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1976B -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1976B
CN110931976B CN201911154103.2A CN201911154103A CN110931976B CN 110931976 B CN110931976 B CN 110931976B CN 201911154103 A CN201911154103 A CN 201911154103A CN 110931976 B CN110931976 B CN 110931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 wave
wave antenna
antenna module
gea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41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1976A (zh
Inventor
赵斌
陈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541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1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1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1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1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1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two co-ordinates of the ori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2Arrangements for de-icing; Arrangements for drying-out ; 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01Q1/122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onto a wall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天线部件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毫米波天线模块;连接支架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架绕转动轴线周向转动以带动毫米波天线模块转动;和连接支架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相对于转动轴线运动,以调整毫米波天线模块与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中,第一驱动装置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可以随着支架转动,并且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与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这样扩大了毫米波天线的运动范围,从而使得客户终端设备可以接收信号较强的毫米波信号。

Description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Premise Equipment,CPE)。
背景技术
5G无线通信具有通信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5G通信所使用的频谱主要包括sub-6GHz和毫米波,其中,毫米波具有可以提供连续100M以上的频宽和极大的数据吞吐量等优点。但是,毫米波频率高波长短,衍射能力弱,穿透能力弱,毫米波的传输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使得应用毫米波的终端设备收发到的毫米波信号较弱。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Equipment,CPE)。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毫米波天线模块;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架绕转动轴线周向转动以带动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转动;和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运动,以调整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与所述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外壳和以上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所述天线部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中,第一驱动装置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可以随着支架转动,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可以运动至信号较强的位置收发信号,并且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与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这样扩大了毫米波天线模块的运动范围,从而使得客户终端设备可以接收信号较强的毫米波信号;另外,这样还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实现任意位置的朝向,避免在多个方向分别设置多个毫米波天线,降低了具有天线部件的客户终端设备的成本。
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的另一个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的又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a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8b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的另一个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7中的天线部件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客户终端设备1000、基站1100、外壳500、散热通道510、底座520、进气通道521、围壁530、顶盖540、连接器600、主电路板700、框体400、散热风扇300、天线单元200、转动轴线101、天线部件100、支架10、转轴部11、支撑部12、毫米波天线模块20、电路板21、避让空间211、毫米波天线22、第一面221、第二面222、第一连接区223、第二连接区224、驱动装置30、第一电机31、第一传动组件32、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第三齿轮323、转动轴324、散热元件40、基体41、散热片42、安装座50、第一收容空间51、第二收容空间52、本体53、盖体54、位置传感器60、磁性元件70、第二驱动装置80、第二电机81、第二传动组件82、第一连杆821、第二连杆8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1000(Customer PremiseEquipment,CPE)的立体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1000是一种无线宽带接入设备,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将基站1100(Base Station)传送的信号转换成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用的WiFi(Wireless Fidelity)信号的设备,可同时支持多个移动终端上网。客户终端设备1000也可以将数据发送至基站1100,以通过基站1100将数据传送到服务器中心。
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安装在室内,也可以安装在室外。具体地,在客户终端设备1000安装在室内时,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安装在墙上,也可以放置在桌面上等位置。在客户终端设备1000安装在室外时,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固定在墙上,例如,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墙上。位于室外的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室内的市电电源,以使得市电可以为客户终端设备1000持续供电。
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呈圆柱状、方柱形等规则形状,当然,客户终端设备1000也可以呈其他异形的形状。如图1所示的客户终端设备1000中,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横截面大致呈椭圆形。
请参阅图2-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客户终端设备1000包括外壳500、框体400、散热风扇300、天线单元200和天线部件100。框体400设置在外壳500内,框体400用于承载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零部件,例如,框体400用于承载天线部件100及散热风扇300。散热风扇300设置在外壳500内,散热风扇300用于产生气流以将外壳500内的热量散发至外壳500外。
天线单元200设置在外壳500内,天线单元200用于收发信号。天线部件100至少部分设置在外壳500内。天线部件100用于收发毫米波信号。天线部件100的工作频段与天线单元200的工作频段不同。或者说,天线单元200收发的信号的频率与天线部件100收发的信号的频率不同。
具体地,外壳500为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外部零件。外壳500可以构成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外部形状,或者说,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具体形状大致由外壳500决定。例如,在外壳500呈圆柱状时,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整体形状呈圆柱状。
可以理解,外壳500可以为中空结构,外壳500可以收容终端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零部件以保护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零部件。例如,外壳500可以减少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零部件的受到的冲击,防止该内部零部件产生移位等不良后果而影响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正常使用。又如,外壳500可以减少灰尘、水汽等异物与该内部零部件接触,避免该内部零部件产生短路等损坏。
外壳500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塑料等材料制成。为了提高客户终端设备1000收发信号的能力,外壳500可以采用塑料等非屏蔽材料制成。如此,信号可以穿透外壳500而被外壳500内的天线单元200或天线部件100接收。另外,外壳500内的天线单元200或天线部件100可以透过外壳500发射信号。
当然,外壳500可以根据外壳500的具体功能采用多种材料制成。例如,外壳500作为承载的部分可以采用金属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500可以具有散热通道510,散热通道510用于使外壳500内的热量散发至外壳500外。如此,外壳500内热量可以通过散热通道510散发至外壳500外,从而降低外壳500内的温度,保证客户终端设备1000正常工作。
具体地,散热通道510可以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异形等具体形状的孔。另外,散热通道5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散热通道510可以沿外壳500的周向的间隔排布,多个散热通道510可以增加外壳500内的热量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降温速率。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通道510可以位于外壳500的顶部。可以理解,温度较高的空气一般向上流动,因此,将散热通道510设置在外壳500的顶部有利于外壳500内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510散发出去。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指的“顶部”为,在客户终端设备1000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位于客户终端设备1000上方的部分。例如,在高度方向上,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顶部的高度为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总高度的1/3。因此,外壳500的顶部为在客户终端设备1000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外壳500的上方部分。
散热通道510可以形成在外壳500的顶端面,也可以形成在外壳500的侧面,或者在外壳500的顶端面和侧面均形成有散热通道510。
当然,在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散热量足够小的时候,散热通道510可以省略。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散热量可以通过外壳500传递到外壳500外。
请参阅图5-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500可包括底座520、围壁530和顶盖540。围壁530连接底座520和围壁530。具体地,底座520和围壁530可以为分体结构,或者说,围壁530可以拆卸地安装在底座520上。当然,底座520和围壁530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围壁530和顶盖540可以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底座520可以为客户终端设备1000放置在桌面等支撑面上时提供支撑。底座520可以为块状,也可以为板状等形状。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底座520开设有进气通道521,进气通道521用于供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外部气体进入外壳500内,以使气体吸收客户终端设备1000产生的热量后从散热通道510散发至外壳500外。
围壁530可以形成收容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零部件的收容空间。围壁530可以为连续结构,或者说,围壁530没有形成结合缝。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连接器600从围壁530露出,如图4-5所示。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通过连接器600与其他设备通信或者连接电源。所说的连接器600例如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连接器600、电源插接座等连接器。本申请实施方式不限制连接器600的具体类型。
顶盖540可以遮盖围壁530的顶部。顶盖540可以从围壁530的顶部遮蔽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零部件。顶盖540可以呈片状或块状等结构。另外,顶盖540的外端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形状,在此不限制顶盖540的结构和形状。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散热通道510设置在顶盖540和围壁530的连接处。或者说,散热通道510位于围壁530的顶端和顶盖540之间。在散热通道510为环状时,散热通道510可以由顶盖540和围壁530的间隔设置形成的缝隙所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体400作为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承载元件。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零件可以安装在框体400上。例如,散热风扇300、天线单元200和天线部件10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安装在框体400上。再如,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主电路板700安装在在框体400上。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零件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安装在框体400上,在此不限制该内部零件的具体安装方式。
由于框体400的结构适应于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零件的安装位置,因此,框体400的形状一般呈非规则状。为了使得框体400容易制造成型,框体400可以采用注塑的工艺成型。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壳体500可以支撑客户移动终端1000的情况下,框体400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3-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扇300与天线部件100可以间隔设置,散热风扇300用于产生气流以将外壳500内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510散发至外壳500外。或者说,在散热风扇300工作时,带有热量的气流从外壳500内经过散热通道510后流出至外壳500外。如此,散热风扇300可以加快气体的流动,从而可以降低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内部温升,保证客户终端设备设备正常使用。
例如,散热风扇300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从进气通道521吸入温度较低的空气,使得温度较低的空气吸收外壳500的热量后从散热通道510排出。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扇300可位于天线部件100的上方。此处所指的“上方”为,客户终端设备1000处于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客户终端设备1000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扇300的位置可高于天线部件100的位置。
散热风扇300可以通过导线与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主电路板700连接,主电路板700可以控制散热风扇300运行。散热风扇300可以是离心风扇,也可以为轴流风扇,在此不限制散热风扇300的具体类型,只要散热风扇300可以将外壳500内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510散发至外壳500外即可。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散热量足够小的时候,散热风扇300可以省略。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散热量可以通过外壳500传递到外壳500外,或者通过散热通道510散发至壳体500外。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天线单元200的工作频段可以在6GHz以下(Sub-6 GHz)。例如,天线单元200的工作频段为3.3-3.6GHz以及4.8-5.0GHz。也即是说,天线单元200可以收发5G信号。可以理解,天线单元200具有天线,天线单元200通过天线收发信号。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单元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天线单元200沿外壳500的周向排布。由于信号具有方向性,因此,在外壳500的周向上布置多个天线单元200,这样可以使得客户终端设备1000在各个方向收发信号,提高客户终端设备1000收发信号的能力。
具体地,天线单元200呈片状。在多个天线单元200中,其中一部分天线单元200可以贴设在框体400上,一部分天线单元200可以贴设在外壳500的内表面。天线单元200可以通过导体与主电路板700连接,从而使得主电路板700可以控制天线单元200收发信号。
当然,可以理解,天线单元200可以省略,整个客户终端设备1000仅通过天线部件100收发信号。
请参阅图7-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部件100包括支架10、毫米波天线模块20、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80。毫米波天线模块20设置在支架10上。第一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支架10绕转动轴线101周向转动以带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转动。第二驱动装置80连接支架10,第二驱动装置80用于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现对于转动轴线101运动,以调整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100和客户终端设备1000中,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80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随着支架10转动,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运动至信号较强的位置收发信号,并且第二驱动装置80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这样扩大了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运动范围,从而使得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接收信号较强的毫米波信号;另外,这样还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实现任意位置的朝向,避免在多个方向分别设置多个毫米波天线,降低了具有天线部件100的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成本。
具体地,支架10可以采用塑料或者金属等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使得支架10可以稳定地支撑毫米波天线模块20。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通过螺纹、卡扣、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架10上。
支架10与第一驱动装置30连接,可以指支架10直接地与第一驱动装置30,也可以指通过其他介质与第一驱动装置30连接。类似地,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直接地与第二驱动装置80,也可以指通过其他介质与第二驱动装置80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术语“连接”如果无特殊的说明,均应做广义的理解。
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工作频段与以上的天线单元200的工作频段不同。也即是说,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工作于两种不同的频段,可以实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例如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模式和接收低于6GHz信号的模式。
毫米波天线模块20用于收发毫米波(millimeter wave)。毫米波是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由于毫米波容易被吸收,导致毫米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衰减。另外,由于毫米波的波瓣小,使得毫米波的传播范围小,指向性强。毫米波天线模块20在预定位置方能获得信号较强的毫米波信号。
可以理解,在第二驱动装置80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靠近转动轴线101,以使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较小的情况下,此时第一驱动装置30毫米波天线模块20绕转动轴线101转动,由于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转动半径较小,可以使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运动轨迹范围较小。
类似地,在第二驱动装置80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远离转动轴线101,以使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较大的情况下,此时第一驱动装置30毫米波天线模块20绕转动轴线101转动,由于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转动半径较大,可以使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运动轨迹范围较大。
另外,在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较大的情况下,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更加靠近外壳500,从而可以通过外壳500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更强。
因此,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转动,第二驱动装置80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相对于转动轴线101运动以调整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运动范围更大,从而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朝向预定的方位收发信号,提高了毫米波天线模块20收发毫米波信号的能力。另外,毫米波天线模块20收发毫米波信号,使得本申请方式的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实现收发5G信号的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支架10绕转动轴线101周向转动指的是,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支架10转过的角度可以为360度或小于360度。第一驱动装置30可以驱动支架10绕X轴、Y轴和Z轴中的至少一轴转动。其中,X轴、Y轴和Z轴相互垂直,X轴、Y轴为水平方向,Z轴为竖直方向。X轴、Y轴和Z轴的正方向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轴,当右手的四指从正向X轴以π/2角度转向正向Y轴时,大拇指的指向是Z轴的正向。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转动轴线101的方向为Z轴方向,或者说,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支架10绕Z轴转动,如图7所示。
第二驱动装置80可以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移动,或者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同时移动和转动,从而可以调整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如图9所示的方位中,第二驱动装置80可以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在X轴和Y轴中的至少一轴移动,从而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某一预定点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例如是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重心或角点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
如图8a及图8b的示例中,第一驱动装置30可以驱动支架10转动,以使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从朝向偏离基站1100的位置转动至朝向正对基站1100的位置,从而提高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与基站1100之间传送信号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成本,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为一个。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包括电路板21和毫米波天线22。毫米波天线22设置在电路板21上并与电路板21电连接。电路板21固定在支架10上。如此,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通过电路板21固定在支架10上,从而使得毫米波天线22随着支架10转动至预定位置收发毫米波信号。
具体地,电路板21可以为刚性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电路板21与毫米波天线22安装的稳定性,电路板21例如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等刚性电路板。电路板21可以通过螺钉、粘接等方式与支架10固定在一起。
毫米波天线22呈片状。毫米波天线2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21上。毫米波天线22可以与电路板21实现信号传递的目的。例如,电路板21可以将毫米波天线22接收的信号传送至主电路板700。
需要指出的是,毫米波天线22为一个。在毫米波天线22通过导线与主电路板700电连接的情况下,电路板21可以省略。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毫米波天线2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221和第二面222,毫米波天线22通过第一面221收发信号。毫米波天线模块20包括散热元件40,散热元件40设置在第二面222。
如此,散热元件40可以将毫米波天线22产生上的热量快速地散发,以降低毫米波天线22的温度,保证毫米波天线22正常运行。
可以理解,在支架10转动的过程中,毫米波天线22的第一面221的朝向也发生改变,毫米波天线22的第一面221的朝向转动至预定位置时可以有效地接收毫米波信号。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朝向为第一面221的朝向。
散热元件4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的固定在第二面222。为了提高散热元件40与第二面222之间的导热性能,散热元件40与第二面222之间可以设置有导热硅脂等导热性较佳的元件。
具体地,散热元件40包括基体41和自基体41延伸的多个散热片42。多个散热片42间隔设置。基体41呈片状并贴合在第二面222。如此,多个散热片42可以增加散热元件40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元件40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面221可以根据第一面221的法线为中心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收发信号。如此可以增大第一面221收发信号的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在初始位置时,第一面221可以是竖直设置,也可以是倾斜设置或者倾斜设置。在此不限定第一面221初始位置的朝向。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1开设有避让空间211,第二面222包括第一连接区223和第二连接区224,第一连接区223与电路板2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器通过避让空间211露出。散热元件40连接第二连接区224并至少部分容置在避让空间211中。
如此,散热元件40与电路板21之间具有重叠部分,这样可以使得散热元件40与电路板21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提高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结构紧凑性,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更加小型化。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避让空间211连通电路板21的边缘,或者说,避让空间211的边缘为开放的孔。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避让空间211也可以与电路板21的边缘隔断。避让空间211的形状可以根据散热元件40的形状具体设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散热元件40部分地容置在避让空间211中。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散热元件40的体积小于避让空间211的容积时,散热元件40可以完全地收容在避让空间211内。
当然,在毫米波天线22发热量较小时,散热元件40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1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30包括第一电机31和第一传动组件32,第一电机3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2驱动支架10转动。如此,第一传动组件32可以使得支架10的转动过程更加稳定。第一电机31例如为步进第一电机31、伺服第一电机31等具体类型第一电机31。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32可以省略。第一电机31的第一电机轴可以与直接地连接支架10,以在第一电机轴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支架10转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32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支架10转动。或者说,第一传动组件32包括齿轮组件。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支架10的转动精度可以小于或等于0.3度,实现了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精确定位。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电机31的步进角为18度,或者说,给第一电机31一个脉冲信号,第一电机轴最少旋转18度。在此情况下,第一传动组件32的传动比假若为60,此时,第一电机31通过传动比可以使得支架10的最小转过角度为0.3(18/60)度。
可以理解,在第一电机31的步进角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传动组件32的传动比越大,支架10的最小转过角度越小。由于齿轮传动的方式容易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大传动比,因此,齿轮传动的方式可以使得支架10的转动精度更高,并且转动更加稳定。另外,齿轮传动的方式可以增大传递给支架10的扭力,以使支架10可以更加稳定地转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32也可以通过带轮传动等方式带动支架10转动。
请参阅图12-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32可以包括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和第三齿轮323。第一齿轮321与第一电机31固定连接。第二齿轮322与支架10固定连接。第三齿轮323连接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的第三齿轮323,第二齿轮322的转速小于第一齿轮321的转速。
如此,第一传动组件32通过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和第三齿轮323可以使得支架10的转速较低,从而可以使得毫米波传动模块较精确地转动至预定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和第三齿轮323均偏心设置。或者说,第一齿轮321的轴线、第二齿轮322的轴线、第三齿轮323的轴线均不重合。这样可以使得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和第三齿轮323所堆叠的高度较低,可以降低天线部件100的厚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可以同心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321与第三齿轮323外啮合,第三齿轮323与第二齿轮322外啮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321与第三齿轮323可以内啮合。例如,第三齿轮323为齿圈。另外,第三齿轮323与第二齿轮322可以内啮合。
可以理解,第二齿轮322与第一齿轮321的转速比即为第一传动组件32的传动比。第一传动组件32的传动比可以根据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和第三齿轮323的齿数具体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齿轮323的数量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第三齿轮323为双联齿轮。如此,多个第三齿轮323容易使得第一传动组件32的传动比更大。另外,至少一个第三齿轮323为双联齿轮,使得第三齿轮323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三齿轮3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齿轮323均为双联齿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三齿轮323的数量可以为3个或者大于3的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多个第三齿轮323依次啮合,从而将第一齿轮321的动力传递至第二齿轮322。每个第三齿轮323的齿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齿轮323可以省略,此时,第一齿轮321与第二齿轮322啮合。
请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0包括转轴部11和支撑部12,支撑部12连接转轴部11。毫米波天线模块20固定在支撑部12。转轴部11与第二齿轮322固定连接。如此,第二齿轮322可以通过转轴部11带动支架10转动。
在一个例子中,转轴部11与支撑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2为分叉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2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支撑部12可以稳定地安装毫米波天线模块20即可。
具体地,第二齿轮322可以具有转动轴324,转轴部11套设在转动轴324上。例如,转轴部11通过过盈的方式与第二齿轮322的转动轴32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二齿轮322可以带动支架10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通过导线向主电路板700传送信号,为了防止连接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导线在支架10转动的过程中出现缠线的不良现象,支架10可以通过导电滑环与第二齿轮322连接,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导线连接导电滑环以通过导电滑动向主电路板700传送信号。
请参阅图1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部件100还可以包括安装座50,安装座50具有第一收容空间51和第二收容空间52,第二收容空间52与第一收容空间51隔离设置。第一电机31安装于第一收容空间51,第一传动组件32安装于第二收容空间52,支架10位于安装座50外侧。
如此,安装座50可以为第一传动组件32和第一电机31提供支撑,保证第一电机31和第一传动组件32安装的稳定性。另外,第一收容空间51容置第一电机31,第二收容空间52容置第一传动组件32,这样可以第一电机31与第一传动组件32干涉。第二收容空间52的形状根据第一传动组件32的整体形状具体设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321固定在第一电机31的第一电机轴上。第二齿轮322和第三齿轮323均转动地设置在安装座50上。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50大致呈圆柱状,或者说,安装座50的外周轮廓的形状为圆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座50可以为立方体等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安装座50包括本体53和与本体53可拆卸连接的盖体54。例如,本体53与盖体54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安装座50设置有第一收容空间51,本体53与盖体54围成有第二收容空间52,支架10转动地设置在盖体54背离本体53的一侧。
如此,本体53和盖体54可拆卸连接并围成第二空间52,这样可以在盖体54与本体53拆卸的情况下安装第一传动组件32,使得第一传动组件32更加容易安装。
请参阅图12及图1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天线部件100可以包括轴承325,轴承325固定在安装座50,转动轴324穿设于轴承325。具体地,轴承325的外圈固定在盖体54上,转动轴324穿设在轴承325的内圈中。
请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装置80可以包括第二电机81和第二传动组件82,第二电机81固定在支架50上,第二传动组件82连接第二电机81及毫米波天线模块20,第二电机81用于通过第二传动组件82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相对于转动轴线101运动。
如此,第二电机81可以通过第二传动组件82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相对于转动轴线101运动。具体地,第二电机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支架上。
第二传动组件82可以是齿轮组件,也可以是带轮组件、连杆结构等组件。或者说,第二电机81通过齿轮传动、带轮传动或者连杆传动等方式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电机81为丝杆电机时,第二传动组件82可以省略。
如图12的示例中,第二传动组件82包括第一连杆821和第二连杆822,第一连杆8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81及毫米波天线模块20连接,第二连杆822的两端分别与支架10及毫米波天线模块20连接,第二电机81用于驱动第一连杆821转动以使毫米波天线模块20相对于转动轴运动。
如此,第一连杆821、第二连杆822、支架10和毫米波天线模块20形成四连杆机构,在第二电机81驱动第一连杆821转动时,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相对于转动轴线101运动。
具体地,第一连杆821与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822均与支架10及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转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821连接电路板,第二连杆822连接电路板和支架10。
第一连杆821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连杆822的长度,也可以小于第二连杆822的长度。另外,第一连杆821可以做360度转动,第二连杆822可以摆动,从而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相对于转动轴线101运动。
请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部件100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60,位置传感器60用于检测支架10的转动角度。如此,根据位置传感器60反馈的数据可以准确地控制支架10转动的位置,从而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精准的转动至预定位置以高效地收发信号。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向第一电机31发送控制支架10转动20度的控制指令,第一电机31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运行以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2带动支架10转动。由于误差,若位置传感器60检测支架10实际上转动的角度为25度,则说明支架10旋转过度,那么则控制第一电机31驱动支架10回转5度,以使带有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支架10位于信号较佳的位置。
也即是说,位置传感器60可以实现对第一电机31实现闭环控制,以准确地支架10转过的角度。
具体地,位置传感器60可以为磁性传感器,例如,位置传感器60为霍尔传感器。当然,位置传感器60也可以为红外传感器等其他可以检测位置角度的传感器。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位置传感器60为磁性编码器,磁性编码器设置在第二齿轮322的下方。第二齿轮322上设置有磁性元件70,磁性元件70例如磁铁。磁芯元件与磁性编码器对齐设置。磁性可以感测磁性元件70所形成的磁场的变化,从而确定第三齿轮323转动后的位置。可以理解,由于第二齿轮322与支架10固定连接,因此,通过检测第二齿轮322的位置,可以进一步地确定支架10转动后的位置。
综上,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100包括支架10、毫米波天线模块20、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80。毫米波天线模块20设置在支架10上。第一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支架10绕转动轴线101周向转动以带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转动。第二驱动装置80连接支架10,第二驱动装置80用于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20现对于转动轴线101运动,以调整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100和客户终端设备1000中,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80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随着支架10转动,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可以运动至信号较强的位置收发信号,并且第二驱动装置80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与转动轴线10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这样扩大了毫米波天线模块20的运动范围,从而使得客户终端设备1000可以接收信号较强的毫米波信号;另外,这样还可以使得毫米波天线模块20实现任意位置的朝向,避免在多个方向分别设置多个毫米波天线,降低了具有天线部件100的客户终端设备1000的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部件用于客户终端设备,所述天线部件包括:
支架;
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毫米波天线模块,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毫米波天线;
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架绕转动轴线周向转动以带动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转动,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架绕Z轴转动,Z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和
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运动,以调整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与所述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运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的电路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及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的电路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运动,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架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支架和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在XY平面运动,XY平面为水平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支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所述支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转速小于所述第一齿轮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转轴部和连接所述转轴部的支撑部,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固定在所述支撑部,所述转轴部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具有转动轴,所述转轴部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部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第一收容空间和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隔离设置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安装座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盖体,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本体与所述盖体围成有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支架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盖体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天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毫米波天线通过所述第一面收发信号,所述毫米波天线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面的散热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部件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支架的转动角度。
11.一种客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和
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部件,所述天线部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CN201911154103.2A 2019-11-22 2019-11-22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Active CN110931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4103.2A CN110931976B (zh) 2019-11-22 2019-11-22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4103.2A CN110931976B (zh) 2019-11-22 2019-11-22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1976A CN110931976A (zh) 2020-03-27
CN110931976B true CN110931976B (zh) 2021-07-09

Family

ID=6985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4103.2A Active CN110931976B (zh) 2019-11-22 2019-11-22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19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8495B (zh) * 2020-06-03 2021-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46219A (zh) * 2021-06-01 2021-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毫米波天线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634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紧缩场测量的馈源定位及偏焦装置
CN207528910U (zh) * 2017-11-16 2018-06-2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模拟器及角度模拟装置
CN109524784A (zh) * 2018-11-26 2019-03-26 西安华运天成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信号接收器用调节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6680A1 (ja) * 2015-07-07 2017-01-12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US9979082B2 (en) * 2015-08-10 2018-05-22 Viasa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steerable antenna with single-drive mechanism
CN205069857U (zh) * 2015-09-20 2016-03-02 金华技物光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全范围定向天线系统
CN206432395U (zh) * 2017-01-24 2017-08-22 成都大学 方向可调的信号接收装置
CN208767461U (zh) * 2018-08-27 2019-04-19 海上通(舟山)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度指向天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634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紧缩场测量的馈源定位及偏焦装置
CN207528910U (zh) * 2017-11-16 2018-06-2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模拟器及角度模拟装置
CN109524784A (zh) * 2018-11-26 2019-03-26 西安华运天成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信号接收器用调节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1976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2217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CN110829027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US10186756B2 (en) Antennas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110931976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CN110931977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JP2002009533A (ja) アンテナ構造、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該アンテナ構造を使用する拡張カード
JP3033735B2 (ja) 密閉型筐体
JP6173512B1 (ja) 電子機器
CN111132507B (zh) 客户终端设备
CN111106448B (zh) 客户终端设备
CN111010203B (zh) 客户终端设备
KR20220112823A (ko) 안테나 선택을 위한 사용자 단말 장비 및 방법
EP4068796B1 (en) Network device
CN110931978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CN111010204B (zh) 客户终端设备
CN210745145U (zh) 客户前置设备
JP2006033699A (ja) 無線機一体型アンテナ及び無線機一体型アンテナの製造方法
CN111093118A (zh) 网络设备
JP2005252526A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ならびに無線通信カード
WO2021232977A1 (zh) 天线模块和电子设备
TWI501463B (zh) 無線收發裝置及其天線模組
US20120119956A1 (en) Antenna Device
CN218412879U (zh) 毫米波雷达及无人机
CN112995370A (zh) 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3816422U (zh) 一种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