使用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工业相机至少包括1个工业相机、2个频闪光源及1个工业镜头,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
步骤S120、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步骤S130、根据所述曝光时间和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是所述工业相机的快门始终打开的时间区间;
步骤S140、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步骤S150、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
下面对以上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10中,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
可以理解,所述曝光时间是指是为了将光投射到照相感光材料的感光面上,相机快门从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间隔,在这一段时间内,物体可以在底片上留下影像。一般地,曝光时间越长则进入相机的光就越多,底片上生成的相片越亮,适合在光线条件比较好的拍摄环境下进行图片拍摄。相反,曝光时间短则进入相机的光就越少,底片上生成的相片越暗,适合在光线比较差的拍摄环境下进行图片拍摄。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的方法,包括电秒表法、数字式计时仪法、脉冲计数法、示波器法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可在所述工业相机的驱动软件,例如,当所述工业相机配置有Basler软件时,可利用Basler软件直接读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例如15us。而且,所述曝光时间在不进行人工调整的情况下,一般为恒量,即数值大小不变。
在步骤S120中,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可以理解,所述工业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将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相比于传统的民用相机(摄像机)而言,它具有高图像稳定性、高传输能力和高抗干扰能力等性能。一般地,所述曝光延时是指相机从接收到触发信号开始到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
首先,搭建光学成像系统,主要包括安装一个工业相机,并为工业相机配置1个工业镜头,至少2个频闪光源和1个频闪光源控制器,并连接好电路;
其次,调整好镜头的光圈、工业相机的曝光和增益,确保所述工业相机能够正确拍摄图片。
然后,通过频闪光源控制器逐渐增加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和点亮时间,使实时图像从全黑变为有亮斑闪烁,将此时的点亮延时与点亮时间之和作为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可以为曝光延时的最小值。
其次,通过频闪光源控制器对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和\或点亮时间进行调节,当特定时刻的实时图像满足预定变化条件时,可以测量该特定时刻的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值、点亮时间值,并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值、点亮时间值,计算得到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实时图像亮度从全黑变为有亮斑闪烁的时刻,测量该特定时刻的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值、点亮时间值,并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值、点亮时间值,计算得到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具体地,可以利用事先已经训练好的实时图像亮度监测装置,捕捉实时图像亮度从全黑变为有亮斑闪烁的时刻,从而保证准确捕捉实时图像亮度从全黑变为有亮斑闪烁的时刻。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测出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且无需增加额外成本。
步骤S220、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
接着上例,在不改变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的前提下,通过频闪光源控制器逐渐增加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实时图像会先逐渐变亮变稳定;这时继续增加点亮延时,实时图像会逐渐变暗,直至图像的亮斑不再闪烁,将此时的光源点亮延时减去曝光时间的差值(可精确到1us)作为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可以为曝光延时的最大值。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测出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且无需增加额外成本。
步骤S230、将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作为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可以理解,通过获取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和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可以利用这两个数值作为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值,从而以形成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例如,当第一数值为1us、第二数值为3us时,则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为[1us,3us]。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计算出曝光延时变化区间,且无需增加额外成本。
在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曝光时间和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是所述工业相机的快门始终打开的时间区间。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一曝光时间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曝光时间区间中的曝光时间值大于或等于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且小于或等于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与曝光时间之和。例如,当曝光时间为t0,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为t1,那么第一曝光时间区间可以为[t1,t1+t0]。
当然,第一曝光时间区间的一个端点值可以为第一数值与曝光时间的加权之和或其他方式计算获得的和值,另一个端点值可以为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或其他曝光延时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步骤320、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曝光时间区间中的曝光时间值大于或等于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且小于或等于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与曝光时间之和。例如,当曝光时间为t0,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为t2,那么第二曝光时间区间可以为[t2,t2+t0]。
当然,第二曝光时间区间的一个端点值可以为第二数值与曝光时间的加权之和或其他方式计算获得的和值,另一个端点值可以为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或其他曝光延时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步骤330、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和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计算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重叠的时间区间。
可以理解,在分别确定了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和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后,可以通过对上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和第二曝光时间区间进行交集运算,获得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重叠的时间区间。
具体地,当第一曝光时间区间为[t1,t1+t0]、第二曝光时间区间可以为[t2,t2+t0]时,则重叠的时间区间可以表示为[t1,t1+t0]∩[t2,t2+t0]。例如,t0=3us,t1=2us,t2=4us,则第一曝光时间区间为[2us,5us]、第二曝光时间区间为[4us,7us],则重叠的时间区间为[4us,5us]。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重叠的时间区间为空集时,可能表明曝光时间、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在测量误差。这时,可以对上述数值进行多次重新测量并求平均数值,以获得更精确的数值。
步骤340、将所述重叠的时间区间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
可以理解,所述重叠的时间区间小于曝光时间与曝光延时第一数值的和值且大于曝光延时第二数值,这意味着该重叠区间是相机快门始终打开的区间,而且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是稳定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出所述工业相机的目标曝光时间区间。
在步骤S140中,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可以理解,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是指频闪光源自接收到触发信号起自开始点亮的延迟时间。一般地,所述工业相机和所述频闪光源由同一个触发信号进行触发,可认为所述工业相机和所述频闪光源是同一时刻接收到触发信号的。而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是指频闪光源从开始执行点亮操作的时刻到点亮操作结束时刻之间的操作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与点亮时间之和位于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时,可以先确定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再根据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时间与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确定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
举例来说,假设已测得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为50us,曝光延时的变化区间为[31us,42us],那么,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等于第一曝光时间区间[31us,81us]∩第二曝光时间区间[42us,92us],即目标曝光时间区间为[42us,81us]。
一般地,点亮延时可以为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的任一数值。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4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根据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其中,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小值,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大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选取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最小数值点和最大数值点,分别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小值和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大值。
例如,当所述工业相机有4个频闪光源A、B、C、D且目标曝光时间区间为[42us,81us]时,从目标曝光时间区间选取最小值和最大值42us、81us,作为所述频闪光源A、B、C、D的点亮延时时间的最小值42us与最大值81us。
步骤S420、将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和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作为点亮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点亮延时变化区间。
仍以上例进行说明,当目标曝光时间区间为[42us,81us]时,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为42us,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81us,则频闪光源A、B、C、D的点亮延时时间变化区间为[42us,81us]。
步骤S430、在所述点亮延时时间变化区间内,随机选取点亮延时值并将所述点亮延时值作为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时间。
仍以上例进行说明,当目标曝光时间区间为[42us,81us]时,频闪光源A的点亮延时时间变化区间为[42us,81us],从该变化区间任选一点亮延时值50us作为述频闪光源A的点亮延时时间。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40包括以下步骤:包括:
步骤S510、预先设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根据频闪光源以往记录点亮延时的时间数据,求出平均点亮延时,并将该平均点亮延时设定为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
步骤S520、若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位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将所述初始点亮延时作为所述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可以理解,当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位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表明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符合本申请实施例的要求。例如,当所述工业相机有4个频闪光源A、B、C、D时,预先设定的初始点亮延时分别为45us、55us、65us、75us。通过查找目标曝光时间区间[42us,81us],发现上述各个频闪光源预先设定的初始点亮延时都位于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表明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符合本申请实施例的要求,可以将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步骤S530、若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不位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任选一目标曝光时间作为所述各个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可以理解,当某些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不位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表明这些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不符合本申请实施例的要求。例如,当所述工业相机有4个频闪光源A、B、C、D时,预先设定的初始点亮延时分别为35us、55us、75us、95us。通过查找目标曝光时间区间[42us,81us],发现上述频闪光源B和C预先设定的初始点亮延时位于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而频闪光源A和D预先设定的初始点亮延时不位于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表明频闪光源A和D的初始点亮延时不符合本申请实施例的要求,此时可以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任选一目标曝光时间,例如选择45us作为所述频闪光源A的点亮延时;选择70us作为所述频闪光源D的点亮延时。
步骤S150、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50包括以下步骤:包括:
步骤S610、根据已选取的所述点亮延时,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选取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目标点亮时间值。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各个频闪光源的亮度调节需要,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选取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目标点亮时间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与点亮时间之和位于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时。因此,可以先确定各个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再根据各个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与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确定各个频闪光源的目标点亮时间。
举例来说,当目标曝光时间区间为[42us,81us]时,频闪光源A已选取的点亮延时为50us;频闪光源B的已选取的点亮延时60us;频闪光源C已选取的点亮延时为65us;频闪光源D已选取的点亮延时为70us。对应地,频闪光源A的点亮时间选取为20us,频闪光源B的点亮时间选取为15us,频闪光源C的点亮时间选取为10us,频闪光源D的点亮时间选取为8us。
步骤S620、根据所述目标点亮时间值,分别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进行点亮时间调节。
可以理解,在获取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目标点亮时间后,可以根据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频闪光源的发光时间进行单独调节,进而实现了对工业相机拍摄图像的亮度调节及综合成像效果调节,提高了工业相机拍摄图像的整体效果。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频闪光源使用方法,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频闪光源使用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频闪光源使用装置,应用于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至少包括1个工业相机、2个频闪光源和1个工业镜头,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710,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第二获取模块720,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
第一计算模块730,用于根据所述曝光时间和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是所述工业相机的快门始终打开的时间区间;
第二计算模块740,用于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调节模块750,用于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710,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
组合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作为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块730,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一曝光时间区间;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区间;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和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计算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重叠的时间区间;
组合子单元,用于将所述重叠的时间区间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计算模块740,包括: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其中,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小值,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大值;
组合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和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作为点亮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点亮延时变化区间;
选取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点亮延时变化区间内,随机选取点亮延时值并将所述点亮延时值作为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模块750,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已选取的所述点亮延时,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选取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目标点亮时间值;
调节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点亮时间值,分别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进行点亮时间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首先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和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然后,根据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最后,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并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多个频闪光源组合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频闪光源的发光时间进行单独调节,进而实现了对工业相机拍摄图像的亮度调节及综合成像效果调节,提高了工业相机拍摄图像的整体效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频闪光源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至少包括1个工业相机、2个频闪光源和1个工业镜头,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
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根据所述曝光时间和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是所述工业相机的快门始终打开的时间区间;
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闪光源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变化区间,包括:
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一数值;
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第二数值;
将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作为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闪光源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一曝光时间区间;
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曝光时间,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区间;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和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计算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区间与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区间重叠的时间区间;
将所述重叠的时间区间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频闪光源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最小值且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的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频闪光源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其中,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小值,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的最大值;
将所述点亮延时最小值和所述点亮延时最大值作为点亮延时变化区间的两个端点,以形成所述点亮延时变化区间;
在所述点亮延时变化区间内,随机选取点亮延时值并将所述点亮延时值作为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频闪光源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包括:
根据已选取的所述点亮延时,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选取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目标点亮时间值;
根据所述目标点亮时间值,分别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进行点亮时间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频闪光源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包括:
预先设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
若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初始点亮延时位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将所述初始点亮延时作为所述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若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不位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则从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任选一目标时间作为所述各个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8.一种频闪光源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至少包括1个工业相机、2个频闪光源和1个工业镜头,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时间;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工业相机的曝光延时变化区间;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曝光时间和所述曝光延时变化区间,确定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是所述工业相机的快门始终打开的时间区间;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确定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延时;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曝光时间区间内,根据所述点亮延时对各个所述频闪光源的点亮时间分别进行调节。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频闪光源使用方法的步骤。
CN201911180366.0A 2019-11-27 2019-11-27 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33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0366.0A CN110933324B (zh) 2019-11-27 2019-11-27 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0366.0A CN110933324B (zh) 2019-11-27 2019-11-27 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3324A true CN110933324A (zh) 2020-03-27
CN110933324B CN110933324B (zh) 2021-05-11

Family

ID=6985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80366.0A Active CN110933324B (zh) 2019-11-27 2019-11-27 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332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2907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深圳市路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源控制器的具有实时速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884497A (zh) * 2021-09-09 2022-01-04 上海深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光源的fpca飞拍检测方法
CN114363524A (zh) * 2022-01-24 2022-04-15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3609A (zh) * 2020-11-17 2022-05-1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曝光时间的调节方法、图像频闪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86317U (zh) * 2010-10-27 2011-06-29 周屹 摄影延时控制装置
CN202385175U (zh) * 2011-11-30 2012-08-15 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频闪跟踪摄像装置
CN102789113A (zh) * 2012-07-27 2012-11-2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同步装置
CN103491677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湖北华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顺序闪光灯的控制系统及其分控装置
CN104735361A (zh) * 2013-12-19 2015-06-24 汤姆逊许可公司 用于获取由闪光灯照明的图像集合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037045A1 (en) * 2010-08-23 2016-02-04 Red.Com, Inc. Multi-exposure video
CN105991935A (zh) * 2015-02-15 2016-10-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控制装置及曝光控制方法
CN105991933A (zh) * 2015-02-15 2016-10-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37045A1 (en) * 2010-08-23 2016-02-04 Red.Com, Inc. Multi-exposure video
CN201886317U (zh) * 2010-10-27 2011-06-29 周屹 摄影延时控制装置
CN202385175U (zh) * 2011-11-30 2012-08-15 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频闪跟踪摄像装置
CN102789113A (zh) * 2012-07-27 2012-11-2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同步装置
CN103491677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湖北华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顺序闪光灯的控制系统及其分控装置
CN104735361A (zh) * 2013-12-19 2015-06-24 汤姆逊许可公司 用于获取由闪光灯照明的图像集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1935A (zh) * 2015-02-15 2016-10-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控制装置及曝光控制方法
CN105991933A (zh) * 2015-02-15 2016-10-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德]西里尔·汉里丝曼切: "《静物摄影》", 1 September 2014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3609A (zh) * 2020-11-17 2022-05-1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曝光时间的调节方法、图像频闪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513609B (zh) * 2020-11-17 2024-05-1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曝光时间的调节方法、图像频闪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782907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深圳市路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源控制器的具有实时速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2782907B (zh) * 2020-12-30 2021-12-21 深圳市路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源控制器的具有实时速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884497A (zh) * 2021-09-09 2022-01-04 上海深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光源的fpca飞拍检测方法
CN113884497B (zh) * 2021-09-09 2023-03-14 上海深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光源的fpca飞拍检测方法
CN114363524A (zh) * 2022-01-24 2022-04-15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3524B (zh) * 2022-01-24 2022-09-20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3324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3324B (zh) 频闪光源使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71892B (zh) 曝光延时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853109A (zh) 一种自动调节闪光的方法及拍摄终端
CN106385544B (zh) 一种相机曝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JP6460829B2 (ja)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光量変化特性の算出方法
CN102404495B (zh) 数字相机的拍摄参数的调整方法
CN101523897A (zh) 具有降低噪声的电子图像捕获
CN102523386B (zh) 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的自动曝光方法
JP2005275265A5 (zh)
JP2002244027A (ja) 測距装置
JPH05191715A (ja) ストロボ制御方法
CN110231018A (zh) 一种结构光测距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6529235B1 (en) Auto white balance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digital camera with a strobe
JP4130450B2 (ja) 自動色補正機能が備えられた撮影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KR20110054179A (ko) 깊이 값 측정을 이용한 플래시 영상 색상 보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3438473B (zh) 相机快门迟滞时间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4994309B (zh) 一种消除相机光斑的方法及系统
JP3178107B2 (ja) カメラの測光制御装置
TW201812371A (zh) 可隨時間進程動態改變鏡頭焦距的攝影裝置及其自動對焦方法
CN101411182B (zh) 自动相位调整装置
JP2018133826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7278867B (zh) 图像传感器芯片成像系统及其曝光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8102116A (zh) 一种针对摄像机的曝光参数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JP3409362B2 (ja) カメラの輝度値演算装置
US20220239820A1 (en) A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obtaining a camera set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8

Address after: Room 308, Building A2, Building A1A2, Guangm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ina Merchants Bureau, Guangguan Road, Fenghuang Community, Fenghu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ANMAD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a, floor 3, building C, No. 2, Bangkai Technology City, No. 9, Bangkai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Fenghuang street, Guangming New Area,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eco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