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8888B - 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78888B CN110878888B CN201911364870.6A CN201911364870A CN110878888B CN 110878888 B CN110878888 B CN 110878888B CN 201911364870 A CN201911364870 A CN 201911364870A CN 110878888 B CN110878888 B CN 1108788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trip
- spring
- rectangular cylinder
- wheel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643 Phytolacca americ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2—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with approximately constant height, e.g. with constant length of column or of le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3/00—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rakes combining more than one of the types of groups F16D49/00 - F16D61/00
- F16D63/006—Positive locking brak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42—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with arrangement for propelling the support stands on whee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06F1/182—Enclosures with special features, e.g. for use in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grounding or shielding against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or electromagnetical interference [EM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它包括第一轮机构、第二轮机构、机箱外壳、底板、条形拉板、第一矩型筒、拨条等,其中主机箱在静止放置时,第一齿轮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这样就能维持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的状态,保证摩擦板与地面之间始终存在压力。伸缩内板和摩擦板受到向下的压力的设计,能使摩擦板与地面的摩擦力将大大增大,从而避免主机箱受到比较大的外踢力后会产生比较大的位移,进而避免主机箱的电源线从插座上脱离造成主机箱瞬间断电。另外,摆板翘起的设计能使得主机箱通过一些大的障碍物,扩大了主机箱在不同路况下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机主机箱方便移动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将主机箱放置在可以移动的底座上,另一种是主机箱底下安装有轮子。对于主机箱底下安装有轮子的可移动主机箱来说,虽然可移动主机箱可以很方便地在办公区域移动。在可移动的主机箱放置到工作区域后,工作者因为不小心踢到了主机箱,可移动主机箱的轮子通过锁住的方式就能防止主机箱被踢后的滑动;但是,当主机箱受到比较大的外踢力后,因为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可移动主机箱的轮子通过锁住的方式将不再能防止主机箱的被大力踢后的滑动;主机箱受到比较大的外踢力后会产生比较大的位移,很有可能使得主机箱的电源线从插座上脱离,进而使得主机箱瞬间断电,造成电脑里面的资料在未保存的情况下而丢失,给工作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了避免可移动的主机箱受到比较大的外踢力后产生比较大的位移,所以就需要一种防踢的可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本发明设计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轮机构、第二轮机构、机箱外壳、底板、条形拉板、拉杆、把手、第一矩型筒、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拉板弹簧、拨条、条形齿板,其中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两端处;第二支撑板位于底板的中间位置;机箱外壳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远离底板的一端上;第一轮机构和第二轮机构均安装在底座上;第一轮机构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二轮机构位于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中均开有贯通的矩型通孔;第一矩型筒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矩型通孔中;条形拉板的一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一矩型筒中,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撑板的矩型通孔和第三支撑板的矩型通孔;拉板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条形拉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矩型筒的筒底面上;拉板弹簧位于第一矩型筒中;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拉板下表面安装有一个条形齿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与第一轮机构相配合;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远离第一轮机构一端处的条形拉板侧面上安装有一个拨条;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一轮机构相配合;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条形拉板下表面安装有另一个条形齿板;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与第二轮机构相配合;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远离第二轮机构一端处的条形拉板侧面上安装有另一个拨条;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二轮机构相配合;条形拉板远离拉板弹簧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杆;拉杆远离条形拉板的一端安装有把手。
上述第一轮机构和第二轮机构中的结构完全相同。
上述第一轮机构包括刹车机构、第一齿轮、限位环、第一固定板、第四矩型筒、第一转轴、第二齿轮、支撑块、第一单向离合环、第二单向离合环、被拨条、限位伸缩条、限位槽、尖角凸起、伸缩条弹簧,其中两个刹车机构对称地安装在机箱外壳的底面和底板的底面上;支撑块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上,且支撑块上具有贯通的圆孔;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块的圆孔中,且第一转轴的两端均穿出支撑块;第一转轴中间位置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环;第一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一转轴两侧对称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支撑块位于一个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另一个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一转轴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离合环;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外圆面上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开有多个限位槽;限位环中相邻两个限位槽之间的限位环外圆面上均安装有一个尖角凸起;第四矩型筒通过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底座上,且第四矩型筒位于第二支撑板与第一转轴之间;第四矩型筒所处的位置与限位环的位置相对应;限位伸缩条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四矩型筒中;伸缩条弹簧的一端安装在限位伸缩条上,另一端安装在第四矩型筒的筒底;伸缩条弹簧位于第四矩型筒中;限位伸缩条远离伸缩条弹簧的一端与限位环上的限位槽相配合;被拨条安装在限位伸缩条的上表面上,且被拨条靠近限位伸缩条远离伸缩条弹簧的一端;第一转轴上的两个第一齿轮分别与两个刹车机构相配合。
上述刹车机构包括轮子、固定轴、固定块、第二矩型筒、第三矩型筒、第一齿条、第一连接板、第二固定板、摩擦板、摆板、第一导块、第二齿条、第二连接板、钢丝绳、板簧、缠绕轮、第三齿轮、伸缩内板、第二导块、第二导槽、第二弹簧、第一导槽、第一弹簧、条形滑槽,其中第二矩型筒固定安装在机箱的底面上;第二矩型筒中的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第三矩型筒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二矩型筒中;第三矩型筒筒底处的外筒面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两个第一导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导槽中;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第三矩型筒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矩型筒中的筒底面上;第一弹簧位于第二矩型筒中;第三矩型筒中的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伸缩内板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三矩型筒中;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在伸缩内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矩型筒中的筒底面上;第二弹簧位于第三矩型筒中;伸缩内板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有摩擦板;伸缩内板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的一端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两个第二导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槽中;伸缩内板中开有贯通的条形滑槽;第三矩型筒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三矩型筒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齿条;摩擦板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且两个第二固定板对称分布在伸缩内板的两侧;每一个第二固定板上具有圆孔;两个第二转轴均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固定板的圆孔中;每一个第二转轴远离相应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缠绕轮;每一个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位于缠绕轮与相应第二固定板之间;两个摆板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对称安装在摩擦板的两端;两个板簧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摆板上表面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摩擦板的上表面上;两根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摆板的上表面上,另一端均通过缠绕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缠绕轮上;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面上;固定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块上,另一端穿过伸缩内板中的条形滑槽;轮子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轴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上;两个第二齿条均通过第二连接板安装在固定块上;两个第二齿条对称分布在伸缩内板的两侧;两个第二齿条分别与两个第三齿轮相啮合。
上述第一转轴上的两个第一齿轮分别与两个刹车机构中的第一齿条相啮合。
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一端与第一轮机构中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一轮机构中的被拨条相配合。
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一端与第二轮机构中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二轮机构中的被拨条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拉板弹簧为拉伸弹簧;当拉板弹簧未被拉伸时,条形拉板上两个拨条均未与相应的被拨条产生拨动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把手上安装有橡胶把手套。这样使用者便于舒服的握住把手。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限位伸缩条远离伸缩条弹簧的一端具有圆角。那么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容易插入到限位环相应的限位槽中,且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也容易与尖角凸起相配合,使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通过尖角凸起的尖角斜面滑入到相应的限位槽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伸缩条弹簧为压缩弹簧;当伸缩条弹簧未被压缩时,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插入到限位环的相应限位槽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弹簧为压缩弹簧;当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弹簧为拉伸弹簧;当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时,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摆板与摩擦板共线时,板簧处于压缩状态。这样的设计使得钢丝绳能始终被拉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矩型通孔中均涂有润滑油。这样就能使条形拉板在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中更容易的滑动。
本发明中第一矩型筒和条形拉板需要满足,在条形拉板向远离第一矩型筒筒底的方面移动时,条形拉板位于第一矩型筒中的一端始终不会从第一矩型筒中脱离。
限位环的外圆面上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开有多个限位槽,限位环中相邻两个限位槽之间的限位环外圆面上均安装有一个尖角凸起,这样的设计在于:当伸缩条弹簧在复位作用下,使得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正好与限位环中相应的限位槽相对时,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能顺利插入到相应的限位槽中;当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没有与限位环中相应的限位槽完全相对时,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会触碰到相应的尖角凸起,这样在尖角凸起的尖角斜面下,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也能顺利地插入到相应的限位槽中,避免了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触碰到相邻两个限位槽之间的限位环外圆面后,无法顺利插入到相应的限位槽的现象。
本发明中第二单向离合环由单向内环和单向外环构成,而单向内环与第一转轴的外圆面相连接,单向外环与限位环的内圆面相连接。限位伸缩条远离伸缩条弹簧的一端与限位环上的限位槽相配合的作用:第一,当伸缩条弹簧未被压缩时,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插入到限位环的相应限位槽中,此时限位伸缩条限制限位环的旋转,进而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单向外环被限位,那么在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单向作用下,第一转轴和第一齿轮无法顺时针旋转,第一转轴和第一齿轮允许逆时针旋转。第二,当伸缩条弹簧被压缩后,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从限位环相应的限位槽中脱离,限位伸缩条不再对限位环产生限位作用,进而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单向外环不再被限位,那么第一转轴和第一齿轮允许顺时针旋转。第三,在伸缩条弹簧的复位作用下,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再次插入到限位环相应的限位槽中。
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一端与第一轮机构中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一轮机构中的被拨条相配合。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一端与第二轮机构中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二轮机构中的被拨条相配合。两个条形齿板分别与第一轮机构和第二轮机构中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产生的动作完全相同;两个拨条分别与第一轮机构和第二轮机构中的被拨条相配合产生的动作完全相同。以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一端与第一轮机构中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一轮机构中的被拨条相配合为例:第一,当条形拉板向远离第一矩型筒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拉板弹簧被拉伸,条形齿板带动第二齿轮顺时针旋转;在第一单向离合环的作用下,第二齿轮无法经第一单向离合环带动第一转轴顺时针旋转。随着条形拉板继续向远离第一矩型筒的方向移动,拨条会与被拨条产生接触且拨条拨动被拨条,被拨条带动限位伸缩条向第四矩型筒的方向移动,伸缩条弹簧被压缩,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从限位环相应的限位槽中脱离;当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从限位环相应的限位槽中脱离后,条形齿板的末端齿牙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在拉板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条形拉板向第一矩型筒的方向移动复位,条形齿板带动第二齿轮顺时针旋转;在第一单向离合环的作用下,第二齿轮经第一单向离合环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拨条随着条形拉板移动复位,拨条不再拨动被拨条。
本发明中第三矩型筒、第一齿条、第一连接板、第二矩型筒、第一导块、第一弹簧、第二导块、第二弹簧、伸缩内板和摩擦板的设计在于:第一,当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时,第三矩型筒所处的位置被限定,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摩擦板与地面相接触;由于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三矩型筒所处的位置被限定,那么伸缩内板和摩擦板会受到向下的压力,这样摩擦板与地面的摩擦力将大大增大。第二,当第一齿轮顺时针旋转的限制被解除后,在第一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第三矩型筒带动第一导块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三矩型筒经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一齿条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在第二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也能有助于第三矩型筒带动第一导块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当第二弹簧复位到自然状态后,伸缩内板具有第二导块的一端移动到第二导槽的最下端,此时摩擦板与地面之间依然处于接触状态,只是摩擦板与地面之间的压力基本为零,这时的第一弹簧依然处于复位状态;随后,在第一弹簧继续复位的作用下,第三矩型筒、第一导块、第一连接板和第一齿条继续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三矩型筒经第二导块和伸缩内板带动摩擦板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摩擦板脱离与地面的接触。第三,当第一弹簧的复位能量消耗完后,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伸缩内板具有第二导块的一端位于第二导槽的最下端,摩擦板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第一齿条依然与第一齿轮处于啮合状态。
本发明中的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条形齿板之间的关系需要满足:设定在第一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第一齿条向第二矩型筒筒底方向移动时,第一齿条使第一齿轮顺时针旋转的圈数为n1;设定在拉板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条形齿板向第一矩型筒的方向移动时,条形齿板使第二齿轮逆时针旋转的圈数为n2;那么n1大于或者等于n2,这样才能保证在第二齿轮逆时针旋转中,第二齿轮经第一转轴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齿轮能使第一齿条向摩擦板的方向移动到原始位置,也就是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的齿牙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位置。
本发明中的第二齿条和第三齿轮需要满足:在摩擦板向第二矩型筒的方向移动时,第三齿轮始终与第二齿条处于啮合状态。
本发明中第二齿条、第三齿轮、第二转轴、缠绕轮、第二固定板、钢丝绳、摆板、摩擦板和板簧的设计在于:第一,当摩擦板与地面相接触时,摆板与摩擦板共线,板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当摩擦板向第二矩型筒的方向移动时,摩擦板经第二固定板、第二转轴带动第三齿轮和缠绕轮向第二矩型筒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三齿轮顺时针旋转,第三齿轮经第二转轴带动缠绕轮顺时针旋转,钢丝绳被缠绕且钢丝绳拉动摆板,摆板沿着钢丝绳拉力的方向摆动,板簧继续被压缩;直到摩擦板停止移动后,第三齿轮顺时针旋转结束;此时摆板远离摩擦板的一端高于摩擦板的位置,也就是摆板处于翘起的状态。第三,当摩擦板向远离第二矩型筒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摩擦板经第二固定板、第二转轴带动第三齿轮和缠绕轮向远离第二矩型筒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三齿轮逆时针旋转,第三齿轮经第二转轴带动缠绕轮逆时针旋转,钢丝绳被释放,在板簧的复位作用下,摆板向摩擦板的底面摆动,钢丝绳处于拉紧的状态;当摩擦板与地面接触后,此时摆板正好摆动到与摩擦板相共线的位置。
本发明中伸缩内板、固定轴和条形滑槽的设计在于:在伸缩内板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条形滑槽能使得固定轴相对地在伸缩内板内滑动,以便满足伸缩内板顺利上下移动。
本发明中第二导块的设计是为了防止伸缩内板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从第二矩型筒中脱离。第一导块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第二矩型筒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从第三矩型筒中脱离。
本发明中的机箱外壳内装有计算机电子硬件。
当本发明的主机箱静止放置在合适的工作位置后,此时拉板弹簧未被拉伸,条形拉板上两个拨条均未与相应的被拨条产生拨动配合;伸缩条弹簧未被压缩时,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插入到限位环的相应限位槽中。摩擦板与地面相摩擦接触,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此时伸缩内板和摩擦板会受到向下的压力,这样摩擦板与地面的摩擦力将大大增大,这样的设计就能避免主机箱受到比较大的外踢力后会产生比较大的位移,进而避免主机箱的电源线从插座上脱离造成主机箱瞬间断电,最终避免了电脑里面的资料不会因为瞬间断电所造成的损失。摩擦板与地面相接触时,摆板与摩擦板共线,板簧处于压缩状态,那么摆板也能与地面产生摩擦接触,这样也能扩大一定的摩擦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效果。
由于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插入到限位环的相应限位槽中,限位伸缩条限制限位环的旋转,进而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单向外环被限位,那么在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单向作用下,第一转轴和第一齿轮无法顺时针旋转,这样就能维持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的状态,保证摩擦板与地面之间始终存在压力。
当本发明的主机箱需要移动位置时,使用者通过拉动把手,把手经拉杆带动条形拉板向远离第一矩型筒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拉板弹簧被拉伸。条形拉板上的两个条形齿板和两个拨条分别对第一轮机构和第二轮机构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同,以第一轮机构为例:当条形拉板向远离第一矩型筒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拉板弹簧被拉伸,条形齿板带动第二齿轮顺时针旋转;在第一单向离合环的作用下,第二齿轮无法经第一单向离合环带动第一转轴顺时针旋转。随着条形拉板继续向远离第一矩型筒的方向移动,拨条会与被拨条产生接触且拨条拨动被拨条,被拨条带动限位伸缩条向第四矩型筒的方向移动,伸缩条弹簧被压缩,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从限位环相应的限位槽中脱离;当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从限位环相应的限位槽中脱离后,条形齿板的末端齿牙与第二齿轮相啮合。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从限位环相应的限位槽中脱离,限位伸缩条不再对限位环产生限位作用,进而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单向外环不再被限位,那么第一转轴和第一齿轮允许顺时针旋转。
当第一齿轮顺时针旋转的限制被解除后,在第一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第三矩型筒带动第一导块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三矩型筒经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一齿条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在第二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也能有助于第三矩型筒带动第一导块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当第二弹簧复位到自然状态后,伸缩内板具有第二导块的一端移动到第二导槽的最下端,此时摩擦板与地面之间依然处于接触状态,只是摩擦板与地面之间的压力基本为零,这时的第一弹簧依然处于复位状态;随后,在第一弹簧继续复位的作用下,第三矩型筒、第一导块、第一连接板和第一齿条继续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三矩型筒经第二导块和伸缩内板带动摩擦板向第二矩型筒的筒底方面移动,摩擦板脱离与地面的接触。当第一弹簧的复位能量消耗完后,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伸缩内板具有第二导块的一端位于第二导槽的最下端,摩擦板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第一齿条依然与第一齿轮处于啮合状态。当摩擦板与地面脱离后,主机箱不再受到摩擦限位,主机箱只需要很小的拉力便能通过轮子移动。摩擦板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的设计能避免主机箱在移动的过程中,摩擦板与地面持续摩擦,避免了摩擦板的摩擦磨损;相比较于摩擦板不存在与地面之间具有间距的设计来说,虽然通过一些简单的设计能使主机箱在移动时摩擦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小,但是只要摩擦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外界拉动力时,主机箱便能被拉动,这样摩擦板不存在与地面之间具有间距,使得机箱移动时加大了摩擦板的摩擦磨损,减小了摩擦板的使用寿命。另外,摩擦板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的设计也能允许主机箱很容易通过一些小的障碍物,不至于因为摩擦板的存在使得主机箱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上移动。
在摩擦板向第二矩型筒的方向移动时,摩擦板经第二固定板、第二转轴带动第三齿轮和缠绕轮向第二矩型筒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三齿轮顺时针旋转,第三齿轮经第二转轴带动缠绕轮顺时针旋转,钢丝绳被缠绕且钢丝绳拉动摆板,摆板沿着钢丝绳拉力的方向摆动,板簧继续被压缩;直到摩擦板停止移动后,第三齿轮顺时针旋转结束;此时摆板远离摩擦板的一端高于摩擦板的位置,也就是摆板处于翘起的状态。摆板处于翘起的设计有助于主机箱通过一些大的障碍物,扩大了主机箱在不同路况下的移动。当大的障碍物的高度大于摩擦板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时,摩擦板前端翘起的摆板首先会碰触到大的障碍物,由于板簧的存在,大的障碍物不容易使摆板产生更大摆动;那么在在翘起的摆板的引导下且随着摩擦板的继续向前移动,大的障碍物会顺着摆板的引导而进入到摩擦板下,此时大的障碍物将摩擦板顶起,这样摩擦板将不会与大的障碍物产生移动限位,主机箱便能继续被拉动,直到摩擦板完全能越过大的障碍物。
当主机箱重新放置在合适的工作位置后,使用者不再拉动把手,那么在拉板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条形拉板向第一矩型筒的方向移动复位,条形齿板带动第二齿轮顺时针旋转;在第一单向离合环的作用下,第二齿轮经第一单向离合环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拨条随着条形拉板移动复位,拨条不再拨动被拨条。那么在伸缩条弹簧的复位作用下,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再次插入到限位环相应的限位槽中。在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齿轮经第一齿条和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三矩型筒向远离第二矩型筒筒底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被拉伸,第三矩型筒带动第二弹簧、第二导块、伸缩内板和摩擦板向远离第二矩型筒筒底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未被压缩。当摩擦板与地面相接触后,伸缩内板和摩擦板不再移动,随着第一齿轮经第一齿条和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三矩型筒向远离第二矩型筒筒底的方向继续移动,第一弹簧继续被拉伸,第二弹簧被压缩;直到第一齿轮将第一齿条拨动到,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的位置;如果此时第一齿轮继续逆时针旋转,第一齿轮只能持续拨动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的齿牙,而第一齿条不再移动。最终条形拉板移动复位到原始位置,拉板弹簧再次处于自然状态。
当摩擦板向远离第二矩型筒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摩擦板经第二固定板、第二转轴带动第三齿轮和缠绕轮向远离第二矩型筒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三齿轮逆时针旋转,第三齿轮经第二转轴带动缠绕轮逆时针旋转,钢丝绳被释放,在板簧的复位作用下,摆板向摩擦板的底面摆动,钢丝绳处于拉紧的状态;当摩擦板与地面接触后,此时摆板正好摆动到与摩擦板相共线的位置。
相对于传统的机箱技术,设计中本发明的摩擦板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远大于锁住的轮子对地面的摩擦力;本发明的主机箱在静止放置时,第一齿轮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这样就能维持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的状态,保证摩擦板与地面之间始终存在压力。伸缩内板和摩擦板受到向下的压力的设计,能使摩擦板与地面的摩擦力将大大增大,从而避免主机箱受到比较大的外踢力后会产生比较大的位移,进而避免主机箱的电源线从插座上脱离造成主机箱瞬间断电。另外,摆板翘起的设计能使得主机箱通过一些大的障碍物,扩大了主机箱在不同路况下的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主机箱整体示意图。
图2是主机箱整体除去机箱外壳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轮机构整体示意图。
图4是底板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块安装示意图。
图6是条形拉板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7是第一轮机构的局部结构和第二轮机构的局部结构与条形拉板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8是第一轮机构中的局部结构与条形拉板相配合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第二齿轮与条形齿板相啮合的示意图。
图10是限位伸缩条与限位环相配合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11是限位环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伸缩条弹簧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13是第二矩型筒安装示意图。
图14是刹车机构整体示意图。
图15是刹车机构的局部结构(一)示意图。
图16是刹车机构的局部结构(二)示意图。
图17是固定轴安装示意图。
图18是第二矩型筒、第三矩型筒和伸缩内板安装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19是伸缩内板安装示意图。
图20是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示意图。
图21是第二矩型筒和第三矩型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22是缠绕轮和第三齿轮安装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轮机构;2、第二轮机构;3、机箱外壳;4、底板;5、条形拉板;6、拉杆;7、把手;8、第一矩型筒;9、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2、第三支撑板;13、刹车机构;14、第一齿轮;15、限位环;16、第一固定板;17、第四矩型筒;18、第一转轴;19、第二齿轮;20、支撑块;21、轮子;22、固定轴;23、固定块;24、拉板弹簧;25、拨条;26、条形齿板;27、第一单向离合环;28、第二单向离合环;29、单向内环;30、单向外环;31、被拨条;32、限位伸缩条;33、限位槽;34、尖角凸起;35、伸缩条弹簧;36、圆角;37、第二矩型筒;38、第三矩型筒;39、第一齿条;40、第一连接板;41、第二固定板;42、摩擦板;43、摆板;44、第一导块;45、第二齿条;46、第二连接板;47、钢丝绳;48、板簧;49、缠绕轮;50、第三齿轮;51、伸缩内板;52、第二导块;53、第二导槽;54、第二弹簧;55、第一导槽;56、第一弹簧;57、条形滑槽;58、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第一轮机构1、第二轮机构2、机箱外壳3、底板4、条形拉板5、拉杆6、把手7、第一矩型筒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第三支撑板12、拉板弹簧24、拨条25、条形齿板26,如图2、4所示,其中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三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9和第三支撑板12分别位于底板4的两端处;第二支撑板10位于底板4的中间位置;如图1、2所示,机箱外壳3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三支撑板12远离底板4的一端上;如图2所示,第一轮机构1和第二轮机构2均安装在底座上;第一轮机构1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第二轮机构2位于第三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三支撑板12中均开有贯通的矩型通孔;如图2、6所示,第一矩型筒8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9的矩型通孔中;如图5、6所示,条形拉板5的一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一矩型筒8中,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撑板10的矩型通孔和第三支撑板12的矩型通孔;拉板弹簧24的一端安装在条形拉板5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矩型筒8的筒底面上;拉板弹簧24位于第一矩型筒8中;如图6、7所示,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条形拉板5下表面安装有一个条形齿板26;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条形齿板26与第一轮机构1相配合;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条形齿板26远离第一轮机构1一端处的条形拉板5侧面上安装有一个拨条25;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拨条25与第一轮机构1相配合;位于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轮机构2之间的条形拉板5下表面安装有另一个条形齿板26;位于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轮机构2之间的条形齿板26与第二轮机构2相配合;位于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轮机构2之间的条形齿板26远离第二轮机构2一端处的条形拉板5侧面上安装有另一个拨条25;位于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轮机构2之间的拨条25与第二轮机构2相配合;如图1、2所示,条形拉板5远离拉板弹簧24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杆6;拉杆6远离条形拉板5的一端安装有把手7。
如图2、3所示,上述第一轮机构1和第二轮机构2中的结构完全相同。
如图3、9、10所示,上述第一轮机构1包括刹车机构13、第一齿轮14、限位环15、第一固定板16、第四矩型筒17、第一转轴18、第二齿轮19、支撑块20、第一单向离合环27、第二单向离合环28、被拨条31、限位伸缩条32、限位槽33、尖角凸起34、伸缩条弹簧35,如图2、3、13所示,其中两个刹车机构13对称地安装在机箱外壳3的底面和底板4的底面上;如图4所示,支撑块20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上,且支撑块20上具有贯通的圆孔;如图7、8所示,第一转轴18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块20的圆孔中,且第一转轴18的两端均穿出支撑块20;如图8、9所示,第一转轴18中间位置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环27;第一单向离合环27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二齿轮19;第一转轴18两侧对称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14;支撑块20位于一个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9之间,另一个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9之间的第一转轴18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离合环28;第二单向离合环28的外圆面上安装有限位环15;如图10、11所示,限位环15的外圆面上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开有多个限位槽33;限位环15中相邻两个限位槽33之间的限位环15外圆面上均安装有一个尖角凸起34;如图4所示,第四矩型筒17通过第一固定板16安装在底座上,且第四矩型筒17位于第二支撑板10与第一转轴18之间;第四矩型筒17所处的位置与限位环15的位置相对应;如图10、12所示,限位伸缩条32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四矩型筒17中;伸缩条弹簧35的一端安装在限位伸缩条32上,另一端安装在第四矩型筒17的筒底;伸缩条弹簧35位于第四矩型筒17中;如图10所示,限位伸缩条32远离伸缩条弹簧35的一端与限位环15上的限位槽33相配合;如图9、10所示,被拨条31安装在限位伸缩条32的上表面上,且被拨条31靠近限位伸缩条32远离伸缩条弹簧35的一端;如图3所示,第一转轴18上的两个第一齿轮14分别与两个刹车机构13相配合。
如图14、15、16、18所示,上述刹车机构13包括轮子21、固定轴22、固定块23、第二矩型筒37、第三矩型筒38、第一齿条39、第一连接板40、第二固定板41、摩擦板42、摆板43、第一导块44、第二齿条45、第二连接板46、钢丝绳47、板簧48、缠绕轮49、第三齿轮50、伸缩内板51、第二导块52、第二导槽53、第二弹簧54、第一导槽55、第一弹簧56、条形滑槽57,如图13所示,其中第二矩型筒37固定安装在机箱的底面上;如图21所示,第二矩型筒37中的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55;如图17、18、20所示,第三矩型筒38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二矩型筒37中;如图18、20所示,第三矩型筒38筒底处的外筒面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44;两个第一导块44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导槽55中;第一弹簧56的一端安装在第三矩型筒38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矩型筒37中的筒底面上;第一弹簧56位于第二矩型筒37中;如图21所示,第三矩型筒38中的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53;如图17、18、19所示,伸缩内板5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三矩型筒38中;第二弹簧54的一端安装在伸缩内板51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矩型筒38中的筒底面上;第二弹簧54位于第三矩型筒38中;伸缩内板51远离第二弹簧54的一端安装有摩擦板42;如图19所示,伸缩内板51与第二弹簧54相连接的一端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52;如图18、19、21所示,两个第二导块52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槽53中;如图19所示,伸缩内板51中开有贯通的条形滑槽57;如图20所示,第三矩型筒38远离第一弹簧56的一端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40;第一连接板40远离第三矩型筒38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齿条39;如图15、16所示,摩擦板42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41,且两个第二固定板41对称分布在伸缩内板51的两侧;如图16、22所示,每一个第二固定板41上具有圆孔;两个第二转轴58均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固定板41的圆孔中;每一个第二转轴58远离相应第二固定板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缠绕轮49;每一个第二转轴58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50,且第三齿轮50位于缠绕轮49与相应第二固定板41之间;两个摆板43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对称安装在摩擦板42的两端;两个板簧48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摆板43上表面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摩擦板42的上表面上;两根钢丝绳47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摆板43的上表面上,另一端均通过缠绕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缠绕轮49上;如图5所示,固定块23固定安装在底板4的底面上;如图5、17、19所示,固定轴2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块23上,另一端穿过伸缩内板51中的条形滑槽57;如图5、14所示,轮子21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轴22远离固定块23的一端上;如图16所示,两个第二齿条45均通过第二连接板46安装在固定块23上;两个第二齿条45对称分布在伸缩内板51的两侧;如图15、22所示,两个第二齿条45分别与两个第三齿轮50相啮合。
如图3、20所示,上述第一转轴18上的两个第一齿轮14分别与两个刹车机构13中的第一齿条39相啮合。
如图2、7、8、9所示,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条形齿板26一端与第一轮机构1中的第二齿轮19相啮合;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拨条25与第一轮机构1中的被拨条31相配合。
如图2、7、9所示,位于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轮机构2之间的条形齿板26一端与第二轮机构2中的第二齿轮19相啮合;位于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轮机构2之间的拨条25与第二轮机构2中的被拨条31相配合。
如图9所示,上述拉板弹簧24为拉伸弹簧;当拉板弹簧24未被拉伸时,条形拉板5上两个拨条25均未与相应的被拨条31产生拨动配合。
上述把手7上安装有橡胶把手7套。这样使用者便于舒服的握住把手7。
如图10、12所示,上述限位伸缩条32远离伸缩条弹簧35的一端具有圆角36。那么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容易插入到限位环15相应的限位槽33中,且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也容易与尖角凸起34相配合,使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通过尖角凸起34的尖角斜面滑入到相应的限位槽33中。
如图10所示,上述伸缩条弹簧35为压缩弹簧;当伸缩条弹簧35未被压缩时,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插入到限位环15的相应限位槽33中。
如图18所示,上述第二弹簧54为压缩弹簧;当第一齿轮14与相应的第一齿条39远离第一连接板40的一端相啮合时,第二弹簧54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18所示,上述第一弹簧56为拉伸弹簧;当第一齿轮14与相应的第一齿条39远离第一连接板40的一端相啮合时,第一弹簧56处于拉伸状态。
如图22所示,当摆板43与摩擦板42共线时,板簧48处于压缩状态。这样的设计使得钢丝绳47能始终被拉紧。
上述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三支撑板12的矩型通孔中均涂有润滑油。这样就能使条形拉板5在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三支撑板12中更容易的滑动。
本发明中第一矩型筒8和条形拉板5需要满足,在条形拉板5向远离第一矩型筒8筒底的方面移动时,条形拉板5位于第一矩型筒8中的一端始终不会从第一矩型筒8中脱离。
限位环15的外圆面上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开有多个限位槽33,限位环15中相邻两个限位槽33之间的限位环15外圆面上均安装有一个尖角凸起34,这样的设计在于:当伸缩条弹簧35在复位作用下,使得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正好与限位环15中相应的限位槽33相对时,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能顺利插入到相应的限位槽33中;当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没有与限位环15中相应的限位槽33完全相对时,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会触碰到相应的尖角凸起34,这样在尖角凸起34的尖角斜面下,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也能顺利地插入到相应的限位槽33中,避免了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触碰到相邻两个限位槽33之间的限位环15外圆面后,无法顺利插入到相应的限位槽33的现象。
如图9所示,本发明中第二单向离合环28由单向内环29和单向外环30构成,而单向内环29与第一转轴18的外圆面相连接,单向外环30与限位环15的内圆面相连接。限位伸缩条32远离伸缩条弹簧35的一端与限位环15上的限位槽33相配合的作用:第一,当伸缩条弹簧35未被压缩时,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插入到限位环15的相应限位槽33中,此时限位伸缩条32限制限位环15的旋转,进而第二单向离合环28的单向外环30被限位,那么在第二单向离合环28的单向作用下,如图9所示,第一转轴18和第一齿轮14无法顺时针旋转,第一转轴18和第一齿轮14允许逆时针旋转。第二,当伸缩条弹簧35被压缩后,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从限位环15相应的限位槽33中脱离,限位伸缩条32不再对限位环15产生限位作用,进而第二单向离合环28的单向外环30不再被限位,如图9所示,那么第一转轴18和第一齿轮14允许顺时针旋转。第三,在伸缩条弹簧35的复位作用下,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再次插入到限位环15相应的限位槽33中。
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条形齿板26一端与第一轮机构1中的第二齿轮19相啮合;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拨条25与第一轮机构1中的被拨条31相配合。位于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轮机构2之间的条形齿板26一端与第二轮机构2中的第二齿轮19相啮合;位于第二支撑板10和第二轮机构2之间的拨条25与第二轮机构2中的被拨条31相配合。两个条形齿板26分别与第一轮机构1和第二轮机构2中的第二齿轮19相啮合产生的动作完全相同;两个拨条25分别与第一轮机构1和第二轮机构2中的被拨条31相配合产生的动作完全相同。以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条形齿板26一端与第一轮机构1中的第二齿轮19相啮合;位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一轮机构1之间的拨条25与第一轮机构1中的被拨条31相配合为例:第一,当条形拉板5向远离第一矩型筒8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拉板弹簧24被拉伸,条形齿板26带动第二齿轮19顺时针旋转;如图9所示,在第一单向离合环27的作用下,第二齿轮19无法经第一单向离合环27带动第一转轴18顺时针旋转。随着条形拉板5继续向远离第一矩型筒8的方向移动,拨条25会与被拨条31产生接触且拨条25拨动被拨条31,被拨条31带动限位伸缩条32向第四矩型筒17的方向移动,伸缩条弹簧35被压缩,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从限位环15相应的限位槽33中脱离;当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从限位环15相应的限位槽33中脱离后,条形齿板26的末端齿牙与第二齿轮19相啮合。第二,在拉板弹簧24的复位作用下,条形拉板5向第一矩型筒8的方向移动复位,条形齿板26带动第二齿轮19顺时针旋转;如图9所示,在第一单向离合环27的作用下,第二齿轮19经第一单向离合环27带动第一转轴18和第一齿轮14逆时针旋转;拨条25随着条形拉板5移动复位,拨条25不再拨动被拨条31。
本发明中第三矩型筒38、第一齿条39、第一连接板40、第二矩型筒37、第一导块44、第一弹簧56、第二导块52、第二弹簧54、伸缩内板51和摩擦板42的设计在于:第一,当第一齿轮14与相应的第一齿条39远离第一连接板40的一端相啮合时,第三矩型筒38所处的位置被限定,第二弹簧54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56处于拉伸状态,摩擦板42与地面相接触;由于第二弹簧54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三矩型筒38所处的位置被限定,那么伸缩内板51和摩擦板42会受到向下的压力,这样摩擦板42与地面的摩擦力将大大增大。第二,当第一齿轮14顺时针旋转的限制被解除后,在第一弹簧56的复位作用下,第三矩型筒38带动第一导块44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三矩型筒38经第一连接板40带动第一齿条39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如图18所示,第一齿条39带动第一齿轮14逆时针旋转;在第二弹簧54的复位作用下,也能有助于第三矩型筒38带动第一导块44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当第二弹簧54复位到自然状态后,伸缩内板51具有第二导块52的一端移动到第二导槽53的最下端,此时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依然处于接触状态,只是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的压力基本为零,这时的第一弹簧56依然处于复位状态;随后,在第一弹簧56继续复位的作用下,第三矩型筒38、第一导块44、第一连接板40和第一齿条39继续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三矩型筒38经第二导块52和伸缩内板51带动摩擦板42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摩擦板42脱离与地面的接触。第三,当第一弹簧56的复位能量消耗完后,第二弹簧54处于自然状态,伸缩内板51具有第二导块52的一端位于第二导槽53的最下端,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第一齿条39依然与第一齿轮14处于啮合状态。
本发明中的第一齿条39、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9和条形齿板26之间的关系需要满足:设定在第一弹簧56的复位作用下,第一齿条39向第二矩型筒37筒底方向移动时,第一齿条39使第一齿轮14顺时针旋转的圈数为n1;设定在拉板弹簧24的复位作用下,条形齿板26向第一矩型筒8的方向移动时,条形齿板26使第二齿轮19逆时针旋转的圈数为n2;那么n1大于或者等于n2,这样才能保证在第二齿轮19逆时针旋转中,第二齿轮19经第一转轴18带动第一齿轮14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齿轮14能使第一齿条39向摩擦板42的方向移动到原始位置,也就是第一齿条39远离第一连接板40的一端的齿牙与第一齿轮14相啮合的位置。
本发明中的第二齿条45和第三齿轮50需要满足:在摩擦板42向第二矩型筒37的方向移动时,第三齿轮50始终与第二齿条45处于啮合状态。
本发明中第二齿条45、第三齿轮50、第二转轴58、缠绕轮49、第二固定板41、钢丝绳47、摆板43、摩擦板42和板簧48的设计在于:第一,当摩擦板42与地面相接触时,摆板43与摩擦板42共线,板簧48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当摩擦板42向第二矩型筒37的方向移动时,摩擦板42经第二固定板41、第二转轴58带动第三齿轮50和缠绕轮49向第二矩型筒37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三齿轮50与第二齿条45相啮合,如图22所示,第三齿轮50顺时针旋转,第三齿轮50经第二转轴58带动缠绕轮49顺时针旋转,钢丝绳47被缠绕且钢丝绳47拉动摆板43,摆板43沿着钢丝绳47拉力的方向摆动,板簧48继续被压缩;直到摩擦板42停止移动后,第三齿轮50顺时针旋转结束;此时摆板43远离摩擦板42的一端高于摩擦板42的位置,也就是摆板43处于翘起的状态。第三,当摩擦板42向远离第二矩型筒37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摩擦板42经第二固定板41、第二转轴58带动第三齿轮50和缠绕轮49向远离第二矩型筒37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三齿轮50与第二齿条45相啮合,如图22所示,第三齿轮50逆时针旋转,第三齿轮50经第二转轴58带动缠绕轮49逆时针旋转,钢丝绳47被释放,在板簧48的复位作用下,摆板43向摩擦板42的底面摆动,钢丝绳47处于拉紧的状态;当摩擦板42与地面接触后,此时摆板43正好摆动到与摩擦板42相共线的位置。
本发明中伸缩内板51、固定轴22和条形滑槽57的设计在于:在伸缩内板5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条形滑槽57能使得固定轴22相对地在伸缩内板51内滑动,以便满足伸缩内板51顺利上下移动。
本发明中第二导块52的设计是为了防止伸缩内板51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从第二矩型筒37中脱离。第一导块44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第二矩型筒37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从第三矩型筒38中脱离。
本发明中的机箱外壳3内装有计算机电子硬件。
具体实施方式:当本发明的主机箱静止放置在合适的工作位置后,此时拉板弹簧24未被拉伸,条形拉板5上两个拨条25均未与相应的被拨条31产生拨动配合;伸缩条弹簧35未被压缩时,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插入到限位环15的相应限位槽33中。摩擦板42与地面相摩擦接触,第一齿轮14与相应的第一齿条39远离第一连接板40的一端相啮合,第二弹簧54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56处于拉伸状态,此时伸缩内板51和摩擦板42会受到向下的压力,这样摩擦板42与地面的摩擦力将大大增大,这样的设计就能避免主机箱受到比较大的外踢力后会产生比较大的位移,进而避免主机箱的电源线从插座上脱离造成主机箱瞬间断电,最终避免了电脑里面的资料不会因为瞬间断电所造成的损失。摩擦板42与地面相接触时,摆板43与摩擦板42共线,板簧48处于压缩状态,那么摆板43也能与地面产生摩擦接触,这样也能扩大一定的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效果。
由于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插入到限位环15的相应限位槽33中,限位伸缩条32限制限位环15的旋转,进而第二单向离合环28的单向外环30被限位,那么在第二单向离合环28的单向作用下,如图9所示,第一转轴18和第一齿轮14无法顺时针旋转,这样就能维持第一齿轮14与相应的第一齿条39远离第一连接板40的一端相啮合的状态,保证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始终存在压力。
当本发明的主机箱需要移动位置时,使用者通过拉动把手7,把手7经拉杆6带动条形拉板5向远离第一矩型筒8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拉板弹簧24被拉伸。条形拉板5上的两个条形齿板26和两个拨条25分别对第一轮机构1和第二轮机构2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同,以第一轮机构1为例:当条形拉板5向远离第一矩型筒8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拉板弹簧24被拉伸,条形齿板26带动第二齿轮19顺时针旋转;如图9所示,在第一单向离合环27的作用下,第二齿轮19无法经第一单向离合环27带动第一转轴18顺时针旋转。随着条形拉板5继续向远离第一矩型筒8的方向移动,拨条25会与被拨条31产生接触且拨条25拨动被拨条31,被拨条31带动限位伸缩条32向第四矩型筒17的方向移动,伸缩条弹簧35被压缩,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从限位环15相应的限位槽33中脱离;当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从限位环15相应的限位槽33中脱离后,条形齿板26的末端齿牙与第二齿轮19相啮合。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从限位环15相应的限位槽33中脱离,限位伸缩条32不再对限位环15产生限位作用,进而第二单向离合环28的单向外环30不再被限位,那么第一转轴18和第一齿轮14允许顺时针旋转。
当第一齿轮14顺时针旋转的限制被解除后,在第一弹簧56的复位作用下,第三矩型筒38带动第一导块44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三矩型筒38经第一连接板40带动第一齿条39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如图18所示,第一齿条39带动第一齿轮14逆时针旋转;在第二弹簧54的复位作用下,也能有助于第三矩型筒38带动第一导块44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当第二弹簧54复位到自然状态后,伸缩内板51具有第二导块52的一端移动到第二导槽53的最下端,此时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依然处于接触状态,只是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的压力基本为零,这时的第一弹簧56依然处于复位状态;随后,在第一弹簧56继续复位的作用下,第三矩型筒38、第一导块44、第一连接板40和第一齿条39继续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第三矩型筒38经第二导块52和伸缩内板51带动摩擦板42向第二矩型筒37的筒底方面移动,摩擦板42脱离与地面的接触。当第一弹簧56的复位能量消耗完后,第二弹簧54处于自然状态,伸缩内板51具有第二导块52的一端位于第二导槽53的最下端,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第一齿条39依然与第一齿轮14处于啮合状态。当摩擦板42与地面脱离后,主机箱不再受到摩擦限位,主机箱只需要很小的拉力便能通过轮子21移动。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的设计能避免主机箱在移动的过程中,摩擦板42与地面持续摩擦,避免了摩擦板42的摩擦磨损;相比较于摩擦板42不存在与地面之间具有间距的设计来说,虽然通过一些简单的设计能使主机箱在移动时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小,但是只要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外界拉动力时,主机箱便能被拉动,这样摩擦板42不存在与地面之间具有间距,使得机箱移动时加大了摩擦板42的摩擦磨损,减小了摩擦板42的使用寿命。另外,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的设计也能允许主机箱很容易通过一些小的障碍物,不至于因为摩擦板42的存在使得主机箱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上移动。
在摩擦板42向第二矩型筒37的方向移动时,摩擦板42经第二固定板41、第二转轴58带动第三齿轮50和缠绕轮49向第二矩型筒37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三齿轮50与第二齿条45相啮合,如图22所示,第三齿轮50顺时针旋转,第三齿轮50经第二转轴58带动缠绕轮49顺时针旋转,钢丝绳47被缠绕且钢丝绳47拉动摆板43,摆板43沿着钢丝绳47拉力的方向摆动,板簧48继续被压缩;直到摩擦板42停止移动后,第三齿轮50顺时针旋转结束;此时摆板43远离摩擦板42的一端高于摩擦板42的位置,也就是摆板43处于翘起的状态。摆板43处于翘起的设计有助于主机箱通过一些大的障碍物,扩大了主机箱在不同路况下的移动。当大的障碍物的高度大于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时,摩擦板42前端翘起的摆板43首先会碰触到大的障碍物,由于板簧48的存在,大的障碍物不容易使摆板43产生更大摆动;那么在在翘起的摆板43的引导下且随着摩擦板42的继续向前移动,大的障碍物会顺着摆板43的引导而进入到摩擦板42下,此时大的障碍物将摩擦板42顶起,这样摩擦板42将不会与大的障碍物产生移动限位,主机箱便能继续被拉动,直到摩擦板42完全能越过大的障碍物。
当主机箱重新放置在合适的工作位置后,使用者不再拉动把手7,那么在拉板弹簧24的复位作用下,条形拉板5向第一矩型筒8的方向移动复位,条形齿板26带动第二齿轮19顺时针旋转;如图9所示,在第一单向离合环27的作用下,第二齿轮19经第一单向离合环27带动第一转轴18和第一齿轮14逆时针旋转;拨条25随着条形拉板5移动复位,拨条25不再拨动被拨条31。那么在伸缩条弹簧35的复位作用下,限位伸缩条32具有圆角36的一端再次插入到限位环15相应的限位槽33中。如图18所示,在第一齿轮14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齿轮14经第一齿条39和第一连接板40带动第三矩型筒38向远离第二矩型筒37筒底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56被拉伸,第三矩型筒38带动第二弹簧54、第二导块52、伸缩内板51和摩擦板42向远离第二矩型筒37筒底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54未被压缩。当摩擦板42与地面相接触后,伸缩内板51和摩擦板42不再移动,随着第一齿轮14经第一齿条39和第一连接板40带动第三矩型筒38向远离第二矩型筒37筒底的方向继续移动,第一弹簧56继续被拉伸,第二弹簧54被压缩;直到第一齿轮14将第一齿条39拨动到,第一齿轮14与相应的第一齿条39远离第一连接板40的一端相啮合的位置;如果此时第一齿轮14继续逆时针旋转,第一齿轮14只能持续拨动第一齿条39远离第一连接板40的一端的齿牙,而第一齿条39不再移动。最终条形拉板5移动复位到原始位置,拉板弹簧24再次处于自然状态。
当摩擦板42向远离第二矩型筒37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摩擦板42经第二固定板41、第二转轴58带动第三齿轮50和缠绕轮49向远离第二矩型筒37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三齿轮50与第二齿条45相啮合,如图22所示,第三齿轮50逆时针旋转,第三齿轮50经第二转轴58带动缠绕轮49逆时针旋转,钢丝绳47被释放,在板簧48的复位作用下,摆板43向摩擦板42的底面摆动,钢丝绳47处于拉紧的状态;当摩擦板42与地面接触后,此时摆板43正好摆动到与摩擦板42相共线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主机箱在静止放置时,第一齿轮14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这样就能维持第一齿轮14与相应的第一齿条39远离第一连接板40的一端相啮合的状态,保证摩擦板42与地面之间始终存在压力。伸缩内板51和摩擦板42受到向下的压力的设计,能使摩擦板42与地面的摩擦力将大大增大,从而避免主机箱受到比较大的外踢力后会产生比较大的位移,进而避免主机箱的电源线从插座上脱离造成主机箱瞬间断电。另外,摆板43翘起的设计能使得主机箱通过一些大的障碍物,扩大了主机箱在不同路况下的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使用效果。
Claims (6)
1.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轮机构、第二轮机构、机箱外壳、底板、条形拉板、拉杆、把手、第一矩型筒、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拉板弹簧、拨条、条形齿板,其中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两端处;第二支撑板位于底板的中间位置;机箱外壳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远离底板的一端上;第一轮机构和第二轮机构均安装在底座上;第一轮机构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二轮机构位于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中均开有贯通的矩型通孔;第一矩型筒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矩型通孔中;条形拉板的一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一矩型筒中,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撑板的矩型通孔和第三支撑板的矩型通孔;拉板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条形拉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矩型筒的筒底面上;拉板弹簧位于第一矩型筒中;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拉板下表面安装有一个条形齿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与第一轮机构相配合;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远离第一轮机构一端处的条形拉板侧面上安装有一个拨条;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一轮机构相配合;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条形拉板下表面安装有另一个条形齿板;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与第二轮机构相配合;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远离第二轮机构一端处的条形拉板侧面上安装有另一个拨条;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二轮机构相配合;条形拉板远离拉板弹簧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杆;拉杆远离条形拉板的一端安装有把手;
上述第一轮机构和第二轮机构中的结构完全相同;
上述第一轮机构包括刹车机构、第一齿轮、限位环、第一固定板、第四矩型筒、第一转轴、第二齿轮、支撑块、第一单向离合环、第二单向离合环、被拨条、限位伸缩条、限位槽、尖角凸起、伸缩条弹簧,其中两个刹车机构对称地安装在机箱外壳的底面和底板的底面上;支撑块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上,且支撑块上具有贯通的圆孔;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块的圆孔中,且第一转轴的两端均穿出支撑块;第一转轴中间位置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环;第一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一转轴两侧对称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支撑块位于一个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另一个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一转轴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离合环;第二单向离合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外圆面上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开有多个限位槽;限位环中相邻两个限位槽之间的限位环外圆面上均安装有一个尖角凸起;第四矩型筒通过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底座上,且第四矩型筒位于第二支撑板与第一转轴之间;第四矩型筒所处的位置与限位环的位置相对应;限位伸缩条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四矩型筒中;伸缩条弹簧的一端安装在限位伸缩条上,另一端安装在第四矩型筒的筒底;伸缩条弹簧位于第四矩型筒中;限位伸缩条远离伸缩条弹簧的一端与限位环上的限位槽相配合;被拨条安装在限位伸缩条的上表面上,且被拨条靠近限位伸缩条远离伸缩条弹簧的一端;第一转轴上的两个第一齿轮分别与两个刹车机构相配合;
上述刹车机构包括轮子、固定轴、固定块、第二矩型筒、第三矩型筒、第一齿条、第一连接板、第二固定板、摩擦板、摆板、第一导块、第二齿条、第二连接板、钢丝绳、板簧、缠绕轮、第三齿轮、伸缩内板、第二导块、第二导槽、第二弹簧、第一导槽、第一弹簧、条形滑槽,其中第二矩型筒固定安装在机箱的底面上;第二矩型筒中的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第三矩型筒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二矩型筒中;第三矩型筒筒底处的外筒面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两个第一导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导槽中;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第三矩型筒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矩型筒中的筒底面上;第一弹簧位于第二矩型筒中;第三矩型筒中的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伸缩内板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三矩型筒中;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在伸缩内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矩型筒中的筒底面上;第二弹簧位于第三矩型筒中;伸缩内板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有摩擦板;伸缩内板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的一端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两个第二导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槽中;伸缩内板中开有贯通的条形滑槽;第三矩型筒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三矩型筒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齿条;摩擦板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且两个第二固定板对称分布在伸缩内板的两侧;每一个第二固定板上具有圆孔;两个第二转轴均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固定板的圆孔中;每一个第二转轴远离相应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缠绕轮;每一个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位于缠绕轮与相应第二固定板之间;两个摆板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对称安装在摩擦板的两端;两个板簧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摆板上表面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摩擦板的上表面上;两根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摆板的上表面上,另一端均通过缠绕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缠绕轮上;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面上;固定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块上,另一端穿过伸缩内板中的条形滑槽;轮子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轴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上;两个第二齿条均通过第二连接板安装在固定块上;两个第二齿条对称分布在伸缩内板的两侧;两个第二齿条分别与两个第三齿轮相啮合;
上述第一转轴上的两个第一齿轮分别与两个刹车机构中的第一齿条相啮合;
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一端与第一轮机构中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一轮机构中的被拨条相配合;
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条形齿板一端与第二轮机构中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位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轮机构之间的拨条与第二轮机构中的被拨条相配合;
上述拉板弹簧为拉伸弹簧;当拉板弹簧未被拉伸时,条形拉板上两个拨条均未与相应的被拨条产生拨动配合;
上述把手上安装有橡胶把手套;
上述限位伸缩条远离伸缩条弹簧的一端具有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其特征在于:上述伸缩条弹簧为压缩弹簧;当伸缩条弹簧未被压缩时,限位伸缩条具有圆角的一端插入到限位环的相应限位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弹簧为压缩弹簧;当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弹簧为拉伸弹簧;当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一齿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啮合时,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其特征在于:当摆板与摩擦板共线时,板簧处于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矩型通孔中均涂有润滑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64870.6A CN110878888B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64870.6A CN110878888B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CN201811026223.XA CN109000118B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一种可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26223.XA Division CN109000118B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一种可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78888A CN110878888A (zh) | 2020-03-13 |
CN110878888B true CN110878888B (zh) | 2021-10-12 |
Family
ID=6459152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26223.XA Active CN109000118B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一种可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CN201911364882.9A Active CN111043486B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一种可移动式计算机主机箱 |
CN201911364870.6A Active CN110878888B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26223.XA Active CN109000118B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一种可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CN201911364882.9A Active CN111043486B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一种可移动式计算机主机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090001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62860A (zh) * | 2018-12-21 | 2019-12-13 | 邱博 |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可移动小吊装机 |
CN110497127A (zh) * | 2019-08-22 | 2019-11-26 | 广州昱奕智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多工位汽车夹具定位台 |
CN111782018A (zh) * | 2020-08-24 | 2020-10-16 | 杭州根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机机箱稳定设备 |
CN112815212B (zh) * | 2020-12-31 | 2022-09-09 | 长春大学 | 一种可图像识别的中韩文翻译装置及翻译方法 |
CN113075746B (zh) * | 2021-03-29 | 2024-01-12 | 陕西泰诺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e管道探测仪 |
CN113639168A (zh) * | 2021-08-17 | 2021-11-12 | 深圳市高易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可多角度调节结构的电脑主机箱 |
CN115076542A (zh) * | 2022-06-16 | 2022-09-20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移动式水质检测用水质检测仪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412435A1 (de) * | 1984-04-03 | 1985-10-03 | Dr. Stefan Lange S.A., Biel | Elektronische datenverarbeitungsanlage |
CN206582489U (zh) * | 2017-03-14 | 2017-10-24 | 杨仲辉 | 一种使用方便的ar显示屏 |
CN206819247U (zh) * | 2017-05-19 | 2017-12-29 | 任毅 | 一种防尘、吸尘计算机机箱 |
CN107725993A (zh) * | 2017-10-31 | 2018-02-23 | 惠州市金万合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机机箱放置架 |
CN207687586U (zh) * | 2017-11-18 | 2018-08-03 | 陈鹏庆 | 一种稳定好的计算机主机箱安装座 |
CN207777972U (zh) * | 2017-12-04 | 2018-08-28 | 西安智悦达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方便移动的计算机底座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669249U (zh) * | 2017-03-20 | 2017-11-24 |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家用台式电脑主机柜 |
CN207440680U (zh) * | 2017-05-24 | 2018-06-01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可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
2018
- 2018-09-04 CN CN201811026223.XA patent/CN109000118B/zh active Active
- 2018-09-04 CN CN201911364882.9A patent/CN11104348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9-04 CN CN201911364870.6A patent/CN1108788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412435A1 (de) * | 1984-04-03 | 1985-10-03 | Dr. Stefan Lange S.A., Biel | Elektronische datenverarbeitungsanlage |
CN206582489U (zh) * | 2017-03-14 | 2017-10-24 | 杨仲辉 | 一种使用方便的ar显示屏 |
CN206819247U (zh) * | 2017-05-19 | 2017-12-29 | 任毅 | 一种防尘、吸尘计算机机箱 |
CN107725993A (zh) * | 2017-10-31 | 2018-02-23 | 惠州市金万合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机机箱放置架 |
CN207687586U (zh) * | 2017-11-18 | 2018-08-03 | 陈鹏庆 | 一种稳定好的计算机主机箱安装座 |
CN207777972U (zh) * | 2017-12-04 | 2018-08-28 | 西安智悦达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方便移动的计算机底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00118A (zh) | 2018-12-14 |
CN109000118B (zh) | 2020-03-31 |
CN111043486B (zh) | 2021-10-15 |
CN111043486A (zh) | 2020-04-21 |
CN110878888A (zh) | 2020-03-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78888B (zh) | 一种移动的计算机主机箱 | |
CN109080673B (zh) | 一种防踢的计算机移动主机箱 | |
CN105822876B (zh) | 一种电子显示屏的固定装置 | |
JP5666965B2 (ja) | 日射遮蔽装置 | |
US9003606B2 (en) | Synchronous movement device applied to dual-shaft system | |
JP5506637B2 (ja) | 昇降装置 | |
CN205640084U (zh) | 一种电子显示屏的固定装置 | |
CN104490139B (zh) | 一种滑轨回归缓冲机构改良结构 | |
CN104913010B (zh) | 双离合结构减速器 | |
JP6835741B2 (ja) | 可搬式スクリーン装置 | |
JP3193177U (ja) |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 |
KR101448848B1 (ko) | 멀티 디스플레이어 장치용 브라켓 | |
CN109114365B (zh) |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 |
JP6621322B2 (ja) | 遮蔽装置 | |
CN210422177U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门锁驱动器 | |
JP3220775U (ja) | 弾性片を伴う弁構造 | |
CN108302055A (zh) | 一种带曲轴的回转式风机 | |
CN209636410U (zh) | 一种应用于电子纹板装置的操作仪 | |
CN204116796U (zh) | 投影显示设备保护装置和投影显示设备 | |
CN112401476A (zh) | 一种针对计算机显示屏的收纳辅助装置 | |
JP5226349B2 (ja) | 床用目地装置 | |
CN213940313U (zh) | 一种建筑设计用展示台 | |
CN201742150U (zh) | 双电源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的机械联锁装置 | |
CN221033736U (zh) | 一种阻尼器 | |
JP5554618B2 (ja) | 照明器具等の昇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