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8313A - 可动保持件、操作部移位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动保持件、操作部移位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88313A
CN110888313A CN201910159051.1A CN201910159051A CN110888313A CN 110888313 A CN110888313 A CN 110888313A CN 201910159051 A CN201910159051 A CN 201910159051A CN 110888313 A CN110888313 A CN 110888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unit
image forming
displacement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90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88313B (zh
Inventor
石田光行
李福龙
荒井博臣
马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692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510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692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109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88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8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88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8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10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around a horizont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12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in more than one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007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omprising means allowing pivoting adjustment
    • F16M11/201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omprising means allowing pivoting adjustment around a vertic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092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omprising means allowing depth adjustment, i.e. forward-backward translation of the head relatively to the undercarri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4Balancing means
    • F16M2200/044Balancing means for balancing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undercarri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6Arms
    • F16M2200/063Parallelogram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6Arms
    • F16M2200/065Arms with a special structure, e.g. reinforced or adapted for space redu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109Remote control of apparatus, e.g. by a ho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动保持件、操作部移位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该可动保持件具有:基部;安装部,其安装操作部;以及连结单元,其具有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凹部的部件彼此形成的空间,按照通过该部件彼此进行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基部的位置变化的方式使该部件彼此相互连接,并且,在与该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连结该基部,在另一个端部连结该安装部。

Description

可动保持件、操作部移位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动保持件、操作部移位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604192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具有:支柱,其被支撑为相对于装置在规定的旋转角度内旋转自如;操作体,其被固定于支柱,受理按压操作;负荷部件,其在支柱旋转时对支柱赋予基于摩擦的负荷;以及施力部件,其在使基于摩擦的负荷增加的方向上对负荷部件施力。
日本特开2006-34709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以及操作部,其经由支撑部件而设置于该装置主体,该操作部能够在使用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使用位置是该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到相比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缘的外侧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该操作部的全部被收在相比于外侧缘的内侧的位置。
在能够变更用户所操作的操作部的位置的情况下,需要提高连结操作部的连结单元的刚性。
在操作部相对于与针对操作部的操作对应而进行动作的装置能够移位的情况下,当操作部位于装置所具有的可动部的可动范围内时,会引起干扰,但有时这种可动范围按照每个机型而不同。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与未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提高能够变更操作部的位置的连结单元的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针对可动部的可动范围限制为允许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内。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可动保持件,其具有:基部;安装部,其安装操作部;以及连结单元,其具有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凹部的部件彼此形成的空间,按照通过该部件彼此进行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基部的位置变化的方式相互连接该部件彼此,并且,在该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连结该基部,并在另一个端部连结该安装部。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单元将施力部件收纳在所述空间内,该施力部件用于维持所述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基部的位置。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为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部件附加作用力的弹簧部件。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解除所述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与所述基部或/和所述安装部之间的连结,将另一个部件以连结的状态收纳在所述空间内。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部件能够进行相对于安装有所述基部的安装面的高度变化的旋转,所述连结单元具有覆盖部件,该覆盖部件与所述旋转无关地维持覆盖所述部件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状态。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件被构成为,根据所述高度,相互重叠的部件片的重叠状态变化。
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单元能够进行安装位置处的旋转,该安装位置是安装于所述基部的位置,该旋转是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卡合的范围内的旋转,其中,该第1部件是与所述部件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该第2部件是不与该部件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所述第1部件或所述第2部件能够以所述基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处的状态进行装卸。
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单元能够进行安装位置处的旋转,该安装位置是安装于所述基部的位置,该旋转是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卡合的范围内的旋转,其中,所述第1部件是与所述部件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该第2部件是不与该部件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所述第1部件或所述第2部件能够以所述连结单元与所述基部进行了连结的状态进行装卸。
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七方面或者第八方面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具有相互分离的2个突起部,另一个具有位于该2个突起部之间的部分。
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其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供纸部,其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前侧补充纸张,对所补充的纸张进行供纸;基部,其安装于包含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装置;安装部,其安装进行针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的操作部;以及连结单元,其具有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凹部的部件彼此形成的空间,按照通过该部件彼此进行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基部的位置变化的方式使该部件彼此相互连接,并且,在该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连结该基部,在另一个端部连结所述安装部。
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提供操作部移位装置,其具有:操作部;移位单元,其具有安装所述操作部的安装部及通过旋转使该操作部移位的关节部,安装于与针对该操作部的操作对应地进行动作的装置;以及限制单元,其针对第1可动范围,限制第2可动范围,其中,该第1可动范围是在所述装置中可动的可动部的可动范围,该第2可动范围是在由所述移位单元允许所述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内的该移位单元的可动范围。
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为在上下方向上可动的部件,在所述限制单元限制的所述第2可动范围内,所述操作部位于相比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可动部的上方的情况下,位于在该装置的左右方向上相比于该可动部的所述安装部侧。
根据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为在上下方向上可动的部件,在所述限制单元限制的所述第2可动范围内,所述操作部位于相比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可动部的下方的情况下,能够相比于在该装置的左右方向上该可动部的所述安装部侧的端部,向该可动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侧移位。
根据第十四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单元根据所述第2可动范围能够变更地限制所述移位单元所致的所述操作部的移位。
根据第十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为能够相对于在所述装置中读取图像的面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
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单元通过旋转使该操作部向能够抑制由落座姿势的用户引起的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性降低的位置进行移位。
根据第十七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单元被构成为,在所述操作部位于相比于安装位置的所述装置的正面侧的情况下,该操作部的下端部向相比于在装置中读取图像的面的下侧移位,其中,该安装位置是安装于该装置的位置。
根据第十八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单元被构成为,在位于所述装置的正面侧时,所述操作部比该装置突出。
根据第十九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单元通过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卡合来限制允许所述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其中,该第1部件是与所述移位单元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该第2部件是不与该移位单元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所述第1部件或所述第2部件能够以构成所述移位单元的一部分的基部安装于所述装置的状态进行装卸。
根据第二十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十九方面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单元安装于所述装置的上表面部,能够进行该上表面部的安装位置处的旋转以及在高度方向上移位的旋转,并且能够进行所述操作部在该安装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旋转,所述限制单元进行限制,使得即使在通过所述安装位置以外的位置处旋转而使所述操作部朝向所述可动部的方向的情况下,也不进入该可动部的所述可动范围。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与不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能够变更操作部的位置的连结单元的刚性。
根据第二方面,与不将施力单元收纳于部件彼此之间的空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连结单元的外形。
根据第三方面,与由弹簧部件以外的部件构成施力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低成本来制造。
根据第四方面,与施力部件不是以解除一个部件的连接而连接另一个部件的状态被收纳于部件彼此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提高组装作业性。
根据第五方面,与连结单元不具有覆盖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产品外观的提高。
根据第六方面,与覆盖部件未构成为根据高度而彼此重叠的部件片的重叠状态改变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易的结构隐藏在部件与安装面之间。
根据第七方面,与基部以安装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不能装卸第1部件或者第2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进行允许连结单元的旋转的范围的设定。
根据第八方面,与在连结单元以与基部连结的状态不能装卸第1部件或者第2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进行允许连结单元的旋转的范围的设定。
根据第九方面,与不是第1部件和第2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具有相互分离的2个突起部,另一个具有位于2个突起部之间的部分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外形小型化。
根据第十方面,与不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能够变更操作部的位置的连结单元的刚性。
根据第十一方面,能够收敛为针对可动部的可动范围允许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内。
根据第十二方面,能够收敛为针对可动部的可动范围允许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内。
根据第十三方面,能够收敛为针对可动部的可动范围允许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内。
根据第十四方面,与第一方面相比,能够收敛为针对可动部的可动范围允许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内。
根据第十五方面,与不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收敛为根据开闭部件的开闭范围而允许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
根据第十六方面,与不是通过旋转使该操作部向能够抑制由落座姿势的用户引起的操作部的操作性降低的位置移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应对利用轮椅的用户。
根据第十七方面,与操作部的下端部不能向相比于在装置中读取图像的面的下侧移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应对利用轮椅的用户。
根据第十八方面,与未构成操作部比装置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应对利用轮椅的用户。
根据第十九方面,与在构成移位单元的一部分的基部以安装于装置的状态第1部件或者第2部件不能进行装卸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进行限制单元的允许移位的范围的限制。
根据第二十方面,与第九或者第十方面相比,能够将移位单元设置在靠近可动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的(a)及(b)是用于说明操作装置的左视图,(a)示出使操作部升高到较高的位置的状态,(b)示出使操作部降低至较低位置的状态。
图3为可动保持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的(a)及(b)是示出组装了可动保持件后的状态的图,(a)为俯视图,图(b)为基于(a)的线b-b的纵截面图。
图5的(a)及(b)为用于说明规定连结部相对于固定部的可动范围的结构的图,(a)为纵截面图,(b)为立体图。
图6的(a)及(b)为用于说明可动保持件的组装的图,由时间序列表示。
图7的(a)及(b)为用于说明可动保持件的组装的图,由时间序列表示。
图8的(a)及(b)为用于说明可动保持件的组装的图,由时间序列表示。
图9的(a)及(b)为用于说明可动保持件的组装的图,由时间序列表示。
图10的(a)及(b)为用于说明可动保持件的组装的图,由时间序列表示。
图11的(a)及(b)为用于说明针对操作部进行了载重输入的情况下的刚度比较的图,(a)为用于说明载重输入的区域及方向的前视图及两侧面图,(b)为示出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图12的(a)、(b)及(c)为用于说明操作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位置的图,(a)为图像形成系统的俯视图,(b)为左视图,(c)为前视图。
图13的(a)、(c)及(d)为用于说明操作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位置的图,(a)为图像形成系统的俯视图,(c)为前视图、(d)为右视图。
图14的(a)、(b)、及(c)为用于说明操作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位置的图,(a)为图像形成系统的俯视图,(b)为左视图,(c)为前视图。
图15的(a)及(b)为图像形成系统的俯视图,用于说明操作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位置。
图16为示出操作装置的操作部的可动范围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可动范围的关系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系统100>
图1是示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结构的图。图像形成系统10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1,其对纸张P等的记录介质(片材)使用电子照片方式等形成图像;以及操作装置2,其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为图像形成系统的一例。
<图像形成装置1>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纸张收纳部11、12、13,它们收纳纸张P;图像形成部14,其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排出辊15,其排出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主体控制部16,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以及可动的原稿输送装置17,其依次送出多张原稿。图像形成部14为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例,纸张收纳部11、12、13为供纸部的一例。
纸张收纳部11、12、13分别收纳尺寸、种类不同的纸张P。在图示的示例中,纸张收纳部11、12、13能够分别向纸面近前侧、即,宽度方向前侧拉出。并且,在拉出纸张收纳部11、12、13的状态下,进行基于用户等的纸张P的补充作业。
图像形成部14在从纸张收纳部11、12、13传送来的纸张P上图像形成。图示的示例中的图像形成部14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但也可以通过喷墨方式形成图像,该电子照片方式为将附着于感光体的调色剂转印于纸张P而形成像,该喷墨方式为将墨喷出在纸张P上而形成像。
排出辊15排出由图像形成部14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图示的示例中的排出辊15由辊对构成,随着该辊对分别旋转,从图像形成装置1排出纸张P。
主体控制部16控制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构成部件的动作。此外,图示的示例中的主体控制部16受理表示针对操作装置2的操作内容的信号。
原稿输送装置17为向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区域一张一张地发送原稿的装置,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进行旋转。原稿输送装置17具有作为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的压板玻璃的原稿台罩的功能,相对于压板玻璃进行开闭。
在此,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随着根据来自操作装置2的信号而从主体控制部16输出指示信号,从纸张收纳部11、12、13一张一张地送出纸张P。并且,在由图像形成部14在纸张P上形成了图像之后,从排出辊15排出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
<操作装置2>
操作装置2具有:操作部21,其与图像形成装置1电连接,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以及可动保持件30,其可动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保持操作部21。
操作部21具有:显示部22,其显示用于操作的图像;以及输入部23,其配置有根据显示部22的操作图像而进行输入的各种的按钮(未图示)。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显示部22和输入部23分开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具有两者的功能的触摸面板等。
<操作装置2的可动保持件30>
图2的(a)及(b)是用于说明操作装置2的左视图,(a)示出了使操作部21升高到较高的位置的状态,(b)示出使操作部21降低至较低位置的状态。有时将图2的(a)的操作部21至保持部32的位置称为最上位,有时将图2的(b)的位置称为最下位。
如图2的(a)及(b)所示,操作装置2的可动保持件30具有:固定部31,其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1;保持部32,其保持操作部21;以及连结部33,其使固定部31和保持部32相互连结。
另外,在图2的(a)及(b)中,示出了对可动保持件30安装了各种的罩61等的状态下的外观。因此,图2的(a)及(b)示出了被罩69等覆盖的固定部31的位置。此外,示出了被罩67等覆盖的保持部32、以及被罩61、62覆盖连结部33的位置。另外,对罩61等进行后述。
图2的(a)及(b)所示的连结部33能够相对于固定部31绕在纸面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轴进行旋转,根据操作部2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度位置)进行旋转。
如图2的(a)所示,在将操作部21设为较高的情况下,连结部33呈在上下方向(纵向)上延伸的状态。此外,如图2的(b)所示,在操作部21较低的情况下,连结部33呈在横向上延伸的状态。并且,当将操作部21设为较低时,操作部21的下端部BL为相比于安装操作部21的部件即安装板1a(参照图1)的安装面BP的下方。如图2的(a)及(b)所示,安装于保持部32的操作部21的位置不是操作部2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而偏上方。因此,能够使操作部21的下端部BL下降至较低的位置,能够使下端部BL位于相比于安装面BP的下方。
图3为可动保持件30的分解立体图,省略了各种的罩61等的图示。图4的(a)及(b)是示出组装了可动保持件30后的状态的图,图4的(a)为俯视图,图4的(b)为基于(a)的线b-b的纵截面图。图4的(a)及(b)示出了保持部32位于最下位的情况。
如图3或者图4的(a)及(b)所示,可动保持件30具有构成连结部33的一部分的下侧部件34以及上侧部件36。连结部33的下侧部件34与上侧部件36彼此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保持部32相对于固定部31的位置变化。
下侧部件34及上侧部件36分别由金属板形成,它们是在横截面中长度方向开口的コ字形的纵向部件。下侧部件34具有コ字形的凹部34a,上侧部件36具有コ字形的凹部36a。以如下方式进行了组装:下侧部件34的上侧在长度方向上开口,上侧部件36的下侧在长度方向上开口。下侧部件34和上侧部件36相互分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覆盖下侧部件34的开口的面的方式将平板35安装于下侧部件34,从而提高连结部33的刚性。此外,为了轻量化,在上侧部件36形成有多个缺口部(参照图4的(a))。
连结部33除了具有上述的下侧部件34、平板35以及上侧部件36,还具有下端部件37,该下端部件37通过旋转轴37a、37b可旋转地支撑下侧部件34和上侧部件36各自的一端部。此外,连结部33具有上端部件38,该上端部件38通过旋转轴38a、38b可旋转地支撑下侧部件34和上侧部件36各自的另一端部。连结部33的下端部件37与固定部31连结,并且上端部件38与保持部32连结。
下端部件37的旋转轴37a、37b和上端部件38的旋转轴38a、38b在沿着安装面BP(参照图2)的方向上延伸。
由此,下侧部件34及上侧部件36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与下端部件37连接,并且还与上端部件38连接。通过这些部件34、36~38形成平行连杆。当下侧部件34及上侧部件36相对于下端部件37旋转时,下侧部件34与上侧部件36之间的隔开距离变化。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下侧部件34与上侧部件36之间的隔开距离,在保持部32最高的位置(最上位。参照图2的(a))与最低的位置(最下位。参照同图(b))变小,在其中间的位置变大。即,在保持部32从最上位向最下位移动的情况下,相互接近的下侧部件34和上侧部件36逐渐远离,例如,在大致中央的位置处最远离,之后,随着向最下位移动,逐渐接近。由此,在最上位和最下位中下侧部件34和上侧部件36呈接近的所谓的压扁状态,在其中间位置,被下侧部件34和上侧部件3包围的内部空间变宽。通过采用在中间位置较宽的结构,与采用在最上位或者最下位较宽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连结部33的外形尺寸。
如图4的(a)及(b)所示,下侧部件34和上侧部件36位于彼此重叠的位置。具体来说,以下侧部件34进入上侧部件36的方式组装。由下侧部件34的凹部34a和上侧部件36的凹部36a彼此形成内部空间K。
在下侧部件34与上侧部件36之间的内部空间K中排列配置有2个拉伸弹簧39,其根据拉伸力产生要复原的作用力。拉伸弹簧39具有的两端的钩39a、39b中的一个钩39a钩挂于下端部件37的钩部37e,另一个钩39b钩挂于下侧部件34的钩部34e。
可动保持件30的连结部33具有接收固定部31具有的旋转轴40a(参照图3)的孔部,此外,具有使保持部32可相对于连结部33进行旋转的旋转轴40b(参照图3)。
旋转轴40a、40b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因此,通过绕旋转轴40a的旋转及绕旋转轴40b的旋转能够较大地确保被保持部32保持的操作部21朝向左右方向的角度。此外,分开使用绕旋转轴40a的旋转和绕旋转轴40b的旋转,从而能够提高操作部21的朝向的自由度。
可动保持件30的保持部32具有:与连结部33的上端部件38连接的上端部件侧部件32a、与操作部21(例如,图2)连接的操作部侧部件32b、以及可旋转地连接上端部件侧部件32a和操作部侧部件32b的旋转轴32c。旋转轴32c在与上述的旋转轴37a、37b、38a、38b相同的方向上延伸。此外,保持部32具有设置在旋转轴32c上的扭簧32d(参照图4的(a))。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维持上端部件38相对于下端部件37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方式施力的拉伸弹簧39,但也可以采用拉伸弹簧39以外的部件,例如气缸。
上端部件38与保持部32连接,此外,下端部件37经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40a而与固定部31连接。因此,可以说拉伸弹簧39为维持保持部32相对于固定部31的高度位置的部件。
拉伸弹簧39对连结部33的下端部件37附加作用力。
可动保持件30为可动保持件的一例。固定部31为基部的一例,保持部32为安装部的一例。
连结部33为连结单元的一例,下端部件37为一端部的一例,上端部件38为另一端部的一例,下侧部件34及上侧部件36为部件的一例,凹部34a、36a为凹部的一例。拉伸弹簧39为施力部件的一例,弹簧部件的一例。内部空间K为空间的一例。
此外,操作装置2为操作部移位装置的一例。操作部21为操作部的一例。可动保持件30为移位单元的一例,保持部32的操作部侧部件32b为安装部的一例,固定部31、保持部32、下端部件37以为上端部件38为关节部的一例。图像形成装置1为与针对操作部的操作对应地进行动作的装置的一例,原稿输送装置17为在装置中可动的可动部的一例,开闭部件的一例。
在此,如上所述,可动保持件30能够通过旋转而使保持部32移位。即,能够使连结部33相对于固定部31绕旋转轴40a旋转,且能够使连结部33的下侧部件34及上侧部件36相对于下端部件37绕旋转轴37a、37b旋转。此外,能够使上端部件38相对于连结部33绕旋转轴40b旋转,且能够使操作部侧部件32b相对于上端部件侧部件32a绕旋转轴32c旋转。由此,可以说可动保持件30具有关节部,其通过旋转使被可动保持件30的保持部32保持的操作部21(例如,图2)移位。在此,所谓的关节部是指连接部件彼此,使一个部件能够相对于另一个部件进行旋转的关节部。
关于这种关节部的旋转,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原稿输送装置17(图1参照)的可动范围,在允许操作部21的移位的范围内设定关节部的可动范围。原稿输送装置17的可动范围为第1可动范围的一例,关节部的可动范围为第2可动范围的一例。
图5的(a)及(b)为用于说明规定连结部33相对于固定部31的可动范围的结构的图,(a)为纵截面图,(b)为立体图。图5的(a)及(b)示出保持部32位于最下位的情况。
连结部33能够相对于固定部31进行绕绕旋转轴37a、37b的旋转、以及绕旋转轴40a的旋转。在按照图5的(a)对规定绕旋转轴37a、37b的旋转的可动范围(高度方向上的可动范围)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后,按照图5的(b)对规定绕旋转轴40a的旋转的可动范围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的(a)所示,连结部33的下端部件37具有与下侧部件34的一部分34c抵接的抵接部37c、以及与上侧部件36的一部分36d抵接的抵接部37d。在图5的(a)中,示出了下侧部件34的一部分34c与下端部件37的抵接部37c抵接的状态,且示出上侧部件36的一部分36d与下端部件37的抵接部37d未抵接的状态。
由此,下端部件37在绕旋转轴37a、37b的旋转中通过抵接部37c规定下侧部件34的一个旋转端,并且通过抵接部37d规定上侧部件36的另一个旋转端。
如图5的(b)所示,固定部31具有形成了相互分离的突起部31b、31c的固定侧限制部件31a。此外,连结部33的下端部件37可装卸地安装有与下端部件37一起绕旋转轴40a旋转的旋转侧限制部41。旋转侧限制部41具有与突起部31b、31c抵接的抵接部41a。在图5的(b)中,示出了旋转侧限制部41的抵接部41a与突起部31b、31c均未抵接的状态。
由此,旋转侧限制部41在绕旋转轴40a的旋转中通过位于突起部31b、31c之间的抵接部41a与突起部31b、31c中的任意一个抵接而规定旋转限度。通过旋转侧限制部41的抵接部41a与突起部31b、31c的卡合,设定允许绕旋转轴40a的旋转的范围。
另外,旋转侧限制部41螺纹紧固于连结部33的下端部件37,但在也可以在螺纹紧固之前使旋转侧限制部41钩挂于下端部件37。通过该钩挂,将旋转侧限制部41安装于下端部件37的情况下的作业性提高。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采用可钩挂的结构。
旋转侧限制部41为第1部件的一例,抵接部41a为位于2个突起部之间的部分的一例。固定侧限制部件31a为第2部件的一例,突起部31b、31c为2个突起部的一例。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采用旋转侧限制部41为可装卸的结构,从而能够变更绕旋转轴40a的旋转限度。例如,更换为抵接部41a相对于突起部31b、31c的位置不同的其它的旋转侧限制部41,从而能够改变旋转限度的位置。此外,通过更换为抵接部41a的宽度较窄的其它的旋转侧限制部41,从而绕旋转轴40a的旋转范围变大,相反地,在宽度较宽的情况下,旋转范围变小。
通过设为可装卸旋转侧限制部41的结构,设为将可动保持件30设为机型共用的部件而非图像形成装置1的机型专用的部件,同时将旋转侧限制部41设为机型专用的部件的结构,从能能够削减成本。在按照每个机型操作部2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可动范围不同的情况下,通过按照每个机型准备旋转侧限制部41,从而不仅能应对通过将图像形成装置1安装于操作装置2的图像形成系统100出厂的情况,也能够应对将图像形成装置1交付于顾客之后后给的情况。
在此所谓的可装卸,是指即使可动保持件30未从图像形成装置1分离,也能够拆卸或者安装旋转侧限制部41。例如,也包含在固定部31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旋转侧限制部41的拆卸或安装的情况、在连结部33与固定部31连结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旋转侧限制部41的拆卸或安装的情况。此外,也包含在拆卸了覆盖可动保持件30的各种的罩中的罩69(参照图2的(a)及(b)或者图10的(b))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旋转侧限制部41的拆卸或安装的情况。连结部33安装于旋转轴40a的位置为安装位置的一例。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可装卸的方式构成旋转侧限制部4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以可装卸的方式构成固定侧限制部件31a。在该情况下,将上述的可装卸的说明中的“旋转侧限制部41”替换为“固定侧限制部件31a”。
此外,可装卸的结构只要为旋转侧限制部41和固定侧限制部件31a中的任意一方就足够,但也可以是双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变更绕旋转轴40a的旋转限度的结构,并采用了不变更绕旋转轴37b、37c的旋转限度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可变更绕旋转轴37b、37c的旋转限度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侧限制部件31a形成相互分离的2个突起部31b、31c,在旋转侧限制部41形成与突起部31b、31c卡合的抵接部41a,但也可以是相反的结构,即,在旋转侧限制部41形成相互分离的2个突起部(未图示),在固定侧限制部件31a形成与突起部31b、31c卡合的抵接部(未图示)。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固定侧限制部件31a形成相互分离的2个突起部31b、31c,在旋转侧限制部41形成位于2个突起部31b、31c之间抵接部41a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通过在固定侧限制部件31a形成圆弧状的槽(未图示),在旋转侧限制部41形成在槽内移动的引脚(未图示),从而槽的两端部构成旋转端的结构。
<可动保持件30的组装>
接着,对可动保持件30的组装进行说明。
图6的(a)~图10的(b)是用于说明可动保持件30的组装的图,以时间序列示出各图的A、B的顺序。
如图6的(a)所示,首先,将固定部31安装图像形成装置1的安装板1a。此外,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且包含传递操作信号的通信电缆的线束51出现在安装板1a的上侧。并且,如图6的(b)所示,将安装有保持部32的连结部33与固定部31连结,此外,使线束51通过罩61在保持部32的方向上延伸。罩61保持线束51且覆盖连结部33的下侧,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安装于连结部33。由此,能够防止伴随可动保持件30进行旋转而引起线束51缠绕的情况。
在此,对将拉伸弹簧39安装于连结部33的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7的(a)所示,在连结部33中,在将下侧部件34与下端部件37以及上端部件38连结的状态下,从下端部件37拆下上侧部件36。上侧部件36与下端部件37未连结,但与上端部件38连结。在图7的(a)所示的状态下,即使使下侧部件34向上方旋转,上侧部件36的一部分36d也不会与下端部件37的抵接部37d抵接。因此,能够超出使上侧部件36与下端部件37连结的情况下的旋转限度而向上方旋转。
如图7的(a)所示,当将下侧部件34设为立起状态并将上端部件38设为较高的位置时,下端部件37的钩部37e(例如,参照图4的(b))与下侧部件34的钩部34e(例如,参照图4的(b))的距离变短,接近拉伸弹簧39的自由长度。因此,将拉伸弹簧39的钩39a、39b安装于钩部37e、34e(参照图4的(b))时的作业性提高。
在进行了拉伸弹簧39的安装之后,如图7的(b)所示,当将下侧部件34设为横向且将上端部件38设为较低位置时,上侧部件36不会与下端部件37的抵接部37d产生干扰,能够将上侧部件36与下端部件37连结。
由此,在将拉伸弹簧39安装于连结部33的情况下,在上侧部件36从下端部件37卸下且下侧部件34安装于下端部件37的状态下,将拉伸弹簧39钩挂于下侧部件34和下端部件37,之后,将上侧部件36安装于下端部件37。
根据操作部21的重量设定拉伸弹簧39的规格及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状态下的拉伸弹簧39随着从最上位远离而越长地延伸,产生更强的作用力。此外,拉伸弹簧39通过操作部21的重量在变长的方向上被载重。
在绕旋转轴37a、37b的旋转中,在上方向的旋转限度与下方向的旋转限度之间的区间中,拉伸弹簧39的作用力发挥作用,并且拉伸弹簧39的作用力与操作部21的重量取得平衡。由此,能够使操作部21停止在用户可操作的高度。
如8A所示,将操作部21安装于保持部32。即,在操作部21的背面预先安装有安装配件53,该安装配件53螺纹紧固于保持部32。
此外,将部分地收纳通过保持部32的内部的线束51的收纳部件52设置于保持部32。进而,将线束51的连接器与操作部21连接。
之后,如图8的(b)所示,覆盖连结部33的上侧的罩62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安装于连结部33。
之后,如图9的(a)所示,将覆盖操作部21的背面的罩63安装操作部21。此外,安装从侧方覆盖上端部件38的罩64、65,且安装从侧方覆盖保持部32的罩66、67。
如图9的(b)所示,将旋转侧限制部41螺纹紧固下端部件37。旋转侧限制部41具有用于与旋转侧限制部41钩挂的钩挂部41b。旋转侧限制部41安装于下端部件37的侧面,因此通过具有钩挂部41b,从而不需要在螺纹紧固前用手按住以防止落下,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此,如图10的(a)所示,在罩61的下端具有遮挡部61a。该遮挡部61a具有3个遮挡片61b、61c、61d。任意的遮挡片61b、61c、61d的纵截面形状均为圆弧状。
遮挡片61b位于最上位,遮挡片61d位于最下位,遮挡片61c位于遮挡片61b与遮挡片61d之间。
遮挡片61b为固定的,遮挡片61c相对于遮挡片61b可动,遮挡片61d相对于遮挡片61c可动。本实施方式的可动结构如下构成。遮挡片61b在圆弧状侧面形成有突部,遮挡片61c中形成有接收遮挡片61b的突部的槽部,并且在圆弧状侧面形成有突部。遮挡片61d形成有接收遮挡片61c的突部的槽部。
遮挡片61c、61d因自重而在遮挡部61a关闭的方向上移动。当通过外力抬起遮挡片61c、61d时,遮挡片61d与遮挡片61c重叠,遮挡片61c与遮挡片61b重叠(参照图8的(b))。
连结部33与安装板1a之间的区域被罩61的遮挡部61a覆盖。并且,连结部33在高度方向上旋转,即使连结部33与安装板1a之间的区域在高度方向上变化,因自重而下垂的遮挡片61c、61d与遮挡片61b的重叠状态改变,该区域被覆盖。
换而言之,连结部33能够进行安装板1a相对于安装面BP的高度变化的旋转,罩61的遮挡部61a与旋转无关地维持覆盖连结部33与安装面BP之间的状态。并且,遮挡部61a构成为根据相对于安装面BP(例如,参照图2的(a)及(b))的高度,改变相互重叠的遮挡片61b、61c、61d的重叠状态。由此,连结部33与安装板1a之间的区域被隐藏。由于具有遮挡部61a的罩61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安装于连结部33,因此可以说连结部33具有遮挡部61a。
遮挡部61a为覆盖部件的一例,遮挡片61b、61c、61d为相互重叠的部件片的一例。安装板1a的安装面BP为安装面的一例。
使用图10的(b)继续对可动保持件30的组装进行说明。当安装了从侧方覆盖固定部31的罩68、69时,固定部31被罩68、69覆盖。
另外,在该状态下,不能接入旋转侧限制部41(例如,参照图9的(b)),但只要拆卸罩69即可接入旋转侧限制部41,能够进行交换等。
<可动保持件30的刚度比较>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保持件30的刚度与其它的结构进行比较而说明。
图11的(a)及(b)为用于说明针对操作部21进行了载重输入的情况下的刚度比较的图,图11的(a)为用于说明针对操作部21的载重输入的区域及方向的前视图及两侧面图,通过椭圆形状示出区域,通过箭头示出方向。图11的(b)为示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保持件30与市售品的单轴及多轴(市售多轴)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纵轴为刚度。图11的(b)中的左侧示出操作部21位于较高的位置的情况,右侧示出操作部21位于较低的位置的情况。
在图11的(a)所示的区域P1、P2、P3、P4、P5、P6的6个位置进行刚度的测量。区域P1、P2的情况为操作部21的倾斜操作(上下的角度调整),区域P3、P4的情况为连结部33的旋转操作(左右的角度调整),区域P5、P6的情况为横向按压操作。
如图11的(b)所示,在将操作部21安装于市售多轴的情况下,当操作部21的位置较高时,刚度较高,当操作部21的位置较低时,刚度比操作部21的位置较高的情况低。在市售多轴中,在较高位置和较低位置刚度不同,在操作操作部21的输入部23(参照图1)的情况下,由于位置会引起操作部21摆动,从使用感的观点出发而不优选。
在将操作部21安装于单轴的情况下,与市售多轴相比,操作部21的位置较高的情况与较低的情况的刚度的差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保持件30的情况下,操作部21的位置较高的情况和较低的情况下的刚度与单轴的情况相同。换而言之,本实施方式中,与市售多轴相比,刚性提高。
在单轴的情况下,对于较高位置与较低位置的刚度的差较小这一点,从与市售多轴相比使用感教好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但是使操作部2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可移动的范围比市售多轴的情况窄,从易用性的观点出发是不优选的。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于与市售多轴的情况相比基于位置的区别的刚度的差较小这一点,从使用感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此外,与单轴的情况相比,操作部21的移动范围较广,从易用性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操作装置2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系统100中,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能够通过旋转进行开闭的原稿输送装置17。此外,操作装置2具有操作部21及可动保持件3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旋转地移位。相对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可动范围,在允许操作部21的移位的范围内设定可动保持件30的可动范围。
以下,对操作装置2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位置进行说明。
图12的(a)~图13的(d)是用于说明操作装置2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位置的图,图12的(a)及13的(a)为图像形成系统100的俯视图,图12的(b)为左视图,图12的(c)及13的(c)为前视图,图13的(d)为右视图。另外,这些图均示出操作装置2的操作部21升高到最上位的情况。虚线所表示的是升高原稿输送装置17的状态。
图12的(a)~(c)所示的操作装置2在使最上位的操作部21朝向正面的状态下,可动保持件30朝向正面延伸。如图12的(a)或者(b)所示,操作部21位于相比于安装板1a的前端的前侧,但位于相比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表面1b的后侧。
图12的(a)~(c)所示的操作部21位于相比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上方。并且,操作部21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右方向上位于相比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保持部32侧。由此,能够防止原稿输送装置17开闭时的与操作部21之间的干扰。
在图13的(a)~(d)所示的操作装置2中,操作部21朝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即,与图12的(a)~(c)的情况相比,可动保持件30旋转A度,由此操作部21朝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另外,与图12的(a)~(c)的情况相比,可动保持件30的保持部32旋转B度。由此,图13的(a)~(d)所示的操作装置2以对A度(臂旋转角度)增加B度(摇头角度)而得到的角度朝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作为A度,例如为15度,作为B度,例如为45度。在此所谓的A度的旋转为上表面部的安装位置处的旋转的一例,此外,B度的旋转为操作部在安装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旋转的一例。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表面1b为装置的正面的一例。
另外,在该情况下,与图12的(a)~(c)相同,操作部21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右方向上,位于相比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保持部32侧,被设定为不进入原稿输送装置17的可动范围内。
图14的(a)~图15的(b)为用于对操作装置2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14的(a)为图像形成系统100的俯视图,图14的(b)为左视图,图14的(c)为前视图。图15的(a)及(b)为图像形成系统100的俯视图。另外,这些图均示出操作部21位于最下位的情况,此外,以虚线表示升高原稿输送装置17的状态。
对于图14的(a)~(c)所示的操作装置2,最下位的可动保持件30朝向正面延伸,使操作部21朝向正面。
对于图15的(a)所示的操作装置2,保持部32相对于连结部33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旋转,由此,操作部21朝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此外,在图15的(b)所示的操作装置2中,保持部32相对于连结部33未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旋转,但操作部21朝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
在此,例如,在用户利用轮椅的情况下,如图14的(c)所示,用户的手达到的高度变低,此外,视线变低。因此,为了确保落座于轮椅的状态下的操作性,优选使操作部21在更低的位置向前侧的位置移动。
鉴于上述观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如图15的(b)所示,操作部21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右方向上能够向比位于保持部32侧的原稿输送装置17的端部17a靠原稿输送装置17的中央部侧的位置移位。
此外,如图14的~(c)或者图15的(a)及(b)所示,操作部21位于比原稿输送装置17靠下方的位置。例如,参照图14的(b),操作部21的下端部BL位于相比于安装板1a的安装面BP的下方。此外,操作部21的下端部BL能够向相比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面1c(参照图16)的下侧移位。
另外,如图14的(a)~(c)或者图15的(a)及(b)所示,操作部21位于相比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表面1b的前侧(正面侧)。即,在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侧时,可动保持件30构成为操作部21比图像形成装置1突出。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操作部21向原稿输送装置17附近移动,并且能够向相比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下方移位,此外,能够向相比于前表面1b的前侧移动。因此,即使在利用轮椅的用户为落座姿势的情况下,也能够向能够抑制操作部21的操作性降低的位置移位。
在此所谓的“能够抑制操作性降低的位置”是指相对于操作部21的输入部23用户能够进行所需的操作的操作部21的位置,高度位置和/或前后方向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表面1b的位置。能够抑制操作性降低的位置例如为图14的(a)~(c)所示的操作部21的位置,具体来说,在原稿输送装置17附近下端部BL相比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下方的位置且相比于前表面1b的前侧的位置。
原稿输送装置17的端部17a为安装部侧的可动部的端部的一例。读取面1c为在装置中读取图像的面的一例。操作部21的下端部BL为操作部的下端部的一例。
参照图15的(a),对于操作装置2,可动保持件30的连结部33朝向正面延伸,并且操作部21旋转B度,朝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操作部21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右方向上位于相比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保持部32侧。即,操作部21位于相比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端部17a的保持部32侧,以不进入原稿输送装置17的可动范围的方式来设定旋转范围。
参照图15的(b),可动保持件30的连结部33位于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旋转A度的旋转后的位置(参照实线)。此外,连结部33能够向与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C度(参照虚线)。A度比C度小(A度<C度)。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21向接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移位的情况下,以与操作部21向远离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移位的情况相比,可旋转的范围变小的方式来设定可动保持件30的旋转范围。
此外,图15的(b)所示的操作部21如上所述那样位于最下位,操作部21的下端部BL位于相比于安装板1a的安装面BP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以实线表示的操作部21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右方向上能够向相比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端部17a的原稿输送装置17的中央部侧移位。
图16是示出操作装置2的操作部21的可动范围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原稿输送装置17的可动范围的关系的立体图。
对于图16所示的操作部21,在最下位的位置以实线表示朝向原稿输送装置17的方向的位置,以虚线表示其它的位置。此外,对于原稿输送装置17,以实线表示打开的状态,以虚线表示关闭的状态。由此,限制连结部33的旋转,以使操作部21的可动范围不会与原稿输送装置17的可动范围重叠。
此外,操作部21能够向相比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表面1b的前侧移位,此外,能够向相比于原稿输送装置17的端部17a的原稿输送装置17的中央侧移位。由此,用户能够以落座姿势直接进行针对操作部的所需的操作,确保了易用性。

Claims (20)

1.一种可动保持件,其具有:
基部;
安装部,其安装操作部;以及
连结单元,其具有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凹部的部件彼此形成的空间,按照如下方式相互连接该部件彼此,并且,在该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连结所述基部,并在另一端部连结所述安装部,其中,该方式为,通过该部件彼此进行相对移动而使该安装部相对于该基部的位置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单元将施力部件收纳在所述空间内,该施力部件用于维持所述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基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为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部件附加作用力的弹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解除所述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与所述基部或/和所述安装部之间的连结,将另一个部件以与所述基部或/和所述安装部连结的状态收纳在所述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部件能够进行相对于安装有所述基部的安装面的高度变化的旋转,
所述连结单元具有覆盖部件,该覆盖部件与所述旋转无关地维持覆盖所述部件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部件被构成为,根据所述高度,相互重叠的部件片的重叠状态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单元能够进行安装位置处的旋转,该安装位置是安装于所述基部的位置,该旋转是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卡合的范围内的旋转,其中,该第1部件是与所述部件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该第2部件是不与该部件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
所述第1部件或所述第2部件能够以所述基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处的状态进行装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单元能够进行安装位置处的旋转,该安装位置是安装于所述基部的位置,该旋转是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卡合的范围内的旋转,其中,所述第1部件是与所述部件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该第2部件是不与该部件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
所述第1部件或所述第2部件能够以所述连结单元与所述基部进行了连结的状态进行装卸。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具有相互分离的2个突起部,另一个具有位于该2个突起部之间的部分。
10.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具有: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供纸部,其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前侧补充纸张,对所补充的纸张进行供纸;
基部,其安装于包含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装置;
安装部,其安装操作部,该操作部进行针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以及
连结单元,其具有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凹部的部件彼此形成的空间,按照如下方式相互连接该部件彼此,并且,在该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结该基部,在另一端部连结该安装部,其中,该方式为,通过该部件彼此进行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安装部相对于该基部的位置变化。
11.一种操作部移位装置,其具有:
操作部;
移位单元,其具有安装所述操作部的安装部及通过旋转使该操作部移位的关节部,且安装于与针对该操作部的操作对应地进行动作的装置;以及
限制单元,其针对第1可动范围,限制第2可动范围,其中,该第1可动范围是在所述装置中可动的可动部的可动范围,该第2可动范围是在由所述移位单元允许所述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内的该移位单元的可动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为在上下方向上可动的部件,
在所述限制单元限制的所述第2可动范围内,在位于相比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可动部的上方的情况下,所述操作部位于在该装置的左右方向上相比于该可动部的所述安装部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为在上下方向上可动的部件,
在所述限制单元限制的所述第2可动范围内,在位于相比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可动部的下方的情况下,所述操作部能够相比于在该装置的左右方向上该可动部的所述安装部侧的端部,向该可动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侧移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单元根据所述第2可动范围能够变更地限制所述移位单元所致的所述操作部的移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为能够相对于在所述装置中读取图像的面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位单元通过旋转使该操作部向能够抑制由落座姿势的用户引起的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性降低的位置进行移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位单元被构成为,在所述操作部位于相比于安装位置的所述装置的正面侧的情况下,该操作部的下端部向相比于在该装置中读取图像的面的下侧移位,其中,该安装位置是安装于该装置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位单元被构成为,在位于所述装置的正面侧时,所述操作部比该装置突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单元通过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卡合来限制允许所述操作部的移位的范围,其中,该第1部件是与所述移位单元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该第2部件是不与该移位单元一起进行旋转的部件,
所述第1部件或所述第2部件能够以构成所述移位单元的一部分的基部安装于所述装置的状态进行装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操作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位单元安装于所述装置的上表面部,能够进行该上表面部的安装位置处的旋转以及在高度方向上移位的旋转,并且能够进行所述操作部在该安装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旋转,
所述限制单元进行限制,使得即使在通过所述安装位置以外的位置处旋转而使所述操作部朝向所述可动部的方向的情况下,也不进入该可动部的所述可动范围。
CN201910159051.1A 2018-09-10 2019-03-04 可动保持件、操作部移位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10888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9218A JP7251076B2 (ja) 2018-09-10 2018-09-10 操作部変位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69217A JP7210950B2 (ja) 2018-09-10 2018-09-10 可動保持具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69218 2018-09-10
JP2018-169217 2018-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8313A true CN110888313A (zh) 2020-03-17
CN110888313B CN110888313B (zh) 2024-02-13

Family

ID=69720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9051.1A Active CN110888313B (zh) 2018-09-10 2019-03-04 可动保持件、操作部移位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1004B2 (zh)
CN (1) CN1108883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452667U (zh) * 2021-12-31 2022-09-20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回流焊炉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8742A (ja) * 1991-05-16 1993-07-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7200246A (ja) * 1993-12-28 1995-08-04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532A (ja) * 1998-03-04 1999-09-1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259866B1 (en) * 1998-10-21 2001-07-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356540A (ja) * 2000-06-13 2001-12-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153609A1 (en) * 2004-12-21 2006-07-13 Hiroyuki Gotoh Sheet feed unit operable with smaller for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45389A (ja) * 2007-12-11 2009-07-02 Canon Inc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33256A (zh) * 2008-03-14 2009-09-1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4026075U (zh) * 2014-05-28 2014-12-17 青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悬臂的荧幕支撑装置
US20180027134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77396A (ja) * 2016-11-10 2018-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32024A (zh) * 2017-01-20 2018-07-27 斯比福艾有限公司 显示屏安装件的改进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7091A (ja) 2005-06-20 2006-12-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04639A (ja) 2008-02-26 2009-09-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854306B2 (ja) 2011-03-14 2016-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操作パネルの支持構造、同構造を用いた機器、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周辺機器
JP6204248B2 (ja) * 2014-03-31 2017-09-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操作パネル支持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41929B2 (ja) 2015-05-20 2016-1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回転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36513B2 (ja) * 2016-08-03 2019-07-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8742A (ja) * 1991-05-16 1993-07-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7200246A (ja) * 1993-12-28 1995-08-04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532A (ja) * 1998-03-04 1999-09-1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259866B1 (en) * 1998-10-21 2001-07-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356540A (ja) * 2000-06-13 2001-12-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153609A1 (en) * 2004-12-21 2006-07-13 Hiroyuki Gotoh Sheet feed unit operable with smaller for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45389A (ja) * 2007-12-11 2009-07-02 Canon Inc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33256A (zh) * 2008-03-14 2009-09-1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4026075U (zh) * 2014-05-28 2014-12-17 青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悬臂的荧幕支撑装置
US20180027134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77396A (ja) * 2016-11-10 2018-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32024A (zh) * 2017-01-20 2018-07-27 斯比福艾有限公司 显示屏安装件的改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71004B2 (en) 2020-06-02
US20200081381A1 (en) 2020-03-12
CN110888313B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72268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지지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6795662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 panel
JP52473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5977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10123218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7090862B2 (ja)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事務機器
JP2009157165A (ja) 表示パネル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JP477556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10888313A (zh) 可动保持件、操作部移位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1403937A (zh) 支撑装置以及具有该支撑装置的双显示单元
JP20062559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操作パネル姿勢変更機構
JP606054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210950B2 (ja) 可動保持具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51076B2 (ja) 操作部変位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2189954A (ja) 操作部支持構造、同構造を用いた機器、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周辺機器
JP6649598B2 (ja) 記録装置
JP20150134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06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5459502B2 (ja) 上部ユニットケースの開閉装置
KR20130075674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82620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818940A1 (en) Arm unit with reduced spring load
JP5696985B1 (ja) 回動支持機構
JP20130078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123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