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0633A -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0633A
CN110920633A CN201911122585.3A CN201911122585A CN110920633A CN 110920633 A CN110920633 A CN 110920633A CN 201911122585 A CN201911122585 A CN 201911122585A CN 110920633 A CN110920633 A CN 110920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erry
station
floor
inb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25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20633B (zh
Inventor
陈春强
郭全元
关健良
傅琨
杨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olding Co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olding Co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olding Co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225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0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0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0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20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0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KAUXILIAR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WAY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K13/00Other auxiliaries or accessories f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包括车站区域、摆渡区域以及摆渡装置;所述车站区域包括站厅层、出发层以及到达层,所述站厅层与所述出发层连通;所述摆渡区域包括站台层、进站层以及出站层,所述站台层包括至少一条供列车通行的轨道以及与所述轨道对应的基本站台;所述摆渡装置包括摆渡车以及多个牵引装置;所述进站层与所述出发层通过所述摆渡车连通;所述摆渡车在所述进站层或所述出站层内载客移动;所述牵引装置用于牵引所述摆渡车在所述进站层与所述出站层之间、所述基本站台与所述出站层之间、以及所述基本站台与所述进站层之间切换。本申请的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具有高效且省时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上车乘客需步行经过旅客通道、楼扶梯、站台等车站设施,由于旅客通道及楼扶梯数量有限、步行速度慢,且常发生方向错误等因素,造成旅客乘降花费时间长。旅客离开检票闸机后乘降时间长,乘降效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高效且省时的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包括车站区域、摆渡区域以及摆渡装置;所述车站区域包括站厅层、出发层以及到达层,所述站厅层与所述出发层连通;所述摆渡区域包括站台层、进站层以及出站层,所述站台层包括至少一条供列车通行的轨道以及与所述轨道对应的基本站台;所述摆渡装置包括摆渡车以及多个牵引装置;所述进站层与所述出发层通过所述摆渡车连通;所述摆渡车在所述进站层或所述出站层内载客移动;所述牵引装置用于牵引所述摆渡车在所述进站层与所述出站层之间、所述基本站台与所述出站层之间、以及所述基本站台与所述进站层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站厅层、所述出发层以及所述到达层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所述站台层、所述进站层以及所述出站层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站台与所述站厅层、所述进站层与所述出发层以及所述出站层与所述到达层的高度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包括第一越行洞、第二越行洞以及多个活动平台,所述第一越行洞贯穿所述基本站台以连通所述站台层与所述进站层;所述第二越行洞贯穿所述进站层的底部以连通所述进站层与所述出站层;所述活动平台活动地覆盖在所述第二越行洞上。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装置对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越行洞和/或所述第二越行洞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电机、绳索以及滑轮机构,所述牵引电机对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越行洞和/或所述第二越行洞上方,所述绳索的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电机,所述绳索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轮机构与所述摆渡车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站台层包括雨棚,所述雨棚设置在所述基本站台上方,所述牵引电机固定在所述雨棚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平台包括可伸缩的基板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二越行洞的洞口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站厅层与所述站台层设置有连接通道。
一种上述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的运行方式,包括供乘客进站的第一运行模式以及供乘客出站的第二运行模式出站运行;
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为:乘客从所述站厅层进入所述出发层;乘客从所述出发层登入所述摆渡车到达所述进站层;所述摆渡车移动到所述进站层的指定位置;所述牵引装置牵引所述摆渡车从所述进站层转移到所述出站层的基本站台上;乘客从所述摆渡车登入目标列车;
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为:乘客从列车登入所述摆渡车;所述牵引装置牵引所述摆渡车从所述站台层的基本站台上转移到所述出站层;
乘客搭乘所述摆渡车从所述出站层到达所述到达层出站;所述摆渡车移动到所述出站层的指定位置;所述牵引装置牵引所述摆渡车从所述出站层转移到所述进站层。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列车与所述摆渡车一一对应。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通过设置摆渡装置;摆渡装置包括摆渡车以及多个牵引装置;摆渡车在进站层或出站层内载客移动,由牵引装置牵引摆渡车在进站层与出站层之间、基本站台与出站层之间、以及基本站台与进站层之间切换;进站层与出发层通过摆渡车连通,乘客在进站的第一运行模式下,首先从站厅层转移到出发层,从出发层的边缘登入摆渡车,摆渡车载客在进站层内按预定路线平层移动至预定位置,由牵引装置牵引摆渡车从进站层转移动到站台层,并送到对应的基本站台,乘客从摆渡车下到对应的基本站台并登入目标列车中。整个过程中,无需乘客在进站层中步行,因此可以有效的提高行进速度,节省时间;通过摆渡车对应目标列车,可有效减少方向错误,避免登错列车等情况,提高乘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第一运行模式下,乘客以及摆渡车的行进路线;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第二运行模式下,乘客以及摆渡车的行进路线;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运行方式在第一运行模式下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运行方式在第二运行模式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包括车站区域1、摆渡区域2以及摆渡装置3。
车站区域1包括站厅层11、出发层12以及到达层13。站厅层11供乘客办理各种进站业务;出发层12供乘客乘坐进站的摆渡车31(下文提及);到达层13供乘客从摆渡车31下车并从到达层13出站。
摆渡区域2包括站台层21、进站层22以及出站层23;进站层22供摆渡车31通行或等候;将所有上车的乘客从出发层12同时运送至站台层21的基本站台211(下文提及);站台层21包括至少一条供列车(未标出)通行的轨道212以及与轨道212对应的基本站台211;每一个列车均停留在对应的轨道212上等待乘客登入或者登出;基本站台211供摆渡车31停靠,乘客实现上下车;
出站层23供摆渡车31通行或等候,将所有下车的乘客送到到达层13。
摆渡装置3包括摆渡车31以及多个牵引装置32;摆渡车31在进站层22或出站层23内载客移动,摆渡车31可以是普通的机动车或者牵引车,依靠自身动力在进站层22或出站层23内平层移动,当需要切换到其他层时,由牵引装置32牵引摆渡车31在进站层22与出站层23之间、基本站台211与出站层23之间、以及基本站台211与进站层22之间切换。
站厅层11与出发层12连通,可以是通过楼梯或者电梯等方式连通。进站层22与出发层12通过摆渡车31连通,具体地,乘客在进站的第一运行模式(下文提及)下,首先从站厅层11转移到出发层12,从出发层12的边缘登入摆渡车31,摆渡车31载客在进站层22内按预定路线平层移动至预定位置,由牵引装置32牵引摆渡车31从进站层22转移动到站台层21,并送到对应的基本站台211,乘客从摆渡车31下到对应的基本站台211并登入目标列车中。整个过程中,无需乘客在进站层22中步行,因此可以有效的提高行进速度,节省时间;通过摆渡车31对应目标列车,可有效减少方向错误,避免登错列车等情况,提高乘降效率。
在此提供用于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的运行方式,包括供乘客进站的第一运行模式以及供乘客出站的第二运行模式出站运行。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运行模式为:
S11、乘客从站厅层11进入出发层12。
S12、乘客从出发层12登入摆渡车31到达进站层22。
S13、摆渡车31移动到进站层22的指定位置。通常指定位置位于牵引装置32下以方便牵引装置32对摆渡车31实施牵引。
S14、牵引装置32牵引摆渡车31从进站层22转移到出站层23的基本站台211上。
S15、乘客从摆渡车31登入目标列车。从而完成乘客的进站上车;整个过程中,无需乘客在进站层22中步行,因此可以有效的提高行进速度,节省时间;通过摆渡车31对应目标列车,可有效减少方向错误,避免登错列车等情况,提高乘降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运行模式为:
S21、乘客从列车登入摆渡车31;
S22、牵引装置32牵引摆渡车31从站台层21的基本站台211上转移到出站层23;
S23、乘客搭乘摆渡车31从出站层23到达到达层13出站;
S24、摆渡车31移动到出站层23的指定位置;
S25、牵引装置32牵引摆渡车31从出站层23转移到进站层22。所有乘客在到达层13下车后,通过牵引装置32将摆渡车31从出站层23牵引至进站层22,实现摆渡车31的循环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列车与摆渡车31一一对应,可以是编号相同,或者采用电脑智能控制对接,乘客在出发层12按票登入与列车编号一致的摆渡车31,提高在基本站台211上的乘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站厅层11、出发层12以及到达层13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站台层21、进站层22以及出站层23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合理利用空间,以节省车站的占地面积。
具体地,基本站台211与站厅层11、进站层22与出发层12以及出站层23与到达层13的高度相对应,整体高度应保持相等或相差不多,以便于建筑以及合理利用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包括第一越行洞4、第二越行洞5以及多个活动平台6。
第一越行洞4贯穿基本站台211以连通站台层21与进站层22,牵引装置32牵引摆渡车31通过第一越行洞4以实现摆渡车31在基本站台211与进站层22之间切换;第二越行洞5贯穿进站层22的底部以连通进站层22与出站层23,牵引装置32牵引摆渡车31通过第二越行洞5以实现摆渡车31在进站层22与出站层23之间切换;牵引装置32牵引摆渡车31通过第一越行洞4以及第二越行洞5以实现摆渡车31在基本站台211与出站层23之间切换。
活动平台6应活动地覆盖在第二越行洞5上,当摆渡车31在进站层22内载客移动时。载客过程中,先将活动平台6覆盖在第二越行洞5上,以方便摆渡车31水平跨越第二越行洞5。
此外,若牵引装置32对应的设置在第一越行洞4和/或第二越行洞5上方,第一越行洞4和第二越行洞5处于同一竖向方向内,当摆渡车31需要从进站层22之间切换到基本站台211上时,可放下活动平台6覆盖在第二越行洞5,摆渡车31停在活动平台6上以方便牵引装置32牵引摆渡车31通过第一越行洞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牵引装置32包括牵引电机321、绳索322以及滑轮机构323,牵引电机321对应的设置在第一越行洞4和/或第二越行洞5上方,绳索322的一端连接牵引电机321,绳索322的另一端穿过滑轮机构323与摆渡车31可拆卸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自动对接的绳扣、锁扣或者链条等,也可以是通过工作人员人工搭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站台层21包括雨棚213,雨棚213设置在基本站台211上方,雨棚213覆盖在第一越行洞4上,牵引电机321固定在雨棚213上。一方面雨棚213可提供牵引电机321的着力点,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从第一越行洞4进入进站层22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活动平台6包括可伸缩的基板61以及驱动装置(未标出),基板61可伸缩的覆盖在第二越行洞5上以遮蔽第二越行洞5或者显露第二越行洞5,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基板61沿第二越行洞5的洞口水平移动,方便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站厅层11、出发层12以及到达层1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层21、进站层22以及出站层2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好且成本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站厅层11与站台层21设置有连接通道(未标出),在紧急情况下,例如系统故障、安全事故,可方便乘客在不需要摆渡装置3的情况下实现进站或者出站。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站区域(1)、摆渡区域(2)以及摆渡装置(3);
所述车站区域(1)包括站厅层(11)、出发层(12)以及到达层(13),所述站厅层(11)与所述出发层(12)连通;
所述摆渡区域(2)包括站台层(21)、进站层(22)以及出站层(23),所述站台层(21)包括至少一条供列车通行的轨道(212)以及与所述轨道(212)对应的基本站台(211);
所述摆渡装置(3)包括摆渡车(31)以及多个牵引装置(32);
所述进站层(22)与所述出发层(12)通过所述摆渡车(31)连通;
所述摆渡车(31)在所述进站层(22)或所述出站层(23)内载客移动;所述牵引装置(32)用于牵引所述摆渡车(31)在所述进站层(22)与所述出站层(23)之间、所述基本站台(211)与所述出站层(23)之间、以及所述基本站台(211)与所述进站层(22)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11)、所述出发层(12)以及所述到达层(13)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所述站台层(21)、所述进站层(22)以及所述出站层(23)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站台(211)与所述站厅层(11)、所述进站层(22)与所述出发层(12)以及所述出站层(23)与所述到达层(13)的高度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包括第一越行洞(4)、第二越行洞(5)以及多个活动平台(6),所述第一越行洞(4)贯穿所述基本站台(211)以连通所述站台层(21)与所述进站层(22);
所述第二越行洞(5)贯穿所述进站层(22)的底部以连通所述进站层(22)与所述出站层(23);
所述活动平台(6)活动地覆盖在所述第二越行洞(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32)对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越行洞(4)和/或所述第二越行洞(5)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32)包括牵引电机(321)、绳索(322)以及滑轮机构(323),所述牵引电机(321)对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越行洞(4)和/或所述第二越行洞(5)上方,所述绳索(322)的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电机(321),所述绳索(32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轮机构(323)与所述摆渡车(3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层(21)包括雨棚(213),所述雨棚(213)设置在所述基本站台(211)上方,所述牵引电机(321)固定在所述雨棚(2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平台(6)包括可伸缩的基板(61)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基板(61)沿所述第二越行洞(5)的洞口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11)与所述站台层(21)设置有连接通道。
10.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的运行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供乘客进站的第一运行模式以及供乘客出站的第二运行模式出站运行;
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为:
乘客从所述站厅层(11)进入所述出发层(12);
乘客从所述出发层(12)登入所述摆渡车(31)到达所述进站层(22);
所述摆渡车(31)移动到所述进站层(22)的指定位置;
所述牵引装置(32)牵引所述摆渡车(31)从所述进站层(22)转移到所述出站层(23)的基本站台(211)上;
乘客从所述摆渡车(31)登入目标列车;
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为:
乘客从列车登入所述摆渡车(31);
所述牵引装置(32)牵引所述摆渡车(31)从所述站台层(21)的基本站台(211)上转移到所述出站层(23);
乘客搭乘所述摆渡车(31)从所述出站层(23)到达所述到达层(13)出站;
所述摆渡车(31)移动到所述出站层(23)的指定位置;
所述牵引装置(32)牵引所述摆渡车(31)从所述出站层(23)转移到所述进站层(2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行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列车与所述摆渡车(31)一一对应。
CN201911122585.3A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Active CN110920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2585.3A CN110920633B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2585.3A CN110920633B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0633A true CN110920633A (zh) 2020-03-27
CN110920633B CN110920633B (zh) 2024-04-02

Family

ID=69854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2585.3A Active CN110920633B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06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8591B1 (ja) 2022-09-13 2023-10-10 登 吉澤 車両間乗降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117159A (ko) * 2008-05-08 2009-11-12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도시철도 벌집형 역사 구조
KR20130038568A (ko) * 2011-10-10 2013-04-18 양회성 외선형 경전철의 승강장
US20150021142A1 (en) * 2013-07-19 2015-01-22 Robert W. Morgan Mass Transit Facili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7055136A (zh) * 2017-01-12 2017-08-18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集装箱焦炭卸车系统及工艺
CN107313448A (zh) * 2017-06-19 2017-11-03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路换乘地铁站
CN108313064A (zh) * 2018-03-09 2018-07-24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用于山地城市车站双站厅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CN109911786A (zh) * 2019-03-29 2019-06-2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节点站的集装器快速转运系统及方法
CN211869359U (zh) * 2019-11-15 2020-11-0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117159A (ko) * 2008-05-08 2009-11-12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도시철도 벌집형 역사 구조
KR20130038568A (ko) * 2011-10-10 2013-04-18 양회성 외선형 경전철의 승강장
US20150021142A1 (en) * 2013-07-19 2015-01-22 Robert W. Morgan Mass Transit Facili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7055136A (zh) * 2017-01-12 2017-08-18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集装箱焦炭卸车系统及工艺
CN107313448A (zh) * 2017-06-19 2017-11-03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路换乘地铁站
CN108313064A (zh) * 2018-03-09 2018-07-24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用于山地城市车站双站厅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CN109911786A (zh) * 2019-03-29 2019-06-2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节点站的集装器快速转运系统及方法
CN211869359U (zh) * 2019-11-15 2020-11-0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8591B1 (ja) 2022-09-13 2023-10-10 登 吉澤 車両間乗降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0633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366200B2 (zh)
JP7054353B2 (ja) 車両搬送駐車システム
CN211869359U (zh)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
US11772818B1 (en) Unmanned, rapid and circular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airport passengers and luggage
CN109649412A (zh) 一种轻型空轨交通运载系统
CN210828495U (zh) 公共区无柱地铁车站布置结构
JP5986666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0920633B (zh) 一种摆渡式轨道交通乘降系统及运行方式
CN108609022B (zh) 联合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32867B (zh) 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JPH0323184A (ja) 建築構造物及び乗客輸送設備用乗り物並びに乗客輸送設備の蓮行方法
CN105113824A (zh) 一种轨道式多层停车结构
JPH05124781A (ja) エレベータ
DE2348017A1 (de) Station fuer eine kabinenbahn
KR20130038568A (ko) 외선형 경전철의 승강장
JP2813839B2 (ja) 浮上式鉄道における救援車輌及び基地
US20050268566A1 (en) Terminal for guideway transit system
DE102019007463A1 (de) Elektrofahrzeug für die kombinierte Nutzung von Straßen und Seilbahnen
CN212313901U (zh) 一种机场旅客登机设施
CN215949042U (zh) 基于山地地形的一层半式航站楼陆侧人车分流通道
WO2018042638A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H10101275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乗車装置及び乗車方法
KR102609314B1 (ko) 통합 도심항공 시스템과 그 시스템의 운영방법 및 도심 대중교통 시스템
JP2018094957A (ja) 乗降システム
WO2023174192A1 (zh)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和乘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