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2582B - 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2582B
CN110912582B CN201811081946.XA CN201811081946A CN110912582B CN 110912582 B CN110912582 B CN 110912582B CN 201811081946 A CN201811081946 A CN 201811081946A CN 110912582 B CN110912582 B CN 110912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hase offset
function
attenu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19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2582A (zh
Inventor
秦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19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25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9507 priority patent/WO202005728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2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2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2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2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号;通过隔离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或,通过隔离器和环形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同时同频全双工是指无线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在同一时间,在相同的频段上进行双向传输。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ing,TDD)模式相比,同时同频全双工可以极大地提高无线频谱的效率,提升无线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是无线通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在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双向传输的过程中,会有发射信号通过各种途径落入接收通道由此对接收到的有用信号产生干扰。
理论上,对于同时同频全双工的自干扰信号消除分为三个领域和阶段,分别为天线消除、射频消除和数字消除。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的消除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可操作的实现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分离,从而有效地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消除,避免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信号;
通过隔离器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所述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或,通过所述隔离器和环形器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所述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发射的第三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所述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所述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
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调整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得到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
若所述第三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三衰减量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调整所述第三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三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调整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得到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
若所述第四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四衰减量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功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调整所述第四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四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
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所述目标衰减量和所述发射抵消函数,对所述第二信号中的第四干扰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三信号函数;
将所述第三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二信号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传输函数;
将所述第三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三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包括:
获取验证信号函数;其中,所述验证信号是发射的第四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第四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一传输函数,得到第二发射抵消函数;
获取所述验证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二发射抵消函数的第一匹配度;
若所述第一匹配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匹配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获取第五信号函数和第六信号函数;其中,所述第五信号是发射的第六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将所述第五信号函数和所述第六信号函数做运算,直到获取到的第五信号函数和基于所述验证信号函数与所述第四信号函数得到的发射抵消函数的匹配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
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隔离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隔离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一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隔离器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所述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所述设备还包括环形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隔离器和所述环形器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所述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发射的第三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所述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所述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
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所述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获取包括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的第一信号,然后,通过隔离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或者,获取包括第一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第一信号,通过隔离器和环形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然后,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并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从而,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如此,能够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分离,从而有效地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消除,避免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发共用天线的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中,参照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第一信号。
步骤102,通过隔离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或,通过隔离器和环形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发射信号,第一信号为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第一干扰信号为进入设备的发射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为发射信号直接落入设备的接收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
示例性的,为便于理解步骤101~102,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以下两种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设备的电路框图,对通过隔离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进行具体说明,请参考图2所示,该设备包括:
基带及控制单元21、射频发射单元22、第一滤波器23、射频功率放大器24、定向耦合器25、隔离器26、发射天线27、可调移相器28、可调衰减器29、接收天线30、合路器31、第二滤波器32、低噪声放大器33以及射频接收单元34。
具体的,基带及控制单元21控制射频发射单元22发射信号,发射信号经过第一滤波器23的滤波和射频功率放大器24的放大处理之后,在定向耦合器25处分离为两路发射信号,分别为第一发射信号和第二发射信号。第一发射信号经过隔离器26的处理后由发射天线27辐射到空间环境中;此时,第一信号为进入发射天线27和接收天线30的总信号;第一干扰信号为第一发射信号经发射天线27辐射到空间环境,再经过大气漫反射和多径效应得到传输之后的发射信号,该传输之后的发射信号由于返回到设备的发射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以及第一发射信号在发射天线27的端面反射进入设备的发射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第二信号为进入接收天线30的信号。为避免第一干扰信号对第二发射信号的影响,通过隔离器26可以将第一干扰信号吸收,因此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得到第二信号。
而第二发射信号经过可调移相器28和可调衰减器29的处理,与接收天线30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在合路器31中进行自干扰信号的消除;经过自干扰信号消除后得到的接收信号,通过第二滤波器32的滤波和低噪声放大器33的放大之后进入射频接收单元34,由射频接收单元34将信号返回至基带及控制单元21。其中,可调移相器28和可调衰减器29的控制端口与基带及控制单元21连接,用以获得基带及控制单元21输出的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收发天线分离的设备,由于不存在发射信号直接进入设备的接收通道的途径,因而不需要使用环形器。但是,对于进入设备的发射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的情况,可以在发射通道上使用隔离器实现隔离。
第二种,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发共用天线的设备的电路框图,对通过隔离器和环形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进行具体说明,请参考图3所示,该设备包括:
基带及控制单元21、射频发射单元22、第一滤波器23、射频功率放大器24、定向耦合器25、隔离器26、可调移相器28、环形器35、收发共用天线36、可调衰减器29、合路器31、第二滤波器32、低噪声放大器33以及射频接收单元34。
具体的,基带及控制单元21控制射频发射单元22发射信号,发射信号经过第一滤波器23的滤波和射频功率放大器24的放大处理之后,在定向耦合器25处分离为两路发射信号,分别为第一发射信号和第二发射信号。第一发射信号经过隔离器26和环形器35的处理后,由收发共用天线36辐射到空间环境中;此时,第一信号为进入收发共用天线36的总信号;第一干扰信号为第一发射信号经收发共用天线36辐射到空间环境,再经过大气漫反射和多径效应得到传输之后的发射信号,该传输之后的发射信号由于返回到设备的发射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以及第一发射信号在收发共用天线36的端面反射进入设备的发射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为直接落入接收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为避免第一干扰信号和第二干扰信号的影响,通过环形器35可以将第一干扰信号和第二干扰信号吸收,余下的信号为第二信号。
而第二发射信号经过可调移相器28和可调衰减器29处理之后,与经过环形器35处理得到的第二信号在合路器31中进行自干扰信号的消除;经过自干扰信号消除后得到的接收信号,通过第二滤波器32的滤波和低噪声放大器33的放大之后进入射频接收单元34,由射频接收单元34将信号返回至基带及控制单元21。其中,可调移相器28和可调衰减器29的控制端口与基带及控制单元21连接,用以获得基带及控制单元21输出的控制信号。
步骤103,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
其中,第二信号是发射的第三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相位表征信号波形在特定时刻的初始位置,而相位偏移量表征信号波形相对于初始位置的偏移量;幅度表征信号波形的峰值,而衰减量表征经过传输后,信号峰值的变化量。
具体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第一衰减量可以根据经验值进行预设。比如,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为-180度,预设的第一衰减量为0dB。
步骤104,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的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会影响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值,因此,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值,对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进行调整,用以获得准确的自干扰信号消除参数。
步骤105,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得到经过调整的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之后,获取此时接收信号的强度值。
步骤106,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任意实数,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的,当接收信号的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时,表明此时的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已满足使用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收发共用天线的设备,发射信号会通过在天线辐射端面反射后进入接收通道而产生干扰信号;而对于收发天线分离的设备,发射信号辐射到自由空间之后,经过收发隔离的衰减后也会落入接收天线而进入接收通道,由此产生干扰信号。虽然这两种发射信号进入接收通道的方式对于发射信号都会有衰减,但衰减后的干扰信号的幅度与接收信号的幅度相比仍然很大。有利的是,通过这两种途径产生的干扰信号是由设备自身的硬件条件决定,也就是说信道特性参数是确定的。因此,在设备出厂前,通过上述步骤101~步骤106确定出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用以获得在理想环境中射频消除的参数,能够实现对于强自干扰信号的消除。
步骤107,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获取包括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的第一信号,然后,通过隔离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或者,获取包括第一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第一信号,通过隔离器和环形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然后,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并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从而,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如此,能够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分离,从而有效地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消除,避免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第一信号。
步骤202,通过隔离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或,通过隔离器和环形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
步骤203,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
其中,第二信号是发射的第三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步骤204,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
步骤205,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
步骤206,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任意实数,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步骤207,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其中,步骤207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发射信号进行处理,将经过处理的发射信号与第二信号叠加,可以消除在天线辐射端面反射后进入接收通道的第三干扰信号,从而得到目标信号。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208,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调整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得到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
步骤209,若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第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调整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的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会影响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值,因此,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值,对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进行调整,用以获得准确的自干扰信号消除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同步骤和相同内容的说明,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能够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分离,从而有效地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消除,避免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6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A1,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自干扰信号被完全消除,则在接收通道中应该检测不到自干扰信号。也就是说,为了进一步更加精确地调整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可以检测接收通道中第二信号的功率值。
A2,若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任意实数,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A3,若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调整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得到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
A4,若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第二功率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调整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的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还会影响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值,因此,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值,对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进行调整,用以获得准确的自干扰信号消除参数。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上述步骤201~206,现以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置于微波暗室。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将设备放置于微波暗室中。由于微波暗室是指当电磁波入射到墙面、天棚和地面时,绝大部分电磁波被吸收,而透射、反射极少的环境。在微波暗室中对设备进行测试,只有设备自身发射的信号,能够排除外界电磁波的干扰。
步骤302,获取第一相位偏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将设备中可调移相器的第一相位偏移量预设为-180度。
其中,可调移相器可以调整信号波形的相位偏移量。预设第一相位偏移量为-180度,能够使得可调移相器更加快速的找到目标相位偏移量。
步骤303,获取第一衰减量。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将设备中可调衰减器的第一衰减量预设为0dB。
其中,可调衰减器可以调整信号波形幅度的衰减量。预设第一衰减量为0dB,能够使得可调衰减器更加快速的找到目标衰减量。
步骤304,发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获取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之后,设备开始发射第三信号。
步骤305,检测接收信号的强度值。
具体的,设备检测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其中,第二信号为针对发射的第三信号接收到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表征接收总体信号的强度。
步骤306,判断接收信号的强度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11;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7,调整预设的第一衰减量。
具体的,设备固定第一相位偏移量,连续调整设备中可调衰减器的衰减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SSI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表明相位偏移量和衰减量不满足要求。此时,可以通过固定相位偏移量的值不变,连续调整设备中可调衰减器,使得衰减量发生变化。
步骤308,获取第二衰减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衰减量发生了变化,会引起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SSI值也随之变化。通过检测RSSI值小于预设阈值,可以获取此时满足要求的衰减量。
步骤309,调整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得到满足要求的第二衰减量之后,设备固定第二衰减量的值不变,连续调整可调移相器的相位偏移量,使得相位偏移量发生变化。
步骤310,获取第二相位偏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位偏移量发生了变化,会引起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SSI值也随之变化。通过检测RSSI值小于预设阈值,可以获取此时满足要求的相位偏移量。
步骤311,检测接收信号的功率值。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更加精确地调整可调衰减器的衰减量和可调移相器的相位偏移量,设备可以通过接收有用信号的模块检测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
步骤312,判断接收信号的功率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17;否则,执行步骤313。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判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步骤313,上下微调衰减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已经通过检测RSSI值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但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自干扰信号进行消除,需要进一步地检测RSRP值来获得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此时,只需以得到的第二衰减量为起点,上下微调衰减量的值,并检测对应的RSRP值。
步骤314,获取目标衰减量。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通过检测RSRP值小于预设阈值,可以获取此时满足要求的目标衰减量。
步骤315,左右微调相位偏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以得到的第二相位偏移量为起点,左右微调相位偏移量的值,并检测对应的RSRP值。
步骤316,获取目标相位偏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通过检测RSRP值小于预设阈值,可以获取此时满足要求的目标相位偏移量。
步骤317,将目标衰减量和目标相位偏移量存入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将目标衰减量和目标相位偏移量存入存储器中,用以对发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消除自干扰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能够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分离,从而有效地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消除,避免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7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B1,基于第二信号函数和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信号函数表征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函数表征第三信号。发射抵消函数用于对回落到设备自身的接收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进行叠加消除。
其中,基于第二信号函数和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B2,获取第二信号函数和第三信号函数,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二信号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传输函数。
B3,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输函数表征第三信号经过传输过程之后的变化。
B4,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目标衰减量和发射抵消函数,对第二信号中的第四干扰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干扰信号为发射信号经过终端天线辐射到空间环境中,经过大气漫反射以及多径效应之后,再回落到终端天线进入自身的接收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第四干扰信号的特征是幅度小,但信号变化复杂,具有时变性。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C1,获取验证信号函数。
其中,验证信号是发射的第四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C2,基于第四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得到第二发射抵消函数。
C3,获取验证信号函数和第二发射抵消函数的第一匹配度。
C4,若第一匹配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其中,第四信号是设备重新发射的信号,用于验证第一传输函数是否正确。匹配度用于表征两个信号波形的相似度。
C5,若第一匹配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获取第五信号函数和第六信号函数。
其中,第五信号是发射的第六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C6,将第五信号函数和第六信号函数做运算,直到获取到的第五信号函数和基于验证信号函数与第四信号函数得到的发射抵消函数的匹配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匹配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说明传输函数有误,需要重新获取。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现以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连接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连接到网络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步骤402,接受同时同频全双工传输的需求。
步骤403,进入发射回落信道检测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进入发射回落信道检测时隙,用以得到发射抵消信号。
步骤404,通知基站关闭发射信号,进入监听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时隙内,设备不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
步骤405,射频消除现场校准。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比如设备天线被手握,或者设备靠近金属体或者其它强反射性物体,以及设备状态明显变化后,导致设备的天线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此时,出厂前预先测试并存储下来的理想环境中的射频抵消参数与实际网络下需要的参数相比差距较大。如果直接进行数字消除会使其复杂化,严重时可能导致数字消除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发射回落信道检测时隙中,数字消除开始前,设备再做一次射频消除的自校准。即射频消除的参数进行两次校准,一次是工厂校准,其获取的是设备自身硬件条件所确定的固定的参数;一次是现场校准,其获取的是设备在现场应用中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偏差而需要修正的参数。工厂校准和现场校准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其中现场校准的起始状态采用工厂校准的输出参数,也即在工厂校准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校准,以此能够缩短现场校准的时间,并确保数字消除的有效性。
步骤406,进入数字消除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数字消除是为了消除发射信号经过设备天线辐射到空间环境中,经过大气漫反射以及多径效应之后,再回落到设备天线进入自身的接收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
步骤407,发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发射第三信号。
步骤408,接收信号解调。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对接收到的第二信号进行解调。
步骤409,获取传输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将解调后得到的第二信号函数与发射的第三信号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传输函数,也就是回落信道的传输函数。其中,回落信道的传输函数表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
步骤410,获取发射抵消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将发射的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步骤411,发射验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验证回落信道的传输函数是否正确,此时,设备发射第四信号。
步骤412,接收的验证信号解调。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对接收到的验证信号进行解调。其中,验证信号是发射的第四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步骤413,验证。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将解调后的验证信号函数与第二发射抵消函数做对比。具体的,第四信号函数与回落信道的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二发射抵消函数。如果回落信道的传输函数没有错误,则解调后的验证信号函数与第二发射抵消函数应该是一致的。
步骤414,判断匹配度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15;若否,则执行步骤406。
需要说明的是,匹配度表征两个信号波形的相似度。
步骤415,退出发射回落信道检测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当解调后的验证信号函数与第二发射抵消函数的匹配度小于预设阈值时,表明回落信道的传输函数没有错误。因此,需要退出发射回落信道检测时隙。
步骤416,通知基站打开同时同频全双工传输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在退出发射回落信道检测时隙之后,可以与基站进行正常的通信。
步骤417,获取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将接收到的混合信号序列减去发射抵消序列,得到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序列。由于发射信号通过设备天线辐射到空间环境中,经过大气漫反射以及多径效应得到传输之后的发射信号,与发射抵消序列是相同的;传输之后的发射信号会混入到设备接收的信号中,从而产生干扰信号。因此,将设备接收到的混合信号序列减去发射抵消序列,即可得到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序列。
步骤418,信道解码,计算误码率。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在得到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序列之后,进行信道解码,并计算误码率。
步骤419,判断误码率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20;若否,则执行步骤423。
步骤420,判断是否结束传输,若是,则结束传输;若否,则执行步骤417。
步骤421,导频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导频信号为设备发射信号中的测试信号,是已知的。因此,导频信号可以用做验证信号,对发射回落信道的传输函数进行验证。
步骤422,修正算法。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射回落信道的传输函数有误时,设备通过自适应算法修正发射回落信道算法。
步骤423,判断信道跟踪是否正常,若是,则执行步骤416;若否,则执行步骤403。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通过判断信道跟踪是否正常,来验证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果信道跟踪失步,可重启发射回落信道检测时隙,重新进入数字消除进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能够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分离,从而有效地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消除,避免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该设备可以应用于图1~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中。参照图7所示,该设备7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隔离器73和通信总线74;
通信总线74用于实现处理器71、存储器72和隔离器73之间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71用于执行存储器72中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的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信号。
处理器71,还用于通过隔离器73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环形器75,其中:
通信总线74还用于实现处理器71、存储器72、隔离器73和环形器75之间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71,还用于通过隔离器73和环形器75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处理器71,还用于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
其中,第二信号是发射的第三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
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
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相应的,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调整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得到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
若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第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调整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处理器71用于执行存储器72中的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以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
若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相应的,若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调整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得到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
若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第二功率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调整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处理器71用于执行存储器72中的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以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处理器71用于执行存储器72中的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以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第二信号函数和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
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目标衰减量和发射抵消函数,对第二信号中的第四干扰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处理器71用于执行存储器72中的基于第二信号函数和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二信号函数和第三信号函数;
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二信号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传输函数;
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处理器71用于执行存储器72中的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验证信号函数。
其中,验证信号是发射的第四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第四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得到第二发射抵消函数;
获取验证信号函数和第二发射抵消函数的第一匹配度;
若第一匹配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相应的,若第一匹配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获取第五信号函数和第六信号函数。
其中,第五信号是发射的第六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将第五信号函数和第六信号函数做运算,直到获取到的第五信号函数和基于验证信号函数与第四信号函数得到的发射抵消函数的匹配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所执行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图1和4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中的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获取包括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的第一信号,然后,通过隔离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或者,获取包括第一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第一信号,通过隔离器和环形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第二干扰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然后,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并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从而,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如此,能够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分离,从而有效地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消除,避免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该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信号;
通过隔离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
或,通过隔离器和环形器将第一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第二信号;
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
其中,第二信号是发射的第三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
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
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相应的,若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调整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得到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
若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第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调整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该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以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
若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基于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相应的,若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基于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调整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得到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
若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第二功率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调整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该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以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该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对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以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第二信号函数和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
基于目标相位偏移量、目标衰减量和发射抵消函数,对第二信号中的第四干扰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该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基于第二信号函数和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二信号函数和第三信号函数;
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二信号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传输函数;
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该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验证信号函数。
其中,验证信号是发射的第四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第四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得到第二发射抵消函数;
获取验证信号函数和第二发射抵消函数的第一匹配度;
若第一匹配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将第三信号函数和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相应的,若第一匹配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获取第五信号函数和第六信号函数。
其中,第五信号是发射的第六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将第五信号函数和第六信号函数做运算,直到获取到的第五信号函数和基于验证信号函数与第四信号函数得到的发射抵消函数的匹配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设备接收到的信号;
通过隔离器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所述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一干扰信号为进入设备的发射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
或,通过所述隔离器和环形器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所述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干扰信号为发射信号直接落入设备的接收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
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发射的第三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所述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所述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
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调整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得到第三相位偏移量和第三衰减量;
若所述第三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三衰减量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调整所述第三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三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调整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得到第四相位偏移量和第四衰减量;
若所述第四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四衰减量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功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调整所述第四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四衰减量,直到调整后的相位偏移量和调整后的衰减量对应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中的第三干扰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
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所述目标衰减量和所述发射抵消函数,对所述第二信号中的第四干扰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三信号函数,获取发射抵消函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三信号函数;
将所述第三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二信号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传输函数;
将所述第三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三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包括:
获取验证信号函数;其中,所述验证信号是发射的第四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第四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一传输函数,得到第二发射抵消函数;
获取所述验证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二发射抵消函数的第一匹配度;
若所述第一匹配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三信号函数和所述第一传输函数做运算,得到第一发射抵消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匹配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获取第五信号函数和第六信号函数;其中,所述第五信号是发射的第六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将所述第五信号函数和所述第六信号函数做运算,直到获取到的第五信号函数和基于所述验证信号函数与所述第四信号函数得到的发射抵消函数的匹配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
9.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隔离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隔离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设备接收到的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隔离器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所述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一干扰信号为进入设备的发射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
所述设备还包括环形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隔离器和所述环形器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并从所述第一信号中筛选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干扰信号为发射信号直接落入设备的接收通道而产生的干扰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预设的第一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发射的第三信号对应的接收到的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强度值,调整所述预设的第一相位偏移量和所述预设的第一衰减量,得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
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第二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获取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
若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功率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衰减量确定目标相位偏移量和目标衰减量;
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偏移量和所述目标衰减量,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号。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的步骤。
CN201811081946.XA 2018-09-17 2018-09-17 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12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1946.XA CN110912582B (zh) 2018-09-17 2018-09-17 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19/099507 WO2020057281A1 (zh) 2018-09-17 2019-08-06 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1946.XA CN110912582B (zh) 2018-09-17 2018-09-17 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2582A CN110912582A (zh) 2020-03-24
CN110912582B true CN110912582B (zh) 2023-04-07

Family

ID=69813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1946.XA Active CN110912582B (zh) 2018-09-17 2018-09-17 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2582B (zh)
WO (1) WO20200572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424B (zh) * 2020-05-15 2024-01-3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和信道估计方法
CN114070339B (zh) * 2020-07-31 2023-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收发器共存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704848B (zh) * 2023-08-04 2023-10-03 南京航天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同时的无人机机载目标模拟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3171A (zh) * 2015-08-06 2017-02-22 北京大学 一种同频同时全双工系统的自干扰消除方法
JP2017050757A (ja) * 2015-09-03 2017-03-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干渉回避方法
WO2017202368A1 (zh) * 2016-05-25 2017-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频同时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872B (zh) * 2013-09-03 2015-01-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多抽头射频自干扰抵消系统及方法
CN104617981B (zh) * 2015-01-19 2017-03-29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谱估计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4935540B (zh) * 2015-05-21 2018-12-0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极限自干扰抵消方法
CN105187093A (zh) * 2015-09-18 2015-1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lte全双工系统自干扰级联抵消的方法
US9654158B2 (en) * 2015-10-20 2017-05-16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an interference signal that spectrally overlaps a desired signal
CN105812083B (zh) * 2016-04-13 2018-03-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系统中的射频快速自干扰抵消方法
EP3886352B1 (en) * 2016-08-11 2023-10-1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oncept for reducing latency in data transmission
CN107229886B (zh) * 2017-06-26 2020-05-19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rfid读写器中动态自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46236A (zh) * 2017-11-07 2018-03-2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消除全双工自干扰抑制过程中射频泄露信号影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3171A (zh) * 2015-08-06 2017-02-22 北京大学 一种同频同时全双工系统的自干扰消除方法
JP2017050757A (ja) * 2015-09-03 2017-03-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干渉回避方法
WO2017202368A1 (zh) * 2016-05-25 2017-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频同时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双工射频自干扰改进时变步长NLMS对消算法;邹亚州等;《信号处理》;20171025(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7281A1 (zh) 2020-03-26
CN110912582A (zh)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7915B (zh) 自动纠正振幅和相位误差的波束成型方法及装置
CN110912582B (zh) 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0320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US10871549B2 (en) Proximity detection using adaptive mutual coupling cancellation
US20150381221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received signals for a wireless network receiver
JP2002261668A (ja) 通信機
KR20040037212A (ko) 협대역 채널을 사용한 광대역 무선 시스템의 주파수 의존교정
KR2004003721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교정
US20100321233A1 (en)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tenna arrays
WO2006026582A2 (en)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EP3021141B1 (en) Gnss positioning system employing a reconfigurable antenna subsystem
TWI551089B (zh) 相關性自干擾抑制
US2022027636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wer parameters of at least one radio system arranged in or on a vehicle
JP2003032164A (ja) 通信機
US8903346B2 (en) External mounted amplifiers with 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using diversity antennas
EP2140282B1 (en) Temporal cw nuller
US2016024845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gain control using a carrier estimation path
US1155813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wireless performance of receiver of wireless terminal
JP2004056315A (ja) 経路差測定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無線中継装置
JP6468034B2 (ja)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の処理方法
GB2404312A (en) Reducing the radiation emitted by a mobile radio terminal with directional emission
US1172886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hat implements beamforming
US20210313678A1 (en) Precision aiming of an antenna based on a radio source
JP2009246733A (ja) 基地局及び測位システム
CN108418601B (zh) 一种载波对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