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1305A - 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1305A
CN110931305A CN201911263203.9A CN201911263203A CN110931305A CN 110931305 A CN110931305 A CN 110931305A CN 201911263203 A CN201911263203 A CN 201911263203A CN 110931305 A CN110931305 A CN 110931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n
spring
connecting rod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32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1305B (zh
Inventor
梁吉省
李红伶
王强宏
黄新
束学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oj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oj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oj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oj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32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1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1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1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1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1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01H31/04Interlocking mechanisms
    • H01H31/10Interlock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包括第一、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和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套筒转动,第二轴承座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套筒和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轴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套筒转动,第一、二套筒内套装有主轴,主轴上固设有第一拨动销,主轴上沿轴向滑动安装有第二拨动销,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有容纳第一拨动销的卡槽,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设有长条槽口,第一套筒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二拨动销进入或离开长条槽口。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能够利用一台机构实现隔离开关的开合和接地开关的开合,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占用空间小,便于装配和维护。

Description

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输配电柜开关中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配电柜中,隔离开关通过隔离控制模块实现开合控制,接地开关通过接地控制模块实现开合控制,隔离控制模块和接地控制模块为两个独立的控制模块,从而造成占用空间大,且与两个控制模块相配合的装置容易造成误差积累,不利于装配与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能够利用一台机构实现隔离开关的开合和接地开关的开合,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占用空间小,便于装配和维护。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和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套筒转动,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套筒和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套筒转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套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用于驱动隔离刀,所述主轴上固定设有第一拨动销,所述主轴上沿轴向滑动安装有第二拨动销,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拨动销位于卡槽内,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长条槽口,所述第一套筒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二拨动销进入或离开长条槽口。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中所述卡槽贯穿第一套筒的筒壁,所述长条槽口贯穿第二套筒的筒壁。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中所述卡槽设置于第一套筒的筒壁内侧面上,所述卡槽位于第一套筒的端口处,所述长条槽口设置于第二套筒的筒壁内侧面上。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中所述传动件包括摆臂、连杆、拨盘和固定销,所述摆臂铰接设置于第一轴承座上,所述摆臂的一端设于第一套筒的端口处,所述第一套筒的端口上设有凸起,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拨盘固定连接,所述拨盘套装于主轴和第二套筒的外侧,所述主轴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一长条通孔,所述第二拨动销穿插于所述第一长条通孔内,所述固定销固定设置于主轴上,所述固定销上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穿插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与第二拨动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动销与固定销之间的第一销轴上套装有弹簧,所述第二拨动销位于拨盘和固定销之间,所述第二拨动销与拨盘相抵,当第一套筒端口上的凸起与摆臂的一端相抵时,所述摆臂通过连杆和拨盘驱动第二拨动销离开长条槽口并压缩弹簧,当第一套筒端口上的凸起与摆臂的一端脱离时,所述弹簧推动第二拨动销进入长条槽口。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中所述销孔设为两个,每个所述销孔中均穿插有一个所述第一销轴,两个所述第一销轴与第二拨动销固定连接,每个第一销轴上均套装有一个所述弹簧。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中所述摆臂的一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与第一套筒的端口相抵,所述摆臂铰接设置于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设置于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连杆上固定设有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所述摆臂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销轴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沿主轴轴向布置的第二长条通孔,所述第二销轴位于所述第二长条通孔内,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沿主轴轴向布置的第三长条通孔,所述第三销轴位于所述第三长条通孔内。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第一套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第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一齿轮轴与第一套筒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设置于第二套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四锥齿轮设置于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轴与第二套筒相互垂直布置。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套筒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齿轮轴转动安装于第一轴承座套内,所述第一轴承座套固定设于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二套筒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二齿轮轴转动安装于第二轴承座套内,所述第二轴承座套固定设于第二轴承座上。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套筒上固定安装有接地挂簧拐臂,所述接地挂簧拐臂与第一伸缩套筒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伸缩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一伸缩套筒的外侧套装有接地弹簧,所述第二套筒上固定安装有隔离挂簧拐臂,所述隔离挂簧拐臂与第二伸缩套筒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二支座铰接,所述第二伸缩套筒的外侧套装有隔离弹簧。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伸缩套筒包括第一上套筒和第一下连接杆,所述第一上套筒的一端铰接于接地挂簧拐臂上,所述第一上套筒的另一端内部套装有第一下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一上套筒和第一下连接杆的外侧套装有所述接地弹簧,所述第二伸缩套筒包括第二上套筒和第二下连接杆,所述第二上套筒的一端铰接于隔离挂簧拐臂上,所述第二上套筒的另一端内部套装有第二下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座铰接,所述第二上套筒和第二下连接杆的外侧套装有所述隔离弹簧,所述第一轴承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接地挂簧拐臂转动的第一限位螺栓,所述第二轴承座上设有用于限制隔离挂簧拐臂转动的第二限位螺栓,所述卡槽为沿第一套筒的筒壁周向布置的长条形卡槽。
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通过驱动主轴正向转动,正向转动的主轴驱动隔离刀的状态依次为:接地合闸状态→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隔离合闸状态,之后再通过驱动主轴反向转动,反向转动的主轴驱动隔离刀的状态依次为:隔离合闸状态→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接地合闸状态。当主轴正向转动时:从隔离刀的接地合闸状态开始驱动主轴正向转动,此时,第二拨动销处于离开长条槽口的状态。首先,转动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套筒正向转动,第一套筒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槽和第一拨动销驱动主轴正向转动,转动的主轴驱动隔离刀动作直至隔离刀与接地触头分离(此时处于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在上述第一套筒正向转动过程中,第一套筒同时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二拨动销进入第二套筒的长条槽口中,接着转动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轴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套筒正向转动,第二套筒通过相互配合的长条槽口和第二拨动销驱动主轴继续正向转动,直至主轴驱动隔离刀与隔离触头接触(此时处于隔离合闸状态)。当主轴反向转动时:从隔离刀的隔离合闸状态开始驱动主轴反向转动,此时,第二拨动销处于进入长条槽口的状态。首先,转动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轴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套筒反向转动,第二套筒通过相互配合的长条槽口和第二拨动销驱动主轴反向转动,转动的主轴驱动隔离刀动作直至隔离刀与隔离触头分离(此时处于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接着转动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套筒反向转动,第一套筒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槽和第一拨动销驱动主轴继续反向转动,直至主轴驱动隔离刀与接地触头接触(此时处于接地合闸状态),在上述第一套筒反向转动过程中,第一套筒同时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二拨动销离开长条槽口。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利用一台机构实现隔离开关的开合和接地开关的开合,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占用空间小,便于装配和维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的主视剖视图(隔离刀处于接地合闸状态);
图2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隔离刀处于接地合闸状态);
图3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的俯视图(隔离刀处于接地合闸状态);
图4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的主视剖视图(隔离刀处于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
图5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隔离刀处于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
图6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的俯视图(隔离刀处于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
图7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的主视剖视图(隔离刀处于隔离合闸状态);
图8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沿图7中C-C线的剖视图(隔离刀处于隔离合闸状态);
图9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的俯视图(隔离刀处于隔离合闸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9所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座21和第二轴承座13,所述第一轴承座21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20和第一齿轮轴9,所述第一齿轮轴9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套筒20转动,所述第二轴承座13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套筒14和第二齿轮轴1,所述第二齿轮轴1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套筒14转动,所述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14内套装有主轴6,所述主轴6用于驱动隔离刀,所述主轴6上固定设有第一拨动销30,所述主轴6上沿轴向滑动安装有第二拨动销16,所述第一套筒20的筒壁上设有卡槽42,所述第一拨动销30位于卡槽42内,所述第二套筒14的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长条槽口7,长条槽口7从第二套筒14的端口处向第二套筒14内延伸。所述第一套筒20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二拨动销16进入或离开长条槽口7。
本发明整体安装在固体柜上,主轴6驱动隔离刀动作的方式为:主轴6上固定设有三个隔离刀拐臂5,每个隔离刀拐臂5均通过隔离拉杆与隔离刀连接。因此,在主轴6转动时,其能够驱动隔离刀动作。
卡槽42贯穿第一套筒20的筒壁,所述长条槽口7贯穿第二套筒14的筒壁。卡槽42可以设置于第一套筒20的筒壁中间位置,也可以设置于筒壁的端口处。当卡槽42设置于筒壁的中间位置时,卡槽42形成通孔结构,当卡槽42设置于筒壁的端口处时,卡槽42形成豁口结构。当卡槽42设置于筒壁的中间位置而形成通孔结构时,装配第一拨动销30的时候,将第一拨动销30插入卡槽42与主轴6固定连接即可。
卡槽42设置于第一套筒20的筒壁内侧面上,卡槽42位于第一套筒20的端口处,卡槽42并未贯穿筒壁,此时卡槽42形成凹槽结构,装配的时候,先将第一拨动销30固定于主轴6上,之后再将第一套筒20套装于主轴6外,使第一拨动销30位于卡槽42内。所述长条槽口7设置于第二套筒14的筒壁内侧面上,长条槽口7也没有贯穿筒壁,此时长条槽口7形成凹槽结构。
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槽42贯穿第一套筒20的筒壁且设置于第一套筒20的端口处,形成豁口结构。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长条槽口7贯穿第二套筒14的筒壁。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4、7所示,传动件包括摆臂19、连杆25、拨盘15和固定销17,所述摆臂19铰接设置于第一轴承座21上,所述摆臂19的一端设于第一套筒20的端口处,所述第一套筒20的端口上设有凸起,所述摆臂19的另一端与连杆25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25的另一端与拨盘15固定连接,所述拨盘15套装于主轴6和第二套筒14的外侧,所述主轴6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一长条通孔8,所述第二拨动销16穿插于所述第一长条通孔8内,所述固定销17固定设置于主轴6上,所述固定销17上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穿插有第一销轴37,所述第一销轴37与第二拨动销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动销16与固定销17之间的第一销轴37上套装有弹簧36,所述第二拨动销16位于拨盘15和固定销17之间,所述第二拨动销16与拨盘15相抵,当第一套筒20端口上的凸起与摆臂19的一端相抵时,所述摆臂19通过连杆25和拨盘15驱动第二拨动销16离开长条槽口7并压缩弹簧36,当第一套筒20端口上的凸起与摆臂19的一端脱离时,所述弹簧36推动第二拨动销16进入长条槽口7。
第一套筒20端口的结构类似于凸轮的轮缘,其上设有凸起,随着第一套筒20的转动,凸起会与摆臂19的一端接触和分离,当第一套筒20转动到其上的凸起与摆臂19的一端接触时,凸起会推动摆臂19摆动。
如图4所示,销孔设为两个,每个所述销孔中均穿插有一个所述第一销轴37,两个所述第一销轴37与第二拨动销16固定连接,每个第一销轴37上均套装有一个所述弹簧36。设置两个第一销轴37,能够使第二拨动销16进行更加平稳地运动。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4、7所示,摆臂19的一端安装有滚轮18,所述滚轮18与第一套筒20的端口相抵,滚轮18的设置能够方便第一套筒20驱动摆臂19摆动。摆臂19铰接设置于第一支架28上,所述第一支架28固定设置于第一轴承座21上,所述第二轴承座13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架22,所述连杆25上固定设有第二销轴26和第三销轴24,所述摆臂19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销轴26上,所述第一支架28上设有沿主轴6轴向布置的第二长条通孔27,所述第二销轴26位于所述第二长条通孔27内,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有沿主轴6轴向布置的第三长条通孔23,所述第三销轴24位于所述第三长条通孔23内。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4、7所示,当第一套筒20转动时,其端口上的凸起会推动摆臂19的一端向左侧摆动,摆臂19的另一端又会带动连杆25向右侧运动,在此过程中,连杆25上的第二销轴26和第三销轴24分别沿着第二长条通孔27和第三长条通孔23从左向右运动。接着,连杆25带动拨盘15向右侧运动,于是拨盘15驱动第二拨动销16离开长条槽口7,同时,第二拨动销16向固定销17靠近并压缩弹簧36。随着第一套筒20的转动,当第一套筒20端口上的凸起不再与摆臂19的一端接触后,第一套筒20端口施加于摆臂19一端的向左的推力逐渐减小,当该推力小于弹簧36的弹力时,在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拨动销16从右向左运动直至进入到第二套筒14的长条槽口7内,此时第二拨动销16作远离固定销17的运动。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4、7所示,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2和第二锥齿轮11,所述第一锥齿轮12设置于第一套筒20的外筒壁上,所述第二锥齿轮11设置于第一齿轮轴9上,所述第一齿轮轴9与第一套筒20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锥齿轮4和第四锥齿轮3,所述第三锥齿轮4设置于第二套筒14的外筒壁上,所述第四锥齿轮3设置于第二齿轮轴1上,所述第二齿轮轴1与第二套筒14相互垂直布置。
第一套筒20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一轴承座21上,所述第一齿轮轴9转动安装于第一轴承座套10内,所述第一轴承座套10固定设于第一轴承座21上,所述第二套筒14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二轴承座13上,所述第二齿轮轴1转动安装于第二轴承座套2内,所述第二轴承座套2固定设于第二轴承座13上。
如图2所示,并结合图3、5、6、8、9所示,第一套筒20上固定安装有接地挂簧拐臂31,所述接地挂簧拐臂31与第一伸缩套筒3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伸缩套筒3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座34铰接,所述第一伸缩套筒32的外侧套装有接地弹簧33,所述第二套筒14上固定安装有隔离挂簧拐臂35,所述隔离挂簧拐臂35与第二伸缩套筒39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套筒39的另一端与第二支座41铰接,所述第二伸缩套筒39的外侧套装有隔离弹簧40。第一支座34和第二支座41固定设置于固体柜内。
如图2所示,并结合图5所示,第一伸缩套筒32包括第一上套筒和第一下连接杆,所述第一上套筒的一端铰接于接地挂簧拐臂31上,所述第一上套筒的另一端内部套装有第一下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座34铰接,所述第一上套筒和第一下连接杆的外侧套装有所述接地弹簧33。如图8所示,第二伸缩套筒39包括第二上套筒和第二下连接杆,所述第二上套筒的一端铰接于隔离挂簧拐臂35上,所述第二上套筒的另一端内部套装有第二下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座41铰接,所述第二上套筒和第二下连接杆的外侧套装有所述隔离弹簧40。
如图2所示,并结合图5所示,所述第一轴承座21上设有用于限制接地挂簧拐臂31转动的第一限位螺栓29。如图8所示,第二轴承座13上设有用于限制隔离挂簧拐臂35转动的第二限位螺栓38。所述卡槽42为沿第一套筒20的筒壁周向布置的长条形卡槽。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通过驱动主轴6正向转动,正向转动的主轴6驱动隔离刀的状态依次为:接地合闸状态(如图1-3所示)→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如图4-6所示)→隔离合闸状态(如图7-9所示),之后再通过驱动主轴6反向转动,反向转动的主轴6驱动隔离刀的状态依次为:隔离合闸状态→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接地合闸状态。
当主轴6正向转动时:从接地合闸状态开始驱动主轴6正向转动,此时,如图1所示,第二拨动销16处于离开长条槽口7的状态,同时,第一套筒20端口的凸起与摆臂19的一端相抵。首先,转动第一齿轮轴9,第一齿轮轴9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套筒20正向转动,第一套筒20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槽42和第一拨动销30驱动主轴6正向转动,此时,固定安装于第一套筒20上的接地挂簧拐臂31也发生转动,如图2、5所示,当第一伸缩套筒32的轴线与接地挂簧拐臂31的中心线重合后,再稍微转过一定角度,接地弹簧33释放,其带动第一套筒20快速转动,同时第一套筒20也带动主轴6快速转动,直至接地挂簧拐臂31转动到与第一限位螺栓29相抵不再转动,转动的主轴6驱动隔离刀动作直至隔离刀与接地触头分离(此时处于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在上述第一套筒20正向转动过程中,第一套筒20端口的凸起与摆臂19的一端脱离接触,第一套筒20端口施加于摆臂19一端的向左的推力逐渐减小,当该推力小于弹簧36的弹力时,在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拨动销16沿着第一长条通孔8向左运动进入到第二套筒14的长条槽口7中。接着转动第二齿轮轴1,第二齿轮轴1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套筒14正向转动,第二套筒14通过相互配合的长条槽口7和第二拨动销16驱动主轴6继续正向转动(此时在第一限位螺栓29的作用下,接地挂簧拐臂31和第一套筒20已经不再作正向转动,由于卡槽42为沿第一套筒20的筒壁周向布置的长条形卡槽42,因此,第二套筒14驱动主轴6继续正向转动时,固定设于主轴6上的第一拨动销30能够沿着长条形的卡槽42继续转动,故相互配合的卡槽42和第一拨动销30不会阻碍主轴6继续正向转动),此时,固定安装于第二套筒14上的隔离挂簧拐臂35也发生转动,如图8所示,当第二伸缩套筒39的轴线与隔离挂簧拐臂35的中心线重合后,再稍微转过一定角度,隔离弹簧40释放,其带动第二套筒14快速转动,同时第二套筒14也带动主轴6快速转动,直至隔离挂簧拐臂35转动到与第二限位螺栓38相抵不再转动,转动的主轴6驱动隔离刀与隔离触头接触(此时处于隔离合闸状态)。
当主轴6反向转动时:从隔离合闸状态开始驱动主轴6反向转动,此时,如图7所示,第二拨动销16处于进入长条槽口7的状态,同时,第一套筒20端口的凸起也没有与摆臂19的一端相抵。首先,转动第二齿轮轴1,第二齿轮轴1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套筒14反向转动(此过程中,固定安装于第二套筒14上的隔离挂簧拐臂35压缩隔离弹簧40),第二套筒14通过相互配合的长条槽口7和第二拨动销16驱动主轴6反向转动(此过程中,第一套筒20不转动,第一拨动销30沿着长条形的卡槽42转动),转动的主轴6驱动隔离刀动作直至隔离刀与隔离触头分离(此时处于接地分闸和隔离分闸状态),接着转动第一齿轮轴9,第一齿轮轴9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套筒20反向转动,第一套筒20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槽42和第一拨动销30驱动主轴6继续反向转动(此过程中,固定安装于第一套筒20上的接地挂簧拐臂31压缩接地弹簧33),直至主轴6驱动隔离刀与接地触头接触(此时处于接地合闸状态),在上述第一套筒20反向转动过程中,第一套筒20端口的凸起与摆臂19的一端相抵,驱动摆臂19摆动,摆臂19通过连杆25和拨盘15驱动第二拨动销16沿着第一长条通孔8离开长条槽口7。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利用一台机构实现隔离开关的开合和接地开关的开合,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占用空间小,便于装配和维护。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为三工位,体积较小;
2、本发明为模块化设计,方便装配和调试;
3、本发明采用相对两个轴承座(第一轴承座21和第二轴承座13)支撑传动主轴6,受力均衡;
4、可以通过调节限位高度(即调节第一限位螺栓29和第二限位螺栓38),来改变传动时所需要的角度;
5、多数零件由模具精铸而成,尺寸精度高,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和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套筒转动,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套筒和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套筒转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套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用于驱动隔离刀,所述主轴上固定设有第一拨动销,所述主轴上沿轴向滑动安装有第二拨动销,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拨动销位于卡槽内,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长条槽口,所述第一套筒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二拨动销进入或离开长条槽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贯穿第一套筒的筒壁,所述长条槽口贯穿第二套筒的筒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置于第一套筒的筒壁内侧面上,所述卡槽位于第一套筒的端口处,所述长条槽口设置于第二套筒的筒壁内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摆臂、连杆、拨盘和固定销,所述摆臂铰接设置于第一轴承座上,所述摆臂的一端设于第一套筒的端口处,所述第一套筒的端口上设有凸起,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拨盘固定连接,所述拨盘套装于主轴和第二套筒的外侧,所述主轴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一长条通孔,所述第二拨动销穿插于所述第一长条通孔内,所述固定销固定设置于主轴上,所述固定销上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穿插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与第二拨动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动销与固定销之间的第一销轴上套装有弹簧,所述第二拨动销位于拨盘和固定销之间,所述第二拨动销与拨盘相抵,当第一套筒端口上的凸起与摆臂的一端相抵时,所述摆臂通过连杆和拨盘驱动第二拨动销离开长条槽口并压缩弹簧,当第一套筒端口上的凸起与摆臂的一端脱离时,所述弹簧推动第二拨动销进入长条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孔设为两个,每个所述销孔中均穿插有一个所述第一销轴,两个所述第一销轴与第二拨动销固定连接,每个第一销轴上均套装有一个所述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一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与第一套筒的端口相抵,所述摆臂铰接设置于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设置于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连杆上固定设有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所述摆臂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销轴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沿主轴轴向布置的第二长条通孔,所述第二销轴位于所述第二长条通孔内,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沿主轴轴向布置的第三长条通孔,所述第三销轴位于所述第三长条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第一套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第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一齿轮轴与第一套筒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设置于第二套筒的外筒壁上,所述第四锥齿轮设置于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轴与第二套筒相互垂直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齿轮轴转动安装于第一轴承座套内,所述第一轴承座套固定设于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二套筒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二齿轮轴转动安装于第二轴承座套内,所述第二轴承座套固定设于第二轴承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上固定安装有接地挂簧拐臂,所述接地挂簧拐臂与第一伸缩套筒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伸缩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一伸缩套筒的外侧套装有接地弹簧,所述第二套筒上固定安装有隔离挂簧拐臂,所述隔离挂簧拐臂与第二伸缩套筒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二支座铰接,所述第二伸缩套筒的外侧套装有隔离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套筒包括第一上套筒和第一下连接杆,所述第一上套筒的一端铰接于接地挂簧拐臂上,所述第一上套筒的另一端内部套装有第一下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一上套筒和第一下连接杆的外侧套装有所述接地弹簧,所述第二伸缩套筒包括第二上套筒和第二下连接杆,所述第二上套筒的一端铰接于隔离挂簧拐臂上,所述第二上套筒的另一端内部套装有第二下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座铰接,所述第二上套筒和第二下连接杆的外侧套装有所述隔离弹簧,所述第一轴承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接地挂簧拐臂转动的第一限位螺栓,所述第二轴承座上设有用于限制隔离挂簧拐臂转动的第二限位螺栓,所述卡槽为沿第一套筒的筒壁周向布置的长条形卡槽。
CN201911263203.9A 2019-12-11 2019-12-11 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 Active CN110931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3203.9A CN110931305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3203.9A CN110931305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1305A true CN110931305A (zh) 2020-03-27
CN110931305B CN110931305B (zh) 2022-04-12

Family

ID=69859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3203.9A Active CN110931305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130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03038B1 (ko) * 2006-01-19 2007-04-09 전민숙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용 개폐 조작기
CN203179777U (zh) * 2012-12-07 2013-09-04 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 三工位操动机构
CN207097711U (zh) * 2017-04-28 2018-03-13 爱启(厦门)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和电动模块化的三工位机构及联锁
CN108122707A (zh) * 2017-11-22 2018-06-05 国家电网公司 三工位开关手动操动机构及三工位开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03038B1 (ko) * 2006-01-19 2007-04-09 전민숙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용 개폐 조작기
CN203179777U (zh) * 2012-12-07 2013-09-04 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 三工位操动机构
CN207097711U (zh) * 2017-04-28 2018-03-13 爱启(厦门)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和电动模块化的三工位机构及联锁
CN108122707A (zh) * 2017-11-22 2018-06-05 国家电网公司 三工位开关手动操动机构及三工位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1305B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8552B (zh) 转换装置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10931305B (zh) 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
CN109243878B (zh) 一种转换开关的三位置分合闸操作机构
CN103715007B (zh) 三工位隔离开关工位锁定机构
CN111105940B (zh) 一种电动弹簧机构及接地开关
CN109361166B (zh) 断路器的抽屉柜联锁操作机构
CN203690195U (zh) 三工位隔离开关工位锁定机构
CN209981040U (zh) 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
KR101075539B1 (ko) 쓰리포지션 단로기
CN109192568B (zh) 一种转换开关
CN214956601U (zh) 操作机构及开关
CN210296211U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操作机构
CN209962967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用灭弧结构
CN209015929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112233950A (zh) 一种紧凑型纵旋式隔离开关
CN109378231B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110911221A (zh) 一种储能合闸操作机构
CN220731392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机构
CN210984600U (zh) 一种储能合闸操作机构
CN219998138U (zh)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1045334U (zh) 一种操作机构及设有该操作机构的开关柜
CN214797291U (zh) 一种新型小型断路器总成
CN213998679U (zh) 自动换刀装置以及钥匙加工机
CN218385050U (zh) 一种弹簧型断路器
CN219832444U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自动转换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