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9516A -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9516A
CN110879516A CN201910168353.5A CN201910168353A CN110879516A CN 110879516 A CN110879516 A CN 110879516A CN 201910168353 A CN201910168353 A CN 201910168353A CN 110879516 A CN110879516 A CN 110879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aterial
transfer
image
transfer device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83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片平昌宏
宫本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79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9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33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charging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surface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5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harging apparatus, e.g. cleaning devices, ozone removing devices G03G15/0225, G03G15/0291 takes preced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 G03G2215/021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与无交流电流的泄漏抑制部件的情况相比,提高转印性。本发明的转印装置包括:转印部件,对记录材施加包含交流成分的电压,以将保持有图像的像保持体上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材;加湿部件,对朝向所述转印部件的所述记录材进行加湿;搬送部件,一边通过与引导部的接触来引导所述记录材,一边将所述记录材从所述加湿部件搬送至所述转印部件;以及泄漏抑制部件,在遍及所述记录材在搬送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以上的范围,抑制所述交流成分的交流电流向所述引导部泄漏。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对记录材施加转印电压以转印图像的转印装置、以及具备此种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对转印材的未转印墨粉图像(toner image)的面进行加湿的图像形成装置。
而且,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一种转印装置,通过施加转印偏压,从而在转印辊隙(nip)位置将像保持体上的墨粉图像转印至记录材,且转印偏压是包含由直流成分与交流成分重叠而成的重叠偏压(bias)。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164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42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无交流电流的泄漏抑制部件的情况相比,提高转印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的转印装置包括:
转印部件,对记录材施加包含交流成分的电压,以将保持有图像的像保持体上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材;
加湿部件,对朝向所述转印部件的所述记录材进行加湿;
搬送部件,一边通过与引导部的接触来引导所述记录材,一边将所述记录材从所述加湿部件搬送至所述转印部件;以及
泄漏抑制部件,在遍及所述记录材在搬送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以上的范围,抑制所述交流成分的交流电流向所述引导部泄漏。
技术方案2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的转印装置,
所述加湿部件是从所述记录材的接受图像转印的第1面的背面即第2面来对所述记录材进行加湿,
所述转印部件是至少从所述第2面侧施加所述交流成分,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对于所述引导部中的至少与所述第2面接触的所述引导部,来抑制所述交流成分的所述交流电流的泄漏。
技术方案3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2的转印装置,其包括:
探测部件,从所述第1面侧探测所述记录材。
技术方案4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3的转印装置,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包含含有树脂的所述引导部。
技术方案5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4的转印装置,
所述引导部是通过沿着所述记录材的搬送方向的线状突起而与所述记录材接触。
技术方案6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5的转印装置,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将所述引导部经由具有对所述交流成分的所述交流电流的泄漏进行抑制的阻抗(impedance)的元件而接地。
技术方案7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6的转印装置,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将所述引导部经由电感器(inductor)而接地。
技术方案8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5的转印装置,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将所述引导部经由开关器而接地,所述开关器在所述交流成分的施加时被切断。
技术方案9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5的转印装置,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对所述引导部施加与所述交流成分为同相位的交流电压。
技术方案10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2至9的转印装置,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对于与所述第1面接触的所述引导部,也抑制所述交流电流的泄漏。
技术方案11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10的转印装置,
所述加湿部件是在沿着所述记录材的搬送路径且越过所述最大长度而离开所述转印部件的部位,接触至所述记录材以进行加湿。
技术方案12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11的转印装置,其包括:
送风部件,对所述引导部输送风。
技术方案13的转印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12的转印装置,
所述引导部开设有使湿度从所述记录材的搬送路径逸散的贯穿孔。
技术方案14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保持体,在表面保持图像;
图像形成部件,在所述像保持体上形成所述图像;
转印部件,对记录材施加包含交流成分的电压,以将所述像保持体上的所述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材;
加湿部件,对朝向所述转印部件的所述记录材进行加湿;
搬送部件,一边通过与引导部的接触来引导所述记录材,一边将所述记录材从所述加湿部件搬送至所述转印部件;
泄漏抑制部件,在遍及所述记录材在搬送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以上的范围,抑制所述交流成分的交流电流向所述引导部泄漏;以及
定影部件,使转印于所述记录材上的所述图像定影至所述记录材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转印装置及技术方案14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无交流电流的泄漏抑制部件的情况相比,转印性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2的转印装置,与两面加湿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图像的白斑。
根据技术方案3的转印装置,与探测器从第2面侧进行探测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因泄漏电流造成的探测器的故障。
根据技术方案4的转印装置,与使用树脂以外的材质的情况相比,泄漏抑制效果高。
根据技术方案5的转印装置,与无突起的情况相比,泄漏抑制效果高。
根据技术方案6的转印装置,与以具有阻抗的元件以外的元件接地的情况相比,泄漏抑制效果高。
根据技术方案7的转印装置,与经由电感器以外的元件接地的情况相比,泄漏抑制效果高。
根据技术方案8的转印装置,与经由开关器以外的元件接地的情况相比,可确实地抑制泄漏。
根据技术方案9的转印装置,与未施加交流电压的情况相比,泄漏抑制效果高。
根据技术方案10的转印装置,与仅对与第2面接触的引导部抑制泄漏的情况相比,泄漏抑制效果高。
根据技术方案11的转印装置,与加湿部件较本结构接近转印部件的情况相比,泄漏抑制效果高。
根据技术方案12的转印装置,与无送风部件的情况相比,沿着引导部的搬送路径的湿度下降。
根据技术方案13的转印装置,与无贯穿孔的情况相比,搬送路径的湿度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printer)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对二次转印器施加电压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正弦波状的转印电压的图表。
图4是表示矩形波状的转印电压的图表。
图5是表示矩形波状的转印电压的另一例的图表。
图6是表示加湿器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无背面加湿并使用交流器件时的作用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背面加湿并使用交流器件时的作用的图。
图9是表示搬送路径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背面引导板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背面引导板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加湿器的变形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加湿器的又一变形例的图。
图14是表示非接触式加湿器的图。
图15是表示抑制交流电流的泄漏的对策不同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抑制交流电流的泄漏的对策不同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抑制交流电流的泄漏的对策不同的又一变形例的图。
符号的说明
1:打印机
10Y、10M、10C、10K:图像引擎
20:中间转印带
30:二次转印器
31:支承辊
32:转印辊
33:直流电源
34:交流电源
130:变更机构
40:纸张托盘
50:搬送辊
52:返回搬送辊
55:送风风扇
60、67:加湿器
70:定影器
80:控制部
R:搬送路径
BR:返回搬送路径
91:背面引导板
92:表面引导板
94:本体
95:凸条
97: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图。
打印机1是所谓的串联(tandem)式的彩色打印机,具备形成YMCK四色各色的墨粉图像的四个图像引擎(engine)10Y、10M、10C、10K。而且,在这四个图像引擎10Y、……、10K中也具备共用的曝光器16。
作为一例,各图像引擎10Y、……、10K是以电子照相方式来形成墨粉图像。各图像引擎10Y、……、10K具有下述结构,即,在圆柱上的感光体15的周围,依序配设有带电器11、显影器12、一次转印器13、清洁器(cleaner)14。在各图像引擎10Y、……、10K中,针对感光体15,依序执行借助带电器11的带电、借助曝光器16的曝光及借助显影器12的显影,在感光体15上,形成各图像引擎10Y、……、10K对应的颜色的墨粉图像。
打印机1具备经由各图像引擎10Y、……、10K而循环移动的中间转印带(belt)20,由各图像引擎10Y、……、10K所形成的各色的墨粉图像通过一次转印器13而以彼此重叠的方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清洁器14在转印后去除残留在感光体15上的墨粉或纸粉等。
通过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各色的墨粉像彼此重叠,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0上形成彩色图像。并且,中间转印带20上的彩色图像伴随中间转印带20的循环移动而被搬送至二次转印器30。
在打印机1的下部,配设有纸张托盘(paper tray)40,所述纸张托盘40重叠收容作为记录材的一种的纸张。在纸张托盘40内,例如收容从表面平坦的普通纸、比普通纸厚且表面平坦的厚纸、比普通纸厚且在表面实施有凹凸加工的压花纸(embossed paper)等中选择的任意纸张。收容在纸张托盘40内的纸张的种类被登记在对打印机1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部80中。
纸张是由搬送辊50从纸张托盘40中取出,并沿着搬送路径R而送出至上方。在搬送路径R上,配设有加湿器60,所述加湿器60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加湿部件的一例,加湿器60对纸张表背面中的相对于形成图像的表面的背面赋予水分。
背面被赋予有水分的纸张在搬送路径R上被进一步搬送向上方,由搬送辊50送往对齐辊(register roll)51。
在打印机1中,在搬送路径R的旁边配设有送风风扇(fan)55,所述送风风扇55是本发明中所述的送风部件的一例。送风风扇55将空气从图1的里侧送向跟前侧,促进残留在搬送路径R上的水分的蒸发而吹干搬送路径R。
对齐辊51配合中间转印带20上的彩色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器30的时机(timing)而将纸张送入二次转印器30。二次转印器30利用支承辊(backup roll)31与转印辊32来包夹纸张并且施加电压,从而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彩色图像转印至纸张上。中间转印带20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像保持体的一例。
转印有图像的纸张在搬送路径R上进一步受到搬送而被送往定影器70,所述定影器70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定影部件的一例。定影器70通过对纸张施加热与压力,来使纸张上的图像定影至纸张。
在仅在纸张单面形成图像的所谓单面打印(单面印刷)的情况下,定影有图像的纸张将被直接送出至打印机1的外部。另一方面,在纸张两面形成图像的所谓两面打印(两面印刷)的情况下,通过返回搬送辊52来使纸张返回而将纸张送往搬送路径BR,从而使纸张返回搬送路径R的上游侧。
纸张在返回搬送路径BR的搬送中途,由于纸张的表背被反转,因此原为背面的面成为新的表面。而且,使纸张返回的位置是较加湿器60为下游侧。经过返回搬送路径BR返回搬送路径R上游的纸张利用定影器70的热而表面变干,但在纸张的内部残留有水分,因此省略再次加湿。
将返回搬送辊52及返回搬送路径BR合并而成者,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返回部件的一例。
返回搬送路径R上游的纸张不经过加湿器60而被送入对齐辊51,依照与所述同样的流程,在新的表面转印并定影图像。定影有图像的纸张被送出至打印机1之外。
在打印机1的二次转印器30中,作为使图像转印的转印电压(转印偏压),使用将直流成分与交流成分重叠而成的转印电压。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此种包含交流成分的转印电压称作“交流偏压”。
打印机1的从加湿器6直至二次转印器30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对二次转印器30施加电压的结构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使用从纸张的表面侧施加直流电压,并从背面侧施加交流电压的方式。即,在支承辊31上连接有直流电源33,从纸张的表面侧经由支承辊31及中间转印带20来对纸张施加直流电压。
另一方面,在转印辊32上连接有交流电源34,从纸张的背面侧经由转印辊32来对纸张施加交流电压。交流电源34是根据纸张的种类而区分使用,例如对于如压花纸等那样在表面具有凹凸的纸张,交流电源34导通,而对于表面平坦的普通纸或厚纸,交流电源34断开。
在二次转印器30中,还配设有变更机构130,所述变更机构130变更支承辊31与转印辊32包夹纸张的压力(转印辊隙压力)。在变更机构130中,配设有相对于二次转印器30的框架(省略图示)而沿图的上下方向移动自如的轴承131,轴承131旋转自如地支承转印辊32的旋转轴。而且,在变更机构130中,配设有从图的上侧按压轴承131的按压弹簧132、及从图的下侧上推轴承131的致动器(actuator)133。
致动器133在控制部80(参照图1)的控制下受到驱动,由此,轴承131朝图的上下方向移动。当轴承131朝向图的上方移动时,转印辊32相对于支承辊31而接近,从而转印辊隙压力增加。而且,当轴承131朝向图的下方移动时,转印辊32相对于支承辊31而背离,从而转印辊隙压力减少。
转印辊隙压力是根据纸张的种类而切换,例如对厚纸的转印辊隙压力比对普通纸的转印辊隙压力高。而且,例如对压花纸的转印辊隙压力比对厚纸的转印辊隙压力低,且为对普通纸的转印辊隙压力以上。
图2所示的二次转印器30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转印部件的一例。
图3~图5是表示对纸张施加的转印电压的示例的图表。
各图表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压。而且,较图表的横轴为下方侧的电压是使图像(的墨粉)转印至纸张的极性的电压(正极电压),较图表的横轴为上方侧的电压是使墨粉从纸张返回中间转印带20的极性的电压(反极电压)。
图3中表示了正弦波状的转印电压。
正弦波状的电压中,一部分为反极电压,但大部分为正极电压。通过在一部分存在反极电压,从而经转印的墨粉的一部分会返回中间转印带20而碰撞到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墨粉。由此,中间转印带20上的墨粉容易离开中间转印带20,图像的转印性提高。
此处,对转印电压波形中的直流成分Vdc与返回成分Vr进行说明。直流成分Vdc相当于转印电压的电压波形中的平均电压,表示转印电压的波形整体中的平均转印力。返回成分Vr是在转印电压的波形中向反极侧偏转的部分的极大值,表示使墨粉暂时返回的强度。
图4中表示了矩形波状的转印电压。
图4所示的矩形波的情况下,在时间上观察,正极侧的电压与反极侧的电压是对半地产生。但是,正极侧的电压比反极侧的电压大,因此将作为转印电压整体而作用于使图像转印的一侧。
图5中表示了矩形波状的转印电压的另一例。
图5所示的矩形波的情况下,正极侧的电压与反极侧的电压成为同等的电压。但是,正极侧的电压的产生时间比反极侧的电压长,因此将作为转印电压整体而作用于使图像转印的一侧。
图6是表示加湿器60的结构的图。
加湿器60例如包括:一对海绵辊(sponge roll)61、62,将纸张P夹在中间;以及供给辊64,将水槽63内的水供给至其中一个海绵辊61。而且,还包括从各海绵辊61、62吸取多余的水的吸水辊65、66。加湿器60通过其中一个海绵辊61来对纸张的背面赋予水分。
图1所示的打印机1中,对表面具有凹凸的压花纸等并用交流器件与背面加湿。以下对此种并用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无背面加湿并使用交流器件时的作用的图。
在图7的左侧,表示了被中间转印带20与转印辊32夹着的纸张P,在图的右侧,表示了所述纸张P中的电气状况。
在被夹在中间转印带20与转印辊32之间的纸张P为凹凸大的例如压花纸的情况下,在纸张的凸部与槽部,厚度不同,因此作为从转印辊32直至中间转印带20的电气路径,在槽部将经过空气层。因此,经过槽部直至中间转印带20的路径的阻抗比经过凸部直至中间转印带20的路径要高,有可能会槽部施加高电压而产生放电。槽部中的放电会产生转印电压的不足,而成为转印不良的原因。
图8是表示实施背面加湿并使用交流器件时的作用的图。
图8中,也在左侧表示了被中间转印带20与转印辊32夹着的纸张P,在图的右侧,表示了所述纸张P中的电气状况。
在实施了背面加湿的情况下,在纸张P中,在与转印辊32接触的背面形成有加湿区域WR。因此,在经过槽部的路径中产生高电压的情况下,电流将经由加湿区域WR而逃逸至凸部侧。其结果,可避免槽部内的放电,而在纸张P整体上获得充分的转印电压。
此外,若交流电流经由纸张而泄漏,则并用交流器件与背面加湿带来的如上所述的作用将受到阻碍。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防止交流电流泄漏的结构。
图9是表示搬送路径的结构的图。
更具体而言,所述搬送路径R包括分别接触至纸张的两面来引导纸张的引导板91、92。这些引导板91、92中,位于图的下方侧的背面引导板91接触至纸张的背面,位于图的上方侧的表面引导板92接触至纸张的表面。为了防止交流电压经由纸张的泄漏,这些引导板91、92的越过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最长尺寸的范围为树脂制。交流电流的泄漏被认为在经加湿的背面侧比表面侧容易产生,因此尤其理想的是,与纸张的背面侧接触的背面引导板91为树脂制,与此相对,表面引导板92也可为金属制。这些引导板91、92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引导部的一例。
对于从转印器30直至定影器70为止的搬送路径R,背面引导板91也为树脂制。
而且,在转印器30中,还配设有接触至转印后的纸张以使电荷逸散的去电构件35,为了抑制从所述去电构件35的电流泄漏,去电构件35经由高电阻36而接地。
加湿器60是设在沿着搬送路径R且从转印器30计起的距离比搬送方向上的纸张的最长尺寸远的位置。由此,可避免一个纸张接触至转印器30与加湿器60这两者而引起的电流泄漏。
在搬送路径R中,还配设有对在搬送路径R上搬送的纸张进行探测的多个传感器93。这些传感器93例如为反射型的光传感器,当搬送路径R上的纸张到达传感器93之前时,接收来自纸张的反射光以探测纸张的存在。传感器93是设在与纸张的表面侧相向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偶发性地产生电流泄漏的情况下,仍比背面侧安全。
图10是表示背面引导板91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10中表示了从纸张侧观察背面引导板91的状态(从图9的上方观察的状态)。
背面引导板91具有:板状的本体94;以及凸条95,从本体94朝向纸张突出,且沿着纸张的搬送方向(图的右方向)呈线状地延伸。通过设有此凸条95,与无凸条95的情况相比,背面引导板91与纸张的接触面积减少,交流电流的泄漏进一步得到抑制。
在背面引导板91中,在本体94上穿设有在无纸张的情况下供来自所述传感器93的光穿透的孔96。而且,在背面引导板91的本体94上,还穿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供搬送辊50、对齐辊51及转印辊32贯穿本体94而接触至纸张。另外,搬送辊50及对齐辊51为橡胶制的辊,因此可认为经由搬送辊50及对齐辊51的交流电流的泄漏少。但是,也可如后文所说明的,也将搬送辊50及对齐辊51包括在内来实现电流泄漏的抑制。
所述送风风扇55将空气从图10的上方送往下方。通过此空气的流动,背面引导板91、搬送辊50、对齐辊51的表面等上的湿度降低而促进变干,因此电流泄漏进一步得到抑制。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经由纸张的电流泄漏得到抑制,因此通过背面加湿与交流偏压的并用,转印性提高。
接下来说明针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11是表示背面引导板91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所示的变形例的背面引导板91中,在本体94的各处设有贯穿孔97。这些贯穿孔97是为了快速降低与纸张的背面相向的本体94的相向面上的湿度。通过设有贯穿孔97,从而与无贯穿孔97的情况相比,可快速降低相向面的湿度。而且,通过送风风扇55的并用,将更快速地降低湿度。
通过降低背面引导板91的相向面的湿度,交流电流的泄漏进一步得到抑制。
图12是表示加湿器60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所示的变形例的加湿器60中,吸水辊65接触至供给辊64,由吸水辊65从接触至海绵辊61之前的供给辊64的表面吸取多余的水。由此,在海绵辊61上确保不多不少的水。
图13是表示加湿器60的又一变形例的图。
图13所示的变形例的加湿器60取代供纸辊而具备刮片(blade)101、102。这些刮片101、102从海绵辊61、62刮除多余的水分。
图6、图12、图13所示的加湿器60为接触式的加湿器,但本发明中所说的加湿器也可为非接触地对纸张P赋予水分的非接触式加湿器。
图14是表示非接触式加湿器67的图。
非接触式加湿器67包括水箱(tank)68与喷嘴(nozzle)69。加湿器67将从水箱68供给的水通过所谓的喷墨(inkjet)方式,从喷嘴69喷吹向由搬送辊50所搬送而朝图中的箭头方向通过的纸张P的背面。
在将此种非接触式加湿器67取代接触式加湿器60而用于打印机1的情况下,非接触式加湿器67不会接触至纸张,因此加湿器67与转印辊32的距离也可比最长尺寸短。因此,非接触式加湿器67有助于打印机1的小型化。
图15是表示抑制交流电流的泄漏的对策不同的变形例的图。
图15所示的变形例中,取代引导板91、92为树脂制的情况,或者除了引导板91、92为树脂制的情况以外,背面引导板91还经由电感器98而接地。而且,搬送辊50、对齐辊51及去电构件35也经由电感器98而接地。电感器98相对于交流电压而产生高阻抗,因此可抑制交流电流的泄漏。另外,作为产生对交流电流的泄漏进行抑制的阻抗的元件,也可考虑高电阻元件。
图16是表示抑制交流电流的泄漏的对策不同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16所示的变形例中,取代引导板91、92为树脂制的情况,或者除了引导板91、92为树脂制的情况以外,背面引导板91还经由开关99而接地。而且,搬送辊50、对齐辊51及去电构件35也经由开关99而接地。并且,各开关99是通过控制部80的控制来切换开闭,在使用交流偏压的情况下开放而抑制交流电流的泄漏,在使用直流转印电压的情况下闭合而抑制静电等的产生。
图17是表示抑制交流电流的泄漏的对策不同的又一变形例的图。
图17所示的变形例中,取代引导板91、92为树脂制的情况,或者除了引导板91、92为树脂制的情况以外,背面引导板91还连接于交流电源34。而且,搬送辊50、对齐辊51及去电构件35也连接于交流电源34。通过像这样连接于交流电源34,从而对背面引导板91、搬送辊50、对齐辊51及去电构件35施加与转印辊32为同相位的交流电流。
当像这样,对背面引导板91等施加与转印辊32同相位的交流电流时,转印辊32与背面引导板91等的电位差得到抑制,因此交流电流的泄漏得到抑制。
另外,所述说明中,例示了使用中间转印带的间接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为单色打印机(monochrome printer),还可为直接转印方式的打印机。在直接转印方式的情况下,感光体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像保持体的一例。
而且,所述说明中,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例示了打印机,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为复印机,也可为传真装置,还可为多功能一体机。
而且,所述说明中,例示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引擎,但本发明中所说的图像形成部件也可利用电子照相方式以外的方式来形成墨粉图像。
而且,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栏中记载的问题而发明,但本发明的结构不妨转用于并非解决所述问题的其他目的,像这样转用本发明的结构的形态也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印部件,对记录材施加包含交流成分的电压,以将保持有图像的像保持体上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材;
加湿部件,对朝向所述转印部件的所述记录材进行加湿;
搬送部件,一边通过与引导部的接触来引导所述记录材,一边将所述记录材从所述加湿部件搬送至所述转印部件;以及
泄漏抑制部件,在遍及所述记录材在搬送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以上的范围,抑制所述交流成分的交流电流向所述引导部泄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部件是从所述记录材的接受图像转印的第1面的背面即第2面来对所述记录材进行加湿,
所述转印部件是至少从所述第2面侧施加所述交流成分,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对于所述引导部中的至少与所述第2面接触的所述引导部,来抑制所述交流成分的所述交流电流的泄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部件,从所述第1面侧探测所述记录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包含含有树脂的所述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是通过沿着所述记录材的所述搬送方向的线状突起而与所述记录材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将所述引导部经由具有对所述交流成分的所述交流电流的泄漏进行抑制的阻抗的元件而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将所述引导部经由电感器而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将所述引导部经由开关器而接地,所述开关器在所述交流成分的施加时被切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是对所述引导部施加与所述交流成分为同相位的交流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漏抑制部件对于与所述第1面接触的所述引导部,也抑制所述交流电流的泄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部件是在沿着所述记录材的搬送路径且越过所述最大长度而离开所述转印部件的部位,接触至所述记录材以进行加湿。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风部件,对所述引导部输送风。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开设有使湿度从所述记录材的搬送路径逸散的贯穿孔。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保持体,在表面保持图像;
图像形成部件,在所述像保持体上形成所述图像;
转印部件,对记录材施加包含交流成分的电压,以将所述像保持体上的所述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材;
加湿部件,对朝向所述转印部件的所述记录材进行加湿;
搬送部件,一边通过与引导部的接触来引导所述记录材,一边将所述记录材从所述加湿部件搬送至所述转印部件;
泄漏抑制部件,在遍及所述记录材在搬送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以上的范围,抑制所述交流成分的交流电流向所述引导部泄漏;以及
定影部件,使转印于所述记录材上的所述图像定影至所述记录材上。
CN201910168353.5A 2018-09-06 2019-03-06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08795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7020 2018-09-06
JP2018167020A JP7206714B2 (ja) 2018-09-06 2018-09-06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9516A true CN110879516A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2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8353.5A Pending CN110879516A (zh) 2018-09-06 2019-03-06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81366A1 (zh)
JP (1) JP7206714B2 (zh)
CN (1) CN11087951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2654U (zh) * 1990-08-09 1992-04-10
JPH06222692A (ja) * 1993-01-22 1994-08-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78706A (ja) * 1995-04-07 1996-10-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8855A (ja) * 2001-09-25 2003-04-0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4163A (ja) * 2002-07-24 2004-02-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9190A (ja) * 2004-04-23 2005-11-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42479A1 (en) * 2009-12-16 2011-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08261A (zh) * 2009-04-23 2012-01-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25564A (zh) * 2014-09-16 2016-03-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26031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3061B2 (ja) * 2000-11-01 2006-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970676B2 (en) * 2002-12-06 2005-11-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ing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64919A (ja) * 2003-12-02 2005-06-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8481A (ja) * 2007-11-21 2009-06-11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6477A (ja) * 2008-06-16 2010-02-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9811043B2 (en) * 2015-03-17 2017-11-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2654U (zh) * 1990-08-09 1992-04-10
JPH06222692A (ja) * 1993-01-22 1994-08-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78706A (ja) * 1995-04-07 1996-10-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8855A (ja) * 2001-09-25 2003-04-0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4163A (ja) * 2002-07-24 2004-02-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9190A (ja) * 2004-04-23 2005-11-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08261A (zh) * 2009-04-23 2012-01-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142479A1 (en) * 2009-12-16 2011-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30124A (ja) * 2009-12-16 2011-06-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425564A (zh) * 2014-09-16 2016-03-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26031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42065A (ja) 2020-03-19
JP7206714B2 (ja) 2023-01-18
US20200081366A1 (en) 2020-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71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uses an AC voltage and/or a DC voltage at a transfer nip depending on a surface roughness of a recording sheet
US92919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919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bias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in
US90579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95179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EP1102129B1 (en) Control of the transfer voltage in 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83789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6444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681094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belt/roller configuration for single-pass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US725734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eaturing a controller for switching a first transfer bias to a second smaller transfer bias while the print material is passing through a transfer nip portion
US2012006379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538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318070A1 (en) Transfer NIP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10879516A (zh)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5986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98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635048B2 (en) Transfer unit comprising alternating current bias and humidifying unit
US6178307B1 (en) Attraction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6390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utilizes an adjustable alternately switching voltage
JP20201771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00043774A (ko) 정착유닛 및 화상형성장치와 그 제어방법
US8682234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90537A (ja) 除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2426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85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